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萬里長城

邱思昱
一、以登陸的困難性作為主軸
北越面對南越,承受美國超越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德和對日轟炸總額的轟炸量仍能擊潰南越逐出美軍,除了心理戰引燃美國等反戰怒火,胡志明小徑地下密如蛛網的坑道奶ㄔi沒。台灣面對中國,宜學習北越,別在攻擊性武器上激起中國官民的無限戰意,重蹈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潛艇襲擊援英商船與日本偷襲珍珠港引來美國參戰與無限轟炸的覆轍,而應在海峽特性上效法北越,以登陸的困難性作為主軸;一旦中國登陸成問題,別說入侵佔領,恐怕敵視都不至於,因為中國需要符合中國的台灣企管、技術與資金,台灣則可另闢東南亞為加工出口區,並享有中國受到管制的美日高科技。

二、台灣的危機

那麼登陸的困難性到底在那裡?在台灣海峽的寬度,使中國的載具受限,幾百萬大軍被迫分批登陸,而登陸海灘又受限於載具特性,只能選擇毫無掩護、易受攻擊的平坦沙灘,所以中國軍為了減輕登陸的困難程度,將在掌握制空權以後掌握制海權,並在登陸前炸毀登陸海灘南北河川上所有的橋樑以阻絕台軍的支援;侵略的一方除享有登陸點的選擇以外,也享有時間點的選擇;例如911前後美國的態度就不同,美國總統選舉,甚至於季辛吉之類策士的出現都足以影響美國的態度,再加上以前不但有馬歇爾放棄蔣介石季辛吉放棄南越的前車之鑑,更有以主要戰領權身份把琉球群島當聖誕禮物送給日本的前車之鑑,難保不再放棄台灣,以主要佔領權身份把台灣送給中國;根據何瑞元的論述:

美國對台灣有處分權,上海公報便完成舊金山和平條約所沒有指定之「收受國」手續,此公報很技巧地把台灣放在一個「航道」上,將來務必與中國合併。美國歷任總統與國務卿反對涉及台獨之公投、不贊成台灣新憲法論及主權、領土、國號……等問題,這種種策略只是要促使台灣與中國好好談判,台灣便可以早一點與中國合併。美軍政府並未結束,必須瞭解到美國係屬戰後台灣地區主要佔領權(參考舊金山和平條約第23條)、對台灣有處分權(參考該條約第4b條)‧‧‧,(何瑞元,2004)

所以台灣只好作最壞的打算,才能渡過最困難的時刻,並因為有安渡最困難時刻的準備和能力,而使中國放棄侵略,改採拉攏,連帶使美國等友國敢於友台並放心投資台灣。

三、台灣唯一的生機

台灣最壞的打算是,美國再度出賣台灣,中國發動太空磁爆飛彈等突襲以後,掌握制空制海權,摧毀登陸海灘南北河川上任何橋樑,並在發現台軍有任何渡河行動時以空優殲滅之,等到中國成扔n陸海灘並集結足夠軍力以後,即可迫使台灣政府投降,所以台灣唯一的生機是趕緊在中國軍發動登陸戰之前建好台灣的萬里長城,並全力發展車載及肩射型防空火箭,再配以自走砲坦克等反登陸武器的自製,平時外銷攤平成本戰前全力增產儲備,

四、台灣的萬里長城

台灣的萬里長城集中國長城和北越胡志明小徑下無數地下坑道之長,審度海峽兩岸地理人文,兼顧台美中關係,足以媲美中國長城世代防禦匈奴和北越胡志明小徑下無數地下坑道為北越取得最後勝利的效益,使台灣得以長期免於中國登陸威脅並因而化敵為友成為中國最佳新體制實驗場與全球入中最佳媒介。

五、台灣的萬里長城以稜線為主軸

由於河流不可能成圈,所以台灣島上任一稜線都不必跨越任何河流便能循稜線到達臺灣的任何海岸,就是此一特徵足以使中國在登陸前炸毀登陸海灘南北河川上所有的橋樑以阻絕台軍支援化為泡影,因為台灣只需沿稜線建築公路,便可在中國登陸時,把全台兵力循稜線公路齊聚中國軍所登陸的海灘,就算中國軍有能力摧毀車載防空火箭,肩射型防空火箭卻可隱藏於樹下或任何掩飾中,只要掌握登陸海灘制空權,分批登陸的中國軍便成了集結全台兵力台軍的活靶!

六、山路常循稜線的原因

山區崎嶇不平,只有河谷與稜線有帶狀平坦地形,河谷帶狀平坦地形來自淤積,稜線帶狀平坦地形來自古淤積地隆起後雨水沖刷殘存之古淤積地,就算稜線本身也遭受雨水沖刷,由於稜線遭受到的雨水沖刷水量最少,水流速度最小,所以相較於稜線兩旁斜坡遭受到的雨水沖刷程度最為輕微,因此就算稜線帶狀平坦地形已遭蝕刻,蝕刻程度也比稜線兩旁斜坡遭受到的蝕刻程度輕微,這就是山路常循稜線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稜線山路遭受到的雨蝕最輕,所以最易維護;原因之三,是可以避開順向平行坡的問題:

七、順向平行坡

所謂順向平行坡,就是不透水層與地表平行的山坡地,每當雨水滲入透水層抵達不透水層以後,便循不透水層表面流下,且愈聚愈多,也就是愈低凹匯聚的雨水愈多,並把不透水層表面的泥土沖刷掉,使得透水層與不透水層之間產生空隙,且愈低凹空隙愈大,一旦開路鏟除透水層土方,路基上方透水層便有可能順著與不透水層之間的空隙滑落,特別是在豪雨或地震的時候,這就是每當豪雨或地震的時候,山路便處處崩塌而柔腸寸斷的原因,而且愈低凹崩塌愈嚴重,而以深谷中的中橫谷關德基段最嚴重,以接近稜線的清境武嶺段最輕微,所以稜線除可闢建公路以外,也可闢建房屋,但稜線以外的山路,都應禁止。

八、國土復育

行政院會在內閣總辭前夕通過的『國土復育條例』草案,將國土依環境生態特性、所需保護的程度,畫分為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高海拔山區、海拔500至1500公尺的中海拔山區、海拔100至500公尺的低海拔山區、河川區域、海岸地區、嚴重地層下陷地區以及離島,施行寬嚴不同的管理措施,立意雖然很好,卻不宜以高度區分管理,而應以坡度、凹槽匯流程度以及地質條件等區分管理。由於濕地是生命生產力最高的地方,河川區域、海岸地區都不宜與水爭地,就算要開路,也應採淺橋方式,以免阻隔生物的親水機會,且只野芮A觀光,不釧w居,倒是河階地,可由稜線公路以纜車連繫,闢建觀光休閒渡假村。

九、 坡度太大稜線的克服

稜線公路最困難的地方在坡度太大,坡度太大的稜線有幾種方式減緩行車困難:
一、 蛇行。
二、 沿側坡爬升。
三、 繞過山峰抵達下一處鞍部。

十、立體交流道的設計

立體交流道與橋樑同為戰時最易被摧毀導致交通中斷的目標,所以立體交流道都應由山洞方式完成,遇到無法由山洞方式完成的高速公路或公路時,高速公路或公路分隔島應採活動方式以利迂迴。

十一、稜線公路車流量太大時的拓寬

稜線寬度不足而稜線公路車流量太大時,可另築橋式公路以免破壞水土並減低起伏或彎曲程度,但與稜線公路立體交流時,仍不能有易被摧毀導致稜線公路交通中斷的地方,也就是仍須遵循稜線公路立體交流道的方式設計,以維持稜線公路起碼雙線道的暢行無阻。

十二、台灣萬里長城與盲腸稜線

稜線公路的籌建,以反登陸為第一要務,所以兩端都通海岸的稜線才需籌建公路,建好以後也才能叫台灣萬里長城;盲腸稜線,也就是只有一端通海,另端被河流切斷的稜線就不需籌建公路,但若純由觀光休閒旅遊甚至於居住仍值得籌建公路的話,當然盲腸稜線也可以籌建公路,只是不但不必由國防部出錢,還可由政府籌建公路後標售兩旁零碎稜線所得支援台灣萬里長城的持續籌建,因為沒有已建好的台灣萬里長城就沒有盲腸稜線公路,而盲腸稜線公路也需由已建好的台灣萬里長城進出,但盲腸稜線公路優先順序應在台灣萬里長城之後,且台灣萬里長城兩旁都應禁建,以免礙及拓寬並預留軍事用途,只有不礙拓寬且無軍事用途的零碎稜線可由國防部標售。

十三、台灣萬里長城優先籌建的路線

台灣萬里長城優先籌建路線的選擇也應善加考量,考量的因素大略如下:

(一)「斬首」的防範和首都的保衛:

1. 在五指山佈署反空降部隊,可由稜線公路直達劍潭山,有效保護總統官邸與衡山指揮所。

2. 竹子山高達千米,突出陽明山群北方,是雷達和防空飛彈的理想陣地。

3. 觀音山高六百米,俯瞰關渡以下淡水河、台北港和林口台地,地質適合地下化,平時是雷達和防空飛彈的理想陣地,戰時還可進一步成為自走砲甚至於坦克的防空洞。

4. 由高雄港到桃園台地的稜線公路是貫穿南北的台灣萬里長城幹線,其他支線都由此幹線分出,所以戰時可由全島調集軍力到桃園台地,並由鶯歌溪、南崁溪、塔寮坑溪之間的龜山半嶺鞍部上林口台地進出觀音山地下陣地,全力防衛俯瞰台北盆地的林口台地。林口台地地勢平坦,如果被敵軍佔領,只用自走砲就足以摧毀台北城,所以觀音山地下陣地應在朝台北盆地方向有另一進出口,以便台灣萬里長城幹線上林口路線被敵軍切斷時,得以由基隆、蘇澳或花蓮等港口進口美國軍火支援,或由台灣萬里長城北海岸支線支援,但必須克服淡水等河流橋樑被摧毀的困擾。台灣萬里長城幹線,是由鳳山沿旗山溪西側稜線北上到阿里山南方沿稜線東折經塔塔加鞍部、玉山、八通關、秀姑巒山後沿中央山脈稜線北上經奇萊山、武嶺、合歡山、大禹嶺、南湖大山東峰後沿稜線西折經思源隘口、喀拉業山、大霸尖山、檜山後沿稜線北折經佐藤山、霞山、李棟山、石門水庫南岸的石牛山後沿稜線西折到石門水庫大壩西側的高種山,台灣萬里長城北海岸支線是由喀拉業山沿稜線到大溪山西折沿北海岸稜線經基隆港、五指山、陽明山下關渡。

(二) 空港海港的防守:

1. 木馬式非台灣萬里長城所能防範,故空港海港和總統官邸與衡山指揮所一樣,都須平時如戰時,常駐重兵防範任何方式的突襲。

2. 正規大舉入侵,有賴空港海港的奪取,故空港海港的支援稜線公路,是台灣萬里長城考量優先籌建路線的因素。附圖為針對北中南三大海港、總統官邸與衡山指揮所以及軍用民用空港考量優先籌建路線的台灣萬里長城。(內政部,1981)(邱思昱,2004)

參考資料:

內政部地政司聯勤總部測量暑。1981。《中華民國台灣區地圖集》。台北:幼獅。

何瑞元。2004。〈舊金山和平條約與三個論述〉,《共和國》,39期。

邱思昱。2004。〈永續山,永續路,永續台灣人的山與路〉收於『2004年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