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之戰與台海情勢
主講│賴怡忠 遠景基金會執行長 主持│謝若蘭 台灣安保協會理事長 謝若蘭: 各位來賓早安、大家好。今天很高興台灣安保協會、台灣綜合政策協進會和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共同主持這場很有意義的論壇。今天是要來看烏克蘭發生的一些事情,以及台灣怎麼因應,從國家安全和地緣政治的角度來做一些探討。今天第一場,很高興能夠邀請到遠景基金會的賴怡忠執行長。他是地緣政治、國家安全的專家。今天很榮幸能夠邀請他來做一場專題演講,接下來的時間就交給賴怡忠執行長,謝謝。 賴怡忠: 理事長、現場的弟兄姊妹、長輩大家平安。我也很開心看到我以前的長官,羅福全代表跟代表夫人在這裡。 今天很榮幸可以來這裡跟大家分享,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尤其對台灣的情勢會產生什麼影響。我想我會分成幾個方面:第一個就是對現在的地緣政治的改變、影響到底是如何。第二個我會針對軍事動員、資訊戰和經濟的部分,對東歐的影響,和台美關係會怎麼處理,分別發表一些個人比較小的感想。 俄羅斯不會打烏克蘭 99%專家判斷錯誤 第一個我們先看地緣政治的發展。我們知道俄羅斯2022年2月24日開始發動侵略。世界上大概百分之九十的分析師都猜錯,以為俄羅斯不會入侵烏克蘭。因為一般而言,無緣無故侵略別人要做什麼?烏克蘭對俄羅斯根本就沒有任何威脅。俄羅斯可以透過其他方式達成他的目標,為什麼一定要打下去?因為沒有理由,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分析師,和台灣百分之九十九的分析師都猜錯,大部分的政論節目和演講都跟你說,普丁只是恫嚇烏克蘭而已,沒有料到普丁還真的打下去。 事實上,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跡象,差不多在2021年7月就可以看到。因為2021年7月2日的時候,俄羅斯有發表一個《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前一次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是在2015年發表。2021年那一次的報告,外界評論“rarely maintained on United States”就是說,對美國還有歐洲幾乎沒有提及。這表示,要不就是無視美國和歐洲,要不就是展現出對他們的敵意。 因為,如果你看2015年俄羅斯所寫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由於2014年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美國和歐洲也對俄羅斯展開制裁,2015年報告反映,因為制裁的緣故,所以跟美國和歐洲的關係為何。當時俄羅斯的報告則顯示,俄羅斯和歐美仍有機會合作、以及在什麼契機下會合作。然而再看2021年的報告,已經不再提及跟歐美合作。 第二點,2021年《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裡面有提及俄羅斯語言和文化對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性。雖然表面上是說文化的重要性,但實際上的意思是說,俄羅斯是「俄羅斯文化」的保護者。所以說,全世界有說俄羅斯語的族群或是地區,都是俄羅斯要去保護的範圍。所以,烏東地區就是俄羅斯所謂要去保護的地方,甚至位在烏克蘭西南邊、沒有跟俄羅斯接壤的國家「摩爾多瓦」,都是俄羅斯所謂要去「保護」的地方。照這樣來看,就是也把別人打下去,才算是「保護」。 除了發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在2021年7月12日,俄羅斯總統普丁發表了〈論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歷史一體性〉(On the Historical Unity of Russians and Ukrainians),表示從歷史而言,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同一個國家和民族,既然同為一體,就要接受俄羅斯的保護。按照國際關係的利益分析,你無法得到「俄羅斯會攻打烏克蘭」這一個結論。但是如果閱讀去年2021年7月的兩份文件,普丁把整件事情理解成為了要保護所謂「俄羅斯文化」、「說俄羅斯語言」的人。此外,他認為俄羅斯和西方的關係不必多加處理,要不就是不重要,要不就是敵對關係。 從上述來看,如果研究國際關係而不閱讀國家本身發佈的文件,很難得到更近一步的內容。再者,俄羅斯在普丁上任以來,已經與葉爾欽時代大相逕庭。不但外面的人看不懂,連決策圈都縮小至少數幾個人,致使對外國造成威脅的可能性比民主國家、甚至寡頭國家都還更大。第三,俄羅斯以為可以在72小時以內就讓烏克蘭崩潰,沒想到除了烏克蘭軍隊本身奮勇抵抗,俄羅斯軍隊的表現也出奇得差勁。全世界第二強的軍隊怎麼會表現成這樣?但這也表示獨裁國家除了會大膽採取侵略行動,也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因為獨裁者接受到的訊息可能都過度正面評價,也會低估對手的能力。 除了俄羅斯,中國也差不多。過去許多台灣的分析都將胡錦濤時代的處理方式、以及中國方面對口的學者提供給我們的資料,來比照、附會習近平時代。所以對習近平的判斷從2013年至今,大部分都是錯誤。 理性利益分析 無法分析獨裁寡頭政體 2013年習近平剛起步的時候,台灣中國關係分析有一句很有名的話:「胡規習隨」。習近平只是一個過渡性的角色,因此胡錦濤創建的秩序,習近平必須跟隨。結果後來發現習近平根本不是如此。 他說「中國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後就開始在南海進行填島造陸、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以及擘劃「一帶一路」。這都是過去胡錦濤時代不可能出現的東西,但台灣從2013年至今,一直都在低估或是錯判習近平,因為把過去分析胡錦濤的方式套用在習近平身上,結果發現差非常得多。 所以從這一次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就會發現理性利益的分析如果遇到越獨裁、越寡頭的政體,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對俄羅斯是如此,對中國也是一樣。第二個、算是一種教訓,我們可以看到烏克蘭的抵抗,是造成情勢改變很重要的因素。我也欣見台灣對台海戰爭和抵抗中國的討論跟以前不一樣。較早的時候,都是討論台灣要抵抗多久。一個禮拜?兩個禮拜?還是一個月?但是如果美國不馳援,台灣就要吞下敗仗,所以一定要撐到美國馳援的那一刻。 這一次大家也都想說烏克蘭必輸無疑,所以只打算袖手旁觀。但是,烏克蘭竟然沒有輸,抵抗也非常厲害,於是國際的援助開始湧入。所以,原本俄羅斯想要以十倍軍力對烏克蘭進行消耗戰,沒想到全世界的援助一直湧入,全世界現在最同情的地方就是烏克蘭了。俄羅斯現在等於是以一國之經濟力,加上部分來自中國的暗助,對抗全世界。烏克蘭則因國際經濟制裁得以將對付俄羅斯,俄羅斯因此在消耗戰上也處於下風。烏克蘭因為抵抗而得以俄羅斯擋下來,擋下來就改變局勢。俄羅斯以為可以用消耗戰的不對稱作戰模式,把烏克蘭消耗掉,結果烏克蘭反而創造另外一種不對稱作戰的模式。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 中國暗中背書鼓勵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前20天,也就是2022年2月4日,俄羅斯跟中國發表《共同聲明》。在聲明中,大約用了2500字的篇幅,說明全世界民主的體制不只是美國和西方。俄羅斯之前的駐台代表一直向台灣表示:俄羅斯也是民主體制,因為俄羅斯也有選舉,普丁也有民意基礎,雖然普丁把對手都監禁起來,所以才能每次選舉都選贏。《共同聲明》也說,中國也是民主體制。另外,《共同聲明》也指出,北約東擴造成俄羅斯不安,四方安全對話和美英澳同盟也衝擊印太的區域安全。中國的上述指控,俄羅斯也予以支持。俄羅斯和中國在《共同聲明》中,互為彼此的倚靠,俄羅斯透過中國的支持在西方反對北約,中國透過俄羅斯的支持反對美國的印太戰略,尤其是四方安全對話。 所以很多人認為,這一次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是不是《中俄共同聲明》發表之後,第一次的共同行動。也因此,大家對中國在侵略烏克蘭戰爭中的角色,有非常多的猜忌。我們也知道,美國自從去年2021年11月起,連續六次跟中國表示,普丁很有可能攻打烏克蘭,希望中國可以斡旋,阻止普丁的侵略行動。結果,中國每一次的答覆都認為美國在挑撥離間。之後,美國又公布俄羅斯、普丁和習近平談話的過程,有提及俄羅斯準備攻打烏克蘭。結果中國向俄羅斯表示,待到北京冬季奧運結束之後,再進行攻打。這一件事情非常嚴重,表示中國不只事前知情,甚至還予以鼓勵,甚至某種程度予以背書。 台灣的外交體系在這一次烏克蘭戰爭中,有做一件不錯的事情,就是撤僑撤得非常快。我們很快地把僑民疏散到波蘭、斯洛維尼亞、匈牙利和俄羅斯等有跟烏克蘭接壤的國家。有人就會問,莫斯科代表處怎麼把人疏散到俄羅斯?但那時候的想法就是,有一些僑民離俄羅斯邊界較近,先離開戰區再說。我們差不多在戰爭發生的前48小時,就撤離所有台灣僑民,甚至也有協助友邦僑民撤離。 那時候還有中國的網民聲稱,持有臺胞證就可以隨中國的撤僑行動離開烏克蘭境內,後來發現根本是錯誤的資訊,而且中國根本沒有撤僑。中國跟僑民說,屆時只要在家門口插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就可以確保安全。這不禁讓人懷疑,中國是不是有跟俄羅斯串通,只要有插旗就不會遭受俄羅斯攻擊。種種間接證據,讓人懷疑:中國事前就知道俄羅斯會發動侵略,並與俄羅斯達成某種約定? 美中、歐中敵對關係會持續 2022年3月18日,拜登跟習近平有一個視訊會議。在此的前四天,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跟中國的楊潔箎在羅馬有一個會議。這一個會議爭執了七個小時,據說是美方要求中國不能援助俄羅斯,結果中國表示是美方的行為導致了此次危機。所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不是戰爭,是美國先要脅俄羅斯,美國才是始作俑者。在會面前一天,美國媒體忽然報導,俄羅斯向中國提出五項明確的軍事援助項目。這表示美國政府內部有人刻意提供消息給媒體,警告中國在會議中會被質疑這一個問題。 這也代表美國在俄羅斯的情報做得很仔細。事實上從去年2021年12月開始,美國的情報就顯示俄羅斯極有可能攻打烏克蘭。德國、法國和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都不相信。但2022年1月13日,美國進一步公布俄軍的進攻路線。事實證明,俄羅斯的確是根據那一個路線進攻。由此可見,美國在俄羅斯的情報不只做得很準確,甚至連普丁旁邊的人都被滲透。這也表示,普丁身邊的人對普丁的決策可能不大同意,才會把情報放出去,希望藉由外部的力量阻止普丁。 美國把普丁向中國請求援助的品項都公佈,表示美國高度懷疑中國會援助俄羅斯。拜登跟習近平的會談,拜登一直警告中國,如果援助俄羅斯會發生何種後果。這表示美國要中國做什麼,中國打死都不願意。中國也不願意承諾不會援助俄羅斯。有些人說,美國和俄羅斯都在爭相拉攏中國,可能導致中國在戰後的國際地位最高。但事實上,光從美國「警告」中國必須協助調停,就可以知道戰後的關係不會是美國拉攏中國。反而是美國要求中國做到某一些事情,中國沒有做到,因此美中的敵對關係會持續。 這不僅是美中的敵對狀況持續,也包含歐中在戰後的敵對狀況也會持續。怎麼說?除非普丁被暗殺或是政權垮台,如果戰後普丁持續執政的話,俄羅斯跟歐洲的關係一定無法挽回。不可能有和諧或合作的可能,因為俄羅斯直接侵害國家主權,甚至威脅援助烏克蘭的國家。中國這一種貌似暗助俄羅斯的態度,也會讓歐洲跟中國的關係變得非常得差。這也會讓美國跟歐洲的關係越來越近。 以往美國常常被歐洲討厭,例如川普總統。或是例如北約國家的國防預算須達到GDP的百分之二,結果大部分國家都跳票,被川普認為歐洲是搭美國便車。一旦俄烏戰爭結束,美國和歐洲的關係會越來越緊密。而且雙方共同對付的對象,如果普丁如果還當權的話,就是俄羅斯,另外一個就是中國。中俄同為一體。 新歐洲、北約影響力會持續上升 除此以外,從現在就可以看到,歐洲內部的關係,東歐的實力會越來越大。2001、2002年的時候,美國和歐洲要共同攻打伊拉克,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表示,歐洲有新歐洲和舊歐洲。什麼是舊歐洲?就是當初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最甚的法國和德國。新歐洲呢?波蘭、前蘇聯國家、羅馬尼亞,這一些國家當初都是支持美國攻打伊拉克,瓦解海珊政權。 結果,這一次「新歐洲」國家最支持烏克蘭。例如波蘭在一開始就支持烏克蘭,並公開批評德國想東想西很自私。另外,前一陣子波蘭、斯洛維尼亞和捷克的政府首腦前往烏克蘭首都基輔,表示支持烏克蘭;立陶宛的國防部長每天協助發布烏克蘭的軍事動態。東歐國家支持烏克蘭的行為,成為歐洲和歐盟國家改變對俄羅斯政策最重要的力量。俄烏戰爭之後,新歐洲的影響力還會持續上升。 相對來說,法國和德國一開始的表現非常令人失望。他們對美英提供的情報非常不信賴。因為德法兩國在歐盟握有很大的權力,德法兩國的政府首腦還去俄羅斯和普丁見面,他們傳達給普丁的訊息是,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的態度不一樣。結果不只這樣,普丁還利用見面的機會,大肆傳播烏克蘭挑釁、北約威脅俄羅斯的觀點,對此,法國和德國並沒有當場反駁。德法兩國只有表示不贊成這樣的意見,並說俄羅斯打了烏克蘭之後會有後果,但有什麼後果並沒有說,也沒有警告俄羅斯不能侵略烏克蘭。這次法國與德國為了歐洲對俄羅斯的政策,充滿了一堆混亂。這次歐洲內部相對影響力的發展,新歐洲的部分會上升,舊歐洲的部分會下降。 然而,德國知道硬實力跟抵抗俄羅斯之間的關係,所以一定要增強軍備。德國現在已經承諾,軍費原本佔GDP約1.4%,現在要提升到2%。德國算是全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所以佔0.6%GDP的軍事投資其實非常龐大。法國也會增加。波蘭則表示軍事預算要提升到約GDP的3%。其他比較小的國家,例如斯洛伐克和立陶宛,國防預算都可能提升到2.5%以上。這表示未來北約國家軍事投資的力量,會大幅度上升。這會造成一個結果,就是北約國家的海外投射力量,原本只是在北約,有可能可以延伸到印太。 但北約要對印太產生行動,也要北約內部先修改規則。他本身有一個規則,是他適當的作用範圍侷限於大西洋和歐洲,所以印度洋和太平洋並不是。當然法國會主張,印度洋和太平洋都有我的領地。當然北約會說,這不是我主要的作用範圍,所以法國要自己去處理。但現在會不會有一些新的改變,我們就可以去看。這就是東歐的影響力會上升,法德的影響力會下降,整體北約軍事的影響力會增加,並增加海外投射的能力。 戰爭至今,還有幾個新的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