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台灣應以瑞典為例,注重中國威脅下的國安問題

瑞典於今年起,為因應俄羅斯與日俱增的軍事威脅,將向全國民眾分發《如果危機或戰爭來臨》宣傳手冊,對國民宣導如遇恐攻、網路襲擊、流行病、常規戰爭及敵軍占領等狀況時,應如何對應、備戰、抵抗。這樣的危機意識與全民國防思維,值得台灣效法。   類似的手冊,瑞典曾在二戰到冷戰期間發行,在短暫的和平之後,現今面對俄羅斯2008年入侵喬治、 2014年入侵烏克蘭,並持續增強在北大西洋、波羅的海與鄰接歐洲邊界的軍事行動的情勢,瑞典於是再次致力於增強全民防衛力量。鄰近的立陶宛、芬蘭,也有類似的作為。     國際一向視台灣海峽為亞洲的火藥庫;中國除了60餘年來不斷宣示的不放棄武力犯台外,從1989年至2015年間,軍費每年呈二位數成長,至今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軍費支出國。尤其是習近平主政之後,毫不掩飾其擴張疆域的野心,對周邊諸國態度日趨強硬,不斷發生領域爭執;對台方面,軍機、軍艦的繞台行動,已經常態化,無月無之;台灣軍方被中國間諜滲透、退役將領被中國吸收的消息,也時有所聞。   相對於中國的窮兵黷武,台灣在蔡英文政府執政之後,雖然逐漸開始整頓軍備,但在民防方面,仍跡近空白。我們認為,一旦台海開戰,戰爭將不會侷限在遙遠的海面與空中。縱使中國目前的軍力,客觀上還不足以壓倒台灣防務,也無可能阻絕美日諸國的軍事介入,但我們仍不能排除中國由於派系鬥爭或國內局勢不穩,而孤注一擲非理性開戰的可能。若台海開戰,台灣島內已潛伏的第五縱隊有無可能對民生設施下手破壞?中國賴以威嚇台灣的彈道飛彈,量多但精度不佳,有無可能傷及平民?   更何況中國自2000年前後,就提出了「超限戰」的概念,意即將戰爭的內涵擴張,超出傳統以軍隊、軍備、兵器進行戰爭的範圍,而將所有的領域都軍事化看待,包括網路戰、資源戰、媒體戰、金融戰、文化戰,皆是;譬如從2014年起,中國佈建了大量的網路媒體,逐漸變成台灣政局的謠言來源。如果台灣社會欠缺對戰爭的警覺與認識,猶如在這些新興領域上不加設防。 中國的軍事侵略並不遙遠。島內的親中媒體,應和中國的論調,認為台灣與中國的衝突是蔡英文政府不承認一個中國的錯,主張台灣軍隊不應為台獨而戰,刻意掩飾台灣是長期被中國武力恐嚇、是生存與自主受到威脅一方,這些論調更進一步弱化了台灣社會對於戰爭的心理建設,這些論調本身就是中國侵略的一環。   為了保障得來不易的民主,與個人的自由與人權,和台灣人當家作主、自己決定未來的權力,我們必須有所醒悟。呼籲蔡英文政府,應仿效瑞典等國的做法,將提升台灣社會的危機意識與民防力量,列為施政要務,以利能適時動員、運用民間人力、物力,以防衛敵人有形之襲擊與無形之破壞,補足總體作戰的重要環節,達成保鄉衛土的目的。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 陳南天     * 截圖出自《如果危機或戰爭來臨 (If crises or war comes) 》小冊子英文版 * 小冊子發行機構 Myndigheten för samhällsskydd och beredskap (MSB) 網址:https://www.msb.se/ * 《如果危機或戰爭來臨 (If crises or war comes) 》小冊子英文版 pdf 連結: https://www.msb.se/Upload/Forebyggande/Krisberedskap/Krisberedskapsveckan/Fakta%20om%20broschyren%20Om%20krisen%20eller%20Kriget%20kommer/If%20crises%20or%20war%20comes.pdf

獨立建國,唯賴大聲說出

【台獨聯盟聲明稿】 2017/10/07   數百年來不斷追求獨立的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2017年10月1日舉辦了「你想要加泰隆尼亞以共和國形式成為獨立國家嗎?」的獨立公投。初步投票結果顯示,約有90%選民投下贊成票,僅8%民眾反對獨立,其餘則為廢票。期間,雖然西班牙憲法法庭宣告加泰隆尼亞的分裂主義公投違憲,西班牙政府派遣數千員警,進入加泰隆尼亞區封鎖投票所、收繳選票和投票櫃,甚至與民眾發生衝突,在警方的阻撓下,仍約有226萬人參與了公投。早在2014年11月,加泰隆尼亞人就曾舉行一次非正式的公投,據稱有8成的選民支持獨立,退出西班牙。這次,由分離派佔多數的加泰隆尼亞自治區議會,在今年9月通過法案,只要50%以上選民在公投中投下贊成票,自治區政府將在48小時內宣布獨立。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認為,住民自決原則,半世紀以來早已是國際普遍接受的普世價值,也被明文化於聯合國憲章以及政治權利兩公約之中。   國際法庭在2008年的塞爾維亞控訴科索沃的案件中,更以諮詢意見表明:只要是人民宣告獨立,不論該地區的國際法地位如何,都不違反國際法;肯認了人民有宣布獨立來實踐人民自決權的權利。審視此次加泰隆尼亞公投,即便公投的法源來自西班牙體制內的加泰隆尼亞議會,即便西班牙中央政府宣告公投為違憲,加泰隆尼亞的公投,仍是成功的宣告了加泰隆尼亞人的獨立意志。   由此回觀台灣的狀況,台灣的國際地位和主權狀態如何,固然眾說紛紜,但不論基於何種見解,只要台灣人能做出有效的獨立宣告,都可以達成獨立建國的目標,而這也就是台灣當前最大的障礙。   在台灣民主改革的過程中,何以李登輝總統的兩國論、陳水扁總統的一邊一國激起中國與統派的全力抹黑、攻訐?何以統派想方設法要攔阻各種公民投票?何以他們不斷逼迫台灣政府在各種官方說詞上,接受各式具有「一個中國」意涵的論調?何以中國要以「中華民國憲法」當作對蔡英文就職演說的底線?何以親中政治勢力,可以一面擁抱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面捍衛中華民國?無他,正如我們早前指出的,「中華民國」只是中國和親中統派用以阻撓台灣獨立建國的工具,一切都只是為了攔阻台灣人作出獨立的宣告。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認為,加泰隆尼亞,不論是作為一個與西班牙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與語言等歷史因素,或是加泰隆尼亞人因西班牙經濟不振感到遭中央政府剝奪,這些現時政治形勢,對於加泰隆尼亞的獨立來說,都不是重要的因素;就如同對台灣而言,台灣人是不是一個民族、台灣人的血源與語言來源,與台灣是否獨立建國,都無相干。真正重要的在於,台灣人如何能夠在具備國家條件的基礎上,凝聚眾志,宣告獨立,行使自決權,從而滿足獨立建國的國際法要件。   與加泰隆尼亞相比,台灣有更完善的條件成為一個新的國家,因為台灣事實上已以一個獨立國家的型態,存在多年,只待名實相符。現在,台灣本土政黨已經取得國會三分之二席次,獨立建國,縱然不是唾手可得,也絕非海市蜃樓。一切只待我們團結起來拋棄「中華民國是台灣」的幻夢,向世界宣告台灣人當家作主的意願與意志。

真實面對中華民國零邦交的未來

【台獨聯盟聲明稿】 2017/06/16   在台灣人民將親中、趨統的中國國民黨趕下台後,中國即不斷在各種國際場合,加強對台灣的打壓與圍堵,近日又有中國唆使利誘巴拿馬,以「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為由,與中華民國斷交,以及向各國施壓更改我外館名稱等事。在熟知中國擴張野心的我們眼中,殊無意外之處。   值得關注、欣慰的是,從上任以來一直對中國容讓、隱忍的蔡英文總統,對於巴拿馬與中華民國斷交所作的聲明,採取了堅定的「兩國論」立場,稱中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當局」,而不稱「大陸」,脫離國共內戰史觀,明確的表達台灣主權不屬於中國,不再對中國的對台妄想噤聲。   中國對台灣從未停止打壓,人所共見。台灣若後退一步,中國就前進兩步,中國一日未遂其併吞台灣的野心,台灣與中國間的衝突就不會停止。馬英九執政時,尚有甘比亞斷交之事,縱然蔡總統一直想用軟性、低調的方式,向中國釋出善意,又怎及得上馬英九的媚中路線?   蔡總統這次調整對中國的態度,重回兩國論的立場,合於我們之前所言,回應中國的不友善舉動,要以更堅定的主權主張,才能鞏固內部團結;更積極的正名行動,讓台灣得以進一步在更貼近真實的基礎上凝聚共融。雖然蔡總統仍未能自「中華民國」的框架中跳離,為德不卒,但若以此作為蔡總統實現其「維持現狀」政治承諾的階段,仍不失為一個「維持『走向獨立的』現狀」的正向發展。   對中國無窮盡的逼迫,台灣人民早已對諸多的屈辱感到不耐、憤怒。「中華民國」只是蔣氏流亡武裝集團用以矇騙台灣人民的口號,真正的中華民國早已滅亡;台灣一日仍抱著「中華民國」的屍體,就一日不能走出被「中國」殖民的歷史。我們固然欣喜於蔡總統不再隱忍,但主張台灣獨立的有志之士,絕對不會以此為滿足。因此,我們仍要再次呼籲蔡總統,守護主權地位、追尋歷史正義、凝聚全民共識,身為總統,責無旁貸。

李明哲案:姑息只能養奸、自衛不是尋釁

【台獨聯盟聲明稿】 2017/06/02   對於台灣公民李明哲於今年3月19日遭到中國不法拘禁至今一事,<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認為,此案的本質,乃是政治問題,而非法律問題;是中國意欲對台灣施壓,所犯下的政治綁票案。   眾所皆知,自從蔡英文總統拒絕承認中國與中國國民黨共同虛構的九二共識之謊言時起,縱使蔡總統在台灣地位問題,甚或在推動台灣獨立建國方面,少有著墨,僅是消極地拒卻中國併吞台灣主權的野心,中國仍不滿意。儘管蔡政府為了區域安全穩定,釋放善意,換來的卻是中國層出不窮的屈辱:除了在各種國際場合,持續加強對台灣的打壓外,更斷絕所有台灣與中國間的官方往來;從官方屈辱進而威脅台灣人民的人身安全,李明哲案即是一例。中國將過去與台灣簽訂的各項人身自由保障協議棄之不顧,也完全違背了其自己的刑事法律程序,漫長的黑箱關押,更凸顯本案是政治問題,不是法律問題,是中國一連串壓迫台灣的舉動之一,從外交圍堵到侵害台灣人民的基本權利。簡言之,中國藉由屈辱台灣,意欲塑造蔡政府無力處理兩岸事務的形象,分化台灣人民對其執政之信任度,進而利誘或逼迫蔡總統接受其一個中國的政治勒贖。在此提醒中國,李明哲案不會是對蔡政府的屈辱,是中國對所有台灣人民的屈辱。   因此,蔡政府在此情況下,只要一退讓,非但無法成為李明哲的救援者,必將成為中國不斷勒贖的肇端。故不被國際承認的台灣,只能在國內提供家屬必要的協助,透過與國際人權救援組織合作,迂迴行事,而非透過正常外交關係處理。台灣這個處境並非不可理解。台獨聯盟也早已指出,從中國的對台口徑歷史來看,中國僅僅在台灣成為中國轄下的一個行政區時,才會感到滿意,其他任何選項(台灣、中華台北、中華民國等)都不為現實中國可接受的。既然中國已設定台灣問題是零和遊戲,台灣政府若取巧地以躬屈膝換取中國一時的臉色,台灣人民是萬萬不能接受。   另一方面,中國的人權狀況與政治自由度,自習近平上台以來,持續被緊縮。其國內的異議份子、維權律師、新聞與文化工作者,不斷在人身自由與安全方面受到侵害。加上中國以反分裂法(2005.03.14)等內國法律,逕自謊稱台灣亦在其法權範圍內,以及中國在香港銅鑼灣書店案件中,竟然不顧國際慣例,從泰國綁回具有瑞典國籍的書店股東的舉動來看,李明哲身為台灣非政府組織工作者,因此被中國綁架,無疑是中國恐懼台灣活躍的民間力量,會促成中國內部的政治生態改變,因此要以恐怖手段恫嚇台灣人,使台灣人不敢與中國民間社團往來、不敢有任何促進中國公民社會發展的行為。李明哲先生即使熟知中國的手段,仍然堅持捍衛普世價值的勇敢行為,值得台灣國人的高度肯定。反觀中國自稱大國崛起,卻毫無大國風範,只見中國輕諾寡信,極端自我中心,對於法律與協議都毫無尊重,稍不順其意便全盤毀約的國家,我人又怎能令人相信中國是個可以合作、可以信任、可以商談的國家?   李明哲案明確的告訴我們,單方面的「維持現狀」、「不尋求對抗」,不會帶來和平與尊重,只會讓中國得寸進尺、軟土深掘。我們固然對被害者家屬感到同情與不捨,但我們更清楚的瞭解,若蔡政府一旦在李明哲案中讓步,中國必然食髓知味,故技重施,反而會從要脅進一步危及數十萬居留或經常出入中國的台灣人。   要應對中國的卑劣行徑,蔡政府除了在立場上,應繼續堅持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中國法律無權管轄台灣,捍衛台灣得來不易的自由、人權價值外,由台灣內政來說,也應警覺中國在台灣各個領域扶植的代理人,意圖自內部影響台灣政局。在李明哲案中,這些代理人也未曾缺席。蔡政府除了正面抵擋中國的步步進逼之外,如何在法制面,建構起杜絕中國買辦的防衛網,也是刻不容緩的議題。在此,再次呼籲台灣人民,中國處於一黨獨大的獨裁專制的統治下,台灣人民切忌對中國政府的信任,台灣人民宜審慎與中國往來,尤其是到中國旅遊與經商投資。   對於中國的每一次打壓、脅迫的妄圖,與其被動回應其劣行惡跡,蔡政府應該要採取積極的作為:不厭其煩地向國際嚴正聲明台灣人不屈服於中國野心的意志,加速在「台灣內政」上大量地實現正名,與推展住民自決的進程;諸如廢止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改變台灣與中國為一國二區的國內法定位,解構中國國民黨假中國之名殖民台灣的史實,促進公投法制正常化等方式。我們要明確地讓中國知道,恫嚇、威嚇不會讓台灣低頭;面對中國的折辱,只會加速台灣人走自己的路的決心。

台灣需要「以台灣為主體、為台灣發聲」的無線電視頻道

1997年5月,在許多人台灣人熱心支持下,台灣第一家全民營的無線電視台終於開播。早年中國國民黨獨裁統治時,台灣的傳播媒體,只是為黨喉舌的工具;直到民視出現,才終於有了不受黨國控制、沒有財閥壟斷的無線電視台。   然而,民視從成立以來,風波就未曾間斷;一路走來,表現始終與當初草創時的理想有段差距。正當我們為去年5月接掌民視的經營團隊,逐漸將民視帶回以台灣為主體、為台灣發聲的正軌上而欣喜時,卻又爆發股東派不滿經營團隊方針,而爭奪經營權的糾紛。   台灣雖已進入民主改革20餘年,但大眾媒體的意識型態光譜,仍未能擺脫過去黨天下的遺毒,也未能擺脫因忌諱中國而產生的自我審查。在主流媒體中,在電視上,始終缺乏具備台灣意識的發聲管道;在電視上,稱「內地」很正常,稱「中華民國」很正確,稱「台灣獨立」卻是偏激、泛政治。此一現象,相較於近年自認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比例,已有7、8成的民調,認同台灣者眾,卻沒有主流發聲管道,豈不奇怪?   回想1993年時,蔡同榮、李鎮源等多位先輩、同志,積極號召、奔走,為台灣第一個純民營無線電視台催生。當時,我本人擔任募款經理,看到了懷抱著台灣心與美好理想的人,點滴捐輸;他們的無私與真誠,使我深受感動,至今歷歷在目。這次的紛擾中,股東派不滿公司派的各種說詞,都有媒體分析可供查考;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樣的媒體,才是站在台灣立場、符合台灣社會需要,什麼樣的經營團隊,才是真正具備台灣立場,適合主持一個匯集了台灣人的遠景與意志的電視台。我要在此呼籲、祈願當年促成民視成立的小股東,一同站出來支持郭倍宏經營團隊,為了真正能實現我們共同願望的民視,再努力一次。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 陳重光(南天) 2017年5月1日   (本文同步發表於《民報》 民意論壇http://www.peoplenews.tw/news/a908428e-22be-4ac3-9a36-1626dffc8c9c )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聲明稿】中國內戰無關台灣,何來”和平協議”?

2016/11/02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對昨日(2011年11月1日)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兩黨主席為一年一度國共論壇(本次更名為「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揭幕的會面與談話,認為雖然兩黨主席的致詞,表面上了無新意,但仍有以下幾點值得提醒台灣人民注意:   一、洪秀柱昨日表達了要以「和平政綱」對抗「台獨黨綱 」。中國國民黨的「和平政綱」,是要「積極探討以和平協議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可能性,扮演推動兩岸和平制度化的角色」。但中國國民黨已不再是台灣的執政黨,其與中國共產黨間任何協議,都不能代表台灣人民。 況且從歷史與法理上看,台灣並不需要和中國簽署「和平協議」。從1894年馬關條約,台灣脫離大清帝國以來,台灣再與中國無關。1949年,中國國民黨敗逃至其受盟軍委託佔領的台灣,致使台灣捲入國共內戰;但內戰的關係仍是存在於國共兩黨間,並未因此改變了台灣主權未定的地位。台灣從不是中國內戰的一方,更非以「中國的一部份」而納入國共內戰與中國主權的範圍中。   二、從現實上看,台灣從民主改革開始,早已不對中國抱有任何軍事上的敵意,反倒是中國始終不放棄武力犯台,其二十餘年來不斷擴張軍備的結果,不但威脅台灣安全,更成為東亞的隱憂。台海和平與否,責任從不在台灣,而端視中國是否能自我節制,尊重台灣人民追尋自主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與台灣人抵抗侵略的決心,是否足以嚇阻中國的妄圖。   三、洪秀柱昨日並未直接表達她在過去主張的「一中同表」,僅是迂迴的主張了「兩岸和平協議」,並不意外。 照「一中同表」創始人張亞中的觀點,「一中同表」的「同」,是要台灣與中國共同簽署一個具有內國憲法位階並優位於各自憲法的「和平協議」,由「和平協議」導引台灣與中國走向統一。 然而由過去的經驗看來,歷來中國國民黨方面所提各種試圖分享中國主權的主張,不論是中國國民黨提出「一國兩府」(一個未來的中國、兩個中央政府)、「一中各表」(對「一個中國」的內涵各說各話)、「一中共表」(雙方都合法的代表中國)等奇形怪狀的統一論述衍生物,都未能得中方的認可;中國所堅持的「一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從無二話,「一國兩制」(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其所屬的台灣特別行政區)已是中國的最大容忍度。即便是過去數年不斷糾纏台灣的「九二共識」,中國也只講「九二共識」,未曾對「各表」鬆口。 中國主張的「一中」,可以說是另一種「一中共表」(何謂「一中」,只有中國共產黨有資格表述)。洪秀柱、張亞中想要建構一個新的、凌駕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之上的「和平協議」,除了在過往經驗上無據,在現今政治現實上,也不具任何可行的跡象。且不論「一中各表」或「一中同表」,都只是中國國民黨對內欺騙台灣人民的話術;正如馬英九晉見習只敢講「九二共識」,不敢提「各表」,洪秀柱當然無也可能當習之面,直言「同表」。   四、昨日習近平除了「一中」、「反獨」的基調外,並未有強硬的表示,也未涉及任何敏感的政治問題,似乎顯示習近平明瞭到台灣政治局勢丕變,中國國民黨衰微,統派市場大幅萎縮的事實,故而採取不刺激台灣民意,也不對中國國民黨作出任何具體承諾的低調策略。 但從客觀事實來看,一方面,過去數月以來,中國對台灣在外交上的打壓和經濟上的緊縮策略已到盡頭,所謂的「地動山搖」,僅止於此。媒體也傳出中方願意不再堅持「九二共識」,尋求與蔡英文政府修好的機會;畢竟蔡英文政府確實在中方預先釋出的容許範圍中,選擇了不觸怒中國的「尊重憲政體制」的立場,並未積極的明示反抗中國的併吞意圖。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中方對於泛中國國民黨陣營的八位縣市首長許以經濟上利益,以及中國國民黨意圖藉台、中二國官方往來緊縮的空窗期,包攬對中協商的中間人角色。本次國共論壇,中國國民黨是否能獲中方允諾更多的代理權,以影響台灣政局?中方是否藉此扶植中國國民黨,以免在台親中勢力走下台灣的政治舞台?均值注意。   五、至於總統府方面,對習洪會僅僅表示「希望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亦是乏善可陳。相較於習近平已理解到其面對的是2005「胡連會」以來最弱勢的中國國民黨,蔡英文總統是否能把握中國對台影響力最弱的契機,引領台灣走向獨立自主的新國家?仍待我們不懈的督促與鞭策。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