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許世楷「台灣廣場」短評】第十三集–以「台灣新生國家論」的優勢加入聯合國

2013/5/29 觀眾朋友大家好,我是許世楷,歡迎收看台灣廣場。 台灣的前途有兩條路:一條是外交休兵,萬事傾中,台中關係內政化,終極統一,好像中國國民黨馬英九政權這5年來的走向;另外一條是維持現狀,獨立於中國之外,台中關係國際化,好像前李登輝、陳水扁政權的走向。 應該留意的是,走第一條路是必須要接受中國共產黨一黨獨裁,貧富極端差距,中國軍國主義施行於台灣;據說在中國擁有一千萬人民幣以上資產者,六成要移民,我們台灣真正要合併於國民如此高度不安於前途的中國麼? 要走第二條路,就必須與中國清楚切割,台灣只被中華民國佔領過,不曾被合併做其領土,更不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下,我們根據條約可以徹底否認中華民國繼承論、兩個中國論,台灣不曾,也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生的國家。這條路要走到底,我們有需要選出贊成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的總統,或連署公投通過:總統有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的義務,因為加入聯合國運動需要繼續申請,以爭取國際上多數國家的贊成,至加入為止。這也是台灣從現在事實上的獨立國家,成為國際上被所承認法理上的獨立國家確實之路。 南北韓、東西德兩對分裂國家加入聯合國是互相承認對方是一個國家,同時申請加入的,就是靠對方的贊成才實現。台灣要靠中國贊成加入聯合國,有可能麼?但是我們若用新生國家申請,安理會決議向大會推薦,大會過半數贊成就通過。聯合國憲章有安理會關於爭端之和平解決,爭端當事國不得投票的規定,所以中國不能在安理會投票使用否決權,在大會也只有會員國數193分之一的決議權,可見台灣新生國家論的優勢。接著我們就需要制定新憲法,以保持該新台灣的安定,大家一起打拚。 今天我講到這裡,感謝恁三個月來的支持收看。

【許世楷「台灣廣場」短評】第十二集–台灣是與中國無關的「台灣人新生國家」

2013/5/22 觀眾朋友大家好,我是許世楷,歡迎收看台灣廣場。 1949年佔領台灣的中華民國滅亡,流亡台灣的蔣政權建立中華民國虛構繼續佔領台灣,1952年日本放棄台灣,但地位未定。兩蔣政權雖然以壓制,但獨立又有效管轄台灣,土地、人民一定,客觀講,台灣有具備做一個國家的條件;問題在於自稱中華民國,主張反攻大陸,強調一個中國,欠缺在台灣建立新國家的主觀意志,因此在國際法上只可以認為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卻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1988年李登輝繼任總統,推行民主化、國際化,區分中國、台灣,以台灣謂自由地區,放棄反攻大陸,舉行民意代表全面改選,1996年總統直選;總統李登輝講:中華民國在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特殊國與國關係。政黨輪替民進黨總統陳水扁講: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1996年至今,台灣人根據國民主權,選舉立法委員、直選總統,有獨立自主有效管轄的政府,在固定的土地上,有固定的人民,所以台灣在國際法上可以講已經是一個事實上的獨立國家。 真可惜的是兩個總統都沒有將中華民國處理掉,等於沒有清楚表明台灣要建立與 中國不同的新國家的意志,所以還不能講是法理上的獨立國家。 2007年7月陳水扁總統以台灣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這是第一次由我們直接選舉的國家元首向世界表明:台灣不是中華民國,是新而獨立的國家,好像新加坡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生的國家要加入聯合國一樣。 台灣,不是繼承中華民國者,中華民國1949年就消滅,1971年中華民國虛構又一次在聯合國被否定其存在,只要台灣當局者好像2007年繼續公開表明:台灣是與中華民國、以及中國無關係的新生國家,法理上台灣是台灣人的國家終會實現。 今天我先講到這裡,感謝恁的收看,我們後禮拜同時間再會。

【許世楷「台灣廣場」短評】第十一集–台灣當局對自己地位看法的變遷

2013/5/15 觀眾朋友大家好,我是許世楷,歡迎收看台灣廣場。 關於台灣的國際地位,在台灣當局自己的看法如何? 自1945年佔領台灣時,蔣政權就認為台灣既編入中華民國領土,1949年建立中華民國虛構以後也認為台灣是其領土。1950年美國總統Truman發布台灣中立化宣言時,蔣政權安心美國以武力阻止中國侵台,但不安於台灣地位未定論削弱其虛構的統治正當性;由當時的外交部長葉公超發表聲明:接受美國防衛台灣,但不影響中國對台灣之主權。這裡所講的中國是指中華民國虛構,兩蔣政權都主張中國的正統是中華民國虛構所繼承,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叛亂匪徒集團。一直到1971年從聯合國被驅逐以前,因為美國等的支持,該虛構在國際政治上取得一時之優勢,卻造成深化中國、中華民國、台灣混亂在一起的效果。以後美國總統Nixon訪問中國,日本、美國與中國建交同時與中華民國虛構斷交,該虛構在國際政治上聲勢一落千丈,台灣被中華民國的名稱纏住,往往被看做中國的一部分。 1988年蔣經國病死,李登輝繼任總統,1991年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1992年實現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1996年實行總統直選,推動民主化,但也有促進台灣、中國國際化之實,即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看做事實上存在,將台灣區劃分為自由地區實行民意代表、總統選舉,將台灣、中國看做特殊國與國關係,即走向兩地國際化。2000年民進黨陳水扁當選總統,更推向國際化講台灣中國一邊一國。2008年中國國民黨馬英九當選總統,宣布一國兩區,走回頭路將兩地關係內政化。但與兩蔣政權敵對中國共產黨又相反,不但放棄反攻大陸,更採取外交休兵,其傾中勢面恐將會至終極統一。 今天我先講到這裡,感謝恁的收看,我們後禮拜同時間再會。

【許世楷「台灣廣場」短評】第十集–搖擺變遷的美國對台政策

2013/5/8 觀眾朋友大家好,我是許世楷,歡迎收看台灣廣場。 中華民國佔領台灣中間的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事實上滅亡。但流亡台灣的國民黨重整,建立虛構的中華民國繼續支配台灣,這個虛構給已經滅亡的佔領者中華民國好像繼續存在,台灣的國際地位混亂的原因在此。 1950年1月美國總統Truman發布不干涉台灣聲明,表示任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進攻中華民國虛構下的台灣,但是6月朝鮮戰爭爆發,Truman改變立場派遣第七艦隊巡防台灣海峽,以防止中國進攻台灣,也禁止中華民國虛構反攻大陸,這叫做「台灣中立化宣言」。同時表明台灣地位留在將來決定,即國際地位未定論。另一方面在聯合國支持中華民國虛構佔據常任理事國席位,又促進舊金山和約,之後使日本與中華民國虛構簽訂台北和約;1954年美國與中華民國虛構簽訂共同防衛條約,但明言防衛領土只限於台澎,不包含金馬等外島,是美國要表明兩者的國際地位不同。 至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2758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即將蔣介石的代表從聯合國一切機構驅逐。1972年美國總統Nixon訪問中國,發表上海公報:美國「認知」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將隨著此地區緊張的緩和減少在台灣的武力。應留意的是,前者的認知是用acknowledge 不是recognize承認;又減少武力是以緊張緩和為條件。 1979年美中建交,確認上海公報。美國國會制定台灣關係法強調:建交基於台灣的未來將以和平方式解決的期望;以防衛性武器供應台灣;保持美國對抗任何訴諸武力或其他強制形式危害台灣人民安全、社會與經濟制度的能力。 近來中國擴張武力,致2009年美國表明重返亞洲,著手聯合東、南海周圍各國。 今天我先講到這裡,感謝恁的收看,我們後禮拜同時間再會。

【許世楷「台灣廣場」短評】第九集–「台灣國際地位未定論」的日本觀點

2013/5/2 觀眾朋友大家好,我是許世楷,歡迎收看台灣廣場。 台灣的國際地位是一個最混亂的問題,是台灣人應該整理清楚,這樣才會有正確前途的第二步可追求。 1895年日清戰爭,簽訂馬關和約割讓台灣給日本。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9月盟軍最高司令MacArthur簽訂日本投降書,同日MacArthur發布佔領地分配的一般命令第一號,其中授權蔣介石佔領台灣。蔣任命陳儀為台灣省行政長官,10月25日在台北市陳儀代表盟軍接受台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安藤利吉的投降。同日陳儀通過廣播電台聲明講:台灣及澎湖列島正式再次編入中國版圖,所有土地、人民、政治已經置於中華民國政府主權之下。 其實佔領與領土的變更是不同的,在同一個命令蔣介石也受權佔領越南,蘇聯也受權佔領滿洲,都不是領土變更。戰爭中各國間有很多明或暗的約束,但是法律上有效的領土變更應是經過條約來定的。 台灣在蔣介石的佔領下,1951年舊金山和約簽訂,1952年生效才正式脫離日本領土,但是該和約只規定日本放棄台灣,卻沒有談放棄給何方。1952年中華民國虛構與日本締結台北和約,日本堅持只講放棄。1972年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邦交時的共同聲明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尊重中國政府此一立場。日本還是堅持不至承認。 2004至2008年我任駐日代表時,在日本國會眾議院,當時的外相町村信孝,及後來在參議院,當時的外相麻生太郎都對質詢答覆:日本沒有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2009年日本當時的駐台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長齋藤正樹在中正大學演講,言及台灣國際地位未定,受馬英九政權抗議,其實這就是日本政府的一貫立場。 今天我先講到這裡,感謝恁的收看,我們後禮拜同時間再會。

「台獨、建國已無市場」? ──台灣無藍綠之分只有統獨之爭

新聞稿 「台獨、建國已無市場」? ──台灣無藍綠之分只有統獨之爭 2013年4月30日 針對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前幕僚、清華大學副教授姚人多指出:「台獨、建國已經失去市場」言論,引發各界的討論與批評。908台灣國、公投護台灣聯盟與台獨聯盟聯合舉行記者會。提出以下回應: 一、  大多數人民贊成台灣獨立 根據歷年民調指出,台灣人的認同與支持台獨者的比例逐年提升,隨著台灣人意識的提升,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實體已成為全民共識,未來將以追求國家正常化來達成獨立建國的目標。 根據政大選舉研究中心2012年12月公布的民調顯示,統獨光譜明顯立見。 統獨立場 儘快統一 維持現狀再決定 偏向獨立 無反應 偏向統一 永遠維持現狀 儘快獨立 比例 1.7% 33.9% 15.1% 8.1% 8.7% 27.7% 4.8% 另外,遠見雜誌在4月26日發布「2013年3月台灣民眾統獨觀調查」指出在民眾「終極統獨觀」上:51.4%贊成台灣最終應該獨立、31.1%不贊成;18.0%贊成兩岸最終應該統一、63.4%不贊成。獨派與統派的比例明顯區分。 二、  台灣無藍綠之分只有統獨之爭 統派媒體長期以來以選舉結果藍綠版圖分佈來解讀統獨,這是非常不正確的說法。馬英九在選舉期間先以「台灣前途應由2千3百萬台灣人共同決定」來掩飾終極統一的野心,以騙取選票,再由媒體解讀為是藍營(傾統)的勝利;民進黨在選舉期間刻意迴避統獨議題,卻被說成因為「傾獨」而敗北,然後擴大解讀為台獨建國無市場。2004年由前總統李登輝及台獨聯盟前主席黃昭堂等人發動的「百萬人牽手護台灣」行動,證明捍衛台灣主權及向中國說「NO」的主張明確並受到人民的支持響應。台灣是自由民主的社會,統獨議題可公開辯論,台灣前途應經由民主程序由2千3百萬台灣人決定。 三、  「終極統一」集團存在,統獨之爭永無止 我們將結合所有追求台灣獨立建國之人民、團體,盡全力遏止主張終極統一等親中集團繼續執政危害台灣主權獨立。 908台灣國總會長         王獻極 公投護台灣聯盟總召     蔡丁貴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 陳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