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典◎《新台灣週刊》記者
面對接踵而來的困境,阿扁和綠營唯有站穩腳步、團結一氣,才能早日走出低迷,鞏固本土政權。
「阿扁怎麼了?民進黨怎麼了?」這恐怕是近期以來所有綠營支持者心中的疑問與痛;無疑地,陳水扁總統近來深陷政治風暴中,致使個人聲望下跌,連帶使民進黨支持度下滑,甚至危害到得來不易的本土政權;然而,究竟是何種原因使得困境不斷?是阿扁個人行事風格使然?是第一家庭不夠清白?是民進黨沒有真心團結?
面對前所未有的困局,憂心本土政權岌岌可危的獨派人士、學者與綠營立委,大多希望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阿扁總統與其身邊人士,都要能謹言慎行,而綠營在艱困時期,更該團結一氣,而非自我打擊、自亂陣腳,才能遏止低迷氣勢,早日從泥淖中脫困而出,穩固本土政權。以下是訪問內容:
黃昭堂:加強抗壓性 善用民間力
我想困境的原因很多,陳總統開始就任時,就有很多地方不對勁;他提出的「四不一沒有」,根本是否定他自己過去的想法,等同於是把自己綁手綁腳,很多事都做不了,然後也讓支持者失望。
核四停建也是這樣,處理得不漂亮,也沒堅持,一下停建、一下又復建,不夠堅定,自己把自己的氣勢打壞。再來就是,二○○○年政權是和平轉移,因此,陳總統對於過去國民黨高級官僚也沒有進行更動,原本應該是可以大換血、耳目一新;沒換的結果就是「喊不動」,拖垮執政。
還有,陳總統太愛事必躬親,沒有做好分工,到頭來,人家就都會把責任歸咎到他身上,這不夠聰明;然後,發言太多的這個部分,則讓人家覺得他缺乏穩定性。當然,總統有部分也冤枉,因為有時候是美、日干涉太多,他也無力反駁;雖然台灣很小,但是總統也應該可以讓美、日認知到台灣的重要性,這部分我認為他抗壓性不夠。
政治現實面上,立院的少數,當然也是困境主因之一;這部分除了台灣選民判斷力不足,來自美、日的干預也是原因;國親在立院的無理取鬧也確實奏效。有關中國方面,我想敵人的打壓是正常的,這個無須多談。
而陳總統未能有效運用來自民間的活力,更是困境難解的肇因;過去李前總統支持連戰是事實,但在陳總統上任後,李前總統就想全力幫忙,因為李前總統關心的不是哪一個黨、哪一個人的未來,而是整體台灣的未來。只是,陳總統似乎沒有很領情,甚至說話傷李前總統的心,這不應該。然後,行政院長也一直換,理由何在?也看不出必要性。
要扭轉局勢、找回氣勢,我想陳總統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因為執政剩兩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他應該回復理想性、活力,看要怎麼拚,他自己要好好思考,同時,也不可以只著眼二○○八年,才有辦法放手一搏。
而第一家庭的爭議,我實在不忍苛責,其實每個家庭都一樣,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外人難以理解,何況,吳淑珍女士身體確實有太多不便,大家都應該要體諒,而不是用非理性的攻擊,毫無實據的謾罵,這樣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