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FI
  • 關於聯盟
    • 政策綱領
    • 主席的話
    • 台獨聯盟大事記
    • 台獨聯盟人物
    • 台獨聯盟故事
  • 聲明及新聞稿
  • 活動訊息
  • 文章及刊物
    • 理念主張
    • 佳文欣賞
    • 時事觀點
    • 共和國雜誌
  • 台灣安保協會
    • 理事長的話
    • 捐助章程
    • 相關活動
    • 出版品
      • 安保通訊
      • 安保叢書
  • 現代文化基金會
    • 董事長的話
    • 捐助章程
    • 相關活動
    • 出版品

Footer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Facebook台灣總本部美國本部日本本部
  1. Home
  2. 聯盟訊息
  3. 聲明及新聞稿

聯盟訊息

  • All
  • 活動訊息
  • 聲明及新聞稿
All活動訊息聲明及新聞稿

2022-01-24

看待蔣經國的「反共保台」,不能忽視歷史與轉型正義

【聲明稿】 2022/01/24 蔡英文總統1月22日出席蔣經國圖書館開幕典禮時說,「我們中華民國到今天所以能生存,有前途,有希望,有信心,主要是因為中華民國政府在世界上是堅決反共、不與任何共黨妥協的精神堡壘」;認為蔣經國「保台」的理念,「毫無疑問也是當前台灣人民最大的共識,更是我們共同的課題」。 蔣經國「反共」,更是「獨裁者」 首先,我們反對蔡英文將中華民國與台灣混用或合用。再者,希特勒、佛朗哥等獨裁者皆是反共人士,因此「反共」無法因而具有統治正當性。 台獨聯盟不同意許多媒體所認為,蔡總統是在推崇蔣經國,綜觀蔡總統演講全文,顯然並無此意;蔡總統說:「希望透過蔣經國前總統圖書館所提供的資料,讓台灣社會更深入地了解,也能做更公正地評價」、「歷史能夠鑑往知來,有錯誤的地方,我們要引以為鑑;有值得學習之處,我們也要作為借鏡。而透過這些不同面向的歷史事件,正可以讓國人更深入認識或評價蔣經國前總統的歷史定位。」 善意地解讀,似乎是暗示了蔡總統在面對國民黨人士演講,並不贊同過往對於蔣經國的評價;善意地解讀,蔡總統含蓄地表示應該對蔣經國歷史定位進行校正回歸,期許史料開放、資訊充分後,能改變過往黨國媒體塑造的蔣經國的刻板形象。但蔡總統將蔣經國的歷史定位「留待後世」的方式,實際上是一種迴避,因為我們不僅是當世、也是後世,不能迴避我們對下一代基於歷史事實的教育責任。 相信蔡總統很清楚,再多的新史料,也很難逆轉蔣經國是個軍事獨裁者的定位。蔣經國雖口口聲聲反共,但並不支持民主、自由、人權,也是將蘇維埃式的統治手法,情報、監控、高壓等迫害人權手段帶入台灣的推手。蔣經國掌權時期,軍警特務一把抓,不折不扣是警察國家、恐怖統治、極權國家的典型範例。我們不能忘記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陳文成被自殺等反民主、反人權事件,皆發生在蔣經國執政時期。 蔣經國「保台」實則「保蔣」 蔡總統提出蔣經國「保台」,有些人認為是在向泛統陣營溫情喊話。在民進黨執政前景可期,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統陣營日趨式微的當下,蔡總統可能是希望借用以蔣經國的「保台」,呼籲泛統派支持群眾,至少能凝聚在確保台灣生存的共識之下。更權謀的想法是認為,蔡總統是在襲奪泛統陣營的神主牌。 在這一點上,我們首先要說,蔡總統犯了引喻失義的謬誤。一如兩蔣名為總統,實為帝王一般;作為蔣氏王朝的二世祖,蔣經國的「保台」,毋寧說是在「保蔣」;唯有確保台灣不落入中國掌握,蔣家的基業才能存續。在蔣的心裡,很難說有任何台灣人民當家作主、維繫民主自由社會的觀念在內;而後者才是當前所謂「保台」的內涵。一樣名為「保台」,實則大異。 蔡總統說「如果台灣社會不能化解分歧,則蔣經國永遠只是一部分人的蔣經國。有些人記得他所帶來的經濟發展與安全感,而另外有些人,則記得他所代表的威權體制」可見蔡總統很清楚她此言將會招致甚麼反應。 共同體的凝聚,應以本土、自由、民主為依歸 在本土化、民主化的道路上,陳水扁前總統的「新中間路線」失敗了,謝長廷大使參選時的「和解共生」也失敗了。不論現在蔡總統是想藉由迴避批判蔣經國而想與泛統群眾達成和解,或者意圖使蔣經國轉型成為保台的代言人,我們卻不能不質疑:和解,是要讓步多少,才叫和解;中間是要遠離自己的價值信念多遠,靠對方的價值信念多近,才叫中間? 蔣經國雖曾為台灣土地上的總統,確然是台灣歷史的一部分,但是他並非經由人民選舉出來的總統;一如混淆使用「保台」一樣,蔡總統談話所迴避的是:都叫「總統」,未能適度地區分獨裁統治者與民選執政者的差異;都叫「政權」,蔣經國和蔣家政權所代表外來軍事勢力類殖民統治,與受人民合法付託的本土政權,大相逕庭。 以此反觀中國國民黨,長期以來,在中國欺壓台灣時,既沒有堅持「表面的反共」、又不願踩穩「保台」的立場,甚至變成隨中國起舞的跳梁小丑,我們不也見證國民黨一整代的墮落現形,當前,國民黨在「紀念」蔣經國之際,除了威權恩庇侍從們的唏噓囈語,還剩下甚麼? 台灣歷經艱辛地實現了政治民主化,如今終於體現李登輝前總統「生命共同體」的願景,卓然而立,愛自由、重人權;我們相信這些才是代表台灣人的總統所應該守衛的台灣價值。我們更相信,政治上的保台,與價值上的保台,應該且可以互為提升、相輔相成;唯其如此,才是為本土執政奠定長久基礎的道路。蔡總統就任已5年餘,而轉型正義的進路,依然幽微昏暗,前途茫茫。盼蔡總統在面對歷史與價值時,無時無刻以有助於歷史的釐清與台灣意識的深化為念。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2022-01-14

一身之獨立、一國之獨立: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聲援吳叡人,歡迎北京控訴我們煽動獨立

【聲明稿】 2022/01/14 台灣學者吳叡人在台灣《報導者》撰述〈致一場未完成的革命〉評論文章,2021年獲得香港記協、香港外國記者協會(FCC)、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已撤出香港)所舉辦的第25屆人權新聞獎「評論」的優異獎。就在中國肅清香港之際,北京在香港的喉舌媒體《大公報》1月6日針對吳叡人發表〈獨心叵測/記協無視法紀 煽「獨」撐暴〉一文,並藉所謂退休法官和法學專家之口,指控〈致一場未完成的革命〉,內容「涉及鼓吹港獨」、「涉嫌顛覆政體」,最高可以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云云,並呼籲盡快將相關人等繩之以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簡稱《港區國安法》)是一種打壓異己、壓制言論自由、迫害人權的法律,是中國用來迫害香港人民的極權政治工具,中國在港的喉舌媒體以此壓迫台灣學者,為的是恫嚇支持香港民主運動的所有人。 2004年,維吾爾作家努爾莫哈提.亞辛(Nurmuhemmet Yasin)發表了一篇寓言故事《野鴿子》,講述一隻藍色鴿子寧可吃下毒草莓自殺,也不願被囚禁。亞辛因此被中國指控「發佈一個煽動分離主義的故事」而關押,至今生死不明。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亞辛涉入顛覆國家或推翻政府,他之所以「獲罪」,從來不是因為他的所做所為,而是因為他被認定為分離主義者,因此成為極權體制的「客觀敵人」。 吳叡人之所以被點名「獲罪」,從來都是因為製造「客觀敵人」是極權體制一貫的把戲;吳叡人之所以被中國劍指,是因為沒有任何一個被中國強迫「結對認親」的人可以僥倖。 每一個曾經聲援過香港的人、每一個從事中國與香港研究的學者、每一則社群媒體上的相關言論,所有不想做「中國夢」的人,所有真誠坦蕩活著的人,都是下一個被羅織罪名、進行追捕並「送中」的對象。 從野草莓、反媒體壟斷到太陽花運動,從聲援圖博、維吾爾、到香港,從沖繩到馬來西亞,都可以看到吳叡人為自由民主奔走的身影。吳叡人的行動啟發了港台的反送中世代,喚醒了受殖人民高貴的靈魂血氣,他們意識到妥協與退讓,不可能換來極權的鬆手;他們意識到除了苟活還有另一種可能,弱勢的帝國邊緣賤民還有擠身世界精神舞台,免於帝國屠戮的另一種可能,既是一身之獨立,也是一國之獨立。 中國對達賴的仇視,中國對吳叡人的恫嚇,都出於極權體制的畏懼,畏懼賤民一身之獨立,畏懼思想理念的抗衡。 中國以為亮出「送中」的懸頂之劍,就可以讓全世界所有熱愛自由,心懷理念的人恐懼。 但是,所有人都很清楚,當極權的體制只能透過黨衛軍爪牙的恫嚇,動手「送中」來維持帝國治理的臉面時,中國的體制早就已經沒有任何法理的正當性,只能靠「中國夢」的夢囈壯膽。 我們要用捷克異議劇作家哈維爾的話回敬中國:如果極權的體制想讓我們恐懼、彼此懷疑、相互不信任,我們會繼續「活得磊落真誠」(living in truth)。因為,正在恐懼的是中國,正在因為吳叡人而瑟瑟發抖的是龜縮在中南海的小丑。 他們正因為亞辛們、達賴們、吳叡人們、沒有權勢者團結起來的力量而恐懼。 然而,我們不會輕忽中國的恫嚇。我們很清楚中國對海外華人的恫嚇施壓、情感勒索甚至是蠻力綁架,我們在台灣也看到中國在台外圍組織對港人庇護餐廳,對銅鑼灣書店的惡行。 我們呼籲台灣政府,以更積極的行動,支持吳叡人,支持所有被中國恫嚇的人;更應該著手佈建對於運動者與學界人士海外人身安全的防護網絡,避免下一個李明哲。 中國意圖恫嚇堅定抗暴之人,意圖孤立對理念堅持不撓之人,所有心懷光明與良知的台灣人都不會讓中國如願。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始終力挺所有受壓迫的民族,今天,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也將一往無前,與香港記協、與香港人民、與亞辛們、與達賴們、與吳叡人們站起一起。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聲援吳叡人,因為我們不會以「煽動獨立」的「罪名」而懷有負罪感;所有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的盟員,都相信「一身之獨立、一國之獨立」。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歡迎北京控訴我們煽動獨立,因為受壓迫的人不會在帝國揮舞著暴力的爪牙而恐懼;而真正在瑟瑟發抖的,正是壓迫人民的中國政權 ─ 一群懦弱、殘暴、貪婪、虛假的侏儒。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2021-12-23

罷免不同意、留下好立委-本土挺昶佐

記者會新聞稿 2021年12月23日 四大公投上週落幕,緊接著將在明(2022)年一月初舉行無黨籍立委林昶佐的罷免案,今(23)日早上台獨聯盟在立院群賢樓前舉行「罷免不同意、留下好立委 本土挺昶佐」記者會,聯合眾多本土社團與民意代表一起呼籲支持林昶佐,反對藍營發動的報復性罷免,林昶佐本人也親自到場,接受眾人的打氣。 台獨聯盟主席陳南天表示,林昶佐多年來努力為主權打拼,人權領域也有建樹;心繫本土文化的同時,為台灣增加不少國際能見度,只要撇開黨派之私,就會發現這樣一位「夠本土又國際、拼主權顧人權」的好立委是多麼難得。 陳南天繼續表示,但國民黨不停以罷免、公投等戰術擾亂台灣政治議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還放話要罷免所有主張「抗中保台」的立委,上週結束的四大公投就是台灣人民透過選票告訴國民黨,拒絕接受這樣的內耗,台灣的政治要繼續向前。 面對罷免方陣營指控消費二二八受難者家屬一事,林昶佐列舉出過去為受難家屬做過的事反擊,他在還沒擔任立委之前,就常常參加二二八以及白色恐怖的相關活動,不停為受害者以及家屬發聲;擔任立委後,他更是提案並通過《政治檔案條例》,促使許多本來被加密的政治檔案重見天日,讓受害者家屬得以追尋真相,撫平心中的創傷。 林昶佐表示,他還曾揭發調查局逕自拖延檔案解密時間的行為,自 2018 年起,調查局將大量(共 1941 件)「機密檔案」保密年限延長 30 年,而這些行為,已在他提案的《政治檔案條例》中已被禁止。 林昶佐繼續表示,他也和受害者家屬團體合作,提出《威權統治時期不當沒收財產返還條例》,將過去遭不當沒收之財產返還受害者或其家屬,他是本屆立法院首位提出專法的立委。 兩位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團隊的代表也出席發言支持林昶佐,分別是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前會長潘信行以及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義協會會長、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秘書長林黎彩,兩位也與林昶佐同框拍照,表達對其努力的肯定。 立委范雲表示,他作為林昶佐的同事,呼籲社會各界關注他的努力,林昶佐不只 6 次拿下公督盟評鑑的優秀立委、並長期為臺灣主權打拼。 范雲繼續表示,他參與連署了林昶佐的修憲提案,希望一起推動讓憲改門檻更加合理。林昶佐也積極推動開放國會,希望以資訊透明、開放參與等方式提升人民參與,強化民主的體質;而美國總統拜登舉辦首屆「民主峰會」,林昶佐是亞洲唯一一位受邀參與立法論壇的國會議員。林昶佐用民主交流提升臺灣的國際能見度,讓國際社會更了解臺灣是自由民主的國家,這些努力不能被抹黑、扭曲。 范雲最後表示,罷免是民主國家的人民權利,但這次罷免,二階連署錯假率高達30%,補件也有22%錯假率,可以合理懷疑這是一場充滿偽造、受到操弄的罷免。呼籲萬華選民再次投下不同意,對抗不正當的罷免案! 台灣制憲基金會執行長林宜正表示,抗中保台不僅是美日澳等民主同盟國家的亞太戰略,更是當前台灣最重要的國策,台灣唯有把握機運,連結盟邦,蓄積更強的抗中能量,才能夠確保台灣永續發展,進而成為正常國家。但台灣的親中勢力,把堅持正常國家價值的林昶佐委員視為眼中釘,欲去之而後快。這群人利用台灣的民主體制、自由言論空間,散播許多錯假訊息,企圖迷惑人民。 林宜正繼續表示,這次的林昶佐委員罷免案,意義遠不只是一席立委,更是代表台灣是否維繫抗中保台的能量,堅持走在正常國家的發展道路上。 台灣基進秘書長王興煥表示,台灣基進站出來支持林昶佐委員,除了是報答林昶佐在當初陳柏惟面臨罷免時就曾出面聲援,更重要的是,這也是阻止國民黨繼續對傷害台灣的民主制度。 王興煥表示,人類文明中基於良善、互信運作的制度,只要遇到中國國民黨都會變質,他們利用台灣的民主制度,破壞台灣共同體,從陳柏惟罷免案、四大公投案,到林昶佐罷免案,都是國民黨對民主的濫用,意圖造成台灣社會因「民主」而動盪,並對民主制度產生不信任感。 王興煥最後表示,基進沒有守住陳柏惟的罷免案,但很榮幸與大家共同守住公投案,用「不同意」否決了國民黨擾亂台灣政治的行為,應趁勝追擊,在這次的罷免案也用「不同意罷免」表示留下好立委的決心,以及對國民黨發動惡性罷免的唾棄。 台灣國創辦人王獻極表示,他很早就認識林昶佐,那時他籌組閃靈樂團,注入台灣正名的靈魂,帶動台灣人的認同,閃靈樂團巡回歐美表演,也提升台灣在國際社會中曝光,使國際社會認知台灣與中國是不同的國家。 王獻極表示,呼籲萬華、中正地區選民,1 月 9 日站出來,支持林昶佐留在立法院,繼續為台灣發聲,不讓國、共的陰謀得逞。 自由台灣黨秘書長甘知沂表示,罷免方的理由書,居然無恥指控林昶佐委員擔任二二八基金會董事期間會議出席次數不佳,由身為二二八加害者的中國國民黨講出這種話,完全讓人無法接受。 甘知沂繼續表示,林昶佐委員從地方走進國會,再讓臺灣走進國際。在地方上,他處理防疫、紓困及病患緊急服務達 903 案,成功爭取疫情高風險區追加疫苗 111,300 劑,並成功爭取農委會批發市場紓困專案,使 1056 個市場攤商家庭受惠,更成功爭取經濟部加碼振興萬華專案,跨部會超過千萬預算支持中正萬華商圈市場振興活動;在國會裡,昶佐委員在獲得公督盟肯定,六度獲選優秀立委,而在公民評鑑中更是獲得全國會第一名的殊榮;在國際上,昶佐委員受邀參與國際民主峰會,並且透過他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接受許多外媒專訪,不僅讓中正萬華被世界上的人們看見,也大大的提升了臺灣的國際能見度。 出席名單: 陳南天 │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主席 林昶佐委員發言 潘信行 │ 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 前會長 林黎彩 │ 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義協會 會長、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 秘書長 范 雲 │ […]
2021-12-22

【罷免不同意、留下好立委-獨盟挺昶佐】聲明稿

2021/12/22 剛結束的四大公投,是台灣人鄭重表明無法忍受國民黨的瘋狂,但對抗這股瘋狂,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還有一張票要投。 三週後的1月9日,中正萬華的林昶佐罷免案,請投下「不同意」,這張票代表的,是留下一個優秀的立委、是支持一位為人民發聲的前鋒。 林昶佐是我們引以為傲的獨派立委,六年多來他努力為主權打拼,人權領域也早有顯著建樹;心繫本土文化的同時,為台灣增加不少國際能見度。 台灣是什麼?何為台灣人?林昶佐從閃靈樂團主唱、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理事長到成為立法委員,這份特異的跨領域經歷給了很多人啟發,一個台灣人可以同時本土又國際、可以大方地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可以不害羞於發掘自己的文化。 林昶佐在擔任立委之前,就常常為二二八及白色恐怖受害者及家屬發聲;擔任立委後,更提案並通過《政治檔案條例》,促使過去的檔案重見天日,讓真相得以被追尋,創傷能夠被撫平。他也和受害者團體合作,提出《威權統治時期不當沒收財產返還條例》,將過去遭不當沒收的財產返還。擔任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理事長時,成功讓台灣分會獨立於中國之外,讓國際間的人權工作者認識到台灣的特別處境。 只要撇開黨派之私,就會發現這樣一位「夠本土、又國際、拼主權、顧人權」的好立委是多難能可貴。 但國民黨在2018劍走偏鋒得勝後就一路走向極端,一系列毫無建設的議程讓台灣政治空轉,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甚至揚言要罷免「抗中保台」的立委。這次的不同意是最後一次警告國民黨,外道的技倆能逞一時輸贏,但終就不是正途;讓人瘋魔的,自始就不是良藥。 1月9號,出來投票,用力地將那張不同意票灌入票匭,那張票注入的意念,是拒絕瘋狂停止內耗、是力挺一位優秀的台灣人、是我們要保有自己驕傲的政治。 出來投票,留下林昶佐與我們一起走,以穩重、帶著節奏感的腳步,繼續讓台灣成為世界的一員。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2021-12-13

以理性選擇 開展公義台灣─四大公投案 四個不同意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聲明稿】 2021/12/13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於2021年所召開的世界中委會,經全球各地盟員的積極討論,針對即將舉行的公投各項議題進行深入對話。在此本盟公開表達我們的主張,針對今年12月18日的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17案(重啟核四)、第18案(反萊豬)、第19案(公投綁大選)、第20案(三接遷離)四個案子,呼籲台灣人民必須正視在台灣社會發展趨向穩健的民主自由的主體意識中,同時以國際佈局多元平衡的視野與高度思考。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根據聯盟政策綱領之精神,綜合整理各項資訊後,籲請對四項公投案,投下四個不同意票。 公民投票以直接民主精神,在制度上彌補代議政治的間接民主之不足;公民投票這個重要機制之可以發揮效用,要藉由人民透過民主程序,公開透明的資訊與討論,理性參與公共政策的討論與制定,以此決定國家社會的諸多議題。此次公投的議題在正反方的幾場辯論與說明下來,佐以諸多長期關心這些議題的公民團體與個人的公開聲明,更釐清了公投議題對台灣的未來所連動影響的意涵。 我們主張能源轉型必須繼續推動,電力供應要穩定,同時必須思考環境正義的原則。台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造成了許多難以承受的環境負擔。也因此,面對台灣整體環境,我們所要思考權衡的包括整體減煤與全面減碳、區域平衡共同公平承擔處理空污問題、核廢料具體清楚的處置安排規劃,台灣經濟未來發展必須配合能源轉型。因此,我們在能源轉型與環境保護的相互為體思考下,呼籲台灣人民針對第17案「重啟核四」,以及第20案「三接遷離」投下反對票。 我們主張在符合各項國際標準與經貿多元發展的情況下,台灣國家食安政策必須嚴謹,透過清楚的標示,讓人民有自由的選擇。在全球抵抗中國各項侵害人權與經濟惡霸的行徑中,台灣站在世界民主國家這邊,成為國際社會夥伴的重要力量,對於相關國防、經貿、外交等政策的思考,均應該具有更廣大佈局的國際視野。因此,我們同意符合國際規範、無食安之虞,合格的使用萊劑美牛可進口台灣,並支持現行的美豬進口政策,同時在深化台灣與美國各種國際合作的思考下,呼籲台灣人民針對公投案的第18案「反萊豬」投下反對票。 我們主張在民主社會中,各項選制的制定與修訂是為了更有利公民的參與,也因此,各項選制的政策修正,可以依據相關經驗進行滾動式的調整。公投綁大選雖然在許多歐美國家施行多年,然而,台灣始終面臨的是,中國對台灣的文攻武嚇外加認知作戰,以及中國國民黨持續傾全黨之力的配合,企圖惡意使用民主制度,阻擾台灣以民主、自由、獨立國家之姿,深化自身、接軌國際。每次選舉,台灣社會依然有不肖份子,透過綁樁與動員,持續惡鬥台灣民主價值,反讓各項值得公共辯論的公投案,欠缺應有的對話溝通與理性思考空間。因此,我們在現有提出的公投綁大選各項配套與改革尚未成熟訂定的情況下,呼籲台灣人民針對公投案的第19案「公投綁大選」投下反對票。 台灣的自由、民主、人權、與永續是我們共同堅守的基本核心價值與理念。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基於追求一個符合公義與永續的台灣主權國家立場,提出我們的主張與呼籲,請所有勇於承擔國家大局的台灣人,理性思考台灣的未來,以台灣接軌國際的永續視野,投下四個不同意,以利於台灣主體意識的本土建構與國際佈局。
2021-11-18

「台美建交」2021民調記者會 新聞稿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與「台灣安保協會」,委託山水民調公司,針對台美建交進行民調。2021/11/18(四)上午九點,於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辦公室(台北市青島西路11號14樓之一),舉辦「台美建交2021民調記者會」。 此次民調有效樣本:1,074人,抽樣誤差:在95%的信心水準下約 ± 2.99 個百分點。訪問地區為台灣全國,訪問日期為110.11.09~11.11。 記者會由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陳南天主持,立法委員范雲,台北市議員苗博雅,台灣基進秘書長王興煥、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宋承恩等人,針對「台美建交」相關議題,研判台灣人政治意向。 「台美建交」民調顯示意義如下: 88.6%支持台美建交 相較2020年的統計82.5%,有88.6%支持台美建交。更有86.8%認為政府不只要深化台美關係,更應該積極朝向台美建交努力。 以「台灣」為全名,與美國建交或是參與國際組織,是主流民意 80.7%支持以「台灣」為全名,中華台北、中華民國,甚至中華民國台灣;85.0%支持以「台灣」為全名參加國際組織,如果政府聽到人民的呼聲,最近台灣想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不應該用「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而應該用台灣。 中國的經貿風險、戰爭威脅下,仍有七成支持台美建交 台美建交會遭遇到中國無理的反對,台灣和中國經貿依賴高達四成,不過,許多台灣人認為:即使與中國經貿風險提高,依然不影響71.0% 台灣人民對台美建交的意願;這也包括了,76.5%台灣人意識到近期中國軍機頻繁擾台,對台灣產生威脅,還是支持台美建交。 86.5%台灣人民贊成與美國建立軍事同盟 除了台美建交外,更有86.5%台灣人民贊成與美國建立軍事同盟。對於台灣人是否只是被動等待民主友邦協助,己願他力,民調顯示85.1%的台灣人民願意自我捍衛。 排他性的中華民國人,2021年依然佔22.7% 傳統民調用台灣人還是中國人,或是兩者皆是作為台灣認同的選項,似乎台灣認同已經高達八成到九成之間。自2020年,台獨聯盟使用「中華民國人」這個分類,我們發現有穩穩的20%台灣人,認為自己僅是中華民國人,2021年仍佔22.7%。 維持台灣走向獨立的現狀佔40.8%,走向被統一只佔7% 即使維持現狀,如果仔細剖析這種外交辭令、戰略模糊的內涵,維持現狀是走向獨立或,還是維持現狀是走向被統一,兩者是不一樣的維持現狀。40.8%贊成「維持台灣走向獨立的現狀」,不僅是超過單純的維持現狀39.1%。就朝向獨立還是統一的方向性來看,僅有7%支持「維持台灣走向被中國統一的現狀」。 以下為本次公佈民調分析圖表:
2021-11-08

抗中保台的全球化 ─ 堅持獨立建國的頑固

【2021年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世界中委會會後聲明稿】 2001/11/06 2021 年11月6日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於台北召開世界中委會,來自日本、美國的中央委員線上視訊參與、加拿大本部與台灣直屬本部全體中央委員實體參與,進行盟務推動規劃、台灣政局與國際現勢的討論,並一致通過由現任主席陳南天續任主席,帶領本盟堅定抗中保台的立場,邁向正名、制憲、國家正常化的建國目標。 2020年在香港反送中受到全球高度關注下,台灣人民以抗中保台的立場,凝聚力量,支持由民進黨所代表的本土政權,順利第二次完全執政;蔡英文拿下史上最高票8,170,213票,而立法院的113個席次,由民進黨以61席單獨過半。不過,如果進一步考量到2018年選舉結果與地方政治勢力消長,中國國民黨掌握15席縣市長,民進黨僅剩6席;而缺乏眾人關注,亦令人憂心的是,地方縣市議會總數912席議員中,國民黨以及親國民黨理念的席次,佔了絕大多數;加上中國國民黨持續操作惡劣手法並誤導選民,將彌補代議政治不足而彰顯直接民主意向的公投制度,推向不利民主發展的結果,如此種種,我們絕不能以為本土政權已經「完全」執政,而掉以輕心。 2019年底自中國傳出的武漢肺炎,讓全球歷經各面向的重大衝擊,而相較於世界各國受到疫情肆虐染疫與死亡數高升,台灣成為全球防疫典範之一。執政黨的努力與人民的配合,絕對值得高度肯定。然而,我們也不要忘記,當中國陰險地阻擾台灣向國際採購疫苗,國內卻有中國國民黨配合中國,將國際疫苗短缺的狀況,以各種抹黑與扭曲的方式,散播本土政權草菅人命等不實消息,企圖以假消息破壞對執政團隊的信任。所幸,美、日、立陶宛等國發揮人道互助精神,及時送給台灣疫苗,緩解國人對疫情蔓延的焦慮,也降低中國與中國國民黨利用疫情隔海唱和的認知作戰力道。 除此,中國國民黨惡意使用公投與罷免等民主工具,將罷免帶向報復性罷免:在惡意罷免陳柏惟立委之後,中國國民黨食髓知味,繼而發動罷免林昶佐立委,該黨主席朱立倫甚至揚言罷免所有「抗中保台」的民意代表,這種濫用台灣民主制度而主動配合中國,為虎作倀、助紂為虐的行徑,全體國人應予以譴責與抵制,並從制度面思考如何讓罷免的民主精神不會成為政治惡鬥的工具,確保台灣民主持續向前而不受到損害。 對於中國國民黨將公投操作為政治鬥爭工具的行為,我們呼籲任何政策性辯論,應該從台灣國家的長遠存續進行判斷。關於12月18日的四大公投案,我們肯定民進黨一反過去對公投案的模糊、被動、挨打的態度,主動對四大公投,提出自己的看法、積極集結,辯護與捍衛對公共政策的立場。讓公投再度成為促進社會溝通與團結的能量,不再重蹈2018年公投案毫無作為的覆轍:放任國民黨惡質操作公投,對台灣社會所造成的負面衝擊。在2021年的反惡罷、四項公投案、乃至2022年的縣市長與議員選舉中,我們大聲地呼籲,應該透過每一次台灣人民實踐民主權利的過程中,在政策思考與對話中,堅定地累積抗中保台的能量。 就在中國對全世界滲透、擴張、威脅之際,世界民主國家都在抗拒中國獨裁政權的價值輸出,形成一種「抗中保台全球化」之際,各國也從地緣政治區域安全和普世價值支持台灣。中國在全球追緝「頑固台獨份子」之時,我們不僅不應讓同為「台獨份子」的同志們孤單,還要進一步站出來支持並擴大台獨份子的能量,令更多人大聲喊出「我主張台灣獨立」,集體抗拒中國蠻橫無理的威脅。許多民主國家支持台灣契機下,我們應努力向世界表達:台灣人民捍衛台灣的意志與決心,同時也須對印太區域和平做出承諾,創造民主供應鏈,堅守民主價值與台灣獨立建國之「頑固」。
2021-10-14

「本土社團挺柏惟反惡罷」記者會新聞稿

2021/10/14 針對台中市第二選區台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的罷免投票即將在本月 23 日登場,今(14)日上午由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發起「本土社團挺柏惟反惡罷」記者會,串連號召本土社團集結,表態力挺陳柏惟,反對惡質的罷免行動。 台獨聯盟主席陳南天表示,由中國國民黨支持發動的,針對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的罷免行動,是一個不合理且濫用民主程序的「惡罷」。這場罷免,是大欺小、強凌弱的行徑;這是一場年輕進步的新世代對抗老舊保守勢力的對決;這是一場自由民主與封建獨裁的正面抗爭;這是一場平凡台灣人起身對抗黨國權貴與地方土霸的合謀;這更是一場捍衛民主自由之戰,追求主權的台灣人拒絕淪落為受到思想監控的中國人。 陳南天繼續表示,我們可以很清楚看到,現在面對的是三個反台勢力:第一,是對台灣有侵犯野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是反對保衛台灣的中國國民黨;第三,是長期壟斷地方、不顧民主只顧家族擴張的顏家勢力。這樣的三合一敵人形成這場罷免的軸線,從海外到國內、從國內到地方,無所不盡其極的傷害台灣的民主發展。 陳南天最後表示,他一路看著台灣基進黨這群年輕又充滿活力的政治工作者,從毫無資源一路拼搏到現在,看到柏惟與團隊的成績,他非常驕傲於台灣獨立運動有著旺盛的生命力,而且這絕不是中國國民黨這些紅統勢力可以輕易澆熄的。 台灣北社秘書長潘威佑表示,罷免權的濫用,除了無法表達人民意志的展現,也會因罷免造勢期間的惡質抹黑歪風,而做出錯誤的認知與決定。 潘威佑繼續表示,罷免團體針對外交國防委員會的陳柏惟跟林昶佐,如果讓其如願,台灣的國防外交的政策就會產生嚴重的破口!而國民黨不停打擊台灣的國防外交,甚至杯葛相關預算,在敵國中共進逼挑釁之下,兩岸關係也愈發緊張。如果國民黨籍的立委增加,一定更加大力打壓阻撓,其後果不堪設想。 現代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毛清芬表示,罷免造勢至今超過三週,卻還沒有一個正當的罷免理由,陳柏惟的家世、遭遇全都被攤在陽光下殘酷的檢視,但他沒有逃避,勇敢的面對。而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作為罷免方卻用假訊息不斷造勢,攻擊柏惟是「三零」立委。幸虧公督盟提出正確資訊,過去一年半柏惟在立法院出席率 100%,19 項法律主提案、16 項共同提案、95 個預算提案等,更為地方爭取到 6 億 8 千萬的建設經費,明顯戳破朱立倫謊言。 毛清芬繼續表示,國民黨作為一個百年歷史的大黨,卻傾全黨之力打壓一個五歲大的台灣基進,是非常荒謬的行徑。而柏惟無畏惡勢力帶給年輕人熱情、勇敢、挑戰的台灣精神,他都深深的感動,最後呼籲台中第二選區的選民要認真瞭解今日台灣面臨的危機,尤其是少年人一定返鄉投不同意罷免的神聖一票,不能讓民主的幼苗被蹂躪。 台灣南社社長翁銘章表示,長久以來,因為台灣特殊的族群結構,產生了國家認同上的矛盾,使得中共有機會對台灣社會展開滲透以奪取台灣。而現在,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聯手密謀罷免陳柏惟立委,嚴重危害到台灣的國家安全,就跟共諜危害台灣國家安全一樣嚴重。 台灣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宋承恩表示,今天我們聚集在這裡,是為了力挺表現優異、工作認真的立委;是反對惡質,沒有正當理由的報復性罷免;是反對台灣政治回到地方派系的掌握;同時也是反對中國透過其代理政黨發動的、意圖擾亂台灣民主的罷免行動。 宋承恩繼續表示,更重要的是突顯現行罷免制度的缺陷,罷免權是政治人物違背競選承諾時,選民收回託付的行動、也是合法權利;但民意代表與行政首長不同,立法院本就應該反映政黨的多元性,但在現行制度下,陳柏惟以51%以上的得票率當選,卻只要有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且佔多數的同意票,即可將他罷免。這樣的制度設計使得選輸的一方可以發動報復性的罷免,這樣下去,我們的代議政治將永無寧日。 自由台灣黨黨主席、公投護台灣聯盟執行長羅宜表示,本土派勢力在此役中一定要團結戰鬥,一起對抗紅統集團。在中共與中國國民黨不斷侵吞台灣主權的政治脈絡下,反對罷免陳柏惟就是支持台灣本土價值,同時也是捍衛台灣的國防安全。 另外,資深媒體人、作家馮光遠也到場聲援,表示反對罷免陳柏惟是台獨這場戰爭中重要的一場戰役。主張台獨的前輩們,已經在戰場上面奮鬥了很多年,這一次也正好是一個交棒的時候,要讓台獨的新生代,扛起捍衛台灣民主,推進台灣獨立的任務。 馮光遠繼續表示,台獨聯盟以往著重國際宣傳,如今國際對台灣重視的程度已經明顯超過以往,此時正可修正台獨聯盟各項任務的比重,關注各黨對台灣做為獨立國家而發的各種務實作法。最後,台灣也要利用國民黨罷免陳柏惟的這個機會,審視國會議員的素質這件事。 另外,到場聲援團體還有台灣教授協會、台北水噹噹姊妹聯盟、21世紀婦女協會等本土社團。同時,台獨聯盟也在網路上發起社團連署,共募集到24個本土社團參與。 新聞聯絡人:秘書長 何浩明 0988-677-597 到場發言團體與代表: 台獨聯盟    主席   陳南天 台灣國家聯盟  副總召  周福南 台灣社     社長   李川信 現代文化基金會 董事長  毛清芬 台灣南社    社長   翁銘章 制憲基金會   副執行長 宋承恩 公投護台灣聯盟 執行長  羅宜 長老教會    牧師   林偉聯 資深媒體人        馮光遠 台灣國     理事長  陳峻涵 到場不發言團體(唱名): 台北水噹噹姊妹聯盟 副理事長 江孟蓉 21世紀婦女協會   秘書長  黃金絹 台灣北社      祕書長  潘威佑 台灣教授協會 同仁 連署團體: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教授協會 台灣國家聯盟 台灣社 台灣北社 台灣南社 台灣國 台灣教師聯盟 […]
2021-10-09

【獨立建國路上,不能沒有陳柏惟】聲明稿

2021/10/09 10月23日,返鄉吧!雖然一張票要投兩次有點煩,但沒辦法,這是屬於台灣人的艱難。 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但危機成了轉機;繼民主轉型後,台灣再次全球注目的焦點。從「Taiwan Can Help」、民主友邦餽贈疫苗、國產疫苗上市、人民接種率至今迅速達到六成,台灣也成為少數在三個月內將疫情控制穩定的國家,原本說我們「神話破滅」的外國媒體,又再度稱讚我們是「奇蹟模範生」。 但我們都知道,神話、奇蹟都不是平白發生,而是仰賴一群人努力不懈的奮鬥;而台灣面對的艱難,就是除了努力防疫之外,更要面對與中國、中國國民黨的鬥爭。 別的國家面對疫情,需要專心應付的只有病毒,而中國國民黨的存在,讓台灣人民還要同時對付裡應外合、趁亂捅刀的中國人。 別的國家面對疫情,擔心的是感染喪命與後遺症,而中國國民黨的存在,讓台灣的民主尚未染疫就出現大小不一的併發症。 具體舉例來說,在全球疫苗極度短缺的局面下,中國國民黨卻存心刁難要求政府一個月內籌集四千萬劑疫苗,而心智正常的立委們,包含柏惟在內,投下了反對票,因為那是一個不切實務考量的提案,然而,陳柏惟卻被集火鬥爭,甚至將之抹黑成不願防疫、禍害鄉親。 而這些低級的手段,隨著朱立倫當選中國國民黨黨主席變得更加劇烈,全黨集結罷免柏惟的態勢也更加明顯;因為他們見不得台灣變得強大,當然,也容不得致力於此的柏惟。 如果你網路搜尋「罷免陳柏惟」,第一個建議搜尋很可能是「罷免原因?」;但如果你網路搜尋「韓國瑜」卻只會出現「前妻」、「汕頭火鍋」、「塞子」等詭異的關鍵字。 這意味什麼?沒人好奇韓國瑜為何被罷免,因為市政敗壞的事實就擺在那裏;而為什麼要罷免陳柏惟,到現在都還沒提出一個像樣的原因。 幾十年來,中國國民黨憤恨、嫉妒、害怕那些知道為何而戰的台灣人,他們憤恨於柏惟能夠大方地主張台灣獨立建國,嫉妒柏惟明白地說出自己的志向。跟柏惟相比,中國國民黨的「中心價值」根本說不出口,他們如何能夠在台灣這個島上承認自己的志向其實是要毀滅台灣的主體性? 除了這個「難言之隱」,當然也因為事實上柏惟是非常盡責的立委,不僅出席率跟參與表現難以挑剔,地方選民服務也盡了最大的努力。 柏惟是個台灣主權獨立意識旗幟鮮明的新生代立委,立場無比堅定,在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這種高度壓力的環境下也表現出色。他給人驍勇善戰、言詞激烈的形象,是因為心中有著無法退讓的信念。 柏惟在當選時被說成是「神話」,他用大開大闔的姿態,讓顏家幾乎壟斷的台中海線首次翻轉,讓「被家族事業束縛的寬恒」得到自由。 不過,知道事情運作原理的人,通常不會相信神話,或者奇蹟。這是台灣人意志的展現,他們第一次看見了顏家以外的未來。 當然你也可以覺得找立委銷罰單是最重要的事情,但如果你的立委可以讓台灣變成更強大的國家,扮演更完善法律政策制定與監督的角色,為什麼你要滿足於那幾張罰單?如果你可以成為驕傲的台灣人,擁有令人驕傲的民主轉型、符合社會正義的經濟、保障基本人權價值,為什麼你要當中國的一省,並持續的忍受被中國用極盡手段的恐嚇? 請你問問自己這些簡單的問題,你就會知道陳柏惟不能被罷免的原因。 10月23日,讓我們一起挺住台灣的民主價值與尊嚴! 如果你是台中第二選區的選民,懇請你務必要出門投下「不同意罷免」。如果你當初投票給柏惟,你再投這一次正因為那一票已經被證實是正確的抉擇,不應該被少數人否定與愚弄。如果你當初沒有投票給柏惟,這一次的「不同意罷免」讓你有機會加入正確選擇民主價值、抗中保台的機會。 如果你不是台中第二選區的選民,也請加入協助催出「不同意罷免」的票以及消毒惡意流言的行列,因為我們不願意看到台灣的民主與人民的意志被所有隱藏在這波罷免行動的惡霸勢力吞噬掉。 10月23日,讓「不同意罷免」柏惟的選票,再一次讓他們知道,我們抗中保台的決心!
2021-09-29

游錫堃不應暫緩通譯機制 應貫徹國家語言發展之決心

聲明稿 針對昨日(2021/09/27)立法院國防委員會發生的語言衝突事件,幾點聲明如下: 我們樂見立法院於本會期落實《國家語言發展法》第十條第一、二項的精神,於院內設置專業通譯機制,讓各種國家語言於國會殿堂上都能發聲,並且不因語言的不同而妨礙議事的順暢進行。這讓《國家語言發展法》不會淪為象徵式的母法,更對我國語言復振、文化多元、身分認同之肯認的一大實踐與進步。 遺憾的是,台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雖然事先申請了通譯服務,但國防部長邱國正於接受質詢時,卻拒絕使用通譯服務,並且佔用委員質詢時間發表個人堅持雙方須使用中文溝通的意見。邱部長既非相關專業、更不應於接受質詢時,反客為主,指導委員質詢時的語言使用。 長期的「國語政策」,貶低華語以外的語言,在學校教育以斥責、掛狗牌的方式,「懲罰」不講「國語」的人;在文化影視產業,嚴格限制非華語語言的創作等等,導致台灣多元語言文化的流失與斷層,而「華語獨大」、「國語為尊」的意識形態,仍然烙印在多數台灣人的潛意識中。我們願意相信,邱部長的表現,是受到如此蠻橫的語言與文化政策的影響,而非是一種 100% 的個人偏見。 當我們欣見轉型正義成為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的重中之重,並好不容易在民進黨執政下,國會終於導入多語通譯機制,現在遇事退縮,不免讓外界對於民進黨是否真的想致力做好轉型正義、修補過去威權遺毒造成的傷害,感到存疑。 《國家語言發展法》的制定,正是為了修補上述「國語政策」對台灣語言文化所造成的傷害,而立法院內設置專業通譯機制,正是落實該法的良好示範。 在陳柏惟立委與邱國正部長語言使用風波延燒之後,雙方也力求溝通,尋求互相理解。非常可惜的是,立法院卻又片面暫緩了通譯機制的設置,反讓國家語言的發展倒退了。衝突可以化解,片面的制度性暫緩措施,對尊重多元文化傷害更大。這個事件中,我們尚未看到立法院龍頭的院長游錫堃對此事件的檢討與公開表態。我們認為,陳委員與國防部長的誤解衝突,不應成為國家語言發展上執行怠惰的藉口,反而應該藉由這個契機,重新宣示強化多元語言在國會中使用的重要性,我們更相信坐視與放任也不會是衝破黨禁、不顧生死、爭取民主的游錫堃院長之風格。 《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立法與實施,實為執政團隊的政見以及既定政策。衝突事件本身容或存有兩造彼此的誤會,然無論立法院,行政院(國防部的上級單位)都應出面說明對於《國家語言發展法》的態度以及實施的決心。 昔日農民立委、亦是台獨聯盟盟員的戴振耀事實上是在國會裡以台語問政第一人,當他用台語質詢行政院長郝柏村,請立委盧修一和謝長廷當翻譯時,當時的郝柏村答詢如雞同鴨講。而如今數十年過去,立法院終於設有通譯人員,才終於在重視國家語言的路上邁出改革的一小步。事情發生過後,如何不再重複歷史的錯誤是很重要的,我們在此呼籲立法院收回暫停通譯機制的決定。
2021-07-10

人民意志是台灣獨立的必要條件

【台獨聯盟聲明稿】 2021年7月10日   中共7月1日百年黨慶中,習近平說要「粉碎台獨圖謀」;主張戰略模糊的美國印度太平洋地區事務協調官康貝爾(Kurt Campbell)則於7月6日出席亞洲學會(Asia Society)視訊座談表示「美國支持與台灣發展強有力的非官方關係,不支持台灣獨立,我們完全了解其敏感性」。其實, 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支持會造成兩個中國的中華民國)並不是新聞,重點是,我們就因此不「主張」台灣獨立了嗎?   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說法,衍伸出幾個老問題。   首先,到底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因此不需要喊獨立;還是台灣「尚未」獨立,或是台灣地位是「未定的」呢?而如果人民集體意志是獨立國家的必要條件,當台灣不曾以人民的集體意志主張過,何來美國支持或不支持的問題?   其次,台灣獨立由誰定義?由中國來看,蔡英文「中華民國是台灣」說、甚至美國前國務卿龐佩奧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以及2021年3月美國國防部新聞的「台灣從未是中國的一部分」等,也是中國定義下的台獨份子。因此,只要拒絕台灣被中國併吞,就是台獨份子。這樣意義下的台獨份子,在中國威脅下,人數只會不斷地擴大。   而從廣義的獨派立場來看,論述從較嚴格的自始不承認中華民國體制合法性,到較寬鬆的主張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所欠缺的是「正名、制憲」的「國家正常化」工程,皆有人主張。我們肯認國家正常化理論上的用心,但是,之所以要正常化,不也反過來說明台灣「現狀」上並不正常?而這個不正常,在於台灣仍然受困於中華民國體制,不是行使「以台灣為名、由人民制定的台灣憲法」,在這個非正常的情況下,我們就難以自滿地認為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不管是「台灣已經獨立說」還是「台灣尚未獨立說」,正名、制憲、國家正常化可說是廣義獨派人士共同的目標。在中國不斷威脅、企圖吞併的威脅下,抗中保台的重要性與迫切性更是多數台灣人的共識。我們應大聲說出台灣人自我認同與自我保衛的集體意志,切勿因他國未積極支持或惡鄰叫囂反對而害怕退卻。   主張台獨的人並不需要過度悲觀。自蔡英文政府2016年就任開始,台美關係已經有很大的實質進展,台日之間也是空前地緊密。國際間更不再坐視中國對台灣的威脅,從日、美等國相繼捐贈台灣疫苗,抵抗台灣被假消息滲透的「政治疫情」即可見一斑。美國承諾持續依據《台灣關係法》的基礎,協助台灣自我防衛、維護台海安全以及繁榮,為台灣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以及各種形式以台灣為名的美國法案,如參、眾兩院通過的「六項保證」決議、雙方政府官員互訪的《台灣旅行法》、《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等。所有這些之前的挺台行動和康貝爾重申台灣「不該被國際社會排除在外」,積極支持台灣國際參與,都應該一起納入「美國不支持台獨(但也沒有反對台獨)」的解讀當中。   目前,自認為是台灣人,或是認為台灣已經是獨立國家的人,已經不是國民黨或共產黨過去所說的一小群人。經過數十年打壓依然努力不懈,台灣獨立已經是一個有生命力、世代傳承壯大的共同使命。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並不會阻擾我們的意志,反而考驗著我們,集結更強大的眾人意志,積極「主張」台灣獨立的決心,尋求更多的國際「支持」。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 陳南天
2021-04-29

積極回應《台灣國際團結法案》

(本文為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謝若蘭副主席參加「台灣入聯 正常國家,回應《台灣國際團結法案》」記者會之發言內容)   2021年4月19日,美國眾議院外委會民主、共和兩黨台灣連線眾議員共同提案《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H.R.2646)。這是對美國2020年3月26日川普所簽屬《台北法》的修正(《台北法》全名為:The 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保障台灣友邦的保護及加強)。值得注目的是,這個法案針對台灣被排除在聯合國相關組織之外的提案。   《台灣國際團結法案》以美國作為國際組織成員之一,應該要反對中國藉由扭曲國際組織的決定、語言、政策或是組織程序以及其他理由來決定台灣地位 (目前尚在提案階段,至4/28日尚未有全文送達)。這與中國在聯合國組織長期佈局產生不當的影響力有關,當新疆維吾爾族受到人權侵害公諸於世時,中國透過2020年3月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公開宣揚新疆反恐成果,更諷刺的是,2020年10月13日,中國甚至成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成員。   長期以來,中國以錯誤的「一中原則」而昧於現實地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持續打壓台灣的國際參與,阻止台灣聯合國以及相關機構如,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民航組織。而《台灣國際團結法案》的提出,一、再次說明了1971年聯合國2758決議文,驅逐蔣介石政權代表中國的合法性,卻未涉及台灣地位歸屬的問題,即使台灣當時處於國民黨這個外來政權黨國戒嚴統治之中;二、台灣不應被排除在國際合作體系之外,以及台灣作為一個國家,被國際承認的必要性與迫切性。   除了美國提案的《台灣國際團結法案》以外,日本、加拿大、澳洲等國都正在推動以台灣為名的國際參與。在美國團結台灣,積極合作加入國際組織,台灣除了感謝外國友人對台灣的支持之外,還可以做甚麼?台獨聯盟建議:台灣可以同步朝向與台美建交倡議努力,根據台獨聯盟2020年10月民調,82.5%的人贊成台美建交。   制憲正名是台灣獨立建國聯盟長期堅定的立場,而台灣人也必須自己重申這樣的基本主張。在此中國霸權崛起造成國際局勢緊張卻有利於台灣國際地位的氛圍下,我們不能僅以戰略模糊或所謂建設性模糊一筆帶過,而走向戰略清晰,盟邦才會積極協助台灣擺脫不公的國際地位。因此,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呼籲,台灣應該要更堅定地向國際和台灣內部表達以主權國家身分、以台灣為名參與國際組織的意志與決心。   2021/04/29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