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FI
  • 關於聯盟
    • 政策綱領
    • 主席的話
    • 台獨聯盟大事記
    • 台獨聯盟人物
    • 台獨聯盟故事
  • 聲明及新聞稿
  • 活動訊息
  • 文章及刊物
    • 理念主張
    • 佳文欣賞
    • 時事觀點
    • 共和國雜誌
  • 台灣安保協會
    • 理事長的話
    • 捐助章程
    • 相關活動
    • 出版品
      • 安保通訊
      • 安保叢書
  • 現代文化基金會
    • 董事長的話
    • 捐助章程
    • 相關活動
    • 出版品

Footer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Facebook台灣總本部美國本部日本本部
  1. Home
  2. 文章及刊物
  3. 時事觀點

時事觀點


2006-09-25

紅非紅的角力

施正鋒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暨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 透過台灣本土社團所發動的「手護民主、手護台灣」活動,總算讓隱忍許\久的五顏六色民眾宣洩胸中的鬱卒。由於民進黨高層政治人物刻意淡化,即使遭到自己人惡言相向也要委曲求全,以免落人「當家者鬧事」的口實、或是外力趁機介入,再加上警方進行隔離奏效,紅與非紅雙邊並未發生嚴重肢體扭打,暫時化解令人擔心可能一觸即發的大規模衝突。 其實,用不著民進黨中央登高一呼,各地公職服務處自從「倒扁」行動以來,一直面臨支持者請纓的壓力,「不能再沉默不語、以免被人瞧不起」的說法不斷蔓延,也就顧不得先前所作的自我約束。如果由男歌手在演講台上所唱的「天光」引起的共鳴來看,未嘗不能說是不少人對於當前的政治紛爭視為「暗夜的惡夢」,仰天長嘯,長夜綿綿,不知何時才能天亮? 由參與的綠營群眾來看,大致上可以分為搭乘遊覽車北上、以及大台北都會區兩大主力。坦承而言,不管是從藍綠政黨認同、或是族群人口分布而言,難免可以看出彼此在城鄉、職業、以及社會經濟條件的差距,當然就有政治參與模式的差異,更不用說集體動員上的交通考量,因此,只要沒有接受傳統地方派系所發的「走路工」,都可以視為自動自發的行為。 自從民進黨上台以來,除了選舉造勢場以外,對於社會運動意態闌珊,尤其是與選舉無關的活動,會刻意保持距離,以免給予本無淵源的企業帶來負面印象,因此,民間社會稍有自主發展的空間。然而,在中南部縣市,即使民進黨得以執政,並且嘗試努力社區發展,卻一直對於國民黨透過地方派系的宰制一愁莫展,如何讓基層支持者形成水平式的另類結社,不再完全倚賴政治人物的動員,恐怕是更基本的課題。 令人擔憂的是,在以鐵絲網、以及拒馬所構成楚河漢界兩邊,連台鐵在台北車站的動線都要涇渭分明,以免彼此因為看不順眼而動口角、甚至於鬥毆,連原本彼此可以共享的公共空間都要做謹慎的切割,此時,如果企盼建構一個可以凝聚共識的公共論壇,豈不是緣木求魚?當一邊口口聲聲「人民」之際,另一邊則強調「老百姓」,不禁令人懷疑,大家都是同一個生命共同體的成員嗎?所謂的「親綠學者」,除了口誅筆伐以外,請告訴大家,公民社會從何而來? 比較遺憾的是,有兩家電子媒體轉播台被憤怒的群眾佔領,在現場的主播甚至於踉蹌離場。對於任何的暴力行為,應該是民主社會所不容,或許\,在下回的類似場合,主辦單位還必須對於享有崇高地位的第四權提供特別的保護。然而,除了有意無意暗示反扁人士比較理性以外,媒體本身也要反躬自省,為何自己會特別招致嫌惡、甚至於唾棄呢? 其實,不論是從秒數、所出動現場轉播車數、場景選擇、取景角度、報導方式、還是主播的表情,都可以看出媒體工作者本身、或是新聞台的立場,究竟是否公平,觀眾心中自有一把無言的尺。當媒體競相播報倒扁的溫馨面,卻刻意誇大非紅的粗鄙面,當媒體強調忠孝東路一路通暢,又對照鄰近中山南路阻塞不便,卻不明說這是警局隔離線所致,又如何讓身歷其境的第三者信服?當政治媒介儼然變身為行動者、甚至於挑撥者之際,本身已經構成另外一種文化性的暴力,這才是台灣民主鞏固最大的挑戰。 對於不少本土人士而言,缺乏語言表達、對談論述的能力,恐怕是一輩子最大的痛處;噤聲無言,除了因為長期殖民的內化,也有母語缺乏在公領域表達的無奈。然而,即使在高唱入雲的「包容」口號聲中,如果不願意承認對方長期在結構上的劣勢,只願意以刻板印象來強化自己的優越感,譬如說,「南部人比較沒有水準」,當然也就沒有辦法作真正的相互了解,更不可能作有意義的公民互動。 當群眾場的叫囂透過媒體,蔓延到日常生活肆無忌憚的不寬容,我們彷彿看到另一個北愛爾蘭蟄伏而出,究竟,誰來負責? (中國時報,2006/9/17)
2006-09-25

剖視「倒扁」連續劇

陳師孟◎台大兼任教授、前總統府秘書長 今年以來,倒扁的風潮一波波展開,先是在野的中國國民黨利用在立法院的多數,強推罷免總統案正式成案,所幸陳總統做出正確的處置,以對全民的公開電視談話代替對立法院提出答辯,使國民黨羅織的十大罪狀反成了執政黨的政策說明,只顯示在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鬥爭本性,與「林林總總、瞎掰湊數」官僚習氣。 操弄族群 不應綠營背黑鍋 不料正當我們以為歹戲下棚之際,一群自命為「泛綠」的學者與政治人物卻接起了倒扁的棒子,演起續集來;只是比起稍早提出罷免案的泛藍政客們,多了一副大義滅親的神聖臉色。我們這些素來也自以為是泛綠的人士,誠惶誠恐地捧讀他們公告周知的「起義檄文」,看懂了兩個要阿扁自動下台的理由:一是阿扁「以挑撥族群代替反省」,二是阿扁「以國家認同壓抑民主」。先看族群問題:不客氣地說,這是睜眼說瞎話;任何人了解兩蔣七任統治的用人邏輯、任何人檢視歷次選舉的選票結構、任何人環顧泛藍陣營的未來領導集團,如果還不能指認台灣族群問題的元凶,還要把操弄族群的罪惡由國民黨身上卸下,而要求民進黨或陳總統背黑鍋,這不只是盲目,而且是撒謊。我只想問:難道一定要福佬族群也把九十%的選票投給藍營,綠營才能洗脫「族群意識」的罵名?老實說,身為所謂「外省子弟」,雖然自己在成長中沒有享受「權貴」的滋味,但仍不免為了自己族群過去的集體罪過有連帶的愧疚。當一些外省子弟為其優秀的家世背景或學養表現而趾高氣揚之時,應該回想當年在二二八時被你們的長輩「人間蒸發」的台灣菁英,你們的優越感或許得來並不怎麼光彩。 依法進退 避免民主退為民粹 再看認同問題:不客氣地說,這是無知加三級。試想在一個民主國家,國家認同重要,還是民主程序重要?多數民意是否就可以違背對自己國家的認同?人民可以用選票推翻政府,是否也有權出賣國家?答案非常明顯。美國是公認的民主國家,但是人民對國家的效忠卻不容一絲含混,也不受民意表決。如果美國公民認同前蘇聯共黨政權而充當間諜,或認同阿富汗「塔利班」政權而充當傭兵,美國政府不會因為這是信念不同而予以寬貸。同理,今天部分中華民國國民若認同不時對台灣做武力威脅的中國,台灣政府可以裝聾作啞嗎?應該尊重這種叛國的主張嗎?把民主自由無限上綱到國家認同之上,聲援那些認同錯亂的泛藍民眾,對國家尊嚴與國人安全棄之不顧,反而嗆聲陳總統打壓民主,這些言論出自政治學者之口,真不可思議。 更令人咋舌的是,當媒體詢及阿扁若下台,足以抹殺六百四十多萬選票中任一票的效力,也不因此有權要求任一個泛綠選民讓步。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是來自綠營之內,但第三波倒扁訴求不再是前番對阿扁政治立場的質疑,施明德大聲抨擊的是阿扁的道德,包括第一家庭幾位成員的操守在內。套用施明德的話:「民進黨政府的統治基礎就是道德,不談道德,還剩什麼」,因此「現在一百萬人站出來反貪污、反腐敗,這跟族群對立、藍綠對立都沒有關係」。老實說,要不是這十五年來對施明德的近距離觀察與第一手了解,真的會以為這是出自一個德高望重的民主先知之口,也真的會讓人搞不懂民進黨當初在推舉總統候選人時,怎麼會不取黃鐘取瓦釜。 姑且不說阿扁被指控貪腐迄今沒有獲司法認定,即使要未審先判,施明德對阿扁的道德譴責也是一百步笑五十步,他的滿口仁義道德只益發凸顯其人格的雙重性。除了近日媒體上對他的各項「爆料」外,我們還見聞了不少更不堪的私下行為,有些當事者或目擊者至今仍然陷於隱惡揚善的心理矛盾,公開與否舉棋不定。其實要透明化施明德並不難,他洋洋自得的「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三原則,固然是出自對女色的自白,但未嘗不代表他對金錢、權力、友誼等各種「所欲」的基本態度,任何送到眼前的「貢物」,他都可以大剌剌地享受,不必心存感念,也不必愛惜善用,因為本來就聲明過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嘛。我們可以斷言,有朝一日若把總統大位獻在他的腳前,他也會面不改色地登基,繼續他的「三不」人生。我們無意以他的一百步來襯托陳總統或我們自己或許在道德缺憾上的五十步,我們只想呈現施明德這樣一個人竟然自居為道德審判官的荒謬性。 禁揭瘡疤 民進黨不應鄉愿 沒有人想要玷污施明德早年反抗威權的英雄事蹟,沒有人企圖摘下他頭上的光環,如果今天他的事蹟蒙羞、光環褪色,要怪只能怪自己。施明德曾怒斥批評他的民進黨人士「放肆,憑什麼資格問他?」他罵這些「後生小輩」、「徒孫輩」忘記他當過黨主席,又說當年他在台北車站前三天四夜抗爭時,他們都還不知道在哪兒呢!很巧的,當時我剛擔任民進黨秘書長,我也在那兒,而且我是從頭至尾待在車站前,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林義雄前主席深夜凜立狂風疾雨中,周遭是一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基層黨員,卻不多見施明德的身影。不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形象何以在台灣民主傳承歷史中江河日下,從美麗島年代的戰神英雄,到兩黨競爭年代的玩世浪子,到今天的邊緣政客。人稱「印度聖雄」的甘地有謂:「我的一生就是我的信息」,相較之下,或許施明德只能俯首沉吟:「我的前半生就是我信息」。 也有些民進黨民意代表要同志不可挖瘡疤,畢竟施前主席以往確有汗馬之功,再說砲口向內也有傷黨譽。我很厭惡這種鄉愿態度,就是這種邏輯,到今天蔣介石的雕像還佔據了多少台灣的公共場域,毛澤東的畫像也依然高懸在北京天安門,彷彿一個政治人物生前只需要做對一、兩件事,就可以「吃一世人」。我們自小在學校被教導「前功不能抵後過」,因為功過之論並非算術加減而已,還有蓋棺時的晚節要計較;換言之,昨日的施明德再有多少豐功偉蹟,也不能覆蓋今日施明德的惡言劣行。再退一步說,之所以對施明德「算帳」,也不是有人閒極無聊;要不是施明德起乩般比起倒豎的拇指,要不是他冷嘲熱諷地責罵不願附從者「向權勢屈服、向利益低頭」,要不是他不甘寂寞要百萬人陪他玩抗爭,哪一個人會吃飽撐著去挖他的醜事呢。既然他一意要站在聚光燈下,就不能抱怨身下的黑影被看到,旁人也沒有要大家別過頭去、視而不見的道理。 我以為果真擔心民進黨的名譽受拖累的話,不是要大家噤聲,而是把該清掃的家醜勇敢清除,即使已經瞞了一輩子。史恩康納萊在一部電影中說:「要獲得勳章不難,要配戴它就不容易」,民進黨現在要思考的不是勉力保有過去所得到的勳章,而是如何再恢復挺胸配戴的資格。 記錄這一段台灣民主發展的黑暗時期,不能不提到金恆煒,如果在這齣連續劇中有一位英雄的話,非他莫屬。他長久以來仗義執言、毫不妥協,而今受到林正杰的暴力相向,施明德陣營裡的教授、醫師與人權律師居然連起碼的慰問與歉意都吝於表達,真是令人感慨萬分。我想不該再讓恆煒孤軍應戰,爰為記。
2006-09-18

用台灣的名字直接申請加入聯合國

海外台灣人 For Immediate Release 新聞稿 Date: August 29, 2006 日期: 二○○六年八月二十九日 Contacts: C.K. Kuo, Coordinator 聯絡人: World Taiwanese Congress 世界台灣人大會召集人郭重國 Strong C. Chuang, Chairman World 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U.S.A.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美國本部主席莊秋雄 Wen-yen Chen, Executive Director 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執行長陳文彥 Shang-jing Pan, President North America Taiwanese Women’s Association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會長潘賢敬 Re: 56 Organizations Appeal for U.N. […]
2006-09-18

全民追討黨產

手護台灣大聯盟 國民黨在執政半世紀後,竟可以擁有龐大土地、投資、壟斷事業的黨產?查其財務來源,除了所謂的「國民黨黨庫通國庫」,拿國庫直接補助之外,更多的是接收國家財產與特權、特許\經營事業的不當得利。監察院2001年4月6日調查報告即認定國民黨黨產不符合「實質法治國原則」。 然而當政府針對不當黨產予以追討,卻都遭逢國民黨的拖延及杯葛,「黨產條例」便遭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封殺超過50次,為了杜絕國民黨長期以來「黨庫通國庫、國產變黨產」,霸佔全民財產這種全世界絕無僅有的現象,採取以公投方式追討國民黨黨產,乃現今唯一之計。 由民主進步黨發起的全民公投追討國民黨黨產行動,已經完成第一階段的公投提案連署,總計有超過15萬人參與提案連署,已正式向行政院遞出提案。第二階段計畫邀集1000個社團成立「全民追討黨產大聯盟」,將公投追討國民黨的不當黨產,推展成為全民的行動。這個行動的過程除了可以深化台灣民主政治之外,更可以藉由所取回的黨產,進一步健全社會福利,並投入弱勢群體之照顧與關懷,實現社會公義。達成「討回不當黨產,貫徹民意付託,完善社會福利,回饋弱勢族群」的目標。 面對長期以來國民黨黨產所造成台灣社會不公不義與政黨競爭不公平的問題,我們期待藉由「全民追討黨產大聯盟」的擴大成立凝聚全民的力量,一舉解決。「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黃昭堂為「全民追討黨產大聯盟」的15位發起人之一,懇盼藉由邀請 先進及貴社團的投入參與,協力來突破83萬人公投連署門檻的限制,讓國民黨面對直接民意的檢驗,進而終結橫行台灣半世紀的黨國資本主義怪獸。「手護台灣大聯盟」懇盼諸位 先進及各社團連署參與「全民追討黨產大聯盟」,與我們齊步邁向轉型正義的徹底實現。 手護台灣大聯盟 聯絡電話02-2321-7398
2006-09-18

獨派痛批經續會 西進資敵正當化

李心怡 黃昭堂指出,包括新系在內的各黨派立委,都在中國投資,是造成政策與民間心聲嚴重落差的原因,因此要求行政院公布在中國經商的立委名單,評斷這些人支持開放的言論是否有可信度。 籌備許久的經續會結束後,蘇內閣火速換掉經濟部長黃營杉,而交通部長郭瑤琪也因ETC決策與閣揆不同調而主動請辭,經續會相關議題也就宛如「船過水無痕」。不過,對於「兩岸」政策朝向開放的結論其實早已定調,經續會只是成為背書工具一事,台聯與獨派人士還是相當不滿,而前總統李登輝也十分憂心,台灣經濟會因此更空洞化。 大膽西進定調 阿輝伯很反彈 早在經續會籌備期間,李登輝等人便相當擔心,認為經續會的結論似乎已經定調,就是朝向「大膽西進」。為此,獨派大老們趁著經續會前與總統陳水扁會面時,曾當面表達憂慮,但陳水扁回應表示,經續會的召開是為了讓企業根留台灣,他並已交代行政院長蘇貞昌四點指示,包括增加投資台灣、創造就業機會、拉近城鄉距離、縮短貧富差距,將當作政府施政的重點。 但獨派的憂慮仍不減,台獨聯盟主席黃昭堂便認為,從行政院邀請的經續會參與成員多是主張開放派,軌足以推測行政院的目的,反對開放者除了台聯人士之外,大概就只有前一銀董事長黃天麟一人,他因此形容黃天麟是「一個人擋火車」。況且,蘇貞昌向來與獨派人士缺少互動,這次舉辦經續會,事前、事後也都沒有和獨派人士溝通。 事實上,兩岸直航與放寬企業投資中國四O%上限等提案,雖然被台聯強力主導刪除,但最後仍列入「其他意見」,蘇貞昌並表示,列為「其他意見」建議,將做為施政參考。儘管蘇貞昌一再否認有所謂「蘇修路線」,但他對「兩岸」經貿朝向開放的態度,不明而喻。 除了李登輝在經續會後隨即痛批經續曾向中國傾斜、是為特定財團和利益團體服務,並提醒行政院「對於『沒共識』」的意見,也要推動,實在很險」之外,他私下也多次向友人表達憂慮,認為台灣對中國的投資已將近兩千八百億美元,占全世界投資中國資金的一半,也超過台灣對外投資金額的七成,實在太多了,並已造成台消產業空洞化、失業率增加、所得分配惡化,對台灣社會本身造成嚴重危害。 資敵正當化 台灣沒好光景 而李登輝領導的手護台灣大聯盟也提出警告,表示「兩岸直航將使台灣每年流失三千四百億元,並增加每年五萬失業人口;大舉投資中國將使台灣面臨經濟地位邊陲化的風險;『積極開放』等於迎合中國『以經促統』的大戰略;積極開放將讓『西進資敵』行為正當化,將使台灣走向『終極統一』;而且開放政策使台灣過去的優勢逐漸消失,長期下來對台商其實不利」。 黃昭堂認為,儘管因為「資本無國界」,台灣地下經濟規模又相當龐大,政府要「積極管理」確實有困難,但現在政府有四○﹪的投資中國上限,大企業尚不敢明目張膽把資金大量輸往中國,失業率也還可以控制,若政府完全不管,台灣的經濟狀況一定會更糟。 黃昭堂分析道,台灣企業到中國投資,短期內雖有資本上的優勢,但技術轉移後,對中國而言就沒有利用價值了,短期或許風光,但「沒幾年好景」,最後只是中國「以商圍政」的工具,但台灣產業界卻會因為資金外移而空洞。他認為行政院將經續會末獲共識的開放政策列入「其他意見」,似乎有「另立巧門」的嫌疑,因此呼籲行政院「不可將『其他意見』作為政策依據」。 統獨立場曖昧 蘇修不脛而走 而對於如何根留台灣,黃昭堂也建議,台灣閒置土地應充分運用,以最優惠的價格提供給企業建廠;其次,外勞基本工資依照本國最低基本工資的規定也應該取消,讓企業更節省人事成本,因為外勞也沒有領到全額,徒增中間仲介剝削的空間;此外,遺產稅也應該取消,讓有錢人願意把錢留在台灣,反正有錢人很會避稅,政府也收不到什麼遺產稅。 對蘇貞昌傾向開放的兩岸政策,黃昭堂認為蘇貞昌和新潮流走得太近了,似乎完全接收新潮流的看法,他認為,目前包括新潮流在內的各黨派立委,許多人都有在中國投資,是造成政府政策與民間心聲嚴重落差的重要原因,因此手護台灣大聯盟將要求行政院提供在中國經商的立委名單,讓民眾瞭解哪些立委自己在中國經商,評斷這些人支持開放的言論是否有可信度。 黃昭堂也提醒陳總統,總統除了有外交、國防、兩岸的主導權之外,不要忘了他其實也有「掌控閣揆」的權力。此外,黃昭堂也注意到蘇貞昌從未對國家認同議題、統獨立場有過表態,大家都不知道蘇貞昌的立場,因此也不敢支持他。 但蘇貞昌徹底否認「蘇修」,他強調,兩岸是總統職權,兩岸政策是由總統定調,行政院只是執行。而台聯秘書長羅志明則認為,新任經濟部長陳瑞隆當初就是支持開放八吋晶圓登陸的主要官員,在兩岸政策上也是持開放立的,蘇貞昌在經續會後換陳瑞隆上場,難免給外界推動「蘇修路線」的聯想。
2006-07-20

阿扁 不等於本土政權

鄒景雯◎《自由時報》記者 一如預期,總統罷免案在立法院並未通過,陳水扁總統在輕騎過關之後,剩下的任期他必須以自諫、贖罪的謙卑態度,為這塊土地與人民殫精竭慮、無私奉獻,千萬不要以為抬出了「本土政權」的招牌,就可以做為無堅不摧的護身符。 陳總統昨天再度向人民致歉,這樣說並不夠,社會要求阿扁必須採取明確的行動,立即兌現清廉執政及加速改革的承諾。家人與身邊人過去的恣意亂行,實令人深惡痛絕,難以原諒,陳總統必須記取教訓,直接面對,不可錯估民心脈動。 執政六年以來,民進黨政府做了一些,但人民要的更多,追討國民黨黨產這個鞏固民主的基本工程,阿扁可以有千百個理由自我解釋,但至今交出白卷是鐵的事實。當民間一再呼籲下,才勉強出現了公投黨產的連署,之前兩千多個日子為什麼不做?現在罷免沒事了,是不是又準備虎頭蛇尾、虛晃一招? 「口號治國」是街頭起家者的致命傷,民進黨政府今後若繼續停留在這種水準,就只有等待第二次政黨輪替;「對內政治協商、對外兩岸和談」,是再一次的自囈文宣,距離感動人心非常遙遠,協商不本就是政治的常態嗎?兩岸和談這時又要談什麼?或是「積極管理、有效開放」要重新排列組合了? 缺乏執政的中心思想,是扁政府予人短線操作、訴求突兀的主因,這也是一個政府能不能長期建立信賴與品牌的關鍵,即因為這點沒做好,因此競爭者可以隨意顛覆、一筆抹煞,以致這些年,總是落於腹背受敵、陷入被動的困局。 扁若錯 本土政權仍須茁壯 明年此時,各政黨的總統候選人大致已經產生,易言之,陳總統只剩下一年的時間能為他任上的功績做總結,阿扁滿意截至目前為止社會大眾對他的整體評價嗎?如果是否定的,阿扁唯有一天當兩天用,好好想想自己還可以怎麼樣為人民服務,同時想辦法留下典範,否則將難以搶回歷史的解釋權。 阿扁如果做得好,絕對將為本土政權加分,阿扁如果做錯了,本土政權仍然必須繼續茁壯,二者不是等號。因此,迎接陳總統的未來,是非常嚴峻的期許與挑戰,只能成功,不准失敗。
2006-07-15

當機立斷設立停損 撥雲見日擺脫泥淖

李鴻典◎《新台灣週刊》記者 面對接踵而來的困境,阿扁和綠營唯有站穩腳步、團結一氣,才能早日走出低迷,鞏固本土政權。 「阿扁怎麼了?民進黨怎麼了?」這恐怕是近期以來所有綠營支持者心中的疑問與痛;無疑地,陳水扁總統近來深陷政治風暴中,致使個人聲望下跌,連帶使民進黨支持度下滑,甚至危害到得來不易的本土政權;然而,究竟是何種原因使得困境不斷?是阿扁個人行事風格使然?是第一家庭不夠清白?是民進黨沒有真心團結? 面對前所未有的困局,憂心本土政權岌岌可危的獨派人士、學者與綠營立委,大多希望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阿扁總統與其身邊人士,都要能謹言慎行,而綠營在艱困時期,更該團結一氣,而非自我打擊、自亂陣腳,才能遏止低迷氣勢,早日從泥淖中脫困而出,穩固本土政權。以下是訪問內容: 黃昭堂:加強抗壓性 善用民間力 我想困境的原因很多,陳總統開始就任時,就有很多地方不對勁;他提出的「四不一沒有」,根本是否定他自己過去的想法,等同於是把自己綁手綁腳,很多事都做不了,然後也讓支持者失望。 核四停建也是這樣,處理得不漂亮,也沒堅持,一下停建、一下又復建,不夠堅定,自己把自己的氣勢打壞。再來就是,二○○○年政權是和平轉移,因此,陳總統對於過去國民黨高級官僚也沒有進行更動,原本應該是可以大換血、耳目一新;沒換的結果就是「喊不動」,拖垮執政。 還有,陳總統太愛事必躬親,沒有做好分工,到頭來,人家就都會把責任歸咎到他身上,這不夠聰明;然後,發言太多的這個部分,則讓人家覺得他缺乏穩定性。當然,總統有部分也冤枉,因為有時候是美、日干涉太多,他也無力反駁;雖然台灣很小,但是總統也應該可以讓美、日認知到台灣的重要性,這部分我認為他抗壓性不夠。 政治現實面上,立院的少數,當然也是困境主因之一;這部分除了台灣選民判斷力不足,來自美、日的干預也是原因;國親在立院的無理取鬧也確實奏效。有關中國方面,我想敵人的打壓是正常的,這個無須多談。 而陳總統未能有效運用來自民間的活力,更是困境難解的肇因;過去李前總統支持連戰是事實,但在陳總統上任後,李前總統就想全力幫忙,因為李前總統關心的不是哪一個黨、哪一個人的未來,而是整體台灣的未來。只是,陳總統似乎沒有很領情,甚至說話傷李前總統的心,這不應該。然後,行政院長也一直換,理由何在?也看不出必要性。 要扭轉局勢、找回氣勢,我想陳總統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因為執政剩兩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他應該回復理想性、活力,看要怎麼拚,他自己要好好思考,同時,也不可以只著眼二○○八年,才有辦法放手一搏。 而第一家庭的爭議,我實在不忍苛責,其實每個家庭都一樣,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外人難以理解,何況,吳淑珍女士身體確實有太多不便,大家都應該要體諒,而不是用非理性的攻擊,毫無實據的謾罵,這樣不對。
2006-07-07

新潮流的滾動

施正鋒◎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暨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 就好像一般美國人居家庭院的草坪,草長了,三不五時,就必須用割草機推一推,特別是在夏天,否則,是會招來鄰居抗議的,因此,週末的耳根難得清閒。同樣地,每隔一陣子,就會有民進黨員出來呼籲解散派系,理直氣壯,不過,也從來沒有人會認真當作一回事,只要風頭過了,派系本身如果無意自廢武功\,支持者也不會太在意,而選民更沒有置喙的餘地。 久而久之,就像拿破崙跨下的惡癬,百膏塗抹無效,然而,一旦沒有派系,民進黨諸公可能還會一時不知如何運作,特別是候選人的產生、以及黨主席的推舉。其實,就政黨政治而言,黨內派系未必就是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尤其是對於議會外起家的群眾式政黨而言,在強調黨員參與、以及內部民主的情況下,派系未嘗不是群眾與菁英聯繫的方便機制;即便是右派的內造政黨,派系之間的均勢平衡,多少也有抑制寡頭壟斷的作用。 民進黨從創黨開始,一直是派系傾軋不斷;如果說有任何模式可言,大致是新潮流與反新潮流之間的二元拮抗。由於新潮流派系紀律嚴明,只要談好條件,任何人都可以與之結盟,尤其是本身缺乏可以推上檯面的人選,他們也樂於暫時屈居老二。由台北市長到總統選舉,陳水扁與新潮流一拍即合,主要是利用他們當攔路虎,一路排除黨內提名的障礙,儼然是厄圖曼土耳其大君所豢養的金髮孤兒勇士,可以仰賴衝鋒陷陣。 然而,新潮流可非如同那些任人操弄的後宮閹人,一旦搶到地盤,即使再小的部會,也會使勁將人事、以及預算的掌控發揮到極致,有人說是宛如惡性總腫瘤,或許\,更像是生命旺盛的藤澤蘭,盤根錯節,伺機擴大派系勢力的發展。在民進黨執政以來,官僚體系升官的終南捷徑,若非總統府、就是行政院,然而,在閣揆變動頻繁之際,最穩當的途徑是投靠新潮流,連有為者亦若是的學者亦趨之若鶩;因此,即使新潮流前些日子與陳水扁齟齬而嚷嚷沒有幾位閣員,問題是,六年來,除了不用公務員資格的機要,有多少高級文官接受收編,大家心知肚明,更不用說蘇貞昌與蔡英文就是他們未來孤注一擲的籌碼。 新潮流成員的共同點是能言善辯,應該是在人才甄補之際有所篩選,才能如此步調一致,所以,其他派系即使心有不滿,卻不得不懾服其驍勇善戰。也因此,儘管批判派系的聲音不斷,說穿了,就是要新潮流自廢武功。問題是,果真政黨要求不能有派系運作,卻阻止不了新潮流轉入地下;在過去,新潮流採取秘密流員的方式滲透社運團體,有就是運用列寧式的共產黨組織方式,八爪章魚、無往不利,很多人吃了暗虧,大家記憶猶新,當然是視之為流氓而覺得「顧人怨」。 其實,最讓人百思不解的是新潮流歷年來在立場上的調整,可以由高舉台獨的旗手,一下子擺蕩到推動三通的先鋒,惟一的不變,就是不斷地在尋求派系永續經營的契機。即使權力至上、生存第一,可以用來合理解釋新潮流的行為,然而,當派系利益一再超越政黨立場、中南海蹤影的傳言不斷之際,怎麼不會令過去那些聽過甜言蜜語的支持者擔心,新潮流下回的滾動(New Movement),究竟何時會將派系利益凌駕國家利益之上? 就像武俠小說中,正宗門派一再圍剿武功\高強的怪客,然而,只要武林盟主再三委以大任,派系就有存在的正當性,社會觀感似乎並不重要。不過,不要忘了,如果真的要根治香港腳,現在倒是已經有口服特效藥出現,就看民進黨的肝臟是否健康了。 (原載 《聯合報》2006/7/7)
2006-05-18

黃昭堂:中國的一中無各自表述空間

謝佳珍◎中央社記者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今天會面,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黃昭堂表示,胡錦濤的談話已為台灣戴上「台灣和中國都是一個中國」的大帽子,一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各自表述的空間,而連戰也接受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國共兩岸經貿論壇4月15日落幕,連戰與胡錦濤去年4月會面後,4月16日上午再度在人民大會堂會談。胡錦濤認為和平發展應成為兩岸交流主題及人民共同目標,還提出「堅持九二共識是實現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等四點建議。 黃昭堂說,雖然胡錦濤在會談中沒有提到「台灣屬於中國」,只說「台灣和中國同屬一個中國」,但從1982年中國修憲將台灣歸於中國領土,以及去年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已經清楚證明中國將台灣視為一部分。 他指出,連胡會談證明一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正統政府,沒有各自表述的空間。 黃昭堂說,面對中共在國共經貿論壇宣布十五項對台新措施,政府更要落實「積極管理」。以農產品登陸為例,中國想要台灣將農業技術移轉到中國,待中國大量生產後,再傾銷回台灣,這對台灣將是一大傷害。 他也提醒,開放中國人士來台觀光,可能造成犯罪率提升、違法居留等問題,如果管理不好,犯罪人士增加,觀光旅館可能最後會變成收容所。 胡錦濤即將與美國總統布希會面,黃昭堂認為,連戰此行帶著將近兩百位政商界人士前往中國,剛好為胡錦濤背書,增加胡錦濤訪美的影響力。
2006-05-17

疼惜台灣「國」 唱咱台灣「歌」

手護台灣大聯盟 呼應陳總統 大家都來唱國歌?! 陳總統日前勉勵國人要唱國歌,引發不少異議,尤其是深綠的民眾,感情上受到的衝擊最大,有人看了新聞差點要從椅子上跌下來。持平而論,唱國歌可以凝聚全民意志、促進全民團結,這個功能是不容置疑的,但是為何在台灣遇到唱國歌時總是稀稀落落、心不在焉,唱與不唱都尷尬,為何我們不能像其他國家一樣,大家能齊聲驕傲的大聲唱我們的國歌? 認同不相同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國歌 目前在台灣通行的國歌是中國國民黨於1929年通過的黨歌,1937年晉升為中華民國國歌,1945年後僅止於台灣使用,這一唱也唱了60年,在台灣自由民主體制成熟之後,這首黨國一體、外來的國歌早已無法獲得台灣多數民眾的認同,不僅與台灣人民、土地沒有連結,也激不起我們的榮耀感與歸屬感,這樣的一首歌,教我們如何能唱得出感情,如何聚得了共識? 「中華民國國歌」國際上唱不出去 常與中國國歌混淆 由於中國的阻撓,目前現行國歌在國際場合幾乎都不被允許公開演唱或演奏,2004年的雅典奧運,台灣的國家代表陳詩欣、朱木炎獲得金牌,只能循所謂的「奧運模式」演奏「國旗歌」,這對我們的民心士氣打擊很大。此外,在國際場合上,外國的司儀與工作人員報錯或播錯這兩首代表中國的國歌的情況屢見不鮮,日前布胡會的司儀也說錯中國國歌的名稱。因此,我們需要的是一首「台灣國歌」來開創台灣的國際空間而非用「中華民國國歌」繼續混淆國際視聽。 整合認同 促進團結 催生屬於台灣全民的國歌 為了整合認同、促進團結,我們需要一首從台灣土地孕育出的歌,一首描繪台灣人民奮鬥、渴望的歌,一首訴說台灣生命故事的歌,我們建議政府有關單位採取有效的措施,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能凝聚共識的方式產生「台灣國歌」。再者,「手護台灣大聯盟」若有幸推薦「台灣國歌」,1993年由鄭兒玉作詞、蕭泰然作曲的「台灣翠青」(Taiwan the Green)這首歌曲相當符合條件,我們推薦政府能採用它作為「台灣國歌」候選曲之一。
2006-03-18

錢呢?

文:邱乾順 圖:杜福安 馬英九的國民黨決定花費千萬元在三月十二日舉辦大遊行,抗議民進黨政府廢除「國統會」與『國統綱領』,結果受到黨工質疑:肯花大錢辦遊行,卻不願依規定付黨工退職金。 其實,馬英九擔任黨主席後,立即賣掉大筆黨產,上百億元入袋,卻一再喊窮,但錢流到那裏去了?烏鴉鴉的沒有幾個人知道,甚至過年黨工還領不到年終獎金。 號稱有潔癖的馬英九,實在應該站出來說清楚、講明白,國民黨變賣典當的龐大錢財那裏去了?為何平白蒸發不見了? 馬英九統獨論述反反覆覆,連統派媒體都對他的搖擺頗多批評;現在連自己的黨工都質疑變賣黨產「錢哪裡去」?恐怕不是一句「統統用來還債了」就可杜攸攸之口;因為,這是誠信問題!
2006-03-18

馬英九吃人不吐骨頭

文:邱乾順 圖:杜福安 馬英九接掌國民黨,立即提出了「先連接台灣 才有中國」的口號,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大樓外懸掛蔣渭水、莫那魯道、賴和、李友邦…等抗日台籍人士巨幅肖像,並不時敲鑼打鼓拜訪、拉攏二二八受難者家屬,但李友邦是在白色恐怖時代遭國民黨槍斃的,二二八事件則屠殺整個世代的台籍精英,至今國民黨仍然不願公佈真兇、認錯道歉與賠償(非補償)受難者家屬,反而毫無羞恥地消費這些台籍精英。馬英九這種利用亡魂剩餘價值、吃人不吐骨頭的行逕,令人不寒而慄;這也令人回想起2003年台北市政府轄下的和平醫院因隱匿SARS疫情,害死不知情的陳靜秋護理長和許多醫護人員,事後馬英九不是負責任地認錯道歉,而是將陳靜秋靈位送入忠烈祠,以這種極端冷血的方式消費受害者,轉移責任焦點,受害者家屬不但不知討回公道,反而要感謝加害者的「德政」。馬英九這種吃人不吐骨頭的作為,和中國六四天安門大屠殺後,中國國防部長遲浩田訪美時說「六四天安門事件沒有死半個人」,一樣猙獰恐怖。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