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主張


日美領袖高峰會之所見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日本本部 委員長 王明理     日本與美國舉行領袖高峰會後,4月16日所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明確寫入「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相當具有突破性且意義重大,這無疑是對台灣或引領亞洲未來局勢,釋放出的強烈訊號。   日、美兩國共同確認,無法忽視中國的霸權主義無理擴張,更不容許入侵台灣的方針。對台灣人來說,終於有人發出正義之聲。   回想起來,自1945年開始,台灣人「台灣就是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的內心想法,長期遭到中國國民黨打壓,無法傳達給國際社會。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到1972年,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蔣介石政權後,伴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成長,台灣的國際地位與外交關係逐漸喪失。無可否認地,包含日本和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長期忽略台灣遭受中國打壓,無視台灣2300萬人人權的事實。   在遭到漠視 50年後,美國終於又表明正視台灣存在的立場,並敦促日本共同表態。對日本而言,不僅在地理上鄰近中國,經濟產業層面也與中國關係緊密,因此日本政府長期以來的立場傾向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係。然而,就國家安全而言,過度顧慮中國想法的結果,明顯有違日本的國家利益,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直接攸關日本的和平與穩定。日本終於體認到這一事實的背後,有著美國的支持。   這次日美領袖聯合聲明的重要意義,可以從那之後,各方面的幾個重大跡象來觀察。   首先是,4月17日世界醫師會(WMA)決議發函給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呼籲世界衛生組織明年邀請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年度大會(WHA),並且不要再讓世界衛生組織捲入政治紛爭。世界醫師會的此項提案,最終在中國一票反對下,以22票贊成順利通過。換言之,除了中國以外的國家一致同意讓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緊接著,19日菲律賓總統杜特蒂警告中國,「一旦膽敢在南海水域鑽探或開採石油,菲律賓將派軍艦到相關水域宣示主權」,觀察敏銳的杜特蒂總統公開批評中國的背後,相當程度上也受到日美領袖聯合聲明的影響。   同日,美國眾議院跨黨派議員提出「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內容當中提到 1971年的聯合國大會第 2758號決議案,該決議僅處理中國代表權席次問題,並重申該議案無關「台灣與台灣人民」,同時也譴責中國政府刻意歪曲事實、長期以來宣稱擁有台灣主權。這是一條指引台灣擺脫五十年以來被視為是中國一部份的屈辱與束縛,朝向作為國家而被承認的方向。   參議院外交委員會21日,也以22票贊成、1票反對,通過《2021戰略競爭法》,內容中呼籲強化美台關係。該項法案獲得國會兩黨的強力支持,預料最終可望在國會通過。   同日,據台灣新聞報導「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相當於日本駐台灣大使館)」代表泉裕泰名片上的頭銜,增加正式外交官銜「大使」兩字。這是極具顛覆性創舉的第一步,接下來相當值得期待「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可以儘早正名為「日本駐台灣大使館」、「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正名為「台灣駐日本大使館」。   澳大利亞政府也在同一天宣布,撤銷維多利亞洲於2018、2019年與中國政府簽訂的「一帶一路」協議。澳洲聯邦政府認為,該協議「不符澳洲的外交政策,或將對外交關係造成不利的影響」。   自從4月16日公布日美領袖聯合聲明後,各國紛紛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這絕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考量結果,日本和美國兩國領袖明確的立場表態,對擁有自由與民主主義價值觀的國家將帶來正面的影響。   「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絕非事不關己,而是攸關日本的安全與穩定。不與人相爭雖然是日本人難能可貴的優點,但是為了維護自由與和平,就必須有所覺悟。倘若能夠體認「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日本應該揀擇之道就簡單清楚許多。   日米首脳会談から見えてきた道   台湾独立建国聯盟日本本部 委員長 王明理     4月16日に行われた日米首脳会談後の共同声明で、「台湾海峡の平和と安定の重要性を強調する」と明記されたことは実に画期的なことであり、台湾はもちろんのことアジアの将来に希望の光を与える力強いメッセージとなった。   日米が中国の理不尽な覇権主義を看過せず、台湾への侵略を許さないという方針を示したことは、台湾人の立場からすれば、やっと正論が発せられたという思いである。   思い返せば1945年以来、台湾人はずっと「台湾は台湾であって中国人のものではない」と言いたくても、その心の叫びは中国国民党に弾圧され、国際社会に届くことがなかった。その状態のまま更に、1972年に国連の中国(中華民国)の議席が蒋介石代表から中華人民共和国に継承されて以降は、中国の国力が増大するのと反比例して、台湾の国際的な地位や外交関係はどんどん失われていった。中国による台湾いじめと、それに追随する日米をも含む国際社会のなかで、台湾人2300万人の人権は無視されてきたのが事実である。   この度、失われた50年の後、やっとアメリカは台湾の存在を尊重する姿勢を明らかにし、日本にも歩調を合わせるように促した。日本の場合、地理的にも中国に近く、経済・産業面も中国と深い関係にあることから、中国の機嫌を損ねないようにしたいという姿勢が定着してしまっている。しかし、安全保障から見れば、中国に忖度することが日本の国益に反することは明らかであり、台湾海峡の平和とはつまり日本の平和維持に直結することである。もはや日本も覚悟を決める時だとアメリカが背中を押した形になった。   今回の日米首脳の共同声明が重要な意味を持っていたのは、その後、日を置かずして各方面から次々と重大な動きが起こっていることからも見てとれる。   まず、皮切りは4月17日の世界医師会が、「台湾を次のWHA(WHOの年次総会)に招待すること及びもう二度とWHOを政争に利用しないこと」というテドロスWHO事務局長に宛てた決議文を採択したことである。この決議案は22対1で可決されたもので、もちろん、反対票の1は中国であった。つまり、中国以外の国は一致して台湾の国際機関への参加に賛成したということになる。   次は、19日のフィリピンのドゥテルテ大統領の中国を批判する発言であった。「中国が石油など南シナ海の海底資源に手を出したなら、私は領有権を主張するため、すぐに灰色の船(軍艦)を派遣するだろう」と、機を見るに敏なドゥテルテ大統領が堂々と中国批判を行った背景には、日米首脳の力強い声明の影響もあったと思われる。 […]

守護台灣防堵武漢肺炎—台灣人的尊嚴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日本本部 王明理 委員長   去年十二月底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擴大並延燒全世界。3月22日截稿為止,全日本已經有 1,814人確診感染、 41人死亡,前景仍未臻明朗。疫情初期,歐美各國猶如隔岸觀火,如今武漢肺炎這把火也燒身上,為防堵疫情持續延燒,不得不採取鎖國政策等措施來因應。(4月12日,日本含鑽石公主號郵輪,感染確診7,638人、死亡144人)   當中,相繼備受各國稱讚者是台灣政府的防疫作為。台灣政府持續推出迅速且有效的防疫對策,受到全世界的矚目,丹麥前首相安德斯(Anders Fogh Rasmussen)撰文投書《美國時代雜誌》《TIME》,述說「全世界應該學習台灣經驗」。事實上,以色列與紐西蘭紛紛採用台灣模式抗疫、歐盟以及美國也向台灣提出協助合作請求。   筆者將嘗試透過逐步說明與解析,台灣是如何規劃與執行防疫政策,藉此提供日本或其他國家參考,從中獲得有效助益,或許同時也可窺見一直以來在中國壓力下,不被充分認識的台灣是甚麼樣國家的真實樣貌。   防疫作為的超前部署 去年十二月底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傳出不明疫情發生時,台灣正處於隔年一月十一日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與立法委員改選的激烈選戰當中。蔡英文總統即使每天在全台各地進行選舉行程,無論再怎麼忙都緊盯著武漢疫情的數據演變,不間斷地指示需高度注意疫情發展。有賴於此,選後便可在第一時間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籌整合各部會資源與人力,全力守護台灣的防疫安全,確保國人健康,並召開跨部會指揮中心會議及專家諮詢會議。   疫情指揮中心成員,幾乎都是曾經參與20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大流行時的優秀人才。當時,SARS迅速擴散,造成 73人死亡,其中 37人直接死於SARS病毒感染,間接死因36人。不被允許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台灣,即使在爆發全球性傳染病事態,也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得相關資訊,從而無法在第一時間即刻有效防堵疫情發生。這次武漢肺炎的防疫政策,就是汲取當時的刻骨慘痛經驗,應運而生。疫情指揮中心的主要人物,陳建仁副總統是公共衛生學界的權威專家, SARS期間擔任行政院衛生署署長。當時無論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或疫情震央的中國,都沒有提供任何疫情相關資料,他只得獨自一邊摸索規劃防疫對策、邊指揮調度,最後成功防堵疫情。全台灣國民對陳副總統有相當高的信賴感,蔡英文總統也給予全權信任。 SARS當時,蔡總統本人位居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負責與中國溝通,親身經歷並深刻體會即便攸關人命,中國也不會給予任何的幫助。因此,完全不寄望中國或世衛組織,當下立斷部署防疫相關作為。這也就是台灣較之日本或其他諸國,可以超前部署防疫作為的表面原因之一   現在的行政院蘇貞昌院長,在 SARS當時擔任台北縣長充分發揮領導才能,利用十天不到的期間內,將一般普通醫院改造為傳染病專責醫院。行政院陳其邁副院長本人也是公共衛生界的專家,同樣地在 SARS期間作為立法委員,在陳建仁指揮之下也是相當活躍的優秀人物。   即將在今年五月接任副總統職位的賴清德,是曾經留學美國哈佛大學的醫生,台灣擁有這麼多醫療相關背景的人擔任部會首長要職,是有原因的。台灣人雖然在日本統治時期(1895-1945)就已經可以修習醫學,然而,無論是日本統治時期或戰後中華民國時期,台灣人作為被統治者,優秀的台灣人才無法擔任或從事政治要職,因此轉往醫學方面發展。台灣人的衛生觀念雖然是日本時期由後藤新平引進,然而發展至今,台灣完善的國民健康保險制度,一點都不輸給日本號稱世界第一的健康保險制度。   有關這次武漢肺炎的危機意識,在日本的情形是民眾與媒體比政府先意識到危機感,因此對於政府未能及早採取防疫作為,產生諸多質疑與不滿。與此相對的,台灣的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TCDC)則站在民眾前面,隨著疫情發展不斷的推陳出新防疫作為,並利用各種管道向民眾宣導。   這當中也包含目前最受全世界矚目,年僅38歲的政務委員唐鳳(相當於日本的資訊科技部長)。唐鳳非常年輕時便在美國科技業界展露頭角,後來返台以所學積極參與台灣的公共事務。唐鳳運用科技,規劃不受層級化行政組織結構束縛的「開放政府」體系,能夠有效地整合政府資源與提升行政效能,並使民眾更便捷地取得政府服務,包含稍後要介紹的口罩程式。台灣最了不起的一點就是,不在乎他(她)只有國中肄業的學歷,與跨性別認同身分(transgender),毫無偏見地接受這樣的她擔任政府要職。   台灣政府從今年一月以來不間斷地防疫作為,歸納起來就兩大主軸,防堵疫情傳染擴散與消弭國民的不安全感。   消弭國民不安情緒所採取的做法就是,徹底的資訊透明化。設在衛服部疾管署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最少舉行一次記者說明會,向民眾說明最新疫情發展的進度與應變措施。事務繁忙的衛生福利部陳時中部長,每次都親自主持記者說明會,詳細述明疫情進展,並客氣地回答記者的所有問題。他誠懇的態度國民給予其相當高的評價。更進一步產生效果的是,使用「疾管家」的LINE官方帳號,因應疫情每天至少更新兩次,提供國內每天的確診案例、所有國家的疫情最新發展等訊息。由於政府的開放態度,讓台灣民眾到目前為止都很安心且持續地關注政府的最新應對措施。緊接著,舉幾個實際防疫作為來說明。   果斷實施入境管控措施 防堵疫情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阻絕病毒於境外。為此,實施入境管控措施,一旦發現感染確診者,除施予收治醫療,為避免與其接觸者遭受傳染,徹底調查確診患者的接觸史,對所有與之接觸者進行檢疫與防疫工作。目前為止幾乎掌握所有確診患者的感染源與接觸者。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WHO)在 1月31日才定調為「國際關注公共衞生緊急事件」(PHEIC),然而台灣早在 1月26日便限制中國湖北省居民入境、 2月6日更升級限制所有中國籍者不得入境台灣。其後也隨著其他國家的疫情發展,逐步調高警戒層級,截至 3月20日為止,除南美洲與南非外,對所有國家入境旅客限制其入境。就防堵疫情觀點而言,為了保護自己國民安全,對其他國家採取小心謹慎態度是正確的。   口罩配給 作為最具象徵性的防疫作為,以下將多所介紹說明關於台灣的口罩政策。直到今年一月底前,台灣與日本相同,口罩幾乎仰賴進口。一旦無法自中國輸入口罩,民眾便難以在零售市場上購得口罩。就此,台灣政府洞燭機先,率先做好各種準備,目前已經可以穩定供應一定數量以備民眾購買。   *民眾在舊曆年工廠停工期間,搶購口罩,店家銷售一空。為避免民眾恐慌不安情緒擴散,政府公告釋出庫存口罩供民眾購買,並著手實施口罩每人每回3片的購買制度。 *禁止口罩寄往國外,並限制出境者每人最多以攜帶五盒(每盒50片)為限。 *1月31日,全面徵收國內所生產口罩,由政府統一管理。 *政府出資兩億元新台幣,興建六十條口罩生產線。全台二十幾家相關機械製造商共同合作,由軍方支援不足的勞動人力。三月中旬,達到每日1,000萬片的口罩產能。至此,台灣從口罩輸入國,轉身一變成為全世界口罩第二大生產國。疫情期間所生產的口罩數量由政府全面收購,等到疫情結束過後,口罩生產設備全部無償讓與業者。 *健保卡實名購買制。全民依身分證字號最末碼,區分單雙數、再各依每週單雙日購買,星期日則不分單雙號皆可購買。原先設定依健保卡每週每人可購得2片口罩,截至 […]

全球疫情下的台灣正名契機

2020年4月16日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聲明稿】   武漢肺炎肆虐全球已三月餘。現今,台灣是世界上少數仍能維持正常社會運轉的國家。台灣政府優異的防疫成效,引來世界各國羨艷的目光與好奇探詢。國際媒體關於台灣為何能夠抵禦武漢肺炎的諸多報導中,普遍強調:於去年底武漢肺炎疫情初萌之際,台灣政府即果決判斷中國與親中的世界衛生組織所提供的疫情訊息不可信,故而快速採取嚴格的邊境檢疫措施、防疫物資管制出口及徵收分配;同時火速推動成立口罩國家隊,全力拉高防疫必備的醫用口罩生產數量等措施。其結果,當各國因中國隱瞞疫情而僅採取低度防疫措施,導致武漢肺炎如入無人之境,形成全球大傳染,及因中國趁各國尚未察覺疫情嚴重性,大量蒐購各國醫療物資,導致各國於疫情爆發時,陷入缺乏醫療物資可供對抗的窘境,在台灣都未曾發生。   對國際媒體來說,「台灣不相信中國」,是全球獨一無二的洞見;但是對台灣來說,卻是多年力抗中國併吞野心累積的慘痛心得。也因這次疫情,全球對台灣與中國的態度,開始改觀。除了防疫工作得到各國讚賞外,在樽節使用、逐步補充防疫能量的同時,台灣也將好不容易生產的防疫物資,以「Taiwan Can Help」的精神與友邦共享,贏得了友邦的感謝與尊重。與此同時,各國也開始注意到台灣是如何因中國的打壓,而被孤立在國際醫療體系之外,台灣卻能在有效防疫之餘,進而積極支援各受害國家。台灣在國際上的聲望與知名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過往每年WHA時,僅有寥寥友邦發言提出台灣加入WHA的問題,而今年已有多個主要國家,公開聲明支持台灣加入WHO。   反觀中國,因其隱瞞疫情導致全球大流行,非但無隻字片言的歉意,反試圖將疫情起源誣賴給他國,更發動外館要求各國政治人物,照中國擬定的通稿,稱頌中國帶領人類抵抗武漢肺炎的偉大成就;中國搜刮他國防疫物資或接受外國援助物資後,又趁各國疫情嚴峻,將物資高價銷回外國;中國製造銷往他國的醫用產品,更多次被發掘品質低劣;本應擔任全球衛生健康領導者的WHO,儼然成了中共大外宣的馬前卒;凡此種種,再再引發各國的怒火。追究中國與WHO秘書長責任的聲浪,不絕於耳。然而WHO秘書長譚德塞卸責的方式,竟是誆稱台灣政府對其發動歧視與攻擊,其手法和中國過去轉移焦點的慣伎,如出一轍。「中國不可信」成了新的全球共識;在美中貿易戰時已開啟的「去中國化」潮流,如今更形堅強。   在台灣國內,也有不少人終於認清台灣與中國的差距。許多人慶幸在2020年的1月11日,做了正確的抉擇,選出了務實治理的政府團隊而非只想靠中國發大財的投機者,否則台灣必將淪為疫情重災區。自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開始,歷經二次全國性的大選,和現今的武漢肺炎,台灣人的自我認同與台灣意識,正快速地提升、強化。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年2月份的全國民調顯示,台灣人民族認同飆升到83.2%,是1991年以來的歷史新高點,同時中國認同和雙重認同比例較去年9月時雙雙砍半,來到30年新低。   當此國內外情勢此長彼消之際,台灣應該趁勢高聲駁斥中國對台灣的主權主張,以主權獨立國家姿態,強調台灣的實力與存在,爭取參與國際社會的權利。然而荒謬的是,台灣的援外物資抵達各國,運送專機上卻印著大大的「China」字樣。不但自損國格,更是無待中國吃豆腐,就自行將善行送給中國作功德,實在諷刺。另外在疫情擴張初期,各國開始管制中國人入境時,亦傳出有台灣人因持用印有「China」字樣的護照,在外國海關受到刁難。   這荒謬早非一日。從制憲正名、締造獨立國家的最終目標來看,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認為,逐步除去蔣氏王朝殘留與中國內戰遺緒,對於重塑台灣真正的國際法理地位,是無可迴避的工程。而從政治現實上來說,如若台灣不能在名稱上堅持與中國作出區隔,等於不介意被與中國混淆,或被誤認為中國的一部分。   在台灣史上首次政黨輪替後,陳水扁總統雖陸續推行過官方名稱的去中國化,可惜在八年朝小野大的重大阻力下,最終除了部分外館和護照加註台灣、中國造船公司改名為台灣國際造船公司、中國石油改名為半吊子的台灣中油外,未有更多成果。相信在第二次本土政權完全執政的蔡英文政府,更可以在台灣正名工程上,主動凝聚共識,取得更大的進展。如今,乘著高漲的台灣意識,以國家航空、護照為始,正名的呼聲,再次登上輿論的焦點,排進了立法院的議程。這波正名浪潮,除了執政黨之外,已有台灣基進黨、時代力量、台灣民眾黨等小黨表態支持。這是台灣人在要求明確的自我定位,務實地尋求表裡如一有尊嚴的名,要向世界宣告:我們是台灣人!   我們不會不切實際地要求蔡英文總統要立即完成獨立建國的工作,更不會自以為是地認為若未能一次完成全部正名工作,蔡總統就是在騙票。蔡總統在2016年第一次當選後,已然確立了「維持台灣邁向獨立的現狀」;在2020年連任時,用模糊的「中華民國台灣」,不是讓中華民國死灰復燃,而是更進一步走向台灣,堅定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立場。值此民氣可用之際,我們希望蔡英文總統能繼續前進,善用817萬選票的支持,盡力實現選民的託付。   不論這波正名的浪潮,最終有多少成效;比起實質的結果,我們更期望台灣人在心理上堅定追求獨立的意志,成為實現建國理念的依靠。任何一點往獨立建國方向的進步,或任何一項有助於找回台灣自我的正名,無論多麼微小,都會是台灣未來重要的資產。當統派將這些台灣人尋求自我的行動,污名為無聊、拚選舉、搞政治、又不能改變甚麼、要花多少錢時,我們必要清楚的認知,那只是反動的話術與遮掩親中主張的遁詞。歷史的舞台已經搭好,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與所有我台灣我驕傲的台灣人一起不懈努力,期待著台灣人自己當家做主,卓然獨立的那一天到來。

「走在歷史關鍵上的東亞」(第9回台日研討會)的專題演講論文- 許世楷

(筆者:許世楷2017年9月15日) 1)關係小史 台灣自1895年到1945年是日本的殖民地領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受盟軍命令,由中華民國蔣介石軍佔領。一個戰爭的收拾,通常是根據和平條約,51年舊金山和平條約規定日本放棄台灣、澎湖,但沒有規定其去向,佔領又不等於變更領土,所以台灣國際地位未定論即由此而來。其實49年蔣介石軍敗退台灣時,「中華民國」就消滅,蔣卻自稱復職「中華民國總統」,頒布繼續38年多的戒嚴令,在佔領地台灣施行白色恐怖政治。因冷戰,美國支持有如「國王的新衣」故事的這個「中華民國虛構」,繼續使其做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致使台灣人對「台灣」、「中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甚至「中華台北」等國家認同混亂,也使世界對台灣的認識不清楚。 到70年代美國接近中國,71年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權,驅逐蔣政權。72年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其與「中華民國虛構」的邦交消滅。兩國經由號稱「民間團體」的亞東關係協會及交流協會的管道,處理兩國關係事務。今年初,日本更換該機構名稱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灣也隨著改為台灣日本關係協會,希望這是一段更好新關係的開始。 二戰結束前,台灣人與日本人的關係,因為台灣人的長期權利奮鬥,日本人亦出其統治必要,兩者有趨於妥協的情勢。二戰後到現在,中間72年以來兩國雖然無邦交,但綜合來講,關係還是親善、密切。例如2013年日本發生東日本大震災時,台灣即由民間捐款超過200億圓;另外,以2016年來講:日本人訪台者190萬,台灣人訪日者有417萬人之多,可見兩國交流之密切。 二戰後,在台灣的對日交流有兩股不同的力量,一股是國民黨政權力量,當時的國共內戰促成兩方都自誇打敗日本救中國的是自己的黨,以爭取統治中國的正統性,實際上支配著台灣的國民黨在台灣以教科書為中心強調這個想法,所以國民黨政權主要成員的所謂外省人就形成反日派。使在國內政府採取日本文化、日語為禁忌,但是表面上即遵循蔣介石的「以德報怨」,因而對日外交上似無大礙。 兩國關係親密高潮來自於李登輝就任總統以後,因為日本曾殖民台灣,民間很多台灣人熟悉日本文化,尤其是日語,但是日本文化在兩蔣時代是禁忌,民間台灣人無發揮餘地,這就是相對於反日派的底層民間親日派的狀況。現在統治最高層的李總統熟悉並愛好日本文化,禁忌解除,政治當局與民間立場合一,台灣的親日氣氛漲高。不過台日關係親密的基礎,重要原因之一的,多數台灣人會講日語,跟著時間漸漸退化,一般來講會日語的台灣人,現在大概都在80歲以上,交流語言的普遍性消失是今後台日關係的重要變數之一。還有,70歲代以下的台灣人普遍受過國民黨抗日救國史教育,所以李登輝時代的親日氣氛多少都有凋落傾向,國民黨反日派又受中國共產黨的鼓勵而起,且言動激烈,這也是今後台日關係的另一重要變數。 2)「中華民國虛構」 台灣自1949年以來在「中華民國虛構」下,形成有固定人口、領土、有效管轄內外政的政府,具備有成立一個國家的客觀條件。只可惜缺少立國的主觀條件,Colin Warbrick(英國Birmingham大學名譽教授)說:「決定國家的第一要件,就是必須自己主張是國家,而且有意願被承認是國家,然而,台灣卻是世界上唯一有能力光明正大宣稱自己是國家而選擇不這樣做的例子」。這就是說台灣事實上(de facto)是一個國家,但是台灣當局者至今仍脫不掉「中華民國」這個「國王的新衣」,繼續給與中國糾纏「一個中國」的把柄,不敢主張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也不敢讓別人承認台灣是獨立國家,台灣不能進一步正常化成為法理上(de jure)的獨立國家,原因就在此。 蔣經國死後,李登輝繼承總統,著手於台灣的民主化,以及台灣、中國兩國的國際化,表示過台灣、中國的關係是「特殊國與國關係」。其後繼總統陳水扁也說:「台灣、中國,一邊一國」,都有明顯將台、中兩國國際化的企圖。兩者合算20年的統治,有將「中華民國虛構」民主化,但是關於國際化,馬英九就任總統後就很快去國際化回內政化講:一個中國,一國兩區,台灣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李、陳兩代的國際化,毀於一旦,是因為李、陳時沒有將「中華民國虛構」徹底處理掉的結果。 由於中國的政策,台灣在國際社會的活動空間被壓縮,例如參加國際衛生組織(WHO)也受阻礙。但是我們聯合美、日等得到支持,這個支持的外交連繫還算有意義。2005年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的2加2(兩國外交、國防首長會談)會談後發表聲明說:維持台灣海峽的和平是兩國的共同戰略目標;之前,日本對台灣是一直要採取模糊政策,可見外交是可以說服、可以改變的。又關於台灣的全國性公民投票,美國一向反對,日本也隨之,但是2007年日本卻改換態度,對台灣將要舉辦的2008年台灣入聯公民投票,日本外務省說:「公民投票是台灣住民的權利,日本沒有必要對此公投表明反對」。 美國又說原則上贊成台灣參加國際組織,但是不贊成參加需要主權國家資格為前提的國際組織,這主要是指聯合國。國際政治變化多端,長期來看以台灣名義參加聯合國,應該還是我們必須努力的最主要目標,這樣,參加國際衛生組織也會自動解決。最重要的是台灣的國家安全、國家承認、國際孤立等問題都能一並解決,在世界政治大舞台上面台灣人能表明要獨立建國,相對使中國顯示其鴨霸,是台灣公開向世界各國提問,公義在那裡的理性外交的表現。 3)認清敵我 現今國際社會上,明白表示要併吞台灣的國家,只有中國,它在憲法上就規定台灣是它的領土,一定要合併。而實際上也有近2000顆飛彈隨時在瞄準我們,軍事準備的借口都以合併台灣為理由,甚至最近中國海空軍頻頻環繞台灣,威脅我們的國安為常。我國要對抗之,卻往往被稱謂麻煩製造者。我們除了贊成與中國合併者(民調不贊成合併者,超過80%以上)外,就必須認識台灣要在國際社會生存下去的敵人是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是麻煩製造者。要與之在國際社會對峙,除了自己立場鮮明外,最重要是要聯合與中國有事對抗的國家,如今,中國東海、台灣海峽、南海、甚至印度洋近邊不少這種國家,這些都是我們必要爭取的盟友。 其中尤其是日、美很重要,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而且是中國想追求以代之的目標。日本、美國有共識,於亞太地區要以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為核心,以對應東亞變化。於1997年中國海軍司令員劉華清提出的解放軍近代化構想:關於發展海軍表明,至2010年在第一列島線(自日本九州起,經沖繩、台灣、菲律賓、文萊)內建立防衛線;2020年第二列島線(自日本伊豆半島起、經小笠原諸島、關島、塞班島、巴布亞新幾內亞)內建立制海權及建造航空母艦;2040年建立與美國對等的海軍,據說在某機會中國將領跟美國將領講:未來可以將太平洋折半,中、美各管其半。這些企圖我們看得出來,而且有的已經在被實行。 如此即台灣將被合併成為中國向太平洋發展的基地,接著沖繩也可能換版圖,日本受中國控制孤立危險;日本應該是不可能接受這個國際地位。不單是國際地位的問題,現在台灣、日本兩國都以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為社會主要價值觀,不同於中國現在的所謂被「社會主義」。香港都想跑了,我們何必。 台灣、日本應該有準盟邦的關係,更與日美安全保障條約聯繫在一起,目前日本面對北韓、中國的軍事壓力,其可能性頗高。台灣向東南亞的新南向政策不但工商業,也應發展國安系統關係。 在這一個機制中,台灣最需要靠其力量的是美國,但是美國離開中國遙遠,國民較難感覺到中國的侵略性;有時因為中國過於糾纏,就會有可能產生何不放棄小台灣以取得大中國歡心的想法。日本靠近中國,日本國民很敏感可以感覺其侵略性,日本政治家易於警告美國放棄台灣就是放棄日本,因為台灣的戰略地位使其然,可見台日關係的重要性,不下於美國。 4)小 日、美與台灣的關係如既述,有其特殊歷史關係,前有日本的殖民史、後有冷戰中的日、美、台同盟史。 地緣上講,台灣位於第一列島線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會之地,又是日本鄰國,戰略性頗高。 更加上共同的社會價值觀之外,我們也反對在國際關係上,凡事無視國際法或習慣,先實施強硬勢力,造成既成事實的中國鴨霸作風。 其實我們當局者也有一直繼續造成混亂局面的責任,就是抓著「中華民國虛構」不放,不轉為符合事實的新而獨立的新生國家台灣。我們要世界和平不是鴨霸之結果,而應該是建立在公義之上。 台日今後的關係,我希望不單是政府間的關係,民間關係也應該提高,因而像今天這個學會的舉辦就具有很大的意義。

【黃昭堂專欄】黃昭堂的那想那利斯文,由民族主義到國民主義

引內文:: 2011年的最後一天,一群台獨聯盟故主席黃昭堂先生的朋友聚集在一起,一同追思這位台獨運動的指標性人物。台大歷史系教授吳密察老師並以黃昭堂主席的那想那利斯文為題與現場的朋友分享黃昭堂主席對台獨運動的想法。 那想那利斯文就是英文Nationalism的諧音,Nationalism在政治學上被翻譯為民族主義或是民族國家主義,但是黃昭堂主席認為,台灣的Nationalism一定要脫離狹隘的民族國家定義,要以價值與事實的認同取代血緣與文化的認同,才能建立一個多族群、多語言、多文化的現代化民主國家。 但是另一方面,台灣還是需要一個建國 (Nation Building) 思想,所以黃昭堂主席主張捨棄民族主義的翻譯與內涵,直接叫Nationalism 那想那利斯文。 那想那利斯文的內涵其實就是捨棄以血統與文化為基礎的狹義民族主義,取而代之的是只要願意加入台灣這個國家,認同這個國家的價值與存在的事實的人都可以成為這個國家的國民,而台灣這個國家也應該為不同族群、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國民服務。或許可以稱之為國民主義。 黃昭堂主席曾經開玩笑說,這樣的建國思想用台語念就是 那想 (越想) 那利 (越有理) 斯文 (人也會越斯文),歡迎你和我們一起來聽聽黃昭堂主席的建國思想。 錄音時間:2011年12月31日 錄音地點:台獨聯盟 錄音網站:https://www.podomatic.com/podcasts/deepsound-twfuture/episodes/2012-01-01T17_58_23-08_00  

【黃昭堂專欄】「台灣民族」要「獨立」「建國」

台灣的獨立與建國。台灣需要建立新國家,這無爭論;不過,台灣是不是需要主張獨立,即有不少的意見。 「台灣已經獨立,目前叫做中華民國」,這是民進黨「國家前途決議文」所規定的,之後相當多的人接受這個講法。其實,這種講法對加強台灣人的自信可能有幫忙,但是恐怕所謂「自信」,不過是阿Q型的自信而已,因為台灣雖然是一個「事實上的國家」,卻不受世界大部分的國家承認為「法理上的國家」。聯合國等主要國際組織不承認台灣的主權國家地位,中國也不承認。台灣主張台灣已經獨立,確實有一個作用:中國說要「統一台灣」,台灣能夠以自己的講法回應說「台灣是主權國家,你要統甚麼?」不過回應是回應,這種回應對一個無理的土匪國,無效就是無效,如此,台灣自己主張「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意義不大,自欺欺人,對自己無利,反而有害:「誤信台灣已獨立,而放棄應有的打拚」。 台灣的獨立,要從甚麼國家獨立?這是不懷好意的人士常常會提起的質問。其實,「獨立是要建立一個獨立國家的意思」,並不是要從甚麼國家獨立。如果非有對象不可,即回答對方說「獨立於所有主權國家之外」不可以嗎? 台灣人長期受所謂「操弄族群」的惡言所害。台灣人主張「台灣人應有的權利」,就被罵成「族群意識掛帥」,台灣人主張「台灣人應該學習台灣話」、「加強台灣文化教育」…等等,都會受這種無理的責備。台灣人又不敢主張「台灣人是一個民族」、不敢主張「台灣民族是一個與中華民族不同的民族」;中國國民黨卻毫不躊躇大力主張「台灣人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真正是欺人太甚!馬英九的總統就職演講如此,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在南京哭墓時也如此。他甚至含淚\向他們中華民族的國父報告說「中國國民黨已經收復台灣的政權」。 台灣人啊!台灣人應以台灣民族主義來對抗中華民族主義。台灣的民族主義是基於民主的國民意識而來,也可以說是台灣國民主義;而中華民族主義是帝國主義型的民族主義:「中華帝國主義」。 黃昭堂 獨立建國論壇:: 「台灣民族」要「獨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