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外館正名運動聯盟927請願活動與效應

9月27日15:20左右,在外交部四樓會議廳,由召集人說明請願內容:感謝陳部長、楊黃(美幸)主委與林(人傑)組長,對台灣外館正名運動聯盟這次請願活動的重視,特別是陳部長昨天(實際是今晨)才剛回國,就親自接見我們,實在很感謝部長用心。這次我們來請願的原因,是針對我國對外所使用的名稱問題,台灣對外使用的名稱只能以「精神錯亂」來形容,例如Olympic運動會使用Chinese Taipei,我們自稱Chinese Taipei是「中華台北」,這只是在欺騙自己,外文是給外國人看的,懂英文的人對Chinese Taipei 的理解一定是「中國的台北」或「中國人的台北」,這個名稱對國家安全會有很大的危害,有如我們自己在向國際社會宣傳台灣是中國的一個地方政府。
而駐外使館大多不對等地使用地方城市名稱,例如在日本使用「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而地方城市名稱不能等同國家,就像東京不等同於日本一樣,但對方在台灣的使館則使用國家名稱,例如日本使用「日本交流協會」,美國使用「美國在台協會」名稱等,這是一種自我矮化、極端損害國格的作為。
鑑於使用外館名稱的不當,過去已有許\多個人與團體,要求政府使用能真正代表台灣這個國家的名稱,但過去政府大多以「對方不會答應」做搪塞,但針對台灣外館更改名稱的呼聲,日本外務省的一名官員小松道彥在今年(2004)7月29日明確表示:日本政府從未接獲台灣政府正式的更名要求,如台灣政府正式提出要求,當然有加以檢討的必要。
外館正名運動聯盟認為,既然對方已經嗆聲,我國政府就應盡速向日本政府提出更名的要求,將日本外館名稱正名為「台灣駐日代表處」。愛台灣、拼正名,dauo wi日本開始。
部長在美國、在擔任縣長與立委期間,替台灣做了很多的貢獻,為了鼓勵部長,外館正名運動聯盟特地請旅居西班牙三十幾年的畫家戴壁吟老師,創作了一幅「台灣人走出去」的畫作,要送給部長。明天就是中秋節了,是團圓的時候,我們希望「di月娘照e到的所在,咱外館e名,攏叫作台灣」。
陳部長對外館正名運動聯盟的訴求是心有戚戚焉,向請願民眾訴說台灣遭到國際外交打壓的辛酸。陳部長提到,我駐日代表處曾打電話給日本某議員,因議員不在而留話,但因駐日名稱太複雜,對方聽不懂,而留言自稱是台灣大使館的人,對方一聽就懂,不料不久就遭到日本外務省發文指責;我們在美國一個會館要改名為「台灣會館」,好意發文給AIT,對方一直沒有回應,這次他到美國,對方竟指責我們何要改名為Taiwan;甚至連一個「鼻屎大」的新加坡,竟也躍武揚威在聯合國大會上批評台灣,不但指責李前總統自喻為「帶領人民逃出埃及的摩西」,造成兩岸關係不斷惡化,也批評台灣的台獨運動造成亞太地區的不安,新加坡這種做為,是在「捧中國的卵葩」。部長說,難道中國六百餘枚飛彈對準台灣,國防預算每年以兩位數的比率增加,國際社會都可以容忍,這那有正義公理可言? 部長說,強國欺凌弱國總是會找各種藉口,有一則野狼與綿羊的例子可以貼切地形容:有一隻在小溪上游喝水的野狼,看到在下游喝水的綿羊,狼想吃掉羊,就以羊弄濁他要喝的水為藉口,但在下游的羊如何弄髒在上游的溪水呢?國際社會經常指責台灣,但對中國的蠻橫卻視而不見,這就是國際現實,國際社會只講實力,沒有所謂的正義公理。部長強調,雖然台灣的外交處境是如此艱難,但大家不用悲觀喪志,台灣退出聯合國幾十年了,台灣還是發展得很好,事實上,以台灣的人口與經貿實力,都名列世界前矛,加上台灣是個民主國家,人民的願望必須受到重視,只要全民有共識,外國也會尊重我們的民意。有關向日本政府提出外館更名的要求,他會交辦下去,先由日本開始「拼看嘜」。
最後,外館正名運動聯盟贈送藝術家戴壁吟創作的「台灣人走出去」的畫作給部長,在現場拆開外封後,請陳部長與楊黃美幸主委,將台灣人的圖案貼在畫框外,象徵鎖在畫框內的台灣人走出來,走向世界。
這次請願活動得到部長很正面的回應,部長也答應先由日本開始「拼看嘜」,所以是一次相當成功\的請願活動。但晚間幾家主要電子媒體報導的重點,多集中在部長在對談中講的「鼻屎大」與「卵葩」,請願活動的焦點不見了,只有28日的自由時報與台灣日報提到請願內容,28日在早報沒有刊登請願消息的聯合報與中國時報,在其晚報中大肆報導部長的「鼻屎大」與「卵葩」說,更在小方塊評論中惡意曲解部長罵新加坡為「鼻屎國家」,兩報在29日亦加油添醋大幅報導,並結合有線電視談話性節目,有計畫地圍剿陳部長,章孝嚴等泛藍立委更要求部長下台,污辱部長不懂外交禮節。
29日陳部長召開記者會回應,還原事件原貌,他認為用自己小時候學的話和鄉親對話有何不宜? 國家被欺負「難道不該出聲嗎?」搞爛台灣外交者沒資格批評他,那些「讓台灣被踢出聯合國的人」才要為今天台灣外交困境負責。陳部長的記者會,讓台灣人情緒沸驣,認為台灣被打壓,泛藍政客不但不站在同一戰線,抗議中國、新加坡的打壓,竟然還砲口向內,批評自己人。29日晚汪笨湖的「台灣心聲」節目在台南市開講,台南市泛綠地方民代都到場聲援部長,參與開講民眾群情激動,大聲支持陳部長,展現南台灣民眾對硬頸的陳部長的熱情支持。30日台灣日報與自由時報也大幅報導支持陳部長的新聞,也登出多篇個人與社團的支持文章,而聯合報、中國時報與泛藍的批評聲音開始式微,泛藍政客與統派媒體這次圍剿陳唐山的計謀,以失敗收場,卻造就陳唐山的英雄形象。
這次事件中,惡質媒體與語言霸權的問題最值得加以檢視。聯合報與中國時報(可能還有其它媒體)惡意地曲解部長的「新加坡是鼻屎大的國家」為「新加坡是鼻屎國家」,有意惡化台灣與新加坡的關係,擴大兩國間的裂痕,讓人不得不懷疑其背後的動機。雖然新加坡不該為了自身利益,沒有骨氣地成為中國的傳聲筒,不顧道義出賣台灣,理該受到譴責,但最該受到譴責的是中國,中國正是無所不用其極打壓台灣生存空間的大惡霸,任何再擴大台灣與新加坡關係裂痕的動作,都應小心其背後可能的陰謀。
過去四、五十年來,國民黨推行消滅本土語言、獨尊北京話的政策,長期醜化閩南語,造成北京話是高級的,閩南語是低俗不雅的刻板印象,當陳部長講到「鼻屎大」與「卵葩」時,就認為是粗俗、不雅的字句。各種語言率皆使用周遭大家都知道的人事物來做比喻,來描述一些抽象的事物,語言本身常就是一個族群的指印。「卵葩」在閩南語中是很重要的辭彙,除了陳部長說的「捧某某的卵葩」,還有提醒人要小心注意時,會說「你卵葩要顧乎好」,對談時若對方回應「卵葩」兩字,就表示對方對你的話不同意或懷疑。語言是文化最重要的一部份,文化當然有好有壞,但不同文化背景的價值觀絕不能用來衡量另一個文化的價值。就以我的故事為例:在美國讀書時,有次和指導教授聊天,他突然問我:「聽說你們有在吃狗肉?」我回答他:「我們許\多人,特別是我父母那一輩的人,不吃牛肉,因為牛辛苦為我們工作,是家庭重要的一份子,是一個家庭的依靠,指導教授聽了後很不好意思地說,密西根州立大學(我就讀的學校)農場那些牛整天吃飽了,什麼事也不用做。台灣需要各族群能真正相互尊重、彼此欣賞,才能有安樂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