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FI
  • 關於聯盟
    • 政策綱領
    • 主席的話
    • 台獨聯盟大事記
    • 台獨聯盟人物
    • 台獨聯盟故事
  • 聲明及新聞稿
  • 活動訊息
  • 文章及刊物
    • 理念主張
    • 佳文欣賞
    • 時事觀點
    • 共和國雜誌
  • 台灣安保協會
    • 理事長的話
    • 捐助章程
    • 相關活動
    • 出版品
      • 安保通訊
      • 安保叢書
  • 現代文化基金會
    • 董事長的話
    • 捐助章程
    • 相關活動
    • 出版品

Footer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Facebook台灣總本部美國本部日本本部
  1. Home
  2. 文章及刊物
  3. 台灣人、心故事
  4. 毛清芬:悼念許文龍

毛清芬:悼念許文龍

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於 2023 年 11 月 18 日病逝於台南,享年 95 歲。留下無數傳奇故事。無為而治的經營學以及在藝術文化事業的發展,將為世世代代的台灣人給予無限的愛戴與最高的尊崇。
​

回顧 1999 年 5 月,許文龍和一位傑出的中國科技人士、以及另一位越南的文化人士三位接受日本《日經亞細亞奬》,頒獎者是日本經團連名譽會長平岩外四先生。平岩會長盛讃許文龍除創立了世界最大的 ABS 樹脂產業外,對藝術和醫療社會貢獻更是令人敬佩。
​

2004年,因為福全離開日本代表處的職務,福全和我從日本搬回台灣後,我們曾一年多次隨同當時台獨聯盟主席黃昭堂拜訪許董事長。他的住處位在台南,老市區內的洋房簡樸而充滿藝術氣息。客廳高掛著數幅他親手完成的兒女油畫像以及擺飾多様西洋雕塑。
​

晚餐時候許董事長總會洋洋得意的說「 這些魚是清晨出海釣回來的,蝦仔是當魚餌剩下的!聽說過嗎?台灣俚語「有錢呷鮸(men),嘸錢免呷!」⋯⋯引來陣陣笑聲。
​

餐後的家庭音樂會是最愉快的時光,奇美基金會裡的同事各有所長。龬琴、小提琴、手鈴鼓、三角鐵、女高音、女中音,許董事長的曼陀林及小提琴最受注目。大家合唱的歌曲以日本和台灣歌謠為主,整個夜晚宛如敍述著台灣歷史沿革,情緒也隨之波瀾萬丈,久久不能自已。
​

許董事長所創立奇美博物館建築師是台南人,據說是許董事長的堅持,需要信賴台灣的人才!博物館內以大、中、小提琴的典藏膾炙人口。十多年前挪威政府曾向奇美博物館商借一支1744 年的名琴,回到挪威皇宮完成一場隆重的演奏會。
​

這把名為耶穌‧瓜奈里(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ù)的小提琴,是推廣挪威音樂,被挪威人視為民族英雄的挪威小提琴大師奧雷.布爾(Ole Bull, 1810-1880)的持有琴,1992年成為奇美博物館的收藏。
​

許董事長和前總統李登輝交情之深,衆人皆知。許董事長不諱言曾向李前總統表示「台灣如果一半給我的話,我會將稅金減半,公務員也削減八成」。我猶記在日本經濟新聞專訪報導中亦曾揭露這個場景。
​

2005 年中國《反分裂法》,台灣和海外同步召開 326 大遊行,向國際社會表達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也抗議中國蠻橫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大遊行前夕,已經於 2004 年退休的許文龍董事長,此時突然發出兩岸同屬一中、支持反分裂法、反對台灣獨立的言論,眾聲譁然。當然,沒有人相信心懷台灣主體意識的許董事長是自願寫出。
​

後來揭露的事實是,許文龍也是因為中國脅迫而被迫退休,中國食髓知味繼續要脅許文龍董事長,他因為要保護幾十萬的員工,被迫寫出不得已的聲明。台灣人也看在眼裡,雖然不捨他的無奈,也沒人會因此懷疑他的人格。這反而說明中國經濟脅迫、以商逼政的惡劣行徑,不論是胡錦濤還是習近平時代,台灣人在中國的投資風險都相當地高。
​

2011年 12 月聖誕節前,許董事長再次帶領家庭音樂團員北上,在北投「加賀屋」宴請李前總統伉儷、獨盟朋友以及數位政治受難者。許董事長特別給剛去逝一個多月的黃昭堂主席留下一個座席,酌酒懐念並演奏「化為千風」一曲,以茲紀念。
​

許董事長雖然與世長辭,他留下了奇美博物館和奇美醫院的永續發展。更令人珍惜的是,他充滿自信、尊嚴、打拼與驕傲的台灣精神,供我們世世代代台灣人永遠敬仰。
​

作者

毛清芬

毛清芬

1963 年秋,羅福全與毛清芬先後抵達美國獨立聖地──費拉德拉費亞簡稱費城,也是早期台灣獨立運動的大本營。 1963 年從費城踏出的第一步,毛清芬回憶投入獨立建國運動的初始,清晰宛如昨日;1964 年 2 月 28 日即參加陳以德等 UFI成員到華盛頓向中華民國大使館控訴國民黨二二八暴行的示威,她和丈夫羅福全當場憤而撕毀中華民國護照,從此成為無國籍,當年她才 24 歲。 1981 年台獨聯盟辦《台灣公論報》,毛清芬擔負起財務的重責大任,當時幾乎所有人都不敢在《台灣公論報》刊登廣告,報紙營運只能依賴訂閱以及募款。 1987 年聯盟決定以闖關的方式,挑戰國民黨毫無人道的黑名單政策,毛清芬說「老兵都可以回家了,為何我們還回不了家?」面對國民黨的不公不義,她毫無遲疑投入闖關行動。第一次 1988 年她勇敢回台參與世台會,第二次於 1991 年 12 月 10 日國際人權日,再度公開現身在數萬人的民眾大會。「回憶當時台下旗海飄揚滿溢的鄉情,我們終於可以回家了。」 毛清芬說「無論身處何處,台灣獨立建國運動一直是我們生活的中心,也是我們青春的寫照。」 2018年的東奧台灣正名連署,毛清芬簽出聯盟第一名的成績單,她是永不停息的台灣志工,親力親為的行動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