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的軍事動員與資訊戰

主持 │詹文碩 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理事長
主講 │何澄輝 「黑熊學院」共同發起人
與談 │陳柏宏 《阿共打來了怎麼辦》共同作者

詹文碩:

各位,大家好,我是臺灣法語譯者協會理事長詹文碩。也是2014年324太陽花衝撞行政院被起訴的人之一。最近法國智庫《中共影響力作戰報告》也是我翻的。我們身為民主國家的公民,也都是愛好和平的,但是為什麼我們反過來要關心烏俄戰爭?我記得我在「法國經濟戰爭學院」讀書的時候,他們也研究《孫子》。《孫子》說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兵者,也就是廣義的戰爭。

西方的軍事專家克勞塞維茲他也說過,戰爭是政治以不同的暴力方式的延伸。戰爭與政治相關,而不只有技術性的問題,所以我們必須要去關注,要去理解。那烏克蘭跟俄國的戰爭,有跟臺灣、兩岸有相似的地方,也有相異的地方,更重要是,透過俄烏戰爭,有很多我們必須要學習了解的地方。那今天我們請到兩位軍事專業非常厲害的講者。當然首先是我這個左邊第一位何澄輝先生。

何澄輝:

大家好。

詹文碩:

他是「黑熊學院」的共同發起人,也是台灣安保協會的副秘書長,也有自己的網路節目《梟息》。在我左手邊第二位的與談人是陳柏宏先生。他是這本書《阿共打來怎麼辦?》的共同作者,這非常精彩的一本書喔。待會兒,我要請他幫我簽名的。就這邊也趕快把時間讓給他們。首先要請何澄輝何先生來為我們分享,烏俄戰爭整體的情勢以及戰局的發展。

何澄輝:

各位朋友,大家好,針對這一次的那個報告,我準備了一個PowerPoint,針對這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事件,跟大家分享這個狀況。俄烏戰爭到今天為止,應該已經進入一個月了。其實會進行這麼長的時間,坦白說,有點始料未及。因為在一開始的時候,大家大都認為這場衝突或戰爭,不管從實力對比,或是從戰爭意圖來講也好,不應該是一場長期的戰爭。可是這一個月以來的發展,其實有很多是原本大家沒有預估到的。在這個戰爭過程中,有許多值得臺灣借鏡之處。

俄烏衝突的背景

首先,這個報告的結構,我會先從衝突背景、戰場分析、輿論與資訊戰、防務改革與全民防衛,以及各國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到最後臺灣的啟示。

但我會比較著重整個戰局和戰情的分析的部分。首先我們稍微介紹一下整個衝突的背景。從烏克蘭國家面積來看,烏克蘭是僅次於俄羅斯的歐洲第二大國。它的面積大概有60萬平方公里。他的民族組成基本上是屬於東斯拉夫民族。

東斯拉夫民族裡面在前蘇聯時期有三個最大的國家,就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現在網路有個笑話說,俄羅斯有三個俄羅斯,一個是白俄羅斯,一個是俄羅斯,然後第三個是黃俄羅斯,不是烏克蘭,黃俄羅斯就是說中國。因為中國網民非常挺俄羅斯。

烏克蘭作為前蘇聯的三大國裡面,全境的礦產非常多,大概約有接近80餘種。尤其是這次爭議的源頭的地區,像頓巴斯地區有煤田,黑海地區被發現有天然氣田了。烏克蘭的黑土面積非常廣闊,也是世界上擁有最廣大黑土的地方,傳統以來是歐洲的穀倉。每年烏克蘭的小麥出口,在全世界的糧食供應商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烏克蘭人口數大約是4100萬,大概接近臺灣兩倍的人口,是歐洲第8大的人口國,主體民族當然就是我們說的烏克蘭民族。那他跟俄羅斯之間有一個非常關鍵,也就俄羅斯一再再說,他們之間有強烈的戰略地緣上的的危機的部分,是因為他們的領土邊境線 ,長達1931公里。

所以這個部分在蘇聯時期,這次的爭議地區,盧甘斯克、頓內次克,還有克里米亞是蘇聯在1922年和1954年的時候,分別劃入現在烏克蘭的版圖內,這也造成了俄羅斯再次入侵的一個歷史上的原因。它認為說這個地方是他們原來所有的。這個是他們入侵烏克蘭的的藉口中的其中一個。

烏克蘭礦產地分佈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在屬於烏東附近有煤田,烏西的部分也有石油和天然氣。在南邊的黑海也被發現有天然氣田。那烏克蘭除了農業地理條件優越以外,另外還有就是他的軍火工業。軍工業其實在蘇聯時期就已長期被建設和扶持,他有幾個指標性的產業,比如說最著名的就是生產坦克的哈爾科夫機械製造廠,另外還有專門生產戰略核子飛彈的南方設計局,在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哈這個地方。另外就是製造飛機,特別是製造運輸機的安托諾夫飛機公司,它有一項最有名的標誌性成就,就是它的AN225,是全世界最大的運輸機。不過很不幸,在這次戰爭中還被俄軍摧毀了。另外,製造飛機引擎的馬達西奇公司。其實這個引擎公司非常的重要,中國之前試圖要收購這家引擎,結果在去年的時候被烏克蘭政府否決,然後將其國有化,直接把它收購,讓中國無法取得。

烏克蘭同時是蘇聯時期唯一有能力造航空母艦的國家,位置在黑海附近尼古拉耶夫的黑海造船廠。其實他最大的成就之一,或者說他現在變成臺灣的一個蠻大的困擾之一,就是他的2號艦。當時未完工的2號艦,後來賣給了中國。中國修修補補了幾十年之後,那就是在2016、17年正式服役的遼寧號。烏克蘭在蘇聯剛解體的時候,他曾經擁有過1900顆核子彈頭,然後大概有那個176枚洲際彈道飛彈,還有戰略轟炸機。

烏克蘭反省放棄核武決定

可是在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的經濟狀況很差。1994年,美俄英三方協調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廢除這三國的核武,並承諾保障主權獨立自主,而有了《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後來烏克蘭將這些核彈頭悉數賣給了俄羅斯,俄羅斯則在美國的監督下銷毀了這些核彈頭。所以,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之後,以及這次的衝突的前後,烏克蘭的軍政界、戰略圈,有過不少的反省和檢討,他們認為當初做出這個決定,是一個非常災難性的決定、歷史性的錯誤。他們原本是希望透過廢除核武,一方面解決經濟、二方面要求俄羅斯、美國及英國保證烏克蘭的主權及安全,事實上卻沒有發生。他們對這件事情有很深的批判。

從政治與外交層面來看,烏克蘭原本是蘇聯的一個最重要的加盟共和國之一。蘇聯解體之後,整個東歐集團,有些原來華沙公約組織的國家,紛紛申請加入北約。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即使是過去的華沙公約組織的國家,也都對俄羅斯的威脅,深懷戒懼。這些加入國家包含前一陣子跟臺灣關係急速進展的像波羅地海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也包括波蘭、匈牙利。

在這個情勢下,烏克蘭也希望能加入北約。他想要加入北約的這件事情,反變成了現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一個藉口。俄羅斯方面認為,由於烏克蘭和俄羅斯緊鄰,從烏克蘭到莫斯科,基輔到莫斯科的距離還不到900公里。而且這個中間整個都是平也,所以他們認為說一旦北約形成所謂東擴的情勢,如果北約國家在烏克蘭境內部署武器和飛彈,那麼俄羅斯覺得他們就等於是在家門口被放火。所以俄羅斯方面主張這樣的情勢,相當於當年古巴飛彈危機同等級的國安危機。

烏克蘭加入北約 是俄羅斯侵略的藉口

我們必須回頭過來看,這恐怕不是事實。首先,北約並非跟當年的華沙公約組織一樣,是所謂的「進攻型的戰略同盟」,而是一個「集體安全性的同盟」。而且,之所以有「北約東擴」,是因為俄羅斯對他周邊國家的壓力,形成了這些國家對集體安全的需求,而不是北約有意識地要往東擴、進攻俄羅斯。其實,北約要納入這些加盟國家有很多的條件。烏克蘭在今時今地也就是在俄烏開戰的這個階段,是不太有可能加入北約,理由是因為在北約裡面,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締約國的國內必須「沒有爭議地區」。可是我們都知道,從2014年之後,烏東地區一直處於一種交戰狀況,目前是根據明斯克協議處於停火狀態。烏克蘭境內仍然有親俄分離主義的兩個共和國,就是盧甘斯克共和國和頓內次克共和國。更何況更重要的是克里米亞半島,烏克蘭主張它擁有主權,可是卻已經實質上被俄羅斯併吞。在具有這樣高度爭議狀況底下,其實按照北約條款裡面,烏克蘭本來就不太可能加入了。俄羅斯以北約東擴入侵烏克蘭,本來就是站不住腳。

從俄羅斯觀點來看,為什麼會覺得烏克蘭如此重要?烏克蘭不可加入北約的原因,就是跟戰略地緣有關。從地形上來看,從西歐進入東歐,形成一個漏斗狀。也就是說,往西歐那邊窄,往俄羅斯那邊寬,造成俄羅斯的邊界線非常長,要防守非常困難。相對的,西歐如果要入侵,非常的容易。所以,俄羅斯認為說基於這一點,它必須要把這些包括烏克蘭,甚至包括過去的華沙公約組織所有國家,納入俄羅斯的戰略縱深地帶,才能以為依託。大家可以觀察到這思維是非常二次大戰,或者說是相當擴張主義的思維,與現實的狀況有相當大的差距。

俄烏的緊張情勢迅速升級是從去(2021)年4月就開始,真正激烈則是去年的10月開始,雙方在邊境開始成兵。俄羅斯方面,特別是普丁,一再地聲稱說他們只是進行軍演,並沒有真正想要入侵烏克蘭。但西方特別是美國的情報,很早就洞悉或發現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跡象,所以雙方在開戰前有一段時間,有相當多的這種輿論上的攻防,包括美國不斷地警告說俄羅斯將要入侵。可是同一時間,俄羅斯不但否定,同時也恫嚇北約不要介入這件事情。基於俄羅斯是一個全世界從理論上,從數字上來講是核彈頭最多的國家。美國一直都沒有意願直接派兵進入烏克蘭,但是美國會透過其他的方式,不斷的加碼和升級,遏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過或許也正因為普丁不斷地在過程中宣稱沒有要入侵烏克蘭,影響所及,甚至可能連他的俄羅斯部隊,也都相信了這個部分。這樣的認知,後來產生一些災難性的後果。

烏克蘭暖冬 俄裝甲車陷泥沼

從戰場上分析來看,今年(2022)2月24日入侵烏克蘭,對俄羅斯是相當不利的一件事情。因為俄羅斯傳統的用兵思想中,他們擅長使用裝甲部隊,使用大規模的裝甲集群進行所謂閃電戰。要進入這個閃電戰的前提,是地理空間環境。原本,烏克蘭的地形是寬闊的平野,確實是有利於裝甲集群地前進。前提是這個土地的性質必須是適於裝甲車行進。烏克蘭每年2月的時間,就是它還處於他們最寒冷的季節,一直要到3月以後開始解封。我們從歷年的平均溫度來看,2月常低於零度以下,整個地表是堅硬的。烏克蘭河川非常多,1000多條河川基本上都是冰封。那麼這些堅硬的地表和河川,變成裝甲車的前進道路,所以其實在這樣的條件下來開戰,本來對俄羅斯的設想來講是最有利,他可以迅速地穿插,迂迴包圍烏克蘭,發起一個閃電戰,然後打敗烏克蘭。

但是很不巧的,今年2月氣溫,烏克蘭其實是個暖冬,處於歷來少見的暖冬。整個2月的時間,我抓了那個開戰17天以來的氣溫,我們發現只有1/4的時間是處於零度以下,3/4的時間都是零度以上的氣溫。結果,整個烏克烏克蘭的土地提前融雪,造成整個土地因為地質鬆軟變成泥沼。俄羅斯本來想要發揮所謂裝甲集群的大縱深穿插整個烏克蘭,因為進入田園就變成泥沼,然後整個陷在爛泥中。網路上大家已經看到非常多的照片是這樣的狀況。

影響所及,他們俄羅斯的軍隊只能沿著主要道路,像高速公路前進,連鄉間小路也不行。這造成了整個俄軍行進的中隊變得非常的長,也使得補給非常困難。同時更讓烏克蘭在防守上得以預測俄軍的攻擊方向,提前部署反坦克小組以及狙擊小組,有效遲滯了整個俄軍進攻的態勢。我們迅速地看一下烏克蘭的地形,他是一個東面較平緩,西面較高、西面才有山地。然後特別是要講的是,現在大家看到戰事膠著的地方,烏克蘭北部和東北部這個地方,其實正好是整個歐洲最大的低地。尤其烏克蘭北部有一個全歐洲最大的明斯克沼澤。所以在這個時間,俄軍的裝甲車戰車完全沒有辦法離開道路。一旦離開道路,就會陷入泥淖之中。

俄軍全面式入侵 備多力分

俄軍的路線都是可以預測時,烏克蘭就有很多方法可以打。大家如果在網路上看到有關於俄羅斯軍隊戰況圖,為什麼俄羅斯的軍隊在地圖呈現那種八角章魚、延伸地到處都是?其實俄羅斯是不得已,因為它只能沿著那些主要道路線形前進。

烏克蘭氣溫圖裡面我們做了一個對比。剛好我抓去年和今年同時段,大家可以明顯的看到整個溫度,今年明顯高於去年,這造成了整個戰場環境的改變,就等於說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的用兵思想整個破產。其實整個俄羅斯在進入烏克蘭,主要沿著4個主要的攻擊方向來進攻。而其中第一個方向,也就是從北面從白俄羅斯邊界進入,攻擊基輔的這個方向是主攻的路線,其他的另外三條支線,主要是東北方向的哈爾科夫,烏東地區克盧甘斯克、頓次克,也就說越過明斯克停火線,指向馬里烏波爾這一條線。另外,還有在南方從克里米亞後往北,攻擊赫爾松目標指向的這個南線方向。

坦白說,這樣的發展是一種全面入侵的打法,這跟原本俄羅斯戰略專家的評估,有極大的差異。理由是:如果你要在這麼多線進攻的狀況下,俄羅斯是否有足夠的兵力?因為備多力分的結果是,整個俄羅斯入侵軍的規模,大概在十五、六萬人左右,如果他是十五、六萬人集中一個方向的話,其實很有可能就迅速的突破烏軍的防線,達到某一部分的侷限性的目標。

但很不幸的是,他現在分成四大目標,這四個目標裡面有不同的戰略方向。那大家可以稍微算一算,就是說等於他每個方向中,只有不過兩三萬人左右的兵力,那這樣的兵力能不能拿下烏克蘭,特別是我們烏克蘭是60萬平方公里,是臺灣的17倍大。4000多萬人的國家,是不是能完成佔領是有問題。

烏克蘭自2014年進行軍改 公民加入國土防衛部

戰爭行進至現在,烏克蘭軍除了2014年之後,開始進行軍事的改革,特別是2017年軍改之後,整個部隊已經跟過去紅軍的俄式部隊狀況已經非常不同,已經學習更多的西方,特別是美國和北約的戰術戰法,整個部隊的風氣和風格有很大的改善。舉個例子來講,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部隊跟2014年前的時候不一樣。他跟俄羅斯軍隊一樣,軍隊的紀律一直很有問題。特別是在冬天歐俄平原很冷,他們軍人有喝伏特加酗酒的習慣,常常造成很多問題。可是2017年之後,軍改當前的烏克蘭軍全面禁酒,而且能落實。光這一件事情本身就非常的不同。

另外,烏克蘭利用軍改的部分,除了加強他的正規軍以外,他也恢復了國民警衛隊。更重要的是,它創建了一套非常有效的在地防衛系統。也就是說,我們最近在媒體上常看到的國土防衛部隊。我稍微多講一下國土防衛部隊。國土防衛部隊非常有趣,他的招募對象是烏克蘭凡年滿18歲到60歲以下的烏克蘭公民,都可以加入,不分男女,只要通過心理評估、身體健康的檢查之後,就可以簽約加入,外國人居留滿5年也可以加入,當然也要經過評估。那簽約之後呢?他們平常都有正職,但利用六、日的時間接受訓練,包括軍事技巧、武器、格鬥、急難救助、緊急避難等等。

這支部隊的目的,跟大家講的不一樣,包括老阿嬤或是年輕女孩加入,其實都是這支部隊。雖然發槍給他們,但主要的功能,不是上前線去作戰,他們的目標是在地訓練,在地方防衛、在地武裝、在地動員、在地作戰。他們開戰之後的主要工作是維持地方的治安,基礎設施的維護,設立檢查哨,還有最重要是反滲透。如果有陌生的人,可疑的人物,執行宵禁,其實由他們來做。事實上在整個戰場中,他們發揮了很有效支援主力正規部隊的工作。

因為他們本身是在地組建,本身對當地都非常的熟悉,所以他們常常可以利用在地優勢,比如我熟悉這邊的道路狀況地形,協助烏克蘭正規軍進行反擊或敵後作戰,都發揮非常好的效果。同時烏克蘭居民也廣泛的利用包括新科技的無人機,包括軍用的無人機,甚至也運用民用的無人機,來補足在軍事實力上的弱點。

對抗認知戰 官方統籌訊息管道

另外大家應該知道,像資訊戰和認知戰上面,烏克蘭軍在這方面也表現得可圈可點。他在開戰的時候,他們就透過官方統籌網路,告訴人民包括怎麼樣對抗假訊息。一旦進入戰時,他清楚的告訴你,所有的資訊,你必須要以官方的為準,即使是有些訊息的來源,過去平常可能是親烏克蘭,都必須要先打個問號。因為,根據俄羅斯認知戰的理論,他們有時候會請一些人看平常專門友善烏克蘭,關鍵時候發佈假訊息。所以為了避免這種狀況,所有的訊息的確認,以戰時統籌的官方管道為主。

另外,我們也看到烏克蘭官方鼓勵民眾去拍俄羅斯軍隊、武器或是俘虜,如戰俘哭泣的畫面等等,並利用社群網媒體網站宣傳。可是有一個原則,只要是烏克蘭軍的設備,通通不可以拍;如果是俄羅斯軍隊方面,請你盡量拍。因為,不管是Facebook或者其他社群媒體,都有定位功能,你拍的某張照片,烏克蘭軍都可能會利用這些相關的數據轉換為情報。烏克蘭情報局利用這種方式去定位,偵知了不少俄羅斯軍隊的動向,這個方法很有效。我們在媒體上可以看到,烏克蘭幾乎對俄羅斯軍隊在哪裡的動向瞭若指掌,可是大家發現一件事情,很奇怪,烏克蘭軍的動向和主力在哪裡,至今為止都沒有出現。烏克蘭就是透過這樣的管制的方式,形成一個有利於烏克蘭的戰場認知環境。我其實要講的很多,我這個部分,先講到這邊,謝謝。

詹文碩:

我們看完烏克蘭的經驗,那麼我想,以我們臺灣面對這個中共,這種以弱對強的情勢之下,如果中共可能犯臺,臺灣必然要有這種全民防衛的決心跟準備,有一點像剛才何先生提到的烏克蘭國土防衛部的方式。接下來想請教柏宏,全民防衛的決心跟準備,這部分我們有什麼具體的準備跟建議?

陳柏宏:

謝謝主持人。首先感謝謝若蘭理事長、賴怡忠執行長、何澄輝何老師,各位現場的師長先進,大家早安。我要感謝何澄輝老師的邀請,很榮幸今天在臺灣安保協會、臺灣綜合政策協進會,還有臺灣獨立建國聯盟的這個場子,一起來跟大家討論一下,在俄烏戰爭中然後回過來看臺灣的狀況,那臺灣能夠有什麼樣的啟示?然後我們能夠有有做有一些什麼樣的作為。

其實,何澄輝老師在很早之前大概在月初的時候,就已經把他這一份報告給我,我也已經拜讀過了。我必須說,我非常欽佩何澄輝老師,他做了一個非常全面性的調查,也做了一個非常完整的分析。事實上,這份報告就停留在3月初,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已經3月底了。這一份報告的這個走向,跟目前已經又多了將近3個禮拜的發展,其實是相當契合且一致的。我必須說,何澄輝老師在資訊上的功夫做得很到位,所以才不會經過時間的推移,而對戰勢的評估產生偏差。

抵抗的決心才是關鍵

我今天的身份是《阿共打來怎麼辦》的共同作者,這一本書其實主要是以闢謠為主。目的是要說告訴大家,其實很多的軍事謠言,為什麼不是真的?這些軍事謠言,我們聽起來很害怕,告訴大家為什麼,讓我們不用這麼害怕。

從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的經驗來看,有三個經驗,第一個是沒有什麼叫做首戰即終戰,反而是持久戰才是王道,笑到最後的才是贏家。很多人會反駁,看看美國就是首戰即終戰。大家可能對美國或者是伊拉克戰爭有些誤會。這是他們在進攻的過程,或者在反擊的過程是很迅速,但是真正的考驗其實都在後續的維安,還有綏靖作戰的部分,其實是非常曠日費時。我們可以看到,反恐戰爭其實也打了非常久,絕對不是說我有優勢的軍力,我入侵之後,我甚至佔領戰場優勢,或者是像美國擁有絕對的制空權,就是完全贏了,就可以全部獲勝了,其實並不是這個樣子。

第二個,自己的國家要自己救,上下齊心抵抗的決心才是關鍵。其實在何澄輝老師的報告裡面也有提到,在這個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其實我們國內就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我們有一位政治人物,我就不說他的名字了。他在臉書表示,戰爭的啟示給臺灣的啟示就是小國不要刺激大國。然後某一位在野黨的立委,哪一個黨哪一個立委,我們也就不說了。他說,戰爭開始沒有人是贏家,也告訴世人無情的戰火,都該避免發生。這個在野黨認為執政黨政府制裁俄羅斯是自嗨。

我們有另一位立委又說,這個戰時要求民眾散兵有勇式的拿起槍枝,是義和團式的愛國主義,這是執政者最不道德的行為。其實我們可以聽到很多這種失敗主義,或者是投降論,雖然他們說:我沒有說我要投降,我只是說我們不應該這樣。好像站在一個道德的制高點,去告訴大家說我們是不想要戰爭,只是我們不要刺激對方。
我前一陣子在臉書看到,一個朋友分享的一個小故事。他在吃飯的時候聽到一個先生在評論俄羅斯跟烏克蘭事件。他的評論是:烏克蘭不要刺激俄羅斯,俄羅斯就不會打它了。我這位朋友非常不以為然,他就這樣子,比方說這位先生是那個發表那個言論的好了,然後我那個朋友就這樣子,抬起手做勢要打他,然後這位先生就很自然而然的舉起手要遮擋。然後,我朋友就說你不要擋啊,你不要擋,我就不會打你啦!你敢說,不就是這樣做嘛。這是一個相當荒謬的論點。所以我必須再說一次:抵抗的決心才是關鍵。

第三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們還是要把自己做好,如果說我們臺灣,自己就是一味地附和,不管你要跟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政權交好,如果你只是覺得就是靠別人,你不用靠自己,這個自己的仗要靠別人打的話,這是絕對不行的。其實我們在這次俄烏戰爭中其實看得非常的清楚,就是世界現在為什麼會這麼支持烏克蘭?決心。還有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這種正道的行為。

徵兵制不在役期長短 而在訓練內容

大家請注意哦。戰爭到現在3月26日,烏克蘭還沒有對俄羅斯境內的軍事設施進行任何打擊。烏克蘭沒有能力嗎?這一點大家可以思考看看。那我們再回來講臺灣,其實我覺得:全民國防是不是等於全民防衛?然後,役期長短和戰力的關聯,還有什麼是不對稱?我想在座的各位,應該大家都有經過兵役的過程。目前臺灣的成年男性,幾乎都是有服兵役的過程。很多人說我們現在是募兵制,不是徵兵制。其實這個就法律上的觀點是錯誤的,我們一直以來都是徵兵制,只是我們目前的役期是由之前的兩年,後來改到一年,後來改到十個月,現在是四個月。即便這樣子,我們還是徵兵制。役期的長短跟你的即時戰力有關?我覺得這個大家是有一個問號。為什麼?其實一個美國海軍陸戰隊新兵的訓練的時程就是十六週,四個月。十六週可以訓練出一個非常剽悍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那臺灣為什麼會覺得自己的四個月役期是不夠的?我想這就不是役期長短的原因了,而是在於你訓練的內容是什麼?

其實我們除了兵役的這個經驗之外,我們這個民主社會的建構過程中,我們其實很少有武力行動。尤其在目前民進黨執政的這個過程中,把大部分的國防建設交給軍方。所以其實我們可以觀察到,在俄烏戰爭開始的時候,藍綠陣營政治人物的說法,剛好是同樣一個邏輯的兩個方向。在野黨所謂的疑美論,美國不必然會援助臺灣,所以臺灣的軍事對抗,一定會失敗。然後執政黨說,臺美關係友好,臺灣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我幫何老師補充一點。他剛剛講到一個重點,《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並不是安全條約,因為它的正確名稱就是安全保障備忘錄。這個「備忘錄」在國際法上是沒有任何實質意義的。我再說一次,這個備忘錄在國際法上是沒有任何實質意義的。我們如果逐條地看他的條約,要保障什麼,什麼不要發生戰爭。最後落實的是什麼?最後落實的是最後一段是:如果出現違反備忘錄的行為,烏克蘭、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跟美國將進行協商。所以說,當烏克蘭被佔領了,戰爭發生的時候,我們這些簽約的國家會幹嘛呢?我們會坐下來討論。

所以,很多人都會說拿備忘錄這個東西說,你看美國就不會幫俄羅斯,美國不會幫烏克蘭,你看這些歐美國家都沒有去幫助烏克蘭,他們就是袖手旁觀,他們都不自己去打,這樣子就是別人的小孩死不完。其實這個論點是有問題的。當然,這涉及到國際社會的現實。

我剛剛講到全民國防是不是等於全民防衛啊?我剛剛講到役期的長短。那全民國防是不是等於全民防衛呢?其實現在臺灣的全民國防是什麼狀況?臺灣的全民國防現在的階段比較是:我們要支持軍方,我們要愛護軍方,我們要拍攝一些影片,來讓大家知道軍方多麼好,多麼努力。這個真的能為軍方提升士氣,但是對於我們全民防衛,或者是說對於整個國家的國防意志,有沒有辦法提升呢?我個人拋出一個問題,請各位先進可以思考一下。全民國防其實是有一個架構跟發展策略,然後我在這邊就跟各位先進報告。

全民防衛的架構

第一個,全民防衛體系。全民防衛體系,它是以全民參與為前提,涵蓋軍事性跟非軍事性的動員和社會力動員。好,全民防衛體系不等於全民國防,也不是後備教召。過去,我們所倡導的全民國防政策,它涵蓋的是集中在國軍跟社會的友好關係,就是我剛剛說的,什麼叫友好關係,我們會把基地開放。歡迎大家來看看我們這個國軍的基地。你看我們現在營房蓋得很好,我們國軍的這個宿舍都做的不錯,大家都有自己的空間,很溫馨,還有形象的建立,拍攝更多的宣傳影片。這些都沒有錯。但他不等於是全民防衛體系。

後備教召的體系,各位都曾經當過兵,那當過兵都會經過被教召的階段。其實。我想在座的男性應該都知道,退伍之後有時候還是會緊張會不會突然之間收到教召的通知,那麼你就要跟公司請假回軍中去。前一陣子才剛結束一個所謂的史上最硬教召14天,這是一個時間拉長的教召,我必須說這個教召其實針對非常少部分的人,它只針對服役過且退伍的男性役員而已。他的動員體系的訓練品質跟能量,還有他的裝備都嚴重的不足。其實我必須說,嚴重的不足是真的,因為我們不會編列一個合理的預算投資或是資源的投資,為了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的事情,買了一堆東西放在那邊,然後等你來用。當然資源投入多少和有效運用這是可以討論的。

那戰時的時候,這些動員只能編裝成什麼?只能編裝成輕裝的步兵。我們看到的所有的動員影片,他們都只有拿著步槍,可能身上就是非常簡單的一個輕裝步兵,你有看到他們拿火箭炮嗎?你有看到他們操作這個無後座力砲,或者是反坦克砲嗎?其實我們都沒有看到。那這個就跟我們所謂全民參與的理念是不太一樣的。國家安全架構是要架構在全民防衛、民主自由的意志之下。所以現在的做法有一個問題,就是它沒有辦法讓每一個民眾直接參與國土防衛工作,那這會嚴重影響人民的守土能力,更嚴重的影響信心。

這個防衛架構可以分成兩個,分別是政府端和社會端。我先講社會端,社會端就是要分成三個,第一個就是分區,第二個就是分類,第三個就是分派任務。簡單的講,分區就是:我在哪裡發生戰爭了?我現在人在哪裡?分類就是:我是誰,你知道你自己的任務,你知道你自己的專長,你知道你自己的能力。然後分派任務:我該做什麼?在前面兩個前提之下,你就可以知道,我們必須要做些什麼行動,來確保我能夠在這個全民防衛體系中成為一個有效的保衛國土的能力。公民能夠透過商業資源,是自行建立個人的行動能力。那在戰爭發生的當下,就可以立刻採取反應,從個人能力出發,建立社會面對風險的反應能力跟信心,依照公民的意願跟公民實際的能力,進一步透過政府端來銜接,達成具有正式編裝的有效戰力。

好,那有了社會端,我們就要來講,政府端。我們覺得政府或許可以怎麼做?分區就是其中一樣,剛剛那個分區、分類,然後分派任務。分區就是我們還是要回歸到區域守備,以行政區為單位進行編組。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圈,你最熟悉自己的生活圈,最最熟悉自己家裡附近的地形,哪裡可以躲。當然這是我們現在要思考,請問大家知道你家裡附近的防空洞在哪裡?各位知道嗎?如果各位都知道,我真的覺得今天是來對地方了,因為不愧是已經有保衛臺灣意識的團體。再來分類就是,你要透過原來有的社區系統,不管是警消啊,民防鄰里系統,或者是社區發展協會體育會,將公民依照他的特性分類,將有能力跟有意願的人,納入區域防禦的體系,需要受保護的人,依編組提供庇護及基本生存的條件。

其實我必須說,前面有一個委員說,每一個人發一支槍,這是義和團式的做法,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對的。因為並不是把每一把槍發給每一個人,這些人就擁有戰力了。我看在場有男生有女生,我想應該也是有作為爸爸媽媽這個角色在。請問今天你覺得,你沒有能力拿著槍去對抗敵人的時候,政府發給你一支槍去前線,你覺得這樣比較有用,還是你留在家裡好好的照顧自己跟家人安頓好,確保他們的安全,讓他們成為國家在整個戰爭中有效支援,哪一個會比較有效?我個人認為是後者,就是每一個人都可以依照他的能力跟他的意願,去分派他的任務,而不是每一個人都要拿著槍,或者拿著飛彈上戰場。

再來分派任務:區域防衛體系可以分成兩種,一個是武裝的單位,一個是非武裝的單位。武裝的單位是從事抗敵嗎?不是。其實剛剛何澄輝老師有講到,國土防衛部隊他最重要的事,是要維持治安 ,然後他要配合正規的部隊來進行城鎮作戰,非武裝的部隊,他就是要從事各種非作戰任務,維持暫時的基本生存條件。這就是重點。

政府要配賦給人民任務,讓人民能夠採取行動,才能夠架構對抗意志。後面這個東西都會比較細,我就跳著就不講這麼多。這一次俄烏戰爭中我們聽到很多聲音,說俄羅斯很多戰車被打爆是因為標槍飛彈,所以我們政府應該要買多一點標槍飛彈或放刺針飛彈放在警察局。戰爭的時候,我們就去附近的派出所領飛彈,我們就可以對抗中國。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就是說你把臺灣跟烏克蘭看成是同樣的地理環境。臺灣跟我們的假想敵中間隔著臺灣海峽,他們的戰車是不可能直接越過海峽過來,即便他們有所謂的兩棲戰車,十六式登陸戰車、兩棲戰車,對臺灣來說,我們軍武迷都開玩笑說,十六式戰車是薄皮嫩雞,它的裝甲非常的薄,基礎的反裝甲武器就可以有效地對抗它,那我們應該是要聚集於海岸,殲敵於岸際,讓他們在登陸之前就在海上送他們回家,而不是說等他們上來之後,我們才在家裡跟他對著幹。其實這是有一些戰術的思考,還有整體戰略思考模式的不同。

全民防衛的發展策略

第一步,希望能夠藉由全民防衛體系的架構推動好,然後再來做非武裝部門的行動方案。請注意,要先推動非武裝部門的行動方案,然後才推動武裝部門的行動方案。因為這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大家知不知道,生存遊戲就是拿著BB槍在打。其實我自己也有在玩那個,我必須說在這個場合裡,我看過的部分人,他們覺得自己的裝備比國軍的好,卻因為他是玩家,他可以買最好的裝備。像我夜視鏡要40幾萬,我想國軍可能很難想像,40幾萬的夜視鏡。這些人會有一個想法:「我的東西比你好啊,我看的資料比你豐富啊,我懂得比你多,你應該要聽我的指揮」。其實這是很危險的,因為在戰爭的架構之下,我們還是要統一的指揮鏈。如果說只是發槍給你,然後就覺得「我有武力了,我可以去對抗了。」我們其實要注意,到時候這些人可能會成為治安最大的隱憂,反而是拖累軍隊作戰的一個非常非常大的的力量。

我們有一個初步的時間表。希望在今年,我們先能夠推動全民防衛體系架構的概念,然後,明年能夠再放寬商業的法規、推動示範;在2024年,可以完成民力的盤點,還有各項的法規工作;2025年就可以落實全民防衛體系。不過這個時間表,昨天給我們另一位老師看過,他的建議是:其實推動時間表可以再抓得緊一點。我們現在推動得迅速一點。這個東西還是需要各位、整個社會一起參與。我要在這邊聲明,這一份《台灣全民防衛體系架構跟發展策略》是「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夥伴們一起思考出來的,目前我們並不打算用我們個人的名義來做推廣。這個架構跟這個資料我們會全權授予黑熊學院來做後續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