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認為不可能的事成為可能的鄭南榕

侯榮邦 譯

寫於台灣建國烈士‧鄭南榕紀念會

1989年4月7日鄭南榕‧台灣建國烈士在自由出版社被警隊包圍下,自己澆了汽油浴火壯烈自決。不覺中很快地已過了21年,如今想起來彷彿最近發生的事。

觀諸台灣獨立運動遭遇挫折的現狀。在這時深深感到若鄭南榕還存在的話…。他是言論自由的鬥士,同時也是站在大眾運動先鋒奮鬥的組織活動家。鄭南榕以兼備爭取言論與群眾運動的鬥爭,一一打破禁忌,實現了被認為不可能的壯舉。

1986年5月19日,鄭南榕在台北龍山寺號召約500人的民主化運動的活動家決定舉辦要求蔣政權解除戒嚴令的群眾運動。

他們被將近2000人的警察部長團團包圍,但為支援鄭南榕等人四周圍來更多的大眾。這是為反對戒嚴令的首次群眾運動,但也是黨禁狀況下為成立民主進步黨的前哨戰。鄭南榕等號稱該運動為綠色行動。誠如大家所知,後來的民進黨是象徵綠色的黨。2禮拜後鄭南榕被補入獄,坐牢8個月。他在繫獄期間,民進黨成立,鄭南榕在獄中日記寫著「台灣的政治問題若未解決,早出獄、晚出獄並無多大的差別,台灣只不過是一個龐大的監獄」。

1987年1月24日,鄭南榕被釋放,很快的於2月4日開始「二二八和平日促進運動」。後來2月28日成為國家的和平紀念日,二二八事件中國國民黨屠殺3萬的台灣人,反而是鄭南榕卻想將其做為台灣人與在台的中國人和解的原點。他認為欲建設台灣成為和平民主的國家,須要大戰後與蔣介石占領軍一起從中國來台灣的人認為自己已成為台灣人、而與本來的台灣人攜手合作始得完成。鄭南榕的父親早在日本統治時代就從中國來到台灣,所以鄭南榕的身分證明書是「外省籍」即中國人。但是鄭南榕主張「自己是100%台灣人」,並於4月18日在數千人群眾的面前明言「我是台灣獨立的主張者」。當時只要主張台灣獨立在法定上即觸犯叛亂罪,所以鄭南榕是在台灣最早公然主張台灣獨立的人物。鄭南榕發起「以和平的手段創造台灣為新國家」的運動,之後自11月16日起費時40日步行台灣一周訴求台灣獨立。

鄭南榕於1988年12月9日,在其發行的『自由時代』刊載當時為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日本本部委員長許\世楷博士起草的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翌年1月10日台灣高等檢察處以叛亂罪嫌命鄭南榕出庭。他拒絕出庭,並從1月27日起以自由時代社為籠城。鄭南榕在籠城中曾經留下遺書,在他死後出版的『自由時代』之台灣建國烈士鄭南榕紀念專刊上以「獨立是台灣唯一的活路」為題發表,其中有以下的記載。

國民黨不能逮捕到我,只能夠抓到我的屍體。
台灣人與從中國來的人們之間有難於解決的遺恨。

但是,無論如何此遺恨非化解不可。

若不建立台灣國,台灣無法達成真正的民主化。

台灣須以一個獨立國家獲得世界各國的承認。
必須依據公民投票決定台灣的獨立。

這是我們從事台灣獨立運動者還被禁止前往台灣的時代的事情,1988年7月20日鄭南榕先生首次來到日本,並訪問我,因此他的壯烈自決對我來說是件難於言表的衝擊。我認真思考他為何不選擇獄中鬥爭,而決心自決。詳細的情節請看載以「鄭南榕啊!您化為神。他啟示了解救人類之道」為題發表於『台灣青年』的台灣建國烈士‧鄭南榕紀念特集,若僅要舉出一點的話,我認為也許鄭南榕是為了化解台灣人與從中國來的人之間的畛域。當時,中國系的人的反應,只要聽到台灣獨立就是無條件表示拒絕,相信絕對非與中國統一不可。我認為在鄭南榕的思考中以為這是無法以言論與群眾運動來解決的。中國系的人口約占台灣人口的13%,現在希望「統一」的人已降到4%以下。

鄭南榕自決時,逢蔣經國死後由副總統李登輝繼承總統,惟實權被中國來的國民黨實力者所掌握,故被稱為「傀儡總統」。但是,由於鄭南榕的自決,要求民主化的群眾運動從而極為盛行,甚至未曾參與政治運動的大學生為要求民主化而展開絕食抗議活動。以此種群眾運動的力量為背景,使李登輝總統能夠急速推動台灣的民主化。

實現台灣獨立建國的方法

1986年9月28日,不畏國民黨的打壓所舉行的民進黨成立大會中通過民進黨行動綱領草案,首先揭載國際人權公約第一條【人民自決的權利】的第一項「所有的人民都有自決的權利。基於此權利,自由決定其政治上的地位,自由追其經濟上、社會上以及文化上的發展」。11月10日第一次召開的民進黨黨員代表大會通過的民主進步黨基本綱領,也採納此國際人權公約第一條第一項。

但是中華民國的國名尚且未有變更,現在的民進黨卻稱「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而主張「維持現狀」。民進黨已經忘記初衷。鄭南榕在「遺書」中記載「建立台灣國,使台灣以一個獨立國家獲得世界各國的承認」。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國家,豈能稱為主權獨立國家。國際社會只承認一個中國(CHINA)。過去有不少國家的領袖說「Republic of CHINA的國名若變更為台灣國,即能夠承認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

民進黨雖然取得政權執政8年,卻對中華民國不能變更為台灣國的原因做頗多辯解。例如,由於立法院被國民黨多數所控制所以無法做到。又若變更國名為台灣,中國威脅要以武力攻擊台灣。美國也反對台灣改變現狀所以有困難。藉口太多,影響所及,大多數台灣人也只好支持「維持現狀」。但是台灣人沒有理由認為台灣孤立於國際社會的現狀是無所謂的。如果能提出不受中國武力攻擊而世界各國承認台灣的方法,台灣大多數的人是會贊成的。若是鄭南榕的話,他將會尋求大家認為不可能的事成為可能之道,藉著群眾運動付諸實現。若是鄭南榕,他將不會因現狀而退縮,或許會說是機會來了。因為去年12月國際人權公約成為國內法,由國民黨占絕對多數的立法院通過,經馬英九總統署名,使其成為台灣的國內法,應該是實現人民自決的良機。若是鄭南榕,他會想出什麼方法呢?

我也自己認真地思考過。我的想法是訴諸世界各國與國民是個好方法。幾乎所有的台灣國民希望將國名變更為台灣國,以獲得世界各國的承認,但因中國的威脅而不得不維持現狀的事實向世界宣示,為證明此事實致力收集台灣國民壓倒性多數的連署,以獲得世界各國支持台灣變更國名。因為台灣自稱CHINA,才使中國能說統一台灣為國內問題,所以有行使武力的權利。故台灣因而成為可能引發大戰的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帶。台灣若成為台灣國,而中國對台灣武力攻擊,顯然屬於侵略行為,則中國很困難以武力攻擊台灣。這是與世界的利益一致,會反對的只有中國。尤其世界大多數的國家,過去都是殖民地,應該會同情台灣的立場。台灣要匯集壓倒性多數的連署決非不可能的事。去年,中國曾發生3個公務員欲強姦年青的女性,此女性用刀刺殺1人,傷害1人的事件。公務員們卻欲將全部的責任歸責於此女性,惟被網友暴露事實而引起連署運動,僅僅兩禮拜就聚集2億人連署。所以在左右所有台灣人命運的問題下,不應該不能收集台灣人民大多數人的連署。中國也不可能因為要阻止台灣的群眾運動而行使武力。

此連署運動若能成功,台灣的政治結構將發生根本上的變化。參加連署中華民國變更為台灣國的人不可能投票給「終極統一」為目標的中國國民黨。在連署運動當中,也可能出現為建立台灣國而參與政治的多數有志青年。民進黨若不變更「維持現狀」政策,他們或許\將創立新政黨。又民進黨若重回創黨的初衷,則民進黨員也應會與他們共同為建立台灣國而邁進。

若鄭南榕還在的話,雖未知將採取什麼方法,惟憑藉群眾運動,勢必將現在的危機轉變為台灣建國的良機無疑。

但是我能夠做的事僅止於提案而已。此提案命題為「使台灣成為世界各國能夠承認的真正主權獨立國家」,此漢譯文也一起刊載於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總本部的網站。



相關文章

佳文欣賞

1988,三會鄭南榕

許世楷◎前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 一九八八年初夏在東京,鄭南榕來訪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日本本部,與盟員會談,又到我家長談,他邊談邊抽菸,談到早上四點多,菸蒂堆滿一大盆菸灰缸;話題是如 何推進台灣獨立運動。他主張通過爭取「一○○%的言論自由」,來實現台灣獨立,我也贊成他的意見。但是鑑於當時的白色恐怖,例如林義雄家人遇害、江南被殺 等,一定避免不了流血。 同年夏天在洛杉磯,我們再度交換意見,其中一個焦點是台灣人團結與族群的問題。我主張需要面對四個族群間差別分裂之事實,由此認識、面對,謀求共識與真正 的團結。而團結應該以對祖國的認同為標準:認同台灣、要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打倒白色恐怖、反對共產黨獨裁、中國侵略的所有台灣住民,不分族群都是台灣 人。向來自稱為「外省籍的台灣人」的鄭烈士,表示很贊同我的看法。這也是他後來刊載我的憲法草案原因之一。 第三次是幾個禮拜後在紐約見面,那是集合國內外台灣人有志建國者的第一次「台灣建國委員會」。鄭烈士當時拿到了我在一九七五年就寫好的「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 到了年底,就接到鄭烈士的電話說《自由時代》這個禮拜要登載我的憲法草案。我答那是十幾年前的作品,我正在趕著修改,還是等一些時間刊載新的好。因為他堅 持,巡迴全國的「新國家運動」下禮拜結束,要配合以登載憲法草案做為結尾。我遂答應即刻傳真修改好的一半,當晚不睡修改後一半,隔天一早傳真給他。 「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刊登出來了,檢方以叛亂罪嫌疑約談,他公開挑戰說「要抓活的我是不可能的」!隔年(一九八九)四月七日,警察破門侵入出版社,鄭烈 士壯烈自焚,全國震撼!翌日《自立晚報》報導自焚案件,又賭注刊登憲法草案全文。當局恐引起更大社會公憤,不敢取締。至此,「一○○%的言論自由」終於衝 破了禁談台灣獨立的圍牆。 感謝鄭南榕烈士以身殉國!誓不能讓台灣自由民主倒退!
第 48 期

追悼鄭南榕烈士

陳明裕◎前在日台灣同鄉會會長 十七年前台灣建國烈士鄭南榕在他主持的《自由時代》雜誌刊載許世楷博士的『台灣共和國新憲法草案』被控涉嫌叛亂,他對中國國民黨外來政權踐踏自由、侵害人權的邪惡,本著自由是一切人權的基礎的信念,拒絕拘提,他用最高層次的方式,為言論自由、主張台灣獨立的自由,英勇自焚殉道。 鄭南榕烈士的殉道,喚醒了台灣人的自由意識,照明了台灣的自由之路,也印証了尊重民主與自由才是最正確的永久之路。 鄭南榕烈士用生命追求自由、民主、人權的精神,感動了無數日本人的心,因而於去年成立了「鄭南榕顯彰會」,在鄭烈士殉道十六週年的命日舉行追悼會與記念演講。 今年於四月一日在東京都文京區民中心舉行追悼會,並邀請著名文化人黃文雄先生主講「國士鄭南榕自焚所代表的意義」,宮崎正弘先生主講「三島由紀夫之歷史的意義」。 追悼會莊嚴肅穆,許世楷駐日大使於來賓致辭強調「鄭南榕烈士的自決使得海外與島內的台灣獨立運動公然結合為一体。」 日本李登輝之友會小田村四郎會長致開會辭表示「台灣是日本的生命線,台灣的獨立運動對日本的命運而言是具一貫性的,鄭氏的自決激發起爭自由反獨裁的火花繼而推進台灣民主運動。」 一生參與台灣獨立運動的日本「台灣青年」原編輯長宗像隆幸表示,「鄭南榕殉道的精神就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鄭南榕的自決與台灣必要廢除現在的憲法有關,這不合時空的憲法一天不廢除,台灣就無法成為真正獨立的國家」。制定一部合於台灣的憲法至今仍有那麼多阻力,可見在獨裁時代為了爭取言論自由,是多麼地悲壯。 祭文由日台交流教育會勝岡寬次副祕書長撰文並親自祭讀,而鄭南榕基金會邱晃泉理事長和李敏勇前理事長特地為鄭烈士所作的追思文及詩文分別由柚原正敬先生與薛格芳小姐代讀,接著全體參列者一一至祭壇上向烈士遺影獻花敬禮。 鄭烈士夫人葉菊蘭高雄市長因公務繁忙未能親自來日出席,以書面作遺族答禮: 「鄭南榕殉道的意義和精神得以在日本被闡釋被發揚,得力於大家的熱情和辛勞,很感謝且銘記在心。」 「十七年來,台灣的民主改革和國家重建有許多進步,但惡鄰的中國威脅阻礙台灣國家正常化,鄭南榕的殉道所顯彰的意義和精神特別值得重視。」 「如今全力於高雄市政,期待台灣在台灣人民和日本友人、國際友人的共同努力下更積極推動國家的正常化,並以此為南榕在天之靈祝禱。」 台灣研究論壇永山英樹會長致閉會辭說:「要突破國難時,先人的顯彰及慰靈是重要的,面對中國的軍備擴張,日本與台灣是運命共同体,日本人每年都要祭弔鄭烈士,也因追弔而加強支援台灣獨立的心志。」
第 42 期

鄭南榕與新國家運動

台獨聯盟副主席 鄭南榕在16年前的今天,以犧牲自己的身軀,目的不只是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如果只是爭取言論自由,他可像以往打破雜誌被查禁沒收次數的世界紀錄,用換雜誌名稱及發行人繼續奮鬥。不必以自焚殉道的悲壯方式,捨棄親人好友離開人世。 因為言論自由固然是重要的基本人權,但它是手段,不是目的。尤其是最受限制及迫害的言論,乃是對改變政治的人事與制度為目的之主張。從228事件、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的政治迫害,可以明顯看出獨裁專制的政權,是針對其言論的目的,而非言論自由本身。在戒嚴時代、人民可以海闊天空大談風花雪月,談情說愛,或是生財之道,均有言論自由而無任何危險可言。 然而,南榕殉道的起因,是刊載許世楷博士的台灣新憲法,而被國民黨當局以叛亂罪法辦。他膽敢冒險,以最受忌諱的台獨言論,不是單單為言論自由而已。這可以由他與黃華等同志發起「新國家運動」的過程,足證他不是徒言而不行,也是以建立台灣新國家為目的而赴湯蹈火,用真正不怕死的行動以明其志。今日我們追思南榕,以自由之愛為題,必須包含對台灣之愛。聖經記載:「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南榕愛台灣,要建立名實相副的獨立自由的新國家,這才是他真正的遺志。 如果南榕今日仍在世,他必然不會再辦已有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刊物,而是繼續他的新國家運動。面對不再是國內政權的迫害,而是國外中國日益加劇的武力威脅。以他不怕死的精神及行動,必使一提台獨,就怕中國武力犯台的人無地自容,尤其對投奔敵營,損害國格尊嚴,或怕死而作違背良心之論,置台灣人民的尊嚴及安全於度外之輩,必甚為不齒與憤怒。 台灣從未受中國的統治,擁有自己的土地、人民、政府及軍隊,並由與中國無關之台灣人民直接選舉代表國家元首的總統,以及代表全國民意的立法委員,實已有獨立主權的事實。但是在國際上卻仍得不到正式全面的法理上獨立國家的名位。尤其,自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以2758號決議,已將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國際法地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而代之。以致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成為國際不承認的虛有國名,至今尚非名正言順的新國家。 今日我們紀念南榕,最有意義的,除了繼續維護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為台灣永不改變的基本人權外,更要完成他的遺志,也是台灣人的共同願望,要建立免於外來政權統治的新國家,永遠脫離中國的威脅及併吞。否則不但不能建立新國家,也將失去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因此,將舊有且已名存實亡的「中華民國」,建立新而獨立、名副其實的「台灣國」,以慰南榕在天之靈,使台灣人民真正出頭天。

鄭南榕開拓獨立運動言論100%自由

鄭南榕長期以來主張:「獨立是台灣唯一的活路」,以及「100%的言論自由」。他的犧牲,給台灣很大的衝擊,由此主張獨立的言論自由幾乎達到100%,隨著聯盟提倡的「島內獨立運動公開化」也更為提昇,也促進了「海外返鄉運動普遍化」,幫助聯盟返鄉的實現甚多。在政治運動思想上,也開闢了對台灣未來藍圖的更大關心、和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