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與亞太民主連線的形成」國際研討會開幕致詞

台灣安保協會理事長

諸位貴賓、先進,大家早安,大家好!

謹代表台灣安保協會歡迎大家來參加2013年度國際研討會,大家來共同討論「中國崛起與亞太民主連線的形成」這個議題。在2011年的國際研討會,我們曾經提出,如何維持台海和平並非台灣與中國「一對一的關係」,台海和平是亞太區域安全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最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西會晤美國歐巴馬總統的時候,曾表示:「太平洋可以容納二大國」的想法,但是美國重返亞洲的決心不變。近年來中國與美國在亞太區域逐步提升戰略上的影響力,台灣絕非是一個被孤立的國家,兩岸如何維持台海和平,台灣如何積極與中國對話。現在台灣在亞太區域的戰略地位更為重要。

一、美國重返亞洲的決心:美國的「再平衡」戰略

2010年7月,在越南河內的東協區域論壇上,中國宣稱南海140萬平方哩為中國「核心利益」如同西藏與台灣。美國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對此公開宣稱「以和平方式解決南海的爭議是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支持各方在不受威脅下採取合作的外交途經解決各種領土爭議;反對任何一方採用武力或威嚇的方式。」

2012年中國宣佈在南海的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領域成立「三沙市」並派遣巡邏艇衛護這一區域,一年來,中越、中菲,在這個海域紛爭不斷。2012年6月2日,美國國防部長潘尼塔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飯店舉行的第十一屆亞洲安全會議上宣示美國重返亞洲,提出「rebalancing」(再平衡)戰略,準備在2020年,美國海軍船艦由目前50%增加至60%部署在亞洲,包括六個航母戰鬥群、多數的巡防艦和驅逐艦、濱岸戰鬥艦以及潛艦,並增加包括印度洋的亞洲軍演次數。潘尼塔並於6月5日到印度拜訪印度首相辛(Manmohan Singh)表達美國在亞洲提升海軍佈署是基於「Rebalancing」(軍事力量的再平衡),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針對中國海軍強化,希望與包括印度洋的亞太區域同盟,友好國家關係緊密化並向外宣示美軍在這一區域的存在(presence)為目的。6月4日,美國國防政策刊物Defence News(《防衛通信》)亦刊載潘尼塔稱日本為區域安全的「基石」,強調日本是支持美國非常重要的同盟國。潘尼塔國防部長在這短短數天強調從日本到東南亞以及印度洋,美國決心提升同盟國的參與並保證美國提升海軍力量維護包括印度洋的亞太區域安全。

二、日美同盟與勸阻戰略(dissuasion strategy)

在這裡應該強調是美國的戰略佈署,並非冷戰時代的圍堵戰略(containment strategy),對中國更不是敵對關係,而是基於勸阻戰略(dissuasion strategy)。

象徵性的發展就是日美同盟在2005年2月由雙方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共同發表所謂「二加二」聲明,表示日美共同戰略目標的一環,就是要求中國在亞洲扮演建設性的角色。關於台海問題,日美向中國提出「有關台灣海峽的問題,敦促中國應該要經由對話,以和平的方式解決」,這是針對中國在同一時候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對台灣「不放棄以武力攻台,而且可以使用非和平的手段」。也就是說,日美站在相同立場,不容中國以非和平手段攻取台灣,這就是日美同盟對台海問題最具體的主張,且日美同盟的這項戰略目標,迄今不變。惟日美共同對中國採取勸說戰略(dissuasion strategy),也必需以提升日美對中國軍事抑止力量做為後盾。2012年美國提出「再平衡」(Rebalancing)戰略完全是基於提升對中國軍事抑止力量的具體政策。尤其對台海維持和平採取一貫的立場。

三、台灣在亞洲的地位

我在去年的台灣安保協會的國際論壇曾經提出一個見解:中國經濟成長過程中逐步現代化,將來能否如同台、韓一樣,從一個黨、政、軍結合的專制國家逐步走上民主化國家;或者將以狹隘的中國民族主義為後盾,逐步傾向軍事冒險主義國家,中國要走那一條路?中國今後的動向,使亞太區域逐步邁向一個不穩定的時代 (age of uncertainty)。為此,美日同盟與亞洲民主國家的連線也提升足以制衡的軍事力量,使它成為一道具有阻嚇力量的防波堤,期能抑止因為中國的崛起所引起任何二國之間有關領土或領海的衝突。這並非與中國敵對,而是希望能促使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在亞洲扮演建設性的角色。美國一再宣示重返亞洲是美國的國家利益,在這個大環境中,台海的和平是維持亞太區域均勢(balance of power) 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台灣並非一個被孤立的國家,台灣是亞太區域擁有民主主義共同價值觀的國家的重要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