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訊息


團結抗中 勿分裂 — 捍衛本土政權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聲明稿】 2019/06/14 民進黨總統初選已經結束,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恭喜蔡英文總統通過初選。我們同時也讚許賴清德前院長在初選結束後所展現的民主風範。這是民主政黨向全民推薦候選人的階段性過程,不是黨內惡鬥、更不該兩敗俱傷。 台獨聯盟在今年 4 月 22 日,也就是初選前夕,曾經召開過記者會,呼籲雙方「團結抗中 勿分裂 —— 留有餘地的批判」,如今初選終於結束,我們必須再次提醒所有支持台灣本土執政、以抵抗中國併吞為念的台灣人,真正的戰鬥還沒結束,2020 的艱困選戰,現在才要開始。 我們一再疾呼,2018 年九合一大選本土政權失敗之後,台灣面臨到空前的威脅,2020 大選稍有不慎,就可能讓親中政權復辟,將台灣推向被併吞的道路。一旦落入中國帝國的魔掌,台灣必然要「學『習』中國」,再現獨裁威權統治的歷史,甚至由中國向來對付邊境區域的歷史觀之,台灣重演外來政權掠奪、屠殺慘劇,亦非不能想像。 這一周以來,我們看到香港和中國政府聯手對港人實施血腥暴力的鎮壓,所謂「一國兩制」,已證明不過是吞併野心的遮羞布,與包裹毒藥的糖衣,在中國對港的治理鞏固之後,便名存實亡。中國野蠻的手段,也告訴著我們,如果選出了錯誤的人,台灣將走向地獄之路而無法回頭。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要再次強調我們支持本土政權的初衷,呼籲民進黨和台派支持者放下初選期間的衝突與情緒,不要將內部矛盾當作敵我矛盾,讓中國有機可趁、藉勢併吞台灣。我們當記取2018大選的教訓,別讓假訊息、分化挑撥等攻擊,藉初選議題發酵;切勿輕信、傳播不實的指控與人格詆毀。更不可意氣用事。 我們團結,不是為了某人的權位,不是為了某個政黨的執政;團結不是和稀泥,更不會是迴避對執政者的監督,而是為了共同對抗中國滲透與武力威脅,捍衛台灣,保存下一代的生路。唯有守住本土執政,才能守住台灣在政治上的自主,社會的價值與個人的自由。當前台灣面臨著生死存亡、內外交迫的險境,社會瀰漫虛無感與焦慮感,此際,益需我們站在一起,凝聚彼此,一同做本土執政的後盾。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繼續堅持台灣價值、台灣主體性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聲明稿】 2019/01/04   針對日前蔡英文總統以「不接受『一國兩制』、堅決反對『一國兩制』的『台灣共識』」回應中國習近平主席,我們認為必須給予「階段性」肯定,也期許蔡總統進而積極捍衛台灣價值、開展台灣未來的道路。   日前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中,將「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獨立」都定義為「台獨、分裂」,或有以為,是習將「中華民國」、「維持現狀」都納入台灣獨立的範圍中,其實不然,只要對中國對台灣歷來的主張有些認識,就會知道習只是再次重申中國的一貫立場:對任何對中國抱有投機性幻想的人,應該要體悟到,對中國而言,台灣的前途只能被中國併吞。   如同我們曾說的:「由過去的經驗看來,歷來中國國民黨方面所提各種試圖分享中國主權的主張,不論是中國國民黨提出『一國兩府』(一個未來的中國、兩個中央政府)、『一中各表』(對『一個中國」的內涵各說各話)、『一中共表』(雙方都合法的代表中國)等奇形怪狀的統一論述衍生物,都未能得中方的認可;中國所堅持的『一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從無二話,『一國兩制』(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其所屬的台灣特別行政區)已是中國的最大容忍度。即便是過去數年不斷糾纏台灣的『九二共識』,中國也只講『九二共識』,未曾對『各表』鬆口。」   若問習近平這次的說法與之前中國的主張有何差別,差別並不在於內容,而在於態度。挾著2018年介入台灣選舉成功的餘威,習不但宣稱已經掌握對台的主動權,更傲慢地要求台灣向中國卑躬屈膝。   面對盛氣凌人的習近平,我們認為,蔡總統當天的發言回應,有值得讚許之處,也有可更進步之處。   對於中國的步步進逼,蔡總統沒有放棄基本的核心價值,而是毅然回擊,堅持不接受九二共識、不接受一國兩制,呼籲中國不該否定台灣人民共同建立的民主國家體制、必須尊重2300萬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堅持:不卑不亢的闡述了台灣價值,堅守了蔡總統從上任前至今一貫「維持『台灣中國互不隸屬』的現狀」之承諾。   雖然較之以往,蔡總統的姿態已是前所未有的強硬,但如我們之前一再呼籲的,台灣不能永遠停留在中國的內戰遺緒中;不拋棄中華民國的殘餘,就無法真正邁向獨立建國。若為抵禦中國侵略,而繼續擁抱早已死去的中華民國遺骸,無異於飲鴆止渴,雖有一時之效,最終卻將反噬台灣自身。   而台灣體制與社會這樣長期對中國抱持虛幻曖昧的態度,讓台灣人失去台、中價值差異的能力更遑論基本的「敵我意識」,也對中國對台衝突、滲透、災害影響等,毫無警覺與應變能力。蔡英文總統應帶領動員政府體系,積極整合、適時將國安危機的資訊揭露,培養全民的危機意識,運作危機應對機制。例如從對民眾揭示中國在各場域層面滲透、侵吞台灣的手段,宣導如何應對做起。   加上衡諸中國無止盡的侵台野心與國際警覺中國擴張而採應對、反制的局勢,我們認為,蔡總統應積極捍衛台灣價值、讓世人辨明台灣與中國兩者的不同,並進而採取更有「敵我意識」的「實質作為」。我們更期許蔡總統終能拋棄維持現狀、兩個中國假象的作法,勇敢步上台灣獨立自主、建立新國家的進程。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漫漫長路 攜手共行】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對2018大選結果的聲明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聲明稿】 2018/11/27   本次縣市長、議員選舉及十項公民投票結果,以民進黨大敗,保守勢力全面反撲作收。2014年以來本土派所取得的政治優勢,瞬間喪失泰半。   首先我們認為,這樣的結果,對2014以來的本土執政來說,顯然並不公道,尤其是好不容易開始正向轉變的台中,與民進黨長期建設的高雄。2016蔡英文政府執政以來,啟動了過去所未能辦到的轉型正義、年金改革、能源轉型工程,也致力於扭轉貧富差距、提升勞動者權益,重新啟動多項重要軍購與武器自製。在外交方面更是屢有斬獲,除了美國先後通過台灣旅行法、國防授權法等數個有利於台灣的法案,蔡總統數度出訪過境美國時,受到美方高規格接待,更是首次以官方身分進入台灣駐外單位、進入聯邦機構參訪、發表公開談話的總統,至於美方來訪官員,也提高到副助理國務卿,更有英、美、歐盟各國議員絡繹來訪。不論對內或對外,蔡總統的成就都是歷任總統所不能及。   但是在頻繁的改革中,蔡英文政府卻陷入了父子騎驢的困境,既得利益者反對改革,贊成改革者嫌政府做得不夠、太慢、不徹底,更夾雜著別有用心的謠言與假消息,鋪天蓋地而來。改革不但沒有掌聲,反而不斷醞釀出不滿民進黨的情緒,「教訓民進黨」的氛圍,主導了這次的選戰。   我們認為,本次選戰帶給我們兩大教訓。一是台灣人對中國的警覺低落,與對轉型正義的認知,仍然不足。主張抗中與轉型正義的政黨,得不到選民的重視。台北的柯文哲,將統獨的重要議題,用「藍綠惡鬥」移轉焦點,但卻又同時以「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向中國交心,也未能引起台灣人的警覺。新北的侯友宜,高傲的標榜他在威權時期擔任黨國打手的經歷。高雄韓國瑜,更是將選戰直接注入黨國情調,對舊時代的緬懷,帶領了整場選戰的最終走向。   拒絕統一,固然早已是台灣人的共識,而2014與2016的選舉,更是乘著太陽花運動反中國的聲勢。但對中國侵蝕台灣的警覺,竟未能延續到本次選舉。這是我們因本土政黨全面執政,誤以為統派已不足為患而懈怠,是我們努力不夠所致。   第二,台灣尚未及建立起足以因應中國威脅的防衛性民主。選前,美方兩度警告中國正在介入台灣大選,外媒也注意到大量的外來網軍現象。至於某些電視新聞頻道,在時數與內容上都極其偏頗的問題,根本是從2000年以後一直存在,而今尤烈。   這次敗選的結果,如果單從國內來看,只是回到了相當於2004-2008年的政治版圖;但放到中國的關係來看,中國對外擴張的意圖,從未如習近平主政以來這般強烈、毫不掩飾,本土政權的失利無異於是向中國開綠燈,鼓勵中國進一步將手伸入台灣政局。對中國而言,似乎只要花百億元的成本,操控台灣的媒體與網路,就足以拿下台灣任何重要的民選公職。   全球政治局勢與地緣戰略正在重塑。不論是美俄日韓的對中國圍堵連線,或是南太平洋、印度洋、中亞的經濟拉鋸,或是南海的軍事角力及美中貿易戰爭,都明顯可見新冷戰的陣營正在形成。本次國民黨的大勝,無疑是向國際社會釋出,位於戰略樞紐地位的台灣,選擇了親中道路的訊息,對台灣的國際角色與形象,造成重大創傷。   我們曾多次提醒蔡總統,單純維持現狀,並非長久之計。蔡總統除了在遭遇中國打壓我外交空間時,才被動發表含有一邊一國內容的宣言外,極少對國際宣揚台灣不屬於中國的事實與主張。雖然蔡總統拒絕中國併吞的立場,不容懷疑,但蔡總統冷處理中國的要求、不積極反對中國主權主張的行為準則,實嫌消極。   本次公投案中,東奧正名公投,訴求的是僅是希望未來台灣派出的隊伍,能以台灣名義參加國際賽事,這與蔡政府多次公開表示的台灣不屬於中國立場,並無相悖,但仍得不到政府與民進黨的支持,以致公投未能通過。若說這場選戰有何值得慶幸之處,就是在宣傳戰極端劣勢的情況下,東奧正名公投仍取得了近半數的同意票,也高於民進黨在多數地區本次的得票率。顯示越來越多的台灣人,不受黨派立場拘束,願意說出自己的名,厭棄統派硬加諸於我們的「中國的台北」。如何持續整合這些民意,凝聚為在政治上有利於本土政黨的資本,是值得我們繼續努力的目標。   選舉隔日,盧秀燕、韓國瑜先後宣布承認九二共識、展開與中國的城市會談,蔡英文政府一貫對中國冷處理的策略,連台北在內,已經出現三個破口。為確保民主制度不再被中國因素所扭曲,我們建議政府應該即刻拉起抗中的防線。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建議,值此國際社會懷疑台灣的立場是否傾向中國的時刻,蔡總統應該積極的向各國表達台灣與民主國家、先進國家同一陣線的立場。過去蔡總統每每在中國打壓台灣時,發表一邊一國的談話,則中國大舉介入本次選舉,既是不爭的事實,蔡總統做出相應的反擊,並不違背蔡總統不尋釁的原則。同時,也應尋求各國的情報合作,遏止中國資金、組織繼續滲透台灣社會。   就國內而言,中國資金與組織滲入民間團體的現象,應嚴肅以對,政府應加速宗教團體法和社會團體財務處理辦法的審議,才能阻絕中國繼續收買攏絡民間團體作為內應。台灣各項重要的基礎建設、經濟系統與社會機構,都應該慎防被中國把持,譬如即將上路的離岸風電與5G產業、全國第一大國際港的高雄港,切莫落入中國「一帶一路」的陷阱。新聞媒體忽略其社會責任,淪為廣告台、特定立場的宣傳台,早已為人詬病;本次選舉又出現新聞台以大部分的時間為國民黨候選人造勢的情形,猶如紅衫軍再現,如何引導新聞媒體遵循守門人責任與善盡社會公器角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短期內,至少應立法規範媒體的查證義務,並加重違背義務的事後責任,避免媒體繼續成為謠言傳播的媒介。這些措施不僅關涉到下一次的選舉,更是影響台灣前途,與台灣在世界戰略局勢中定位的關鍵。   選後,政治版圖的重塑與各方勢力的角力,正要開始。距離2020的政權保衛戰,僅有一年二個月,情勢極其嚴峻,不容樂觀。當此挫敗之時,我們要小心莫落入勝利即正義的迷思,從而抹煞過去數年本土執政的努力。槍口對內的檢討,是輕易而誘人的陷阱,縱然可為心中的挫折怨怒,找到一時的出口,但從整體而言,只是在削弱自己的力量。此刻,我們需要的是戰友,而非戰犯。獨立建國,仍是一條漫漫長路,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寄望所有心念台灣的朋友,同心合志,攜手前行,共創明日。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不是弱者,切勿妄自菲薄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聲明稿】 2018/06/29   與世界兩百多個國家相較,我們的台灣,領土面積排名世界第139,人口是第56,人口密度是全球第17,從自然環境來看,似乎是個地狹人稠的中小型國家。 然而在軍事實力方面,台灣是全球第19,軍購金額是全球前10名,絕非弱小國家。   台灣的GDP排名全球第22,進、出口貿易排名全球第18,外匯儲備第6,電力消耗量全球第15,發電量全球第18,全球競爭力排名第14;也就是說,台灣是個不折不扣的經濟大國。另外,台灣的科學實力排名全球第20,教育品質全球第8,人類發展指數和全球繁榮指數,都在世界20名左右;台灣的民主指數全球第33,新聞自由指數全球第42,自由指數在亞洲也僅次於日本,屬於完全自由國家。可見,由各項文明指標來看,台灣乃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國家。   長期以來,統派為了達成幫助中國併吞台灣的意圖,不斷宣稱台灣是個貧瘠小國,人口少不足以支撐經濟產業,土地小資源少無法與大國競爭,日益衰退的經濟不靠中國就沒有未來,地理上欠缺戰略縱深、軍事力量薄弱不能當中國之一擊等等,以此渲染台灣不靠中國就沒有活路的印象;代表性的例子,之前是馬英九的「以小事大」論,最近則是台北市長柯文哲所說的:「你力量不夠,跟人家大小聲時,被人笑而已」。   中國近年來不斷利用各種明暗手段,意圖左右各國對中國的觀感與政策,已引起國際的警覺。台灣作為中國首要染指的目標,除了多年來承受中國在外交場合的打壓外,中國近來更將魔爪伸入民間企業,以商業利益脅迫各國際公司表態台灣屬於中國;對此,近日蔡英文總統接受法新社專訪時,呼籲世界先進國家與台灣聯手防禦中國的擴張霸權勢力,保衛各國共有的自由價值;蔡總統的發聲,不論在立論上或策略上,都是明智而值得我們支持。   莫說文明的社會,講求的是平等友善,不是拳頭腕力;即便要論實力,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台灣各項表現,就知道台灣稱得上是世界大國,完完全全有實力、有資格獨立建國,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並且參與國際社會、善盡國際責任。況且正如同柯文哲所說,美中對抗是未來十年的國際大局;那麼位處第一島鏈樞紐的台灣,戰略地位只會日益重要。台灣身為世界舉足輕重的國家,本就該與國際社會共同防堵中國的妄圖,以維持區域穩定,避免世界局勢動盪。   然而,國內仍有許多被統派與親中媒體洗腦的人,盲目地相信台灣弱小,不能與中國比拚,在國際上沒有發言權,只能順從中國的意志、兩岸一家親。這種完全欠缺事實基礎的投降主義、別有用心的自我貶抑,才是台灣當前最大的內敵。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 陳南天

台灣應以瑞典為例,注重中國威脅下的國安問題

瑞典於今年起,為因應俄羅斯與日俱增的軍事威脅,將向全國民眾分發《如果危機或戰爭來臨》宣傳手冊,對國民宣導如遇恐攻、網路襲擊、流行病、常規戰爭及敵軍占領等狀況時,應如何對應、備戰、抵抗。這樣的危機意識與全民國防思維,值得台灣效法。   類似的手冊,瑞典曾在二戰到冷戰期間發行,在短暫的和平之後,現今面對俄羅斯2008年入侵喬治、 2014年入侵烏克蘭,並持續增強在北大西洋、波羅的海與鄰接歐洲邊界的軍事行動的情勢,瑞典於是再次致力於增強全民防衛力量。鄰近的立陶宛、芬蘭,也有類似的作為。     國際一向視台灣海峽為亞洲的火藥庫;中國除了60餘年來不斷宣示的不放棄武力犯台外,從1989年至2015年間,軍費每年呈二位數成長,至今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軍費支出國。尤其是習近平主政之後,毫不掩飾其擴張疆域的野心,對周邊諸國態度日趨強硬,不斷發生領域爭執;對台方面,軍機、軍艦的繞台行動,已經常態化,無月無之;台灣軍方被中國間諜滲透、退役將領被中國吸收的消息,也時有所聞。   相對於中國的窮兵黷武,台灣在蔡英文政府執政之後,雖然逐漸開始整頓軍備,但在民防方面,仍跡近空白。我們認為,一旦台海開戰,戰爭將不會侷限在遙遠的海面與空中。縱使中國目前的軍力,客觀上還不足以壓倒台灣防務,也無可能阻絕美日諸國的軍事介入,但我們仍不能排除中國由於派系鬥爭或國內局勢不穩,而孤注一擲非理性開戰的可能。若台海開戰,台灣島內已潛伏的第五縱隊有無可能對民生設施下手破壞?中國賴以威嚇台灣的彈道飛彈,量多但精度不佳,有無可能傷及平民?   更何況中國自2000年前後,就提出了「超限戰」的概念,意即將戰爭的內涵擴張,超出傳統以軍隊、軍備、兵器進行戰爭的範圍,而將所有的領域都軍事化看待,包括網路戰、資源戰、媒體戰、金融戰、文化戰,皆是;譬如從2014年起,中國佈建了大量的網路媒體,逐漸變成台灣政局的謠言來源。如果台灣社會欠缺對戰爭的警覺與認識,猶如在這些新興領域上不加設防。 中國的軍事侵略並不遙遠。島內的親中媒體,應和中國的論調,認為台灣與中國的衝突是蔡英文政府不承認一個中國的錯,主張台灣軍隊不應為台獨而戰,刻意掩飾台灣是長期被中國武力恐嚇、是生存與自主受到威脅一方,這些論調更進一步弱化了台灣社會對於戰爭的心理建設,這些論調本身就是中國侵略的一環。   為了保障得來不易的民主,與個人的自由與人權,和台灣人當家作主、自己決定未來的權力,我們必須有所醒悟。呼籲蔡英文政府,應仿效瑞典等國的做法,將提升台灣社會的危機意識與民防力量,列為施政要務,以利能適時動員、運用民間人力、物力,以防衛敵人有形之襲擊與無形之破壞,補足總體作戰的重要環節,達成保鄉衛土的目的。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 陳南天     * 截圖出自《如果危機或戰爭來臨 (If crises or war comes) 》小冊子英文版 * 小冊子發行機構 Myndigheten för samhällsskydd och beredskap (MSB) 網址:https://www.msb.se/ * 《如果危機或戰爭來臨 (If crises or war comes) 》小冊子英文版 pdf 連結: https://www.msb.se/Upload/Forebyggande/Krisberedskap/Krisberedskapsveckan/Fakta%20om%20broschyren%20Om%20krisen%20eller%20Kriget%20kommer/If%20crises%20or%20war%20comes.pdf

獨立建國,唯賴大聲說出

【台獨聯盟聲明稿】 2017/10/07   數百年來不斷追求獨立的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2017年10月1日舉辦了「你想要加泰隆尼亞以共和國形式成為獨立國家嗎?」的獨立公投。初步投票結果顯示,約有90%選民投下贊成票,僅8%民眾反對獨立,其餘則為廢票。期間,雖然西班牙憲法法庭宣告加泰隆尼亞的分裂主義公投違憲,西班牙政府派遣數千員警,進入加泰隆尼亞區封鎖投票所、收繳選票和投票櫃,甚至與民眾發生衝突,在警方的阻撓下,仍約有226萬人參與了公投。早在2014年11月,加泰隆尼亞人就曾舉行一次非正式的公投,據稱有8成的選民支持獨立,退出西班牙。這次,由分離派佔多數的加泰隆尼亞自治區議會,在今年9月通過法案,只要50%以上選民在公投中投下贊成票,自治區政府將在48小時內宣布獨立。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認為,住民自決原則,半世紀以來早已是國際普遍接受的普世價值,也被明文化於聯合國憲章以及政治權利兩公約之中。   國際法庭在2008年的塞爾維亞控訴科索沃的案件中,更以諮詢意見表明:只要是人民宣告獨立,不論該地區的國際法地位如何,都不違反國際法;肯認了人民有宣布獨立來實踐人民自決權的權利。審視此次加泰隆尼亞公投,即便公投的法源來自西班牙體制內的加泰隆尼亞議會,即便西班牙中央政府宣告公投為違憲,加泰隆尼亞的公投,仍是成功的宣告了加泰隆尼亞人的獨立意志。   由此回觀台灣的狀況,台灣的國際地位和主權狀態如何,固然眾說紛紜,但不論基於何種見解,只要台灣人能做出有效的獨立宣告,都可以達成獨立建國的目標,而這也就是台灣當前最大的障礙。   在台灣民主改革的過程中,何以李登輝總統的兩國論、陳水扁總統的一邊一國激起中國與統派的全力抹黑、攻訐?何以統派想方設法要攔阻各種公民投票?何以他們不斷逼迫台灣政府在各種官方說詞上,接受各式具有「一個中國」意涵的論調?何以中國要以「中華民國憲法」當作對蔡英文就職演說的底線?何以親中政治勢力,可以一面擁抱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面捍衛中華民國?無他,正如我們早前指出的,「中華民國」只是中國和親中統派用以阻撓台灣獨立建國的工具,一切都只是為了攔阻台灣人作出獨立的宣告。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認為,加泰隆尼亞,不論是作為一個與西班牙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與語言等歷史因素,或是加泰隆尼亞人因西班牙經濟不振感到遭中央政府剝奪,這些現時政治形勢,對於加泰隆尼亞的獨立來說,都不是重要的因素;就如同對台灣而言,台灣人是不是一個民族、台灣人的血源與語言來源,與台灣是否獨立建國,都無相干。真正重要的在於,台灣人如何能夠在具備國家條件的基礎上,凝聚眾志,宣告獨立,行使自決權,從而滿足獨立建國的國際法要件。   與加泰隆尼亞相比,台灣有更完善的條件成為一個新的國家,因為台灣事實上已以一個獨立國家的型態,存在多年,只待名實相符。現在,台灣本土政黨已經取得國會三分之二席次,獨立建國,縱然不是唾手可得,也絕非海市蜃樓。一切只待我們團結起來拋棄「中華民國是台灣」的幻夢,向世界宣告台灣人當家作主的意願與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