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中山◎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負責人
不識台灣真面目,只緣盲戀大中國。
使台灣人迷戀大中國是近五十年的愚民奴化教育所致,沒錯,但非全然。早在日本統治前後,台灣人一直在迷戀大清國和中華民國。否則,台灣早已像韓國一樣,獨立於「日、中」之外了。
誠如鍾理和之言:是台灣人把台灣藏起來的。當有人質疑把「認識台灣」列為教育改革之首要,是否允當時,對認同台灣相當後知後覺的我,才開始自我學習「台灣知識」的旅程。
認識自己和自然,是人生最重要的兩種知識。
對台灣來說,自己,除了國家社會結構應具主體性之外,在歷史文化上,亦非其他歷史文化的附屬或旁支。故近年來,我極力主張台灣人應走向「離中脫漢」,努力認識台灣的自我。
台灣的自然,可以「得天獨厚」形容之,只是長久以來被台灣人忽視、輕視乃至於無知的予以摧殘。有識者警覺到情況日漸惡化時,不是遠避他鄉,另尋桃花源,就是怨嘆連連,終至灰心喪志或及時行樂,在不想明天的日子裡「活著」。
孫觀漢名言:有心的地方必有愛,有愛的地方必有美。他所說的「有心」,是要用行動結合意念。如果我們能常接近自然,用心和肢體去聽、去看、去經驗山林河海的動靜和多樣性生態的氣息,特別當對世事困惑時,上山下海走走,您會另外發現台灣的美和希望。
對人和土地的愛,要由認識、接近開始,進而深切了解、關懷,才能達到命運與共、生死不渝的地步。
印尼號稱「千島之國」,台灣卻是個「千山之島國」。
在地球的地質年代中,台灣是屬於幼年或青少年的黃金時刻。在約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面積內,有六十八‧七%的土地高度在一百公尺以上,五百公尺以上的丘嶺和高山面積佔四十五‧二%。超過三○○○公尺以上有名稱的高山,多達一三三座(不包括副峰)。被登山界普遍接受的高山指標有一○○座,稱為台灣百岳。著名的「五嶽」計:玉山、大雪山、秀姑巒山、南湖大山、大武山;「三尖」:中央尖山、大霸尖山、達芬尖山。他們分屬五大山脈計: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東部海岸山脈。
台灣有四大水系計:濁水溪、高屏溪、淡水河、大肚溪。全部河川共有一五一條,全長二八二○公里;主要河川二十一條,濁水溪最長(一八六公里);次要河川二十四條,普通河川共一○六條。主次要河川都源自中央、雪山等山脈,源地山勢高聳,上游流路短促、何床陡降;出山區入平原時,河域突變得十分寬廣,在暴風雨季,山洪瞬間暴增為平時二○○倍的流量,驟成滔滔洪流。
環海的台灣本島,擁有一一五○公里的海岸線;「澎湖列島」在高潮時露出水面的島嶼岩礁共有六十四個,故又名六十四群島;連同所有離島的海岸,全台灣的海岸線約有一七○○多公里。
二次大戰終止,ROC佔據台灣後,對台灣山林河海等自然狀態及資源的破壞,遠超過日本統治時期的數十倍。山林紀錄工作者賴春標正在撰寫台灣自然資源開拓史上的「山林二二八」,他以「滾動山河」為名,內容涵蓋:山河台灣、森林戰爭、高山子民、檜木傳以及國土巨變等。台灣的西部約五○○公里的海岸,約有四五○公里被水泥建物阻隔……產業東移政策,台十一線省道拓寬,海洋(水泥)公園及和平工業區(港)的興建,……眼見東岸淨土亦將不保。
破壞土地的主因是經濟建設,每年建設工程需要兩千億噸沙石,不都來自河川及附近坡地,三千萬噸的水泥取自岩石;每年用掉三十億個塑膠袋是發展石化業的因素之一;這些工業工程又都需大量能源與水源;台灣用水量是荷蘭人的十倍……。這樣互為因果的循環下去,「廢墟台灣」絕不是聳聽的危言。是台灣人正在害台灣,也只有台灣人能夠救台灣。朋友,愛台灣要發自內心、要有行動;請各自安排時間,按自己的意願,上山或是下海,親身體驗台灣美與醜;不管使您開心或是傷心,總能讓您動心,使您熱切的關心您親眼看見的一些景象、事務和相關的人,然後結合所見略同的人,總會想出能逐漸改進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