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訊息


抗中保台的全球化 ─ 堅持獨立建國的頑固

【2021年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世界中委會會後聲明稿】 2001/11/06 2021 年11月6日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於台北召開世界中委會,來自日本、美國的中央委員線上視訊參與、加拿大本部與台灣直屬本部全體中央委員實體參與,進行盟務推動規劃、台灣政局與國際現勢的討論,並一致通過由現任主席陳南天續任主席,帶領本盟堅定抗中保台的立場,邁向正名、制憲、國家正常化的建國目標。 2020年在香港反送中受到全球高度關注下,台灣人民以抗中保台的立場,凝聚力量,支持由民進黨所代表的本土政權,順利第二次完全執政;蔡英文拿下史上最高票8,170,213票,而立法院的113個席次,由民進黨以61席單獨過半。不過,如果進一步考量到2018年選舉結果與地方政治勢力消長,中國國民黨掌握15席縣市長,民進黨僅剩6席;而缺乏眾人關注,亦令人憂心的是,地方縣市議會總數912席議員中,國民黨以及親國民黨理念的席次,佔了絕大多數;加上中國國民黨持續操作惡劣手法並誤導選民,將彌補代議政治不足而彰顯直接民主意向的公投制度,推向不利民主發展的結果,如此種種,我們絕不能以為本土政權已經「完全」執政,而掉以輕心。 2019年底自中國傳出的武漢肺炎,讓全球歷經各面向的重大衝擊,而相較於世界各國受到疫情肆虐染疫與死亡數高升,台灣成為全球防疫典範之一。執政黨的努力與人民的配合,絕對值得高度肯定。然而,我們也不要忘記,當中國陰險地阻擾台灣向國際採購疫苗,國內卻有中國國民黨配合中國,將國際疫苗短缺的狀況,以各種抹黑與扭曲的方式,散播本土政權草菅人命等不實消息,企圖以假消息破壞對執政團隊的信任。所幸,美、日、立陶宛等國發揮人道互助精神,及時送給台灣疫苗,緩解國人對疫情蔓延的焦慮,也降低中國與中國國民黨利用疫情隔海唱和的認知作戰力道。 除此,中國國民黨惡意使用公投與罷免等民主工具,將罷免帶向報復性罷免:在惡意罷免陳柏惟立委之後,中國國民黨食髓知味,繼而發動罷免林昶佐立委,該黨主席朱立倫甚至揚言罷免所有「抗中保台」的民意代表,這種濫用台灣民主制度而主動配合中國,為虎作倀、助紂為虐的行徑,全體國人應予以譴責與抵制,並從制度面思考如何讓罷免的民主精神不會成為政治惡鬥的工具,確保台灣民主持續向前而不受到損害。 對於中國國民黨將公投操作為政治鬥爭工具的行為,我們呼籲任何政策性辯論,應該從台灣國家的長遠存續進行判斷。關於12月18日的四大公投案,我們肯定民進黨一反過去對公投案的模糊、被動、挨打的態度,主動對四大公投,提出自己的看法、積極集結,辯護與捍衛對公共政策的立場。讓公投再度成為促進社會溝通與團結的能量,不再重蹈2018年公投案毫無作為的覆轍:放任國民黨惡質操作公投,對台灣社會所造成的負面衝擊。在2021年的反惡罷、四項公投案、乃至2022年的縣市長與議員選舉中,我們大聲地呼籲,應該透過每一次台灣人民實踐民主權利的過程中,在政策思考與對話中,堅定地累積抗中保台的能量。 就在中國對全世界滲透、擴張、威脅之際,世界民主國家都在抗拒中國獨裁政權的價值輸出,形成一種「抗中保台全球化」之際,各國也從地緣政治區域安全和普世價值支持台灣。中國在全球追緝「頑固台獨份子」之時,我們不僅不應讓同為「台獨份子」的同志們孤單,還要進一步站出來支持並擴大台獨份子的能量,令更多人大聲喊出「我主張台灣獨立」,集體抗拒中國蠻橫無理的威脅。許多民主國家支持台灣契機下,我們應努力向世界表達:台灣人民捍衛台灣的意志與決心,同時也須對印太區域和平做出承諾,創造民主供應鏈,堅守民主價值與台灣獨立建國之「頑固」。

「本土社團挺柏惟反惡罷」記者會新聞稿

2021/10/14 針對台中市第二選區台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的罷免投票即將在本月 23 日登場,今(14)日上午由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發起「本土社團挺柏惟反惡罷」記者會,串連號召本土社團集結,表態力挺陳柏惟,反對惡質的罷免行動。 台獨聯盟主席陳南天表示,由中國國民黨支持發動的,針對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的罷免行動,是一個不合理且濫用民主程序的「惡罷」。這場罷免,是大欺小、強凌弱的行徑;這是一場年輕進步的新世代對抗老舊保守勢力的對決;這是一場自由民主與封建獨裁的正面抗爭;這是一場平凡台灣人起身對抗黨國權貴與地方土霸的合謀;這更是一場捍衛民主自由之戰,追求主權的台灣人拒絕淪落為受到思想監控的中國人。 陳南天繼續表示,我們可以很清楚看到,現在面對的是三個反台勢力:第一,是對台灣有侵犯野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是反對保衛台灣的中國國民黨;第三,是長期壟斷地方、不顧民主只顧家族擴張的顏家勢力。這樣的三合一敵人形成這場罷免的軸線,從海外到國內、從國內到地方,無所不盡其極的傷害台灣的民主發展。 陳南天最後表示,他一路看著台灣基進黨這群年輕又充滿活力的政治工作者,從毫無資源一路拼搏到現在,看到柏惟與團隊的成績,他非常驕傲於台灣獨立運動有著旺盛的生命力,而且這絕不是中國國民黨這些紅統勢力可以輕易澆熄的。 台灣北社秘書長潘威佑表示,罷免權的濫用,除了無法表達人民意志的展現,也會因罷免造勢期間的惡質抹黑歪風,而做出錯誤的認知與決定。 潘威佑繼續表示,罷免團體針對外交國防委員會的陳柏惟跟林昶佐,如果讓其如願,台灣的國防外交的政策就會產生嚴重的破口!而國民黨不停打擊台灣的國防外交,甚至杯葛相關預算,在敵國中共進逼挑釁之下,兩岸關係也愈發緊張。如果國民黨籍的立委增加,一定更加大力打壓阻撓,其後果不堪設想。 現代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毛清芬表示,罷免造勢至今超過三週,卻還沒有一個正當的罷免理由,陳柏惟的家世、遭遇全都被攤在陽光下殘酷的檢視,但他沒有逃避,勇敢的面對。而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作為罷免方卻用假訊息不斷造勢,攻擊柏惟是「三零」立委。幸虧公督盟提出正確資訊,過去一年半柏惟在立法院出席率 100%,19 項法律主提案、16 項共同提案、95 個預算提案等,更為地方爭取到 6 億 8 千萬的建設經費,明顯戳破朱立倫謊言。 毛清芬繼續表示,國民黨作為一個百年歷史的大黨,卻傾全黨之力打壓一個五歲大的台灣基進,是非常荒謬的行徑。而柏惟無畏惡勢力帶給年輕人熱情、勇敢、挑戰的台灣精神,他都深深的感動,最後呼籲台中第二選區的選民要認真瞭解今日台灣面臨的危機,尤其是少年人一定返鄉投不同意罷免的神聖一票,不能讓民主的幼苗被蹂躪。 台灣南社社長翁銘章表示,長久以來,因為台灣特殊的族群結構,產生了國家認同上的矛盾,使得中共有機會對台灣社會展開滲透以奪取台灣。而現在,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聯手密謀罷免陳柏惟立委,嚴重危害到台灣的國家安全,就跟共諜危害台灣國家安全一樣嚴重。 台灣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宋承恩表示,今天我們聚集在這裡,是為了力挺表現優異、工作認真的立委;是反對惡質,沒有正當理由的報復性罷免;是反對台灣政治回到地方派系的掌握;同時也是反對中國透過其代理政黨發動的、意圖擾亂台灣民主的罷免行動。 宋承恩繼續表示,更重要的是突顯現行罷免制度的缺陷,罷免權是政治人物違背競選承諾時,選民收回託付的行動、也是合法權利;但民意代表與行政首長不同,立法院本就應該反映政黨的多元性,但在現行制度下,陳柏惟以51%以上的得票率當選,卻只要有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且佔多數的同意票,即可將他罷免。這樣的制度設計使得選輸的一方可以發動報復性的罷免,這樣下去,我們的代議政治將永無寧日。 自由台灣黨黨主席、公投護台灣聯盟執行長羅宜表示,本土派勢力在此役中一定要團結戰鬥,一起對抗紅統集團。在中共與中國國民黨不斷侵吞台灣主權的政治脈絡下,反對罷免陳柏惟就是支持台灣本土價值,同時也是捍衛台灣的國防安全。 另外,資深媒體人、作家馮光遠也到場聲援,表示反對罷免陳柏惟是台獨這場戰爭中重要的一場戰役。主張台獨的前輩們,已經在戰場上面奮鬥了很多年,這一次也正好是一個交棒的時候,要讓台獨的新生代,扛起捍衛台灣民主,推進台灣獨立的任務。 馮光遠繼續表示,台獨聯盟以往著重國際宣傳,如今國際對台灣重視的程度已經明顯超過以往,此時正可修正台獨聯盟各項任務的比重,關注各黨對台灣做為獨立國家而發的各種務實作法。最後,台灣也要利用國民黨罷免陳柏惟的這個機會,審視國會議員的素質這件事。 另外,到場聲援團體還有台灣教授協會、台北水噹噹姊妹聯盟、21世紀婦女協會等本土社團。同時,台獨聯盟也在網路上發起社團連署,共募集到24個本土社團參與。 新聞聯絡人:秘書長 何浩明 0988-677-597 到場發言團體與代表: 台獨聯盟    主席   陳南天 台灣國家聯盟  副總召  周福南 台灣社     社長   李川信 現代文化基金會 董事長  毛清芬 台灣南社    社長   翁銘章 制憲基金會   副執行長 宋承恩 公投護台灣聯盟 執行長  羅宜 長老教會    牧師   林偉聯 資深媒體人        馮光遠 台灣國     理事長  陳峻涵 到場不發言團體(唱名): 台北水噹噹姊妹聯盟 副理事長 江孟蓉 21世紀婦女協會   秘書長  黃金絹 台灣北社      祕書長  潘威佑 台灣教授協會 同仁 連署團體: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教授協會 台灣國家聯盟 台灣社 台灣北社 台灣南社 台灣國 台灣教師聯盟 […]

【獨立建國路上,不能沒有陳柏惟】聲明稿

2021/10/09 10月23日,返鄉吧!雖然一張票要投兩次有點煩,但沒辦法,這是屬於台灣人的艱難。 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但危機成了轉機;繼民主轉型後,台灣再次全球注目的焦點。從「Taiwan Can Help」、民主友邦餽贈疫苗、國產疫苗上市、人民接種率至今迅速達到六成,台灣也成為少數在三個月內將疫情控制穩定的國家,原本說我們「神話破滅」的外國媒體,又再度稱讚我們是「奇蹟模範生」。 但我們都知道,神話、奇蹟都不是平白發生,而是仰賴一群人努力不懈的奮鬥;而台灣面對的艱難,就是除了努力防疫之外,更要面對與中國、中國國民黨的鬥爭。 別的國家面對疫情,需要專心應付的只有病毒,而中國國民黨的存在,讓台灣人民還要同時對付裡應外合、趁亂捅刀的中國人。 別的國家面對疫情,擔心的是感染喪命與後遺症,而中國國民黨的存在,讓台灣的民主尚未染疫就出現大小不一的併發症。 具體舉例來說,在全球疫苗極度短缺的局面下,中國國民黨卻存心刁難要求政府一個月內籌集四千萬劑疫苗,而心智正常的立委們,包含柏惟在內,投下了反對票,因為那是一個不切實務考量的提案,然而,陳柏惟卻被集火鬥爭,甚至將之抹黑成不願防疫、禍害鄉親。 而這些低級的手段,隨著朱立倫當選中國國民黨黨主席變得更加劇烈,全黨集結罷免柏惟的態勢也更加明顯;因為他們見不得台灣變得強大,當然,也容不得致力於此的柏惟。 如果你網路搜尋「罷免陳柏惟」,第一個建議搜尋很可能是「罷免原因?」;但如果你網路搜尋「韓國瑜」卻只會出現「前妻」、「汕頭火鍋」、「塞子」等詭異的關鍵字。 這意味什麼?沒人好奇韓國瑜為何被罷免,因為市政敗壞的事實就擺在那裏;而為什麼要罷免陳柏惟,到現在都還沒提出一個像樣的原因。 幾十年來,中國國民黨憤恨、嫉妒、害怕那些知道為何而戰的台灣人,他們憤恨於柏惟能夠大方地主張台灣獨立建國,嫉妒柏惟明白地說出自己的志向。跟柏惟相比,中國國民黨的「中心價值」根本說不出口,他們如何能夠在台灣這個島上承認自己的志向其實是要毀滅台灣的主體性? 除了這個「難言之隱」,當然也因為事實上柏惟是非常盡責的立委,不僅出席率跟參與表現難以挑剔,地方選民服務也盡了最大的努力。 柏惟是個台灣主權獨立意識旗幟鮮明的新生代立委,立場無比堅定,在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這種高度壓力的環境下也表現出色。他給人驍勇善戰、言詞激烈的形象,是因為心中有著無法退讓的信念。 柏惟在當選時被說成是「神話」,他用大開大闔的姿態,讓顏家幾乎壟斷的台中海線首次翻轉,讓「被家族事業束縛的寬恒」得到自由。 不過,知道事情運作原理的人,通常不會相信神話,或者奇蹟。這是台灣人意志的展現,他們第一次看見了顏家以外的未來。 當然你也可以覺得找立委銷罰單是最重要的事情,但如果你的立委可以讓台灣變成更強大的國家,扮演更完善法律政策制定與監督的角色,為什麼你要滿足於那幾張罰單?如果你可以成為驕傲的台灣人,擁有令人驕傲的民主轉型、符合社會正義的經濟、保障基本人權價值,為什麼你要當中國的一省,並持續的忍受被中國用極盡手段的恐嚇? 請你問問自己這些簡單的問題,你就會知道陳柏惟不能被罷免的原因。 10月23日,讓我們一起挺住台灣的民主價值與尊嚴! 如果你是台中第二選區的選民,懇請你務必要出門投下「不同意罷免」。如果你當初投票給柏惟,你再投這一次正因為那一票已經被證實是正確的抉擇,不應該被少數人否定與愚弄。如果你當初沒有投票給柏惟,這一次的「不同意罷免」讓你有機會加入正確選擇民主價值、抗中保台的機會。 如果你不是台中第二選區的選民,也請加入協助催出「不同意罷免」的票以及消毒惡意流言的行列,因為我們不願意看到台灣的民主與人民的意志被所有隱藏在這波罷免行動的惡霸勢力吞噬掉。 10月23日,讓「不同意罷免」柏惟的選票,再一次讓他們知道,我們抗中保台的決心!

游錫堃不應暫緩通譯機制 應貫徹國家語言發展之決心

聲明稿 針對昨日(2021/09/27)立法院國防委員會發生的語言衝突事件,幾點聲明如下: 我們樂見立法院於本會期落實《國家語言發展法》第十條第一、二項的精神,於院內設置專業通譯機制,讓各種國家語言於國會殿堂上都能發聲,並且不因語言的不同而妨礙議事的順暢進行。這讓《國家語言發展法》不會淪為象徵式的母法,更對我國語言復振、文化多元、身分認同之肯認的一大實踐與進步。 遺憾的是,台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雖然事先申請了通譯服務,但國防部長邱國正於接受質詢時,卻拒絕使用通譯服務,並且佔用委員質詢時間發表個人堅持雙方須使用中文溝通的意見。邱部長既非相關專業、更不應於接受質詢時,反客為主,指導委員質詢時的語言使用。 長期的「國語政策」,貶低華語以外的語言,在學校教育以斥責、掛狗牌的方式,「懲罰」不講「國語」的人;在文化影視產業,嚴格限制非華語語言的創作等等,導致台灣多元語言文化的流失與斷層,而「華語獨大」、「國語為尊」的意識形態,仍然烙印在多數台灣人的潛意識中。我們願意相信,邱部長的表現,是受到如此蠻橫的語言與文化政策的影響,而非是一種 100% 的個人偏見。 當我們欣見轉型正義成為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的重中之重,並好不容易在民進黨執政下,國會終於導入多語通譯機制,現在遇事退縮,不免讓外界對於民進黨是否真的想致力做好轉型正義、修補過去威權遺毒造成的傷害,感到存疑。 《國家語言發展法》的制定,正是為了修補上述「國語政策」對台灣語言文化所造成的傷害,而立法院內設置專業通譯機制,正是落實該法的良好示範。 在陳柏惟立委與邱國正部長語言使用風波延燒之後,雙方也力求溝通,尋求互相理解。非常可惜的是,立法院卻又片面暫緩了通譯機制的設置,反讓國家語言的發展倒退了。衝突可以化解,片面的制度性暫緩措施,對尊重多元文化傷害更大。這個事件中,我們尚未看到立法院龍頭的院長游錫堃對此事件的檢討與公開表態。我們認為,陳委員與國防部長的誤解衝突,不應成為國家語言發展上執行怠惰的藉口,反而應該藉由這個契機,重新宣示強化多元語言在國會中使用的重要性,我們更相信坐視與放任也不會是衝破黨禁、不顧生死、爭取民主的游錫堃院長之風格。 《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立法與實施,實為執政團隊的政見以及既定政策。衝突事件本身容或存有兩造彼此的誤會,然無論立法院,行政院(國防部的上級單位)都應出面說明對於《國家語言發展法》的態度以及實施的決心。 昔日農民立委、亦是台獨聯盟盟員的戴振耀事實上是在國會裡以台語問政第一人,當他用台語質詢行政院長郝柏村,請立委盧修一和謝長廷當翻譯時,當時的郝柏村答詢如雞同鴨講。而如今數十年過去,立法院終於設有通譯人員,才終於在重視國家語言的路上邁出改革的一小步。事情發生過後,如何不再重複歷史的錯誤是很重要的,我們在此呼籲立法院收回暫停通譯機制的決定。

人民意志是台灣獨立的必要條件

【台獨聯盟聲明稿】 2021年7月10日   中共7月1日百年黨慶中,習近平說要「粉碎台獨圖謀」;主張戰略模糊的美國印度太平洋地區事務協調官康貝爾(Kurt Campbell)則於7月6日出席亞洲學會(Asia Society)視訊座談表示「美國支持與台灣發展強有力的非官方關係,不支持台灣獨立,我們完全了解其敏感性」。其實, 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支持會造成兩個中國的中華民國)並不是新聞,重點是,我們就因此不「主張」台灣獨立了嗎?   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說法,衍伸出幾個老問題。   首先,到底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因此不需要喊獨立;還是台灣「尚未」獨立,或是台灣地位是「未定的」呢?而如果人民集體意志是獨立國家的必要條件,當台灣不曾以人民的集體意志主張過,何來美國支持或不支持的問題?   其次,台灣獨立由誰定義?由中國來看,蔡英文「中華民國是台灣」說、甚至美國前國務卿龐佩奧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以及2021年3月美國國防部新聞的「台灣從未是中國的一部分」等,也是中國定義下的台獨份子。因此,只要拒絕台灣被中國併吞,就是台獨份子。這樣意義下的台獨份子,在中國威脅下,人數只會不斷地擴大。   而從廣義的獨派立場來看,論述從較嚴格的自始不承認中華民國體制合法性,到較寬鬆的主張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所欠缺的是「正名、制憲」的「國家正常化」工程,皆有人主張。我們肯認國家正常化理論上的用心,但是,之所以要正常化,不也反過來說明台灣「現狀」上並不正常?而這個不正常,在於台灣仍然受困於中華民國體制,不是行使「以台灣為名、由人民制定的台灣憲法」,在這個非正常的情況下,我們就難以自滿地認為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不管是「台灣已經獨立說」還是「台灣尚未獨立說」,正名、制憲、國家正常化可說是廣義獨派人士共同的目標。在中國不斷威脅、企圖吞併的威脅下,抗中保台的重要性與迫切性更是多數台灣人的共識。我們應大聲說出台灣人自我認同與自我保衛的集體意志,切勿因他國未積極支持或惡鄰叫囂反對而害怕退卻。   主張台獨的人並不需要過度悲觀。自蔡英文政府2016年就任開始,台美關係已經有很大的實質進展,台日之間也是空前地緊密。國際間更不再坐視中國對台灣的威脅,從日、美等國相繼捐贈台灣疫苗,抵抗台灣被假消息滲透的「政治疫情」即可見一斑。美國承諾持續依據《台灣關係法》的基礎,協助台灣自我防衛、維護台海安全以及繁榮,為台灣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以及各種形式以台灣為名的美國法案,如參、眾兩院通過的「六項保證」決議、雙方政府官員互訪的《台灣旅行法》、《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等。所有這些之前的挺台行動和康貝爾重申台灣「不該被國際社會排除在外」,積極支持台灣國際參與,都應該一起納入「美國不支持台獨(但也沒有反對台獨)」的解讀當中。   目前,自認為是台灣人,或是認為台灣已經是獨立國家的人,已經不是國民黨或共產黨過去所說的一小群人。經過數十年打壓依然努力不懈,台灣獨立已經是一個有生命力、世代傳承壯大的共同使命。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並不會阻擾我們的意志,反而考驗著我們,集結更強大的眾人意志,積極「主張」台灣獨立的決心,尋求更多的國際「支持」。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 陳南天

積極回應《台灣國際團結法案》

(本文為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謝若蘭副主席參加「台灣入聯 正常國家,回應《台灣國際團結法案》」記者會之發言內容)   2021年4月19日,美國眾議院外委會民主、共和兩黨台灣連線眾議員共同提案《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H.R.2646)。這是對美國2020年3月26日川普所簽屬《台北法》的修正(《台北法》全名為:The 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保障台灣友邦的保護及加強)。值得注目的是,這個法案針對台灣被排除在聯合國相關組織之外的提案。   《台灣國際團結法案》以美國作為國際組織成員之一,應該要反對中國藉由扭曲國際組織的決定、語言、政策或是組織程序以及其他理由來決定台灣地位 (目前尚在提案階段,至4/28日尚未有全文送達)。這與中國在聯合國組織長期佈局產生不當的影響力有關,當新疆維吾爾族受到人權侵害公諸於世時,中國透過2020年3月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公開宣揚新疆反恐成果,更諷刺的是,2020年10月13日,中國甚至成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成員。   長期以來,中國以錯誤的「一中原則」而昧於現實地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持續打壓台灣的國際參與,阻止台灣聯合國以及相關機構如,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民航組織。而《台灣國際團結法案》的提出,一、再次說明了1971年聯合國2758決議文,驅逐蔣介石政權代表中國的合法性,卻未涉及台灣地位歸屬的問題,即使台灣當時處於國民黨這個外來政權黨國戒嚴統治之中;二、台灣不應被排除在國際合作體系之外,以及台灣作為一個國家,被國際承認的必要性與迫切性。   除了美國提案的《台灣國際團結法案》以外,日本、加拿大、澳洲等國都正在推動以台灣為名的國際參與。在美國團結台灣,積極合作加入國際組織,台灣除了感謝外國友人對台灣的支持之外,還可以做甚麼?台獨聯盟建議:台灣可以同步朝向與台美建交倡議努力,根據台獨聯盟2020年10月民調,82.5%的人贊成台美建交。   制憲正名是台灣獨立建國聯盟長期堅定的立場,而台灣人也必須自己重申這樣的基本主張。在此中國霸權崛起造成國際局勢緊張卻有利於台灣國際地位的氛圍下,我們不能僅以戰略模糊或所謂建設性模糊一筆帶過,而走向戰略清晰,盟邦才會積極協助台灣擺脫不公的國際地位。因此,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呼籲,台灣應該要更堅定地向國際和台灣內部表達以主權國家身分、以台灣為名參與國際組織的意志與決心。   202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