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雜誌 第 05 期 封面

國際潮流與原住民族的權利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 根據西方人寫的歷史,哥倫布於1492年10月12日「發現」新大陸;但 對於美洲原住民來說,這是500 年惡夢的開始。 當前有關原住民族權利的研究,大致上被歸於國際法的範疇,而且是 侷限於人權關心。不過,傳統的國際法重視的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而國 際人權法更是由人道主義著手,關心的只是少數族群個別成員的保護,並 未視原住民為其主體。一直要到1970年代,隨著原住民運動在北美洲興起 ,並漸次擴散全球,學術界才逐漸有以原住民為主體的有系統研究。 我們在下面將分別針對「原住」、「民族」、「權利」等名詞作釋義 與剖析,進而探究原住民的集體權在國際上的發展,再考察這些論述如何 在國際組織的場域展現,最後以憲政主義的觀點總結。 基本定義的釐清 原住民在爭取民族權的漫長過程中,定義基本名詞的論述本身就是抗 爭的場域。對於國家來說,只要否認原住民在國際法的地位,就可拒絕原 住民的權利要求。有些中國、前蘇聯、印度、及孟加拉等國甚至於否認其 境內有任何原住民存在 。 誰是原住民:當前世界上原住民的總人口約250,000,000人,分屬 12,000族。除了美洲的印第安人及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又稱Inuits)外, 國際上公認下列民族為原住民 (圖1): 大洋州及東南亞─澳洲、紐西蘭、巴布新幾內亞、印尼、婆羅洲、菲 律賓、台灣、及夏威夷的原住民。 亞洲─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及中國的部落民族 (tribal or hill peoples); 日本的蝦夷人 (Ainu)、西伯利亞的原住民 。 非洲─北非的柏柏人 (Berber)、南非的布希人 (Bushman)。 歐洲─格林蘭島、瑞典、芬蘭、挪威、及蘇聯境內的拉波民族 (Lapp people,又稱Saami people);西班牙、法國、及葡萄牙的巴斯克民族 (Basque people); 西班牙的加里西亞人;法國的布列塔尼亞人;英國的 塞爾特民族 (Celtic peoples)。 圖一: 原住民族的定義與分佈 原住 (indigenous或aboriginal): 當前的國際潮流是強調由原住民 作自我定義 (self-definition),因此,上述原住民的共同點除了被征服 外,最基本的是他們都自認為原住民。除了客觀上存在的有形的特色,以 及無形的被征服、被支配的共同歷史經驗外,一般還會強調原住民在主觀 上具有集體認同感、以及休戚以共的生存慾望 […]

李天福投書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6/19/1998

Don’t Kowtow Regarding “China Has Made an Effort and Now Wants Its Reward” (Opinion, June 10) by David Sham-baugh: While Mr. Shambaugh’s list of good deeds by China is accurate, what he leaves unsaid may be more significant. Also, to make his suggested concessions to China would be to invite consequences harmful to U.S. national […]

給柯林頓先生的一封信

【華府消息】針對柯林頓總統在北大演講,回答有關「和平統一」台灣的問題,台灣國際關係中心蔡武雄於6月29日向白宮柯林頓總統辦公室提出嚴重抗議,指出柯林頓總統的失言。 蔡武雄指出美國的中國政策一向只堅持台灣問題應該「和平解決」,這個解決方案絕不是「和平統一」而已,尚且包括民主和台灣的自決。美國的外交政策是「和平解決」,不是「和平統一」。 蔡武雄在六月十八日已寫信敦促柯林頓總統拒絕中國「三不政策」的無理要求,並且不可出賣台灣人民的福祉和利益,同時希望美國政府本持人權、民主和自決原則尊重台灣人民的權益。當天在華府近千人由國會遊行抗議到白宮之後,蔡武雄與白宮交涉並與其他旅美台灣人社團代表向白宮呈遞二千多封請願的信。 北大演講柯林頓總統的失言令許多關心的台灣人紛紛向白宮抱怨抗議。蔡武雄主任呼籲同鄉多多寫信向美國政府表達台灣人自決的心聲。 Dear Mr. President, I am writing to communicate our extreme displeasure and disappointment with the speech that you gave at Beijing University on June 29, 1998. In a response to a question, you said that “United States policy is not an obstacle to the peaceful reunification of China and Taiwan.” I […]

給李登輝先生的一封信

北美洲台灣人社團聯署 李登輝先生: 近日美國總統柯林頓訪問中國期間親自發佈了新『三不』美國對台灣及中國關係政策。他表示:不支持一台、一中,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台灣進入須具國家資格的國際組織。在柯林頓總統訪問中國之前,美國國會亦通過第270號決議案,案中雖陳請柯林頓總統勸阻中國對台用武,卻也有史以來第一次美國國會以無異議全體一致敦促柯林頓總統必須遵守『一個中國』政策。如此,不僅美國行政當局,連一向支持台灣的美國國會也清楚地同意『一個中國』政策,意即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這些美國對台灣政策的遽變是台灣在國際外交上的巨大退步。台灣已是處於外交危禨狀態,若不積極挽回,台灣生存為一個獨立國家的將來實是危機重重。 李登輝先生,您也知道我們旅居北美的台灣人一向致力於台灣的草根外交以求確保台灣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尤其注重對美國行政當局及美國國會的遊說。我們並且儘力運動台灣進入如聯合國或國際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以提昇台灣國格,發展國際生存空間。但我們一再遭受挫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您所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也實行『一個中國』政策,並自己矮化台灣,堅持以已經被國際社會所廢棄的『中華民國』之名要求『重返』國際組織。 李登輝先生,要脫出當今台灣的外交危禨狀態,必須由台灣國內做起。我們旅居北美的台灣人一致要求您即時放棄『一個中國』政策、廢除『國統綱領』並進行制定台灣新憲法。我們一致要求您本身及您所領導的黨政上下公僕,尤其是外交部官員即日起停用『中華民國』一詞而以『台灣』取代之。我們也一致要求台灣政府以『台灣』名義,即是以一個新國家資格申請進入國際組織。 如此,朝野上下,國內國外以新國格來為台灣前途奮鬥,以達成建立台灣共和國的目標。 謹此要求 並 敬祝安康! 聯署團體/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世界台灣同鄉會全美台灣同鄉會◆台灣國關中心◆北美台灣人權協會◆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北美洲台灣婦女會◆台灣學生社◆台灣加入聯合國行動委員會◆民進黨美東黨部◆王康陸博士紀念基金會◆陳文成教授紀念基金會◆制憲運動海外聯盟◆紐約台灣人進出口公會

一個逆向思考

1987年8月30日獨派政治犯於台北市國賓飯店國際廳成立了「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會中有感於民進黨去年創黨伊始,大環境抑住民進黨,僅在其黨綱中宣示了「自決」,作為今後黨的行事方針。就客觀立論,民進黨已經盡了最大的力量,且也在建國的路程上邁上了一大步,對當時的台灣民心莫不有一股振奮力,同時亦寄予莫大的期望。 獨派政治犯前後服滿刑期出獄,雖然繼續遭受監視打壓,但是經過「洗禮」後的他們,在精神的武裝上更加充實而信念十足。 眼看台灣的政治運動由民主而自決,而大戰後的殖民地也紛紛獨立的大環境下,台灣的精英不僅繼承移民的創立新家園的歷史目的,且在二二八事件之後,更震醒了台灣人此後何去何從的自覺反省。由出土的文獻裡,我們更深深瞭解到真正的獨立建國運動始自二二八事件,台灣人被大屠殺之後。 社會雖然進入了黑暗的恐怖氛圍裏,反蔣政權在台灣內部逐漸有了較為明顯的二股力量在暗中形成:一股是認共的中國派,另一股即是萌芽中的獨立自主派。 後來這兩派遭受了蔣政權的無情打壓,在其清野的大清除中統一派潰不成軍,以至幾乎消聲滅跡,但是唯獨以獨立自主這一派卻如雨後春筍般一一抬頭,竄出地上來,就像蕃薯般,雖被割切腐爛,卻發出新芽一樣,蔣派統治者眼看如此氣宏情勢,不得不由其第二代喊出本土政策:起用台灣人。 被逮捕入獄再出獄的兩派政治犯,統派政治犯,統派政治犯只停止在寄望其祖國早日前來解放台灣,不敢用行動訴之於人民大眾之前,但是以獨派之立論的政治犯,其出獄後再接再厲的範例卻一波一波地蜂起,如黃華,謝聰敏,魏廷朝,蔡金鏗等案。 承受著歷史的遺志,當獨派政治犯再會聚一堂時面對民進黨的自決黨綱,似乎必要向台灣人民宣示獨立建國的必要性,也真正表示了人民長期以來欲「當家做主」的意願。所以當「台灣應該獨立」六字在大會上獲得絕大多數政治犯通過時,明知會再一次遭受打壓,但基於良知,使命,獨派政治犯再一次承擔歷史重責。 許曹德,蔡有全案的發生,正是突破台獨言論的契機,獨派政治犯既然通過了「台灣應該獨立」列入章中,即有責任負起聲援的責任,所以聲援工作由焉開始。 第一波的聲援工作在全國巡迴演講,也會集了不少社會精英。但是當第二波以「獨立救台灣」時,那些在台上聲援的人士已經藉故退出。僅由鄭南榕先生和政治犯負起「獨立救台灣」全國第二波的巡迴運動,此時,政治犯已經覺悟到將再度入獄的心理準備。 把上情做一個回顧,瞭解「台獨言論」的突破,犧牲了二位同志入獄,也犧牲了鄭南榕,詹益樺二位可貴的生命,而台灣為何要獨立的理由,信念,達到最高峰,從而導致民進黨在一九九一年黨內代表大會上獲得百分九十以上之「台獨」黨綱的通過。 此後近十年,經過解嚴,廢除刑罰一百條,大環境有了改變,但是獨立的聲音僅止於宣揚階段,甚至不如「維持現狀」窘困。 世界強國之不支持是主要原因,但內部主導力量又如何呢? 第一,當強國一再表明「一個中國」立場,而國民黨的當權派提出反對時,民進黨以及獨派團體應提出「一個中國、一個台灣」的立場,如此正符合一中一台的一貫獨派立場,既不違反一個中國的世界認知,也正可以藉此宣示世界上也只有一個台灣的目的。為何獨派也反對「一個中國」立場,豈不自相矛盾。近二年來中國一再向台灣表明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什麼事都可以談,雖然我們知道他們說「一個中國」的意念為何,但是我們在國內正可以呼應「一個中國」之下策略上運用而宣示「一個台灣」立場,在外交上正可以主導地位。為何不做? 第二,既在「一個中國」的世界認知上,我們正可海闊天空,進可攻,退可守,在外交上立不敗之地,正是台灣邁入世界之絕佳機會。 可想而知,在「一個中國」的立論上,最後還是回歸到各自表述立場,但是比起國民黨的維持現狀更主動而亮麗。 總之,「一個中國」是事實,但是獨立後的「一個台灣」也是事實。盼獨派先進們再思,主動與被動,一念之間而己。

國際社會應嚴防中國破壞亞洲安定

李應元◎立法委員 近來愈演愈烈的印度與巴基斯坦核武競賽,對亞洲地區的穩定產生非常惡劣的影響。日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譴責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卻忽略了整個核武競賽的原因與中國這個背後藏鏡人。希望這只是各國一時不察而已,不是再一次的對中國姑息。 追根究底此次南亞核武危機的遠因在於中國入侵西藏,並在西藏駐紮重兵,造成中國與印度的衝突與緊張關係。雖然在中印衝突中,中國佔優勢,然而中國始終見不得別人好,忌怕印度強大起來。接著因為印度與巴基斯坦發生軍事衝突,使得中國認為扶植巴基斯坦是牽制印度的最佳辦法。因此中國不但售予巴基斯坦戰機等傳統武器,還扶植該國發展飛彈與核武。這也就是為什麼印度在進行核子試爆時表示:在中國威脅下,印度不得不發展核武來因應中國的威脅,確保印度的安全。在此情形下,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核武競賽愈演愈烈,亞洲地區的安定發生嚴重動搖。 日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國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反對任何形式的核武器擴散。根據這一立場,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核子試爆深感遺憾。此外中國對南亞出現的核軍備競賽局勢深感憂與不安;並鄭重呼籲南亞有關國家立即放棄核武器發展計畫,避免局勢繼續惡化。中國發言人以上的表示,實在令人無法苟同。我們要質疑:為什麼印度核子試爆時中國馬上嚴詞譴責,而巴基斯坦核子試爆時中國卻以遺憾替代譴責?由此可知中國在此事件後的發言是貓哭耗子。現在各國嚴厲譴責印巴兩國的核子試爆,瑞典表示立即終止對巴基斯坦的軍售;日本表示對巴基斯坦的核爆深表遺憾,並考慮凍結經濟援助作為制裁;美國表示將給巴基斯坦與印度相同的制裁;加拿大表示暫時終止兩國外交關係。此外英國、俄羅斯、德國、南非、北約秘書長等,也都公開反對這場核子試爆;然而大家有意或無意的都忘了整個事件的始作俑者。忘了是誰挑起核武競賽?是誰提供核彈關鍵技術與組件給巴基斯坦。過去美國多次警告中國不能讓核子擴散,否則要給予經濟制裁,現在核彈爆炸了,美國不應因為柯江會談,而刻意忽略中國這個麻煩製造者。 我國應趁此次機會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在亞洲各地興風作浪,並成為各國潛在威脅的事實。因此台灣是96年台海飛彈危機的受害者,國際社會印象深刻,因此對台灣的意見應會給予重視。也因此台灣有責任呼籲國際社會發揮正義的力量,不應再姑息中國,並要求中國遵守國際秩序,以確保亞安定。過去因為姑息中國入侵西藏,造成中印等國的緊張關係;漠視中國協助巴基斯坦發展核武,造成今日南亞的核武競賽;如此下去難保北韓、伊朗不會在近期內「擁核自重」!屆時各國將更頭痛。

台灣獨立會引發戰爭嗎?

侯榮邦◎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中央委員 國統會為一無法源根據的非法機構,也是一無民意基礎的機關,故素來被譏稱「黑機關」,「黑箱作業」。 李登輝總統喜歡標榜「主權在民」、「人民是國家的頭家」。但是有關台灣前途、人民命運至深且鉅的預設「統一」立場的「國統會」之成立卻未曾徵求過「頭家」意見,其踐踏主權在民的理念,莫此為甚。 七月二十二日上午,由台教會、建國黨、台獨聯盟等獨派組成的反國統綱領行動聯盟,為抗議同日下午召開的國統會,走上街頭,遊行靜坐表達「廢除國統綱領」、「解散國統會」、「舉行台獨公投」等訴求。我專程參加此一活動後在外交部前搭計程車離開現場,司機突然問我今天集會的性質,我發現對方是四十歲左右的女性司機,所以不厭其煩地詳細解釋抗議集會的主旨。據我的理解,台北市很多男性司機的政治意識相當強,我順便以民意測驗的心情開始跟她聊天。我開口問她「妳贊成跟中國統一嗎?」,她想了片刻回答說「我沒有意見,反正大家總會去決定的。」。「有關台灣人的命運,也是關係妳個人的命運,怎麼可以讓別人替妳決定呢?妳有權利自己做決定,妳不可以惦惦不出聲。」我說,「我是普通的老百姓,無權也無勢,有心嘛無力,無路用啦。」她說。「妳的想法不對,妳足有路用的,妳能夠利用選舉投票時具體表示妳的意見,假使妳贊成統一,就投給主張統一的政黨候選人,假使妳贊成獨立,就投給主張獨立的政黨候選人,大家相招去投票,會發揮很大的力量。」我加強語氣地說。「民進黨主張什麼?」她問,「主張獨立,但是現階段希望維持現狀」我回答說。「聽說許信良主張統一」她說,我猶疑了一下,因為許氏一向主張「大膽西進」,最近又提出「一制一國」,使我滿頭霧水,所以我說「老實說我也不太清楚,這個問題只好去問許信良先生」。「台灣人大家攏嘛愛獨立,但是大家驚獨立後會亂」她加強語氣地說,「妳的意思是不是會引起戰爭」我問,「對啦!」她唯恐來不及地回答說。 由以上的一席話,我再次問出最不願意聽到的話,即「台灣獨立會引起中國犯台」。長久以來中國與國民黨政權狼狽為奸,不斷地恐嚇台灣人民謂「台獨會引起戰爭,帶來災難」,因此不少人迷信這一套,只好委曲求全,而主張「維持現狀」,造成今日獨立建國運動最大的阻力。殊不知「維持現狀」到底能維持多久,「維持現狀」會帶來什麼後果,包括民進黨、建國黨的反對陣營實有明確告知民眾的義務。 民進黨於七月二十四日發表的民調顯示贊成統一者為三十.二%,贊成維持現狀者佔十七%,贊成獨立者佔四十四.三%。既然如此,我衷心奉獻勸民進黨應聯合其他主張台灣獨立的團體共同努力去化解民眾對「獨立會引起戰爭」的疑慮與迷信。 如何化解民眾疑慮與迷信,進一步支持台灣獨立,以下提出個人的淺見以期拋磚引玉之效。 中國現在不具備犯台的軍事能力:美國、日本、英國的國際知名國防戰略專家一致評估,中國在公元二○○五年以前無足夠的軍事力量攻下台灣。 及時爭取台灣獨立並將台灣問題國際化:中國正在積極進行軍事現代化。依據國際知名戰略專家評估,在公元二○○五年,台灣與中國的軍事力量將出現逆轉現象,中國可能後來居上。這就是「維持現狀」到底能維持多久的具體答案。因此,在公元二○○五年以後,假使台灣仍然不接受中國「一國兩制」的統一方案,一定會發動戰爭併吞台灣,這就是「維持現狀」的後果。是故,台灣應趁中國羽毛未豐之際,及時爭取獨立,力求國際承認,將台灣問題國際化,始得確保台灣的獨立與安全。展現誓死捍衛台灣的決心:「畏戰是招引戰爭的元凶」,這是台灣安全戰略專家陳國雄先生的一句名言。 中國人的習性是怕硬不怕軟,軟土深挖。所以民眾的畏戰心理容易誤導中國以為不需付出多大的代價就能得手而發動戰爭。因此,除監督政府擴充軍備,充實國防外,民眾務須向中國明確表示,為悍衛台灣國土,為悍衛二千一百八十萬台灣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不惜一戰的堅決意志。

「台獨運動總體檢」辯論會

前因及過程 俗語講:『銀角仔無二個不響』。民進黨的主流派及獨派團體台獨路線的分歧已經真久,一場大辯論是真濟人長久以來的期待。 民視新聞佇七月十二的「跨世紀國家走向系列一」節目,主辦「台獨運動總體檢」辯論會。針對「台灣是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以及「公投是不是主權宣示的急務」的議題進行辯論。原本邀請民進黨祕書長邱義仁、前民進黨主席姚嘉文、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以及台獨聯盟主席黃昭堂、建國黨主席許世楷、新國家陣線召集人陳永興。不過,邱義仁臨時變故無欲出席,由游盈隆代替。因此陳永興,以民進黨無推派「代表性人物」拒絕出席,改由台教會前會長沈長庚出場。 雖然國民黨及新黨,會暗爽民進黨及獨派團體起冤家,恨不得雙方殺得流血流滴。不過,公開的辯論,也有傳播獨立建國的理論的正面功能。至於可能產生負面的衝突及誤解,必須要靠辯論者個人的風度,以及觀眾用心斟酌來領悟辯論的內涵。 ■實戰攻防 辯論規則是三對三,一邊一個輪流發言,分做發表個人論點、互相質詢、結辯三個階段。佇第二階段的互相質詢,雙方削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正是主持人胡婉玲,在第三階段開始晉前所講,兩方有『少數共識,極大差異!』   這次的辯論,辯論者所使用的語言,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台語。雖然是嚴肅的議題,辯論的過程當中,嘛出現真濟趣味的所在。許世楷以『放屎嘛無愛同坑』的俗語,來傳達台灣人無愛做中國人的決心。黃昭堂以『花插佇豬屎』來比喻台灣受中華民國體制的牽制的現狀,民進黨認為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是干單看著花,刁工將豬屎假影無看著。 另外一方面,施明德講,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及『施明德是查甫人』,是仝款清楚的事實。伊用『施明德是查甫人』,這的目前無人提出疑問的「命題」,來掩護「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的講法;日後,換勢有人會懷疑「台灣是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仝款來懷疑「施明德是不是查甫人」。 ■姚嘉文 這場辯論叫做辯論實在真勉強,因為我真濟台獨運動的理論,攏是黃昭堂及許世楷主席教我的。大家對建立獨立自主的國家的向望攏仝款,不過,佇推動的過程當中,對獨立運動的看法有真大的差異。 台灣獨立建國運動有三個階段,第一提出台獨的目標,第二整理獨立建國的理論,第三實際推動獨立建國的工作。根據我二十五年來實際參與推動台獨運動的經驗,台灣獨立運動分做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主張台灣人民有決定自己前途的權利,第二階段是表明台灣主權獨立,第三階段是建立台灣共和國的制憲建國。現在民進黨已經進入第三階段的台獨工作,對外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現階段的工作是對內建立國家的規模,也就是制憲,建立台灣共和國。 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無受中國統治,這是真清楚的事實。真濟獨派的學者,像林山田、張燦鍙,嘛是講台灣已經及中國分離;陳隆志講,台灣四十年來經過一層一層的外圍的衝擊及內部的變化,已經變做主權實體的國家;彭明敏更加講,台灣實際上是一個國家。 ●質詢: 姚:民進黨的維持現狀,是欲維持台灣主權獨立的現狀。按呢講,許主席你敢會贊成? 許:這是一種「詭辯」。民進黨佇細項代誌反對國民黨,大項代誌像國號的問題,卻附和國民黨,贊成中華民國的體制的現狀。若是繼續維持現狀,死路一條! 姚:台灣若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按怎加入聯合國? 許:台灣有成為主權獨立國家的條件,不過,政府否認台灣獨立。若是將中華民國體制提掉,就會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姚:請問黃主席,孫中山革命的時,是不是認為中國是獨立的國家? 黃:孫中山認為是不是,我未凍替伊解說。孫中山主張「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伊欲「驅逐韃虜」,看來伊無將清朝當做是伊的國家。而且滿清是一個帝國,本身也無獨立國家的觀念。伊講「恢復中華」,應該是欲從事中華民國的建國工作。孫中山是不是認為中國是獨立的國家?孫中山這個人我無啥甲意,中小大學的時我嘛無啥讀,不知影伊的思想。 姚:美國的獨立宣言是欲及英國切斷關係,咱台灣敢有須要宣佈彼種「美國式」的獨立宣言,來解除及中國的關係? 許:我認為有必要。現在的國名Republic of China,有一個中國尾佇遐。咱無一定愛宣佈啥麼「獨立宣言」,以台灣為國名申請加入聯合國,嘛是宣示主權的一種方式。 姚:許主席已經及阮有共識了,伊只是對目前的國號無滿意而已。 ●結辯: 民進黨現階段的台獨工作,是對外主張台灣主權獨立,敵人是中國,主要爭取台灣進入聯合國;對內改造國家體制,敵人是中華民國體制,目標是制憲,建立台灣共和國。 當年孫中山欲推翻滿清政府,並無否認滿清是一的主權獨立的國家。咱欲推翻中華民國體制,無一定愛否認台灣是一的主權獨立的國家。 ■沈長庚 我是一個數學家,欲討論台灣是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定義一定愛清楚,啥麼是主權,啥麼是國家。主權的定義是一個國家絕對至高無上的權力,基本上權力來自人民;主權國家是在領土上行使主權的國家。1895年馬關條約之時,台灣的主權已經劃予日本,台灣及中國已經完全無關係,台灣的主權已經無屬於中國。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在舊金山和約中放棄對台灣的主權,而且無指定由何國繼承,所以台灣的主權應該回歸人民。另外一方面,若講台灣是指中華民國在台灣。佇1971年「中華民國」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被趕出聯合國,中華民國已經不是一個國家! ●質詢: 沈:為啥麼柯林頓宣佈「三不」咱會緊張? 施:我攏未緊張,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有啥麼通緊張?獨派就是因為無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才會驚「三不」。咱一直欲爭取國際承認,就是已經獨立,才來爭取承認;若是家己認為無獨立,別人欲承認啥麼呢? 沈:若是已經獨立的國家,那麼名稱是啥麼? 施:我已經講過國號不是主權獨立國家必要的要素。國號認定是咱內部的困擾,無仝的政黨,有無仝的主張。不過,絕對無法度用這點來否認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無獨立及無國名,這是天淵之別!像講我是查甫人,這點無須要講,若是講我不是人,這就差真濟囉! ●結辯: 台灣現主時其實是一個「模糊共和國」!民進黨講台灣已經獨立了,若是已經獨立至少七年了,為啥麼民進黨也閣保留台獨黨綱,講欲經由公投宣佈獨立?咱必須要宣佈獨立,向世界宣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並且以國家的名義加入聯合國,台灣才有法度在國際間生存發展。 ■游盈隆 台灣自1992年國會全面改選,96年總統直選,攏說明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所以台灣至少已經獨立七年! 我擔任過兩邊的職務,非常了解兩邊的想法。獨派對民進黨的批判,來自三大錯誤:第一是虛無主義的錯誤。認為台灣地位無法度確定,對台灣前途過度憂心;第二形式主義的錯誤。認為台灣必須經過制憲,才算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知影「制憲」只是一個形式而已;第三盲動主義的錯誤。領導者必須要看時勢時機,未使妄動。 ●質詢: 游:沈教授,台灣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是啥物? 沈:我已經講過,台灣的主權回歸人民。 游:沈教授,你認為現在是不是只欠將台灣號做台灣國? 沈:是。 游:改國名的問題,咱應該漸漸會凍來完成。 游:民進黨過去台灣的民主化及本土化,策略上有一種叫做「軟索牽豬」的理論。就是講,對付國民黨這隻大隻豬,愛真小心真細膩,勻勻仔牽去咱希望的目標。 許:你可能對「軟索牽豬」的理論有錯覺,在野黨並無本錢掌控國民黨的走向。 游:我無同意。這幾年的本土化及民主化,就是民進黨「軟索牽豬」的成果。 游:黃主席,台灣若是還未獨立,何時才算凍獨立? 黃:台灣宣佈台灣國成立。 ●結辯: 我們要捍衛台獨! ■許世楷 今日的重點,不是「台灣是不是國家」的問題,卡重要的層次是,台灣勿通維持現狀。維持現狀,就是等候死。所以咱的討論應該針對,如何打破現狀才對。 最近民進黨有兩任主席主張,勿免宣佈台灣獨立,這就是傾向國民黨保持現狀的主張。建國黨欲行的路線,是認為台灣還不是主權獨立,按呢才會凍開創台灣的生路。 […]

從柯江會談看國民黨的誤台政策

黃爾璇◎立法委員 這次美國柯林頓總統訪問中國,自有其本身的國際戰略考慮,但是,台灣方面,無論官方或人民卻為了美國是否會在中國強求下簽署新三不政策,感到緊張和關切。其實,所謂「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的新三不政策,在過去三個公報和一九九四年美國國務院對台政策檢討中,都已經暗含著,祇是仍保持含糊,還好另有台灣關係法,相對地間接維護台灣,以免被中國武力侵奪。所以如果美國這次真的發表所謂新三不政策,使其明確化,雖然不是我們所願意接受,但事實上也不一定代表美國對台政策的改變,然而無可否認地對台灣必然會產生某種心理上的衝擊。 國內在野各政團這幾天發起「保台建國反併吞」的活動,這是擔心美國和中國把台灣當成俎上肉的做法表示強烈反彈,是很適當的民意表現。但是深切想起來,國民黨的態度才是罪魁禍首,因為以往國民黨所謂的兩岸政策,長期以來都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反對台灣獨立,對於加入聯合國,國民黨則只是以「中華民國在台灣」建議聯合國檢討台灣參與的可行性,無意以台灣為名義加入。追根究柢地說,新三不的始作俑者,實是國民黨。如果長期以來國民黨沒有這種錯誤政策的延伸,美國則較可以名正言順地對台灣人民期望獨立建國的意願表示關心,而中共則更沒有理由主張對台灣的主權。職是,老百姓在擔心美國強權出賣台灣之餘,也應該回過頭來譴責國民黨的中國政策,拆下其加諸人民的緊咒筘。 柯林頓總統之訪問中國,是美國作為自由世界領導強國所必然會做的一種行動,兩國對話,各取所需,必然也有互不讓步的底線,大家毋須大驚小怪,而應該要擔心的是,國民黨政府不正常的誤台政策要拖延到甚麼時候。其實自一九八九年舊蘇聯和東歐體制崩潰後,過去的冷戰體系已轉入新的階段,大家所期望的建立世界新政序,其實還在摸索之中。美國還在摸索如何確保其一向的政治、經濟、軍事強國的地位;而中共儘管其本國國內尚處於沈重而落後的政治、社會經濟水準,卻也想要尋求在新秩序裡更有利的地位。所以最近幾年來,美中關係由明的或暗的較勁,已到必須面對面、正面處理的時候。 在建立世界新秩序的過程中,亞洲比起歐洲的進展慢得很多,主要是亞洲這個共產主義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像舊蘇聯一樣的崩潰。它雖在經濟層面上引進某些所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作法,但其實一黨獨裁和社會主義霸權的作法,並沒有改變。關於台灣問題,導源於國民黨錯誤的中國政策,以及美國在五○年代因韓戰的關係,而採取壓抑台灣人獨立建國,讓蔣介石中國流亡政權得以在台灣實施長期統治,使台灣人民無端遭受拘束。加之,以後美國又為了要擺脫越戰的包袱和對抗舊蘇聯,因而採取聯中策略,放任中國強權坐大發展,使得進入後冷戰時代亞太地區的新秩序,不容易建立起來。 很顯然的,近二、三年來,中國不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擴張,已引起美日兩國的警惕。一九九六年中國在台灣舉行第一次民選總統的時候,中國蠻橫地以導彈威脅台灣,更促成日本和美國加快重新界定日美安保條約,把過去以防堵蘇聯為軸心的安保體系轉為防制中國霸權發展的體制。所以,日美和東南亞各國在無形中已形成一個抵制中國擴張野心的防衛網,只是不像冷戰時期那樣明顯的表態出來而已。要看台灣前途的問題,應該是要從冷戰結束之後,台灣在亞太地區應有的角色和定位去建構他的國際地位。也就是說,要認識台灣在現在和進入二十一世紀時的戰略環境,以嶄新的思維去看待柯林頓總統訪中和柯江會談之後中美關係變化的情形,這樣才有意義。令人痛心的是,要建構台灣二十一世紀的戰略,最大的絆腳石是國民黨政府的「一個中國」政策,由於採取中華民國的國名與中國糾纏不清,以及國民黨有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的政策主張,處處都可以看出流亡政府的本質,所以沒有辦法建立獨立的國格。 去年江澤民訪問美國,美國提出「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的概念,雖不是像與日本的「同盟關係」,但卻也引起國人對美國是否有調整其對中國改採親善政策的疑慮,也因此對於是否簽訂新三不政策對美國是否有調整其對中國改採親善政策的疑慮,也因此對於是否簽訂新三不政策增加了敏感度。其實我們應從冷戰後美國在歐洲重建世界新秩序的進展情形,才可以看出美國真正的新戰略。美國柯林頓政府強烈介入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之往東方擴張政策,隱然形成歐洲安全保障的新秩序。預計在一九九九年,波蘭、捷克和匈牙利三國將可能被NATO迎接進去。NATO是在舊蘇聯時代與華沙公約組織對抗的組織,舊蘇聯和東歐崩潰後,形成一個安定歐洲新秩序的力量,成為美國柯林頓攻府「擴大與參與」戰略的基礎。NATO是採取一種同盟關係的擴大,其建立同盟之間促進和平的夥伴(PFP)關係,是一種創新的、協調性的安全保障新構想,想促使已參加NATO或想加盟的國家在熟悉制度後,可以相互運作、彼此認識參加國家的潛在實力,相互學習、增進了解,必要時能發揮穩定區域秩序的力量。NATO自一九九四年之後,逐漸參與波士尼亞的安定角色,成為監視該地區和平協定的主角。而NATO在九五年發表接受同盟國的基準,必須是自由民主國家、遵守法治、支持集團防衛、參加同盟國體系決策、貢獻預算並遵守基本條約和戰略,具有促進和平與進步的意義。可見在柯林頓政府推動之下,歐洲已建立一個很好的世界新秩序的模式。 美國之宣稱要與中國建立「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可能與其在歐洲的戰略作法有相呼應的關係。最近美國表明要邀請中共參觀他們的軍事演習,主要是要培養其國際責任觀。當然,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歐各國戰略地理形勢及其領導者的思維模式並不一樣,對其領導者的期待確實過於天真;不過美國試圖在亞太地區建構世界新秩序的用心,也是不可全部否定的。我們應該有自信的了解,美、日和東南亞國家都有他們自己的國家利益和維護其國家利益所擬定的戰略原則,他們不可能眼睜睜地坐視中國的霸權擴張。在維護整個亞太安全保障體系之下,台灣必然是他們所重視的一個國家──一個長期以來中國無法行使主權和管轄權的國度,如果台灣落入中國之手,當然不利於這些國家或亞太地區的和平秩序。他們應該會了解,要建立亞太新秩序,絕對不能忽略台灣的重要性。但問題是,台灣是否敢勇敢站起來,與中國割斷藕斷絲連的關聯性。唯有自己敢先站起來,他國才有可能伸出積極的援手。 報載中國海協會已行文同意台灣海基會辜理事長的要求,擬在今年九月中旬到十月中旬之間重新開自九三年後中斷的雙方會談,七月下旬北京中小學教育考察團也要來台灣訪問,國民黨不要以這些層次沾沾自喜,以為得計。至於政府預定七月下旬要舉行國統會,在舊體制舊思維之下,我們也不應期待其能開創新局面。現在要考慮的應該是,台灣在現在以及二十一世紀會面臨怎樣的戰略環境,真正的去了解美國對建立新秩序的方向和變數,以及在這個新秩序建立的過程中,中國可能從中取利的野心。最重要的是,台灣應該要趕快掙脫與中國的關聯,建立一個脫出內戰時代流亡政府陰影的國家,亦即接受和引導台灣人民獨立建國的意向,趕快獨立建國、自立自強,才有可能在新秩序建立過程中,被日本、美國和東南亞各國所認定,然後登上國際舞台正常的角色,這樣才是確保台灣安全和亞太地區和平的最好途徑,否則,中美一有些接觸的新動作,大家便會徨徨不可終日。

請這個「主權國家」明定「領土」範圍

黃昭堂◎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 ■台獨運動正在崩潰中 根據民意調查,二千一百八十萬台灣人的絕大部分拒絕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國)的統治。雖然大部分的台灣人共享這種感情,但在政治理念上卻分為(1)支持中華民國體制與(2)支持台灣獨立建國運動。前者認為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國家,而傾向維持現狀。後者則認為中華民國是一個外來政權,而主張必須終結之,甚至加以打倒以實現台灣的獨立建國。 蔣家獨裁政權時代這兩個類型,你反我壓、壁壘分明。但在解嚴以後的自由化,尤其是由於國會的全面改選、總統民選,中華民國體制台灣本土化以後,部分台獨運動漸有轉移陣營之現象。 台獨的精英幾乎集中在民進黨,而民進黨相當部分的大老,最近數年來一再主張「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而民進黨執政後,不必也不會宣布台灣獨立」這種講法。他們不直言他們所指的這個國家叫做中華民國,也不明言反對台獨,有時卻會自稱是台獨基本教義派,似是柔情未斷的樣子。不過,當他們不諱言「公投、獨立宣言是沒有責任,又是愚蠢的主張」,這種蔣政權時代已經聽慣的罵語時,吾人發現整個台獨陣營正在崩潰中。 ■中華民國體制仍是斷送台灣領土權給中國的凶手 第二次大戰後的現代台獨運動有兩支理論大柱。一則「消滅中華民國體制」,一則「抵抗中國侵台」。 為甚麼要消滅中華民國體制呢?因為中華民國不但以獨裁與壓制的方式統治台灣,而且將台灣領土權中國化。時過境遷,中華民國統治台灣,時間上已經超過五十年,在國際法上對台灣領土權的主張,已有相當程度的說服力,而且由於統治階層的本土化,外來政權的性格也大大地改觀。「消滅中華民國體制」這支理論大柱面臨挑戰是難免的。 雖然如此,吾人仍認為承認中華民國利少弊多。 台灣人認為日本放棄台灣以後,台灣領土權當然歸還台灣人;中國卻主張台灣屬於中國。這個未曾統治過台灣的中國政府對台灣領土權之主張之所以在世界上能有一定的份量的主因在於中華民國的存在。中華民國政府主張它是一九一二年成立的中國政府;以後曾與中國共產黨政權爭聯合國代表權一直到一九七一年。又,一直高喊反攻大陸到蔣介石之死為止。而且長期間在國際承認上與中國共產黨政權演零和鬥爭。凡此種種都促使世界認為生存在台灣的這個中華民國不折不扣是中國共產黨政權的競爭者。最嚴重的是中華民國政府一貫主張台灣是中國的領土。台灣人若不幸承認中華民國為台灣人的國家,最少在理論上會與中國糾纏不清。 ■將錯就錯,宣佈中華民國的領土範圍 民進黨是台獨陣營從來所寄望的政黨,吾人寧願看到民進黨主權問題的新見解動機不在於選舉花招,而在於透過強調「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種言論用以希求各國的承認。既然如此,民進黨最好將錯就錯,要求中華民國政府宣佈,其領土範圍為「台灣(當然包含澎湖)」。既然大家怕公投、獨立宣言會觸怒中國,也不會使世界各國以為「台灣又在胡鬧」罷。縮小自己的領土範圍會成為非難的對象嗎? 至於為甚麼不說中華民國的領土包含金馬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已另文論過了,在此不贅言。不過要加一句說明:金馬的問題就讓國民黨政權說嘛。「最好的提案是讓也人有修改的餘地」,不是這樣最好嗎?

國家主權獨立的政治分析

施正鋒◎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副教授 (共和國雜誌1998年7月,第五期) ■國家定位的認知分歧 近來國內各政治勢力對於台灣國家定位的認知及論述,經過自我表態及相互論證,各自立場逐漸有較清 晰的圖像區隔。大致而言,國民黨 (註1)與新黨 (註2)主張中華民國自1912年以來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民進黨則力主戰後以來 (註3),國民黨所統治的台灣事實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獨立國家 (註4);獨派則以為不管是中華民國還是台灣,都還不能算是真正的主權國家。當然,也有人認為台灣根本就不是一個國家︰統派視台灣為中國的一部份,只是地 理名詞或地方政府;獨派亦有「台灣還談不上是一個國家」的說法。我們把這些看法繪成光譜。 這些分歧的看法,除了涉及政治立場與宣傳上的修辭外,多少也與語意上的含混及歧異脫不了 關係,比如對主權獨立的內涵無共識,造成實證觀察及判斷上的南轅北轍;又如對國家、政府、元首的概念不分,因此把台灣人當上總統投射到政府(或政權),除 了賦予統治的正當性,更認為台灣有自己的國家,即中華民國。 一般所謂的「主權獨立國家」或「主權國家」(sovereign state),大致是指一個國家具有「主權」(sovereignty)或「國家主權」(state sovereignty)。簡單來說,主權是指「在特定領土範圍之內,一個能夠行使至高無上權威的政治實體 (political entity)」。不過,不論是在學理上或是實務上,主權這個概念的意義或指涉之物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空物移而一直在演變,連專門研究主權的政治學 者都覺得它令人捉摸不定 (註5)。一般人習慣把主權獨立與人民、土地、及政府併列為國家存在的四大要素,它們是必要條件,缺一不可,卻非充分條件 (註6)。眼前台灣要成為一個國家,最缺乏的是主權。到底主權有什麼功能?為什麼每個國家都珍惜其主權?國際上往往以主權的有無來判斷一個政治實體的地 位,彷彿嬰兒受洗一般,也有人稱之為國家進入國際舞臺的入場券。具體而言,主權往往意味國際社會承認該國存在的正當性,同時也伴隨著國家可以享有各種國際 上的基本權利,並且有義務捍衛境內人民的福祉。 主權既為法律(國際法)用語,更是政治(國際關係)名詞。傳統的用法是把主權當作是一種法律地位,看一個國家在形式上是否主權獨立,進而推論它在理論上應該享有那些平等的地位。這種詮釋把主權當作是一種規範性的原則,視主權為全或無的概念,罔顧國際現實。 Fowler與Bunck (1995: 64-69)將上述用法稱之為「塊狀」(chunk)的觀點。他們主張以「籃子」(basket)的方式來觀察實際上對主權的用法,也就是每個國家都有一 個籃子,但是裏面裝的東西卻因國而異,也就是說,各國因其相對能力而有不同的權利及義務,因此主權獨立是相對的概念,而非絕對的。 在這樣的認識下,我們初步來看一般所謂主權的內、外兩個面向。對內來說,主權意味政治實 體在領土內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對外來說,主權代表其他國家承認上述權威(Biersteker & Weber, 1996: 2)。此即一般所謂的「內部主權」及「外部主權」 (註7)。這種傳統性的概念性分法,乃根據主權行使的範圍(或對象) (註8),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上,兩者是分不開的,因為國際社會的承認除了看外部是否有相互競爭的權威,也看內部的權威是否穩固;相對的,國家對內的權威是 否被接受,也端賴該國是否有能力維護獨立自主。 相對之下,我們根據Thomson (1995: 219)的操作定義,主權是「國家的內部及外部的行為者承認在其領土範圍內,它有絕對的權威去強制干預任何活動。」進一步抽絲剝繭,把主權解構成四個成 分:權威、領土、人民、及承認(Biersteker & Weber, 1996: 3)。由於這四個成分都是經過社會建構成來,尤其是前三者的內涵變動,更是牽動著國際社會對主權承認的作法。我們將在下面分別作討論。 ■ 權威:正當性及有效統治 「權威」(authority)是指國家對內是否有絕對的統治權。權威有兩個層面︰正當性及有效 統治。「正當性」(legitimacy)是指政府被人民接受的程度。在過去,國民黨內戰失敗避秦台灣,卻又以中國的正統自居,而民間則將其所謂的法統嗤 之以鼻,視之為外來政權。近年來,國民黨為了防止政權瓦解,開始著手分期付款式的自由化,尤其是1996年的首回總統選舉,連在野陣營都投入,很難不說國 民黨政權的正當性已大為提高。 然而,為什麼百姓對國民黨政府仍然無法心悅誠服呢?追根究底,民間不滿的是政治、社會、 經濟、文化制度仍然是舊體制殘留下來的,充其量不過是中華民國的第二共和國體制,並非由台灣人自己親手擘建的,自然難以加以認同。這種心理上對建國 (state-building)刻骨銘心的集體參與感,並非機械性的投票主義所能取代的。 「有效統治」(control)即所謂的治權,傳統上是指為確保正當性被人民接受而具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