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中的戰略關係與美日同盟

陳國雄◎台灣安保協會研究員

智者不會為了利益而不顧安全

台灣和中國都是和日本以海相隔的鄰國,日本本土和中國的距離比台灣近。而且,中國的領土大約是台灣的266倍,人口是台灣的60倍。雙邊的貿易關係,在2002年,日本與中國的貿易量超過1,000億美元,日本與台灣的貿易量是400億美元。其中,日本對中國出超大約是50億美元,對台灣的出超是150億美元。

大家也知道,有多少的貿易往來,就有多少的商業利益。從以上的資料來看,在地緣政治上,日本重視中國,輕視台灣,有客觀上的現實。所以,如果台灣人希望日本對台灣和中國都一體對待,這是不實際的期待。雖然如此,從地緣政治的安全態勢來講,台灣和日本有共同的利害關係,日本和中國卻是對立的形勢。如果沒有安全,利益是空虛的,有遠見的人,不會為了利益而不顧慮安全。

「漸進式」的關係正常化

台灣安保協會於2004年1月17日舉辦「台灣的安全保障與民主」國際研討會,我於此次研討會發表的論文題目是〈台、日、中的戰略關係與美日同盟〉,論文的第一句是「台灣真的很重要」,論文的最後一句是「保護台灣就是在保衛日本」,這就是我要強調的重點。因為我認為,如果台日雙方沒有這種共識,台灣與日本的「關係正常化」,就沒有辦法突破目前「非官方」的限制。

同時,我也要提出一個概念,就是「關係正常化」的步調,要採取「漸進」(creeping) 的方式。我認為,台日之間要不斷突破禁忌,在官方的交往方面要不斷提升層級,來進行「漸進式」的關係正常化 (creeping normalization)。講到「漸進式」的概念,大家都知道中國時常批評台灣在進行所謂的「漸進式台獨」(creeping independence)。以過去的經驗來看,在沒有「正式宣布台灣獨立」之前的「漸進式台獨」,北京雖然有雜音,但是台海照常維持和平與穩定。所以,在台灣與日本之間正式宣布建交之前的「漸進式」關係正常化,應當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間,也很可能替日本創造出對中國爭取更大利益的空間。比如說,日本在爭取上海到北京的高速鐵路的同時,也積極提升台日交流的層級,如果中國希望日本停止或是放慢台日交流的腳步,北京就拿訂單來換!這就是開創利益的另一道門。

如果日本有意開創這種利益空間,首先就必須確立「台日關係正常化」是一條一定要走的路,中國可以討價還價的空間,只是「台日關係正常化的速度」而已。提供這個意見給日本朋友,如果因此獲取高速鐵路的訂單,請日本廠商不要忘記贊助台灣安保協會的研究計畫。

對未來的台海戰爭要有長期化的覺悟

大家都知道,台灣海峽和巴士海峽是日本海上運輸必須經過的生命線,平均每6分鐘就有1艘日本商船經過。台灣和日本的生存發展,同樣都依賴這個航道,所以雙方在安全戰略上,有共同的利害關係。

台灣長期面對中國的威脅,當然會努力提升軍備來保護自己的安全。有人認為中國的軍事發展,在2005年就可以取得台海制空權和制海權的優勢,講這種話的人,最好先參考一些專業性的意見。根據我的評估,在2010年之前,中國沒有攻佔台灣的能力。2010年以後的情勢,要看未來雙方實際的軍事發展。

但是以長期的角度來看,台灣與中國的國家規模相差很大,長期的軍備競賽對中國有利。因此,日後當中國自認為已經取得台海的軍事優勢的時候,如果台灣還不接受中國的統一訴求,中國一定會動武,台海戰爭就無可避免。

到時候,戰爭會打多久?我認為未來的台海戰爭一定是長期性的戰爭,台灣絕對不會在短期內就屈服,因為在台灣內部,絕大多數的人不願意和中國統一,台灣民族主義已經成為主流意識。要確保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以及台灣人不斷提升的自尊心,會強化抵抗敵人的意志,所以一旦發生戰爭,發動戰爭的侵略者,以及想要冷眼看待的旁觀者,都要有台海戰事長期化的覺悟。

日本和中國之間存在著戰略對立的本質

日本對台海戰爭要採取何種政策呢?我想日本朋友應當也很了解,日本和中國在地緣政治上,是天生對立的形勢。而且,日中的戰略矛盾,不只是安全態勢,也包含彼此爭奪石油資源的對立關係。

中國從1980年代以來積極發展的海洋戰略,要把海軍的武力投射能力,從「第一島鏈」擴張到「第二島鏈」,企圖在2020年之前,要掌控整個東亞的廣大海域。中國要突破「第一島鏈」的第一步,就是奪取台灣。一旦中國掌控台灣,日本的海上運輸線與南方領土,當然會受到威脅。

中國的「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所長姜志軍最近就公開發表,一旦掌握台灣之後,向北的釣魚台(尖閣列島),就在中國的軍事保護的範圍之內了。

中國對日本的戰略意圖非常明顯。而問題是,中國會在何時向日本攤牌呢?試想,一旦台灣落入中國手中,到時候,中國的手是不是就能夠掐住日本的脖子呢?

另外,雖然終戰已經60年了,日本對中國也有很慷慨的金錢援助,不過中國人對日本的敵意還是很深。以最近在中國所發生的幾項反日事件來觀察,根據日本慶應大學教授小島朋之博士的講法,這都是中國政府長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結果。事實上,中國的教材故意把日本當作攻擊的對象,結果有八成以上的中國青年對日本政府印象不佳。由此可見,中國人對於過去的戰爭仇恨很難抹消,這不只是上一代而已,下一代的中國人對日本也是永遠懷恨。這是日本朋友需要警覺的現象。

美日安保新指針主要的防範對象就是中國

關於美日同盟的安保新指針,主要是為了應付中國這個新的威脅。因為冷戰時期的美日同盟,主要的對象是蘇聯,蘇聯瓦解後的後冷戰時期,美日在威脅降低的情況之下,反而增強美日同盟的安全機制,主要的對象若非新崛起的中國威脅,請問到底是誰?答案當然就是中國!

美日安保同盟對確保台灣安全是必然的任務

在西太平洋的防線,美日同盟是不可動搖的關係。美國在全球的同盟關係,日本的地位就如同美國在亞洲的英國一樣,日本的戰略份量愈來愈重要。

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已經從歐洲移轉到亞洲。在關島,美軍也開始增強軍事部署,除了增加潛水艇和水面戰艦的數量之外,還有部署64枚戰略性的巡弋飛彈,配合長程轟炸機,可以在3小時之內飛到台灣來協防。

從戰略觀點來看,如果沒有日本提供的基地,美國在亞洲的戰略部署無法成局。以美國在亞洲駐軍最多的韓國和日本來看,駐在韓國的美軍是以陸軍為主,目的是保衛南韓的國土;但是駐在日本的美軍以海空軍為主,有強大的機動性,不但負責保護日本的安全,在整個亞太地區,也可以機動投射兵力,來維護區域的安全,以及海上航道的自由通行。如果台灣落入中國手中,駐日美軍在南下的第一關就立即遭受阻力了。一旦南海有事,或是波灣危急,駐日美軍要通過台灣海峽或巴士海峽去救援,會遭受中國的阻礙,致使美日同盟的戰略力量無從發揮。

我們可以這樣講,如果失去台灣,等於是美國勢力從亞洲撤退的開始,也是美日安保體制崩盤的開始。戰略態勢就是這麼明確,確保台灣的安全,是美日同盟不可放棄的環節。因此,大家要有深刻的體認,維護台海和平就是在履行美日安保同盟的義務,保護台灣就是在保衛日本。

如果台日雙方沒有這種共識,台灣與日本之間的「關係正常化」,就不會拼命去突破「非官方」的限制,這對台海和平與區域安全,可能會造成遺憾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