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 2758 決議無涉台灣,然後呢?記者會

聯合國 2758 決議無涉台灣,然後呢?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2024.09.24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及台灣安保協會今日(9/24) 召開「聯合國 2758 決議無涉台灣,然後呢?」記者會。

聯合國 2758 決議無涉台灣,然後呢?記者會

會中除了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陳南天致詞外,現場同時邀請前台灣中社社長廖宜恩、國際組織民主社群(The Community of Democracies)台灣青年代表楊欣慈、台灣制憲基金會董事宋承恩、台灣基進王興煥主席、民進黨立委范雲以及社民黨台北市議員苗博雅等參與本次記者會,共同發表對於 2758 決議之後台灣國家未來的方向。

陳南天  2758 決議文驅逐蔣介石政權 不是台灣

主辦單位台灣獨立建國聯盟陳南天主席,首先直指 2758 決議文中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蔣介石代表在聯合國中的所有地位,包括會員、常務理事國等等,及聯合國關組織。沒有任何一個字與台灣有關。

聯合國 2758 決議無涉台灣,然後呢?記者會_陳南天

陳南天表示:被聯合國「驅逐」的蔣介石政權,妄稱 2758 決議為「排我納匪」,再以「漢賊不兩立」,用所謂「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自欺欺人(台灣的人民),從而使台灣長久被孤立於國際社會之外。

陳南天指出:決議更是從未提起台灣主權及其歸屬,但自 2758 決議文一出,卻被中國共產黨用來作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依據而宣傳,我們知道台灣從來不是現實中國的一部分。

關於然後呢?他提到首先要讓「2758 決議文無涉台灣」進入教科書,讓真相成為我們世代共識的基礎,台灣值得作為一個國家被承認。再者,呼籲外交部必須告知世界各國「2758 決議文無涉台灣」,爭取更多國家實質支持,承認台灣作為一個國家。

廖宜恩 要求邦交國對台灣進行國家承認

前台灣中社社長廖宜恩教授表示,我們必須知道「聯合國2758號決議」與「聯合國憲章第23條」是「中華民國」的死門;而目前美國、澳洲、荷蘭等國公開表示「聯合國 2758 號決議不涉台灣」,則是替台灣開了一個逃生出口。

聯合國 2758 決議無涉台灣,然後呢?記者會_廖宜恩

廖宜恩說道:在中國已經嚴重威脅國際秩序與世界和平!請民主國家繼續以行動嚇阻中國侵略台灣;協助台灣政府擺脫「中華民國」的桎梏,以避免中國依「政府繼承」聲索台灣。

廖宜恩呼籲:目前美國、澳洲、荷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都已公開表示「聯合國2758號決議不涉台灣」,台灣政府與各政黨政治人物,也應該為2300萬人民的國際生存空間著想!

2758決議文無涉台灣,「然後呢?」廖宜恩說道:一、教育部應該刪除歷史教科書中有關「中華民國政府於1971年退出聯合國」的敘述,不要再欺騙台灣人民;二、揚棄「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一中外交政策」;三、請邦交國對台灣作「國家承認」,而非「政府承認」。

楊欣慈 團結對外 以台灣之名參與國際社會

國際組織民主社群(The Community of Democracies)台灣青年代表楊欣慈則表示,2758號決議文涉及兩件事。第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合法代表中國;第二、把蔣介石代表從聯合國體系驅逐出去。

聯合國 2758 決議無涉台灣,然後呢?記者會_楊欣慈

楊欣慈提到:台灣參與聯合國的方向就是不要說自己是中國、也不要把自己跟蔣介石代表畫上等號。沒必要去貼自己標籤。另外,國民黨說蔣介石代表是我們,聯合國反對我們,所以我要反對聯合國! 這樣對號入座很幼稚,對實質參與沒有幫助。

楊欣慈說道:重申 2758 號決議隻字未提台灣、也不涉及台灣,我們應該順應國際對支持台灣的潮流,共同呼籲2758號決議沒有涉及台灣,讓越來越多人成為我們的盟友。希望我們的在野黨可以支持這個最能夠幫助到台灣的方式,讓我們可以團結聲音一致對外,最後用我們真正的名字「台灣」,參與國際社會。

宋承恩 今夕是何夕 國民黨還要主張代表全中國?

台灣制憲基金會董事宋承恩提到:1971 年的 2758 號決議,一、無涉台灣,也沒有排除台灣能不能加入國際組織或是國際社會有任何的決定;二、也沒有決定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宋承恩發言的重點在批駁國民黨荒謬的言論。

聯合國 2758 決議無涉台灣,然後呢?記者會_宋承恩

會有聯合國 2758 號決議,當時的國民黨主席蔣介石有非常大的責任。一、2758號排除蔣介石及其代表的原因是他非法的佔領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因為你不可能讓一個佔領台澎金馬,宣稱代表全中國,這不符合事實。

二、,沒有講的是,蔣介石一直說要反共大陸([編按]對國際社會就是要反攻中國,這反過來代表你不是中國。),主張擁有全中國以外,他還要付出行動。這是聯合國沒有辦法接受的事。

國民黨聲明提到:中華民國憲法主張中國的中華民國的法理主權不容分裂,國民黨還要繼續維繫蔣介石的政策?還要反共大陸?還要宣稱全中國?國民黨到現在還持續著嗎?

宋承恩提醒:今天台灣要參與聯合國,就是以完整會員的身分,而不是跟中國綁在一起。受到中國同意的、接受中國邀請的,才能夠參加。那就坐實了台灣是中國的一省。這個我們是絕對不能接受。

王興煥 「2758決議文無涉台灣」列入教科書 

台灣基進王興煥主席提出三點呼籲

第一,必須將《2758號決議》列入教科書大綱,建立「台灣主權屬於台灣國民」的普遍認知是教育的基本任務,認同錯亂的荒謬不能延續到下一代。

第二,必須將《2758號決議》列為外交事務的重點,不論是國際宣傳或是外交人員的科普教育。並以此釐清台灣要「加入聯合國(入聯)」而不是「重返聯合國(返聯)」,因為過去聯合國席位的得失,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事,台灣從未以主權國家的身份存在聯合國。

第三,民進黨政府必須對歷史、土地與人民負責,堅定讓台灣與中華民國脫鉤,只有台灣,沒有中華民國,不要操弄「中華民國台灣」的政治話術。

聯合國 2758 決議無涉台灣,然後呢?記者會_王興煥

因為《2758號決議》的真相是將中華民國判處國際死刑,台灣政府若堅持穿著中華民國的壽衣,則是自願深陷「一個中國」的泥淖,令助台盟友費解,也令國際認知錯亂。

王興煥主席最後提到:「意志是絕望者希望的形式」,兩個中國都無涉台灣主權,國際的空間已經存在,剩下的,就是台灣共同體有沒有建國的意志了。

范雲 避免傷害台灣國際參與  立院應儘速提出聯合聲明

立法委員范雲今(24)日則表示,2758 決議長期以來被中國用來阻撓台灣的國際參與,強調台灣應積極對抗這種扭曲解讀,並感謝荷蘭、美國、澳洲等國對台灣的支持。

聯合國 2758 決議無涉台灣,然後呢?記者會_范雲

范雲在致詞中提到,大家如果有看到三黨的決議文就知道重點非常的不一樣,有的政黨糾結在「歷史」,有些政黨則認為當前執政黨做得不夠好,但他認為無論如何,共識就是希望台灣可以參與聯合國的組織。

范雲提到,在他目前擔任共同主席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當中的經驗中,讓他非常知道國際友人的支持的重要性,當國際友人都在團結挺臺的時候,我們更應該要團結挺自己,希望立法院的三黨能夠透過協商,盡快取得共識文字,提出立法院朝野的聯合聲明。

范雲強調,如果臺灣的國會不能團結對外,甚至否決了這樣一個重要的精神,會對我們的國際組織參與會是很大的傷害。

苗博雅 說出真相的歷史時刻 自助人助

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提到近期國際發展,IPAC 的決議範本,並不可怕。因為,它只是非常平實地說出了事實。就是,聯合國 2758 號決議沒有提到台灣。

聯合國 2758 決議無涉台灣,然後呢?記者會_苗博雅

苗博雅提到,鑑於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歷史決定的時刻來了!台灣自己要不要決定說出真相?還是對中國的謊言保持沉默?」他繼續說道:如果我們的朋友在幫我們說真相,結果,「我們自己把嘴巴閉起、不好意思、怕中國生氣,那試問未來還有任何一個朋友願意幫台灣說出真相嗎?」

他提到「未來是不是國際社會就只能繼續活在中國的謊言當中?因為,這個國際最大政治詐騙的受害人台灣,自己本身不敢出來說這是謊言。」

目前台灣國會正在開議,也在討論 2758 決議文,他呼籲立法院開議的各黨派的國會議員能夠有勇氣說出關於 2758 號的真相就是 2758 號決議並沒有提到台灣;2758號決議並沒有限制台灣參與聯合國或任何國際組織的權利。

最後,苗博雅呼籲我們共同為讓「台灣有意義的參與國際組織」這個共同的目標來打拼。這是國家的利益,不是任何政黨的利益。不要讓幫助台灣的朋友們覺得台灣是一個國際上的躺平族,我們自己要爭取,我們自己要努力,自助而後人助。



相關文章

活動訊息

積極走向更獨立的台灣 ─ 解破 2758 號決議文和下一步

基於「台灣、中國互不隸屬」的前提與國際支持下,更要帶著自信,積極走向更為獨立的台灣:以轉型正義作為民主深化的價值座標,朝向跨世代、階級、性別、族群等反歧視、平等價值彰顯,進而用台灣為全名的國號、制定台灣憲法、在法制上深化台灣「社會到政治」的集體認同,保護全體的台灣人民。透過正常國家化、走向普世化的道路,成就國家為人民存在的最大意義。
第 57 期

入聯公投,一定要成功

曾建元◎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 臺灣北社法政組副召集人 臺灣需要國際空間 臺灣是一個主要依賴對外貿易支撐起國計民生的國家,國際關係理應是這樣的一個國家的生命線,因為唯有擁有完整的國際人格,國家才有能力為其人民所從事的國際交往活動架構出國際法上的保障,使其人民在國際間獲得公平的對待和公平的競爭機會。對照臺灣人民在國際間的活躍表現,臺灣國家地位的卑微則到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地步。臺灣因為長期被隔絕在聯合國門外,以致於國家身份無法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聯合國所屬的各種國際組織和協議,盡皆與臺灣不相往來,當然了,臺灣人民在國際間應享有的集體人權,也完全為聯合國所漠視或排斥。為了維持國家的法律人格和尊嚴,在現實的國際社會裡,我國人民每年不知要虛擲多少無謂的外交資源,但換來的外交成果,卻始終換取不了國際普遍的承認和支持。 臺灣不應陷溺在中國代表權的爭議中 關鍵在於臺灣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這是最根本的問題,但更在於我國從未能以正確的方法向聯合國表達我們受到歧視的憤怒與委曲,以及申請入會的堅定決心。 1971年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文〉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並將我國當時的蔣介石政府代表從其所非法佔據的中國席位上驅逐出去,此後,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之下,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及其附屬的所有國際組織中的地位,乃完全被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取代。如果我國主張以中華民國名義重返聯合國,則於法理上無異於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爭執中國席次,否定其代表性已涵蓋\中華民國的法律事實,更坐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中國的主張,是我國自絕於國際社會的不智作法。 相反地,如果我國不使用中華民國名義而以臺灣名義提出新會員國的入會申請,則此一動作即表達出我國對於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文〉的一定尊重,我們不去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爭執中國席次的代表權,不去否定它的國家人格,但我們也要提醒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文〉只說臺灣的政府代表不能佔據中國席次,卻未處理臺灣人民的國際參與權利問題。在外交策略上,我們認為與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國代表權問題上纏?不已,倒不如直接向聯合國大會訴求臺灣人民的代表權問題,雖然無論如何都會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橫加阻撓,但在法理的立場上,新會員國的入會申請,至少不會挑戰聯合國現行的體制,徒遭夜郎自大之譏。 返聯策略早已證明失敗 以上的入聯策略主張,乃是來自於民主進步黨執政後的經驗體認。從〈臺獨公投黨綱〉到〈臺灣前途決議文〉,民進黨向來主張臺灣是個主權獨立國家,但2000年以來,民進黨延續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的重返聯合國政策,卻使我國又歷經了六年的挫折。我們徹底證明了國民黨路線的不可行,認為只有回到民進黨的價值,才能為臺灣打開活路,因此乃有〈正常國家決議文〉,主張應當體認「中華民國」這個國號已很難在國際社會使用,以「臺灣」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今天國民黨仍舊主張返聯,是昧於國際政治與法理,以及欺騙臺灣人民的作法,抱殘守缺,根本不願意面對臺灣國際法地位的問題癥結,也表示他們根本無意讓臺灣人民國際參與的期待得以實現。 入聯公投是臺灣國家正常化的重大政治工程 我們一定要讓入聯的公民投票案過關,這是對於向國際社會表達臺灣人民共同心聲的最為理性與和平的手段,也將表達著臺灣人民對於下一屆政府的期待。如果入聯公投案不能成功\,依照〈公民投票法〉的規定,三年內我國不可以再推動同一內容的公投案。這將是臺灣民主化和國家正常化的重大挫敗,國際社會將會質疑臺灣人民有沒有追求臺灣成為一個正常國家的信念與決心,長期支持我們推動參與聯合國政策的各個友邦信心,也勢將隨之動搖。民進黨可以不執政,但臺灣不能輸,我們一定要全力推動入聯公投案,在這一過程中從「命運共同體」的臺灣認同感出發,深化民主價值,強化臺灣意識,彰顯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使聯合國及中、美、日等大國嚴肅面對臺灣人民的國際參與問題,才有機會徹底改變臺灣國際關係不正常的狀況。只要臺灣的國家人格在國際社會再獲得普遍承認,臺灣人民的國際競爭機會和權益,才會真正受到國際法的保障,幸福臺灣的願景,才能踏實地出現我們的腳下。
第 57 期

昂首入聯大道,不走返聯陰溝

林保華◎資深評論員 二○○八年的台灣總統選舉,民進黨推出兩個公投議題同時進行,一個是黨產,一個是入聯。慣於「拿香跟著拜」的國民黨,當然不會放過。黨產問題對象就是國民黨,民進黨沒有黨產,他們無法跟拜,於是只能跟著入聯議題,但是卻將之扭曲為「返聯」。 「入聯」,就是加入聯合國。聯合國是二戰後成立的、全球性主權國家的共同組織。台灣是擁有自己土地、人民、政府、主權的國家,卻因為太現實的國際社會,屈服於共產中國的淫威之下,加上當時國民黨政府的錯誤決策,以致長期被拒絕在國際社會之外。台灣要成為正常化國家,必須解決自己在國際社會的地位。 一九四九年中共在北京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它進入聯合國卻是一九七一年的事情。十月二十五日通過一個二七五八號決議,內容是﹕「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所有權利,承認其政府的代表是中國駐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刻將蔣介石的代表從其在聯合國與所有附屬組織非法佔有的席位逐出。」他們叫「恢復」在聯合國的席位,是故意混淆歷史,混淆事實。因為一九四五年聯合國創建國家之一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沒有關係,當時世界上也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國家。現在保存的聯合國文件,簽署的是「中華民國」,然而當時聯合國也會接受「恢復」的字眼,可見這個國際組織早已變質。 北京使用「恢復」的名義,包藏了禍心,那就是故意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混為一個國家,所以使用逐出「蔣介石的代表」而不是「中華民國的代表」,從而可以達到「有我無你」的目的,並且證明中華民國早已滅亡。因為這種混淆,本來是「兩個中國」的稱號被中共混為一談而成為「一個中國」。即使現在有人了解其實還有「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差別,但是全世界大部份人並沒有這樣的認識,一談到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即使沒有消失,也是被徹底邊緣化。世界大部份地區與人民知道有台灣而不知道有中華民國。 本來美國有意用保留台灣在聯合國的席位與中國交換,但是蔣介石罔顧現實的「成王敗寇」,而主張所謂「漢賊不兩立」,執意退出聯合國,遂使台灣與聯合國絕緣。到美國與台灣斷交,台灣在國際上更加孤立。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擴大,在中國瘋狂打壓下,台灣在聯合國屬下的其他組織席位也不保,後來連台灣記者都被禁足聯合國﹗ 為了要改變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孤立處境,一九九一年李登輝擔任總統期間,台灣在政策上做了務實的轉變,立法院通過「中華民國應重返聯合國」的決議,開始了台灣走回國際社會的漫長路程。用「中華民國」名稱重返聯合國的努力每年都受到挫折,聯合國的理由就是當年的二七五八號決議,因為決議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代表」,中華民國重返聯合國顯然挑戰這個「唯一」,因此無法通過,甚至還涉及是否要趕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問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這個決議完全沒有提及「台灣」,因此用「台灣」名義申請進入聯合國,還有許多空間。 由於上述原因,所以今年台灣改用「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並且在明年總統選舉時舉辦入聯公投。目的就是向國際顯示台灣民眾對台灣國家的認同,台灣絕對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對此,美國公開表示反對,由國務院副國務卿尼格羅龐提在八月下旬接受香港中資背景的鳳凰電視專訪時表達,美國認為台灣推動入聯公投是邁向獨立的第一步,朝向改變現狀。八月三十日白宮國安會亞太資深主任韋德寧表示,台灣或者中華民國目前在國際社會不是一個國家。美國政府對這個問題的立場是「中華民國多年來都是一個未解決、留待解決的議題」。雖然「不是一個國家」使台灣或者中華民國相當難堪,但是「未解決、留待解決」卻又留下空間。問題是無論怎樣解決,都涉及上述所說的,用「中華民國」就涉及「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問題,用「台灣」,問題就簡化許多,也有更多的理由,包括法理上的理由。 至於聯合國的態度,前任秘書長安南在台灣問題上,可以說是中國的代理人﹔現任秘書長潘基文,是南韓人,中國的影響力自然也非同一般,所以陳水扁總統七月下旬破天荒親自給他寫信,表達台灣的入聯訴求,他的回答居然是﹕聯合國大會二七五八號決議文確認,「中國政府是唯一且合法代表全中國的政府,聯合國認定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對這樣完全按照中國意圖加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擴大解釋,美國立即表示不同意見,加拿大與日本跟進。這些顯示,美國還是有她的原則。台灣在向美國表達不滿,顯示台灣非常重視自己的主權與尊嚴的時候,也應適當體諒美國的難處,雙方要有一個迴旋的餘地。到底,美國的軍事力量是中國最忌諱的。 現在「入聯」的最大問題,還是國民黨用「返聯」來干擾。如果說國民黨是拿香跟著拜還比較簡單,問題是如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所指出的,國民黨是要分掉「入聯」的票,使兩個公投都達不到選民人數的半數,從而造成「公投沒有過關」,台灣人民既反對「入聯」,也反對「返聯」的假象。這樣,達到他們討好中國的目的,也解除中國的「誤會」,因為馬英九主張返聯公投,一度使中國以為馬也變綠,以致國民黨要向中國百般解釋這是選舉策略,講穿了就是騙取選票。所以後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出席APEC高峰會時,只罵入聯而不提返聯。但是如果能夠導致入聯與返聯兩個公投都失敗,馬英九的功\莫大焉,未來台灣特首自然非他莫屬。 當然,即使入聯、返聯公投都不到半數,但是絕對肯定的是,台灣這塊土地,不論叫甚麼國號,都是一個主權國家。這種認知,在台灣豈止超過半數,而且是大多數。問題是有些台灣人在長期黨國教育下,還沒有擺\脫國民黨的影響,沒有認清國民黨推出「返聯」公投的本質。 謝長廷也認識這是重要而且麻煩的問題,所以曾經提出要與馬英九討論這個問題,例如雙方能否合作。這個提議不獲黨內一些人士的諒解。其實這本身就是一種策略,如果在沒有失去台灣主體性的原則下,找出合作的辦法,未嘗不是顧全了大局﹔如果馬英九拒絕,只能暴露他們推出返聯公投的別有用心。果然,馬英九說,要合作可以,但要按照國民黨的版本。這顯示國民黨沒有妥協的餘地,他們不是從台灣的大局出發,目的只是攪局而已。 謝長廷因為腳傷多日的「閉關」,主要也是思考如何解決這兩個公投問題,所以他一出來,就要求馬英九與他辯論。馬英九既然是為了搗亂,怎麼敢透過辯論來分清是非﹖所以他迴避這個問題,說甚麼「笨蛋,問題在經濟」。公投涉及主權,這是中國、美國都知道的事情,馬英九這個哈佛法學博士怎麼會不知道﹖正因為他知道,所以拿經濟來抹殺台灣的主權問題。然而台灣如果失去主權,經濟的成果就落在中國手裡。為中國做嫁衣裳,這才是馬英九「拼經濟」的目的。 用返聯破壞入聯公投,用經濟抹殺政治,這就是馬英九與國民黨配合中國統戰並吞併台灣的陰謀。「終極統一」馬英九現在暫時不說了,但是卻在積極的去做。這點台灣人不可粗心大意,要有清醒的認識。如果台灣在入聯公投能取得七、八成票數,不但向中國,更向世界宣示台灣的民心所在。如果聯合國還將台灣拒之門外,看聯合國還能混到甚麼時候﹗
第 57 期

入聯公投 姚嘉文:是政治動作,不是法律行為

林朝億◎媒體工作者 台灣政府自1993年起開始推動加入聯合國活動,而民進黨執政也有7年之久,但是直到今年才第一次以台灣名義正式申請聯合國會籍;明年3月22日總統大選之日還要舉辦「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民投票。獨派代表性人物、考試院長姚嘉文接受共和國雜誌訪問時說,我們把這個公投當作政治運動來看待,也就是,就法律而論,入聯公投的意義不大,但是就政治上而言,如果公投過了,就等於一場大型的示威遊行,向全世界宣示台灣人民的決心。 入聯、返聯公投吵的沸沸揚揚,也引起國際矚目。美國政府多次以公投「無益於」台灣加入聯合國以及這是單邊改變台海現狀為由表達反對的立場。同樣地,在回應美國反對態度時,台灣政府的態度是入聯及入聯公投沒有違背陳總統「四不」的承諾,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不過,如果入聯公投是一場沒有改變台灣被國際社會孤立的現狀,那麼我們辦一場需要近千萬人出來投票的公投又有什麼意義呢?同樣地,對於美國政府而言,他們的立場也相當矛盾。也就是說,如果舉辦入聯公投對於台灣加入聯合國沒有幫助,那麼辦一場公民投票又怎麼可以苛責台灣「單邊改變台海現狀」之責呢? 對於這些可能存在的內部矛盾與爭議,考試院長姚嘉文強調說,這個沒有影響。這些都是枝枝節節的議題。政治運動本來就存在許\多矛盾;「如果繼續追問下去,你都還沒同意,怎麼就在做呢?政治運動就沒辦法推下去。現在辦公民投票就是就是要找更多人民來背書(台灣加入聯合國)」。「如果有了人民同意,就更有力量。所以,這個是政治行為(公投)不是法律行為」。 姚嘉文指出,他把入聯公投看做是政治運動,而不是法律行為。事實上,就如同今年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一樣,「我們已經在做了」,不需要人民同意、公投過後才去做。 回顧這40年黨外/民進黨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運動,姚嘉文說,申請聯合國的動作,目的不在馬上成為聯合國會員國。這可以分成三個階段,三個十年。1979年當時,他拋出「UN for Taiwan」就是間接戰略,是indirect approach的「圍魏救趙」。 他說,1978年年底卡特總統宣布要跟中國建立正常外交關係,台灣的地位就出現了問題。當時,部分也在推動台灣民主化、解除戒嚴的一些朋友,例如陳鼓應就說「台灣不是一個國家」。所以,1978年12月16日後,所有的黨外聲明如果提到「我國」或「全國」等字眼時,陳鼓應就不簽署。只有用「我們」或「全體」時,他才要簽署,因為「台灣不是一個國家」。 姚嘉文說,也就是過去大家追的是人權、民權的議題,但是在1979年後,不能僅以推動人權保護為滿足,還要進一步確認台灣是個國家,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就是開始進入了主權的階段。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會提出「UN for Taiwan」,「這是為了對付統派的」。他們並製作了一個文宣品。當時的英文版是由艾琳達翻譯。中文版則是姚嘉文起草的。「所以,當時統派雖然反國民黨,但是在台灣是不是一個國家的立場上,是跟國民黨一致的」,「我發現共產黨、國民黨、統派有很多立場是跟我們不一樣的」。 「從1978到1988剛好十年」,姚嘉文說,當他在民進黨主席任內時,推動「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份」的決議文。相對於1986年民進黨剛成立時所主張的「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決定」的主張,是第一次民進黨主張台灣不是PRC的一部份。 姚嘉文說,當時他就是說服大家,第一步要先解決台灣的現狀是什麼後,才去談台灣的未來。只不過,但是那時候還沒有觸及台灣與中華民國這四個字的關係。然後,又過了十年,李登輝才提出「兩國論」。這期間已經是二個十年了。 所以,姚嘉文說,今天阿扁提出入聯與入聯公投,跟他們當然是一樣的。也就是經過了30年的整合。我們認為台灣是一個國家了,但是裡面還是有人認為,台灣不是一個國家。甚至有人認為我們是PRC的一部份,還有人認為,我們是中華民國。他認為,陳總統提這個有兩個意義:一、重申台灣是一個國家;二、台灣要成為聯合國的會員國。 姚嘉文說,在1988前後,民進黨開始在海外從事台灣加入聯合國。就定下了四個目標:一、台灣是個國家;二、台灣無意跟中華人民共和國結合,也就是Taiwan say no to China;三、宣傳台灣的存在;四、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但是民進黨政府又該如何說服國際社會,民進黨執政七年裡,有六年不用台灣的名義申請呢?姚嘉文說,這很簡單。因為對於台灣要進入聯合國問題,台灣內部有不同立場。反對台灣是一個國家的人,他們要用中華民國的名字。也就是,之前台灣內部沒有共識,至少沒有達到多數人的支持陳總統用台灣的名義申請加入。他說,但是經過這五、六年這麼多團體一直推動,達到現在至少超過一半的人認為我們是台灣人,認為台灣是個國家的人也越來越多。 對於這段過程,姚嘉文說,主張台獨的人也曾認為台灣不是個國家。過去許\世楷、李鴻禧都說台灣不是個國家。他就挑戰他們:第一、如果台灣不是個國家,那台灣是誰的?難道是殖民地嗎?而且從運動觀來講,主張台灣是個國家,也有好處。我們只要處理憲法的問題就好。不必再去宣佈獨立、或是進行獨立戰爭等等。如果台灣不是個國家,那我們到底要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宣戰呢,還是向中華民國宣戰?這會講不清楚的。而一個國家的成立與其國號沒有關係。國號就像一個人名一樣,可以改來改去。「中華民國只是一個稱呼而已」。 至於入聯公投有沒有改變台海現狀?姚嘉文說,去討論這個對於台灣沒有意義。首先,「我們不受阿扁四不一沒有的拘束,那是阿扁自己說的」;總統有什麼權力可以講這些呢?改國號當然一定是違背四不一沒有的。 他說,美國是用「不改變現狀」、「違背四不一沒有」等那些話來阻止我們改變,我們不要去上他們的當。「阿扁的談話不代表台灣人民就得承受,他雖然是台灣人民選出的,但是我們並沒有必受他的話拘束,總統沒有這個權力」。「我不認為台灣人民必須受某種拘束」,而「美國也有其戰略,他們就是逼阿扁遵守,我們台灣人民也必須跟著遵守」。 對姚嘉文而言,所謂的現狀的定義,就是台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台海維持和平、台灣是個民主國家。按照這樣的定義,入聯公投怎麼會改變現狀。也就是說,我們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要不要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民投票,就像問一個獨立的自由人,「你要不要嫁給他」而已。因此,對姚嘉文來說,明年的公投通過與否,法律上不重要,但是政治上很重要。法律上不需要人民的公投,但是政治上如果人民支持,效果就會很大。 他說,自從今年陳總統提出入聯公投,就達到了三個目標:一、宣示台灣是個國家;二、我們國家的名字是台灣;三、我們不願意接受中國的統治。其中除了「台灣要成為聯合國會員國」的目標還沒達到外,其餘三項都已經達到了。而公投的目的是尋求一次人民的支持。 至於入聯公投所導致跟美國政府關係緊張,姚嘉文說,我們除了要跟美國建立互信外,還要把台美的關係建立在雙方的共同利益上。他說,曾經有個美國智庫的人來問他,「難道你希望美國人為你們流血流汗嗎?」他則回答說,當然不是。但是每一次你們美國出兵,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台灣必須基於雙方共同的利益來合作。 姚嘉文分析,如果沒有中國要求美國來向台灣施壓,美國是不會反對台灣進入聯合國的。因為,美國是不希望為了入聯這個議題,引起他們跟中國的困擾或是引來國內對於他們不支持台灣的批評,而不是反對台灣加入聯合國,我們必須把這個給分清楚。
第 56 期

凝聚入聯公投的共識

施正鋒◎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暨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 有關於公民投票的程序決定是否參與聯合國,雖然美國為了應付中國而表示保留,不過,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朝野政黨似乎對於這個議題有初步的共識,也就是說,連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馬英九都表達樂觀其成的態度。 儘管如此,究竟要以何種方式、以及採用哪一個名稱,大家還有南轅北轍的看法。據聞,中國也透過管道向國民黨曉以大義,因而,我們可以看到台中市長胡自強出面踩緊急煞車,彷彿是要扮演黑臉的角色。另外,親民黨更是反對任何形式的入聯公投。 由此可見,原本是天經地義的自決權行使,在錯綜複雜的國內外政治利益交換之下,整個案子難保不會無疾而終。難怪副總統呂秀蓮憂心忡忡,認為不如暫且不要討論使用何種名稱,應該先讓選民公投決定是否加入聯合國,再由贏得下屆總統的人出來凝聚內部的最高共識。 我們比較民進黨的「入聯公投」、以及國民黨的「返聯公投」,兩者的最大共同點在於不敢剝奪老百姓決定台灣前途的權利。也就是說,「自決權是最基本的人權」,這樣的理念,連一向視公投為毒蛇猛獸的國民黨,在面對總統大選之際,也不敢螳臂當車、與民意相左。 不過,國民黨卻堅持「返回聯合國」,而非民進黨所主張的「加入聯合國」。對於國民黨來說,當年因為蔣介石以漢賊不兩立而退出聯合國,現在,既然事過境遷、物換星移,應該是重新回去參與聯合國的運作,當然就無所謂加入的問題。 就面子來看,如果是恢復聯合國創始國的地位,看來好像是比新加入的菜鳥身分,還要來得風光多了。只不過,這樣一來,勢必要挑戰到聯合國在1971年第26屆大會所通過的第2758號決議文,也就是「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以及「驅逐蔣介石代表迄今在聯合國及其周邊組織所作的非法盤據」;既然當時聯合國已經「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鳩佔鵲巢的國民黨政府既已被逐,又有何種理由去要求「重返」呢? 接下來,即使美國近日揭穿國王的新衣,也就是中華民國目前在國際社會上並非主權獨立的國家,國民黨還是一直相信聯合國對於中華民國「留一扇門」。問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向主張「一個中國原則」,也就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那麼,我們又何必硬要以虛幻的「兩個中國」來挑戰世人公認的「一個中國」? 誠然,在尚未經過修憲之前,目前的國家機器採用的國名是「中華民國」,也因此,不少人以為,非得要用這個名稱來加入聯合國不可。不過,我們必須指出,即使現行憲法以漢字「中華民國」來書寫國號,卻並未明文規定其英文譯文為何。或許,這裡有一些階段性的妥協空間。 首先,我們可以考慮「馬其頓模式」。馬其頓在申請加入聯合國之際,因為受到希臘的掣肘,只好忍辱負重,接受「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Former Yugoslavia Republic of Macedonia)的國名。依樣畫葫,我們或許可以採用類似的「Former Chinese Republic of Taiwan」;不要覺得似曾相識,因為前外交次長楊西崑在1971年便曾經建議過「中華台灣共和國」的國號。 類似的混合設計是「台灣中油模式」,也就是在現有的國號中華民國前面、或是後面加上台灣,譬如「中華民國台灣」、或是「台灣中華民國」。其實,這是前總統李登輝在務實外交下的迂迴戰術,也就是所謂的「一個中國、兩個政府」。不過,這種「加註台灣」的方式,不僅是跳脫不了「一個中國」的緊箍咒,而且也在過去幾年的聯合國參與中屢戰屢敗。 如果說「福爾摩沙」(Formosa)過於異國情調、或是後殖民的話,我們以為,「中華電信模式」或許可行,也就是在還沒修改國號之前,以新生的「Chunghwaminguo」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