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安保通訊第14期出版說明

第14期出版說明

編輯組 

 【出版說明】

台灣社會普遍對中國現狀缺少瞭解,在突顯經濟因素的時代,推動經貿、獎勵觀光,使台、中關係恍如處於太平盛世,對一千多枚飛彈對準台灣視若無睹。加上一年來馬政權以推動ECFA為至上國策,喪失國格也不以為意。

今年以來教育部急於對高中歷史「課程綱要」定案,特別指定非歷史專業人士為委員,提出課綱甲案,對中共歷史美化,營造台、中兩岸和平假象;對於中共統治中國大陸六十年所發生的文化大革命、天安門事件等等殘害中國人的悲劇,都不擬列入教科書,目前尚在爭議中。

適逢機緣,本期刊出天安門事件決策過程的兩篇第一手史料(原件資料),除了原件刊出之外,另撰文對背景加以說明,並以「提要」舉出內容重點,以饗讀者。

從天安門事件可以看出北京政權的行為模式之外,刊出「美國智庫對中國人的15條評論」一文,做為瞭解中國人性格的參考。台灣自1945年以來受「中國化」政策的洗腦,許多人也染上惡習,此文正可以用來檢驗自己,做一番「洗心革面」的檢討,而對近代合理主義的普世價值之重新認知。

東亞大陸自古以來國家林立,有長遠的歷史,自1912年以後在這個地區出現在法制上以「中國」為名的國家──稱作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們聲稱繼承古代文明(有孔、孟的仁義道德哲學)。實際上在當代他們製造了白色恐怖與赤色恐怖,後者自1949年以來殘害中國人民、禍及全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舉行的46次核子試爆,殺死75萬人,輻射線受害者129萬人,其罹患症狀,有急性死亡、有慢性死亡的;其罪愆不亞於希特勒的「種族屠殺」,另還波及無數的觀光客,但台灣媒體幾無報導。

日本札幌醫科大學的高田純教授專門研究核災害學、放射線防護學與醫學物理學。2008年7月以日文發表《中國的核實驗》一書,引起世人的注意。另外在去年6月號的《正論》月刊撰文報導,本刊透過本會暨台灣安保協會理事蔡焜燦先生與該刊編輯長上島嘉郎先生連絡,取得同意,翻譯該文;謹向兩位先生與原著者、譯者致謝,他們皆用心於人道關懷。

本刊上一期刊載中國的失業率問題,指出中國的失業率只計算都市,農村的情形不計在內。到底中國的失業人數有多少?今年3月22日溫家寶(總理)在北京會見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0年會」外國主要代表時,透露失業人口有2億人。但這數目是否為保守之估計?本刊在第11期的「不要讓中國拖垮台灣」一文,介紹一個說法是3億人。當然,此問題尚待商榷。

本期刊載「中國就業前線出現異狀」一文,是針對大學畢業生失業情形之報導。中國大學生失業之多,主要是中國產業未能提升所致。中國大學生失業者已成「流民聚落」,馬政權的政策擬引進所謂「專業人士」來台,勢將造成知識青年的大幅失業,這關係到台灣的「社會安全」與「經濟安全」。

「面對台灣的民主困境」一文是關於民主政治的住民參與問題,目前台灣的「鳥籠公投法」是限制民權、危害民主政治的惡法。作者介紹的各種學理觀點,為目前台灣深入民主化過程需要參考的課題。

國家的安全保障最重要的是軍事與外交,但馬政權採購軍備有意拖拖拉拉,外交方面則以「外交休兵」的鎖國政策,放棄開拓國家的國際地位,換一句話說,也就是有意放棄主權國家的地位。本期的「檢討台灣的國防政策」一文,文簡意賅,指出陳水扁時代與目前國防政策的差異。國家的防衛,沒有所謂「專守防衛」或只買「防衛性的武器」的道理,自古以來沒有這樣的「兵法」。總之,此文所提問題,大家應多關注。

編輯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