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權協會 (Formosan Assn. for Human Rights) 的創立與回顧

寫在美麗島事件25週年前夕
張丁蘭/台灣人權協會創會會長

1976年間,居住在紐約附近的十餘名台獨聯盟家屬及熱心婦女,希望在台灣人的運動中奉獻自己微薄之力,救援台灣政治犯便成了她們願意奉獻的工作。其中張丁蘭、戴惠美( 許瑞峰之妻)、林麗嬋、林千鶴等開始積極收集台灣政治犯之資料。從此,台灣人權協會與海外台灣人的政治團體相輔相成,期望合力推動台灣的政治、社會改革。

這個人權組織,初期由張丁蘭擔任會長,向關心人權的國際組織及人士,尋求協助。1977年盧千惠女士由日本搬到洛杉磯後,張丁蘭自認其夫婿張燦鍙身為台獨聯盟主席,她本人擔任人權會會長有所不妥而敦請盧千惠接下會長一職(註1)。

長期與協會推動台灣人權的個人及團體主要有:
1.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司馬晉 (James Seymour) 他是當時國際特赦組織 (Amnesty International,簡稱AI) 紐約分會的召集人。”FAHR”的名稱,是由他提議而被接受。司馬晉曾經兩次代表AI到台灣,關心政治犯的問題。很多台灣政治犯的情況,都是經由他向倫敦總部報告,而取得他們的認養。
2. 亞洲中心 (Asia Center),他們兩度在FAHR的安排下,在戒嚴時期派人進入台灣做人權調查工作,回美後出版刊物並做巡迴宣導工作。
3. 天主教的瑪麗諾會 (Marynoll),神父與修女們在台灣以台語做基層的傳教工作之外,對台灣民眾遭受政治迫害寄予同情,並為他們伸張正義。在紐約與台灣人權協會一齊合作的神父有何神父 (James Neckerz)、郭神父 (Ron Bocherri)、王神父 (James Colliznon),田修女 (T. Nadine) 就曾經向教會請假一年,專職做台灣人權工作。
4. 前美國司法部長克拉克 (Ramsey Clark) 及紐約州 法院法官弗德門 (William Friedmann)是台灣人權及民主運動的支持者。
5. 美國基督教總會,對台灣長老教會屢遭迫害時,皆全力以赴聲援。

FAHR初期的幾項重要工作:
1. 1976年12月:與國際特赦組織紐約分會及亞洲中心聯合舉辦台灣人權晚會,為台灣政治犯申冤。
2. 1977年6月:與台獨聯盟安排美國國會舉辦台灣人權公聽會。台灣方面代表出席的有剛從台灣冒險逃亡出來的張金策、吳銘輝兩位。國民黨代表是王玉雲及美國學者代表James Seymour,這是台灣人權第一次搬上美國國會舞台,引起相當大的震撼。
3. 1978年7月及1980年11月:安排亞洲中心兩度組團到台灣作為期兩週的人權調查。團員有亞洲中心主任Don Luce、人權律師Leonard Weinglass及記者Becky Cantwell。回美國後出版了刊物取名 “Made in Taiwan” 及 “Repression in Taiwan” 內容切實生動,是作為社區宣導及媒體宣傳很好的資料。
4. 1979年6月:台灣婦女與亞洲中心合作,前往紐約北美事務協調會抗議逮捕余登發父子及撤銷釩H良縣長職權。
5. 1980年:安排國際友人,組團觀察美麗島事件大審。參加的團員有美國前司法部長克拉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R. Shall等五人,促成美麗島受刑人在台灣史上第一次政治犯公開審判,給台灣人民一次有正面意義的政治教育,也在國際上引起很大的迴響(註2)。
6. 1981年陳文成回台探親,遭到警總約談後離奇死亡,此事件暴露國民黨在美國校園的間諜活動的醜聞,引起美國政治與教育界的強烈反彈。
7. 1983年5月20日(台灣戒嚴34週年)美國參議院有甘迺迪和培爾,眾議院有索拉茲和李奇等對台灣實施已長達34年的戒嚴令作嚴厲譴責。
1986年三月蔣經國在國民黨中常會宣布台灣政治革新包括解除戒嚴令、解除黨禁以及國民大會及立法院的改革案。此後,海外台灣人的運動如火如荼地展開,配合國際情勢及島內民主運動的發展,海外台灣人爭取返鄉權成為運動的主軸,也受到國際上大大的支持。海外一連串的返鄉浪潮前仆後繼,在國內,1986年民進黨的成立,接著1987年長達四十年的戒嚴令終於廢止,以至於國會全面改選等等。
總之,回顧過去,海外台灣人推動台灣的人權運動,一步一腳印,在漫長的道路上堅持奮鬥,是在台灣民主化的道路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與職責。政黨輪替並不意味著台灣的人權問題會自然的消失,人權不是空洞的政治口號,是活生生在現實生活中,追求人性尊嚴受到尊重。我們希望大家珍惜這種得來不易的成果,讓台灣人民都能夠受到普世價值的人權保障。

註1:台灣人權協會歷年會長:
張丁蘭 1976
許千惠 1977
范清亮 1978 ─ 1981
許瑞峰 1982 ─ 1985
林心智 1986 ─ 1987
黃根深 1987 ─ 1989
黃玉桂 1990 ─ 1991
王廷宜(泰和) 1992 ─ 1993
魏妙圭 1994 ─ 1995
楊英育 1996 ─ 1997
洪榮隆 1998 ─ 1999
吳庭和 2000 ─ 2001
李豐隆 2002 ─ 2003
蔡靜煌 2004 ─
註2:1979年12月10日高雄美麗島事件發生,台灣人權協會會長范清亮發起一人一信寫給美國國會議員,曾感動釵h議員。甘迺迪辦公室就曾對外表示他們收到八千多封信件,是有史以來單一事項收到最多信函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