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但,是不是?

李敏勇◎詩人
台灣應該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 但為什麼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會在對台灣有敵意的中國說出:「台灣不是獨立的,也不享有國家主權」這樣的話語?

鮑威爾的言說,當然與正熱烈競逐的美國總統大選有關。不使布希的選情告急,執政的共和黨不希望中國成為伊拉克事務外另一個衝擊力量,以免差錯。這是可理解的,美國國務院也適時修正了鮑威爾的話語。但應該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台灣,客觀上的「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被中國挑戰,卻是一個事態。不嚴肅面對這樣的事態,無法真正確立台灣的國家條件和地位。

泛中國國民黨人口中的「中華民國」才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想要藉以杯葛正名「台灣」,是不負責任的,在某種意義上,國際間對「中華民國」和「台灣」是視為同體的,而且以「台灣」之名認識「中華民國」。 問題出於中國國民黨執政時代,蔣介石把中華民國的國家地位弄掉了,問題在於:偏執於漢賊不兩立而致漢賊易位,失去在聯合國的會員國地位後,中華民國法理意義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承續,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成為殘餘中國。

泛中國國民黨人主張中華民國的存在論,也陷於一個中國的迷障,成為殘餘中國的切結書。儘管表面上口號響亮,但是看看識時務的下台黨政軍特人物紛紛在美國或其他國家做寓公,可以想像他們多麼言不由衷。那些有權力而且有退路的人們,令人不齒!但是他們卻常常影響跟隨族群的動向。

中華民國的台灣存在論曾有機會成為客觀上的主權獨立國家,如果能務實地以一般會員國席位留在聯合國;也曾有機會成為客觀上的主權獨立國家,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尚未坐大,執政的中國國民黨進行國家的台灣化,並且簡磏職邞k的中國意理,確立在台灣的新興存在。可惜,中國國民黨自己葬送了他們搖旗吶喊的國家! 寧願以不三不四的「中華台北、遠東、孫逸仙…」與世界其他國家進行非正式外交,而敵視「台灣」之名,中國國民黨長期執政,為「中國」及「國民黨」一己之私的惡劣行徑以及愚蠢心態,事實上不斷地在挖掘埋葬自己國家的墳墓,儘管誇耀經濟奇蹟,又如何?只不過是陪葬的金銀。

承續執政,取中國國民黨而代之的民進黨,承續的是一個已經被問題化的國家,中國國民黨分裂、泛化的幾個政黨,並不欲民進黨無內憂地進行國家重建,而污名化重建台灣主權的努力,形成內憂(泛中國國民黨的杯葛)、外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打壓),以致民進黨政府腹背受敵,既自毀台灣的國家存在條件於前,又阻礙台灣的國家重建於後,現在台灣的政治僵局,其實是釵h不負責的政客們為「殘餘中國」剩餘價值的爭奪!

民進黨政府說「台灣」,或說「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明確的說法是:「台灣應該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是與應該是,是實然與應然的差別,是客觀與主觀的差別。負責任的說法,應該進行應然和實然合一,主觀和客觀一致的必要建構,這是台灣人民選擇支持民進黨執政而解除中國國民黨執政的原因。

作為破壞者,泛中國國民黨政治人物應該深切反省政治罪責,走出中國迷障,建立台灣新認同,爭取台灣國家正常化以後的執政機會,而作為建構者,民進黨應該體認責任之艱巨,積極進行必要的建構,積極發展正常化的台灣國家條件,而不是為「中華民國」的殘餘中國體制背書,成為擬似中國國民黨的延續,以致台灣人民繼續存在於一個虛構的國家。

中國在崛起,承續中華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想要收拾殘餘在台灣的中國,這是「中華民國」現有法理存在條件的致命傷。台灣應走出舊法理的侷限,讓原先相互敵對的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中國競奪事況走入歷史。台灣要走向新興獨立國家,並非與中國為敵,而是結束國共長期鬥爭的歷史,讓亞洲的和平得以展現曙光。

如果台灣要真正成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在「台灣是」和「台灣應該是」的實然與應然,客觀與主觀之間,應多加努力!只聲明「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是不夠的!應該有積極的法理工程,也應該有動人的文化形塑。為什麼我們要?美國獨立時,有動人的:「我們美國人民」的聲音。我們有沒有動人的「我們台灣人民」呢?這絕不只是熱烈競逐既有體制的政治公職就可以達到的!台灣如果要真正成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要有遠遠超過既有體制政治權力爭奪的格局!

台灣應該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但只一味地聲稱「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如果沒有更積極的政治作為,如果昧於歷史與現實,如果沒有文化形塑只是拚經濟,如果只會生氣而無自覺,應該是主權獨立國家的台灣還會在困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