WUFI
  • 關於聯盟
    • 政策綱領
    • 主席的話
    • 台獨聯盟大事記
    • 台獨聯盟人物
    • 台獨聯盟故事
  • 聲明及新聞稿
  • 活動訊息
  • 文章及刊物
    • 理念主張
    • 佳文欣賞
    • 時事觀點
    • 共和國雜誌
  • 台灣安保協會
    • 理事長的話
    • 捐助章程
    • 相關活動
    • 出版品
      • 安保通訊
      • 安保叢書
  • 現代文化基金會
    • 董事長的話
    • 捐助章程
    • 相關活動
    • 出版品

Footer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Facebook台灣總本部美國本部日本本部
  1. Home
  2. 文章及刊物
  3. 時事觀點

時事觀點


2018-06-04

台灣應以瑞典為例,注重中國威脅下的國安問題

瑞典於今年起,為因應俄羅斯與日俱增的軍事威脅,將向全國民眾分發《如果危機或戰爭來臨》宣傳手冊,對國民宣導如遇恐攻、網路襲擊、流行病、常規戰爭及敵軍占領等狀況時,應如何對應、備戰、抵抗。這樣的危機意識與全民國防思維,值得台灣效法。   類似的手冊,瑞典曾在二戰到冷戰期間發行,在短暫的和平之後,現今面對俄羅斯2008年入侵喬治、 2014年入侵烏克蘭,並持續增強在北大西洋、波羅的海與鄰接歐洲邊界的軍事行動的情勢,瑞典於是再次致力於增強全民防衛力量。鄰近的立陶宛、芬蘭,也有類似的作為。     國際一向視台灣海峽為亞洲的火藥庫;中國除了60餘年來不斷宣示的不放棄武力犯台外,從1989年至2015年間,軍費每年呈二位數成長,至今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軍費支出國。尤其是習近平主政之後,毫不掩飾其擴張疆域的野心,對周邊諸國態度日趨強硬,不斷發生領域爭執;對台方面,軍機、軍艦的繞台行動,已經常態化,無月無之;台灣軍方被中國間諜滲透、退役將領被中國吸收的消息,也時有所聞。   相對於中國的窮兵黷武,台灣在蔡英文政府執政之後,雖然逐漸開始整頓軍備,但在民防方面,仍跡近空白。我們認為,一旦台海開戰,戰爭將不會侷限在遙遠的海面與空中。縱使中國目前的軍力,客觀上還不足以壓倒台灣防務,也無可能阻絕美日諸國的軍事介入,但我們仍不能排除中國由於派系鬥爭或國內局勢不穩,而孤注一擲非理性開戰的可能。若台海開戰,台灣島內已潛伏的第五縱隊有無可能對民生設施下手破壞?中國賴以威嚇台灣的彈道飛彈,量多但精度不佳,有無可能傷及平民?   更何況中國自2000年前後,就提出了「超限戰」的概念,意即將戰爭的內涵擴張,超出傳統以軍隊、軍備、兵器進行戰爭的範圍,而將所有的領域都軍事化看待,包括網路戰、資源戰、媒體戰、金融戰、文化戰,皆是;譬如從2014年起,中國佈建了大量的網路媒體,逐漸變成台灣政局的謠言來源。如果台灣社會欠缺對戰爭的警覺與認識,猶如在這些新興領域上不加設防。 中國的軍事侵略並不遙遠。島內的親中媒體,應和中國的論調,認為台灣與中國的衝突是蔡英文政府不承認一個中國的錯,主張台灣軍隊不應為台獨而戰,刻意掩飾台灣是長期被中國武力恐嚇、是生存與自主受到威脅一方,這些論調更進一步弱化了台灣社會對於戰爭的心理建設,這些論調本身就是中國侵略的一環。   為了保障得來不易的民主,與個人的自由與人權,和台灣人當家作主、自己決定未來的權力,我們必須有所醒悟。呼籲蔡英文政府,應仿效瑞典等國的做法,將提升台灣社會的危機意識與民防力量,列為施政要務,以利能適時動員、運用民間人力、物力,以防衛敵人有形之襲擊與無形之破壞,補足總體作戰的重要環節,達成保鄉衛土的目的。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 陳南天     * 截圖出自《如果危機或戰爭來臨 (If crises or war comes) 》小冊子英文版 * 小冊子發行機構 Myndigheten för samhällsskydd och beredskap (MSB) 網址:https://www.msb.se/ * 《如果危機或戰爭來臨 (If crises or war comes) 》小冊子英文版 pdf 連結: https://www.msb.se/Upload/Forebyggande/Krisberedskap/Krisberedskapsveckan/Fakta%20om%20broschyren%20Om%20krisen%20eller%20Kriget%20kommer/If%20crises%20or%20war%20comes.pdf
2017-10-07

獨立建國,唯賴大聲說出

【台獨聯盟聲明稿】 2017/10/07   數百年來不斷追求獨立的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2017年10月1日舉辦了「你想要加泰隆尼亞以共和國形式成為獨立國家嗎?」的獨立公投。初步投票結果顯示,約有90%選民投下贊成票,僅8%民眾反對獨立,其餘則為廢票。期間,雖然西班牙憲法法庭宣告加泰隆尼亞的分裂主義公投違憲,西班牙政府派遣數千員警,進入加泰隆尼亞區封鎖投票所、收繳選票和投票櫃,甚至與民眾發生衝突,在警方的阻撓下,仍約有226萬人參與了公投。早在2014年11月,加泰隆尼亞人就曾舉行一次非正式的公投,據稱有8成的選民支持獨立,退出西班牙。這次,由分離派佔多數的加泰隆尼亞自治區議會,在今年9月通過法案,只要50%以上選民在公投中投下贊成票,自治區政府將在48小時內宣布獨立。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認為,住民自決原則,半世紀以來早已是國際普遍接受的普世價值,也被明文化於聯合國憲章以及政治權利兩公約之中。   國際法庭在2008年的塞爾維亞控訴科索沃的案件中,更以諮詢意見表明:只要是人民宣告獨立,不論該地區的國際法地位如何,都不違反國際法;肯認了人民有宣布獨立來實踐人民自決權的權利。審視此次加泰隆尼亞公投,即便公投的法源來自西班牙體制內的加泰隆尼亞議會,即便西班牙中央政府宣告公投為違憲,加泰隆尼亞的公投,仍是成功的宣告了加泰隆尼亞人的獨立意志。   由此回觀台灣的狀況,台灣的國際地位和主權狀態如何,固然眾說紛紜,但不論基於何種見解,只要台灣人能做出有效的獨立宣告,都可以達成獨立建國的目標,而這也就是台灣當前最大的障礙。   在台灣民主改革的過程中,何以李登輝總統的兩國論、陳水扁總統的一邊一國激起中國與統派的全力抹黑、攻訐?何以統派想方設法要攔阻各種公民投票?何以他們不斷逼迫台灣政府在各種官方說詞上,接受各式具有「一個中國」意涵的論調?何以中國要以「中華民國憲法」當作對蔡英文就職演說的底線?何以親中政治勢力,可以一面擁抱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面捍衛中華民國?無他,正如我們早前指出的,「中華民國」只是中國和親中統派用以阻撓台灣獨立建國的工具,一切都只是為了攔阻台灣人作出獨立的宣告。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認為,加泰隆尼亞,不論是作為一個與西班牙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與語言等歷史因素,或是加泰隆尼亞人因西班牙經濟不振感到遭中央政府剝奪,這些現時政治形勢,對於加泰隆尼亞的獨立來說,都不是重要的因素;就如同對台灣而言,台灣人是不是一個民族、台灣人的血源與語言來源,與台灣是否獨立建國,都無相干。真正重要的在於,台灣人如何能夠在具備國家條件的基礎上,凝聚眾志,宣告獨立,行使自決權,從而滿足獨立建國的國際法要件。   與加泰隆尼亞相比,台灣有更完善的條件成為一個新的國家,因為台灣事實上已以一個獨立國家的型態,存在多年,只待名實相符。現在,台灣本土政黨已經取得國會三分之二席次,獨立建國,縱然不是唾手可得,也絕非海市蜃樓。一切只待我們團結起來拋棄「中華民國是台灣」的幻夢,向世界宣告台灣人當家作主的意願與意志。
2017-06-16

真實面對中華民國零邦交的未來

【台獨聯盟聲明稿】 2017/06/16   在台灣人民將親中、趨統的中國國民黨趕下台後,中國即不斷在各種國際場合,加強對台灣的打壓與圍堵,近日又有中國唆使利誘巴拿馬,以「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為由,與中華民國斷交,以及向各國施壓更改我外館名稱等事。在熟知中國擴張野心的我們眼中,殊無意外之處。   值得關注、欣慰的是,從上任以來一直對中國容讓、隱忍的蔡英文總統,對於巴拿馬與中華民國斷交所作的聲明,採取了堅定的「兩國論」立場,稱中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當局」,而不稱「大陸」,脫離國共內戰史觀,明確的表達台灣主權不屬於中國,不再對中國的對台妄想噤聲。   中國對台灣從未停止打壓,人所共見。台灣若後退一步,中國就前進兩步,中國一日未遂其併吞台灣的野心,台灣與中國間的衝突就不會停止。馬英九執政時,尚有甘比亞斷交之事,縱然蔡總統一直想用軟性、低調的方式,向中國釋出善意,又怎及得上馬英九的媚中路線?   蔡總統這次調整對中國的態度,重回兩國論的立場,合於我們之前所言,回應中國的不友善舉動,要以更堅定的主權主張,才能鞏固內部團結;更積極的正名行動,讓台灣得以進一步在更貼近真實的基礎上凝聚共融。雖然蔡總統仍未能自「中華民國」的框架中跳離,為德不卒,但若以此作為蔡總統實現其「維持現狀」政治承諾的階段,仍不失為一個「維持『走向獨立的』現狀」的正向發展。   對中國無窮盡的逼迫,台灣人民早已對諸多的屈辱感到不耐、憤怒。「中華民國」只是蔣氏流亡武裝集團用以矇騙台灣人民的口號,真正的中華民國早已滅亡;台灣一日仍抱著「中華民國」的屍體,就一日不能走出被「中國」殖民的歷史。我們固然欣喜於蔡總統不再隱忍,但主張台灣獨立的有志之士,絕對不會以此為滿足。因此,我們仍要再次呼籲蔡總統,守護主權地位、追尋歷史正義、凝聚全民共識,身為總統,責無旁貸。
2017-06-02

李明哲案:姑息只能養奸、自衛不是尋釁

【台獨聯盟聲明稿】 2017/06/02   對於台灣公民李明哲於今年3月19日遭到中國不法拘禁至今一事,<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認為,此案的本質,乃是政治問題,而非法律問題;是中國意欲對台灣施壓,所犯下的政治綁票案。   眾所皆知,自從蔡英文總統拒絕承認中國與中國國民黨共同虛構的九二共識之謊言時起,縱使蔡總統在台灣地位問題,甚或在推動台灣獨立建國方面,少有著墨,僅是消極地拒卻中國併吞台灣主權的野心,中國仍不滿意。儘管蔡政府為了區域安全穩定,釋放善意,換來的卻是中國層出不窮的屈辱:除了在各種國際場合,持續加強對台灣的打壓外,更斷絕所有台灣與中國間的官方往來;從官方屈辱進而威脅台灣人民的人身安全,李明哲案即是一例。中國將過去與台灣簽訂的各項人身自由保障協議棄之不顧,也完全違背了其自己的刑事法律程序,漫長的黑箱關押,更凸顯本案是政治問題,不是法律問題,是中國一連串壓迫台灣的舉動之一,從外交圍堵到侵害台灣人民的基本權利。簡言之,中國藉由屈辱台灣,意欲塑造蔡政府無力處理兩岸事務的形象,分化台灣人民對其執政之信任度,進而利誘或逼迫蔡總統接受其一個中國的政治勒贖。在此提醒中國,李明哲案不會是對蔡政府的屈辱,是中國對所有台灣人民的屈辱。   因此,蔡政府在此情況下,只要一退讓,非但無法成為李明哲的救援者,必將成為中國不斷勒贖的肇端。故不被國際承認的台灣,只能在國內提供家屬必要的協助,透過與國際人權救援組織合作,迂迴行事,而非透過正常外交關係處理。台灣這個處境並非不可理解。台獨聯盟也早已指出,從中國的對台口徑歷史來看,中國僅僅在台灣成為中國轄下的一個行政區時,才會感到滿意,其他任何選項(台灣、中華台北、中華民國等)都不為現實中國可接受的。既然中國已設定台灣問題是零和遊戲,台灣政府若取巧地以躬屈膝換取中國一時的臉色,台灣人民是萬萬不能接受。   另一方面,中國的人權狀況與政治自由度,自習近平上台以來,持續被緊縮。其國內的異議份子、維權律師、新聞與文化工作者,不斷在人身自由與安全方面受到侵害。加上中國以反分裂法(2005.03.14)等內國法律,逕自謊稱台灣亦在其法權範圍內,以及中國在香港銅鑼灣書店案件中,竟然不顧國際慣例,從泰國綁回具有瑞典國籍的書店股東的舉動來看,李明哲身為台灣非政府組織工作者,因此被中國綁架,無疑是中國恐懼台灣活躍的民間力量,會促成中國內部的政治生態改變,因此要以恐怖手段恫嚇台灣人,使台灣人不敢與中國民間社團往來、不敢有任何促進中國公民社會發展的行為。李明哲先生即使熟知中國的手段,仍然堅持捍衛普世價值的勇敢行為,值得台灣國人的高度肯定。反觀中國自稱大國崛起,卻毫無大國風範,只見中國輕諾寡信,極端自我中心,對於法律與協議都毫無尊重,稍不順其意便全盤毀約的國家,我人又怎能令人相信中國是個可以合作、可以信任、可以商談的國家?   李明哲案明確的告訴我們,單方面的「維持現狀」、「不尋求對抗」,不會帶來和平與尊重,只會讓中國得寸進尺、軟土深掘。我們固然對被害者家屬感到同情與不捨,但我們更清楚的瞭解,若蔡政府一旦在李明哲案中讓步,中國必然食髓知味,故技重施,反而會從要脅進一步危及數十萬居留或經常出入中國的台灣人。   要應對中國的卑劣行徑,蔡政府除了在立場上,應繼續堅持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中國法律無權管轄台灣,捍衛台灣得來不易的自由、人權價值外,由台灣內政來說,也應警覺中國在台灣各個領域扶植的代理人,意圖自內部影響台灣政局。在李明哲案中,這些代理人也未曾缺席。蔡政府除了正面抵擋中國的步步進逼之外,如何在法制面,建構起杜絕中國買辦的防衛網,也是刻不容緩的議題。在此,再次呼籲台灣人民,中國處於一黨獨大的獨裁專制的統治下,台灣人民切忌對中國政府的信任,台灣人民宜審慎與中國往來,尤其是到中國旅遊與經商投資。   對於中國的每一次打壓、脅迫的妄圖,與其被動回應其劣行惡跡,蔡政府應該要採取積極的作為:不厭其煩地向國際嚴正聲明台灣人不屈服於中國野心的意志,加速在「台灣內政」上大量地實現正名,與推展住民自決的進程;諸如廢止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改變台灣與中國為一國二區的國內法定位,解構中國國民黨假中國之名殖民台灣的史實,促進公投法制正常化等方式。我們要明確地讓中國知道,恫嚇、威嚇不會讓台灣低頭;面對中國的折辱,只會加速台灣人走自己的路的決心。
2017-05-01

台灣需要「以台灣為主體、為台灣發聲」的無線電視頻道

1997年5月,在許多人台灣人熱心支持下,台灣第一家全民營的無線電視台終於開播。早年中國國民黨獨裁統治時,台灣的傳播媒體,只是為黨喉舌的工具;直到民視出現,才終於有了不受黨國控制、沒有財閥壟斷的無線電視台。   然而,民視從成立以來,風波就未曾間斷;一路走來,表現始終與當初草創時的理想有段差距。正當我們為去年5月接掌民視的經營團隊,逐漸將民視帶回以台灣為主體、為台灣發聲的正軌上而欣喜時,卻又爆發股東派不滿經營團隊方針,而爭奪經營權的糾紛。   台灣雖已進入民主改革20餘年,但大眾媒體的意識型態光譜,仍未能擺脫過去黨天下的遺毒,也未能擺脫因忌諱中國而產生的自我審查。在主流媒體中,在電視上,始終缺乏具備台灣意識的發聲管道;在電視上,稱「內地」很正常,稱「中華民國」很正確,稱「台灣獨立」卻是偏激、泛政治。此一現象,相較於近年自認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比例,已有7、8成的民調,認同台灣者眾,卻沒有主流發聲管道,豈不奇怪?   回想1993年時,蔡同榮、李鎮源等多位先輩、同志,積極號召、奔走,為台灣第一個純民營無線電視台催生。當時,我本人擔任募款經理,看到了懷抱著台灣心與美好理想的人,點滴捐輸;他們的無私與真誠,使我深受感動,至今歷歷在目。這次的紛擾中,股東派不滿公司派的各種說詞,都有媒體分析可供查考;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樣的媒體,才是站在台灣立場、符合台灣社會需要,什麼樣的經營團隊,才是真正具備台灣立場,適合主持一個匯集了台灣人的遠景與意志的電視台。我要在此呼籲、祈願當年促成民視成立的小股東,一同站出來支持郭倍宏經營團隊,為了真正能實現我們共同願望的民視,再努力一次。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 陳重光(南天) 2017年5月1日   (本文同步發表於《民報》 民意論壇http://www.peoplenews.tw/news/a908428e-22be-4ac3-9a36-1626dffc8c9c )
2016-11-02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聲明稿】中國內戰無關台灣,何來”和平協議”?

2016/11/02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對昨日(2011年11月1日)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兩黨主席為一年一度國共論壇(本次更名為「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揭幕的會面與談話,認為雖然兩黨主席的致詞,表面上了無新意,但仍有以下幾點值得提醒台灣人民注意:   一、洪秀柱昨日表達了要以「和平政綱」對抗「台獨黨綱 」。中國國民黨的「和平政綱」,是要「積極探討以和平協議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可能性,扮演推動兩岸和平制度化的角色」。但中國國民黨已不再是台灣的執政黨,其與中國共產黨間任何協議,都不能代表台灣人民。 況且從歷史與法理上看,台灣並不需要和中國簽署「和平協議」。從1894年馬關條約,台灣脫離大清帝國以來,台灣再與中國無關。1949年,中國國民黨敗逃至其受盟軍委託佔領的台灣,致使台灣捲入國共內戰;但內戰的關係仍是存在於國共兩黨間,並未因此改變了台灣主權未定的地位。台灣從不是中國內戰的一方,更非以「中國的一部份」而納入國共內戰與中國主權的範圍中。   二、從現實上看,台灣從民主改革開始,早已不對中國抱有任何軍事上的敵意,反倒是中國始終不放棄武力犯台,其二十餘年來不斷擴張軍備的結果,不但威脅台灣安全,更成為東亞的隱憂。台海和平與否,責任從不在台灣,而端視中國是否能自我節制,尊重台灣人民追尋自主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與台灣人抵抗侵略的決心,是否足以嚇阻中國的妄圖。   三、洪秀柱昨日並未直接表達她在過去主張的「一中同表」,僅是迂迴的主張了「兩岸和平協議」,並不意外。 照「一中同表」創始人張亞中的觀點,「一中同表」的「同」,是要台灣與中國共同簽署一個具有內國憲法位階並優位於各自憲法的「和平協議」,由「和平協議」導引台灣與中國走向統一。 然而由過去的經驗看來,歷來中國國民黨方面所提各種試圖分享中國主權的主張,不論是中國國民黨提出「一國兩府」(一個未來的中國、兩個中央政府)、「一中各表」(對「一個中國」的內涵各說各話)、「一中共表」(雙方都合法的代表中國)等奇形怪狀的統一論述衍生物,都未能得中方的認可;中國所堅持的「一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從無二話,「一國兩制」(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其所屬的台灣特別行政區)已是中國的最大容忍度。即便是過去數年不斷糾纏台灣的「九二共識」,中國也只講「九二共識」,未曾對「各表」鬆口。 中國主張的「一中」,可以說是另一種「一中共表」(何謂「一中」,只有中國共產黨有資格表述)。洪秀柱、張亞中想要建構一個新的、凌駕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之上的「和平協議」,除了在過往經驗上無據,在現今政治現實上,也不具任何可行的跡象。且不論「一中各表」或「一中同表」,都只是中國國民黨對內欺騙台灣人民的話術;正如馬英九晉見習只敢講「九二共識」,不敢提「各表」,洪秀柱當然無也可能當習之面,直言「同表」。   四、昨日習近平除了「一中」、「反獨」的基調外,並未有強硬的表示,也未涉及任何敏感的政治問題,似乎顯示習近平明瞭到台灣政治局勢丕變,中國國民黨衰微,統派市場大幅萎縮的事實,故而採取不刺激台灣民意,也不對中國國民黨作出任何具體承諾的低調策略。 但從客觀事實來看,一方面,過去數月以來,中國對台灣在外交上的打壓和經濟上的緊縮策略已到盡頭,所謂的「地動山搖」,僅止於此。媒體也傳出中方願意不再堅持「九二共識」,尋求與蔡英文政府修好的機會;畢竟蔡英文政府確實在中方預先釋出的容許範圍中,選擇了不觸怒中國的「尊重憲政體制」的立場,並未積極的明示反抗中國的併吞意圖。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中方對於泛中國國民黨陣營的八位縣市首長許以經濟上利益,以及中國國民黨意圖藉台、中二國官方往來緊縮的空窗期,包攬對中協商的中間人角色。本次國共論壇,中國國民黨是否能獲中方允諾更多的代理權,以影響台灣政局?中方是否藉此扶植中國國民黨,以免在台親中勢力走下台灣的政治舞台?均值注意。   五、至於總統府方面,對習洪會僅僅表示「希望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亦是乏善可陳。相較於習近平已理解到其面對的是2005「胡連會」以來最弱勢的中國國民黨,蔡英文總統是否能把握中國對台影響力最弱的契機,引領台灣走向獨立自主的新國家?仍待我們不懈的督促與鞭策。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2016-08-22

「2016蔡英文政府執政三月檢討與展望」 座談會 陳南天主席與談稿

蔡英文政府執政三個月以來,有不少的興利除弊,但也有不少的紛擾爭議。我們特別重視蔡總統在主權與轉型正義這二方面的實踐成果。   1989年台獨聯盟提出正名、制憲,以台灣名義進入聯合國,作為台灣獨立建國的三大主要工作。現在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我們也以這個觀點來看行新政權的主權舆對中國的關係。   在主權方面,蔡總統處理對中關係時,首先揚棄了「92共識」的謊言。鞏固了台灣主權獨立的基礎,值得讚許。中國雖在總統就職前後不斷叫囂,但如今已趨疲。   再關於南中國海問題上,蔡政府揚棄屬於中華民國的11段線神話,以有效管領島嶼的歷史及國際海洋法,重新界定台灣對南中國海的權利,沒有落入傳統的中國式霸權海域主張。在美國重返亞太、南中國海諸國與中國緊張情勢逐漸升高的情勢下,蔡總統的路線有利於台灣參與南中國海的開發、共管,也有利於推展台灣擺脫中國束縛重建國際關係的新南向政策。   在前述二事件的過程中,我們觀察到蔡英文政府雖然都有所搖擺、猶豫,但所幸最終都能做出正確的抉擇,未偏離台灣利益。   相較於主權問題,在國內的轉型正義方面,民進黨的政府的成果集中在立法院,也更為明確。新國會在短短的第一會期中,已經通過了七十二項新法案,為在國民黨統治下停滯不前的台灣社會,注入新的活力。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通過了「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和「不當黨產處理條例」。前者是處理國民黨獨裁統治時期的歷史正義問題,有助於破除過去國民黨統治的正統神話。後者是規範國民黨藉由獨裁統治不當獲取的財產應歸還全體台灣人民;國民黨過去藉由掌握國家資源與鉅額黨產的優勢,全面宰制了台灣由上到下、從中央到地方的政局;清除不當黨產,除了彰顯歷史正義外,更是從財務基礎上瓦解國民黨盤據台灣的根基。在未來的國家經濟、政治層面,更可藉此糾正扭曲了民主制度的政商關係,與受到買辦、權貴黑手影響的對中政策。這二項法案,不僅是恢復歷史的轉型正義,更是讓台灣民主制度與國家正常化,繼續進步、深化的重要法案。   在轉型正義的議題上,蔡英文總統又以總統身分向原住民族道歉,並設置「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佔人口15%原住民族,數百年來不斷的受到殖民者與外來強勢物質文明的迫害,蔡總統的道歉除具有轉型正義的象徵性意義,也需要文化上、意識上的配合。在後國民黨時代的政局,台灣各個族群間,必須要更深入的相互瞭解、彼此尊重,才能形成全體台灣人的「一個國家」意識的,蔡總統的道歉可以視為重塑生命共同體意識的開端。   較令人遺憾的是,蔡總統的就職演說雖然拒卻了「92共識」,卻未能突破「中華民國憲法體制」的束縛。在WHO大會時,衛生福利部部長,數度以「中華台北」自稱。日前外交部長又公然表示不會追求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而立法院院長蘇嘉全也表示,是否用台灣名義,還需取得全民共識,我們也想問「中華台北」之名義是否已取得全民共識呢?   對此,我們雖不滿意,但也無從忽視蔡英文執政所面對的難題。新政府概括承受了民意對前任政府政策的不滿,所以上任三月,民調開始下降,是正常現象。在具體的施政上,也不可能人人滿意,如「一例一休」問題,民進黨政府的政策雖已優於以往的「一例零休」規定,但仍不能滿足勞工團體要求的「二例」。亦即,政府在政策上是進步了,但對於進步的幅度、和利益的平衡考量上,無可能讓各方都滿意,也是民調下滑的原因。   對於主權議題,由於蔡英文是以體制內的途徑,接掌了中華民國政權,必定會受到中華民國的正統性論述和沿用國民黨官僚的束縛。   要如何在「政局穩定移轉」與「改革」的光譜兩極間,尋找平衡點,是蔡總統的重大難題。我們觀察到,蔡總統是以求穩定為優先,譬如在人事任命上,林全內閣和之前的謝文定、林錦芳的大法官提名案,均是如此。在主權方面,蔡總統初接任時,比較常有表現他不挑戰「中華民國體制」、「中華台北國際地位」的舉動。但是現在主權議題逐漸退燒,就有較多的機會回到「台灣」的立場上。民進黨發言人日前也公開表示支持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   轉型正義的問題與主權獨立的問題,千絲萬縷,無可能一勞永逸。我們認為,蔡英文政府大致是走在正確的方向上,持續前進,雖有遺漏或未盡,仍需耐心一一解決。我們需要的是持續的監督新政府,而不是為了某個政策的個案或一時的民調,就全盤否定蔡英文政府的表現。   前述大法官提名案,引發了改革團體的強烈反彈,蔡總統因此撤回提名,由此可以看出,蔡總統確實是會傾聽民意而改正其作為。足夠的民意,就能夠提供蔡總統改革的力量,讓他在決策時,更勇於追求改革。   台灣人選擇了經由體制內路線奪回政權、自決權,必然要面對中華民國體制的後遺症;而且依照中華民國體制選上總統的蔡英文,顯然無法獨力解決此問題。在擺脫國民黨的束縛、真正民主化之後,如何進一步脫去「中華民國」的囚衣,將是未來最重要的課題。   制憲、正名,建立新國家,唯有賴強大的民意促成,而非蔡英文一人的責任。若將台灣前途全部寄望於蔡英文一人,除了在方法上不切實際外,更是本質上的怠惰。我們必須提醒台灣人民,縱然是台灣本土政權全面執政,持續監督政府仍是我們無可迴避的責任。唯有更積極的監督政府與宣揚主權獨立的意志,才能繼續督促新政府在正確的道路上行進,使其免於腐敗或安於中華民國體制,並為新政府抗拒中國因素與邁向主權獨立,提供堅實的後盾。  
2016-07-16

【觀點】「南海仲裁」的幾個相關看法

關於2016年7月13 國際常設仲裁法院對中、菲南海爭議的仲裁結果,以及後續政府的回應,吾人認為:   一、本次仲裁起因是中國近來意圖將南海內海化,人工擴張島礁面積,排除南海諸國,以達壟斷海洋資源與搶佔區域關鍵戰略位置的目的所引起。自習近平上台以來,毫不掩飾其欲成為西太平洋區域霸主的野心,持續向各個方向擴張,致與各國產生糾紛。作為被中國覬覦的對象之一,台灣的國家利益與立場,自應是與受到中國擴張壓力的周邊各國相一致。   二、因仲裁案中將台灣視為中國的一部份,蔡總統第一時間即發表仲裁案未經台灣參與、陳述,仲裁結果對台灣不生效力的主張,等於拒斥了仲裁案所包含的「一中原則」。堪稱明智、正確的回應。 至於未明確捨棄過時且不合理的11段線主張,以及引用與當前台灣無關的1947年中華民國主權主張,以致產生被1949年建國之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的詮釋空間,甚至可能坐實仲裁案將台灣視為中國一部份的看法,使台灣成為成為仲裁案當事國一方(的一部份),一些相關作為審慎檢討是否與蔡總統主張台灣未參與仲裁案的回應相矛盾。   三、南海仲裁案結果對台灣並無具體之影響,台灣在南海領有各島嶼的事實,已足以作為台灣參與南海開發,及與各國合作、溝通的後盾。仲裁案亦未否定上開事實。仲裁案否定中國宣稱繼承的,不切實際的九段線主張,政府例行出巡的軍艦實在無須大動作提早出航,引人聯想落入與馬英九登太平島宣示主權相同的窠臼、產生台灣與中國為南海議題盟友的誤解空間。   四、蔡總統上任之時,既然高舉「新南向政策」,在外交政策上,自然應以平等、互惠的態度,與南海諸國交流,積極參與南海秩序的建立,並藉聯合利害相關的各國,促進國家安全、資源共享、經濟互利。國人應捨棄舊中華民國式的霸道思維,謹慎處理南海主權主張,避免成為中國附庸,政府更應把握機會為台灣開展國際關係和確保主權獨立。   綜上,衡諸國際環境,南海問題與台灣主權獨立的前途息息相關,政府應揚棄中國內戰遺留的陳腐謊言,重新建構符合台灣本位的南海論述。更不能在國際矚目的場合上,落入一個中國的枷鎖之中。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秘書長 何浩明
2016-05-23

自立前進,擺脫中華民國體制桎梏—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對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回應聲明稿

2016/05/23   對於蔡英文總統2016年的就職演說,我們首先注意到,蔡總統將對中關係放在區域的經濟穩定和集體安全部份一併論述,顯示她已洞悉中國自習進平主政以來,不斷向外尋釁,所造成的台灣國安危機。同時,演說中將對中關係作為區域關係中的一環,並在經濟結構的轉型部份宣示不再依賴單一市場,可視為蔡總統對於過去八年間馬政府不斷親中造成種種惡果的回應。馬政府時期將「對中政策」作為台灣外交、內政的上位概念,但由蔡總統近六千字的演說全文中,對中關係僅佔三百餘字,且在中國事前不斷放話恐嚇下,蔡總統也沒有承認虛構的九二共識,或就中國所欲求的「一個中國」原則屈服,可看出她有意逆轉馬政府的治理邏輯。值得我們讚許。   蔡總統在演說中,提及二次「中華民國」,三次「中華民國憲法」或「中華民國憲政體制」,這或許是體制內革命的不得不然。但我們仍要提醒蔡總統切勿劃地自限,苟安自滿於「中華民國體制」的違章建築。蔡總統不但應順民意而行,更應擔起將台灣推向正常國家的重責。既然蔡總統之前已拋出投票權年齡降低、不分區立委門檻等修憲議題,自可一併將憲法問題的論辯委於公眾,作為打造台灣新憲法的準備工程。   因為在對中關係的具體層面上,「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所謂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將國際承認的中國視為大陸地區,本是台灣民主化革命途中妥協的未竟殘餘,有其昧於現實、自欺欺人之處。除了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不應再以「兩區」視之,條例的第一條片面地設定「為國家統一前,…」,更難以理解其民意基礎為何?因此,這種違逆事實、沒有民意基礎的「一國兩區」式的法律,應該盡速廢除,並以正常化的「台灣與中國人民關係條例」取代。   當前台灣的中國新移民、對中資金與工商互動、官方接觸和文化學術交流等等,早已與該條例於1992年立法時剛剛開放對中國往來的情勢大不相同,近年來關於中國欲買下台灣媒體、關鍵產業,或迂迴影響台灣政局,早已成為國安重大隱憂。如何在維持台海和平,健全對中國往來交流的同時,也為台灣與不友善鄰國的交往設下防線,是「全面執政」的民進黨責無旁貸的歷史任務。 同時,蔡總統也宣示了她將推動轉型正義和司法改革。自然不能迴避對於蔣氏政權與國民黨殖民歷史的反省,與清除現行國家體制中的殖民遺毒。這同時也將是台灣憲法時刻的重要基礎。   三次的政黨輪替,打造了台灣不拔的民主根基。蔡英文總統在台灣歷史上的重要性,毫不遜於李登輝總統、陳水扁總統。蔡總統若肯無畏地前進,實現她「解決問題」的許諾,努力脫離中華民國體制對台灣人民帶來的桎梏,必能受到台灣人一路相挺。這是我們對蔡總統衷心的期盼。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主席 陳南天
2016-03-17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聲明稿】新政府的第一步,就是讓步?

2016/03/17   台灣2016年大選結束、政黨輪替之際,中國外交部長王毅2月26日在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演說中,一反以往中國標準的「九二共識」說詞,改稱「希望台灣新的執政者會以自己的方式,表明願意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願意接受他們自己憲法所規定的『大陸、台灣同屬一個中國』」,「既然是按照目前他們的憲法選舉出來的,就不能違反他們憲法的規定」(註1)(新聞連結)。   台灣某些媒體對此解讀為中國方面對於民進黨蔡英文主席的善意。但綜觀王毅的說法,他除了重述「一個中國」外,更強調「不關心台灣誰執政」。看似「九二共識」這個只對國民黨有效的拴狗繩,棄之無妨,所謂「他們自己憲法」的說詞,更意味著藉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與蔡英文主席自己承諾的「中華民國憲法體制」,逼迫民進黨回到一中的軌道。並無善意可言,何況王毅的說法事後被中國官方消音,之後又再度回到「九二共識」的基調。   另一方面,民進黨列為優先推動法案對中國協議監督法,當民進黨「在野」時,始終以「台灣對中國協議監督條例」為名提案(註2)(新聞連結),目前民進黨立委自行提案也有兩個版本沿用此名,另有兩個版本則名為「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但近期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已公開宣示法案名稱將「回到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來談」(同註2),負責統籌此法案的邱太三也稱「以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接受度最高」(註3)(新聞連結),即將執政的民進黨,迴避了以往所堅持的「兩國論」立場。此外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及立委趙天麟(註4)(新聞連結)、民進黨立委莊瑞雄(註5)(新聞連結),在接受中國的《中評社》專訪時,也都表示該法案將會回到「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脈絡下。民進黨中央是否藉此法案的名稱讓步,如王毅所言,「以自已的方式,表明願意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而與中國方面隔海唱和?啟人疑竇。   民進黨必須記得,國民黨失去政權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馬英九政府的傾中,及中國想方設法用「中華台北」、「中國台北」、「台澎金馬關稅領域」等迂迴拗口的名稱,打壓、貶抑台灣的國際地位不友善舉動。選前的周子瑜事件,即是縮影。   面對台灣政黨輪替在即,竟不是由一再打壓台灣的中國,來向代表堅實反中民意的新政府示好,反倒是繼續以恫嚇的言詞,要求台灣的新政府必須向其表示恭順臣服。聰敏機智如民進黨立委莊瑞雄者,竟也稱「民進黨若採取兩國論,這是無端製造兩岸衝突」、「為了兩岸之間的穩定與擴大交流,很多事情都不是急於一時」,墮入中國與國民黨的一貫話術中。不知莊瑞雄委員對於中評社專訪報導有無扭曲或渲染之處,是否有意加以澄清?。   與中國在政治、經濟上過度接近的惡害,過去數年已經一一浮現,並誘發了台灣近年來蓬勃的公民運動。民進黨執政後,本有必要對於台灣與中國的往來關係現況,及已經簽訂的各項協議,逐一覆核,並且尋求台灣脫離中國束縛直接參與國際社會之道。這也就是蔡英文主席過去宣示的「與世界一起走向中國」,而非「透過中國走向世界」(註6)(連結)。因此當中國再度以慣用的手段-斷絕或降低對台交往相脅時,對台灣反倒是「利大於弊」,新政府當無屈從之理。更何況,中國近年來不斷進行「以經圍政」戰略,豈有可能自行斷絕與台灣的交往,而破壞其和平併吞台灣的路線?如果代表新民意的國會經由民主程序,制訂出「不具一中色彩」的法案,一向務實的中國,縱或不悅,亦不能公然觸怒台灣民意。我們相信蔡英文主席對此亦有相同看法(註7)(連結)。   基此,民進黨縱使不能自行提出「不具一中色彩」的法案,至少也應開放由立法院依民意行使其職權;若未戰即降,在新國會開始的頭號重要法案,即展現出其無能抵抗中國壓力、無力追求台灣獨立自主的醜態,只怕民意給新政府的蜜月期,不會太長。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主席 陳南天     註1: 中央社:王毅談兩岸關係 盼蔡英文尊重憲政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02260005-1.aspx 註2: 中央社:柯建銘:兩岸監督條例草案 回到憲政體制 http://www.cna.com.tw/news/aipl/201602180076-1.aspx 註3: 中央社:監督條例 邱太三:兩岸為名接受度最高 http://www.cna.com.tw/news/aipl/201603010426-1.aspx 註4: 中評社:趙天麟談民進黨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脈絡 http://hk.crntt.com/doc/1041/3/6/6/104136614.html?coluid=93&kindid=4030&docid=104136614&mdate=0226005932 註5: 中評社:莊瑞雄:民進黨不可能提出兩國論刺激對岸 http://www.crntt.tw/doc/1041/4/2/1/104142134.html?coluid=93&kindid=16471&docid=104142134&mdate=0302112621 註6: 十年政綱「國家安全、兩岸經貿篇」媒體座談 蔡英文:尋求戰略互利,和世界一起走向中國 http://www.dpp.org.tw/news_content.php?sn=5261 註7: 專訪蔡英文:打贏九合一,中國也會轉向民進黨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9698
2015-11-09

【台獨聯盟聲明稿】馬習會之後:台灣要堅持走向獨立的意志

2015/11/07   甫於2015/11/07在新加坡召開的馬習會,國民黨在未曾尊重民意,強勢突襲的狀況下舉行了。毫無意外地,國、共兩黨繼續以沒有台灣人民共同意志決定、不存在「九二共識」,偷渡「國共內戰史觀」、虛構「兩岸分治」,企圖片面地以「一中框架」抹滅「一中、一台」(One China, One Taiwan)的政治現實。台獨聯盟發表以下幾點聲明   1. 拒斥「馬習密會」對台灣前途與利益任何可能的私相授受: 通觀本次會後的記者會,中國繼續以「民族」、「血濃於水」這類虛假的親族感情語言作為其訴求的主述。其目的不外以親屬及情感語言,迴避並框限台灣與中國之間作為國與國之間的公共關係、國際關係。台獨聯盟反對任何以威權思想將台灣的國家發展關係置於私黨化與個人化之下。我們再次重申:台灣人民的公眾利益,絕對不能任由國共密會片面決定、私相授受。   2. 不接受「虛構的92共識」框限台灣發展: 從國共兩黨會後記者會的發言可以發現,國共兩黨皆以虛構的九二關係,定調台灣與中國關係。中國並明確表明,所謂一中就是「兩岸同屬一中」,沒有兩國論,沒有「一中一台」,「不是國際觀係」。對於任何對「中華民國」抱有幻想的台灣政黨、人民更要特別注意:對於中國而言,「一中」沒有「中華民國」(R.O.C.),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P.R.C.)。這不但戳破中國國民黨在台灣長期以來所謂「各自表述」的謊言,我們並要譴責國民黨的自我矮化,配合中共藉此框架,限制台灣尋求自主獨立與國際交往的空間。   3. 反對「馬習密會」對於台灣民主價值的違逆: 台灣前途由2300萬人民決定。國家定位與認同追求,需要高度民主共識,必須基於國人高度參與,凝聚共識,並置於「透明監督」之機制之下。「民主正當性」是事涉台灣重大利益與關係的基本要求,尤其是面對中國1500顆飛彈對準台灣,任何與中國的交往,只有高度、嚴謹與正當的民主形成機制,才能保護台灣人民的安全。台獨聯盟重申:台灣與中國兩國的任何交流,需要以不得違反台灣民主價值為前提。   4. 不容「馬習密會」否認台灣主權地位: 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實際上仍處於高度的敵對狀態。此高度的敵對狀態完全源自「中國因素」:馬習密會不合時代潮流的談話,讓台灣人民更加深切感受到必須脫離「中國內戰史觀」的迂腐觀點,並警覺「中國民族主義」的擴張野心。而台灣所追求的是脫離此虛構且暴力之一中架構,在國際間的場合,與所有的主權獨立國家基於對等、尊嚴與主權不容否認侵犯的前提下,進行積極和平與互惠共益的正常國際關係。當然,對於中國也是如此。     台獨聯盟在此再次呼籲台灣人民,在國際社會上,要為承認而奮鬥,在國內要為台灣國家正常化而努力。  
2015-09-25

【王明理】台灣戰後70年與日本的課題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日本本部 委員長 王明理 日本首相在今年終戰70年的談話中、加入了對亞洲各國謝罪與反省的詞句、而更特別的是談話中首次提及台灣。 「我國、對於過去戰爭時的行為、已重複表明痛切的反省與誠心地道歉。為以實際的行動來表示此心意、我們在戰後一貫地對印尼、非律賓之東南亞各國、台灣、韓國、中國等鄰人的亞洲各民族所承受的苦難歴史銘記在心、也為其和平與繁栄盡力。此歴代內閣的立場、今後也不會有任何動搖。」   日本人對於侵略中國與植民地化朝鮮半島有很深的贖罪心情。但是對於從不抱怨、個性溫和的台灣卻不理不睬地過了70年。安倍首相的談話中「台灣」二字、譲人感受其顧及過去同胞的臺灣人、即或僅僅如此、也多少譲一直被忽視的臺灣人感到幾分安慰。這70年間、亞洲的任何國家都歷經種種艱辛以走出獨立自主之道。許多國家經歷戦爭與內亂、也有許多必須有更多民意支持才能有民主主義機能的國家。然而、戰後能從植民地解放來努力經營自己的國家是幸福的、如中國、韓國、北韓、非律賓、印尼等。但、只有台灣被除外。只有台灣在戰後、再度被中國人(蔣介石的中國國民黨)當成植民地、無法擁有自己的國家。而且、台灣人被沒有什麼教育水準、又沒有人權觀念的中國人之傍若無人之支配下的痛苦、是超乎日本人想像地嚴苛的。   但日本人隨著戰敗離開臺灣。他們一離開就忘卻了曾經一起上學、一起生活的台灣同胞、不再回頭。「好像在台灣有個叫中華民國的國家」、他們就這様事不關己地看著臺灣。而他們卻應該是最明白臺灣有著600萬善良而且受過日本教育的人們存在的。 我曾被問及「台灣人與中國人不一様嗎?」。我教他們簡單的區別方法、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之前就生活在台灣的人們(紀元前就存在的先住民族與中國來的移民)是台灣人。戰爭中身為日本兵作戰的是台灣人、而當時的敵人則是中國人。   1945年當時台灣人只會説台灣話(自己的母語)與日本話。戰後、被來台的中國人強迫以北京話為「國語」、只有從頭開始學。戰後、占領統治台灣也稱外省人的中國人、他們不是台灣人。(但來台灣已70年、外省人的3世4世們以台灣為自己故郷、也有其台灣人的主體意識。我認為他們是台灣人)   戰爭中、邱吉爾與羅斯福為了鼓舞怯戰而打算要向日本投降的蔣介石、故以口頭向蔣介石約定「打勝戰、就把台灣給你」(開羅宣言)。而事實上所謂「開羅宣言」、根本沒有任何法理根據。台灣不是無人島、那裡有具備近代精神、受完整教育600萬的人民居住、而對此歐美完全不知道。或者知道卻無視其存在。   戰後的台灣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被中國人屠殺、長達38年的戒嚴令下、在被剝奪言論行動之下生活。1987年解除戒嚴令而可自由行動的翌年、蔣經國總統突然死亡、由副總統就任為總統的李登輝先生施政下、成功地轉型為民主主義社會。然而20年後的今天、國民黨在各角落所築起如銅牆鐵壁的體制仍殘存在社會各處、為害著台灣。   即或、台灣國內狀況有所改善、仍有著相當大的問題。那就是國際社會中的臺灣地位。中國國民黨有著主張「代表全中國」之荒唐無稽的妄想、這也譲中國共産黨宣稱「中國只有一個、我們才是代表、要與我國建交、就必須與台灣切斷關係」。因此、台灣被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趕出來、與包括日本的諸多國家沒有邦交。現在世界上有195國、但台灣不被計算在內。2300萬臺灣人的人權完全被國際社會所忽視。全世界找不到比台灣更可憐的国家。   要打破此現狀、台灣人只有打倒國民黨政権、自己當家作主才可能。台灣人能經營自己的國家、努力譲國際社會認知台湾才是王道。那時也期待日本能聲援台灣、這也正是日本遺留下來必須處理的戰後課題。過去的宗主國日本、難道對台灣的戰後處理沒有聲援的義務嗎?而此義務即是讓台灣人不受他國的干涉、以民主的手段施行其政治、並積極守護台灣成為一個國家。 \那麼、日本在台灣獨立為国家的破曉十分之時、就能有個可攜手共進的好夥伴為鄰國了。   【王 明理】台湾の戦後70年と日本に残された宿題 台湾独立建国聯盟 日本本部 委員長 王 明理 終戦から70年を迎える今年の首相談話には、きちんとアジアの国々を意識した謝罪や反省の言葉が盛り込まれた。特に、その中に、今年は台湾という言葉がはじめて使われた。   「我が国は、先の大戦における行いについて、繰り返し、痛切な反省と心からのお詫びの気持ちを表明してきました。その思いを実際の行動で示すため、インドネシア、フィリピンはじめ東南アジアの国々、台湾、韓国、中国など、隣人であるアジアの人々が歩んできた苦難の歴史を胸に刻み、戦後一貫して、その平和と繁栄のために力を尽くしてきました。こうした歴代内閣の立場は、今後も、揺るぎないものであります。」   日本人は、中国への侵略、朝鮮半島の植民地化に対する贖罪の気持ちを十分すぎるほど持っている。しかし、文句を言わないおとなしい台湾に対しては、背中を向けたまま70年が過ぎた。安倍首相の談話に使われた「台湾」という二文字には、かつての同胞台湾人への配慮が感じられ、それだけでもずっと無視されてきた台湾人は幾分なりとも報われる思いがする。   この70年間、アジアのどこの国も独り立ちして歩き出すために苦労を重ねてきた。多くの国が戦争や内紛を経験し、民主主義国家として機能するにはまだまだ民意の成長を必要とする国も多い。しかし、戦後、植民地から解放されて、自分の国の設営に努力してきた国々は幸せである。中国、韓国、北朝鮮、フィリピン、インドネシア、などなど。   ただ、一つ、台湾をのぞいて。 台湾だけは、戦後、再び中国人(蒋介石率いる中国国民党)の植民地とされ、自分の国を持つことができなかったのだ。しかも、非近代的な教育水準の低い、人権というものを理解しない中国人による傍若無人な支配下に置かれた台湾人の苦しみは、日本人の想像をはるかに超えた厳しいものであった。   しかし、日本人は、敗戦と共に、台湾を去った。去ったまま、かつて同胞として机を並べ、共に暮らした台湾人のことを一切忘れ去って背を向けた。台湾には中華民国という国があるのだな、と他人事のように見ていた。台湾には善良な日本教育を受けた人々が600万人もいたことを一番知っていたのは、日本人だったはずなのに。   台湾人と中国人は同じではないのですか、という質問を受けることがある。全く違うのだが、簡単に見分ける方法をお教えすると、1895年に日本が台湾を統治するまでに台湾に住んでいた人々(紀元前から住む先住民族と中国大陸からの移民)が台湾人である。戦争中、共に日本兵として戦ったのが台湾人、敵だったのが中国人である。   1945年当時、台湾人は台湾語(自分たちの母語)か日本語しか話せなかった。戦後、やってきた中国人に北京語を「国語」とするよう強いられ、一から勉強したのである。戦後、台湾を占領統治した中国人は、外省人とも言われるが、台湾人ではない。(ただし、台湾に来て70年も経って、外省人の3世4世たちは、自分たちの故郷は台湾で自分たちは台湾人だという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を持つようになっている。そういう彼らはもう台湾人であると私は思う)   戦争中、腰砕けで日本に投降しようとする蒋介石を叱咤激励するために、チャーチルとルーズベルトは勝手に「戦争に勝ったら台湾をおまえにやる」と蒋介石に口約束した(カイロ宣言)。本当はカイロ宣言に、何ら法的根拠はなかった。台湾は無人島ではなく、そこに近代的精神を持つ教育の行き届いた人民が600万人も住んでいることを、欧米は全く理解していなかった。または、知っていて、無視したかだ。   戦後、台湾人は、自分の住まう土地のなかで、中国人に虐殺され、38年間に及ぶ戒厳令の下で、言論と行動の自由を奪われて暮らしていた。やっと、戒厳令が解除され自由に行動できるようになったのは、1987年で、翌年、蒋経国総統の急死によって、副総統から昇格した李登輝総統の下で、徐々に民主主義社会に移行することに成功した。それから20年が経つが、しかし、今もまだ国民党が隅々にまで作り上げた鉄壁の体制は、社会のあちこちに残って弊害となっている。   たとえ、台湾国内が改善されても、大きな問題がある。国際的な台湾の地位である。 中国国民党が「自分たちこそ全中国を代表する」と荒唐無稽な妄想を主張していたために、中国共産党に「中国は一つ、われわれが代表するもので、我が国と国交を結びたければ、台湾と縁を切るように」と言わしめたのだ。   そのため、台湾は国連からも他の国際機関からも締め出され、日本をはじめ諸外国との外交関係を持っていない。現在、世界には195か国あるが、台湾はカウントされていない。2300万人の台湾人の人権は国際社会から無視されているのである。 こんな可哀そうな境遇の国は、世界中さがしても他にない。   この状況を打破するには、台湾人が国民党政権を打倒して、自らが主人公となる政治をするしか方法はない。台湾人が自らの国を経営し、国際社会に「台湾」として認知してもらうよう働きかけることが王道である。その時には、是非、日本に応援してもらいたい。 それが、日本に残された宿題、戦後処理である。   かつての宗主国日本は、台湾の戦後処理を応援する義務があるのではないか。それは、台湾人が他国からの干渉を受けずに、民主的な手段で自らの政治を行い、一国として成り立ってゆくことを積極的に見守ることである。 そして、台湾が一国として独立した暁には、共に手を携えてゆく良きパートナーを隣国にもつことになるだろう。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