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FI
  • 關於聯盟
    • 政策綱領
    • 主席的話
    • 台獨聯盟大事記
    • 台獨聯盟人物
    • 台獨聯盟故事
  • 聲明及新聞稿
  • 活動訊息
  • 文章及刊物
    • 理念主張
    • 佳文欣賞
    • 時事觀點
    • 共和國雜誌
  • 台灣安保協會
    • 理事長的話
    • 捐助章程
    • 相關活動
    • 出版品
      • 安保通訊
      • 安保叢書
  • 現代文化基金會
    • 董事長的話
    • 捐助章程
    • 相關活動
    • 出版品

Footer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Facebook台灣總本部美國本部日本本部
  1. Home
  2. 共和國雜誌
  3. 第 33 期
  4. 政府應趁SARS後改造台灣的醫療體系

2003/09

共和國雜誌第33期

祖國,你知道我的痛嗎?
閃靈樂團的祖國──台灣
國際刑事法院適用『羅馬規約』觀點論戰爭罪
語言政策及語言政治──論文集及語言評論集出版後記
突破大學排名迷思
升八年級這一屆「白老鼠的實驗報告」在那裡?
政府應趁SARS後改造台灣的醫療體系
為台灣民主化的革命情懷 在中國民主化中找尋出口
美伊戰爭的啟示:強權與民主可以並存
大增軍費就是殘害人權
淺談中國軍力年度報告
以能力為導向的台、美合作性戰略規畫
台美關係之轉變
反對公投何異幫助中國攻打台灣
公投是台灣的寶貝
世界各國獨立年表
確保本土政權 完成獨立建國
心中有台灣就不會「失身」
代泛藍回應中華民國是否已不存在
台灣國是取名而來,不是改名而來
黃昭堂:主權認定屬於台灣人民
失落的主體 迷惘的認同
國王的新衣 ─ 中華民國

政府應趁SARS後改造台灣的醫療體系

謝卿宏◎台北市立婦幼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

7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 (WHO)」正式宣布將台灣自SARS的病例集中區觀察名單除名,台灣於是宣告迎接「後SARS時期」,媒體都紛紛報導SARS後,醫療體系該何去何從,我們也樂見台大、馬偕等醫學中心院長自省大醫院不應再拼門診量,醫學中心不要再開夜診,要留更多時間給醫師去從事教學、研究與寫論文。

其實,台灣的醫學中心的功能已因全民健保而被嚴重扭曲了,醫學中心本應肩負教學、研究、診治重症與急症的責任,更是提昇台灣醫療水準與醫療品質的重鎮;但是,令有識之士扼腕與感到可惜的是,我們醫學中心的醫師都努力在拼業績賺錢,不僅平時有門診,還有夜診、早安門診、黃昏門診,更有週末門診與假日門診,而且給付不分科別、難易一律論量計酬,故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在這種環境下,醫師在日常中還會有多少精力來進修或提昇自己的本職學能。

雖然,已有醫學中心發出反思的聲音,但我們也知道,仍然有醫學中心早在7月1日就迫不及待地開始看夜診,畢竟「病人就是財神爺」的誘惑絕對不是「自制」、「恐懼」或「道德勸說」就可以克服的,否則我們的醫學中心又怎會淪落至此呢?而且人多是健忘的,幾個月後民眾仍然會恢復以前的就醫習慣,想來,政府還是要負最大的責任!其實,「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大有為政府應該趁此次民眾因SARS而意識到「醫院是個充滿危險的地方」,並且仍然記憶猶新時,負起整頓、改革台灣醫療制度的責任,尤其是健保局更要善用這個在SARS時期「分級醫療」與「轉診制度」隱然成形的絕佳機會重新審視錯誤的給付,配合現正在修訂的健保給付相對點數修正工作,作一更周延的企劃,不要讓健保政策永遠在財團醫院的壓力與陰影下,一直跌跌撞撞地嘗試錯誤與修正,更不要再炒短線了,也不要用搞選舉的態度來辦健保,否則,這筆健保爛帳永遠沒完沒了!

所以,在後SARS時期,我們對醫療的改革有些期待。(一)醫學中心是台灣醫療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但是醫學中心要像醫學中心,不要再像菜市場,甚至是更不要再做一般醫院診所都可以做的事。所以,像那些壓榨醫師勞力、討好病人的夜間門診、黃昏門診與早安門診都要停止,政府有責任來強制、輔導各醫學中心,幫助他們能夠做醫療服務的轉型,否則,台灣絕對無法從SARS的教訓,來反省、促進醫療體系的改造,更不用說要強化我們對傳染性疾病的防治,甚至是因應新疾病的挑戰。(二)要落實全民健保法中的「轉診制度」,才能杜絕民眾逛醫院的習慣,更可確保「SARS時期」好不容易隱然建立成形的「分級醫療」與「轉診」能進一步實現,如此不僅可以減少醫療資源浪費,也可讓醫學中心有更充分的餘力來做重症與急症的診治與研究,以便隨時應付突發的疫情,故政府應做長期的規劃,來鼓勵醫師本職學能的升級與進修;此外,健保給付要重視專業智慧,應學習先進國家提高次專科的給付額度,否則,簡單而且可以大量創造健保給付者必成趨勢,長久下去,必對台灣的醫療品質與水準造成嚴重傷害。(三)杜絕醫療的商業化與財團化,我們不希望看到醫學中心競購昂貴檢查儀器來蠶食健保資源,對於教學醫院的醫療給付不應一昧論量、論病例計酬,更應限制門診給付所佔總額的百分比;相對地,反而應依據各大醫院對政府重大政策的配合度、急重症治療所占比例、醫學研究成果、醫學次專科的發展與醫療品質的提昇等所做的努力,來決定大部分的給付多寡,否則,我們絕對不容易看到醫學中心自發的醫療改革。(四)重造台灣的公衛醫療體系,我們極需年輕的醫師與專家投入公共衛生與傳染病的領域,以便應付日後更多、更新的高危險傳染病。政府的責任不該侷限於培養派任衛生所或群體醫療中心的公衛醫師,也要讓衛生所跳脫傳統打預防針、僅做些不痛不癢的衛教宣傳或跟基層醫療診所競爭業務之行為模式,讓各地衛生所積極投入建立鄉鎮區內住民的健康資訊,才是全民之福。

醫療體系的改造,最終還是要以保障病人之權益為目的,過度的醫療與過度的商業化,到頭來受害的還是患者,這絕對不是大家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