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官哲學與效率

高華山

台灣有進步嗎? 有。夠嗎? 不。如何更進步,藥方良多,譬如用人唯才、不要A錢、提高效率、…等等。今天我們要從「長官哲學」說起,談到提高效率。

社會階級

最近有機會在台北參加一個國際學術會議,會中國際學者大多以名相稱,譬如Doug, Jeannette, D.T., Paul, Michael… 等等。相對的,台灣與會人士則互以官銜相稱,譬如校長、院長、主任、將軍、…等等。或許大多數人表現出來的態度和語氣也隨對方官銜自然調整,國際友人也能感受到。在最後一天晚宴時,同時有民俗表演,我和一個來自歐洲的博士班學生同席。他利用發表論文,參加二個國際學術會議,順便到處玩。他坐了三段飛機,花了二十幾小時,到了台灣。先去了日本,會後還要去中國玩。席中,他一再問我,這位老兄是誰,那位老兄是誰。他知道我在美工作多年,剛回來不久。我們討論這種「社會階級」現象。他說在歐洲相當平等,我說美國還好,很多亞洲國家都有這種現象,中國可能比台灣嚴重。他進一步問我,那些歌舞表演人員是否為較低的社會階級。我趕快替台灣辯解,指出他們只是有不同的專業。

長官哲學

在美工作20多年,也有很多機會和V.P., Directors, Department Heads… 等等開會和討論,除了介紹給新訪客時,大家都以名相稱。回台工作不到2個月,則是無時無地不是官銜,聽到的是官銜,看到的也是官銜。還有一個總稱叫做「長官」。禮多人不怪,人互相尊重很好。但是如果只是對長官特別尊重,可能不太好。試想一個人整天講的是長官,想的也是長官,寫的也是長官,做的也是長官。推到極致,這種長官哲學不就是「馬屁哲學」嗎? 在這種現象之下,長官只能用到比他差一級的人才。一等級的用二等級,二等級的用三等級,三等級的用四等級… 最後當然這公司或機關的效率要大打折扣。

辦家家酒

七歲的小美、六歲的小麗和四歲的小明辦家家酒。小美說「我當學生,小麗你來當老師,小明呢,讓他當校長好了。」校長這角色實在是太簡單、太無聊了。從這個小故事,我們對大小角色的重要性當有另類的思考。學生有好壞、老師有好壞、校長當然也有好壞。今天這社會上的大多人努力工作、盡忠職守,但也有些人犯錯犯法、甚至為非作歹、貪污瀆職,包括老師、校長、教授、醫師、法官、各種官員等等。我們尊重和檢驗人的標準最重要的應是(1) 頭腦清晰和專業知識、能力;(2) 道德操守;和(3) 協調能力、做事效率;官階和學位應只是次要的考量。

人要互相尊重,尊重上面的長官,更要尊重下面的員工,不應有過分的、虛偽的「尊重」。

脫序的現象

記得美國柯林頓當選總統後不久,一個共和黨的將軍在接受訪問時說:「我當然尊重柯林頓總統,我要向他敬禮,他是全國人民選出來的總統。」在台灣,有些人對獨裁時代的蔣總統有過分的「尊重」,對民主時代的陳總統卻有過分的「不尊重」。這種脫序的現象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在民主國家,對民選總統的尊重是對人民的尊重,也是對國家的尊重。

陪審團

尊重長官,尊重部屬,然後才能「尊重」自己。這種人們互相尊重的社會是建立陪審團的基礎。在一次談話中,一位美國法官向我說:「美國陪審團制度有它歷史的淵源,因為當年人民不能完全信任政府。」現在台灣也有相同的現象,很多法官的判決和大多數的民意相去甚遠。我們一旦能夠建立人們互相尊重的社會,應更進而考慮建立陪審團的制度。專業知識和一般知識是可以正確分割的。在陪審團制度下,法官負責法律程序,雙方律師負責提出證據、證人及辯護,醫師、檢查等專業人員提出專業的說明,然後交給陪審團審判。陪審團先由公民抽選,再由雙方同意選出,他們只負責用一般的知識做最好的判斷。多數人民的判決通常會比少數的法官來的正確。

尊重和效率

一個人們互相尊重的社會,是一個進步的社會,應是一個較平等、較有公義的社會,然後自然衍生成為一個較有效率、較均富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