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崎久彥◎日本前駐泰國大使
時間過得很快,距離2008年台灣總統大選只剩下兩年半而已。
2004年大選之前,我曾經在論文中寫道,這不是一場普通的選舉而已,而是一場攸關台灣的民主主義能否存續下去的選舉。
我在此重申我當時的看法。那就是,我認為台灣人民對於追求台灣人固有的國家認同傾向,未來只會逐年增強而不會減弱。如此一來,至少有一部份認同中國的國民黨支持者,理當會逐年減少。
這樣的看法究竟是否正確,因為時間還沒到,所以還不得而知。但是,國民黨本身懷有這一層憂慮卻是不爭的事實。
不儘是台灣,歷史上不論是哪一個國家,最初實施的民主主義通常都是短命而終的。亞理斯多德就曾經說過,民主主義是最短命的政治制度。
英國的民主主義是歷經幾個世紀,試錯誤之後逐漸修正的結果。美國的民主主義則是拜英國之賜,充分活用英國的經驗而有了好的開始。儘管如此,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也發出警訊表示,民主主義本身具有自我毀壞的性質。當今,中南美洲各國等也毫無例外的,在實施初步階段的民主主義之後,繼之而起的是軍事政權或獨裁政權。 假如是這樣的話,那麼台灣的民主主義很可能會在國民黨的統治下,以某種形式畫下句點,實在令人擔憂。
但是,結果陳水扁總統贏得選戰,台灣的民主主義得以存續到現在。只不過,非常遺憾的,2004年的選舉似乎還沒有完全告一段落。基本的狀況還和當初一樣並沒有改觀,所以我現在不得不再說同樣的話。
我認為情況反而更加的岌岌可危。在此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呢,我想,最大的變化就是中國的威脅日漸增大。
中國的威脅並不是現在才開始的。這個問題也經常被討論。但是,問題在於,每經過幾年屢次提出來討論時,都會發現中國的威脅均較前增大了。
一國的國防預算在十幾年內,每年增加10﹪以上的,歷史上並不多見。188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以後處於臥薪嘗膽期的日本,雖然擴張軍備的情況也相當激烈,但是當時是因為俄國的西伯利亞鐵路的一步步向東發展,所以日本不得不與時間競賽。1897年以後的德國也曾經在短時間內急速擴大軍鑑的打造。但是,這兩個例子最後都是把國家帶進戰爭。
所以我認為,值得參考的是,冷戰時期尤其是古巴危機之際,蘇聯鑑於美國武力之大而被退縮後的蘇聯軍備擴張。但結果是,原本就有缺陷的蘇聯經濟,雖因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獲救,卻無法支撐80年代的軍事擴張,最終走向自我瓦解的道路。不過,中國的經濟現在還有能力支持軍事擴張的行動。
我想起1996年台海危機的時候,我所尊敬的一位蘇聯專家曾說:「這簡直就是古巴危機」。
實際上,中國積極加速軍事擴張是在台海危機之後的事。雖然中國政府發表的數字是每年國防預算成長10﹪,可是經過通貨膨脹的調整,每年實質成長率在10﹪以上是在1997年以後的事。台海危機以來,中國念茲在茲的是終有一天將與美國在台灣海峽對決。因此,不難想像中國卯足了全力要讓軍隊加速現代化。從1997年到現在已經過了8個年頭,已快到呈現結果的時候了。
誠如美國的國會報告指出,中國的國防預算,如果按照其他國家的算法再加上一些項目的話,可能是公開數字的2、3倍。這幾乎已成了國際間的常識。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中國的國防預算應該比日本還多吧。 日本現在所擁有現代化海空軍通常兵力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位。這是1980年代每年增加5﹪以上國防預算的結果。如果那個時期每年增加10﹪以上的國防預算的話,我想日本就有能力擁有航空母艦機動部隊了。
中國究竟把那麼多的國防經費用在什麼地方呢?軍事專家們做了許多揣測。但是,那充其量只是揣測而已,真正的實情就不得而知了。不過,龐大的軍事擴張費將用於預期會發生的下一場台海危機,這是無庸置疑的。
冷戰時期,我曾研究過蘇聯,同樣是研究這方面的先進告訴我,蘇聯所公布的數字根本是不符合事實的,是一種宣傳。國防經費的明細是國家的最高機密,在共產黨獨裁政權之下,根本不需要公開審核國防預算。所以蘇聯根本不需將國防經費的內容對外界、尤其是對資本主義國家公開。在此,又讓我們想起了中國至今也是共產主義國家這是冷戰結束以來已被遺忘的事實。
順便一提,國際間常有人在討論,要將中國拉攏到國際社會的政策之一,就是與中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裁軍的基礎就是建立軍事互信的機制,當然它的前提是要確保軍事的透明度。不過,我一向認為要在東亞地區,裁軍是不可能實現的。
如果真的要裁軍的話,必須具備一個絕對的前提。那就是,即便是謊言或宣傳也無妨,每一個國家都要強調自己的國家是愛好和平的國家才行。如果彼此都主張做為愛好和平的國家,軍備並非具有攻擊性的,而只是防衛性的,那麼下一個階段,就要展現軍事的透明度。也就是互相亮出雙掌取得互信,開始交涉將防衛目的以外的不必要的軍備一一裁減,或者是將已部署的兵力撤離。
可是,中國始終揚言不放棄以武力來解放台灣,北韓也揚言要將首爾變成火海。在這種狀況下,如果真的將軍事透明化的話,那無異是將武力犯台的軍備與作戰計畫公諸於世。對此,台灣方面就會加以因應,必須嚴陣以待,做好防衛的必要態勢。換句話說,在這種情況,軍事透明化反而導致擴軍行動,而無法成為裁軍的契機。
中國因應日本等國的要求,公布了國防白皮書。儘管這份白皮書的內容與世界各國的白皮書還相差甚遠,但是,日本認為這是中國軍事邁向透明化的第一步,因此也表示肯定之意。不過,只要台灣問題還存在一天,大概中國永遠無法滿足外界對她邁向第二步的期待吧。
也就是說,中國只要一天不放棄以武力犯台,中國就不可能做到軍事透明化,也不可能與外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或是裁軍。
有關中國的動向,其次讓我關心的就是,中國制定了『反分裂國家法』。
其中表明,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時,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也就是說,動武成了國家的義務。至於什麼時候才算是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喪失,則完全由中國單方面在判斷。
假如,判斷和平統一喪失的可能性的尺度是台灣的民意的話,那麼現在在台灣,支持獨立與支持維持現狀的人佔絕大多數。相對的,支持統一的人數佔多數的可能性,未來也幾乎是等於零。考慮到這一點,那麼,情況不就變成了已具備中國對台動武的條件了嗎?
『反分裂國家法』的問題點在於讓台灣難以做好戰爭的早期警戒工作。一般而言,戰爭這種東西原本是緊張氣氛逐漸升高,最後才到下達最後通牒的地步。但是,『反分裂國家法』實施以後,單憑中國片面的判斷就可以決定,則簡直等於已經發出最後通牒的地步了。
更有一件事也讓我關心的就是,最近中國政府頻頻對國民黨等在野黨主席展開招待外交發表共同聲明,但卻無視於由民主程序所選出的台灣代表,也就是陳水扁總統。 綜觀以上的內容,今後台灣勢必要存活在兩種可能性當中。一是,中國可能排除美國的介入或在美國介入之前就懷著以武力壓制台灣的念頭,毫無預警地動用近十年來不斷建軍的武力。另一種可能性就是,中國會憑恃國民黨等在野黨的支持,對台灣進行脅迫。
如果台灣遭武力壓制或者屈服於脅迫,那麼台灣的民主主義將不復存在。或許會變成香港一樣,在一國兩制的制度下,民主主義受到保護。但是,那只有被保障50年的期限。在民族發展的歷史上,50年是瞬間即過的。那麼短暫的民主主義,只不過是變成一黨獨裁的過渡期。
此外,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還有一個更基本的問題,那就是現在台灣所存在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民主主義。對於瞭解真正的民主主義的日本人、美國人而言,應該沒有人希望活在目前的香港那種民主主義之下。因為,不敢違逆他國意向的政府,再怎麼說那是無法代表民意的。我們不喜歡香港那種民主制度,但沒有立場,也不該叫台灣人民要忍耐、遷就一點。
想到這些,為了守護台灣的民主主義,希望能由一股目標正確而堅強的勢力維持政權。那就是,在危機存亡之秋,不逢迎中國的意向的勢力,而且也不屈服於中國脅迫的勢力。
中國的壓力不會事先發出警告,手段也不透明。在這個條件下,一定要事先設想各種可能發生情況。最壞的情況是如同美國國會報告書所指出的,中國很可能會發動高度電磁脈衝攻擊、癱瘓電腦網路以潛入台灣的特殊部隊發動攻擊造成混亂之際,再採取政治的、軍事的施壓動作。為了與之對抗,最基本的就是要確保領導階層與國民之間的溝通與通訊聯絡。不過,在這之前,必須有一個不受脅迫、不輕易聽信流言、擁有堅強意志的政府。只要對中國存有絲毫逢迎意思的政府,則一定無法對抗來自中國的壓力,如果對中國逢迎的話,那等於是意味著台灣的民主主義的滅亡。
那麼,到底要到什麼時候,台灣的民主主義才能穩定呢?這就要等到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民都確立了身為台灣人的國家認同意識,認為只有台灣人民才有權決定台灣未來的時候。
到了那個時候,或許台灣的政治就會變成維持現狀派與獨立派這兩大勢力,或兩大政黨的形式。 乍看之下,這非常類似目前的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對立形式,但是本質還是不同的。
因為,那兩者之間,存在著基本的共識,那就是台灣人的將來由台灣人決定。而且,一般來說,其中有一個民主主義的基本前提,也就是人民有權決定自己的將來。
在那種情況下,雖是維持現狀派,但是只要條件都齊全的話,照理說不會反對獨立,他們只是在考量周邊國際關係的現實,認為維持現狀才是最明智的選擇,只有這一點與獨立派有所不同而已。
這麼一來,則有可能形成兩大政黨政權輪替。不過,不無爭議,即對於維持現狀派的人而言,一旦被獨立派奪得政權宣佈獨立的話,那結果不就一切都完了嗎?可是,如果到了那種情況的話,其實有沒有宣佈獨立,早已不是重大爭議了。
其實獨立派也深知,如果無法明確地獲得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和日本的支持的話,即使宣佈獨立也是毫無意義的。因此,有人常引用台灣的現狀就是獨立的狀態這樣的理論。不過,最重要的是,台灣的將來由台灣人決定這個觀點已經形成了個共識。所以是不是要正式宣佈獨立,其實,只不過是技術性的問題而已。
屆時,獨立也罷,不獨立也罷,台灣的民意都會獲得國際社會的尊重。
美國是民主主義國家,也是重視輿論的國家。像台灣這樣擁有完整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的優良國家,等到絕大多數的國民希望從中國大陸分離出來的情況更明朗的時候,美國的輿論和國會是不可能不加以支持的。像現在,各項選舉得票都呈現五五波的結果,難怪美國會採取目前的態度。
一旦,美國國會決定應該尊重台灣的民意的話,那麼美國政府與中國之間在聯合公報上所達成的合意,都將會變成白紙寫黑字的一張紙而已。
總而言之,等到絕大多數的台灣人對於自己身為台灣人的國家認同有堅定的信心與信念時,內政和外交的問題也自然能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