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中國筆記

許東明

啊,美國!
美國與中國大陸的撞機事件,雖然雙方表現出形式上和平的解決方式,但是在已進行的談判裡,勢必仍有許多不可避免的衝突;與撞機事件相隨的,是中國大陸人民『美國情結』的再一次觸動,只是這一次大學校園裡的美國情結,讓我看到中國大陸不同世代對美國態度的差異。

一位歷經過文革時代的理工科教授激動地告訴我,毛澤東所說的『美國是紙老虎』是對的,中國大陸政府這次的處理太軟弱了,怎麼一下子就放美國機員了!如果是毛時代,肯定不是這樣的處理方式;中國大陸的態度完全沒有與美國一拼的決心。那位歷經文革時代的教授是五十多歲,相類似的看法也出現在三、四十歲知識份子的身上,雖然沒有那位老教授的激動,但也有遲早一戰的強硬心理準備。另一位75年出生、研究所畢業並已得到美國大學入學許可的朋友告訴我,跟他同樣情形的同學擔心如果中國大陸因為撞機事件與美國對峙嚴重,赴美讀書的簽證會因此受到一些限制?中國大陸與美國之間的歷史情仇實非一言可盡,而這也是長期親美的台灣所難以理解的;大陸電視媒體對美國公開的言詞抨擊、美國人瞧不起華人或是美國社會無非毒品槍枝充斥、美國小學生簡單的算數還要用計算機之類帶些不了解的偏見仍普遍深根於大學校園內。

隨著中國大陸經濟近年來的發展,中國大陸人民不僅開始有一種幸福意識所產生的自信感,也期待中國大陸能夠掙脫歷史的挫敗成為世界真正的強國;美國的強盛過程,成為中國大陸參照的一個比較座標。事實上,美國與中國大陸在價值理念方面之間存在許多不同之處:作為一個移民社會的美國,早期所強調的是一個『大熔爐』的觀念,其所強調的是對於異質性文化的吸收與整合;而中國大陸則像是一個典型的大陸國家,有其既有的歷史遺產與價值體系,其所強調的是以既有的價值體系來同化其社會成員或者說作為社會支撐的基礎。另外,美國文化具有一種擴散性,這種擴散性當然是建立在政治、經濟較為強勢的基礎上,好萊塢的電影工業就是最好的代表;而尚在向真正強國之路邁進的中國大陸,其文化觀並沒有足以擴散的環境,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國,中國大陸政府與人民特別在意自己在各方面是不是『世紀第一』或至少是『亞洲第一』;但其實『第一』的背後有許多的迷思,例如在除夕夜觀看中央電視台的新年聯歡晚會(是個聯播節目)早已是其春節過年的一向傳統,而這個節目極可能是全世界收視率最高的一個節目,但是這個節目除了在中國大陸之外,大概不會有太多的流行,因為民族色彩太過強烈;也就是,如果沒有與國際接軌建立共通語言並透過某些機制的運作,是很難具有擴散性的。

中國目前在走向真正強國的發展過程裡,與美國的軌跡相較,也面臨著一個嚴酷的挑戰;早期美國所強調的是『美國夢』的價值觀,只要你努力就可能成功的平等社會帶給美國人民辛勤工作的動力,也創造了一個繁榮富強的榮景;但是現在中國大陸社會卻是一個沒有社會價值觀失序的情形,沒有一個可以傳承的價值觀是問題的關鍵所在,而沒有可以傳承的價值觀也是肇因於中國大陸劇烈變動的歷史。向錢看是現今中國大陸社會的現象,也是其社會不同世代唯一的共通語言;歷經文革的世代,文革時期所鍛鍊出的一種堅忍,爆發在市場化的年代,傳統『鐵飯碗』的觀念早已成為一段遙遠的昨日故事,文革世代在市場裡攻城略池,有人憑其市場敏感性與努力成為新興資本家,但在金錢政治複雜的遊戲裡,文革世代卻也是貪污腐化最為嚴重的。而佔了中國大陸口四分之一的年輕人,更是原本就沒有父母輩『鐵飯碗』的觀念,物質的追逐、對名牌的崇尚與個人式的生活方式成為年輕人的主流價值。對金錢的追逐之外,似乎沒有一種價值觀是可以貫穿不同世代的。

記得一次在文化批評之類的課堂上,名氣極大的授課老師在講台上說著,『美國是文化霸權的詮釋者,我們要注意這一點,我們不能對美國的東西照單全收,我們也不能單以美國為中心……』記得當時爆滿的教室裡,還是有許多的學生低頭拿著GRE、托福的考試用書死背著單字,他們的舉動和老師講台上的大聲疾呼恰成諷刺的對比。美國之於中國大陸,實在有相當矛盾的情結;年輕人努力學習英文準備到美國追求他們的『美國夢』,更有許多人視美國為敵國,認為中國大陸與美國遲早一戰,這一戰的背後是打破美國世界警察的角色、對華人的歧視……。

啊,美國!這個中國大陸人民心中不曾終結過的心結!

第一堂課的回憶
『老闆,可不可以放些country music?』在大學附近的酒吧裡,我聽到了客人這樣的要求,猜得沒有錯,又是一群英語俱樂部的成員;至少在北京,大學附近這樣的團體是不少的,通常這樣的團體會有至少一個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跟這個團體的成員在一起,而這樣的團體也會以各種方式來鋪陳說英語的情境然後進行英語會話。客人的要求讓我想起我的第一堂課,那是一個清爽的早晨,我快步走著趕赴教室上英語課,博士生也要上英語課,這在台灣是較難想像的;而在路程中,遇到一個問路的小女生,她來參加北京大學所開設的英語訓練班,但不知道上課的教室在哪裡。一時之間,強烈感受到英語在這個校園裡的重要性。

九○年代席捲中國的暢銷書之一的『留學美國--一個時代的故事』裡,作者錢寧對英文之於中國大陸留學生的重要性所作的傳神描述,彷彿英語能力成為社會流動的重要工具;『外國教授或許或許會對中國學生的聰明和勤奮留下深刻印象,但他們很難懂得,在TOFEL考場上,對許多中國學生來說,那絕不僅僅是一場外語水平的競賽,而是一場命運的抗爭。』錢寧的描述也讓我想起一位中國大陸紀錄片工作者所曾經說過的,在中國大陸社會,就是龍生龍、鼠生鼠,龍不會變成鼠,鼠也沒辦法變成龍;可以想見在一個社會流動機制相對缺乏的社會裡,此地大學生會用台灣學生難以想像的拼勁來學習英語,英語不僅此地學生通往世界的一扇窗,更重要的是,許多中國大陸學生更想追求這扇窗以外世界的生活,中國大陸留學生的返國率其實是相當低的;有點台灣早期『來來來台大,去去去美國』的味道。

在來中國大陸之前,對中國大陸學生的英語能力有一個粗略的印象,經過自我體驗觀察之後證明為真,那就是考試或是讀寫能力遠遠優於聽說的能力;我的大陸師兄告訴我,他們稱呼這種現象為『啞巴英語』--能讀、能聽、能寫、但就是不會講,其實是不敢講。也正因為這種現象的存在,李煬瘋狂英語能夠在中國大陸受到極大的轟動,事實上,李煬瘋狂英語就是逆向操作,用較瘋狂的方式打破心理層面對說英語的恐懼。雖然李煬英語瘋狂的場景我未曾親身體驗過,但就在我飛往北京的航程中,我在英文台北時報(Taipei Times)卻看到李煬英語教學時熱烈場面的照片;那是一場在天安門的教學,不過從照片看起來簡直是一場群眾演講,照片裡的天安門被人群擠得水洩不通,而人群們則認真引領聆聽李煬的教學。

有趣的是,這個畫面和和天安門外『世界民族大團結萬歲』毛時代的標語恰成強烈對比。在我的觀察與理解裡,中國大陸社會是一個社會價值隨著政權替換處於斷裂狀態的社會,就以英語來說,一本西方社會學者所寫的社會學教科書中曾提到,文化大革命期間,有個紅衛兵因不滿英文老師的作風,於是率領其他紅衛兵到這位英語老師的房間,以這位英語老師擁有西方帝國主義象徵的英文書為由進行批鬥;即便九零年代初期,『中國可以說不』特別是對美日的極端民族主義也讓人印象極為深刻;然而,現今彷彿過去的意識形態與民族情緒突然間不存在,英語正熱烈地被中國大陸莘莘學子學習著。也像現今中國大陸的新世代,隨著經濟型態的改變,上一輩『鐵飯碗』之類的觀念根本不附存焉,雖然我們很難找尋出其新世代整體的新價值觀,不過,至少在大學校園裡,大學生們確實積極地透過各種方式嘗試與世界接軌。

在此過程中,英語不僅重要而且也扮演了多重的角色,英語是社會流動的工具、也是一種身分的象徵;雖然中國大陸留學生返國率不高,不過一旦回來,其地位卻是備受矚目,不僅外資公司歡迎有外國生活經驗的留學生,因為這些留學生在溝通上較沒有太大的文化差異,就連婚姻介紹網站裡希望對方有外國生活經驗為優先條件者更是大有人在,也許這就是英語所型塑的特殊社會地位吧。除此之外,英語除了塑造了一個獨特的空間,也造就了一個流動的空間;北大附近的『新東方』,可能就是一個最好的空間象徵,幾乎中國大陸所有要出國的學生都會到這家補習班上課,『新東方』也像是大陸學生到國外的跳板,就連美國『時代』雜誌某一期的專輯『中國的年輕人』,也得到『新東方』進行採訪。其實,北京大學也有針對社會人士所開設的英語學習班,許多人慕北大之名前來北大學習英語,我猜北大校園及附近恐怕是中國大陸英語學習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不過,這個因學習英語所形塑的空間背後,卻是一個高度流動的空間,許多因緣際會認識的朋友,不是在等申請學校的回函,就是考完試之後閒閒沒事,然後他(她)們就逐漸一個個地消失在你的生活圈;因為飛機已載著他(她)們轉往另一個生活環境與理想,再相見的機率其實相當低。

中國大陸大學生現今的發展軌跡,讓我想起台灣十多年前『黑名單』樂團幽默的抗議歌曲『台北帝國』裡的那句『拿香拜耶穌』;當年對美國的崇拜之情,在現今的中國大陸複製,而即便中國大陸民族情緒再強盛,反殖反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擊不垮英語帝國!



相關文章

第 43 期

你所不知的中國真相──走過中國之後

謝立建 博士班研究生 想起北京三里屯昂貴酒吧裡的高幹子弟,揮霍地搶購價昂的拍賣畫以炫燿財富並騷擾台上的sexy女歌手,再看著眼前露宿零下氣溫的街頭乞丐,以及深夜還得忍凍叫賣橘子的小販,我的心為著中國的窮人哭泣,同樣身為人,金字塔頂端的命貴者腦滿腸肥、恣意揮霍,而命賤者凍死街頭、無人聞問,這是個沒有公義地方!更可悲的是,他們永遠不知道為什麼窮。 前不久我有機緣到中國數個月,就刻意走訪大江南北,以印證所讀所聞,特別是媒體所製造的「中國印象」,所以一路從廣東、廣西–>湖南–>上海–>北京,走訪城市與農村、沿海與內地、南方與北方,以求更客觀地認識這個國家。此次同行的三人都有同樣的感受:「活在台灣真是幸福,值得加倍珍惜」,因為任何人的直觀感受就是台灣與中國絕對是「兩個國家」,不僅是硬體建築設備的差距而已,軟體的思想文化更是無法相容,是活在台灣無法想像的,在中國的日子裡,每天都隨時有「下巴掉下來」的錯愕經驗。 我這篇文章將從自身的、軟性的旅遊經驗出發,理論性的論述我已經先後發表過,故不在此重複。我寫這篇文章並不是想醜化中國,事實上,我也遇到一些有關懷、有熱情的中國人,包括商人、公務員、建築師、醫師、少數民族、退休軍官…,其中有一些不知道我是台灣人,他們的親身經歷使我實地感受到中國嚴重的貧富不均、三農問題、薪資結構、相對剝奪感、關係與紅包文化、人口問題、醫療制度、對台認知、民族主義…。他們與我分享中國的真實樣貌,豐富了我旅程的見聞,我感謝他們,也祝福中國人民有一天也能真正感受民主、自由的滋味。台灣是華人世界數年歷史下唯一走上民主道路的國家,中國領導人如果真具有歷史的睿智與良知,就應該leave Taiwan alone,讓台灣這個華人世界唯一的民主寶藏保存下來,帶動其他華人世界的希望。雖然如此,我也知道,國家的生存並不能建立在敵人的慈悲之上,國際的現實就是power決定國際格局與國家命運。 有的人認為中國不需要了解,只要對抗、保持距離即可,但我認為了解中國可以讓我們更堅定未來並且以智取勝。以下我就將此行的觀感,包括中國的制度、社會現象、生活環境、社會問題等,好的壞的都儘量客觀地呈現,希望大家突破統派媒體的美化,進一步了解中國;最後,本文將討論中國對台與對日的策略以及台灣的因應之道。 初到中國北京之時,乍看處處寬廣的八線車道與六米寬的人行道,加上宏偉的建築,與古色古香的古蹟,會覺得中國大城市甚至比台灣更進步更壯闊,等到深入走訪,尤其是與當地居民生活,才真正感受到台灣與中國真是天淵之別,絕對是台灣人無法想像的。但如果像台灣的媒體與高官入住三星級以上的飯店,看的是中國政府刻意製造的樣版,是無法知道中國人生活真相的。中國政府也怕外國人看到真實的一面,故法律規定外國人還有台胞必須住在專給外國人居住的旅館之中。 一、怪制度與怪現象 (一) 審批制度:在中國的控制,最令我厭惡的就是「審批制度」,有權力者可以利用層層關卡的審核批准,來達到控制,沒有權力的百姓往往要「求爺爺、告奶奶」,這種審批處處存在,泛濫到不行,我在中國只是用個圖書館、查個很普通資料,常常就要「單位介紹信」,一天要一張,令人抓狂;其它的審批,小的像接待外賓、授予獎學金,大者如戶口遷移、出國留學等都要上級審批,過不過關都是看「領導」的心情與交情,非常「人治」色彩,「領導」這次幫忙並不代表下次也會過關,沒有客觀標準可依循,是典型的「初級社會」表徵,與「民主」與「法治」相違,這是我們在台灣無法想像的情況。「審批」使人民辦事常常需要打通無數環節,也是造成「紅包文化」與「關係文化」的成因之一。中國的「人治」造成「關係文化」,「關係文化」又造成了「階層」與尊卑的來源,造成沒有效率的巴結奉承與貪腐「尋租」。到了這裡,我特別慶幸我們台灣人出國留學並不需要「求爺爺、告奶奶」。 (二) 關係至上:我在中國接觸到一些台商們,他們大多因在台灣產業轉型之後,失去競爭力而轉投資,以房地產為例,從訪談的台商得知自1990年代後,台灣房地產市場冷卻,他們不得不思考出路,但是能在中國存活下來的只有十之一或二,必須以「關係」才能漸漸打開市場,方法是讓中國特權子弟插乾股,負責「關係」網的攏絡,而台商則提供專業、做苦工,但是若有了「關係」,投資就可順利,遇到的投資困難也會被「上面」排除。在「關係」遊戲當中,吃飯、紅包、送禮、特權是當然的要素,正如「中國即將崩潰」的作者章家敦所言「革命已成了請客吃飯」,每到要審批重大項目的季節,總是大宴小宴吃不完,腦滿腸肥,口袋更肥。 (三) 資訊控制:這一點,大家早已耳熟能詳,但是去了當地,我才知道中國除了學術網路(.edu.tw)之外,根本不能連上台灣 (.tw) 的網路,也看不到台、港、澳與其他外國報紙,除非有「介紹信」;除了平面資訊之外,很多中國人提醒我,所有「出國」與外國進來的電話、信函、e-mail都不能保密(受到監控),難怪中國友人在電話與信函中,總是謹慎少話。電視新聞更是八股教條,阿諛奉承,報喜不報憂,還停留在1950年代以前的台灣,當然也不會有SNG現場畫面,如此控制到底在怕什麼?我們同行者都認為共黨是怕真相揭露之後,人民將會知道共產政權有多醜惡腐化,共產政權將不保。 (四) 共黨控制:共黨組織滲透到每個角落,特別是知識精英的校園,共產黨的指令貫徹甚為徹底,我這次有機緣去觀察某校園黨委主辦的勞動服務,觀察其黨組織與官僚體系運行,我發現這種定期舉辦的勞動充滿了很濃的官僚味,因為這種勞動乃未刻意製造「紀錄」,以為校園精英未來入黨或升官的審核之用,十分虛假表面,樣版味很強;此間我也看到台灣赴中國唸書、積極往中共官場巴結發展的台大學長,充滿官僚味與賣台行為,彷彿看到另一位未來政協委員的台灣代表的誕生,邪善之間的界限巧妙地在這裡轉移,真是令人感慨良多。共黨政令的傳達也很有效率,拿日本政府通過右翼教科書所引發的幾波反日遊行來說,我發現大部分的校園學生都很清楚共黨對歷次遊行的贊/反態度,並且也大多服從,避免惹事,典型中國人。中國的各種遊行規模,其實共黨都有能力決定,只有1999的法輪功除外,而這也是法輪功日後慘遭迫害的原因。 (五) 亂收費與亂攤派:台灣的公園與圖書館等諸多的公共設施大多是由政府提撥預算、建設,然後鼓勵眾人免費使用,乃是廣義的社會福利的一環,即使要收費的博物館也很便宜,但是這種台灣印象讓我到了中國非常難適應,因為中國的所有的圖書館、公園,甚至廟宇都要收費,博物館更不用說,甚至門口付費進到裡面之後,還有各種關卡,必須額外再加收費用的項目,連圖書館都有這種情形,圖書館內的列印與影印因為壟斷而比台灣更貴,整個的公共設施比較像是國營的營利單位,不知所得只有台灣十分之一不到的中國人如何負擔得起,原來他們的研究生就乾脆不印書也少買書,而用電腦拷貝或用手抄寫,感覺中國人真的很可憐,知識是有錢人才能負擔的,也很佩服他們作學問的刻苦。 前不久看到「解放軍報」提到,要正視軍中亂募款的問題,原來阿兵哥常常在領到薪水袋的時候就發現薪水已經因各種捐款而被扣除部份,強制捐款,各種捐款攤派名目繁多,不勝負荷。 在亂收費方面,有外國觀光客的地方收費更貴,好似要西方觀光客無盡地償還列強侵略中國的債,是西方本來就欠中國一般;最令人錯愕的是連神佛之地的廟堂也成為了「廟店」,入門就要收門票,進去解籤詩、點香都有公定價,還有對於「特別有福分」的信眾,還要花上百的人民幣獻「龍柱香」,收費的名堂之多,令人瞠目結舌。以前早有聽說中國有「亂收費」、「亂攤派」的問題,親身經驗到,體驗更深刻。 中國人數千年來世世代代都把希望寄託在一個「明君」的出現,能仁民愛物、民胞物與,只可惜這種希望多如空中樓閣,集行政、立法、司法於一權的專制結果,缺乏權力分立與制衡監督,使歷史長夜盡是貪官污吏、紅包關係,包青天不過是海邊偶見的一粒細沙,中國人民在強烈的控制之下,眼盲、耳聾、口啞,一代又一代,卑微無力,全然不知西方人民早已用數百年的鮮血換來民主自由與人權的普世寶藏。 二、生活環境 (一) 污染︰中國電視新聞裡常常談到是如何讓百姓喝到「放心水」、聞到「放心空氣」、吃到「放心油」、「放心肉」、「放心菜」等,讓人見識到中國污染問題之嚴重。空氣方面,內蒙過度開發導致的沙塵暴,使天空、草木與整個環境總是灰濛濛,第一次浸洗衣服的沙塵水的確讓我驚訝,沙塵暴發生時,約一個block之外,就已經看不清楚,連呼吸都不自由; 我們甚至曾經過濃煙密佈的區域,直覺是發生大火,詢問之下才知道是火力發電廠,因為技術低以至燃燒不完全,故遠望像大火濃煙,像這般惡劣的環境附近都住著不少人,令人感到黎民百姓生命的卑賤。另外在水的部份,很多地方都有飲用水質不佳的問題,我們初到就被告誡說即使超市買到的礦泉水也有可能是「不放心水」。 (二) 衛生:這個主題將會令人很不舒服,此行我去中國最大的震撼來自於中國人的衛生觀念,尤其是吐痰,我在北京住宅區行走時約20分鐘以內必會看到這樣的動作,而且不只一般百姓如此、蹬著高跟鞋的時髦女子如此,連高等教育的國立大學學生也會如此,而且動作之自然,真是令人-「下巴掉下來」,地上滿是乾的、半乾的、新的…,難怪聽人家說,到了中國走路時常常要「凌波微步」。我看著中央電視台新聞裡報導著肺結核流行的消息,想著公寓樓梯貼著「請把痰吐在樓道 (樓梯) 外面」的標語,以及日日咳嗽不停的鄰居,我的內心真想尖叫,好想趕快回到台灣,一個安全的所在,我所求不多,只求免疫力夠強地離開這個疫區。中國人這般的衛生習慣,一旦有呼吸道的傳染病,後果必不堪設想,加上中國新聞習於封鎖,國人必須嚴防,特別是未來禽流感可能的變型。 我去過埃及、印尼、馬來西亞等開發中國家,但百思不解為何中國在衛生方面令人吒舌的程度堪稱世界第一,現在想想那餐廳剛發下的筷子與杯子上還留有的食物殘渣 (那裡的竹筷較貴故較少使用)、油膩膩的桌子、亂扔的地面、滿是菸蒂燒痕的油膩托盤、乘客不洗澡而發臭到令人作嘔的地鐵車廂、沒有門的廁所、就是有門也不關的廁所文化,真是覺得-活在台灣好幸福!! 至少我不需在回家的第一時間先用酒精徹底消毒鞋底,奇怪的是這些現象從未在台灣媒體中呈現,使我一到中國極度適應不良。 (三) 居住與設備:我這次去,曾經住在中國的中產階級社區,一個月一萬台幣的一層公寓,在當地已算相當不錯了,可是仍令我感到意外的是-社區內沒有路燈、公寓樓梯不點燈 (只有可維持一分鐘的觸摸燈)、用電是預付的插卡制 (度數不夠時會瞬間停電、一片漆黑)、寒冬未過就關閉社區暖氣等。那我不禁懷疑那些月入500人民幣的服務員要如何生活?原來低收入者只能數十人擠住在一間公寓,分上下舖,所租的就是那個床位而已,沒有客廳,沒有陽台,早上等個狹小的洗手間要等上半小時,農村入城的民工更可憐,數十人擠在一間陰暗髒亂的房間,日復一日,令人不禁為他們生命的卑微感到無限可憐。到郊區,我看到很多沒有安裝窗戶的房子也有擠住著人。那鄉村呢,沒有自來水,沒有電的狹小骯髒的土磚房或是竹屋就是所居;友人的小孩住雲南大學的宿舍,七層樓沒有自來水,天天要提水爬上七層樓…,活在台灣真幸福。 至於設備,在圖書館用電腦的時候,遇到當機、網路塞車、故障、簡陋等問題而令人氣結是很正常的。我也親身經歷過在行駛途中,後車廂突然冒濃煙起火的「公交車」(公車);而我朋友在往瀋陽的火車上,時值冬天零下氣溫,臥舖車廂因為暖氣故障,全車廂有一半乘客因而感冒。我甚至看到「解放軍報」的文章在討論要「軍中理髮問題」談到,軍隊的理髮設備陳舊落後,故理髮時常常變成「拔髮」,令人不可思議,也令人質疑解放軍的戰力。在設備這一點上,我很佩服中國人生命的韌力。 三、社會問題 (一) 人口問題:首先是男女比例的失衡,因為中國的「一胎化」政策結果,大家拼命想生男不生女,使得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加上都市女子一心想攀嫁外商,未來中國將有很多男子娶不到老婆的社會問題,而女子因為少數,故流行腳踏多條船,然後再選一條最好的船。但是在這一點上也產生一個優點-使中國女性地位提高,中國兩性平權程度比之其他亞洲國家算是相當進步,女性與男性相競爭時絲毫不遜色,大城裡的男子常常要負責廚房家務,這在台灣倒是少見。 其次是中國人口過多的問題,隨便一個河南省就有9千多萬人,據估計,中國環境能負荷的極限人口量是15~16億,但是依目前來看,中國的人口規模在21世紀的中葉將達到17~18億,也就是說,未來中國要面臨勞動力供給大大超過需求,結果是大量的失業,剩餘勞動力的安置,將是未來中國政府最嚴峻的考驗;而且,因教育不夠普及,人口素質低落,使得人口問題無比沉重。我的印象中,只要吃飯時間一到,再大的食堂與餐廳總是人山人海,一位難求,也因為人多,機會相對少,中國人就養成「爭」的習慣,爭餐廳、爭車位、爭工作、爭獎學金…,必須很凶悍才行。我最錯愕的經驗是看到上海地鐵與北京公交車站裡,車一到,壯漢一馬當先,男女老少推擠成一團、差點絆倒的難堪場面;還有歐式自助餐廳內,雞腿一端上來,三、四個壯漢蜂擁而上,20秒內搶奪光光,無恥地無視其他用餐者的眼光,這是我一輩子也未見過的場景,對陌生人沒有體恤,這是個沒有愛、弱肉強食的社會。 (二) 貧富不均:剛到中國的震撼印象之一就是乞丐眾多,北京寬闊的街道上,每一個block都會有一個天橋,每一個天橋上,多會有一名乞丐,不管零下低溫、炎熱暑夏。火車站附近更是眾多流民與乞丐的聚集地,偷竊頻繁,令人無法一分鬆懈,我在等臥舖火車 (比較高級的車廂) 進站的時間裡,約每隔5到10分鐘,就有人向我們伸手要錢,很多派小孩、老人來乞討以贏取同情。 學術上,依據世界銀行的分析,中國在1981年時的Gini指數為0.281,表示相當平均,是均貧;但是依中國人民大學的調查,到了1994年,其城鄉之間的Gini已經竄升到0.434,到達危險區域;而中國政府的統計數據一向都被質疑為過度保守,但即使到了2000年,中國官方的統計資料亦顯示其Gini指數已經超過了0.4的警戒線了,表示社會充滿緊張。這樣貧富不均的現象,使農村貧困的剩餘的勞力大量轉移到城市。中國4億多的農村人口中,就有1.6億的剩餘勞動力,而且還每年增加中,剩餘的勞力很多時候會流向城市,成為所謂的「民工潮」,未來城市要如何消化天文數字般的民工潮,是根本難題。失業的民工潮成為流民,帶來犯罪、黑社會組織猖獗、黑色經濟活動與黑社會勃興等問題。 (三) 三農問題:是指農民、農村與農業問題 中國農村的絕對貧窮人口從1978年的2.6億減少到1998年的4.2千萬人,再到2001年的3000萬人,約只佔農村人口的3%,獲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然而如果依據世界銀行的每天一塊美金的購買力作標準,則中國貧困人口還有1億多,雖然中國政府編列脫貧計畫的預算,但要使這些偏遠地區的文盲脫貧將是非常困難的工作。 另外,農村的惡勢力猖獗,農民不堪負荷:古老的農村有鄉紳統治的格局,過去毛澤東時代,農村則有人民公社與生產大隊這一類的組織,隨著改革開放,原有的組織解體,農村經驗到「非組織化」的狀態,因為社會控制類型的多元化,傳統的宗法組織和地方惡勢力趁機填補真空,造成地方惡勢力的興起,甚至有幹部與惡勢力合作的「黑白合流」的現象,鄉村成為「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的惡勢力範圍,亂收費、亂罰款、亂集資、亂攤派等問題嚴重,強徵報歛,農民不堪負荷,使每年農村的暴動達到數萬件,中國領導人意識到情況嚴峻,故今年免除了農民的稅捐,只可惜農資趁勢上漲,農民並未享受到免稅的成果,但是農村對免稅的制度有很大的迴響。 其次,鄉鎮政府財政危機。鄉鎮政府是中國大陸農村地區的最低一級的政府,可以說是中國政府體系的基礎,但因為幹部貪腐、冗員過多、管理混亂,這個基礎目前正被嚴重的財政問題所困擾,舉步維艱。以安徽省為例,截至1998年底,全省鄉鎮政府債務總額為59.23億元,平均每個鄉鎮負債303.91萬元。很多鄉鎮已經好幾個月發不出教師與幹部的工資了。加入WTO之後又將使農村問題雪上加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