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第 46 期 封面

烏俄之戰與台海情勢

主講│賴怡忠 遠景基金會執行長 主持│謝若蘭 台灣安保協會理事長 謝若蘭: 各位來賓早安、大家好。今天很高興台灣安保協會、台灣綜合政策協進會和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共同主持這場很有意義的論壇。今天是要來看烏克蘭發生的一些事情,以及台灣怎麼因應,從國家安全和地緣政治的角度來做一些探討。今天第一場,很高興能夠邀請到遠景基金會的賴怡忠執行長。他是地緣政治、國家安全的專家。今天很榮幸能夠邀請他來做一場專題演講,接下來的時間就交給賴怡忠執行長,謝謝。 賴怡忠: 理事長、現場的弟兄姊妹、長輩大家平安。我也很開心看到我以前的長官,羅福全代表跟代表夫人在這裡。 今天很榮幸可以來這裡跟大家分享,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尤其對台灣的情勢會產生什麼影響。我想我會分成幾個方面:第一個就是對現在的地緣政治的改變、影響到底是如何。第二個我會針對軍事動員、資訊戰和經濟的部分,對東歐的影響,和台美關係會怎麼處理,分別發表一些個人比較小的感想。 俄羅斯不會打烏克蘭 99%專家判斷錯誤 第一個我們先看地緣政治的發展。我們知道俄羅斯2022年2月24日開始發動侵略。世界上大概百分之九十的分析師都猜錯,以為俄羅斯不會入侵烏克蘭。因為一般而言,無緣無故侵略別人要做什麼?烏克蘭對俄羅斯根本就沒有任何威脅。俄羅斯可以透過其他方式達成他的目標,為什麼一定要打下去?因為沒有理由,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分析師,和台灣百分之九十九的分析師都猜錯,大部分的政論節目和演講都跟你說,普丁只是恫嚇烏克蘭而已,沒有料到普丁還真的打下去。 事實上,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跡象,差不多在2021年7月就可以看到。因為2021年7月2日的時候,俄羅斯有發表一個《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前一次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是在2015年發表。2021年那一次的報告,外界評論“rarely maintained on United States”就是說,對美國還有歐洲幾乎沒有提及。這表示,要不就是無視美國和歐洲,要不就是展現出對他們的敵意。 因為,如果你看2015年俄羅斯所寫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由於2014年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美國和歐洲也對俄羅斯展開制裁,2015年報告反映,因為制裁的緣故,所以跟美國和歐洲的關係為何。當時俄羅斯的報告則顯示,俄羅斯和歐美仍有機會合作、以及在什麼契機下會合作。然而再看2021年的報告,已經不再提及跟歐美合作。 第二點,2021年《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裡面有提及俄羅斯語言和文化對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性。雖然表面上是說文化的重要性,但實際上的意思是說,俄羅斯是「俄羅斯文化」的保護者。所以說,全世界有說俄羅斯語的族群或是地區,都是俄羅斯要去保護的範圍。所以,烏東地區就是俄羅斯所謂要去保護的地方,甚至位在烏克蘭西南邊、沒有跟俄羅斯接壤的國家「摩爾多瓦」,都是俄羅斯所謂要去「保護」的地方。照這樣來看,就是也把別人打下去,才算是「保護」。 除了發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在2021年7月12日,俄羅斯總統普丁發表了〈論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歷史一體性〉(On the Historical Unity of Russians and Ukrainians),表示從歷史而言,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同一個國家和民族,既然同為一體,就要接受俄羅斯的保護。按照國際關係的利益分析,你無法得到「俄羅斯會攻打烏克蘭」這一個結論。但是如果閱讀去年2021年7月的兩份文件,普丁把整件事情理解成為了要保護所謂「俄羅斯文化」、「說俄羅斯語言」的人。此外,他認為俄羅斯和西方的關係不必多加處理,要不就是不重要,要不就是敵對關係。 從上述來看,如果研究國際關係而不閱讀國家本身發佈的文件,很難得到更近一步的內容。再者,俄羅斯在普丁上任以來,已經與葉爾欽時代大相逕庭。不但外面的人看不懂,連決策圈都縮小至少數幾個人,致使對外國造成威脅的可能性比民主國家、甚至寡頭國家都還更大。第三,俄羅斯以為可以在72小時以內就讓烏克蘭崩潰,沒想到除了烏克蘭軍隊本身奮勇抵抗,俄羅斯軍隊的表現也出奇得差勁。全世界第二強的軍隊怎麼會表現成這樣?但這也表示獨裁國家除了會大膽採取侵略行動,也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因為獨裁者接受到的訊息可能都過度正面評價,也會低估對手的能力。 除了俄羅斯,中國也差不多。過去許多台灣的分析都將胡錦濤時代的處理方式、以及中國方面對口的學者提供給我們的資料,來比照、附會習近平時代。所以對習近平的判斷從2013年至今,大部分都是錯誤。 理性利益分析 無法分析獨裁寡頭政體 2013年習近平剛起步的時候,台灣中國關係分析有一句很有名的話:「胡規習隨」。習近平只是一個過渡性的角色,因此胡錦濤創建的秩序,習近平必須跟隨。結果後來發現習近平根本不是如此。 他說「中國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後就開始在南海進行填島造陸、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以及擘劃「一帶一路」。這都是過去胡錦濤時代不可能出現的東西,但台灣從2013年至今,一直都在低估或是錯判習近平,因為把過去分析胡錦濤的方式套用在習近平身上,結果發現差非常得多。 所以從這一次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就會發現理性利益的分析如果遇到越獨裁、越寡頭的政體,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對俄羅斯是如此,對中國也是一樣。第二個、算是一種教訓,我們可以看到烏克蘭的抵抗,是造成情勢改變很重要的因素。我也欣見台灣對台海戰爭和抵抗中國的討論跟以前不一樣。較早的時候,都是討論台灣要抵抗多久。一個禮拜?兩個禮拜?還是一個月?但是如果美國不馳援,台灣就要吞下敗仗,所以一定要撐到美國馳援的那一刻。 這一次大家也都想說烏克蘭必輸無疑,所以只打算袖手旁觀。但是,烏克蘭竟然沒有輸,抵抗也非常厲害,於是國際的援助開始湧入。所以,原本俄羅斯想要以十倍軍力對烏克蘭進行消耗戰,沒想到全世界的援助一直湧入,全世界現在最同情的地方就是烏克蘭了。俄羅斯現在等於是以一國之經濟力,加上部分來自中國的暗助,對抗全世界。烏克蘭則因國際經濟制裁得以將對付俄羅斯,俄羅斯因此在消耗戰上也處於下風。烏克蘭因為抵抗而得以俄羅斯擋下來,擋下來就改變局勢。俄羅斯以為可以用消耗戰的不對稱作戰模式,把烏克蘭消耗掉,結果烏克蘭反而創造另外一種不對稱作戰的模式。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 中國暗中背書鼓勵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前20天,也就是2022年2月4日,俄羅斯跟中國發表《共同聲明》。在聲明中,大約用了2500字的篇幅,說明全世界民主的體制不只是美國和西方。俄羅斯之前的駐台代表一直向台灣表示:俄羅斯也是民主體制,因為俄羅斯也有選舉,普丁也有民意基礎,雖然普丁把對手都監禁起來,所以才能每次選舉都選贏。《共同聲明》也說,中國也是民主體制。另外,《共同聲明》也指出,北約東擴造成俄羅斯不安,四方安全對話和美英澳同盟也衝擊印太的區域安全。中國的上述指控,俄羅斯也予以支持。俄羅斯和中國在《共同聲明》中,互為彼此的倚靠,俄羅斯透過中國的支持在西方反對北約,中國透過俄羅斯的支持反對美國的印太戰略,尤其是四方安全對話。 所以很多人認為,這一次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是不是《中俄共同聲明》發表之後,第一次的共同行動。也因此,大家對中國在侵略烏克蘭戰爭中的角色,有非常多的猜忌。我們也知道,美國自從去年2021年11月起,連續六次跟中國表示,普丁很有可能攻打烏克蘭,希望中國可以斡旋,阻止普丁的侵略行動。結果,中國每一次的答覆都認為美國在挑撥離間。之後,美國又公布俄羅斯、普丁和習近平談話的過程,有提及俄羅斯準備攻打烏克蘭。結果中國向俄羅斯表示,待到北京冬季奧運結束之後,再進行攻打。這一件事情非常嚴重,表示中國不只事前知情,甚至還予以鼓勵,甚至某種程度予以背書。 台灣的外交體系在這一次烏克蘭戰爭中,有做一件不錯的事情,就是撤僑撤得非常快。我們很快地把僑民疏散到波蘭、斯洛維尼亞、匈牙利和俄羅斯等有跟烏克蘭接壤的國家。有人就會問,莫斯科代表處怎麼把人疏散到俄羅斯?但那時候的想法就是,有一些僑民離俄羅斯邊界較近,先離開戰區再說。我們差不多在戰爭發生的前48小時,就撤離所有台灣僑民,甚至也有協助友邦僑民撤離。 那時候還有中國的網民聲稱,持有臺胞證就可以隨中國的撤僑行動離開烏克蘭境內,後來發現根本是錯誤的資訊,而且中國根本沒有撤僑。中國跟僑民說,屆時只要在家門口插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就可以確保安全。這不禁讓人懷疑,中國是不是有跟俄羅斯串通,只要有插旗就不會遭受俄羅斯攻擊。種種間接證據,讓人懷疑:中國事前就知道俄羅斯會發動侵略,並與俄羅斯達成某種約定? 美中、歐中敵對關係會持續 2022年3月18日,拜登跟習近平有一個視訊會議。在此的前四天,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跟中國的楊潔箎在羅馬有一個會議。這一個會議爭執了七個小時,據說是美方要求中國不能援助俄羅斯,結果中國表示是美方的行為導致了此次危機。所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不是戰爭,是美國先要脅俄羅斯,美國才是始作俑者。在會面前一天,美國媒體忽然報導,俄羅斯向中國提出五項明確的軍事援助項目。這表示美國政府內部有人刻意提供消息給媒體,警告中國在會議中會被質疑這一個問題。 這也代表美國在俄羅斯的情報做得很仔細。事實上從去年2021年12月開始,美國的情報就顯示俄羅斯極有可能攻打烏克蘭。德國、法國和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都不相信。但2022年1月13日,美國進一步公布俄軍的進攻路線。事實證明,俄羅斯的確是根據那一個路線進攻。由此可見,美國在俄羅斯的情報不只做得很準確,甚至連普丁旁邊的人都被滲透。這也表示,普丁身邊的人對普丁的決策可能不大同意,才會把情報放出去,希望藉由外部的力量阻止普丁。 美國把普丁向中國請求援助的品項都公佈,表示美國高度懷疑中國會援助俄羅斯。拜登跟習近平的會談,拜登一直警告中國,如果援助俄羅斯會發生何種後果。這表示美國要中國做什麼,中國打死都不願意。中國也不願意承諾不會援助俄羅斯。有些人說,美國和俄羅斯都在爭相拉攏中國,可能導致中國在戰後的國際地位最高。但事實上,光從美國「警告」中國必須協助調停,就可以知道戰後的關係不會是美國拉攏中國。反而是美國要求中國做到某一些事情,中國沒有做到,因此美中的敵對關係會持續。 這不僅是美中的敵對狀況持續,也包含歐中在戰後的敵對狀況也會持續。怎麼說?除非普丁被暗殺或是政權垮台,如果戰後普丁持續執政的話,俄羅斯跟歐洲的關係一定無法挽回。不可能有和諧或合作的可能,因為俄羅斯直接侵害國家主權,甚至威脅援助烏克蘭的國家。中國這一種貌似暗助俄羅斯的態度,也會讓歐洲跟中國的關係變得非常得差。這也會讓美國跟歐洲的關係越來越近。 以往美國常常被歐洲討厭,例如川普總統。或是例如北約國家的國防預算須達到GDP的百分之二,結果大部分國家都跳票,被川普認為歐洲是搭美國便車。一旦俄烏戰爭結束,美國和歐洲的關係會越來越緊密。而且雙方共同對付的對象,如果普丁如果還當權的話,就是俄羅斯,另外一個就是中國。中俄同為一體。 新歐洲、北約影響力會持續上升 除此以外,從現在就可以看到,歐洲內部的關係,東歐的實力會越來越大。2001、2002年的時候,美國和歐洲要共同攻打伊拉克,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表示,歐洲有新歐洲和舊歐洲。什麼是舊歐洲?就是當初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最甚的法國和德國。新歐洲呢?波蘭、前蘇聯國家、羅馬尼亞,這一些國家當初都是支持美國攻打伊拉克,瓦解海珊政權。 結果,這一次「新歐洲」國家最支持烏克蘭。例如波蘭在一開始就支持烏克蘭,並公開批評德國想東想西很自私。另外,前一陣子波蘭、斯洛維尼亞和捷克的政府首腦前往烏克蘭首都基輔,表示支持烏克蘭;立陶宛的國防部長每天協助發布烏克蘭的軍事動態。東歐國家支持烏克蘭的行為,成為歐洲和歐盟國家改變對俄羅斯政策最重要的力量。俄烏戰爭之後,新歐洲的影響力還會持續上升。 相對來說,法國和德國一開始的表現非常令人失望。他們對美英提供的情報非常不信賴。因為德法兩國在歐盟握有很大的權力,德法兩國的政府首腦還去俄羅斯和普丁見面,他們傳達給普丁的訊息是,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的態度不一樣。結果不只這樣,普丁還利用見面的機會,大肆傳播烏克蘭挑釁、北約威脅俄羅斯的觀點,對此,法國和德國並沒有當場反駁。德法兩國只有表示不贊成這樣的意見,並說俄羅斯打了烏克蘭之後會有後果,但有什麼後果並沒有說,也沒有警告俄羅斯不能侵略烏克蘭。這次法國與德國為了歐洲對俄羅斯的政策,充滿了一堆混亂。這次歐洲內部相對影響力的發展,新歐洲的部分會上升,舊歐洲的部分會下降。 然而,德國知道硬實力跟抵抗俄羅斯之間的關係,所以一定要增強軍備。德國現在已經承諾,軍費原本佔GDP約1.4%,現在要提升到2%。德國算是全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所以佔0.6%GDP的軍事投資其實非常龐大。法國也會增加。波蘭則表示軍事預算要提升到約GDP的3%。其他比較小的國家,例如斯洛伐克和立陶宛,國防預算都可能提升到2.5%以上。這表示未來北約國家軍事投資的力量,會大幅度上升。這會造成一個結果,就是北約國家的海外投射力量,原本只是在北約,有可能可以延伸到印太。 但北約要對印太產生行動,也要北約內部先修改規則。他本身有一個規則,是他適當的作用範圍侷限於大西洋和歐洲,所以印度洋和太平洋並不是。當然法國會主張,印度洋和太平洋都有我的領地。當然北約會說,這不是我主要的作用範圍,所以法國要自己去處理。但現在會不會有一些新的改變,我們就可以去看。這就是東歐的影響力會上升,法德的影響力會下降,整體北約軍事的影響力會增加,並增加海外投射的能力。 戰爭至今,還有幾個新的發現。 […]

烏俄戰爭的軍事動員與資訊戰

主持 │詹文碩 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理事長 主講 │何澄輝 「黑熊學院」共同發起人 與談 │陳柏宏 《阿共打來了怎麼辦》共同作者 詹文碩: 各位,大家好,我是臺灣法語譯者協會理事長詹文碩。也是2014年324太陽花衝撞行政院被起訴的人之一。最近法國智庫《中共影響力作戰報告》也是我翻的。我們身為民主國家的公民,也都是愛好和平的,但是為什麼我們反過來要關心烏俄戰爭?我記得我在「法國經濟戰爭學院」讀書的時候,他們也研究《孫子》。《孫子》說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兵者,也就是廣義的戰爭。 西方的軍事專家克勞塞維茲他也說過,戰爭是政治以不同的暴力方式的延伸。戰爭與政治相關,而不只有技術性的問題,所以我們必須要去關注,要去理解。那烏克蘭跟俄國的戰爭,有跟臺灣、兩岸有相似的地方,也有相異的地方,更重要是,透過俄烏戰爭,有很多我們必須要學習了解的地方。那今天我們請到兩位軍事專業非常厲害的講者。當然首先是我這個左邊第一位何澄輝先生。 何澄輝: 大家好。 詹文碩: 他是「黑熊學院」的共同發起人,也是台灣安保協會的副秘書長,也有自己的網路節目《梟息》。在我左手邊第二位的與談人是陳柏宏先生。他是這本書《阿共打來怎麼辦?》的共同作者,這非常精彩的一本書喔。待會兒,我要請他幫我簽名的。就這邊也趕快把時間讓給他們。首先要請何澄輝何先生來為我們分享,烏俄戰爭整體的情勢以及戰局的發展。 何澄輝: 各位朋友,大家好,針對這一次的那個報告,我準備了一個PowerPoint,針對這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事件,跟大家分享這個狀況。俄烏戰爭到今天為止,應該已經進入一個月了。其實會進行這麼長的時間,坦白說,有點始料未及。因為在一開始的時候,大家大都認為這場衝突或戰爭,不管從實力對比,或是從戰爭意圖來講也好,不應該是一場長期的戰爭。可是這一個月以來的發展,其實有很多是原本大家沒有預估到的。在這個戰爭過程中,有許多值得臺灣借鏡之處。 俄烏衝突的背景 首先,這個報告的結構,我會先從衝突背景、戰場分析、輿論與資訊戰、防務改革與全民防衛,以及各國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到最後臺灣的啟示。 但我會比較著重整個戰局和戰情的分析的部分。首先我們稍微介紹一下整個衝突的背景。從烏克蘭國家面積來看,烏克蘭是僅次於俄羅斯的歐洲第二大國。它的面積大概有60萬平方公里。他的民族組成基本上是屬於東斯拉夫民族。 東斯拉夫民族裡面在前蘇聯時期有三個最大的國家,就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現在網路有個笑話說,俄羅斯有三個俄羅斯,一個是白俄羅斯,一個是俄羅斯,然後第三個是黃俄羅斯,不是烏克蘭,黃俄羅斯就是說中國。因為中國網民非常挺俄羅斯。 烏克蘭作為前蘇聯的三大國裡面,全境的礦產非常多,大概約有接近80餘種。尤其是這次爭議的源頭的地區,像頓巴斯地區有煤田,黑海地區被發現有天然氣田了。烏克蘭的黑土面積非常廣闊,也是世界上擁有最廣大黑土的地方,傳統以來是歐洲的穀倉。每年烏克蘭的小麥出口,在全世界的糧食供應商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烏克蘭人口數大約是4100萬,大概接近臺灣兩倍的人口,是歐洲第8大的人口國,主體民族當然就是我們說的烏克蘭民族。那他跟俄羅斯之間有一個非常關鍵,也就俄羅斯一再再說,他們之間有強烈的戰略地緣上的的危機的部分,是因為他們的領土邊境線 ,長達1931公里。 所以這個部分在蘇聯時期,這次的爭議地區,盧甘斯克、頓內次克,還有克里米亞是蘇聯在1922年和1954年的時候,分別劃入現在烏克蘭的版圖內,這也造成了俄羅斯再次入侵的一個歷史上的原因。它認為說這個地方是他們原來所有的。這個是他們入侵烏克蘭的的藉口中的其中一個。 烏克蘭礦產地分佈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在屬於烏東附近有煤田,烏西的部分也有石油和天然氣。在南邊的黑海也被發現有天然氣田。那烏克蘭除了農業地理條件優越以外,另外還有就是他的軍火工業。軍工業其實在蘇聯時期就已長期被建設和扶持,他有幾個指標性的產業,比如說最著名的就是生產坦克的哈爾科夫機械製造廠,另外還有專門生產戰略核子飛彈的南方設計局,在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哈這個地方。另外就是製造飛機,特別是製造運輸機的安托諾夫飛機公司,它有一項最有名的標誌性成就,就是它的AN225,是全世界最大的運輸機。不過很不幸,在這次戰爭中還被俄軍摧毀了。另外,製造飛機引擎的馬達西奇公司。其實這個引擎公司非常的重要,中國之前試圖要收購這家引擎,結果在去年的時候被烏克蘭政府否決,然後將其國有化,直接把它收購,讓中國無法取得。 烏克蘭同時是蘇聯時期唯一有能力造航空母艦的國家,位置在黑海附近尼古拉耶夫的黑海造船廠。其實他最大的成就之一,或者說他現在變成臺灣的一個蠻大的困擾之一,就是他的2號艦。當時未完工的2號艦,後來賣給了中國。中國修修補補了幾十年之後,那就是在2016、17年正式服役的遼寧號。烏克蘭在蘇聯剛解體的時候,他曾經擁有過1900顆核子彈頭,然後大概有那個176枚洲際彈道飛彈,還有戰略轟炸機。 烏克蘭反省放棄核武決定 可是在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的經濟狀況很差。1994年,美俄英三方協調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廢除這三國的核武,並承諾保障主權獨立自主,而有了《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後來烏克蘭將這些核彈頭悉數賣給了俄羅斯,俄羅斯則在美國的監督下銷毀了這些核彈頭。所以,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之後,以及這次的衝突的前後,烏克蘭的軍政界、戰略圈,有過不少的反省和檢討,他們認為當初做出這個決定,是一個非常災難性的決定、歷史性的錯誤。他們原本是希望透過廢除核武,一方面解決經濟、二方面要求俄羅斯、美國及英國保證烏克蘭的主權及安全,事實上卻沒有發生。他們對這件事情有很深的批判。 從政治與外交層面來看,烏克蘭原本是蘇聯的一個最重要的加盟共和國之一。蘇聯解體之後,整個東歐集團,有些原來華沙公約組織的國家,紛紛申請加入北約。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即使是過去的華沙公約組織的國家,也都對俄羅斯的威脅,深懷戒懼。這些加入國家包含前一陣子跟臺灣關係急速進展的像波羅地海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也包括波蘭、匈牙利。 在這個情勢下,烏克蘭也希望能加入北約。他想要加入北約的這件事情,反變成了現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一個藉口。俄羅斯方面認為,由於烏克蘭和俄羅斯緊鄰,從烏克蘭到莫斯科,基輔到莫斯科的距離還不到900公里。而且這個中間整個都是平也,所以他們認為說一旦北約形成所謂東擴的情勢,如果北約國家在烏克蘭境內部署武器和飛彈,那麼俄羅斯覺得他們就等於是在家門口被放火。所以俄羅斯方面主張這樣的情勢,相當於當年古巴飛彈危機同等級的國安危機。 烏克蘭加入北約 是俄羅斯侵略的藉口 我們必須回頭過來看,這恐怕不是事實。首先,北約並非跟當年的華沙公約組織一樣,是所謂的「進攻型的戰略同盟」,而是一個「集體安全性的同盟」。而且,之所以有「北約東擴」,是因為俄羅斯對他周邊國家的壓力,形成了這些國家對集體安全的需求,而不是北約有意識地要往東擴、進攻俄羅斯。其實,北約要納入這些加盟國家有很多的條件。烏克蘭在今時今地也就是在俄烏開戰的這個階段,是不太有可能加入北約,理由是因為在北約裡面,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締約國的國內必須「沒有爭議地區」。可是我們都知道,從2014年之後,烏東地區一直處於一種交戰狀況,目前是根據明斯克協議處於停火狀態。烏克蘭境內仍然有親俄分離主義的兩個共和國,就是盧甘斯克共和國和頓內次克共和國。更何況更重要的是克里米亞半島,烏克蘭主張它擁有主權,可是卻已經實質上被俄羅斯併吞。在具有這樣高度爭議狀況底下,其實按照北約條款裡面,烏克蘭本來就不太可能加入了。俄羅斯以北約東擴入侵烏克蘭,本來就是站不住腳。 從俄羅斯觀點來看,為什麼會覺得烏克蘭如此重要?烏克蘭不可加入北約的原因,就是跟戰略地緣有關。從地形上來看,從西歐進入東歐,形成一個漏斗狀。也就是說,往西歐那邊窄,往俄羅斯那邊寬,造成俄羅斯的邊界線非常長,要防守非常困難。相對的,西歐如果要入侵,非常的容易。所以,俄羅斯認為說基於這一點,它必須要把這些包括烏克蘭,甚至包括過去的華沙公約組織所有國家,納入俄羅斯的戰略縱深地帶,才能以為依託。大家可以觀察到這思維是非常二次大戰,或者說是相當擴張主義的思維,與現實的狀況有相當大的差距。 俄烏的緊張情勢迅速升級是從去(2021)年4月就開始,真正激烈則是去年的10月開始,雙方在邊境開始成兵。俄羅斯方面,特別是普丁,一再地聲稱說他們只是進行軍演,並沒有真正想要入侵烏克蘭。但西方特別是美國的情報,很早就洞悉或發現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跡象,所以雙方在開戰前有一段時間,有相當多的這種輿論上的攻防,包括美國不斷地警告說俄羅斯將要入侵。可是同一時間,俄羅斯不但否定,同時也恫嚇北約不要介入這件事情。基於俄羅斯是一個全世界從理論上,從數字上來講是核彈頭最多的國家。美國一直都沒有意願直接派兵進入烏克蘭,但是美國會透過其他的方式,不斷的加碼和升級,遏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過或許也正因為普丁不斷地在過程中宣稱沒有要入侵烏克蘭,影響所及,甚至可能連他的俄羅斯部隊,也都相信了這個部分。這樣的認知,後來產生一些災難性的後果。 烏克蘭暖冬 俄裝甲車陷泥沼 從戰場上分析來看,今年(2022)2月24日入侵烏克蘭,對俄羅斯是相當不利的一件事情。因為俄羅斯傳統的用兵思想中,他們擅長使用裝甲部隊,使用大規模的裝甲集群進行所謂閃電戰。要進入這個閃電戰的前提,是地理空間環境。原本,烏克蘭的地形是寬闊的平野,確實是有利於裝甲集群地前進。前提是這個土地的性質必須是適於裝甲車行進。烏克蘭每年2月的時間,就是它還處於他們最寒冷的季節,一直要到3月以後開始解封。我們從歷年的平均溫度來看,2月常低於零度以下,整個地表是堅硬的。烏克蘭河川非常多,1000多條河川基本上都是冰封。那麼這些堅硬的地表和河川,變成裝甲車的前進道路,所以其實在這樣的條件下來開戰,本來對俄羅斯的設想來講是最有利,他可以迅速地穿插,迂迴包圍烏克蘭,發起一個閃電戰,然後打敗烏克蘭。 但是很不巧的,今年2月氣溫,烏克蘭其實是個暖冬,處於歷來少見的暖冬。整個2月的時間,我抓了那個開戰17天以來的氣溫,我們發現只有1/4的時間是處於零度以下,3/4的時間都是零度以上的氣溫。結果,整個烏克烏克蘭的土地提前融雪,造成整個土地因為地質鬆軟變成泥沼。俄羅斯本來想要發揮所謂裝甲集群的大縱深穿插整個烏克蘭,因為進入田園就變成泥沼,然後整個陷在爛泥中。網路上大家已經看到非常多的照片是這樣的狀況。 影響所及,他們俄羅斯的軍隊只能沿著主要道路,像高速公路前進,連鄉間小路也不行。這造成了整個俄軍行進的中隊變得非常的長,也使得補給非常困難。同時更讓烏克蘭在防守上得以預測俄軍的攻擊方向,提前部署反坦克小組以及狙擊小組,有效遲滯了整個俄軍進攻的態勢。我們迅速地看一下烏克蘭的地形,他是一個東面較平緩,西面較高、西面才有山地。然後特別是要講的是,現在大家看到戰事膠著的地方,烏克蘭北部和東北部這個地方,其實正好是整個歐洲最大的低地。尤其烏克蘭北部有一個全歐洲最大的明斯克沼澤。所以在這個時間,俄軍的裝甲車戰車完全沒有辦法離開道路。一旦離開道路,就會陷入泥淖之中。 俄軍全面式入侵 備多力分 俄軍的路線都是可以預測時,烏克蘭就有很多方法可以打。大家如果在網路上看到有關於俄羅斯軍隊戰況圖,為什麼俄羅斯的軍隊在地圖呈現那種八角章魚、延伸地到處都是?其實俄羅斯是不得已,因為它只能沿著那些主要道路線形前進。 烏克蘭氣溫圖裡面我們做了一個對比。剛好我抓去年和今年同時段,大家可以明顯的看到整個溫度,今年明顯高於去年,這造成了整個戰場環境的改變,就等於說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的用兵思想整個破產。其實整個俄羅斯在進入烏克蘭,主要沿著4個主要的攻擊方向來進攻。而其中第一個方向,也就是從北面從白俄羅斯邊界進入,攻擊基輔的這個方向是主攻的路線,其他的另外三條支線,主要是東北方向的哈爾科夫,烏東地區克盧甘斯克、頓次克,也就說越過明斯克停火線,指向馬里烏波爾這一條線。另外,還有在南方從克里米亞後往北,攻擊赫爾松目標指向的這個南線方向。 坦白說,這樣的發展是一種全面入侵的打法,這跟原本俄羅斯戰略專家的評估,有極大的差異。理由是:如果你要在這麼多線進攻的狀況下,俄羅斯是否有足夠的兵力?因為備多力分的結果是,整個俄羅斯入侵軍的規模,大概在十五、六萬人左右,如果他是十五、六萬人集中一個方向的話,其實很有可能就迅速的突破烏軍的防線,達到某一部分的侷限性的目標。 但很不幸的是,他現在分成四大目標,這四個目標裡面有不同的戰略方向。那大家可以稍微算一算,就是說等於他每個方向中,只有不過兩三萬人左右的兵力,那這樣的兵力能不能拿下烏克蘭,特別是我們烏克蘭是60萬平方公里,是臺灣的17倍大。4000多萬人的國家,是不是能完成佔領是有問題。 烏克蘭自2014年進行軍改 公民加入國土防衛部 戰爭行進至現在,烏克蘭軍除了2014年之後,開始進行軍事的改革,特別是2017年軍改之後,整個部隊已經跟過去紅軍的俄式部隊狀況已經非常不同,已經學習更多的西方,特別是美國和北約的戰術戰法,整個部隊的風氣和風格有很大的改善。舉個例子來講,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部隊跟2014年前的時候不一樣。他跟俄羅斯軍隊一樣,軍隊的紀律一直很有問題。特別是在冬天歐俄平原很冷,他們軍人有喝伏特加酗酒的習慣,常常造成很多問題。可是2017年之後,軍改當前的烏克蘭軍全面禁酒,而且能落實。光這一件事情本身就非常的不同。 另外,烏克蘭利用軍改的部分,除了加強他的正規軍以外,他也恢復了國民警衛隊。更重要的是,它創建了一套非常有效的在地防衛系統。也就是說,我們最近在媒體上常看到的國土防衛部隊。我稍微多講一下國土防衛部隊。國土防衛部隊非常有趣,他的招募對象是烏克蘭凡年滿18歲到60歲以下的烏克蘭公民,都可以加入,不分男女,只要通過心理評估、身體健康的檢查之後,就可以簽約加入,外國人居留滿5年也可以加入,當然也要經過評估。那簽約之後呢?他們平常都有正職,但利用六、日的時間接受訓練,包括軍事技巧、武器、格鬥、急難救助、緊急避難等等。 這支部隊的目的,跟大家講的不一樣,包括老阿嬤或是年輕女孩加入,其實都是這支部隊。雖然發槍給他們,但主要的功能,不是上前線去作戰,他們的目標是在地訓練,在地方防衛、在地武裝、在地動員、在地作戰。他們開戰之後的主要工作是維持地方的治安,基礎設施的維護,設立檢查哨,還有最重要是反滲透。如果有陌生的人,可疑的人物,執行宵禁,其實由他們來做。事實上在整個戰場中,他們發揮了很有效支援主力正規部隊的工作。 因為他們本身是在地組建,本身對當地都非常的熟悉,所以他們常常可以利用在地優勢,比如我熟悉這邊的道路狀況地形,協助烏克蘭正規軍進行反擊或敵後作戰,都發揮非常好的效果。同時烏克蘭居民也廣泛的利用包括新科技的無人機,包括軍用的無人機,甚至也運用民用的無人機,來補足在軍事實力上的弱點。 對抗認知戰 官方統籌訊息管道 另外大家應該知道,像資訊戰和認知戰上面,烏克蘭軍在這方面也表現得可圈可點。他在開戰的時候,他們就透過官方統籌網路,告訴人民包括怎麼樣對抗假訊息。一旦進入戰時,他清楚的告訴你,所有的資訊,你必須要以官方的為準,即使是有些訊息的來源,過去平常可能是親烏克蘭,都必須要先打個問號。因為,根據俄羅斯認知戰的理論,他們有時候會請一些人看平常專門友善烏克蘭,關鍵時候發佈假訊息。所以為了避免這種狀況,所有的訊息的確認,以戰時統籌的官方管道為主。 另外,我們也看到烏克蘭官方鼓勵民眾去拍俄羅斯軍隊、武器或是俘虜,如戰俘哭泣的畫面等等,並利用社群網媒體網站宣傳。可是有一個原則,只要是烏克蘭軍的設備,通通不可以拍;如果是俄羅斯軍隊方面,請你盡量拍。因為,不管是Facebook或者其他社群媒體,都有定位功能,你拍的某張照片,烏克蘭軍都可能會利用這些相關的數據轉換為情報。烏克蘭情報局利用這種方式去定位,偵知了不少俄羅斯軍隊的動向,這個方法很有效。我們在媒體上可以看到,烏克蘭幾乎對俄羅斯軍隊在哪裡的動向瞭若指掌,可是大家發現一件事情,很奇怪,烏克蘭軍的動向和主力在哪裡,至今為止都沒有出現。烏克蘭就是透過這樣的管制的方式,形成一個有利於烏克蘭的戰場認知環境。我其實要講的很多,我這個部分,先講到這邊,謝謝。 詹文碩: 我們看完烏克蘭的經驗,那麼我想,以我們臺灣面對這個中共,這種以弱對強的情勢之下,如果中共可能犯臺,臺灣必然要有這種全民防衛的決心跟準備,有一點像剛才何先生提到的烏克蘭國土防衛部的方式。接下來想請教柏宏,全民防衛的決心跟準備,這部分我們有什麼具體的準備跟建議? 陳柏宏: 謝謝主持人。首先感謝謝若蘭理事長、賴怡忠執行長、何澄輝何老師,各位現場的師長先進,大家早安。我要感謝何澄輝老師的邀請,很榮幸今天在臺灣安保協會、臺灣綜合政策協進會,還有臺灣獨立建國聯盟的這個場子,一起來跟大家討論一下,在俄烏戰爭中然後回過來看臺灣的狀況,那臺灣能夠有什麼樣的啟示?然後我們能夠有有做有一些什麼樣的作為。 其實,何澄輝老師在很早之前大概在月初的時候,就已經把他這一份報告給我,我也已經拜讀過了。我必須說,我非常欽佩何澄輝老師,他做了一個非常全面性的調查,也做了一個非常完整的分析。事實上,這份報告就停留在3月初,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已經3月底了。這一份報告的這個走向,跟目前已經又多了將近3個禮拜的發展,其實是相當契合且一致的。我必須說,何澄輝老師在資訊上的功夫做得很到位,所以才不會經過時間的推移,而對戰勢的評估產生偏差。 抵抗的決心才是關鍵 […]

烏俄戰爭後國際對俄經濟制裁是否有效

主持 │苗博雅 台北市市議員 主講 │魏明谷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的副教授兼副院長 與談 │陳俐甫 台灣教授協會副會長 苗博雅: 各位朋友大家午安,大家好,我是這一場的主持人,台北市議員苗博雅。今天很榮幸能夠來這邊參與台灣安保協會的「國際地緣政治與台灣安全」座談。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在場很多的聽眾可以發現,台灣對國際上的地緣政治,乃至於台灣的國防安全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所以我想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讓我們可以對台灣的安全問題、亞洲的地緣政治、世界的地緣政治有更多的了解。 所以,今天這一場,我們的主題叫做「烏俄之戰:國際對俄經濟制裁是否有效?」我想這是非常多台灣民眾關心的一個議題。大家應該都還記得,在俄羅斯剛剛動手入侵烏克蘭的時候,那時候臺灣很多媒體報導說,你看美國跟西方都不會出手來幫忙,然後順便炒作一波棄臺論:你看他們都不太願意去幫烏克蘭,他們只有做經濟制裁,經濟制裁一點用都沒有。這是很多當時在臺灣的觀點。那我想這個烏俄之戰的話,突破了很多。我們原本對於這個烏克蘭、俄羅斯、甚至對於世界的一種預設,甚至很多專家學者都預設說,俄羅斯不會動手。在這個舊曆年前後,只有拜登這幾個人在講說俄羅斯會動手,那時候還有很多人在笑拜登說想太多,結果事後證明果然還是美國的情報比較準。 俄羅斯動手已經讓很多世界上所謂的專家跌破眼鏡。烏克蘭又可以抵抗這麼久,更是讓這個本來已經跌破了眼鏡,更是破成碎片。我還記得一開始前三天還很多人在唱衰,說三天之內基輔就會被拿下,澤倫斯基會逃亡等等。這樣的說法在臺灣一直不斷的在傳,就是說美國不會來、美國不會出兵,絕對撐不住。想不到現在時間算算也超過一個月了,當然,戰爭拉得很長,代表受苦的人就越多,尤其是現在在戰場上。大家每天看新聞,應該可以看得到,不管是烏克蘭也好,俄羅斯也好,都沒有地方可以取得絕對的優勢。所以,現在戰場上是一種所謂的持久、非常漫長,那當然對於身處其間的人非常煎熬的一個狀況,雙方是相持不下。所以在此時此刻,我覺得一個月的時間點,我們一起來觀察,到底,國際上的經濟制裁發揮什麼效果,還有之後會發揮什麼樣的效果?我覺得是相當有意義的。 所以今天很高興我們台上有兩位專家,一位是魏明谷老師,他是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的副教授兼副院長,另外一位是陳俐甫老師,是我們台灣教授協會的副會長。等一下兩位會就他們的專業跟觀點來看,跟全國的民眾來報告。到底我們對於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有什麼樣的看法?我想我們先請這個魏明谷老師做主講,謝謝。 魏明谷: 大家午安,大家好,這一個題目是關於國際的制裁到底有效還是無效?就像剛剛苗議員所講的。但這一個題目是主辦單位給我的,我試著把我的觀察跟大家講。我在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在2014年俄國入侵烏克蘭,也就是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之前,我們邀請烏克蘭國家科學院,等於我們的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員來當客座,他是研究歷史的,來客座一年。他那一年給我的體會是,我知道烏克蘭的民族意識很強。他甚至用俄語跟我說:「魏老師、魏老師」他知道我留學俄國,會講俄語,他說:「我教你烏克蘭語。」我接觸的人裡面,沒有人會說烏克蘭語。他一直跟我強調:「烏克蘭語跟俄語不一樣,差不多百分之六十是不一樣的。」 他希望我可以學烏克蘭語,以後可以重視台灣跟烏克蘭的關係。他說,絕對不可以把烏克蘭放在俄羅斯下面來理解。我那時候很驚訝,他有那麼強的意識,並且希望有更多人能夠知道烏克蘭語,讓更多人去說。他甚至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去烏克蘭留學,去知道烏克蘭。他還一直強調,烏克蘭的國土面積有60萬平方公里,在歐洲是第二大。他們的農產品、工業比台灣有更進一步發展。他客座一年結束回去後,我們還有聯絡。這一次戰爭,我們很擔心他們怎麼樣。還沒戰爭前,我就跟他聯絡說,看起來普丁要去你們家交戰。他說,希望是不要,但如果來了,他還是能承受。後來戰爭爆發之後,我用Skype跟他聯絡,後來就沒消沒息。這個戰爭對我來說,不是一件遙遠的事情,可能就是一個好朋友,就從此沒辦法跟我聯絡。等了十天以後,終於看到他透過Skype傳遞他的消息。他說,他目前人安全,並且已經撤離基輔,遷移至烏克蘭西部避難。我問他情況如何?他說他跟他84歲的母親以及妻子住在防空壕。他說已經在地下躲了三個禮拜。我聽到之後非常不捨。後來我保持跟他聯絡。每一次我跟他聯絡,我都把對話紀錄截圖下來。我這麼做,是因為我擔心有一天他沒辦法再跟我聯絡了。 我對這一個戰爭產生了另外一種看法。因為你知道你有好朋友在那裡,可能戰爭空襲之後,你就再也無法見到他了。後來,中研院有一個援助烏克蘭學者的計劃。這一個計畫就是讓烏克蘭的學者、博士生和碩士生,讓他們研究的工作不要中斷。我傳遞這一個消息給他之後,他先是感謝,但表示自己還有84歲的母親要照顧,並且還有可能被徵召參軍。我聽了非常感動。他雖然已經四十幾歲,但沒有想過要離開,如果有一天責任來臨,他還是要去參戰。我現在還保持跟他聯絡,祝福他可以渡過難關,希望烏克蘭的戰爭可以早日結束。講這一個故事就是說,之前都看數字死多少人,但對我來說,這就是活生生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我的好朋友。 對俄羅斯經濟制裁是現在進行式 我接下來要說,針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不是一個現在式,而是一個現在進行式。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西方就已經開始制裁俄羅斯,只是當時的制裁不像這次那麼全面,程度也沒有這一次深。當時主要是針對一些技術上的制裁,尤其有關國防和開採天然氣的尖端技術,以及對涉及克里米亞事件的人員的管制,讓他不能夠自由的到西方旅行、簽證停發。所以2014年至今,制裁沒有間斷。俄國方面也有進行反制裁,主要是限制歐美農產品的進口。這次普丁會想:如同面對2014年制裁,這一次我也可以這般度過。甚至上一波西方制裁的結果,反倒讓國內的農業和食品加工業興起,產生進口替代。所以導致他認為可以承受這一次西方的制裁。 但事情的演變超出俄羅斯意料之外,尤其是SWIFT的制裁,還有對俄羅斯中央銀行差不多3000億美金的外匯限制,對他們而言有痛到。那天我在中研院開會,歐美所的學者做了文獻回顧的結果,認為就平均值而言,發動制裁要產生效果,至少要六年的時間。所以那一場會議的結論,認為制裁的立即效果,並不是那麼樂觀。 俄羅斯出兵的理由 接下來從四個部分跟大家報告,第一個是出兵的理由。俄羅斯2月24日出兵烏克蘭,這是3月3日俄羅斯做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當時還有70%支持這一次的軍事行動。他們不稱為戰爭,而稱為「特別軍事行動」。這一個結果參考就好,因為俄羅斯還是一個輿論控制很嚴格的國家。他們更頒布《戰時新聞法》,如果你發表了政權不滿意的言論,可能難逃牢獄之災。實際的民意也可能沒有那麼樂觀,可能還是有超過半數的俄羅斯人民支持這次「特別軍事行動」。 接下來有趣的是,民調題目詢問:「俄羅斯出兵烏克蘭目的是什麼?」有46%的人認為是保護俄羅斯,不讓北約在烏克蘭設立軍事基地,這樣的結果跟普丁的說詞吻合。有19%的人認為,這是要改變烏克蘭政府,要撤換澤倫斯基政府,因為現在的政府納粹化,俄羅斯要協助烏克蘭去納粹化。接下來是對普丁總統的信任度,這一個題目長期以來皆有調查。從趨勢圖可以看到,普丁的信任度長期以來維持在55%左右,不信任度大概是30%左右。但3月3日的民意調查與前一次調查相比,對普丁的信任度由60%上升到71%,不信任度從29%降至18%。 所以我想要說的是,看起來俄國至今(2022年3月)還是有超過一半、甚至六成的人支持普丁。有部分原因是因為《戰時新聞法》的恫嚇,以及長期以來俄羅斯對媒體的控制,以及對新聞的放送,民眾聽到的新聞往往是片面的,只從普丁政府准許的角度報導。因此,可以看出新聞內容很不全面。戰爭爆發沒有多久,俄羅斯就禁止境內連線至西方的社交媒體網站,像我之前跟俄國朋友聯繫的社交軟體都不能用了。這樣做就是要限制俄國人接觸到西方正確以及最新的消息。 西方如何經濟制裁俄羅斯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來看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的一些制裁。制裁可以分成三個方面來看,第一個方面是經濟方面的制裁。第二部分是人員的限制,不論是普丁身邊的人,還是決策圈的人都限制其入境,不核發簽證。第三部分是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譴責俄羅斯,要求必須從烏克蘭撤兵,並且不得承認盧甘斯克和頓內次克兩個共和國的獨立。但聯合國大會的決議沒有強制力,比較像是道德高度的期待,期待俄國能夠聽從國際社會。甚至還有國際法院15個法官,13:2做出來的決議後要他撤兵。可是這個都是比較是道德層次的訴求。 回到制裁的議題。制裁的目的是希望能夠改變俄羅斯侵略的行為, 制裁一定要有感或是很痛,才會去改變其侵略的行為。俄國對外輸出的石油和天然氣區,佔它外匯的1/3還要再多一點,有時候稍微高一點,低一點,大概至少都1/3以上。那他的財政收入,將近有一半是依賴這些能源項目的出口,所以如果這方面他被禁止,那可想而知他的財政收入、外匯收入就會連帶受到影響,所以他的經濟也會跟著會連帶受到衝擊。 所以歐美國家對於俄羅斯能源進口的這個阻斷,的確是一個它會痛的地方。那我們回溯一下,美國總統拜登3月8號的宣示,就全面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跟天然氣,還有包括煤炭。緊接著英國政府也宣布了,可是英國政府他的做法是稍微和緩一點,他是在今年的年底前逐步,禁止從俄國進口石油跟石油產品。歐盟沒有全面跟進,它的目標是2022年底,把需求減少2/3。 這也可想而知,因為歐盟對於俄國的能源依賴,尤其是天然氣短時間還無法進行轉移。如果能源價格太高,對他國內的物價也會造成連帶的影響,造成物價上脹的壓力,所以這個也有實際上的難處。 德國也表示暫時沒辦法支持完全切斷從俄羅斯來的能源供應,但他承諾是以一年為期,逐年減少對俄國的能源依賴。其次是從金融面來看,當然我們都熟知的就是把俄羅斯從以美元為基礎的SWIFT全球金融交易體系切斷。但是這個切斷實際上還不是所有的俄國銀行,其實他只列了七家銀行,所以不是全面的。我現在在俄國的臺商朋友,他說事實上還是有某些銀行,只要你花點心思,還是可以有一些貿易。 只要不是現在這七家被制裁名單上的銀行,當然,這七家銀行是主要的俄國銀行,有一些比較中小型的銀行,還是有辦法可以進行貿易。我問台商朋友「你最近有沒有在接單?」他說:「沒有。」他說不接單,不是因為SWIFT的關係,而是因為盧布匯率大跌,因為他怕做了之後那一筆,可能他賺的錢完全被匯兌的損失吃掉,所以他是因為匯兌的關係而不去從事接單貿易,他就暫時休息,那是因為匯兌實在難以掌控。 企業出走、失業率增加、通貨膨脹 盧布兌美元目前已經跌了將近30%左右。第二點是俄國的央行被限制在國際交易,那他的外匯存底本來有大概6000多億,現在一半被凍結。此外,G7也就是七大工業國,取消對俄國的最惠國待遇。此外,俄國政府所發行的債券,其實風險已經擴大了,不單是政府發行的公債,連民間公司所發行的公司債都一樣,違約的風險非常高,無法用外匯如期付出利息,本金更不用講了。所以國際主要的信評機構對他們的評價,已經把他降為接近垃圾等級的債券。另外是西方大型企業,不論是麥當勞也好,或者是肯德基也好,那些大型的連鎖企業陸陸續續退出俄國市場。 我個人認為,其實這一點對俄國是真的有影響。影響的層面是來自於這些服務業會僱用大量當地的勞動。它撤走之後,除非有人順利來接手,不然,那些本來在麥當勞、在肯德基工作的俄國人馬上就失業了。一個失業就一個家庭,所以這一批在服務業就業的人口失業,我想這個帶來的衝擊就會演變成是社會層面,再來就是政治層面,因為失業沒有工作,工作在哪裡?所以我覺得歐美企業的撤出,尤其是服務業,我想這一波其實這個是值得關注的。 我們常常講人民的感受,有兩個指數可以看,就是所謂的痛苦指數,一個是失業率,一個是物價膨脹率,就是通貨膨脹、通膨。通常我們看到制裁俄國的短期的效益已經出現了,但失業率呢?如果這一波為能夠持續的話,我覺得失業率能夠上來的話,這兩個加起來的痛苦指數,人民就會有感。我想這個可能就會對俄國會產生壓力。 其次,我們來看看瑞士,一般放在瑞士的銀行最安全,他們是保密到家了。但沒想到這次瑞士也看不下去了,因為俄國攻打烏克蘭已經踩到了歐洲的價值,我認為歐洲的價值,就是領土還有主權神聖不可侵。俄羅斯完全無視於這個秩序,所以瑞士也跳下來,宣布要凍結在它境內瑞士銀行的俄國帳戶。 普丁身邊的這些親信,還有包含普丁本人,以及那些寡頭們,不少的錢是放在瑞士的銀行。如此一來,就會影響到他們,可能好不容易到處鑽,把錢匯到瑞士,準備退休之後到瑞士去買一個豪宅別墅養老,現在這個路被斷掉了。 我們來看一下,這是從幾個層面來看,剛剛講過了凍結央行的外匯資產,然後阻止阻斷進入國際的借貸市場去進行融資,此外就是凍結俄國人在國外的資產,瑞士這個就是其中一個,然後逐出SWIFT全球金融交易的體系。切斷從俄國進口石油天然氣,這些主要的還都以美國跟歐盟的國家為主,日本與韓國也加入。另外阻斷一些戰備資源,比如一些晶片的出口。取消最惠國待遇,主要是G7的國家。 俄國如何面對經濟制裁:購買能源以盧布支付、大幅升息、外匯管制 我們來整理一下,林林總總的各個面向。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SWIFT把它切斷之後,凍結俄羅斯央行大概3000億左右的外匯準備。我們馬上看到造成的結果是它的盧布狂貶。我們看到它貶值,現在估算已經貶了40%,有一度是一美元兌換130盧布。為了能夠支撐著盧布,所以它現在已經要求就是禁止盧布兌換美元、兌換歐元這些強勢貨幣。 我再補充一個就是,我問了現在還在莫斯科的臺商朋友:你在銀行的外匯存款會被凍結嗎?我在3月3日問他,他說還沒被凍結。但是提錢的時候要寫申請書。雖然你的賬戶裡面有2萬,我要領1萬不行,銀行還要看他們裡面的調度,然後通知你幾月幾號才能夠來領多少的美金。目前的做法是這樣子,沒有全面凍結,但是有金額的限制。好,接著我們來看違約風險的部分。俄國目前有一些因應的策略,就是大幅升息,希望能夠把錢吸納到銀行金融體系裡面來。還有實施資本的管制,不能匯款到國外去,個人最多是5000美元為上限,不可無限量的流通。 然後,我們來看一下俄國目前的公債。現在看起來公債的債權者,主要還是西歐的銀行,亞洲的部分最多還是日本,其次是韓國,臺灣有一點,臺灣是金額不高,大概是1.8億美元左右。 1998年,俄國也爆發金融危機。那個危機的時候,我還在俄國唸書,所以那個危機是我親身經歷,就是盧布早上跟下午是不一樣的,隔天跌得更慘。我記得當時還在念書的時候,先不要去上課,趕快去買小麥、大米,趕快囤糧;盧布貶得非常兇,所以我的房東希望我付他美金,不要付他盧布,因為他盧布還要去換成美金,而且他去換的時候還要再繳一筆手續費,就跟現在非常像。但是相較於1998年,現在俄國的經濟體質是有改善的。在普丁主政之下,俄羅斯在經濟方面是有一些實力。我想是普丁認為俄國經濟體質,可以撐一下,可是當時他也沒有想到,西方這麼大規模,這種強度的制裁。 那我們看一下它的幾個指標。如果跟1998年來比的話,現在俄國政府債務占GDP從1998年135%,降到現在是大概18%。在1998年,當初的外匯存底是122億美元,現在俄國的外匯存底是6300億美元。接著我們來看一下,剛剛講的痛苦指數的另外一個指標,就是他的通膨物價膨脹率,2月25日是8.84%, 3月2日已經升到9.05%。高盛的預測是今年2022年底會兩位數,而且這兩位數是二字頭的,是會到20%的通膨。那俄羅斯的股市部分就不用看了,大家都知道一直都休市,因為它怕開市之後,就會無限量的下跌,它甚至禁止放空,你不能夠下放空的單。 總體而言,它的經濟成長率,預測當然可想而知,絕對是負值的,就是衰退的。那現在只是大家各個機構在預測衰退的幅度是多少。高盛跟摩根大通大概估計今年的GDP會萎縮7%。那如果跟1998年做比較的話,那時其實經濟也沒那麼慘,也就是-5.3%,還沒有像今年這麼慘。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海嘯,2009年也受到波及,那一波的經濟衰退是7.8%。但是這個7%目前的估算,我看到另外算是更慘,更悲觀是認為他今年大概會有兩位數,會衰退10%左右。 我們看俄國怎麼因應,它怎麼去做一些調整?那時候我們聽到第一個是它升息。升息就是央行的基準利率從9.5%調升到20%。此外就是,它怕資本外逃,所以它對於資本進行管制,尤其是外匯的部分。所以現在的出口商,80%強制要賣給政府,它就要把外匯收進來。此外就是我剛剛講的,外匯個人要匯到國外,每個月限額5000美元。如果你個人要攜帶,1萬美金是最高的限額。 此外,就是它允許企業用盧布來支付海外的債務,這個就會連動到我們馬上要講的,就是把48個國家列為不友好的國家,對它們進行制裁。現在它提出把這些對它實施制裁的國家,把它列為較不友好國家,臺灣也名列其中了。只要被列入不友好國家的48國,其中的任何一個國家,俄國的企業都可以用盧布來支付債務。所以這很不合理,之前我們借的時候,是用美金或是歐元,可是他現在居然用盧布來支付。 此外就是,外國的公司或企業要買俄國的天然氣,只有它要求強制要用盧布來支付。我們知道它這樣的做法其實是要穩住它的匯率。就是因為你要用盧布,你不一定要跟俄國央行買盧布,所以你就會變成把美元、歐元拿去買盧布。那個對俄國來講,它就多了這些強勢貨幣。所以我們看那個匯率的供需,就等於在供給面會增加外匯的供給,就讓盧布的匯率不會再貶值下去,甚至還可以有點回升的空間。 所謂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 聯合國第十一屆緊急特別會議通過呼籲俄羅斯停止侵略烏克蘭的決議案。這個結果最後140個國家投下支持票、38國棄權、5國反對。可想而知,5票反對除了俄羅斯外,包含他的鐵桿兄弟白俄羅斯,以及北韓、厄利垂亞和敘利亞。 另外有趣的是,有些投棄權。當然,我們知道是對岸的中國。其次,還有12個國家缺席。那我更好奇的是,俄羅斯一直標榜所謂它的勢力範圍。我們大概可以把它歸類一下,大概就是所謂的近鄰國家,基本上就是過去蘇聯加盟共和國。從地理位置來看,東歐部分的白俄羅斯、烏克蘭跟摩爾多瓦,然後再來是在高加索的亞美尼亞,還有喬治亞,再來就是亞塞拜然,再來中亞的國家土庫曼,再來塔吉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跟哈薩克,這些國家就是他所謂的勢力範圍。 這也是為什麼他今天對烏克蘭要加入西方,加入北約會有這麼大強烈的反應。就這個勢力範圍,俄羅斯還組建了類似像歐盟一樣、像北約一樣的軍事同盟,這個組織就稱為「集體安全條約組織」。集安組織的成員國,就是塔吉克、哈薩克、吉爾吉斯等中亞三國,加上在高加索的亞美尼亞以及白俄羅斯,還有俄國這六個國家。但是你看,這個投票行為你發現,其實跟俄羅斯一起是軍事同盟性質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成員,居然並沒有像俄羅斯一樣投反對票。塔吉克、哈薩克、吉爾吉斯跟亞美尼亞就投了棄權票。 另外,他所謂的勢力範圍的近鄰國家裡面,亞塞拜然、烏茲別克、土庫曼是缺席的。所以這可以反映出,俄國軍事入侵烏克蘭,其餘周邊國家是有感的。況且這些國家裡面還有不少的俄裔人口,因為蘇聯的關係,這些加盟共和國都有俄國人住在那邊。蘇聯解體之後,這些國家縱使已經脫離了蘇聯,變成了獨立的國家,可是這些人還沒有回去俄國,還繼續住在當地。 所以今天,普丁可以用說,我要保護烏克蘭的俄裔人口,我要保護我的俄國僑民,我可以出兵攻打烏東,甚至揮兵基輔。同樣的理由,他也可以去打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也有俄裔人口。摩爾多瓦,甚至德涅斯特左岸共和國,裡面的俄裔人口比例不亞於現在的烏東。因為俄羅斯的威脅,所以就知道為什麼今天摩爾多瓦跟喬治亞還有烏克蘭,他們會集體申請加入歐盟。 苗博雅: […]

烏俄之戰 日本如何面對亞太區域安全

主持 陳國雄|前台灣安保協會秘書 主講 李明峻|台灣安保協會副理事長 與談 林彥宏|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陳國雄: 在場的前輩、貴賓大家好,我是陳國雄,擔任今天的主持人。這一場要講日本在亞太地區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美國的軍事力量全球第1,日本則是排名第4。這兩個的軍事力量相加,完全有能力來捍衛他們共同的戰略目標。2021年10月的時候,岸田文雄剛選上日本首相,美國總統拜登馬上致電,並告訴他一句非常重要的話:美日同盟是印太地區和世界安全並繁榮的基礎。 其實近三十年來,每一次美國總統與日本首相互訪、舉行國防會議的時候,都會強調美日同盟是區域安全的基石。 日本的和平憲法限制其不能出兵外國,但它現在可以派兵去海外。十年前,日本就有所謂「先制攻擊隊」的討論。日本的外交策略也非常精明。在亞洲地區,除了中國和朝鮮以外,其他亞洲國家都跟日本關係良好。日本跟許多東南亞國家也有海上安全的合作關係,例如針對越南和菲律賓,日本就有捐贈巡邏艇、巡邏艦和部署在海岸的雷達。 日本在整個亞太地區投注的心力越來越多,角色也越來越重要。所以今天要研討,日本針對俄烏戰爭,在亞太地區要如何因應。今天請到兩位日本通的專家,可以為大家提供很好的觀點和視野,首先請李明峻教授來主講。 李明峻: 今天很高興有這一個機會跟大家討論,日本對亞太地區的安全政策和態度有什麼改變。大家都知道日本因為和平憲法,不能有自己的軍隊。所以在冷戰時期,日本對國際事務沒有很關心,以前的首相也常常針對國際事務失言。第一次波斯灣戰爭的時候,日本當時候的外交政策叫做「支票外交」,你要去可以,我出錢,但我不會出兵。所以聯合國多國部隊過去,但日本沒有派兵。也因為國內爭議不斷,比較左派的人士反對日本參加國際軍事行動,日本都沒有參加聯合國維和部隊。1992年日本通過PKO(Peace Keeping Operations,《協助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法案》)相關法案,可以派出自衛隊前往柬埔寨,是日本很大一個突破。 這次說烏俄戰爭其實說法不太正確。兩個不是互毆,是俄羅斯侵略烏克蘭。 台灣在亞太地區很重要 日本和台灣是命運共同體。右手邊是世界最大的海,左手邊是世界最大的陸地(歐亞非),以前所說的「世界島」(1904年Halford John Mackindern所提出的觀點),大陸的勢力和海洋的勢力在這裡交匯。以前都覺得日本很需要來保護台灣,但現在的情勢改變了。台灣沒做什麼,日本就為台灣擔心得要死。為什麼這麼說呢?請看圖,這是亞太地區最重要的五個海峽,最北邊是韓國和日本中間的對馬海峽,接下來是台灣海峽、巴士海峽、馬六甲海峽和龍目海峽,台灣控制了其中兩個。台灣現在的航運非常重要,這是世界最繁忙的20個港口,大部分都要經過台灣海峽附近。 台灣的戰略位置,剛好在東北亞、亞洲大陸和東南亞之間。台灣如果作為一個軍事基地,亞洲重要的城市都在以台灣為中心的2500公里同心圓的控制範圍之內。所以這是台灣目前的重要性,美國、歐洲各國都知道。南海、東海的演習,德國、西班牙、加拿大的軍艦都來了。為了亞太安全、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第一、二島鏈基本上都從日本出來。日本和美國簽訂的美日安保其實也是國際社會的公共財。 中國一定要突破島鏈,所以要從東海和巴士海峽出來,並且一直在南海填海造陸。中國軍機最近不斷騷擾台灣西南空域,位置也在巴士海峽這裡。現在兩條島鏈已經不太夠,新的概念已經有第三島鏈,從阿拉斯加到紐西蘭。對台灣來說,第二條和第三條對美國有意義,對台灣無意義,因為台灣就是第一條。我們沒有後面了,突破我們這裡就沒有我們的角色了。對台灣來說,我們只要專注第一島鏈即可。 中國很多的飛彈就會針對這個戰略思考。中國的軍機艦在台灣四周巡航已經多年。日本的政治人物只要立場親中,基本上都不會當選了,韓國剛選完也是。中國的外交越來越困難,台灣、韓國、日本都是民主國家,政治人物要看人民的民意。民意既然都對中國不友善,政治人物也會受到制約。 日本和中國的矛盾,其實比中國和美國的矛盾還要大。美國畢竟有國際上的一些考量,但日本跟中國有歷史上的矛盾,也有釣魚台領土的矛盾。2017年開始,中國的軍艦開始在日本四周巡航。現任首相岸田文雄處理中國和俄羅斯問題的態度,就是繼續強化日美同盟,支持印太地區的自由開放,務實又強硬。 這就是以前我們常常在講的,客氣但堅定,岸田首相就是這一個態度。所以日本持續增加飛彈防禦系統。針對俄羅斯,也要求歸還北方四島才能締結和平條約,並修改法律以發動先制攻擊。所以中國覺得日本對其不友善。去年選舉以前,中國和俄羅斯進行了海上的軍事演習,日本的電視有拍攝紀錄。接著中俄穿越日本本島和北海道之間的津輕海峽,中間最窄的地方不過18、9公里。他們以一個聯合艦隊的形式穿越。 亞洲小北約成型中 2021年10月17日,剛好日本首相選舉前十幾天,中俄艦隊又穿越津輕海峽,經過太平洋,再從九州的大隅海峽繞回來。俄羅斯的港口在海參威,中國的在青島。所以日本和美國要加強防衛。 中俄軍艦繞行日本事件之後,美國的航空母鑑跟日本的護衛艦就在南海演習。現在不只美日安保,還有一個國家越來越多參與軍事的同盟,就是澳洲。中國對澳洲周邊國家(如索羅門群島)越來越多援助,或是干涉其國內政治。因為日本跟俄羅斯的關係緊張,所以日本很多的天然氣和石油就是從印尼和澳洲進口。而中國就跟從印尼、澳洲到日本之間沿途航線的國家建立關係,試圖切斷日澳之間的航運線。現在不只是美日同盟,是美日澳的防衛。原本澳洲的潛艦標案由法國得標,但那是一款柴電潛艦,能夠下潛的時間有限。所以澳洲現在和美國、英國改作核子潛艦。核子潛艦在緊急的時間可以下潛一年,航程也可以及於南海。 2022年3月14日,日本、美國和澳洲在南海聯合軍事演習。日本因為憲法的限制,很多項目不能參與。但因為聯合國憲章第51條針對集體自衛權的保障,所以日本可以參與,但不可以攻擊別人。自衛隊不是徵兵制,兵源也沒有那麼多。所以日本在聯合軍演中的角色,主要就是反潛作戰。日本反潛作戰做得不錯,所以在聯合軍演中擔任反潛作戰的分工角色。另外,為什麼在南海軍演?因為中國主要的潛艦基地就在海南島。 日本也有反潛直升機,P-1反潛機。但反潛直升機沒辦法直接飛到南海,所以用直升機航空母艦運載,分別是加賀號和出雲號。加賀號和出雲號的飛行甲板除了能停放直升機,也能停放F-35,因為F-35的垂直起降構型不用跑道即可以垂直起降。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外相麻生太郎在2006年就提出「自由與繁榮的弧」(日文:自由と繁栄の弧;英文:Arc of Freedom and Prosperity),就是針對中國周邊的國家,在經濟以及各方面合作。之後,2015年安倍晉三還提出「鑽石安全保障」的概念,剛好日本、印度、澳洲和夏威夷連起來,變成一個鑽石的形狀。川普又將其修正,將夏威夷改成美國本土。美日印澳之間的會議,已經越來越多。這有可能變成亞洲版本的北大西洋公約或小北約。美日的印太戰略和一帶一路開始競爭印度洋和太平洋區域。 日中競爭是全面性 日本推動經濟安保 在日本、印度和澳洲的三角之中,台灣因為控制兩個海峽而顯得非常重要。美國也為了遏止中國而提出「C型包圍網」(C encirclement ring ;C-pocket)的概念。日本為了因應新局勢,自2019年起往後五年內,國防預算總額要達到27兆日圓。駐日美軍到2021年9月已經達到5.6萬人。2022年起,日本每年要為駐日美軍支出1兆日圓的預算。日本目前的軍事支出佔全世界的第八名。日本自衛隊參加聯合國的維和行動也越來越多,表示其在國際上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不但是軍事和外交,日本和中國的競爭是全面性的。所以岸田文雄當政之後,便推動《經濟安全保障推動法案》,確保日本的半導體供應無虞。日本因為跟中國買很多東西,連棺材都有百分之八、九十由中國進口,中國如果經濟制裁日本,將使日本人無棺材可以用。中國出口到日本很多水餃,所以日本很多拉麵店的水餃都由中國進口。也曾經發生過中國人對日本不滿,在水餃裡面下毒。日本曾經調查,中國進口產品的市佔率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商品項目,亞洲國家平均是三百多項,美國是五百多項,日本則是一千三百項左右。日本是美國的兩倍還要多。基礎建設的部分,包括海底電纜等項目,興建前都要事前審查。 總結這一個《經濟安全保障推動法案》總共四個重點:第一是供應鏈的堅韌化。所以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就跟台積電合作到熊本設廠。熊本的產能不可能滿足日本全部的需求,但至少可以加強韌性。第二是維持基礎建設功能。日本由於少子化,滑雪場越來越難經營,於是中國資本就趁機收購,高爾夫球場也是。導致中國在日本擁有的土地越來越多。這部分日本越來越注意,因為很多中國買的土地是水源地。第三是專利非公開化。現在很多專利技術都要公開,才能告知其他人不得抄襲。但這會造成另外一個問題,一旦公開,中國就會抄襲。所以政府就說,重要的專利不要公開,政府會予以補貼。此外,這一個法案有設計刑責,如果法案有不得公開的資訊外流,最高可以判處兩年徒刑。所以可見日本對中國的提防越來越多。第四是確保技術基礎。以「事先審查制度」避免可能對日本造成威脅,如通訊、能源及金融等的外國基礎設備。 俄烏戰爭後 日本可望修改憲法第九條 此外,日本在2021年的防衛白皮書提及新的飛彈、軍艦和太空作戰技術。尤其2021年的防衛白皮書提到防衛台灣的重要。於是中國就向日本抗議,要求日本不得出版防衛白皮書,於是引起很大的爭議。當然,日本最大的問題就是憲法第九條:「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其實,聯合國憲章也有類似的規定,所以這一部分其實沒有太大的問題。比較有問題的是第九條第二項:「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所以導致日本除了自衛戰爭以外都不能打。 因為憲法第九條,日本不能徵兵,就沒有後備軍人。日本的自衛隊只有十幾萬員額,如果發生衝突,不知道可以支撐多久。日本也因此沒有緊急體制,不能發布戒嚴、不能發布總動員令,不能徵用民間物資。日本憲法並沒有規範自衛隊,那是自衛隊法,日本的反對派就主張,自衛隊是合法,但是違憲。上述三點對日本的國防發展有很大的限制。 安倍晉三擔任首相以來,對日本的體制有極大的調整,但就是沒辦法修改憲法。但因為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所以機會來了。今年七月參議院選舉,如果自民黨又贏得選舉,或是維新會贏得選舉,親中派又大輸,憲法就可能修改,至少自衛隊可以入憲。 美國目前對台灣有很多保障,例如《台灣關係法》、《台灣旅行法》等等,今年三月還通過法律要求美國政府的地圖要誠實,不能把台灣畫成中國的一部分。但是日本沒有一個法律提到台灣。連交流協會前一陣子才由「財團法人交流協會」更名為「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但那是民間組織。所以大家也會討論,日本是不是要通過日本版的台灣關係法,至少把台灣放在日本的國內法內。前天安倍晉三跟蔡英文視訊會議,名稱叫做「日華懇談會」。 日本在發生烏俄戰爭後有很大的進步。過去日本奉行支票外交,都沒有直接的參與。這三十年來,日本逐漸進步,開始派出維和部隊。這一次,日本的作為像是一個正常國家,第一時間就聲明俄國違反國際法和烏克蘭的主權一體性。此外,日本是亞洲制裁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最快的國家,並出資一億美金援助烏克蘭,甚至接納烏克蘭的難民入境。民間的動作也很多,至少有70個人報名參加傭兵,許多大學也發動對俄羅斯的抗議。日本在亞太安全保障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希望在今年七月選舉過後,可以完成修憲,未來可以做的事情就更多了。我今天講到這裡,謝謝。 陳國雄: 感謝李教授精彩的分享。接下來請林博士繼續發表。 林彥宏: 謝謝國雄前輩和在座的會員。我利用一段時間針對日本在亞洲的安全保障做補充,從我自己的觀點跟大家分享。第一,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日本產生很多風險,也促使內部政策改變。第二、戰爭至今已經一個多月。三月份的時候,北海道海域有很多俄羅斯的軍艦,通過津輕海峽。在同一天,有多艘兩棲登陸艦通過。日本自衛隊透過攝影發現,登陸艦上有許多卡車,是不是用以支援烏克蘭戰爭不得而知。北韓也對日本造成很多威脅,昨天又發射一枚飛彈。第三,中國對東海、尤其是釣魚台附近,不斷以船艦通過。 俄烏戰爭造成日本戰略改變 所以對日本而言,有三個最大的威脅。日本每年都會發表《防衛白皮書》,早期日本將北韓當作首要威脅,這兩年改為中國。今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防衛白皮書要怎麼寫?當然還是配合美國。3月9日,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拉特納(Ely Ratner)出席國會聽證會表示,印太地區是美國國防部認定的優先戰區,表示歐洲戰成那樣,但美國的重點還是放在印太地區。印太戰略最重要的國家就是日本。美日同盟的關係剛剛也說是一種公共財,自從1960年《美日安保條約》簽署以來,維持東北亞的安全。 我提供一個數字,最高峰時美軍在日本有77個軍事基地,大約30幾個基地部署在沖繩,不論是艦隊還是空軍,力量算是很大。因為日本憲法的限制,自衛隊沒辦法增加太多,不過至少也有陸、海、空軍。早期日本的政策是要防守北海道,如果俄羅斯要攻擊的時候,會部署很多的陸軍在北海道。所以日本陸軍的員額總共十幾萬員。但陸軍在戰爭時發揮的作用有限,所以日本內部就產生改革的聲音。2017年的時候,日本將部分的陸軍改編為「水陸兩棲」,也就是海軍陸戰隊。成立海軍陸戰隊最大的目的是針對西南諸島。西南諸島的範圍是從九州到與那國島的島嶼區域,由南到北差不多有兩千多公里。兩千公里的範圍內,大約有200多個島嶼,沖繩是其中一個。有一些小島無人居住,就要派海軍陸戰隊駐首,並部署一些飛彈和雷達,以防禦經過宮古海峽或宮古領空的解放軍。 烏俄戰爭發生以後,日本有很多的戰術和戰略要改變。2013年,日本有公佈一本《國家安全戰略》,這一個戰略的執行時間約為十年,所以到了2022、2023年要產生新的戰略。所以2022年年底日本要發布新的戰略。2010年年底開始,日本公布《防衛計畫大綱》,上一份《計畫大綱》的有效年份是2019年至2023年,五年就會改變一次,並且會滾動式的調整。還有一個是《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畫》,主要是規劃怎麼增加軍備、增加軍事預算。 不會只有日本單獨對抗中國 […]

烏俄戰爭後「台美建交」之展望

主持│蕭新煌 總統府資政 與談│William A. Stanton 司徒文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客座教授 與談│林佳龍 無任所大使 中譯│梁家瑜 蕭新煌: 今天很高興有這一個機會來主持今天很重要的一場對話。我是蕭新煌,目前擔任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的董事長。這個基金會的目標是為了做新南向,新南向希望能夠促進臺灣跟東南亞10國、南亞6國,還有紐澳,總共18個國家的關係,這是民間外交的部分。政府總共有11個部會也在做新南向,但我們做的是政府之外的,像是青年、文化、防災等等。我們希望能夠促成官民合作,共同推廣臺灣跟東南亞、南亞、紐澳的實質外交關係。 那今天我們的主題呢,是「看看烏克蘭,想想臺灣」,這一個題目很有趣。因此最後一場要來談談,在台灣和美國該做些什麼?我們有兩位主講者,我主要不是來演講,我是來串場的,主辦單位給我5分鐘介紹兩位主講人,每一位都有20分鐘的演講。演講完了之後,我希望他們能夠有對話,然後如果有什麼問題,也希望能提出來,請他們來回答。第一位主講人是司徒文,大家都很熟悉。 司徒文的英文名字是William Anthony Stanton。大家都知道,他是2009年到2012年「美國在台協會」的處長。他34年的外交生涯當中,國務院任職期間,擔任很多的不同的職位跟職務。曾經被美國派駐過南韓、澳大利亞,也在中國待過。他在「美國在台協會」會的任期對台灣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台灣去美國的免簽證,就是他促成的,真不簡單。 在促進台美關係上,台灣對他非常肯定。他曾榮獲美國國務院「最佳服務」的獎勵。從退下「美國在台協會」之後,他留在臺灣,現在是台灣的榮譽國民,並在政治大學的「國際創新學院」擔任講座教授。2014年到2016年,他在清華大學擔任教授,同時也是「亞洲政策中心」的主任。我還記得我曾經去過那裡,跟他有一些討論與交流,也主持過他們舉辦的會議。後來他2017年到2019年在臺大,然後在陽明大學。目前在政治大學。所以他是外交與學術兩棲,他今天跟我們講的題目,是我們非常關心的,龐佩奧上次來也講了這個問題,我們延續這個主題:美國應不應該承認臺灣,同時建交? 這個主題是敏感,但是很重要,我們也非常關心。那今天他的題目一樣,同樣的發問的問題,就是美國是否應給予臺灣外交承認?第一位主講是司徒文教授,現在稱他教授或大使都可以。那麼相對於這個司徒文大使,有34年外交工作、對外事務的經驗,我們的第二位主講人林佳龍大使,是我們新任的無任所大使。他跨越的領域不只是兩棲,我不知道多少棲了,他是我的學生,我可以很直白的講,他是非常好的學生。 林佳龍做過教授,當過國安會諮詢委員,二棲;然後他也當過立委,三棲;然後又做市長。政治、學術是我們通常廣義的兩棲,林佳龍做過的職位雖然都跟政治有關,但是又不太一樣,做市長跟做立委不一樣,一個是要做地方首長,一個是立委。立委光問人家:你為什麼不做,你做的不對?市長是天天被人家問說:你為什麼不做,為什麼做不對?所以我覺得他做兩棲能夠扮演得很好,也真的不容易,很多人只能做一棲。他還做過部長,一樣,中央的官員。 蔡總統也希望他能夠在新南向方面能夠推動電子、資訊這方面。他常常在自由時報的論壇裡頭有文章,我們都讀了,他都傳給我,這跟我們這個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工作有重疊,有一些可以互相合作的地方。那他今天給我們講的題目呢?是從臺灣國家正常化這個題目,我們都知道就是要建交,這個才是唯一正常化。國家正常化唯一的目標,就是我們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國家,而不是一個名字都不知道是什麼的。我想這個很重要。他們的演講很可能會有一些火花,可能會有一些大同小異,或者異中有同、同中有異的地方。兩位的文章各位都看到了,這個司徒文大使的文章,它說它是用英文來發表。我們現在就開始歡迎司徒文教授、大使。 司徒文: 在一個依倫理法則運行的世界,一個正義與良善必勝、強權無法成為公理的世界,美國給予台灣這個顯然自由、平等與民主國家正式的外交承認,根本就不會是個問題。悲哀的是,我們並不住在這樣的世界裡。因此,給予台灣外交承認,這個決定一點也不簡單。 台灣值得全世界的外交承認  在我們這個世界裡,中華人民共和國在 2005 年通過了「反分裂」法,公然提出它可使用「非和平手段」(即武力)的條件,來捍衛他自己定義的主權與領土完整。換句話說,就是征服台灣。同樣是在我們這個世界裡,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聲稱對於整個南中國海的主權,無視國際法庭在 2016 年無異議通過判決,判定中國的主張是完全不正當的。在我們的世界裡,俄羅斯的惡棍獨裁者就因為垂涎鄰國的土地,便決定入侵烏克蘭,並且為了達到他的目的,不惜轟炸平民,包括女人、兒童與老者,而在中國與他職位相當的習近平,正在考慮要如何幫他一把。 毫無疑問,台灣值得全世界的外交承認。台灣是個民主政體,從1996 年起便以全民直選的方式選舉總統。 台灣事實上是個因自由而繁榮的國家。在「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2021 年針對 210 個國家與地區所做的政治自由度排名中名列第七。美國排名第十六。台灣總分 94,美國 83 分,中國 9 分,排倒數第八名。同樣地,根據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2022 年的經濟自由度指數,台灣在世界上 177 個國家 中排名第六。美國排名 25,而中國排名第 58。 儘管台灣過分謙虛,大家卻都該了解到,台灣的人口比全世界 238 個國家與地區中的 76%還要大。其人口幾乎和澳大利亞一樣多,在世界上排名第 57。我們可以認為台灣很小,但它的土地大於世界上 46%的國家與地區。 單就大小而言,正如家博(Bruce Jacobs)這位世界頂尖的台灣研究專家與台灣真正的朋友最先主張的,台灣在這個世界上是個「中等強國」(Middle Power)。 儘管台灣的自然資源有限,但根據國際貨幣組織(IMF)2021 年的統計,聰敏、教育程度高、勤奮的台灣人,將他們的國內生產毛額 […]

今日的烏克蘭是明日的臺灣

鄭欽仁 1936 年出生於新竹市,東海大學歷史系學士、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專長中國魏晉南北朝歷史,現為臺灣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1980 年代投身社會運動,結合各界知識分子創辦「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並曾擔任「臺灣人權促進會」會長、「臺灣教授協會」會長、「臺灣安保協會」理事長。也曾擔任《臺灣評論》雜誌社社長、《民眾日報》社言論部主筆及《首都早報》總主筆等媒體職位。 編按: 2022年7月8日(星期五)不幸遇刺過世的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生前與前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北村滋,有一場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臺灣、日本、美國與中國等國家未來關係的重要對談,以〈プーチンは力の信奉者〉(普丁是力的信奉者)為題刊登於日本雜誌《 Will月刊》6 月號。安倍晉三反對美國對臺灣的「戰略模糊」:不明言中國侵攻臺灣時,是否要軍事介入,讓中國覺得「美國說不定會軍事介入」來牽制中國,另一方面也使臺灣獨立派認為「美國說不定不會軍事介入」。他認為「戰略模糊」孕育著中國誤判美國意思的危險,美國應明確表示會防衛臺灣。長期關注臺日中關係的日本東京大學博士、臺大歷史系名譽教授鄭欽仁認為,日本對中國歷史與當今中共政權的行為模式在研究上是勝過美國的,《沃草》也特別刊出他對此問題的分析。 台、烏比較,顯現台灣國家未正常化的危機 也是目前台灣選舉必須面對的問題 自今年2月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來,許多戰略家、政論家論及美、日、中、歐、俄等國際形勢,多常見到文中有一節提到「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論述。中國汲汲要侵略台灣,與俄羅斯之入侵烏克蘭有同、異之處,尤其新的戰略與戰術,以及國際社會如何行動,都有討論的必要。做為一個台灣人對自己國家與身處安全,不允忽視。茲先提中、俄之預謀。 中俄侵略的預謀 據日本駐烏克蘭記者古川英治的報導:俄國總統普丁在2月4日參加北京冬奧時與習近平協商,彼此相互支援其「核心利益」,中國的核心利益就是侵略台灣。共同聲明還表示反對烏克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簡稱北約),反對北約的擴大;中國對歐洲的安全保障問題,支持俄國的提案。反之,俄國支持「一個中國原則」,明記反對台灣獨立。對印度、太平洋,中國意圖抑制美、英、澳的安全保障(AUKUS)。 以上是表面上看到的內容,說不定兩者還有密約。當普丁與習近平相會後,當時媒體的評論以為習近平要求北京冬奧後才發動戰爭,以免影響冬奧的舉行。此種評論太過單純化,說不定俄國發動侵略時,中國擬從東北亞到南海製造事端,尤其是針對台灣。但沒料到俄國的侵略陷於困境。中國之支持俄國受到美國等自由民主國家干預和譴責,故祇好用海空干擾的辦法對俄國交代。 比如5月23日美、日高峰會議,中國卻在5月19到23日演習;又如美國參議員達克沃絲等來台訪問,且在5月30日以30架次的各種飛機入侵台灣西南海域。又如澳洲國防部在6月5日發布消息,該國飛機在南海受到中國戰鬥機放鋁箔干擾絲的劣行。諸如此例,欲製造事端,但一旦發生事故,如何收拾是否計算在內?此等事件是否為對俄國表示支援,作為交代?一方面對美國支援台灣,逼美國回到「曖昧戰略」的政策? 事先知道入侵計畫 去年(2021年)10月,俄羅斯軍隊開始集結在烏克蘭邊境。今年4月24日發動侵略。在前夜23日9時過後,古川英治獲得長年採訪俄羅斯政府的關係者之連絡:「要逃離基輔(Kiev)只有今夜」。包圍烏克蘭的北、東、南大約20萬俄軍將在明天開始發動總攻擊。攻擊的計畫要在三、四天包圍首都基輔,在其國內從事破壞工作,打算顛覆現任總統的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政權,另立傀儡政權。 並以精密度高的巡航導彈攻擊首都的軍事據點,癱瘓政府機構。另外,以空襲破壞都市,並以戰車侵攻、但不打市街戰。以特殊部隊入侵,遮斷通信網、以及電力的供給,又以煽動造成混亂,展開包圍網。 各被包圍的都市切斷其主要交通線,該都市就無法持久。如此則烏克蘭政權會很快投降,市民即使抵抗,也很簡單的被壓制;多半應會順從佔領軍。 古川氏所獲得的情報確實正確,俄羅斯在翌晨24日5時發動攻擊。但此次侵略戰爭如眾所知慘敗,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俄羅斯所以有如此如意算盤,是以大國自2008年發動侵略戰爭,以及在2014年侵占烏克蘭的克里米亞的經驗之順利所致。普丁與習近平的「核心利益」的擴張主義之預謀,普丁先嚐到苦果;習近平的侵台與援俄計劃在自由民主國家的譴責之下如何改圖更張,有待緊湊的觀察。但對侵略台灣領空與領海也不是新花招,或做為對普丁表示正在「援俄」的交代? 俄羅斯的侵略自2008年開始 當前世界最大的不安是兩個專制獨裁的大國,即俄羅斯與中國,說明了「社會主義也有帝國主義」,但社會主義常被當做迷魂藥,以為可以拯救人類。 但俄羅斯總統普丁將昔日加盟「蘇聯」(全名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國家之土地與人民都看作俄羅斯的,不承認他們的主權。這一點和現在中國的「天下觀」一樣,歷史上的領域,看作是自己的;憑這一觀點覬覦台灣。若這個觀點能成立,蒙古人和滿洲人可以聲稱中國大陸是他們的領土。 話說回來,普丁為征服歐洲在2008年侵略在黑海東岸的喬治亞(Georgia)並吞併南奧塞提亞共和國、阿布哈茲共和國(Abkhazia)。 2014年因烏克蘭親俄羅斯的腐敗政權被市民示威運動推翻,俄羅斯迅速佔領烏克蘭南部的克里米亞,並煽動東南部,以軍事援助東部親俄的武裝集團,成為俄羅斯的代理戰爭,因此烏克蘭的軍民犧牲1萬4千人。(註1) 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因俄羅斯使用混合(hybrid)戰,即以軍事作戰與非軍事的網路攻擊配合的作戰,用電子戰部隊遮斷烏克蘭軍隊的無線通信,並在事先以網路攻擊,把烏克蘭軍的指揮命令方法等情報入手,對烏軍下偽指揮令,並受俄軍集中攻擊,俄軍約1萬5千人擊潰約5萬人的烏軍。(註2) 八年前的教訓,今非昔比 自2014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來,俄羅斯不斷製造假消息,醜化、仇視烏克蘭,為節省篇幅不予敘述。 普丁不停攻擊烏克蘭,例如2021年7月在總統府以俄、烏、英等三國語文發表論文,主張烏、俄是同一人民,指美歐分化搞兩者分裂,否定烏克蘭有主權。 另外今年(2022年)2月21日在電視上對國民做一小時的演講,說是:烏克蘭不祇是隣國,在歷史、文化與精神上是無法分開;烏克蘭沒有獨自國家的傳統等;為節省篇幅,無法在此贅述。由此可知普丁在鋪陳侵略的環境。 但八年前的克里米亞戰爭到現在,烏克蘭因戰敗的教訓,在為面臨的混合戰爭做準備。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行政上電腦化,設置網路改革部;該部在有事時作為網路戰鬥部隊的司令塔。 又美國在去年12月中旬確認俄軍將發動侵略,提供網路指揮前線團隊,而歐盟供給網路安全的即應部隊,從基礎設備到探索、除去網路惡意攻擊(malware),都給予支援。此次戰爭爆發。俄羅斯的駭客侵入奧克蘭政府機構,但因有以上的支援與周到的準備,故俄方不能得逞。以上參考北村滋(前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的意見。 然而安倍晉三(前內閣總理大臣)指出「情報戰」應分為「情報收集」與「情報發信」;北村氏指出情報收集,安倍認為烏克蘭的情報發信也佔優勢。他特別注意GAFA(即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等民間企業的存在。通過Twitter與YouTube將現場的映像即時擴散於世界,這是烏克蘭總統應用社群軟體(SNS)的發信力使該國壓倒俄羅斯的原因。有關這一點,是台灣朝野應留意的地方。 安倍總理論台灣與烏克蘭的異同 上文曾說出中、俄侵略台灣與烏克蘭的模式有相同的地方,如烏、俄是「同文同種」、烏克蘭不是國家;這與中國對台灣在意識形態與宣傳上是相同的。 俄、中有預謀,俄國入侵烏克蘭,中國欲侵略台灣與搗亂亞洲都是配合的。幸運的是俄國侵略陷入困局;對中國之企圖發生重大的影響,但國際社會對這一點已有共識,故都認為「今日的烏克蘭是明日的台灣」。中國每換了領導人,對掠奪台灣以便進一步在世界爭霸都當做任務。到習近平時代倡「和平統一」之外,更明目的高倡「武力統一」。習某為了國內的黨爭、想進一步世襲黨、國的領導人。高倡「武統」成為其必要的「惡」。 上文提到北村滋(Kitamura Shigaru)與安倍晉三(Abe Shinzou)兩人,兩人有一篇重要的對談(參考註2),其中一節兩人論「今日的烏克蘭是明日的台灣」之外,另外有一節討論台、烏兩國有共通點與不同點。 台、烏面臨的共通點: (一)俄、中都是保有核武的國家,兩者都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 (二)台、烏都沒有同盟國 其次,關於台、烏在國際上的不同的地位: (一)烏克蘭在世界上被認為獨立國,加盟聯合國。因此烏克蘭被侵攻是明確的違反國際法,所以受到世界的批判。 (二)台灣沒有加入聯合國,承認台灣是國家的很少。 以上是安倍從國際關係的立論,但台灣自今年4月24日俄侵烏以來,每天的電視媒體都對戰爭有所討論,但都太過樂觀,缺乏由「國家論」的立場討論。以下繼續介紹兩人的立論。 論者指出台灣致命的穴道 話說回來,安倍與北村繼續從國際外交比較台、烏的地位。安倍指出:此次俄羅斯的侵略,聯合國大會以多數通過譴責案;會員國193國之中贊成者141國,反對者5個國家。但一旦中國侵略台灣,有多少國家會贊成對中國的批判? 北村接著說:國際上有許多國家的認識是「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藉「一帶一路」強化對非洲等開發中國家的影響力。安倍指出中國與俄羅斯的不同在經濟力;中國以壓倒性的資本為背景,企圖確立世界霸權。 由以上之論述,終於能使國人知道今年5月22日雖然有十三個友邦向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邀請台灣僅以觀察員的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遭到否決。5月24日的新聞有一段話非常重要: 中國提出法理基礎,實質依據和國際共識三點來反對台灣參與。發言中再次引用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和世衛廿五.一號決議,稱「這些決議為WHO遵循一中原則處理台灣問題提供法理基礎,台灣地區參與世衛大會的問題,必須按照一中原則通過兩岸協商來處理。」(見自由時報) 按以上記載,中共政權所說的「一中原則」,即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已取代中華民國為「中國」代表,但文中不提中華民國而是用「蔣介石政權」。 在聯合國表決前,當時的外交部次長楊西崑已建議蔣介石必須改國號為「中華台灣共和國」,並知會美國;表決後雷震上書提「中華台灣民主國」。兩人之論都謂用「中華」二字無意義,是用來安撫大陸人。此問題五十年來包括筆者在內有不少文論(註3),實已感到厭煩,但不管政黨輪替與再輪替,每一政權都是愚民政策,不對人民說清楚。有一些政客為了攫取政權,並與中共政權掛勾,不斷強調用目前的國號是維持「法統」,而指主張「主權在民」者為「台獨」,台獨者人人可殺之的意圖,從根本剝奪民主國家主權在民的法理,即「自決權」。而目前的執政黨也遵循「中國國民黨」外來政權的主張在起舞。 […]

台灣民防組織初步盤點與建議

張離明│安保協會「台灣穿山甲計畫」成員 國防部長邱國正曾表示,中國將在 2025 年具備全面侵台的能力。隨著中國軍費劇烈擴張、軍隊現代化趨於完備,時間幾乎不站在台灣這邊。雖然,中國是否會侵台、在什麼時間,這些問題尚未可知,但台灣最清晰不變的原則,就是讓中國領導人認知到發動戰爭所付出的代價,遠大於可能的利益。 因此對於守勢作戰的我們,除了軍備之外,建立民間的防衛能量也極為重要,這股能量是什麼?舉例來說,有形的資產為民防組織、可支援軍事的民間資產(如貨車、工程機具)等等;無形的資產則有知識與技能的普及(如防災、急救、心防)、公務體系的準備應變等等。本文則將著重討論台灣民防組織的現況,以及提供一些改善的參考。 什麼是民防? 民防(civil defense,又稱民事防禦),其精神在於組織民間力量,以防衛敵人對社會進行有形與無形的破壞;不過,民防組織不是民兵,不著重於軍事任務,更不會直接參與武裝行動。具體來說,民防組織的任務有:1. 支援軍事勤務; 2. 空襲情報傳遞與疏散避難; 3. 救災; 4. 維持治安。更簡單地說,民防組織是戰爭中各部門的補充人力,功能橫跨軍、警、消,堪稱萬用瑞士刀。 四大民防系統 依據《民防法》和《民防團隊編組訓練演習服勤及支援軍事勤務辦法》,台灣目前建立的民防團隊分為四個系統,分別是縣市政府成立的「民防總隊」、鄉鎮公所成立的「民防團」、公共事業成立的「特種防護團」以及學校、團體、廠房、公司成立的「防護團」,每個系統之下又設立不同單位。 一、民防總隊:由縣市政府局處首長、員工與志工組成,並由縣市首長擔任指揮官。下設有: 民防大隊、義警大隊、義交大隊三支大隊;部份行政區另設有山地義警隊。 縣市政府局處依其職能成立的「站、隊」,例如「社會局-戰時災民收容救濟站」、「環保局-環境保護大隊」、「工務局-工程搶修大隊」等單位。 社區巡守隊。 二、民防團:由公所員工及志工組成的班、隊,並由鄉、鎮、市、區長擔任團長,下設有: 公所員工消防班、救護班等; 志工組成的中隊、小隊; 由村里長與志工組成的「民防分團」,由村里長擔任分團長,下設由志工組成的勤務組。 三、特種防護團:由公共事業(如鐵路、港口、航空、煉油與自來水等)組成,並由機構首長擔任團長,下設由事業員工組成的各組織。 四、防護團:由超過 100 人之學校、公司、團體、廠房等團體組成,並由事業負責人擔任團長。若未超過 100 人,則須設立聯合防護團。 在人數部份,根據 111(2022)年度《民防人力動員計畫》統計,民防總隊 9.7 萬人、民防團 4.7 萬人、防護團 23.4 萬人、特種防護團 5.1 萬人,合計超過 42 萬人。(註:此數字應未納入社區巡守隊 14.3 萬人) 民防系統的功能區分 全動署曾表示台灣若進入戰爭狀態,前二波將會動員 250 萬後備軍人中甫退八年的 29 萬人;未被動員或非後備身份的台灣人民若想參與保護家園的行動,可能只有投入各地的義警、民防等單位一途。 四個民防系統中,民防團、防護團、及特種防護團的任務是「保護地方或公共事業」,民防總隊下由市府員工組成的「站、隊」,則有對應原局處業務的戰時任務,而義交的任務也相對單一,因此剩下的民防、義警大隊則是任務最為多元的民防團隊,法定業務有防空疏散、治安與交通維持、救災等業務,可以說是橫跨軍、警、消,功能最為多元。 照理說,負擔如此龐大、功能如此多樣的組織一定接受過多樣的訓練,簡直可稱作平民中的特戰部隊;但事實卻完全相反,實際上這個組織的問題重重,包括缺乏整體規劃、內部制度不透明、老化嚴重、疏於訓練。以下將聚焦於民防、義警兩支隊伍,檢視其中問題。 相關人士口述—義警隊缺乏訓練 曾於高雄義警隊服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