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FI
  • 關於聯盟
    • 政策綱領
    • 主席的話
    • 台獨聯盟大事記
    • 台獨聯盟人物
    • 台獨聯盟故事
  • 聲明及新聞稿
  • 活動訊息
  • 文章及刊物
    • 理念主張
    • 佳文欣賞
    • 時事觀點
    • 共和國雜誌
  • 台灣安保協會
    • 理事長的話
    • 捐助章程
    • 相關活動
    • 出版品
      • 安保通訊
      • 安保叢書
  • 現代文化基金會
    • 董事長的話
    • 捐助章程
    • 相關活動
    • 出版品

Footer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Facebook台灣總本部美國本部日本本部
  1. Home
  2. 文章及刊物
  3. 佳文欣賞

佳文欣賞


2013-02-26理念主張

追求民主優質的台灣社會(中英對照版)

  Pursuing Quality Democracy in Taiwan    2012/12/29 George T. Chang 「如果我們始終在『過去』和『現在』之間爭吵,我們必將失去『未來』。」 邱吉爾 If we open a quarrel between past and present, we shall find that we have lost the future. –Winston S. Churchill   作為一個台灣建國運動的推動者,我時常捫心自問:「我對台灣的終極關懷是什麼?」,或者是說:「我希望百年後的台灣,會是什麼樣的社會?」,面對台灣社會的現狀,午夜夢迴,雖然輾轉反側,然而思緒卻愈來愈清晰。 As an ardent promoter of Taiwan Independence, I have repeatedly asked myself “What is my ultimate concern forTaiwan?” ”What is […]
2013-02-18時事觀點

藍色新聞眼

值此東海局勢緊張、釣魚台問題正炙時刻,蘇貞昌訪日無疑具有重大意義,但蘇這趟「民主和平繁榮之旅」究竟獲致哪些重要成果,卻在媒體有意淡化下被削弱了,實在非常可惜。觀諸蘇主席這次日本行,筆者認為至少具有以下兩點意義: 一、蘇貞昌會見日本朝野各黨派眾議員,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與首相安倍晉三胞弟岸信夫的會晤,並獲得其友善回應:「討論亞太地區安全的時候,不可不論及台灣」;而在與自民黨幹事長石破茂會晤時,也獲得該政治要角堅定的答覆:「日本的外交經貿政策,乃至於日本的安保政策一定要把台灣考量進去,目的就是要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這些具體的成果,都為台日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相較於馬政府提出一廂情願式的、空洞的「東海和平倡議」,蘇貞昌此行提出「美國、日本、南韓、台灣民主同盟」的具體構想,把台灣的安全放在民主國家的縱線上,而這構想也獲得岸信夫的支持,他強調:「美國、日本、南韓、台灣基於分享共同的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應強化民主同盟關係,如此可防止其他勢力引發這個區域的緊張。」此語清楚地區隔了「民主同盟國」與「野心中國」的敵我界限,對台灣的安全無疑形成多一層保障。 凡此種種,對台灣而言,皆屬重大議題,奈何卻「敵不過」一個無能內閣的改組。這種「新聞眼」無法矯正,將是台灣民主發展的重大危機。 (作者為高中教師)
2013-02-08時事觀點

誰沒禮貌?誰沒醫德?

若不是有人側錄、若不是拜網路之賜,我們無由看到陳前總統的近況與病況。 為什麼陳順勝醫師(國內腦神經權威)不過是在看了影片之後,以他的專業發表看法(他認為扁罹患帕金森氏症候群),就立即遭來北榮的嚴厲反擊?指責他「透露病患病情、違反醫學倫理」。好一頂大帽子啊!這個手法跟日前清大學生陳為廷事件如出一轍:他們不就事論事、不談問題核心,卻將問題轉向「道德」問題,藉以模糊焦點。因此,在他們的操作下,陳為廷成了「沒禮貌」的學生,陳順勝醫師也成了「沒倫理」的醫師。這就是典型的打壓手法。 媒體壟斷,是一個可受公評的議題,與「禮貌」無關;阿扁病情,也已是一個國際矚目的問題,與「違反醫學倫理」無關(更何況陳醫師對外解說病情有經陳總統及陳致中的同意)。讓一切攤在陽光下吧,讓所有的腥臊污垢都一齊被檢驗吧!
2013-02-08時事觀點

學測國文的封建遺毒

作者為高中國文教師  又一屆的國文學測落幕了。一如以往,試題公布後,各報章媒體就競相分析試題的難易程度、文白比例與高低標,但這就夠了嗎?如果我們深入檢視歷屆的試題,當可發現,事實上它萬變不離其「老祖宗」──中國,以致我們的莘莘學子(今年十五萬多),仍必須在中國文學的框架下,競逐自己的未來。 試看今年的試題,除了白話文部分讓人一新耳目(終於不再有「余光中」)之外,在文言文部分,除了選文不適切之外,選項中的文字敘述,更充斥著封建、酸腐的習氣。以第十一題為例,該文選自羅大經的《鶴林玉露》,然而羅大經是誰?《鶴林》又是怎樣的一本書?經查,羅是南宋人,他的治學主要是師法南宋理學大師朱熹──一個專講「存天理、滅人慾」的封建主義代表人物,故其思想亦可見一斑。職是,在該文中出現了以「銀杯」、「瓦碗」來形容女性外貌的不當比喻,而文中的「主翁」更據以勸示其僕人:「杯有精粗,酒無分別。汝既知此,則無嫌於汝妻之陋矣。」最後,僕人遂「悟」。不過最令人錯愕的是,對於這樣一篇不合時宜且充滿性別歧視的文章,出題者原該以現代的觀念,誘導學生思考與辯析,並設計出能釐清問題觀念的答案;孰料,出題者竟「順勢」導出「承恩不在貌」這個進一步強化封建思想的答案。都什麼時代了,還出現「承恩」這種字眼?教學生如何選得下去?恐怕出題教授的腦子裏都還殘存著「寵幸」的遺毒吧。 此只是冰山一角,餘不贅述。筆者要說的是,長期以來,我們總是忙著去「解題」──解中國的試題與難題,但卻忘了停下腳步問一問:這是我們要的試題嗎?我們的問題究竟出在那?我們的學生一代又一代、一屆又一屆地「浸淫」在中國文學的試題中,為了升學不自覺地被馴化──甚至被同化──而不自知,這才是台灣目前最大的問題。  
2013-02-07時事觀點

台灣需要什麼樣的公務員?--從《許世楷與台灣認同外交》談起

歲末天寒,值此台灣各方的整體表現亦漸走入「嚴冬」的時刻,日前又爆發了基層公務人員初等考試的試題出現明顯傾中的情事,讓這欲墜的台灣猶如雪上加霜,教人憂心不已……  公務員?誰的公務員?那一國的公務員?公務員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繼馬政府的「外交休兵」後,台灣的內政也棄械了嗎?公務員考試,國文科試題不考本國作家,卻考「楊貴妃」、考「長恨歌」?公民科試題不考國際形勢,卻考中共體制、中國總理、共產黨章?如此荒謬之事,台灣人又「放他一『馬』」了? 日前,前駐日代表許世楷博士出了一本新書,名為《許世楷與台灣認同外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台灣認同」這四個字。是的,「台灣認同」、「認同台灣」,身為一個「公務員」,許大使就是本著這樣的精神與態度,為台灣的外交創下了無數次破冰的紀錄。除了最為人所熟知的台日免簽證與駕照互換之外,書中又披露了一段鮮為人知的驚濤駭浪: 二○○四年,在美國舉行的ICCAT(大西洋鮪類保育委員會)年會上,日本代表強烈譴責我們超額捕撈大目鮪,並扣還超捕的八千公噸;二○○五年,日本再度提案,禁止台灣鮪魚出口,並將漁獲配額刪減為「零」;後來雖然暫時化解這個危機,但二○○六年,大會決議將我們的配額由一萬四千九百公噸,縮減為四千六百公噸(據估計,此嚴厲之懲罰,讓我們的損失高達美金十九億二千萬元);其後,或許因為台灣一直未遵照合約的規定,二○○七年,日本又在大會上提案,二○○八年將台灣的大目鮪配額由四千六百公噸,減為「零」公噸。面對這個幾乎已成定局的漁權危機,許大使發揮拚命三郎的精神,積極斡旋、奮轉劣勢,他立即打電話給當時日本的農林水產大臣中川昭一要求會面,但中川說:「該案已經定案,談也談不成,不要來!免得破壞友情。」但許大使堅定地說:「不行,一定要去!」就這樣,在許大使的堅持與以人格掛保證之下,全案最後竟能起死回生,逆轉勝!(按:時日本派赴ICCAT大會的官員已經上路,提案已無法變更,但許大使卻硬是把它「追回來」!) 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發現,身為一個公務員,許大使是以國家的利益為最高利益,並且為此拚鬥到最後一秒鐘──拚出了台灣人的精神,更拚出了公務員凜然的尊嚴!準此,我們再回頭檢視馬政府遴選公務人員的試題,能不感到悚然嗎?
2012-11-14

懷念昭堂主席:從熱血青年到熱血歐吉桑

在內心的震撼與衝擊還未平復的時候,匆匆已屆一週年。去年此時,在大家猝不及防的時候,前台獨聯盟主席黃昭堂先生驟然離世,帶給心繫台灣建國運動的朋友們無比的哀痛。 昨(十日)晚,入秋的台北起風、微涼,大家齊聚一堂,遠從北、中、南各地來到追思紀念音樂會的會場。會場上滿座的七百多人,望著舞台上方黃昭堂先生的巨幅照片,台上台下兩相凝視,恍若他也正蒞臨會場,與我們相視而笑。節目伊始,在牧師的帶領下,大家低頭默禱,回思昭堂先生為台灣獨立奮鬥的一生,不禁教人潸然淚下,座位前後也不時傳來咽咽的抽泣聲……。其後,在播放黃主席生前的錄音訪問時,他說他對自己這一生能從事找回「人的尊嚴」的工作感到很光榮、很高興!其歡喜建國、豁達無悔的態度,再度激起與會者的崇敬與熱情! 似是有感而發,身旁一位民主前輩跟我述說民主運動的點點滴滴時,提到兩件事,讓我印象極為深刻。他說前國策顧問、也是白色恐怖受害者楊金海先生曾訴說當年他在法庭上遭到法官不斷地的羞辱,其中有一次法官跟他說:「你敢叛亂,我就敢亂判!」聞罷,直教人不敢置信!他又說,同樣是白色恐怖受害者的林永生先生(「海洋的國家」一曲的作詞者),在就讀淡江大學大三時因成立「筆劍會」而遭到逮捕,判刑五年。他問法官:「我又沒有做錯什麼事,為什麼判這麼重?」法官跟他說:「就是因為你沒做什麼事,才關你五年;若有做什麼事,你就要被抓去槍殺啦!」真不敢相信,台灣曾走過那樣荒謬的年代…… 黃昭堂主席、楊金海先生、林永生前輩,還有諸多民主先輩,他們都是那個時代的熱血少年、熱血歐吉桑,從青春到暮年,他們那把堅持作為一個「人」的尊嚴的火炬從不曾止熄,燃燒過去,也照亮未來! (作者為高中教師)  
2012-08-16

費城的台灣人-蘇金春博士

  2012年7月31日於台北 在台北驚聞蘇金春兄辭世,非常的不捨與思念。我跟他在費城認識以來已歷經四十九年,不勝今昔,請安息吧。 一九六三年八月我由東京來到費城,由於學校尚未開學,我到賓夕法尼亞大學圖書館內中文與日文書架前徘徊,看到一位瘦瘦的東方人,我趨前問他「你是日本人嗎」,他說「不是」,我又問他「你是中國人嗎」,他又說「不是」,我只好問他「你是哪裡人」,他說「我是台灣人」。這是我與蘇金春兄認識的開始。不久他就帶我去參加費城台灣同鄉會,尤其我來自東京他要知道東京王育德主辦「台灣青年」月刊等,他也去通報台獨聯盟主席陳以德兄來找我要聽東京台獨運動的情形。 開學不久費城台灣同鄉會開年會。我到費城不到兩個月,四十多位同鄉竟然選我這個「新腳仔」當費城台灣同鄉會會長。我人地兩疏,只好請蘇金春兄當同鄉會秘書總籌一切,我們非常認真的主辦台灣同鄉會活動。1964年2月28日,陳以德所領導的UFI要在華府中華民國大使館前舉行「二二八」抗議遊行。蘇金春、陳東壁(前駐加拿大代表)和我們夫婦都是第一次去參加,自此暴露我們反蔣政權身份。 1964年彭明敏、謝聰敏、魏廷朝三位在台北寫了「台灣自救運動宣言」,而被捕入獄。這份「宣言」經由東京「台灣青年」月刊公佈,我與蘇金春兄將這一份宣言在賓大Moore School 製版印了4000份分發給全美各地大量郵寄島內,這是台獨聯盟對島內宣傳的開始。當時蘇金春人在電機系當助教,他就利用研究室設備以鋁版影印機獨力印製四千份,並請陳以德譯成英文喚起美國各界注意。我在費城開始參與台獨聯盟,蘇金春兄可以說是讓我踏上這一條路的引路人。1960年的UFI,又到1966年在費城成立全美台灣獨立聯盟(UFAI),1970年以前費城是全美台獨運動的總部,蘇金春兄有時寫文章有時參與相關活動,我們是日夜相處的夥伴。我與清芬非常懷念他,當時我們都很年青,希望能替台灣盡一點責任。他的為人只求奉獻台灣、幫忙他人一股熱情。 1968年蘇金春、陳以德與我同時完成學位離開費城。一提起費城時代,蘇金春兄是我與清芬最懷念的台灣人。四十九年過去,我與清芬的回憶還是那麼新鮮。安息吧,蘇金春兄。
2012-06-13時事觀點

散步也違法?

散步也違法? 顏利真(台灣教師聯盟成員) 台獨聯盟副主席吳庭和先生,從五一九嗆馬行動前,就以散步的方式,每天穿著反馬 T恤、頂著烈日繞行總統府,以對這個無能的政府表達無言的抗議;重點是,自始至終,他都是「一個人」獨自在行走,卻被警方以「違反集遊法」之名,喝令他「立刻離開、解散」,真是莫名其妙! 或許是不滿被嗆吧,五二○之後,「馬先生」的政府就展開一連串的「統統抓起來」式的恫嚇行動,據悉,中正一分局將在六月十三日上午十點,以「違反集遊法」之名,約談吳庭和先生。此事,是繼「我是人,我反核」的事件之後,馬政府又一迫害人權的明確事證! 吳庭和先生穿著的 T恤,正面寫著「他『馬』的」、背面寫著「停止賣台」的字樣,而他行動的方式,不過就是「散步」,簡言之:穿件T恤在散步!請問這是違反了那一條法律?馬政府真是愈來愈無法無天了!難道,在台灣連散步的自由都失去了嗎?請馬政府別忘了:這是凱達格蘭大道、不是天安門廣場;這是台灣,不是中國! 反核有罪?散步有罪?吃謝師宴有罪?──我寫這篇文章,或許,也有罪……    
2012-03-12

理論與實際兼顧的台獨運動實踐家

陳隆志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公元2011年11月17日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一封來自台北的緊急E-mail,傳來黃昭堂主席過身的噩耗,一切來得很意外,令人無限感慨、非常惋惜懷念。 回想個人與昭堂兄初次見面,是在1954年進入台灣大學法律系就讀時,他是經濟系的學長,大我兩屆。因為同樣是來自台南縣,又都是台南一中的校友,在台南北門區同鄉會的聚會上認識他,雖然是初見面,在言談舉止中可以感受到他做事求大格局,不拘泥小節的特質。 昭堂兄急公好義的個性使他年青的時候就投入台灣獨立運動。1960年他與王育德先生創立「台灣青年社」(台灣獨立連盟日本本部的前身),他在日本長期奮鬥,我在美國打拚,雖然我們兩人分別在不同的所在、不同的領域努力,但是追求台灣獨立與建國的目標是一致的。 1991年7月昭堂兄不辭辛勞由日本來到美國,應邀在盛大的美東台灣人夏令營(在康乃爾大學舉行,約有2,500人參加)演講。個人則以「台灣國際法律地位的進化與退化——《舊金山對日和約》四十年後」為題演講,強調自解除戒嚴、李登輝先生就任為總統開啟台灣民主化、本土化的政治轉型,過去因《舊金山對日和約》國際法律地位一度未定的台灣,從此進化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但還不是一個正常化的國家,須要台灣人大家共同努力打拚將台灣建設成為一個正常國家,尤其要以「台灣」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為會員國。 演講結束散會後,我們兩人進一步交換彼此對台灣國際法律地位的研究心得,才有較深入互動的機會。昭堂兄說:「隆志,我詳細讀了你二十年前(1971年)出版的大作《台灣的獨立與建國》,有一個非常深的印象是你的文章用台灣話或北京語讀,都非常通順。」我真感覺到昭堂兄是一位台獨理論難得的知音。他進一步講:「隆志,假使照你所講,台灣已進化為一個獨立國家,按呢,我就可以退休了。」我的回答是:「您還不可以也不能退休,還要為台灣的獨立建國繼續打拚。因為,台灣雖然開始進化為一個國家,但還不是一個正常化的國家。國家正常化的工作就是建國的工作—— 正名、制憲、加入聯合國等等。獨立、建國是持續努力發展的過程,兩者密切關聯不可分。」 昭堂兄為人豪爽幽默,是台獨運動少數理論與實際兼顧的實踐家。他一生堅持從事台灣獨立運動的學術研究,他以漢文、日文或英文發表的文章,大多圍繞著台灣或台灣的國際地位的議題;他以台灣獨立建國運動作為他的「專業」感到驕傲,充分展現他對台灣強烈的使命感。 1992年因為黑名單的解禁,他終於回到故鄉台灣。1995年8月起昭堂兄正式接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的主席,開始扮演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火車頭的角色,走遍全台各地從事推動獨立建國的草根工作。2004年他擔任228百萬人牽手護台灣運動總指揮,成功串聯台灣人的力量與振奮台灣人的士氣,促使台灣本土政權勝選,繼續執政。2011年2月為了避免民主進步黨初選的衝擊,昭堂兄代表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率先表態支持蔡英文角逐2012總統大選,為凝聚本土陣營的力量盡心,凸顯他的智慧、眼光與氣度。 作為一個矢志將台灣建設成為一個正常化國家的運動者,昭堂主席憂心國內沒有確立台灣國家主權的共同認識、沒有台灣國家國際地位的共同理論,影響獨立建國的推展。他私下曾對我說,有關台灣國際法律地位的見解,眾說紛紜,百家爭鳴,影響台灣人的團結;他希望我能整合不同意見,成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論述。我對他表示,在言論自由、民主多元開放的國家社會,這一個全體一致的理想,恐怕非常難於達成。不過,基於「台灣人共同來確立台灣主權」的信念,他採取主動,邀請大家坐下來,共同思考、討論,以尋求大家都能接受的「台灣國家主權地位」的共同理論。他所做的努力,肯定每一位台灣獨立運動的學者、專家的智慧,就像是水桶的木片必須集合作伙才能成為水桶;他主動扮演「桶箍」(桶圈)團結眾人的角色,居中串緊每一個木片並且串連更多的木片將水桶作大,擴充台灣獨立建國的能量。他的用心、精密的思維與寬大的胸懷,令人欽仰。 昭堂兄於逝世以前已經領受洗禮成為基督教徒。雖然他離開世間令人萬分不捨,但是他愛台灣、為台灣奉獻的精神與情操,將永久是台灣歷史動人的典範。相信在天國安息的昭堂主席正在關心:在世間的同志、台灣父老鄉親、兄弟姊妹在什麼時候才能夠達成台灣國家正常化的目標,建立一個有尊嚴、有公義的民主、自由、重人權、立足世界名實合一的正常化國家。  
2012-03-12

黃昭堂先生紀念文

蔡英文 黃昭堂老先生,人稱『台獨歐吉桑』。也有很多人稱呼他『老仙』,這同時有日文「先生(老師)」及台語「老仙覺」的雙關意涵。這些稱呼,反映出他親切而有內涵的人格特質。 在同志與好友眼中,黃昭堂老先生是位人格者,腳踏實地,對人寬厚、從不口出惡言。他一直是台灣獨立與主權運動的先趨及實踐者,對於台灣獨立的理念堅持,始終不打折扣。但他會因應外在客觀環境的變遷,適時將台獨運動提升,邁入嶄新的里程階段。 在2008年我擔任民進黨主席時,儘管我黨齡甚淺,與街頭運動極少淵源,但他仍舊毫不吝惜地給我鼓勵和支持。在前幾年民進黨最困難的階段,我們所舉辦的重要活動,包括民間國是會議、公投聯署與所有遊行,黃昭堂先生都率先支持,或擔任發起人。在我決定參選2012年總統的初期,黃昭堂先生也是率先積極支持我的民主前輩之一。這些點滴回憶,我至今仍非常地感念,難以忘懷。 黃昭堂老先生常說:「台獨運動是我的天職」。他的一生幾乎都奉獻給爭取台灣主權的政治與社會運動,甚至包括他所有的學術研究,也全部都和台獨運動脫離不了關係。 他在1976年所寫的第二本台灣研究專書,是與彭明敏教授合著的《台灣の法的地位》,在這本書他所闡述的是:『台灣並不屬於中國的領土,台灣基本上是台灣人的領土……同時為了決定台灣的將來,須尊重台灣人的意願。』這本書獨特之處,便是首創採國際法觀點切入詮釋台灣史,而這在方法論上是前人所沒有嘗試過的。該書的出版,對於台灣獨立運動人士在理論論述上和國民黨政權的抗爭,提供了相當程度的合法性基礎。 黃昭堂老先生對於「台灣人」的觀點,不僅涵蓋二戰前就生活在台灣的河洛、客家與原住民等族群,也包括1949年後移居到台灣的中國各省籍人士,這種超越時代卓見的包容性族群觀點,非常令人佩服。但很可惜長期以來,國民黨政權卻一再污衊台獨運動、製造恐懼動員選舉來鞏固統治,長期形成台灣各族群間的猜忌。 如今看來,他所主張的「台灣不屬於中國,台灣的將來須尊重台灣人的意願決定」等論點,已經是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共識,甚至連他一生所對抗的國民黨政府,也必須服膺此一理念,不敢違逆。這更使人深信,只要立論正確、論述清晰,『知識即是力量』。黃昭堂老先生的真知酌見及過人見識,不僅造就了他的歷史地位,也引領了民主運動的方向。 在2008年以前,黃昭堂老先生曾陸續接受前國史館張炎憲館長的訪談,主要是針對他在台獨運動努力的過程,從出生、求學、流亡海外、回台灣從事運動,是研究型的口述歷史。他表示,自己以前的日記被警方『沒收』了,因此僅能靠記憶來回答細節,恐怕會有所落差,但他又說「這也有好處,因為這樣不會記得別人的不好,所以我可以做大事!」我們從這小地方,就可以看見老先生的豁達大度與崇高人格。 可惜的是,因為政黨輪替的關係,2008年後馬政府因親中的政策,國史館徹底把這段口述史計劃給腰斬了,這對台灣歷史記憶的累積,是項難以抹滅的傷害。但黃昭堂先生過去種種的貢獻、以及留給我們的深刻、美好回憶,絕對是我們後輩獨一無二的典範,以及台灣社會的重要資產。 昭堂老先,我們不會忘記您,也會努力地把您的理念傳承下去。願您能在天國安息,並在另一個世界為我們祈福。總有一天,我們會成功,會贏回國家的尊嚴,建構一個更公平正義、團結包容的社會!
2012-03-12

黃昭堂永遠站在台灣國

李登輝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近午,電視螢光幕上的新聞快報,突然傳來昭堂先生遽逝的消息,一時之間,讓我不知如何去相信,眼前所出現這一刻的事實? 頓時,內心滿是刺痛的情緒,不由得舉頭問天:「上帝啊! 祢才剛給我病痛的考驗,怎會立即又給我痛失摯友的打擊?」 學者出身的昭堂先生早期留學日本,取得東京大學博士學位,並在日本教授國際政治史和政治學。雖說他是一位學者,但他念茲在茲的,卻是他自許為一生志業的「台灣獨立運動」;昭堂先生經常以幽默又帶有自信的口吻說:「台獨是我的專業」!可見在昭堂先生的心裡,推動台灣建立成為一個正常獨立的國家,一直是畢生奮鬥的目標。就連他在日本所從事的學術研究,也多與台獨運動及台灣國際定位問題有關。 他一再主張,台灣的歷史應該是站在台灣人的立場來寫台灣史,如此,才能真正為台灣記錄下屬於真實的台灣歷史。這個觀點,與登輝的想法十分契合。換言之,就是昭堂先生與我,都是主張台灣史的研究,應該建立在「台灣人史觀」上面,也就應站在台灣人立場來解釋過去台灣歷史上發生的種種事實。 就以昭堂先生曾出版過三本書(「台灣民主國研究」、「台灣の法的地位」及「台灣總督府」)的故事來看,他的確是一個倡導以台灣觀點來研究台灣及台灣史的力行者。首先,「台灣民主國的研究」一書,對昭堂先生來說,有兩項特別意義,一方面除了是他的博士學位論文之外,其獲得學位的過程也相當富有戲劇性。當時,提交論文的截止日期前,他因柳文卿事件而被抓進東京警視廳,因此,這本論文是從警視廳交出去的,這是他一直引以為傲的一件事情。另一方面,當時他的論文提出後,立刻受到日本學界的肯定、重視,馬上就由東京大學出版會出版,這是東大出版會首次出版由外國人撰寫的博士論文。還有一點也是他深以為傲的,當時東大給他的博士學位證書上,國籍一欄寫著中華民國,他立即退回證書,並要求國籍更改為台灣,否則絕對不接受學位證書。後來東大為此召開全校教授會議討論此事,結果接受了他的請求。以後,東大對於台灣來的留學生,學位證書的國籍欄上,皆尊重他們個人的意願。 第二本的台灣研究專書是「台灣の法的地位」,在這本書上,所研究的主題是台灣並不屬於中國的領土,台灣基本上是台灣人的領土,至少台灣的歸屬至今未定,所以要決定台灣的將來,須尊重台灣人的意願。此外,這本書的獨創之處,是他用國際法來解釋台灣史,在方法論上是前人所沒有嘗試過的。 至於第三本台灣研究的專書則是「台灣總督府」。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描寫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的歷史,書出版後,出版社立刻把這本書列入「日本史叢書」,這在日本是一件很難得的事。 「很少有人站在台灣人的立場來寫台灣史,大部份的人都是站在漢族主義立場來寫台灣,還有不少的人站在日本人、中國人立場來寫台灣史。如果,研究台灣史的後繼之人,都能站在『台灣人史觀』的研究立場上,那要建立起台灣的主體意識價值,就容易許多了!」昭堂先生這席話,彷彿是給大家留下一個標竿,期待所有台灣人持續努力。 外界對昭堂先生的評價,是一位腳踏實地的人格者,他對人寬厚,不口出惡言,從不居功,對台獨運動則不打折扣的堅持。即便是1992年擺脫「黑名單」的限制返台後,也一直扮演著台獨運動的核心決策者和中堅領導者。他全心全力投入台獨運動,風骨獨特,令人印象深刻;投入本土運動,既出錢又出力,並曾將擔任國策顧問的薪水,全數捐給台獨聯盟推展台獨運動,提攜本土社團幹部等晚輩更不遺餘力。「…過去整整五十年,有一半時間,我幾乎都是在做台獨運動,我覺得我的人生非常歡喜,非常成功,那是因為有機會讓我可以做人,我真歡喜!感謝!感謝!」這是出自他接受電台訪問時,最直接、最率真的口吻,令人動容! 「那美好的仗,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聖經上是這樣的描述著,這也代表著昭堂先生一生為推動台灣成為一個正常獨立的國家,所曾作出的努力。期盼所有的台灣人,也能效法昭堂先生,用滿心歡喜的精神,接續他推動台灣成為一個正常獨立國家的使命,讓他所遺留下的典範,永遠樹立於這塊美麗之島! 2012年元月
2012-03-11

思念昭堂主席

陳哲雄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一般內科主治醫師   照顧病人是我們醫師的楅氣。拾多年以來,能夠照顧昭堂主席的健康,不只是福氣,更是我醫療人生中最大的榮幸。 昭堂主席第一次來和信醫院掛我的門診是2001年9月。從病史的收集,全身理學檢查到安排檢驗,整理病歷,我花一個半小時以上的時間詳細處理相關過程。蒙主席信任,我從那時起成了他全人照顧的內科主治醫師。拾年多期間,有多位和信醫院,台大醫院的名醫教授診治過主席,由我負責統籌全盤的醫療照顧。 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肺氣腫的治療,需要長期服藥控制。主席對於服用藥品,遵從性很高。他的一些慢性疾病控制大多能符合治療指標。但是,他的體重問題這些年來一直讓我束手無策。身高175公分的他,從2001年9月的89.5公斤,曾一度増加到105公斤。有一年,台獨聯盟尾牙,他心情好,喝醉了。晚宴結束離席時,腳步一個不穩。體重不及主席一半的我,自不量力試着扶他,還差點被壓扁了。幸好,黃陽興兄在旁,幫助扶他上車,爲我解了圍。 體重的減輕最重要的是靠飲食的節制和運動的加強。這兩方面,主席都力有未逮。蓮治夫人過世後,主席的飲食更無法正常,朋友的邀宴,外食增多,是一個原因;主席以車代步,很少步行,也是原因。他常開玩笑說,他終身致力台獨「運動」,已經不需要其他運動。我和一些朋友鼓勵他游泳。他心有所動,但最終還是沒有去成游泳池。 照顧主席的前三年,我們之間是醫生和病人的關係。蓮治夫人過世後,我們亦醫亦友。內人麗卿和我及主席的好友康厚兄嫂,敏勇麗明夫婦及經常從美回台的瑞明、麗清夫婦,關心主席的生活起居。朋友中有人曾想介紹一位女性朋友,更貼心照顧他。但主席對已故的蓮治夫人深情有加,也不願他日成為他人的負擔,一直沒能促成其事。這段期間,他的一位姪女幫忙照顧生活起居,相當盡職,但多少有些不便。 個性樂觀開朗的主席,不喜歡麻煩別人,待人十分親切。每次門診時,都笑容可掬。「Hi」「Hi」的話語聲,讓人開懷。護理人員都覺得很窩心,也很樂意照顧他。有長期大腸息肉病史的他,每一兩年需要安排一次大腸鏡檢查。如發現有息肉,就作息肉切片檢查。他很擔心得到大腸癌,每次聽到息肉切片檢查良性報告時,會很開心。他曾是長年煙槍,因而導致慢性肺氣腫。爲了不讓辦公室同仁受到煙霧污染,毅然戒煙有成,加上藥物的治療,肺功能檢查已接近正常,不會上氣接不著下氣,演講時聲音依然宏亮。他血糖和血壓的長期控制也非常良好。 我原本期待能夠與主席有更長的亦醫亦友情誼。未料到他在接受全身麻醉內視鏡鼻竇手術以矯正眼睛肌肉失調,於手術結束後,發生意外,搶救無効。想到開刀前兩天,在國家音樂廳會面時他一如往常的笑容,讓人不敢相信他已在上帝的召返,離開人世,到他信仰的主的天國。主席的意外離開人間,讓我體會到人生的無常和醫學的有窮。每次看到主席長期盟友侯榮邦兄的落寞神情,我都會因爲作為一個醫師的無能為力感到內疚。也許,他已經在另外一個國度與蓮治夫人重逢,攜手再譜另一個世界的人生。安息吧!昭堂主席,你的人生已打過美好的仗役。你的親友和追隨者都會永遠懷念你。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