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安保協會相關活動


2023「台美建交」民調記者會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與台灣安保協會委託山水民意研究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連續第四年的「台美建交」民調(手機、市話各半),除了台美建交與以台灣之名加入國際組織等問題之外,同時對國家認同、統獨傾向,進行調查。今(27)日,台獨聯盟與安保協會共同召開記者會,向台灣民眾發佈、分析最新民調結果。

「本土政權的終結或延續」座談會

歷經2022年九合一大選民進黨的大敗,面對即將來臨的2024總統與立委選舉,本土政權可能因此終結?這是許多人的擔憂。面對山雨欲來的認知作戰,情勢絕不容我們樂觀。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全文修正——貫徹政治意志 落實法制建立 會後新聞稿

與時間賽跑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全文修正 台灣轉型正義究竟何去何從?自從促轉會於去年提出結案報告於 5 月解散後,將該會工作分給行政院6個部門,缺乏明確的法制規範,使得轉型正義成效不彰,也可能化為烏有,今年「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全體民間委員向媒體投書呼籲修正促轉條例,行政院和總統蔡英文都有正面回應,卻因為民進黨二次完全執政剩下最後一年,與時間賽跑,轉型正義條例全文修正是否能夠通過,考驗著執政黨的政治意志。 故今(20)日,由台灣安保協會、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台灣制憲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現代文化基金會共同舉辦「《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全文修正—— 貫徹政治意志 落實法制建立」記者會,向政府呼籲須對促轉條例全文修正,真正推動且落實轉型正義工程。 林昶佐:台灣轉型正義是如何落實的問題 無黨籍立委林昶佐談到「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名稱的歷史由來,當時加上「促進」是「希望找出麼推動台灣轉型正義」,已經是一個尋求共識的妥協,著重社會溝通以及跨部會協調,並且將在未來擬定報告如何「落實」。 林昶佐強調,促轉會任務結束後,提出報告已經提到如何執行轉型正義,因此,我們應該要「落實」,否則就只是歸報告而已。 范雲:《政治檔案條例》需要修法 仍有九成資訊以「國家安全」為由遭遮蔽 民進黨立委范雲提到自己提出對於政治檔案的修法,她表示,目前最大兩大問題:「真相」與「和解」,真相卻只有部分真相,另外,分散至各部會後,目前才剛要推動的轉型正義是否會消失? 范雲說到,當年國家大規模有系統人權迫害,進行人權迫害一定有些工作進行,但是現在檔案局徵集的政治檔案只有 7.7 萬件,代表政治檔案還有很多黑數。更嚴重的是:在 7.7萬件的政治檔案受難者家屬和後人能夠看到的檔案,有 7.2 萬件檔案,高達九成,的資訊遭到遮蔽。 她以曾經申請自己有關的政治檔案為例,與她有關有 34 件,但其中 31 案以「國家安全」為由遮蔽,比例更高,對於當事人或是研究者要了解事實真相相當有限。其他法令如《國家機密保護法》、《國家情報工作法》把某些資訊列為「永久保密」,范雲問到:已經經歷 30 多年,國家安全真的還會因為我們知道真相而受到傷害嗎?她呼籲,檔案局目前也已經有《政治檔案條例》修法的公告版本,希望儘速通過! 林佳和:轉型正義的任務 需要完備的法制基礎 「如果以過去國家體系不法行為作為高峰、尖銳和殘酷的 1950 年代,我們已經超過 70 年;就算以台灣民主化到現在,已經將近 40 年了,到底時間還能容許我們等待多久?」政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林家和如是說。 林佳和提到,轉型正義說穿了,就是與時間競賽,在每天不斷往前進和消失的時間之中,找到記憶中殘存的正義;然而,去年促轉會任務總結報告公布之後,台灣社會並沒有太多討論,沒有人在意報告到底說了甚麼,也就不會有太多人認真看待總結報告內容。 林佳和強調,台灣作為民主法治國家,做任何具有一定影響的事情都需要法制基礎,同樣地,轉型正義的任務需要完備的法制基礎。過去的促轉條例只是轉型正義的「準備」階段,現在應是認真「執行」階段,不只是要有程序、組織規定,更代表政治意志的決斷。 林佳和說道,各國有處理加害者的各種方式,不論何種方式台灣社會都可以討論,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我們現在是否有認真討論?所有討論的開始,政府部門責無旁貸都要負起相當重要的角色,引起、促發大家討論,提出目前執政者傾向的方案,也許可以協商的空間讓社會公評;聽取被害人,甚至聽取部分加害人意見,台灣當務之急,應啟動這個程序,趁還來得及的時候,最短時間內,通過法制化必要準備到訂定的工作。 謝若蘭:「轉型正義教育」是建構台灣共識的不可或缺元素 台灣安保協會理事長謝若蘭認為,台灣之所以缺乏「共同體」的基本共識,在於面對過去的歷史,沒有基本價值,作為共識的基礎。轉型正義教育正是奠定台灣共同體基本價值之所在,我們需要透過歷史真相的不斷釐清,作為公民社會批判思考與對話的起點,才能成為國家永續發展的根本、厚實台灣共識的能量,強化台灣民主的韌性。 謝若蘭引用蔡英文總統曾在「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第8次會議中(2018/12/21)的話:「政府推動轉型正義,就好比是要100個人同時跨出一步,這比起一個人單獨向前走100步,更困難但也更有意義。政府願意聽取不同意見,搭建溝通的平台,這不是鄉愿,政府仍有決心讓台灣成為真正的轉型之國。… 透過轉型於是更能自由、民主、平等、包容。」 謝若蘭對此強調,我們認為透過轉型正義的法制化,才能帶出更多的 100 個人同時跨出這「更困難但也更有意義」的一步。我們理解到民主社會中存在著不同意見與分歧,但這些分歧都必須建立在台灣的共同基本價值的基礎而論辯與對話;我們認為,持續推動轉型正義教育,正是延續整個台灣共同體「和平共存」不可或缺的要素。 謝若蘭最後表示,更完善的法制化「轉型正義」是台灣更近一步民主化所不能迴避、責無旁貸的任務。也唯有如此,得以讓未來的台灣,不論政權的更迭,我們依然擁有共同生活的基本價值:更自由、民主、平等、與包容。 陳俐甫:有多少當年受害者能活到像鍾逸人 102 歲?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以昨日二七部隊隊長鍾逸人逝世為題,表示自己曾於九零年代就學時,在台大校園舉辦紀念二二八事件而結識鍾逸人,昨天得知鍾逸人過世的消息,非常震驚與難過,陳俐甫最後講到一度哽咽。 不過,陳俐甫也強調,有多少當年受害者能活到像鍾逸人 102 歲?陳俐甫表示,當年經歷二二八事件到白色恐怖中,有多少受害者,甚至受害者家屬都逐漸離開人世,鍾逸人昨天過世也沒有等到正義的到來,真正需要轉型正義的人,我們基於道德,不一定能給他們公道,但希望他們有生之年可以得到安慰。 陳俐甫也對於現今行政院接手轉型正義處理的狀況表示,六個部門中最積極處理的是教育部正在處理校園中的威權象徵,但同時地,他也認為其他部門處理狀況都不佳,現今促轉會報都沒有任何成果。 宋承恩:由促轉會現有草案為基礎,展開下一階段的轉型正義工作 台灣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表示,在促轉會提出總結報告中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全文修正案」,以法律基礎賦予未來轉型正義工作,其實是法治國家的的正常。 宋承恩根據促轉會「任務總結報告」的第四部「『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全文修正案」的內容為例,強調現有的「促轉條例全文修正案」早有規劃。 如,法務部必須主動調查追究加害行為人的責任,如果加害者陳報自己於威權體制相關事實及行為並經查證屬實者,免其刑事及行政責任;內政部主導威權象徵移除,不論公私的不義遺址保存應由文化部,進行修復重建進而保存;對於政治暴力創傷者的療癒,則責成衛福部進行社會心理健康及損害的計畫,並配置足夠資源,且透過私有機關認證進行療癒;對於教育,要求教育部將轉型正義列入課綱並提供師資,並對公務員教育;他提到「『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全文修正案」甚至對於不當黨產、轉型正義基金如何運用,都有完整規劃。 […]

2022「台美建交民調」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發佈2022「台美建交」民調,這是連續第三年台獨聯盟與台灣安保協會委託民意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採手機、市話各半進行民調,訪問時間為11月29日到12月1日。

「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論壇

日期│2022年10月01日(星期六)13:30主辦│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安保協會協辦│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制憲基金會、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地點│台大集思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安保協會、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制憲基金會、新台灣和平基金會等團體,於2022年10月1號星期六下午1:30-4:30,假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台大集思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舉行「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論壇(議程如附)。  經濟安全涉及甚廣,從個別產業到國家總體經濟力量,目前許多專家討論的經濟韌性、供應鏈韌性、核心關鍵技術的保護等,美國在印太經濟架構特別強調了關於經濟安全的半導體供應鏈韌性;日本因應經濟安全,今年5月已通過《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日本亦在國家部會層級,增設經濟安保大臣,以因應未來經濟秩序的挑戰。台灣此時更需要全面性盤點與制度的建立。  本次論壇,由經濟部王美花部長致詞,黑熊學院共同發起人沈伯洋、台灣教授協會副會長陳俐甫分別擔任主持人,中經院WTO及RTA中心李淳副執行長、現代文化基金會陳冠憲研究員、元智大學EMBA高仁山教授、台灣安保協會李明峻副理事長、政治大學國際事務研究學院石原忠浩教授、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所蔡錫勲教授等專家發表專題報告。  [全場次影片連結] 【議程表】 時間 議程 13:00~13:30 報到 開幕13:30~13:35 陳南天│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 致詞13:30~13:35 王美花│經濟部部長 13:50~15:00 經濟安全是台灣國家安全 【主持】 陳慧蓉|文化大學新聞系副教授【主講】 陳南天|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     賴中強|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     陳奕齊|台灣基進黨主席 15:00~15:15 休息 15:15~16:25 借鏡日本經濟安保 思考台灣經濟安全 【主持】 陳俐甫│台灣教授協會副會長【與談】 李明峻│台灣安保協會副理事長     石原忠浩│政治大學國際事務研究學院助理教授     蔡錫勲│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所教授 閉幕16:25~16:30 宋承恩│台灣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