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與亞太區域安全」國際研討會開幕專題演講

蘇貞昌
民主進步黨主席

台灣安保協會羅理事長、日本前防衛大臣森本敏教授、我的老朋友葉望輝先生、各位與會的國際和國內貴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媒體朋友,大家早!

我很榮幸再度出席今年台灣安保協會舉辦的國際研討會。去年大會主題是「中國崛起與亞太區域安全」,我們共同關注的是伴隨中國崛起對亞太區域帶來的挑戰。今年的主題是「中國崛起與亞太民主連線的形成」,是進一步尋求亞太和平穩定機制的建立。我要先對大會的戰略思考與用心安排,表達最高的敬意。

 一、亞太政經秩序重整的挑戰

一年來,我們見證了亞太政經情勢的重大轉變,也深深影響亞太安全、和平與繁榮的秩序重整。美國歐巴馬總統連任成功,旋即進行任內第五度訪問亞洲行程,包括首次造訪緬甸,隨後改組國安團隊,重申美國對亞洲「再平衡」(re-balance)政策不變;日本安倍首相與自民黨接連贏得眾議院與參議院選舉,終止「扭曲國會」現象,致力推動「安倍經濟學」,重建日本在亞洲的領導地位,美、日兩國元首也重申美日安保的重要性;南韓人民創造歷史,選出首位女性大統領朴槿惠;中國完成領導人更迭,習近平與李克強的「習李體制」正式接班,對內面對經濟緩成長與金融、社會體制等潛在挑戰,對外則展開「新型大國關係」的經營,首次的「歐習會」也於六月在美國加州舉行。當然我們更不能忽略印度強化其「東望的外交政策」(Look-East foreign policy)與後續中、美、印、日四國關係的發展。

在個別區域挑戰方面,北韓金正恩政權動輒挑戰東北亞安全的舉動,急需各國透過國際建制協商合作加以制衡;東海與釣魚台爭端隨著台灣與日本簽訂漁業協議後暫時獲得化解,但日中關係仍然充滿不確定性;南海主權爭議持續僵持,有賴相關各造摒棄成見,共同建立行為準則,維持航行自由;美國積極推動「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日本也於七月正式加入協商,成為TPP第十二個成員國。未來TPP與東協加六的「區域全面性夥伴協議」(RCEP)之間的競爭關係,將考驗各國對外貿易政策開放程度的角力。

上述種種發展,層面擴及外交、軍事、安全、經貿甚至各國國內政治與社會情況,讓亞太政經秩序面臨更複雜的重整挑戰,考驗各國領導人的智慧,也促成一個成熟穩定區域建制的必要性。

 二、催生亞太民主同盟

今年二月初,時值釣魚台問題引發日中關係緊張、甚至可能挑戰美日安保體系之際,我率領民主進步黨代表團訪問東京,除了與執政的自民黨重要領導人會晤,也會見超過六十位跨黨派的日本國會議員,大家共同關切的議題就是釣魚台爭議以及台灣逐漸靠向中國可能危及日本能源進出口生命線。我與日本朝野領袖皆認為,台、日兩國對釣魚台領土主權各有堅持,但維持區域和平與穩定是台、日最高的共同利益,當務之急是儘快完成台日漁業協議的談判與簽署,避免讓其他勢力介入惡化東海情勢。

在我訪日不久後,台灣總統馬英九終於做出明確的宣示,就是「兩岸絕不聯手保釣」,緊接著四月台、日也順利簽署了漁業協議。馬政府從初期的模擬搖擺,讓北京有可乘之機,形塑「兩岸聯手保釣抗日」的印象,這不僅有損台日關係,也會讓美國捲入釣魚台爭端。民進黨樂見馬政府清楚展現立場,民進黨執政時期就已經致力於台日漁業協議的談判,這些發展都和我向日本朋友傳達的訊息一致。

訪日期間,我也正式提出建立「民主同盟」的主張。有鑒於亞太政經情勢的變化莫測,我認為要維持此一區域的安全與繁榮,包括美國、日本、韓國、台灣,乃至於南亞的印度這些共同信仰民主、自由、人權價值的國家,應該強化「民主同盟」的夥伴關係,這也呼應本屆大會主題訴求的「亞太民主連線」。這樣的「民主同盟」絕非冷戰時期東西陣營對峙的思維,也不是用來圍堵哪個國家,反而是回到相關國家最基本的價值共識,也就是民主,用對話代替對抗、以和平化解衝突、用民主決定未來!

三、台灣是區域秩序促進者

今年六月,我訪問美國華府,與歐巴馬政府亞太事務官員會談,也在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與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合辦的場合發表演說,我提出三個R的訴求,也就是責任(Responsibility),和解(Reconciliation)與再平衡(Re-balance)。我重申民進黨致力於良好執政能力的準備以承擔未來重新治理台灣的責任;我提出用和解與對話來促進兩岸關係正常化與區域和平;我呼籲美國在「重返亞洲」的戰略藍圖中,重新平衡台美關係,讓台灣成為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中的重要拼圖。

台灣不應該只消極地作為一個沈默的旁觀者,而是應該扮演積極、建設性的區域秩序促進者的角色。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固然符合國際期待,但絕不能以台灣主權與民主自由為代價。民主是台灣最大的資產,也是連結區域民主同盟國家共同的語言,更是敦促非民主國家開展政治改革與遵守國際規範的力量。我們敦促北韓能夠接受國際建制、放棄核武。我們期待崛起的中國能妥善處理內部問題、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尊重台灣人民的自由意志。

面對中國迄今仍未放棄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立場,台灣一方面要努力讓兩岸關係正常化,同時也必須強化自我國防防衛能力。最近台灣軍隊發生陸軍下士洪仲丘遭虐不幸致死案,導致兩任國防部長在一週內先後下台,嚴重打擊國軍自信與士氣,也傷害民眾對國軍的信任,這是很遺憾的事情。加上馬政府上任以來始終無法落實國防預算達GDP3% 的承諾,在在曝露台灣的國防危機,讓台灣成為亞太區域和平與安全的缺口。

作為負責任的在野黨,民進黨早在六月就發表國防藍皮書,以過去執政時明確履行國防預算佔GDP3%的事實,嚴肅提出「軍人有信心、民眾能信賴、友邦可信任」等「新三信心」,作為向美國、日本等國的「戰略再保證」(strategic reassurance)。

四、良好治理與和平繁榮

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民主進步黨曾經執政過,我們也針對執政時期各項國內外政策虛心進行檢討,作為未來執政的準備。過去這段時間,我們的努力獲得多數台灣人民的支持,民進黨的政黨支持度也穩定超越國民黨,民進黨的地方治理能力也廣獲台灣民眾肯定。我們將穩健、自信、負責地邁向重新執政之路!

台灣人民對民進黨期待愈深,民進黨更要致力良好治理能力的強化。國際社會對民進黨關注日甚,過去一年多來,我們也用實際的行動展現了對區域夥伴們的承諾。民進黨也會用負責任和具戰略高度的政策,來確保重新執政後的兩岸和平與區域繁榮。

最後,再一次感謝主辦單位的邀請!也預祝大會順利成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