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再這樣下去,東海將成為「中國的海域」

「中國的東西是中國的,日本的東西也是中國的」

提問者 首先,請談談何謂中國的海洋戰略,以及日本如何因應中國海洋戰略的現況,不過在開頭,先請教有關日、中之間造成爭端的東海油氣田問題。

有關油氣田問題的交涉,目前正處於膠著狀態,也有所謂「共同開發」的意見提出。可是,從中國以往的主張並造成既成事實所進行的開採,以及在日本海域從事非法調查的活動來思考,我想,如果日本不做出單方面的讓步,就不可能得到妥協的解決方案。因此,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油氣田的問題呢?

平松 作為談論的前提,簡單整理有關目前具有爭議的油氣田,就是所謂「春曉石油天然氣田群」的油氣田。民眾之所以對此問題具有極大關心,是因為2004年5月在東海的「日中中間線」附近出現了中國的開採設備,以及海底的地質結構與中間線相連日本海域這邊,很可能存在著日本的資源被中國吸走的危險性,這兩項問題廣泛受到關注,所以造成爭議。

事實上,後來日本政府所進行的立體物理探勘,證明了這些油氣田群當中的「春曉」與「斷橋」,和日本海域的海底相連,如果對中國開發油氣田的行為置之不理,則任何人都可以明顯看出,日本的海洋權益將被中國所掠奪。

當然,在證明這種狀況的許久之前,中國於1970年代便在東海海域進行資源探勘與探鑽調查,更於1990年代的後半期,在靠近中間線的中國海域開始開採「平湖石油天然氣田群」。或許後頭會對這些來龍去脈進行討論,但總之,油氣田問題是攸關日本的主權及海洋權益的問題。而且不僅如此,其實在本質上是攸關日本安全的問題,請大家務必關心。

這個問題之所以棘手,乃是因為對方是中國,其想法和日本有根本上的差異,才導致問題遲遲延宕不決,甚至引起爭端。

在日中之間的廣闊海域,兩國在聯合國海洋法條約規定200海浬的排他性經濟水域存有重疊情形,以及尖閣諸島(釣魚台)的領有權爭議。另外,有關日中之間尚未劃定的水域界線,日本政府以雙方海岸線等距離的相連地點作為海域界線的想法(「中間線」論),主張海域界線的西邊是中國的海域,海域界線的東邊是日本的海域。這條海域界線,就是先前一直在說的「日中中間線」。

對此,中國政府的立場是沿著日本南西諸島西邊的沖繩海溝,主張沖繩正前方的海洋都是「中國的海域」,這就是「大陸棚自然延長」論的主張,根本就不承認日本所主張的「日中中間線」,擅自認定東海全部都是「中國的海域」,因此主張日本對東海大陸棚沒有權利。

令人感到棘手的是,聯合國海洋法條約卻同時承認日本主張的「中間線」論和中國主張的「大陸棚自然延長」論,至於相關的解決方法,則由對立國之間自行談判。因此問題一直懸著,雙方持續進行交涉中。【編者按:今年6月18日,日本與中國正式宣布就東海油氣田達成協議,將共同出資、開發位於日中中間線(雙方海岸線等距之界線)附近之「翌檜」(龍井)油氣田,日本也將投資中國正在開採的「白樺」(春曉)油氣田,雙方的權益將依出資比率來分配。在協議之後,日本官員曾經表示,日本並未因為這項協議而承認「春曉油田」的主權屬於中國。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也於24日正式回應說,這次共同開發東海的共識是一項「過渡性措施」,中國對「春曉油田」的主權擁有是無庸置疑的。因此就長期來看,雙方遲早必須面對暫時擱置經濟海域邊界劃分的主權問題。】

提問者 根據世界的趨勢,據說是以日本主張的中間線原則為比較妥當的劃界方式嗎?……

平松 對中國而言,妥當與否都無所謂。最近有人頻頻建議,將這個問題送交國際法庭來裁判,但是只要中國不配合,就沒辦法進行審判。

中國原本就是依據傳統「中華世界」的概念,來主張黃海、東海、南海等周邊海域都是「中國的海域」。中國強調聯合國海洋法條約的規定,只是為了讓這種概念正當化,方便自己援用罷了。事實上,中國和越南之間爭議的東京灣海域劃線問題,卻和東海案例的主張恰好相反,中國主張雙方海域的劃線原則,以接近中間線的方式來決定。總之,對中國來說,只要能夠實質支配海域就好了。

順便附帶說明,東海就像是日本的「後院」,但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東海卻如同中國的「正面玄關」。中國為了航向全世界的海洋,就必須駛向太平洋和印度洋。但現在,中國為了要駛向太平洋,勢必經由東海,再穿過沖繩本島和宮古島之間的海域。另一方面,從南海駛往印度洋,也必須經由東海再穿過台灣海峽。因此對中國而言,東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極力想要支配全部的東海海域。

形勢既然如此,先從日中之間協商有關油氣田的可能結局來說,由於中國主張東海全域的權利,所以除非日本能夠接受中國的立場,否則這問題是不可能獲得解決的。但日本並非中國的殖民地,也不是中國的屬國,而是堂堂正正的獨立國家,因此絕對不可能接受中國的立場。

提問者 也有所謂「共同開發」的提議,不過,這是在2004年油氣田引起大騷動時,由中國政府所提出的。

平松 對,當初因為沒有闡明內容,所以日本政府予以拒絕。而且,當時日本政府再三要求中國停止油氣田的開發,並提供相關資料,但中國完全不配合。於是日本政府也朝向進行探鑽的環境整備工作,來作為對抗措施,但也始終未能獲得解決。因此日本政府才再提案,在跨越中間線的日中雙方海域進行「共同開發」,這是2005年10月的事。

儘管中國信誓旦旦說「會認真檢討」,卻沒有中止開發的行動。而且在2006年3月,不僅拒絕了日本的提案,甚至提出相反的提案,也就是對「尖閣諸島周邊海域」與「日韓大陸棚共同開發區域周邊海域」進行「共同開發」。

毋須贅言,尖閣諸島是日本的領土,是日本對其周邊海域擁有主權性權利的海洋(領海、排他性經濟水域、大陸棚)。至於日韓共同開發區域,也是日本和韓國共同擁有主權性權利的海洋(領海、排他性經濟水域、大陸棚)。

也就是說,對於靠近中間線的自己海域,中國要自己開發、營運,而不願意「共同開發」,但是對於日本或韓國的海域,中國卻想「共同開發」。

提問者 總之,中國所想的「共同開發」,和日本所想的「共同開發」,意義上是截然不同的。

平松 所謂中國的共同開發,是以先確定中國擁有該海域的權利為前提,才來談共同開發,如果日本想要共同開發,那麼就來一起開發吧!總之,不是以日本人所設想的友好方式。關於這一點,就拿南海南沙諸島的案例來說明,越南某政府高官對中國所提出的「共同開發」海底資源,曾作如下的敘述。

「中國的意圖,是假藉共同開發南沙諸島的名義,使其在越南領海內的開發得到正當化。已經握有你口袋裡的一百美元的對方提議說,『我們一起去吃飯吧!』你會答應這個提案嗎?日本應該審慎對應中國對尖閣諸島的態度。」(產經新聞1994年8月22日)。

總之,這位越南高官已經道盡中國的圖謀,就是「中國的東西是中國的,日本的東西也是中國的」,這種自私自利的無恥行徑。

對此,日本人已經察覺到,必須對抗中國的主張,來確保自己的主權及海洋權益。具體來說,如果日本不死守日中中間線,不對日本這邊的大陸棚進行探鑽和開採,那麼東海就會變成「中國的海域」,無論是海洋、島嶼及資源,都會被中國奪取殆盡。

「既成事實」正在演進中

提問者 最近出現一種報導,有人提議日本政府對中國政府擱置排他性經濟水域的境界劃定問題,隔著中間線以對等條件來進行「共同開發」。

平松 「擱置」不失是一個方法,但是日本和中國之間的所謂「擱置」,在過去曾發生如下的事件。

1978年發生140艘中國漁船侵犯尖閣諸島領海時,鄧小平說「這是困難解決的問題,留待兒子或孫子一代來處理」,而主張「擱置」。但是,事經十幾年的1992年,中國在制定的「領海法」上,卻明確記載尖閣諸島是「中國的領土」。總之,所謂「擱置」只不過是為了賺取時間,對於這種的「協商」本身,我認為原本就是為了賺取時間而已。

古澤 令人憂心的是,在政府如此拖拖拉拉地持續「協商」的期間,中國不斷累積了既成事實的狀態。

因為從事實來觀察,「春曉」引起騷動是在2004年5月,但大約一年半之後的2005年9月,「天外天」已經火焰直竄了。10月間,中國就開始建設從「春曉」向「天外天」的輸油管,而且在一年後的2006年11月,平湖石油氣田群的「八角亭」也冒出火焰,根據情報顯示,現在也已開始開採。

平松 不僅如此。依據中國方面的發表,作為春曉石油氣田群第二期工程的「殘雪」與「斷橋」,以及位於平湖石油氣田群北方數十公里附近的「紹興」,也都預定進行具體開發,當北京奧運或上海萬國博覽會結束之後,在日本的面前可能已經林立著中國的石油氣設備了。

提問者 雖然有人說「即使開挖,大概也不會冒出石油」……。

平松 以中國來說,是否有石油,根本無關緊要。如果能夠開採到石油或天然氣,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但是對東海全域行使影響力,才是中國的真正目標。

來談一個更深刻的話題,就是在「春曉」和「天外天」分別設置了直昇機機場,在「殘雪」「斷橋」當然也有設置。而且根據中國航空雜誌的相關報導,只要把這些直昇機機場的基座蓋得更牢固,則不僅可讓「掠奪者」(英國垂直起降戰鬥機)這種戰鬥機垂直起降,而且也可以做為衛星的發射台。也就是說,油氣田的設備不僅能夠做為開採及處理資源之用,更可以轉化成軍事用途,做為戰略據點及軍事設備之用。

古澤 也就是說,所謂油氣田的設備林立,就是在日本的面前林立著中國的軍事據點。為了保護這些據點,中國會派遣軍艦或軍機巡弋附近海域,日本就別妄想再靠近一步了。這種情形成為既成事實化,就會變成常態,若不即早阻止,中國就會完成軍事設施,一旦就緒,變成是否要遷移的事態之後,戰爭就會一觸即發。就這個層面的意義而言,現在已經不是可以拖拖拉拉「協商」的時候。

提問者 所以,必須中止既成事實化不可了!

平松 為了中止中國的企圖,唯有日本方面也開始進行探鑽不可。既然費盡唇舌,中國也不會中止,所以日本唯有以探鑽行動,來明確宣示「這裡是日本的海域」。

日本政府非做不可的是,推行中川昭一先生擔任經濟產業大臣時所推行的路線。當時,中川大臣在日本這邊的部分礦區進行資源探勘,對擁有權利(先願權)的帝國石油准予探鑽。大約在40年前,雖然幾家擁有權利的日本企業曾經表示開採的意願,但日本政府當時因為顧及中國的反應而未予考慮。後來政府好不容易修改這項作法,開始朝向准予探鑽的行動。

但其後接任的大臣二階(俊博)先生,卻明確否決實施探鑽,阻止日本的開發行動。當時二階先生表示:「在國內有人作出充滿幹勁的發言,提出探鑽的意見,但是我無法苟同這項行動,我們必須耐心和中國進行交涉才對」。

古澤 認為中國和日本可以同桌協商,其實這是極大的誤解。而且二階的口氣,也似乎認為探鑽是不好的行動。

平松 不是這樣而已,他是要壓制探鑽。如果依照二階先生的說法去做,最後在日本的面前將會林立著中國的軍事設施,反而更增加引發紛爭的危險性。但是對於只要對方言詞或態度稍微強硬就會退縮的日本來說,實際上也沒必要對日本行使軍力……。

古澤 結果是,日本以追求「日中友好」為目的,一旦發生糾紛,就以「不希望事情更複雜化」、「不希望事態惡化」、「現在和平安定就好」的政治判斷為優先考慮,因而延宕了應該當場因應的問題。

但是對中國來說,「日中友好」只不過是為了獲得國家利益的手段之一而已。也就是說,要戰爭?要消滅?要友好?中國都有精確的國家意志,因此有各種的選項,但是日本政府似乎看不出中國的這種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