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合作慘痛的經驗與生為台灣人的悲哀

侯榮邦◎台獨聯盟財務長
國民黨總裁蔣中正在民國五十八年,接受日本電視台訪問時指出,「我們是世界上受到共黨合作痛苦最深、經驗最久的國家」,「可是沉痛的經驗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是絕對不為其國家及人民著想的」,「所以我們中華民國與毛賊絕對無合作之可能」。

又在七○年七月中國國務院總理華國鋒提出國共談判,實現第三次合作,蔣經國在同年十月中常會發表「痛苦的教訓,莊嚴的使命」的重要談話時,除了嚴正駁斥根本沒有兩黨合作可言,兩岸對峙非國共之黨爭外,明確指出,共產黨的所謂和談,實際上只是戰爭的另一種方式,和戰面目不同,而目的則一,「與共匪談判,無異自取滅亡」,並明確宣示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

泛藍推崇備至的兩蔣當年大權在握,以黨領政的威權時代,對中國還有上述深刻的認知,現今已失去政權的國民黨憑什麼資格與條件要和中國和談、合作。故這次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的中國行,不僅是迷失方向的不智之舉,也讓人有時空倒錯之感。

筆者從中國的歷史以及長期觀察中國人的本質與習性,發現對岸的中國人與在台的中國人幾乎沒有差異。這和生為台灣人的悲哀有密切的關係,故藉此機會根據史實略作說明。

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結束,國民黨接收並佔領台灣,台灣人無不為著回歸「祖國的懷抱」而歡欣鼓舞,豈料二年後的一九四七年即驚暴二二八事件,使台灣人遭受空前的浩劫。之後,在戒嚴令的白色恐怖統治下也犧牲了無數的台灣菁英。另一方面經過二次的國共合作,共產黨獲得坐大的機會,終於在一九四九年將國民黨逐出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其間經歷人民公社、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天安門事件等,犧牲了近億萬的中國人民。

在思索國民黨中國行之餘憶起昔日和林獻堂有姻親關係,忠黨愛國的丘念台先生,他生於一九八四年出生地是現在的台中縣潭子鄉大豊村,原名伯琮,十五歲時父親丘逢甲為他更名「念台」,受其父的影響赴日留學考進東京帝國大學礦冶系,一九二三年畢業,由於日人對台灣與中國採取隔絕政策故於在學中的一九二○年組織「東寧學會」作為兩地學生聯絡感情,研究學問的團體。透過學會的活動丘念台結識林獻堂、林呈祿、蔡惠如、楊肇嘉、羅萬?、蔡培火、謝春木、邱?金、鄭松筠、蔣渭水、吳三連、黃國書、黃朝琴等人故與台灣故鄉產生較密切的關係。

丘念台在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時,屬於國民黨接收委員的他,得知陳儀將當時台灣抗日名紳林獻堂、酗奶H列入黑名單,遂於一九四六年糾合這些台灣名紳組織祖國訪問團由林獻堂擔任團長,一行到南京謁見蔣介石表示台灣人民一心一意要回歸祖國,從南京又遠涉西安附件(當時中共已佔領西安)「遙祭黃陵」表達台灣人民也是黃帝子孫。

死忠國民黨的丘念台頗受國民黨的信賴與重用,於大戰末期出任解放台灣的中心人物(諸如參與美軍由蘇澳、花蓮登陸台灣等計劃),戰後也是台灣接受委員,始得發現國民黨準備將當時抗日的台灣名紳一網打盡(楊肇嘉在上海也被逮捕),顯示並非二二八事件發生後才著手整肅台灣人的領導階層。像丘念台這種忠黨愛國的重要人士還無法挽回國民黨領台時對台灣人的歧視與不信任感,也就是說一心一意想做中國人的台灣人,結果完全被出賣。

丘念台最後客死日本,留有回憶錄《嶺海微飆》,後來改為《我的奮鬥史》,其中涉及二二八事件時,曾經形容一名小孩去他家作養子,剛回到生家,不慎打破一個碗,就被抓來砍斷五指。

六○年後的今日連戰命江炳坤先去廣東祭祀七十二烈士,又去南京祭拜中山陵,再到北京求見中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無疑是表示在台灣的國民黨是屬於中華民族,認同中國,但是,假使有朝一日,中國又佔領台灣,將與丘念台的認同一樣是歷史的重演,台灣一定再被出賣,台灣人民一定再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