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美建交民調 ─ 川普二度當選後第一份台美建交民調 會後新聞稿

2024台美建交民調 ─ 川普二度當選後第一份台美建交民調 會後新聞稿

陳南天:若永遠維持現狀選項不存在 61%表態朝向獨立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陳南天首先提到,今年是第5年的台美建交民調,這份民調是在川普當選之後做的第一份關於台美建交、以台灣為名與美國建交、台美軍事同盟的民調,從過去高度支持仍有微幅攀升,在台灣操作「疑川論」、「疑美論」效益很低。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就國族認同上,「只是中華民國人」首度過四分之一,佔25.8%,而「只是台灣人」佔30%,我們看到台灣認同往中華民國台灣人超認同滑動,中華民國台灣人往中華民國滑動。

身分認同來看,需要強調的是「只是中華民國人」首度超過25%,這是長期追求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很大的警訊。

陳南天主席指出,賴總統拋出「祖國論」後,使得台灣民眾對中華民國的認同有些許增加。在國民黨、民眾黨之中,唯一認同中華民國的比例相當高,僅認為自己是中華民國人(與中國認同有關佔5.9%)最不滿賴政府施政。

中華民國認同不願意保衛台灣的比例最高(33.4%)。中國電商等個別議題立場,若執政黨還想繼續取得這些僅認為自己是「中華民國人」支持,恐怕是緣木求魚,也導致聯合國「2758決議文不涉台灣」的努力受挫。

就維持現狀上,永遠維持現狀雖然是最多人,但是在減少當中,朝向統一也減少,朝向獨立者增加。面對模糊表態的永遠維持現狀,今年增加的條件,「若現狀無法維持」,統獨傾向為何,結果有 61% 表態朝向獨立。

賴清德執政近半年,基本上仍然維持30%的支持度,國民黨與民眾黨對於台美建交等議題不支持賴清德,可以理解,但是就青年世代,特別是30-39歲這個級距,對現在賴政府最為不滿,他們高度支持台美建交、也相當具有保衛家園的決心,賴政府應該找出原因何在。

更值得注意的是,對外關係上,對於政府整體施政不滿意的人,反對跟美國建交(66%)、也反對以台灣為名和美國建交(54.9%),也不贊成台灣為名參與國際組織(59.1%)更不認為要跟美國建立軍事同盟(59.5)。令人驚訝的是,超過五成不願意保衛家園(55.8%)。

陳冠憲:台美建交國人高度贊同 中華民國人反對比例高

台灣安保協會研究員陳冠憲

陳冠憲研究員長期分析台美建交等題目,他提到今年第五年結果整體趨勢接近,超過50%甚至60%的台灣人是高度贊成的,他分享了贊成「政府積極推動和美國建交」(50.9%)、「以台灣為名和美國建交」(55.1%)、「以台灣為名參加國際組織」(65.9%)、「台灣和美國建立軍事同盟」(60.8%)以及「保衛家園的意願」(62.2%)。

儘管台美建交等題目,整體來說,台灣人是高度贊成,不過,陳冠憲指出50歲以上對台美建交等議題是比較分歧的。可喜的是青年世代,以台灣為名跟美國建交,30-49歲佔了60%,30-39歲更高達64%;以台灣為名參與國際組織,15-29歲有 71%贊成、30-49歲為73%,20-29歲達75%、30-39歲這個級距更高達77%。

不過就保家衛國的意願上,雖然各個年齡級距整體來說,至少近五成更達五成、六成以上,但是,陳冠憲提醒,保護家園意願這題的調查,年紀越輕有微幅下滑的趨勢,30-39歲佔63.6%、20-29歲佔57.6%、15-19歲佔48.3%,可能受到了國民黨「青年上戰場」宣傳的影響。

在台灣如此高支持台美建交等議題,到底誰不贊成?

陳冠憲特別點名身分認同上,只認為自己是中華民國的人,他呼應陳南天他們對政府整體施政不滿佔42.6%,這群人反對台美建交佔47.5%、反對以台灣為名和美國建交有48.1%,不贊成以台灣為名參加國際組織達58.7%、反對與美國軍事同盟也佔了47.1%,不願意保衛家園也達45.7%,並認為藍白在國會符合理性監督的比例有44.3%。

林春妙:中國跨境電商低廉產品 台灣經濟安全破口

現代文化基金會董事林春妙

此次,面對中國對台灣經濟安全的威脅,此次民調有一題關於「淘寶與蝦皮等中國電商以低價傾銷的方式會影響台灣本地業者經營,而其低價商品(低於新台幣兩千以下)可免驗進口,所以品質良莠不齊(好壞不一),請問您是否支持政府採取必要因應措施,同時保障消費者權益與本土業者生存空間?」

現代文化基金會董事林春妙表示,從結果來看,這一題是在本份民調中唯一一題受到跨黨派、跨年齡層、跨區域族群超過半數受訪者支持的一題。她說道,有趣的是,在受訪者當中唯一不支持的族群,是中國認同的人,佔身分認同的整體不到6%。

林春妙指出中國劣質商品的安全問題:中國跨境電商平台所販售的產品接連在德國、韓國被檢驗出含有超過標準值的有害物質,包含鉛、鎘等重金屬和苯二甲酸酯類等致癌物質。

林春妙呼籲政府正視這個已影響歐美的嚴重問題,目前歐盟甚至已經著手調查並考慮取消免稅條件等對策。她也指出,這些中國電商 APP 所帶來的問題,不僅僅是經濟和健康的層面而已,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最新的一篇報告裡面就提出警告,某些這類 APP偽裝成電子商務的軟體,實際上是資訊蒐集間諜軟體程式。

最後她提醒,當競爭激烈到只剩下價格戰時,往往就是我們台灣本土電商、本土商家被中國電商宰割的下場,劣幣驅逐良幣。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唯有把台灣和中國在各層面切割開來,台灣才能有真正的安全。

王興煥:中華民國是深淵 深淵在凝視著你

台灣基進黨黨主席 王興煥

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指出,台獨聯盟這份民調,是將台灣與中華民國的差異呈現出來,將台灣社會的認同差異細分為四個選項:台灣、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中國,這才是較完整的認同光譜分類。

如果只以「台灣認同 / 中國認同」調查,近年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都穩定在60%以上,台灣人+中國人有30%,只想當中國人的不到5%。但這種問卷無法呈現「台灣 ≠ 中華民國」的認同需求,佔60%的「台灣人」其實包含「台灣 + 中華民國台灣」。

台獨聯盟的身分認同民調已經持續追蹤五年(2020~2024),我們可以看到台灣認同從2021年40%的高點持續下滑到如今的30%,中華民國台灣也從2022年的40%下滑到35%,上揚的只有中華民國認同與中國認同,而中華民國認同在今年達到25.8%的新高。

王興煥理解蔡英文「中華民國台灣」與賴清德「祖國論」的策略之餘,也要警覺,中華民國台灣的路線,使台灣認同持續下降,中華民國與中國認同持續上升。而在身分認同與統獨傾向的交叉分析中,中華民國認同是「傾向統一」的最大宗,佔47.8%。

當欣喜「走敵人的路,讓敵人無路可走」,但也要警覺是否也逐漸變成敵人希望的樣子?這就是尼采說的:「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遠也在凝視你。」

王興煥呼籲:我們的責任,就是要讓台灣認同從30%擴大到至少51%。在民進黨拿下國民黨的中華民國神主牌、努力走華獨路線,壓縮國民檔的生存空間時,我們獨派該做的就是堅定走台獨的路,擴大台獨建國、拒絕中華民國的民意,徹底淘汰中華民國。

陳俐甫:台灣國安危機 藍白支持者3成不願保衛家園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

每年參加台美建交民調記者會的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提到這份台美建交民調(2024.11.08-10)最值得注意的,這是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2024.11.05)最新發表的個民調。

這份民調反映台灣民眾在川普當選後對台美關係的期待,陳俐甫說到;「跟美國軍事同盟跟美國建交的比例都是上升的。」看到這個趨勢,他提到:「我們是不是也要更積極推動?」

他提到,經過幾年下來的台美建交民調,台美建交等問題的趨勢只有量的改變,還沒有質的改變─台灣人民想跟美國建交是多數,這個趨勢都沒有改變。

雖然賴清德當選有助於台灣意識回升,但是他也提出他的擔憂:台灣意識參雜了所謂中華民國。因此,中華民國隨著台灣意識在上升當中。如同我們提到中華民國認同已經超過四分之一。陳俐甫也注意到,認同中華民國的人,有 48% 對賴清德不滿。

關於題目有一題是維持現狀往統一還是獨立的方向,許多人躲在永遠維持現狀,陳俐甫提醒主張永遠維持現狀,在某個意義上,就是把問題丟給未來的子孫,表現出「我不想處理、不想營造一個好的環境跟未來給我們的後代。」

他批評到:「我只管我的現在。這代表了一個不負責任、自私自利的世代。」

陳俐甫批評說很誇張的是,支持國民黨佔整體的24.3%,而民眾黨佔整體的10.9%,竟然第一大、第二大在野黨的支持者有超過3成不願意保衛家園,尤其是國民黨的3成支持者不願意為保家衛國、不願意跟美國建交,不願意加入國際組織。這是國安危機。

陳俐甫舉例說到:「你當兵的班兵裡面有三分之一的人,不願意拿出槍的,你/妳還可以分配他任務嗎?」

陳俐甫說道,台美建交民調告訴我們面臨的危險是,就算是真的危險,這些人也不要抵抗,在危險發生之前,也不想尋求跟美國合作;或是參加國際組織,讓台灣可以獲得國際奧援,他們有都不要。他指出這些人腦袋背後的邏輯:不利於中國的都不要,這群人是具體存在我們之中的。

陳俐甫批評我們的矛盾或是鴕鳥心態,我們竟然「跟這些人一起投票、決定國家的大政,讓這些人也享受健保,這些人是值得嗎?」

陳俐甫認為看到這個民調以後,應該要更有危機意識。

民進黨政府、賴政府應該想辦法處理,以免成為共諜跟投降主義者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