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點


理念主張

日美領袖高峰會之所見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日本本部 委員長 王明理     日本與美國舉行領袖高峰會後,4月16日所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明確寫入「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相當具有突破性且意義重大,這無疑是對台灣或引領亞洲未來局勢,釋放出的強烈訊號。   日、美兩國共同確認,無法忽視中國的霸權主義無理擴張,更不容許入侵台灣的方針。對台灣人來說,終於有人發出正義之聲。   回想起來,自1945年開始,台灣人「台灣就是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的內心想法,長期遭到中國國民黨打壓,無法傳達給國際社會。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到1972年,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蔣介石政權後,伴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成長,台灣的國際地位與外交關係逐漸喪失。無可否認地,包含日本和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長期忽略台灣遭受中國打壓,無視台灣2300萬人人權的事實。   在遭到漠視 50年後,美國終於又表明正視台灣存在的立場,並敦促日本共同表態。對日本而言,不僅在地理上鄰近中國,經濟產業層面也與中國關係緊密,因此日本政府長期以來的立場傾向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係。然而,就國家安全而言,過度顧慮中國想法的結果,明顯有違日本的國家利益,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直接攸關日本的和平與穩定。日本終於體認到這一事實的背後,有著美國的支持。   這次日美領袖聯合聲明的重要意義,可以從那之後,各方面的幾個重大跡象來觀察。   首先是,4月17日世界醫師會(WMA)決議發函給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呼籲世界衛生組織明年邀請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年度大會(WHA),並且不要再讓世界衛生組織捲入政治紛爭。世界醫師會的此項提案,最終在中國一票反對下,以22票贊成順利通過。換言之,除了中國以外的國家一致同意讓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緊接著,19日菲律賓總統杜特蒂警告中國,「一旦膽敢在南海水域鑽探或開採石油,菲律賓將派軍艦到相關水域宣示主權」,觀察敏銳的杜特蒂總統公開批評中國的背後,相當程度上也受到日美領袖聯合聲明的影響。   同日,美國眾議院跨黨派議員提出「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內容當中提到 1971年的聯合國大會第 2758號決議案,該決議僅處理中國代表權席次問題,並重申該議案無關「台灣與台灣人民」,同時也譴責中國政府刻意歪曲事實、長期以來宣稱擁有台灣主權。這是一條指引台灣擺脫五十年以來被視為是中國一部份的屈辱與束縛,朝向作為國家而被承認的方向。   參議院外交委員會21日,也以22票贊成、1票反對,通過《2021戰略競爭法》,內容中呼籲強化美台關係。該項法案獲得國會兩黨的強力支持,預料最終可望在國會通過。   同日,據台灣新聞報導「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相當於日本駐台灣大使館)」代表泉裕泰名片上的頭銜,增加正式外交官銜「大使」兩字。這是極具顛覆性創舉的第一步,接下來相當值得期待「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可以儘早正名為「日本駐台灣大使館」、「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正名為「台灣駐日本大使館」。   澳大利亞政府也在同一天宣布,撤銷維多利亞洲於2018、2019年與中國政府簽訂的「一帶一路」協議。澳洲聯邦政府認為,該協議「不符澳洲的外交政策,或將對外交關係造成不利的影響」。   自從4月16日公布日美領袖聯合聲明後,各國紛紛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這絕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考量結果,日本和美國兩國領袖明確的立場表態,對擁有自由與民主主義價值觀的國家將帶來正面的影響。   「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絕非事不關己,而是攸關日本的安全與穩定。不與人相爭雖然是日本人難能可貴的優點,但是為了維護自由與和平,就必須有所覺悟。倘若能夠體認「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日本應該揀擇之道就簡單清楚許多。   日米首脳会談から見えてきた道   台湾独立建国聯盟日本本部 委員長 王明理     4月16日に行われた日米首脳会談後の共同声明で、「台湾海峡の平和と安定の重要性を強調する」と明記されたことは実に画期的なことであり、台湾はもちろんのことアジアの将来に希望の光を与える力強いメッセージとなった。   日米が中国の理不尽な覇権主義を看過せず、台湾への侵略を許さないという方針を示したことは、台湾人の立場からすれば、やっと正論が発せられたという思いである。   思い返せば1945年以来、台湾人はずっと「台湾は台湾であって中国人のものではない」と言いたくても、その心の叫びは中国国民党に弾圧され、国際社会に届くことがなかった。その状態のまま更に、1972年に国連の中国(中華民国)の議席が蒋介石代表から中華人民共和国に継承されて以降は、中国の国力が増大するのと反比例して、台湾の国際的な地位や外交関係はどんどん失われていった。中国による台湾いじめと、それに追随する日米をも含む国際社会のなかで、台湾人2300万人の人権は無視されてきたのが事実である。   この度、失われた50年の後、やっとアメリカは台湾の存在を尊重する姿勢を明らかにし、日本にも歩調を合わせるように促した。日本の場合、地理的にも中国に近く、経済・産業面も中国と深い関係にあることから、中国の機嫌を損ねないようにしたいという姿勢が定着してしまっている。しかし、安全保障から見れば、中国に忖度することが日本の国益に反することは明らかであり、台湾海峡の平和とはつまり日本の平和維持に直結することである。もはや日本も覚悟を決める時だとアメリカが背中を押した形になった。   今回の日米首脳の共同声明が重要な意味を持っていたのは、その後、日を置かずして各方面から次々と重大な動きが起こっていることからも見てとれる。   まず、皮切りは4月17日の世界医師会が、「台湾を次のWHA(WHOの年次総会)に招待すること及びもう二度とWHOを政争に利用しないこと」というテドロスWHO事務局長に宛てた決議文を採択したことである。この決議案は22対1で可決されたもので、もちろん、反対票の1は中国であった。つまり、中国以外の国は一致して台湾の国際機関への参加に賛成したということになる。   次は、19日のフィリピンのドゥテルテ大統領の中国を批判する発言であった。「中国が石油など南シナ海の海底資源に手を出したなら、私は領有権を主張するため、すぐに灰色の船(軍艦)を派遣するだろう」と、機を見るに敏なドゥテルテ大統領が堂々と中国批判を行った背景には、日米首脳の力強い声明の影響もあったと思われる。 […]

呼籲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不要使用「中華民國」一詞

【台獨聯盟聲明稿】 2020年5月8日   21年前的5月8日,民主進步黨第8屆全國黨員代表大會通過了「台灣前途決議文」。其中部分文字,因為當時的權宜之計,成為今日許多台灣人政治習語的「台灣已是獨立國家,(目前)名字叫中華民國」,以及「台灣前途由全體台灣人決定」二句話。   當時民主進步黨對於政治現實的描述與理解,在現實上是否確當,在法理上是否有據,我們暫且擱置不論。但決議文產生了正反兩極的歷史評價。一是認為決議文緩和了民主進步黨「急獨」的形象,甚至以為此舉才是幫助陳水扁前總統在2000年大選中,實現台灣的第一次政黨輪替,開啟了和平革命,艱苦地從體制內逐漸扭轉黨國獨裁的局面,走向民主化、自由化、國族認同重新凝聚的道路。二則認為此舉引發了獨派同志內部的意見分裂;部分同志進而嚴厲指責,這是民主進步黨背棄當初獨立建國理念,為求勝選而默認「中華民國體制」。   就正面角度來看「台灣前途決議文」,經過20年來的台灣意識強化之後,當前除了少數極統派外,即便是親中政黨或政治人物,亦不敢違逆「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決定」的大纛,歷來中國國民黨的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朱立倫,在競選時也不免要依樣念誦,以緩和自己「急統」的形象;對照當年民主進步黨為緩和「急獨」的時空背景,一個決議文各自表述,立場大相逕庭。不過,從反面來看,民主進步黨看似以「台灣前途決議文」敲開了執政的大門,卻無可避免地帶來「中華民國」體制得以在台灣的土地上苟延的副作用,導致許多台灣人混淆中華民國的「政府」與台灣的「國家」,誤以為「台灣已經獨立」、「台灣已不再需要獨立」。民主進步黨在策略性使用「事實獨立」(de facto),卻極易忽略其與「法理獨立」(de jure)的差別從而延緩了必要性的積極作為,確實是令我輩難以釋懷的隱憂。   在民主進步黨籍的蔡英文總統第一任期將屆之際,我們簡略的回顧蔡總統關於台灣主權地位的主張:2012年蔡總統首次參選時,表示「對我來說,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並強調台灣的現狀改變必須經過2300萬人同意,所以沒有所謂「不統」、「不獨」的問題。2016年,蔡總統的就職政治承諾是「維持現狀」,以「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與「台灣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為政治基礎。可以看出,過去蔡總統對於國家定位,是依循著「台灣前途決議文」的道路,未有新意。   但隨著中國的對外擴張與對台施壓滲透愈烈,蔡總統也多次表現出拒絕「一中」、捍衛台灣立場,不屈從強權的堅定姿態。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長期以來主導中國對台方針的「九二共識」定調為「一國二制」之後,抗拒中國併吞成為台灣最大共識。蔡總統也於2020年1月14日連任勝選後,接受BBC專訪時表示:「現實和現況是,功能上我們已經是獨立的國家,我們有自己的政府及總統選舉,這確實是說明我們擁有主權的一種方式,人民可以選出自己的領導人。實質上我們已經是一個國家」。蔡總統更表示:「我們沒有需要再次宣布自己為獨立國家,因為我們已經是獨立的國家了,我們稱自己為中華民國台灣」。雖然蔡總統在國家定位上仍未脫出「台灣前途決議文」的範疇,再次表明台灣中國互不隸屬的政治現實。但是,不論是「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是中華民國」或是「中華民國台灣」等說法,語意模糊不清,對內對外都容易造成混淆,亦無法律授權基礎。我們更擔心,暫時的權宜而積非成是。   另外,在去年的9月間,吳釗燮以「台灣」外交部長投書多國媒體,主張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第2758號決議,並未解決台灣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也未認定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呼籲世界各國應該接納台灣加入聯合國。在國家定位上,擺脫「中華民國成立於1912年」的中國殖民史觀,回歸台灣地位未定論的基本立場;此一官方立場的轉變亦深值關注。   今日耳熟能詳的「台灣已是獨立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以及「台灣前途由全體台灣人決定」二句,其實並非「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全貌。後者固然是決議文中主張二的部分文字,而前者則是出自決議文前言的簡化,「1992年的國會全面改選、1996年的總統直接民選、以及修憲廢省等政治改造工程,已使台灣事實上成為民主獨立國家」這一段對當時政治情勢的描述,以及決議文的說明中「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都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的對決議文主張的闡釋。本意都只是對當時政局的實然陳述,而非目標或綱領或任何法理事實的肯定;「中華民國」一詞,在決議文中總共僅出現二次,除前述引文外,另一次是:「上述社會新共識下,對外,我國不再堅持使用『中華民國』,並以各種不同名稱,廣泛參與各類官方及非官方國際組織」,亦僅是用於描述事實。可以說,「中華民國」只是「台灣前途決議文」中的前情提要,縱貫全文,決議文的核心,是主權獨立自主。   「台灣前途決議文」的主張,全文是:「第一、台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第二、台灣並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片面主張的『一個中國原則』與『一國兩制』根本不適用於台灣。第三、台灣應廣泛參與國際社會,並以尋求國際承認、加入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為奮鬥努力的目標。第四、台灣應揚棄「一個中國」的主張,以避免國際社會的認知混淆,授予中國併吞的藉口。第五、台灣應儘速完成公民投票的法制化工程,以落實直接民權,並於必要時藉以凝聚國民共識、表達全民意志。第六、台灣朝野各界應不分黨派,在對外政策上建立共識,整合有限資源,以面對中國的打壓及野心。第七、台灣與中國應透過全方位對話,尋求深切互相了解與經貿互惠合作,建立和平架構,以期達成雙方長期的穩定與和平。」   21年後的今天,這些主張成為大多數台灣人視為理所當然的台灣共識,進而鍛造出強烈的台灣國族認同,即是蔡總統第一次就職演說時所尊崇的「台灣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以及蔡總統第二任之所以高票勝選的基礎。雖然主張六、七,因中國持續提升對台灣的打壓與滲透,而未能實現,但也正因面臨中國前所未有的威脅,更有必要持續推動正名工作,強化台灣獨立的事實與法理地位,才可對抗中國的妄圖。面對國際,堅持中華民國容易造成兩個中國,世界各國(包括與台灣友好的美日等國)秉持一個中國政策,中華民國亦不能成為雙方相互承認的名稱。面對中國,以為使用「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台灣」就可以不激怒中國或緩和兩岸局勢,則是昧於現實、一廂情願。不論面對國際還是中國,使用「中華民國台灣」的最大迷思,在於錯把模糊當作務實。   正如我們之前一再主張,無論從國際情勢與台灣人認同的趨向來看,挾台灣政治史上最高得票之威的蔡總統,與完全執政的民主進步黨,正站在歷史的關鍵點上,具備推動改變與實現理念的能量與能力。請蔡總統勿忘「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本心:台灣主權獨立自主。蔡總統在第一次就職演說,用了5次「中華民國」。在武漢肺炎肆虐全球,為台灣和中國更清楚劃分出心理和政治的邊界之際,我們呼籲蔡總統藉連任就職演說,樹立標誌性的起點;用不再提起「中華民國」的方式,用「台灣」為名,對全國人民與世界做出宣示:完全屬於台灣的時代,由此開始。進而在第二任內,逐步掃除中國殖民殘餘、廢棄中華民國體制,使台灣成為真正的獨立國家。
理念主張

守護台灣防堵武漢肺炎—台灣人的尊嚴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日本本部 王明理 委員長   去年十二月底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擴大並延燒全世界。3月22日截稿為止,全日本已經有 1,814人確診感染、 41人死亡,前景仍未臻明朗。疫情初期,歐美各國猶如隔岸觀火,如今武漢肺炎這把火也燒身上,為防堵疫情持續延燒,不得不採取鎖國政策等措施來因應。(4月12日,日本含鑽石公主號郵輪,感染確診7,638人、死亡144人)   當中,相繼備受各國稱讚者是台灣政府的防疫作為。台灣政府持續推出迅速且有效的防疫對策,受到全世界的矚目,丹麥前首相安德斯(Anders Fogh Rasmussen)撰文投書《美國時代雜誌》《TIME》,述說「全世界應該學習台灣經驗」。事實上,以色列與紐西蘭紛紛採用台灣模式抗疫、歐盟以及美國也向台灣提出協助合作請求。   筆者將嘗試透過逐步說明與解析,台灣是如何規劃與執行防疫政策,藉此提供日本或其他國家參考,從中獲得有效助益,或許同時也可窺見一直以來在中國壓力下,不被充分認識的台灣是甚麼樣國家的真實樣貌。   防疫作為的超前部署 去年十二月底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傳出不明疫情發生時,台灣正處於隔年一月十一日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與立法委員改選的激烈選戰當中。蔡英文總統即使每天在全台各地進行選舉行程,無論再怎麼忙都緊盯著武漢疫情的數據演變,不間斷地指示需高度注意疫情發展。有賴於此,選後便可在第一時間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籌整合各部會資源與人力,全力守護台灣的防疫安全,確保國人健康,並召開跨部會指揮中心會議及專家諮詢會議。   疫情指揮中心成員,幾乎都是曾經參與20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大流行時的優秀人才。當時,SARS迅速擴散,造成 73人死亡,其中 37人直接死於SARS病毒感染,間接死因36人。不被允許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台灣,即使在爆發全球性傳染病事態,也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得相關資訊,從而無法在第一時間即刻有效防堵疫情發生。這次武漢肺炎的防疫政策,就是汲取當時的刻骨慘痛經驗,應運而生。疫情指揮中心的主要人物,陳建仁副總統是公共衛生學界的權威專家, SARS期間擔任行政院衛生署署長。當時無論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或疫情震央的中國,都沒有提供任何疫情相關資料,他只得獨自一邊摸索規劃防疫對策、邊指揮調度,最後成功防堵疫情。全台灣國民對陳副總統有相當高的信賴感,蔡英文總統也給予全權信任。 SARS當時,蔡總統本人位居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負責與中國溝通,親身經歷並深刻體會即便攸關人命,中國也不會給予任何的幫助。因此,完全不寄望中國或世衛組織,當下立斷部署防疫相關作為。這也就是台灣較之日本或其他諸國,可以超前部署防疫作為的表面原因之一   現在的行政院蘇貞昌院長,在 SARS當時擔任台北縣長充分發揮領導才能,利用十天不到的期間內,將一般普通醫院改造為傳染病專責醫院。行政院陳其邁副院長本人也是公共衛生界的專家,同樣地在 SARS期間作為立法委員,在陳建仁指揮之下也是相當活躍的優秀人物。   即將在今年五月接任副總統職位的賴清德,是曾經留學美國哈佛大學的醫生,台灣擁有這麼多醫療相關背景的人擔任部會首長要職,是有原因的。台灣人雖然在日本統治時期(1895-1945)就已經可以修習醫學,然而,無論是日本統治時期或戰後中華民國時期,台灣人作為被統治者,優秀的台灣人才無法擔任或從事政治要職,因此轉往醫學方面發展。台灣人的衛生觀念雖然是日本時期由後藤新平引進,然而發展至今,台灣完善的國民健康保險制度,一點都不輸給日本號稱世界第一的健康保險制度。   有關這次武漢肺炎的危機意識,在日本的情形是民眾與媒體比政府先意識到危機感,因此對於政府未能及早採取防疫作為,產生諸多質疑與不滿。與此相對的,台灣的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TCDC)則站在民眾前面,隨著疫情發展不斷的推陳出新防疫作為,並利用各種管道向民眾宣導。   這當中也包含目前最受全世界矚目,年僅38歲的政務委員唐鳳(相當於日本的資訊科技部長)。唐鳳非常年輕時便在美國科技業界展露頭角,後來返台以所學積極參與台灣的公共事務。唐鳳運用科技,規劃不受層級化行政組織結構束縛的「開放政府」體系,能夠有效地整合政府資源與提升行政效能,並使民眾更便捷地取得政府服務,包含稍後要介紹的口罩程式。台灣最了不起的一點就是,不在乎他(她)只有國中肄業的學歷,與跨性別認同身分(transgender),毫無偏見地接受這樣的她擔任政府要職。   台灣政府從今年一月以來不間斷地防疫作為,歸納起來就兩大主軸,防堵疫情傳染擴散與消弭國民的不安全感。   消弭國民不安情緒所採取的做法就是,徹底的資訊透明化。設在衛服部疾管署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最少舉行一次記者說明會,向民眾說明最新疫情發展的進度與應變措施。事務繁忙的衛生福利部陳時中部長,每次都親自主持記者說明會,詳細述明疫情進展,並客氣地回答記者的所有問題。他誠懇的態度國民給予其相當高的評價。更進一步產生效果的是,使用「疾管家」的LINE官方帳號,因應疫情每天至少更新兩次,提供國內每天的確診案例、所有國家的疫情最新發展等訊息。由於政府的開放態度,讓台灣民眾到目前為止都很安心且持續地關注政府的最新應對措施。緊接著,舉幾個實際防疫作為來說明。   果斷實施入境管控措施 防堵疫情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阻絕病毒於境外。為此,實施入境管控措施,一旦發現感染確診者,除施予收治醫療,為避免與其接觸者遭受傳染,徹底調查確診患者的接觸史,對所有與之接觸者進行檢疫與防疫工作。目前為止幾乎掌握所有確診患者的感染源與接觸者。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WHO)在 1月31日才定調為「國際關注公共衞生緊急事件」(PHEIC),然而台灣早在 1月26日便限制中國湖北省居民入境、 2月6日更升級限制所有中國籍者不得入境台灣。其後也隨著其他國家的疫情發展,逐步調高警戒層級,截至 3月20日為止,除南美洲與南非外,對所有國家入境旅客限制其入境。就防堵疫情觀點而言,為了保護自己國民安全,對其他國家採取小心謹慎態度是正確的。   口罩配給 作為最具象徵性的防疫作為,以下將多所介紹說明關於台灣的口罩政策。直到今年一月底前,台灣與日本相同,口罩幾乎仰賴進口。一旦無法自中國輸入口罩,民眾便難以在零售市場上購得口罩。就此,台灣政府洞燭機先,率先做好各種準備,目前已經可以穩定供應一定數量以備民眾購買。   *民眾在舊曆年工廠停工期間,搶購口罩,店家銷售一空。為避免民眾恐慌不安情緒擴散,政府公告釋出庫存口罩供民眾購買,並著手實施口罩每人每回3片的購買制度。 *禁止口罩寄往國外,並限制出境者每人最多以攜帶五盒(每盒50片)為限。 *1月31日,全面徵收國內所生產口罩,由政府統一管理。 *政府出資兩億元新台幣,興建六十條口罩生產線。全台二十幾家相關機械製造商共同合作,由軍方支援不足的勞動人力。三月中旬,達到每日1,000萬片的口罩產能。至此,台灣從口罩輸入國,轉身一變成為全世界口罩第二大生產國。疫情期間所生產的口罩數量由政府全面收購,等到疫情結束過後,口罩生產設備全部無償讓與業者。 *健保卡實名購買制。全民依身分證字號最末碼,區分單雙數、再各依每週單雙日購買,星期日則不分單雙號皆可購買。原先設定依健保卡每週每人可購得2片口罩,截至 […]
理念主張

全球疫情下的台灣正名契機

2020年4月16日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聲明稿】   武漢肺炎肆虐全球已三月餘。現今,台灣是世界上少數仍能維持正常社會運轉的國家。台灣政府優異的防疫成效,引來世界各國羨艷的目光與好奇探詢。國際媒體關於台灣為何能夠抵禦武漢肺炎的諸多報導中,普遍強調:於去年底武漢肺炎疫情初萌之際,台灣政府即果決判斷中國與親中的世界衛生組織所提供的疫情訊息不可信,故而快速採取嚴格的邊境檢疫措施、防疫物資管制出口及徵收分配;同時火速推動成立口罩國家隊,全力拉高防疫必備的醫用口罩生產數量等措施。其結果,當各國因中國隱瞞疫情而僅採取低度防疫措施,導致武漢肺炎如入無人之境,形成全球大傳染,及因中國趁各國尚未察覺疫情嚴重性,大量蒐購各國醫療物資,導致各國於疫情爆發時,陷入缺乏醫療物資可供對抗的窘境,在台灣都未曾發生。   對國際媒體來說,「台灣不相信中國」,是全球獨一無二的洞見;但是對台灣來說,卻是多年力抗中國併吞野心累積的慘痛心得。也因這次疫情,全球對台灣與中國的態度,開始改觀。除了防疫工作得到各國讚賞外,在樽節使用、逐步補充防疫能量的同時,台灣也將好不容易生產的防疫物資,以「Taiwan Can Help」的精神與友邦共享,贏得了友邦的感謝與尊重。與此同時,各國也開始注意到台灣是如何因中國的打壓,而被孤立在國際醫療體系之外,台灣卻能在有效防疫之餘,進而積極支援各受害國家。台灣在國際上的聲望與知名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過往每年WHA時,僅有寥寥友邦發言提出台灣加入WHA的問題,而今年已有多個主要國家,公開聲明支持台灣加入WHO。   反觀中國,因其隱瞞疫情導致全球大流行,非但無隻字片言的歉意,反試圖將疫情起源誣賴給他國,更發動外館要求各國政治人物,照中國擬定的通稿,稱頌中國帶領人類抵抗武漢肺炎的偉大成就;中國搜刮他國防疫物資或接受外國援助物資後,又趁各國疫情嚴峻,將物資高價銷回外國;中國製造銷往他國的醫用產品,更多次被發掘品質低劣;本應擔任全球衛生健康領導者的WHO,儼然成了中共大外宣的馬前卒;凡此種種,再再引發各國的怒火。追究中國與WHO秘書長責任的聲浪,不絕於耳。然而WHO秘書長譚德塞卸責的方式,竟是誆稱台灣政府對其發動歧視與攻擊,其手法和中國過去轉移焦點的慣伎,如出一轍。「中國不可信」成了新的全球共識;在美中貿易戰時已開啟的「去中國化」潮流,如今更形堅強。   在台灣國內,也有不少人終於認清台灣與中國的差距。許多人慶幸在2020年的1月11日,做了正確的抉擇,選出了務實治理的政府團隊而非只想靠中國發大財的投機者,否則台灣必將淪為疫情重災區。自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開始,歷經二次全國性的大選,和現今的武漢肺炎,台灣人的自我認同與台灣意識,正快速地提升、強化。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年2月份的全國民調顯示,台灣人民族認同飆升到83.2%,是1991年以來的歷史新高點,同時中國認同和雙重認同比例較去年9月時雙雙砍半,來到30年新低。   當此國內外情勢此長彼消之際,台灣應該趁勢高聲駁斥中國對台灣的主權主張,以主權獨立國家姿態,強調台灣的實力與存在,爭取參與國際社會的權利。然而荒謬的是,台灣的援外物資抵達各國,運送專機上卻印著大大的「China」字樣。不但自損國格,更是無待中國吃豆腐,就自行將善行送給中國作功德,實在諷刺。另外在疫情擴張初期,各國開始管制中國人入境時,亦傳出有台灣人因持用印有「China」字樣的護照,在外國海關受到刁難。   這荒謬早非一日。從制憲正名、締造獨立國家的最終目標來看,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認為,逐步除去蔣氏王朝殘留與中國內戰遺緒,對於重塑台灣真正的國際法理地位,是無可迴避的工程。而從政治現實上來說,如若台灣不能在名稱上堅持與中國作出區隔,等於不介意被與中國混淆,或被誤認為中國的一部分。   在台灣史上首次政黨輪替後,陳水扁總統雖陸續推行過官方名稱的去中國化,可惜在八年朝小野大的重大阻力下,最終除了部分外館和護照加註台灣、中國造船公司改名為台灣國際造船公司、中國石油改名為半吊子的台灣中油外,未有更多成果。相信在第二次本土政權完全執政的蔡英文政府,更可以在台灣正名工程上,主動凝聚共識,取得更大的進展。如今,乘著高漲的台灣意識,以國家航空、護照為始,正名的呼聲,再次登上輿論的焦點,排進了立法院的議程。這波正名浪潮,除了執政黨之外,已有台灣基進黨、時代力量、台灣民眾黨等小黨表態支持。這是台灣人在要求明確的自我定位,務實地尋求表裡如一有尊嚴的名,要向世界宣告:我們是台灣人!   我們不會不切實際地要求蔡英文總統要立即完成獨立建國的工作,更不會自以為是地認為若未能一次完成全部正名工作,蔡總統就是在騙票。蔡總統在2016年第一次當選後,已然確立了「維持台灣邁向獨立的現狀」;在2020年連任時,用模糊的「中華民國台灣」,不是讓中華民國死灰復燃,而是更進一步走向台灣,堅定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立場。值此民氣可用之際,我們希望蔡英文總統能繼續前進,善用817萬選票的支持,盡力實現選民的託付。   不論這波正名的浪潮,最終有多少成效;比起實質的結果,我們更期望台灣人在心理上堅定追求獨立的意志,成為實現建國理念的依靠。任何一點往獨立建國方向的進步,或任何一項有助於找回台灣自我的正名,無論多麼微小,都會是台灣未來重要的資產。當統派將這些台灣人尋求自我的行動,污名為無聊、拚選舉、搞政治、又不能改變甚麼、要花多少錢時,我們必要清楚的認知,那只是反動的話術與遮掩親中主張的遁詞。歷史的舞台已經搭好,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與所有我台灣我驕傲的台灣人一起不懈努力,期待著台灣人自己當家做主,卓然獨立的那一天到來。

堅守本土執政 台灣繼續前行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聲明稿】 2020/01/12   2020 大選順利結束,恭喜蔡英文總統不但贏得選舉,更獲得有史以來最高的得票數:817 萬票;顯見蔡總統抗拒中國併吞、堅持改革的執政方向,深深得到台灣人民的肯定;台灣也藉此再次向國際大聲表示「拒絕被中國統一或被中國併吞」的訊息。也恭喜民主進步黨,儘管有2018地方選舉巨大的挫敗和新興政黨的分食選票,民進黨仍然維持了國會單獨過半的席次,再次完全執政。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曾在蔡英文總統參選 2016 年總統大選時與就任後,多次聲明提醒蔡英文總統的「維持現狀」應該是「維持『台灣走向獨立的』現狀」的路線,才不會因為「維持現狀」可能的保守性和侷限性,而在走向獨立的意志有所妥協。就如同蔡英文總統談的「中華民國台灣」應該更走向台灣,而不是任由「中華民國」造成台灣認同的混淆。   而今,國際情勢比 2016 年時更為嚴峻。中國近年來,不斷以經濟、軍事、資訊力量向外擴張,試圖「破壞現狀」、改變區域勢力平衡,為禍愈烈,台灣首當其衝;而香港近年局勢,更讓許多台灣人體認到「一國兩制」的謊言,親近中國將會被捲入被獨裁統治的危險當中。尤其是年輕世代,眼看香港的年輕人前仆後繼,只為一張體現基本民主自由的普選選票,而台灣的統派政治人物,卻在選前相繼向中國輸誠,對於台灣試圖抵抗中國的作為不斷阻撓;這次的大選證明,蔡總統與民進黨願意主動表態堅持台灣主權、抵抗中國入侵的努力,讓青年世代願意全力相挺,無疑是本次勝選的關鍵因素。   一如我們在選前所指出,2020 大選,將是台灣能否向世界展現意志,拒絕中國併吞、繼續走向民主、成為獨立的正常國家的分水嶺。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希望蔡總統與民進黨人,能更深切體認到台灣人民期盼民主能維繫、主權能獨立,與追求國際承認的願望及必要性。在這次的大勝之後,以新的民意為後盾,繼續推進「維持走向獨立的現狀」的路線,開始為制憲、正名的工程做準備。   也一如我們一再呼籲的,維繫本土政權,是邁向獨立建國的必要基礎。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認為,承擔了青年世代的未來與願景、即將邁入第二任任期的蔡英文總統,除了積極回應年輕世代的支持,更要培養下一批具有本土意識、能承接台灣未來政局的俊彥之士。台灣每四年就陷入親中政黨可能執政的危機感中,必須積極打造台灣成為被承認的獨立國家,才能擺脫無建設性的傾中(出賣主權)與否議題糾纏,最後讓台灣成為由本土政黨輪替並互相競爭的國家。   在這個歷史的關鍵時刻,台灣人已用選票告訴全世界,台灣人要做自己的主人。我們期望選票的另一端,蔡總統肩負起全體台灣人民共同的歷史任務。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獨聯盟2020大選民調記者會

  面對中國滲透、假訊息介入,許多偽造民調試圖影響選舉結果,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上週設計問卷,以隱匿主辦者的方式委托執行了一次民調,並於今(25)日舉辦發表會。結果顯示,國人支持漸漸以台灣國取代中華民國的比例,超過了反對,佔人口四成,其立場不同,也清楚區別了蔡英文與韓國瑜的支持者,相反地,社會經濟位置無法區別出兩造陣營。另外值得注意的,這是國內首次問出鐵票程度的問卷,而蔡英文的鐵票已經超過韓國瑜的總支持度。   台獨聯盟民調小組召集人魏聰洲 先生於簡報中表示,對於台灣國取代中華民國的政治意見,儘管兩位總統候選人支持群眾有鮮明的對立,但在政黨票的支持者裏,只有台灣基進、時代力量、民進黨、國民黨有可清楚判識的立場,其中的台灣基進支持者的立場近乎清一色,很引人注目;相反地,綠黨與親民黨內部有認同對立問題,民眾黨則是以無感於此問題的人居大宗,是國內唯一如此選民結構的政黨。再者,如果我們把支持者表示到明年投票不會再改變意見的票稱為鐵票,那除了兩大黨之外,只有台灣基進有七成五以上的鐵票,這造成了它的鐵票還贏過時代力量,儘管其知名度可能還不到時代力量的一半。   會中,被邀請來進行結果分析的台灣教授協會前會長張信堂 呼籲不要過度樂觀,中國並沒有停止透過金援來發展台灣地方組織,也沒有停止操弄我們視聽認知。一旦失手敗選,台灣就會香港化、甚至新彊化。他表示:我們和獨裁中國的距離就是一張選票的距離。   同樣在記者會分析結果的作家馮光遠 表示,台灣要往小而多元、小而富、小而美的方向發展,拋棄大中國意識,他呼籲支持在此有專業的小黨,同時也批評過去參與過的某小黨,由於鎮日追逐鎂光燈,沒有發展出大黨無法勝任的專業,致使庸俗化。魏聰洲也補充分析,經過計算,只要轉移1%的選票給台灣基進,台派整體就可以多一席,民進黨與基進黨也可以進行政治分工,將台派最大化;他提醒:全國各政黨不分區名單中,只有台灣基進有提出抗中的專業名單。   最後,台獨聯盟陳南天主席 期待蔡英文能注意到:以台灣國取代中華民國已有四成民意支持,不能再無任何作為;他重申,台獨聯盟上月各地中央委員以多數決議支持蔡英文總統連任、政黨票支持台灣基進黨,就是支持這樣的民意進入國會。最後他提醒,總統大選絕不能掉以輕心,要把人拉出來投票,一定要把勝選距離拉大,我們沒有本錢躊躇與分裂。   民意調查結果投影片連結: http://bit.ly/35waehE 相關報導: 【獨派首波民調:蔡英文總統穩定領先政黨票支持台灣基進 —— 台獨聯盟2020大選民調記者會】 pourquoi.tw/2019/11/wufi-2020-election-polls-1/

傲慢、說謊、中共同路人的政治撈仔─柯文哲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聲明稿】 2019/11/22   2014年柯文哲首次參選的時候,自詡為文化的倡議者,競選主軸是改變政治文化;今年8月份,柯文哲創立台灣民眾黨,創黨宣言中還說「組黨,就是扛起改變政治文化的責任。」   可惜柯文哲從政至今,我們不但沒有看到他推動了政治文化的改變,更沒看到他曾展現任何進步的文化價值或高尚的政治理念。反倒是柯文哲一再展現他缺乏中心思想,號稱依法行政卻人文法治素養不足;對於性別、文化理解,柯文哲猶如是從台灣上世紀威權封閉的60年代時空跳躍而來,與現今社會格格不入;號稱率直,卻往往表現為缺乏教養;對人際間的禮儀與尊重,更是一片空白。各種歧視、父權、輕蔑、傲慢、缺乏同理心的發言,不可勝數。   在誠信問題上,匿名放獨家給記者製造新聞、用不實消息營造有利於己的風向、為了與特定政治勢力結盟而帶頭惡鬥北農人士、「雙城論壇」AB稿事件、密會財團、以市府資源支持民眾黨黨務等,都一再的引人質疑柯毫無政治道德,短視近利。「強者不屑說謊」一語,本身就是個謊言。   過去一向自稱墨綠、支持過「台灣前途兩千三百萬人民決定」、聲援過反中國經濟併吞的太陽花運動的柯文哲,甫當選第一任市長,即180度轉彎,「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統戰在台灣被汙名」、「沒實力跟人家大小聲會被笑」、「台灣強盜中國警察」、「藏人自殺給中國帶來困擾」、「香港人跟台灣人學壞」、朝覲中聯辦等等,屢屢與中國眉來眼去;旺中的蔡衍明也證實,柯文哲為了爭取支持率,長期與旺中合作,且柯的親統言論部分出自於其授意。柯的親統行徑,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認為,凡支持台灣本土立場者,均無法接受。   我們不知道柯文哲自詡為文化改革的倡議者,究竟是說謊,還是單純的自我認識不清。但是觀察柯的言行,往往是只見其利,不見其義。無論在價值理念或台灣本土立場上,今日的柯文哲,都不是2014年那個以素人從政挑戰黨國權貴的柯文哲。   從2018年1124選舉結束後,意圖更上一層樓的柯文哲,言行愈發荒腔走板。日前柯文哲針對台獨人士的發言:「他們都是假的啊」、「那些喊愛台灣的,那些搞台獨的兒子孫子,都躲在美國、躲在紐西蘭,就是這樣啊,就騙子啊!」引起海內外台獨人士不滿。   柯文哲這番言論,顯示他身為一黨主席與政界要角,欠缺謹言慎行的政治人物基本素養;在威權時期長大的柯文哲,不斷暴露他對黨國體制的孺慕,與其對歷史認知的幼稚;自稱為228事件受難者家屬的柯文哲,對白色恐怖的認知淺薄,更遑論反思。   在中華民國威權時期下,中國國民黨將上千名海外台獨人士列為黑名單,使得大量的台灣人菁英,從此回不了家。如台南前縣長陳唐山,因此長期流亡海外,乃至他的父母先後過世時,都無法回家送終,當時陳唐山帶著他的妻兒,跪在美國家中的客廳,向台灣的方向磕頭跪拜,遙送至死無法見面的父母。   又如前駐日代表羅福全,因被列入黑名單,從此無法回台,在海外漂泊31年。羅福全先生曾記述:「1980年10月,母親在嘉義過世,嘉義老家傳來急電,我無法奔喪,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一個人開車出去,無目的的,一直開一直開,從名古屋開到京都,繞了琵琶湖,又去了奈良,才回名古屋。到了家裡,我開始磨墨,拿起毛筆,一個字一個字,慢慢抄寫了一遍心經,隔天寄回嘉義,請家人代我在靈前燒給天上的媽媽。」   類似的故事,在海外台獨人士中,比比皆是。然而,即便是有家歸不得,但諸多獨立運動的前輩們,仍致力於營救島內政治受難者,持續敦促各國對中國國民黨施壓,改善台灣的人權,也不斷透過對美國政府遊說,為推動台灣的民主進程助力;在極度依賴美國軍事、經濟、政治支援的蔣政權時代,海外台獨前輩的貢獻與付出,切切實實地對島內政治局勢造成影響。在世界局勢變化,美國改變外交政策與中國建交,台灣危急存亡之際,由於這些海外獨派前輩的努力奔走,美國國會因而制訂了台灣關係法,維繫住台灣的命脈。   即使這些海外獨派前輩被國民黨列為黑名單,仍願意冒生命危險,為了台灣民主,前仆後繼地闖關,被抓被關在所不惜,如毛清芬女士於1991年也曾響應台獨聯盟爭取返鄕權而冒險闖關返台。直到1992年,黑名單終於解除,台灣開始走上民主化的道路,部分獨派前輩,終能回歸故土,數十年來,這些海外獨派為台灣的主權、民主、自由、法治而奉獻,豈是投機、懦弱、權謀的柯文哲所能理解。   雖有些人因流亡海外2、30年,早已在異鄉安身立命,他們的子女更是在海外出生成長,未曾在台灣生活過,因而選擇繼續僑居外國。但他們對台灣的關心,始終未減,對於美國政府、國會的對台政策,也從未停止遊說,不管是長期推動國會遊說的FAPA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 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還是近年在華府成立的智庫GTI(全球台灣研究中心, Global Taiwan Institute),成為台灣政府突破中國打壓的重要助力。每逢台灣島內有支持台灣獨立建國的政治人物到訪,台僑們除了熱烈歡迎外,更是慷慨捐輸,提供經濟上與物質上的實質幫助,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了2014年的柯文哲。   而今對於海外黑名單的沉痛歷史,柯文哲一句輕浮與充滿惡意的「那些喊愛台灣的,那些搞台獨的兒子孫子,都躲在美國、躲在紐西蘭,就是這樣啊,就騙子啊!」在歷史的傷口上,大量施鹽,彷彿是在為當年的他如何耍弄了這些台僑的信任與期待,而洋洋得意一般。   更何況,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的總部,早已於1992年遷回台灣,在島內繼續推動台灣獨立建國運動,而今許多盟員都是在地人,何來「兒子孫子,都躲在美國、躲在紐西蘭」?莫非柯文哲以為,台獨份子只有早年在海外奮戰的那些人嗎?   再據行政院 10月24 日公布的例行民調,不論緩獨與急獨,支持台灣應「終極獨立」者,達 27.7%,創史上新高,而主張被中國統一者,僅10.3%。這些台獨人士,又豈是如柯文哲所言的,「兒子孫子,都躲在美國、躲在紐西蘭」?更進一步說,若照中國的定義,只要對台灣的前途不是採取積極被中國併吞立場,其實中國都視為獨派。柯文哲指天罵地,到底是罵到誰?   這番話其實並非柯文哲首創,而是早已流行於統派支持者間,對台獨人士的侮蔑之詞。說台獨人士的子女都躲在國外,意即暗指台獨將引起中國侵略,且中國必勝;這種不考慮現實國際因素、不考慮雙方勢力對比,完全附和中國口徑,以為解放軍無敵而台灣獨立乃是中國武力侵略的充分條件的幻想,雖然充滿了無知與偏見,但符合統派人士的大中國情結。而柯文哲毫不猶豫的引用,與他「沒實力跟人家大小聲會被笑」的無知口吻,半斤八兩。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認為,背信忘義的柯文哲在得勢之後,辜負了海外台僑的殷切期待,與台灣人民對於後國民黨時代新政治的期許,柯在言論口徑上與親中統派一致,在政治操作上沉溺於權鬥而無價值,絕非秉持台灣本土立場的台灣人所能支持。   回想1927年創立的「臺灣民眾黨」,以「實現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自由」為三大目標。初期要角之一的林獻堂先生,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後,被中國國民黨列名為「台省漢奸」,處處遭受迫害,最後遠走日本,至死不回台灣。寓居日本時,留下了「異國江山堪小住,故園花草有誰憐。」的詩句。而今,柯文哲背棄曾經支持他登上台北市長寶座的海外台僑與獨派人士,只為了噴口水博取鎂光燈,挽救日益低下的支持率。柯種種為了圖自己權位,厚顏向中國搖尾、對統派示好的行徑,竟還有面目瓢竊「台灣民眾黨」之名,誆稱是呼應蔣渭水先生的精神,吃歷史先賢的豆腐。若說柯文哲想革新台灣的政治文化,只怕柯文哲當仿效的是周處。至於蔣渭水,柯文哲不配!

悼史明─台灣獨立運動之未竟

2019/09/21   史明先生於2019年9月20日離開我們,享壽103歲。他一生持續戰鬥思考,身歷日本殖民時期、曾前往中國加入共產黨陣營對日作戰,也見識過中國共產黨、國民黨為鬥爭與權力草芥人民的惡行;種種經歷讓他體悟到台灣處於世界史上不斷被殖民壓迫的過程。他融合馬克思主義的「解放弱小民族,共同對抗外來壓迫」想法,形成台灣民族主義的左派解殖史觀。   史明先生初撰《台灣400年史》時雖受漢人史觀中心影響,但日後他的思想持續成長,這本書也逐漸脫離當時時代限制,擴充為包含外省族群、原住民、外來移民共構而成的台灣共同體史觀,因為追求人人平等、關懷弱勢、抵抗外來壓迫的左派解殖概念,是顛撲不破的普世價值。即使許多人不同意「民族主義」一詞,但還是不能忽略:台灣民族主義是根植於解放弱小民族、獨立建國、免於外來壓迫的方法性理論。這與忽略地域、種族差異,妄想用血緣、文化、五千年一貫的神話愚民意識形態遂行打壓異己、擴張霸權的中國民族主義,有著根本的不同。史明先生所主張的左派解殖、台灣民族主義這些理論話語,在台灣獨立建國的理論,依然可以用來針砭現實。   今日的台灣,仍然處於中華民國體制下,目前遭遇的斷交潮,除了中共一貫打壓台灣的空間所致,也因為中華民國「對外」仍主張代表「唯一的」中國:即使未來有新的邦交國,也是與中華民國建交,而非與台灣建交。這種昧於國際現實的外交,限縮了台灣的對外發展。「對內」仍有所謂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無法擺脫以「統一為前提」,區分上仍稱大陸與台灣,而非中國與台灣。然後用「維持現狀」、「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是中華民國」、「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等看似靈活的創造性模糊,讓台灣人誤以為台灣獨立了,自己迴避了走向台灣獨立建國應有的努力。   史明先生在獨立運動上,不論在思想還是行動上,貫徹區分目的與手段、矛盾與鬥爭、敵我之辨、主要與次要等思想的方法論。相信他也會同意,在當下的台灣,在習近平對2020大選執行「台灣介選計畫」的情勢下,避免國民黨威權復辟、捍衛本土政權是走向台灣獨立建國的必要手段。打造未來的台灣共同體必須「團結所有可團結的人」。然而,這不意味著主張台灣獨立建國的志士,必須毫無條件地團結在曖昧不清的政治話術當中,也不代表可以容許個人恩怨、派系私利而喪失對本土政權的批判性思考。「團結所有可團結的人」是在價值理念共同之下,分進合擊的策略運用,不讓內部矛盾變成敵我矛盾,避免同志之間因策略不同而轉化為本質上的矛盾。「團結所有可團結的人」藉由不斷溝通、避免分化,為台灣獨立建國之路,創造更大的共識與互信。   史明先生和許多台獨運動的前輩,在獨立運動上遭受了許多挫敗,但是所有的失敗,都在累積那唯一一次的成功,而真正的失敗,是放棄了邁向成功的意志。史明先生留給我們的遺產,不在對其偉大的緬懷,而是追求獨立的自由意志。那個至死都無法澆熄的浪漫熱情,走向獨立建國、邁向成功的意志。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團結抗中 勿分裂 — 捍衛本土政權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聲明稿】 2019/06/14 民進黨總統初選已經結束,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恭喜蔡英文總統通過初選。我們同時也讚許賴清德前院長在初選結束後所展現的民主風範。這是民主政黨向全民推薦候選人的階段性過程,不是黨內惡鬥、更不該兩敗俱傷。 台獨聯盟在今年 4 月 22 日,也就是初選前夕,曾經召開過記者會,呼籲雙方「團結抗中 勿分裂 —— 留有餘地的批判」,如今初選終於結束,我們必須再次提醒所有支持台灣本土執政、以抵抗中國併吞為念的台灣人,真正的戰鬥還沒結束,2020 的艱困選戰,現在才要開始。 我們一再疾呼,2018 年九合一大選本土政權失敗之後,台灣面臨到空前的威脅,2020 大選稍有不慎,就可能讓親中政權復辟,將台灣推向被併吞的道路。一旦落入中國帝國的魔掌,台灣必然要「學『習』中國」,再現獨裁威權統治的歷史,甚至由中國向來對付邊境區域的歷史觀之,台灣重演外來政權掠奪、屠殺慘劇,亦非不能想像。 這一周以來,我們看到香港和中國政府聯手對港人實施血腥暴力的鎮壓,所謂「一國兩制」,已證明不過是吞併野心的遮羞布,與包裹毒藥的糖衣,在中國對港的治理鞏固之後,便名存實亡。中國野蠻的手段,也告訴著我們,如果選出了錯誤的人,台灣將走向地獄之路而無法回頭。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要再次強調我們支持本土政權的初衷,呼籲民進黨和台派支持者放下初選期間的衝突與情緒,不要將內部矛盾當作敵我矛盾,讓中國有機可趁、藉勢併吞台灣。我們當記取2018大選的教訓,別讓假訊息、分化挑撥等攻擊,藉初選議題發酵;切勿輕信、傳播不實的指控與人格詆毀。更不可意氣用事。 我們團結,不是為了某人的權位,不是為了某個政黨的執政;團結不是和稀泥,更不會是迴避對執政者的監督,而是為了共同對抗中國滲透與武力威脅,捍衛台灣,保存下一代的生路。唯有守住本土執政,才能守住台灣在政治上的自主,社會的價值與個人的自由。當前台灣面臨著生死存亡、內外交迫的險境,社會瀰漫虛無感與焦慮感,此際,益需我們站在一起,凝聚彼此,一同做本土執政的後盾。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繼續堅持台灣價值、台灣主體性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聲明稿】 2019/01/04   針對日前蔡英文總統以「不接受『一國兩制』、堅決反對『一國兩制』的『台灣共識』」回應中國習近平主席,我們認為必須給予「階段性」肯定,也期許蔡總統進而積極捍衛台灣價值、開展台灣未來的道路。   日前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中,將「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獨立」都定義為「台獨、分裂」,或有以為,是習將「中華民國」、「維持現狀」都納入台灣獨立的範圍中,其實不然,只要對中國對台灣歷來的主張有些認識,就會知道習只是再次重申中國的一貫立場:對任何對中國抱有投機性幻想的人,應該要體悟到,對中國而言,台灣的前途只能被中國併吞。   如同我們曾說的:「由過去的經驗看來,歷來中國國民黨方面所提各種試圖分享中國主權的主張,不論是中國國民黨提出『一國兩府』(一個未來的中國、兩個中央政府)、『一中各表』(對『一個中國」的內涵各說各話)、『一中共表』(雙方都合法的代表中國)等奇形怪狀的統一論述衍生物,都未能得中方的認可;中國所堅持的『一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從無二話,『一國兩制』(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其所屬的台灣特別行政區)已是中國的最大容忍度。即便是過去數年不斷糾纏台灣的『九二共識』,中國也只講『九二共識』,未曾對『各表』鬆口。」   若問習近平這次的說法與之前中國的主張有何差別,差別並不在於內容,而在於態度。挾著2018年介入台灣選舉成功的餘威,習不但宣稱已經掌握對台的主動權,更傲慢地要求台灣向中國卑躬屈膝。   面對盛氣凌人的習近平,我們認為,蔡總統當天的發言回應,有值得讚許之處,也有可更進步之處。   對於中國的步步進逼,蔡總統沒有放棄基本的核心價值,而是毅然回擊,堅持不接受九二共識、不接受一國兩制,呼籲中國不該否定台灣人民共同建立的民主國家體制、必須尊重2300萬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堅持:不卑不亢的闡述了台灣價值,堅守了蔡總統從上任前至今一貫「維持『台灣中國互不隸屬』的現狀」之承諾。   雖然較之以往,蔡總統的姿態已是前所未有的強硬,但如我們之前一再呼籲的,台灣不能永遠停留在中國的內戰遺緒中;不拋棄中華民國的殘餘,就無法真正邁向獨立建國。若為抵禦中國侵略,而繼續擁抱早已死去的中華民國遺骸,無異於飲鴆止渴,雖有一時之效,最終卻將反噬台灣自身。   而台灣體制與社會這樣長期對中國抱持虛幻曖昧的態度,讓台灣人失去台、中價值差異的能力更遑論基本的「敵我意識」,也對中國對台衝突、滲透、災害影響等,毫無警覺與應變能力。蔡英文總統應帶領動員政府體系,積極整合、適時將國安危機的資訊揭露,培養全民的危機意識,運作危機應對機制。例如從對民眾揭示中國在各場域層面滲透、侵吞台灣的手段,宣導如何應對做起。   加上衡諸中國無止盡的侵台野心與國際警覺中國擴張而採應對、反制的局勢,我們認為,蔡總統應積極捍衛台灣價值、讓世人辨明台灣與中國兩者的不同,並進而採取更有「敵我意識」的「實質作為」。我們更期許蔡總統終能拋棄維持現狀、兩個中國假象的作法,勇敢步上台灣獨立自主、建立新國家的進程。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漫漫長路 攜手共行】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對2018大選結果的聲明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聲明稿】 2018/11/27   本次縣市長、議員選舉及十項公民投票結果,以民進黨大敗,保守勢力全面反撲作收。2014年以來本土派所取得的政治優勢,瞬間喪失泰半。   首先我們認為,這樣的結果,對2014以來的本土執政來說,顯然並不公道,尤其是好不容易開始正向轉變的台中,與民進黨長期建設的高雄。2016蔡英文政府執政以來,啟動了過去所未能辦到的轉型正義、年金改革、能源轉型工程,也致力於扭轉貧富差距、提升勞動者權益,重新啟動多項重要軍購與武器自製。在外交方面更是屢有斬獲,除了美國先後通過台灣旅行法、國防授權法等數個有利於台灣的法案,蔡總統數度出訪過境美國時,受到美方高規格接待,更是首次以官方身分進入台灣駐外單位、進入聯邦機構參訪、發表公開談話的總統,至於美方來訪官員,也提高到副助理國務卿,更有英、美、歐盟各國議員絡繹來訪。不論對內或對外,蔡總統的成就都是歷任總統所不能及。   但是在頻繁的改革中,蔡英文政府卻陷入了父子騎驢的困境,既得利益者反對改革,贊成改革者嫌政府做得不夠、太慢、不徹底,更夾雜著別有用心的謠言與假消息,鋪天蓋地而來。改革不但沒有掌聲,反而不斷醞釀出不滿民進黨的情緒,「教訓民進黨」的氛圍,主導了這次的選戰。   我們認為,本次選戰帶給我們兩大教訓。一是台灣人對中國的警覺低落,與對轉型正義的認知,仍然不足。主張抗中與轉型正義的政黨,得不到選民的重視。台北的柯文哲,將統獨的重要議題,用「藍綠惡鬥」移轉焦點,但卻又同時以「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向中國交心,也未能引起台灣人的警覺。新北的侯友宜,高傲的標榜他在威權時期擔任黨國打手的經歷。高雄韓國瑜,更是將選戰直接注入黨國情調,對舊時代的緬懷,帶領了整場選戰的最終走向。   拒絕統一,固然早已是台灣人的共識,而2014與2016的選舉,更是乘著太陽花運動反中國的聲勢。但對中國侵蝕台灣的警覺,竟未能延續到本次選舉。這是我們因本土政黨全面執政,誤以為統派已不足為患而懈怠,是我們努力不夠所致。   第二,台灣尚未及建立起足以因應中國威脅的防衛性民主。選前,美方兩度警告中國正在介入台灣大選,外媒也注意到大量的外來網軍現象。至於某些電視新聞頻道,在時數與內容上都極其偏頗的問題,根本是從2000年以後一直存在,而今尤烈。   這次敗選的結果,如果單從國內來看,只是回到了相當於2004-2008年的政治版圖;但放到中國的關係來看,中國對外擴張的意圖,從未如習近平主政以來這般強烈、毫不掩飾,本土政權的失利無異於是向中國開綠燈,鼓勵中國進一步將手伸入台灣政局。對中國而言,似乎只要花百億元的成本,操控台灣的媒體與網路,就足以拿下台灣任何重要的民選公職。   全球政治局勢與地緣戰略正在重塑。不論是美俄日韓的對中國圍堵連線,或是南太平洋、印度洋、中亞的經濟拉鋸,或是南海的軍事角力及美中貿易戰爭,都明顯可見新冷戰的陣營正在形成。本次國民黨的大勝,無疑是向國際社會釋出,位於戰略樞紐地位的台灣,選擇了親中道路的訊息,對台灣的國際角色與形象,造成重大創傷。   我們曾多次提醒蔡總統,單純維持現狀,並非長久之計。蔡總統除了在遭遇中國打壓我外交空間時,才被動發表含有一邊一國內容的宣言外,極少對國際宣揚台灣不屬於中國的事實與主張。雖然蔡總統拒絕中國併吞的立場,不容懷疑,但蔡總統冷處理中國的要求、不積極反對中國主權主張的行為準則,實嫌消極。   本次公投案中,東奧正名公投,訴求的是僅是希望未來台灣派出的隊伍,能以台灣名義參加國際賽事,這與蔡政府多次公開表示的台灣不屬於中國立場,並無相悖,但仍得不到政府與民進黨的支持,以致公投未能通過。若說這場選戰有何值得慶幸之處,就是在宣傳戰極端劣勢的情況下,東奧正名公投仍取得了近半數的同意票,也高於民進黨在多數地區本次的得票率。顯示越來越多的台灣人,不受黨派立場拘束,願意說出自己的名,厭棄統派硬加諸於我們的「中國的台北」。如何持續整合這些民意,凝聚為在政治上有利於本土政黨的資本,是值得我們繼續努力的目標。   選舉隔日,盧秀燕、韓國瑜先後宣布承認九二共識、展開與中國的城市會談,蔡英文政府一貫對中國冷處理的策略,連台北在內,已經出現三個破口。為確保民主制度不再被中國因素所扭曲,我們建議政府應該即刻拉起抗中的防線。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建議,值此國際社會懷疑台灣的立場是否傾向中國的時刻,蔡總統應該積極的向各國表達台灣與民主國家、先進國家同一陣線的立場。過去蔡總統每每在中國打壓台灣時,發表一邊一國的談話,則中國大舉介入本次選舉,既是不爭的事實,蔡總統做出相應的反擊,並不違背蔡總統不尋釁的原則。同時,也應尋求各國的情報合作,遏止中國資金、組織繼續滲透台灣社會。   就國內而言,中國資金與組織滲入民間團體的現象,應嚴肅以對,政府應加速宗教團體法和社會團體財務處理辦法的審議,才能阻絕中國繼續收買攏絡民間團體作為內應。台灣各項重要的基礎建設、經濟系統與社會機構,都應該慎防被中國把持,譬如即將上路的離岸風電與5G產業、全國第一大國際港的高雄港,切莫落入中國「一帶一路」的陷阱。新聞媒體忽略其社會責任,淪為廣告台、特定立場的宣傳台,早已為人詬病;本次選舉又出現新聞台以大部分的時間為國民黨候選人造勢的情形,猶如紅衫軍再現,如何引導新聞媒體遵循守門人責任與善盡社會公器角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短期內,至少應立法規範媒體的查證義務,並加重違背義務的事後責任,避免媒體繼續成為謠言傳播的媒介。這些措施不僅關涉到下一次的選舉,更是影響台灣前途,與台灣在世界戰略局勢中定位的關鍵。   選後,政治版圖的重塑與各方勢力的角力,正要開始。距離2020的政權保衛戰,僅有一年二個月,情勢極其嚴峻,不容樂觀。當此挫敗之時,我們要小心莫落入勝利即正義的迷思,從而抹煞過去數年本土執政的努力。槍口對內的檢討,是輕易而誘人的陷阱,縱然可為心中的挫折怨怒,找到一時的出口,但從整體而言,只是在削弱自己的力量。此刻,我們需要的是戰友,而非戰犯。獨立建國,仍是一條漫漫長路,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寄望所有心念台灣的朋友,同心合志,攜手前行,共創明日。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不是弱者,切勿妄自菲薄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聲明稿】 2018/06/29   與世界兩百多個國家相較,我們的台灣,領土面積排名世界第139,人口是第56,人口密度是全球第17,從自然環境來看,似乎是個地狹人稠的中小型國家。 然而在軍事實力方面,台灣是全球第19,軍購金額是全球前10名,絕非弱小國家。   台灣的GDP排名全球第22,進、出口貿易排名全球第18,外匯儲備第6,電力消耗量全球第15,發電量全球第18,全球競爭力排名第14;也就是說,台灣是個不折不扣的經濟大國。另外,台灣的科學實力排名全球第20,教育品質全球第8,人類發展指數和全球繁榮指數,都在世界20名左右;台灣的民主指數全球第33,新聞自由指數全球第42,自由指數在亞洲也僅次於日本,屬於完全自由國家。可見,由各項文明指標來看,台灣乃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國家。   長期以來,統派為了達成幫助中國併吞台灣的意圖,不斷宣稱台灣是個貧瘠小國,人口少不足以支撐經濟產業,土地小資源少無法與大國競爭,日益衰退的經濟不靠中國就沒有未來,地理上欠缺戰略縱深、軍事力量薄弱不能當中國之一擊等等,以此渲染台灣不靠中國就沒有活路的印象;代表性的例子,之前是馬英九的「以小事大」論,最近則是台北市長柯文哲所說的:「你力量不夠,跟人家大小聲時,被人笑而已」。   中國近年來不斷利用各種明暗手段,意圖左右各國對中國的觀感與政策,已引起國際的警覺。台灣作為中國首要染指的目標,除了多年來承受中國在外交場合的打壓外,中國近來更將魔爪伸入民間企業,以商業利益脅迫各國際公司表態台灣屬於中國;對此,近日蔡英文總統接受法新社專訪時,呼籲世界先進國家與台灣聯手防禦中國的擴張霸權勢力,保衛各國共有的自由價值;蔡總統的發聲,不論在立論上或策略上,都是明智而值得我們支持。   莫說文明的社會,講求的是平等友善,不是拳頭腕力;即便要論實力,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台灣各項表現,就知道台灣稱得上是世界大國,完完全全有實力、有資格獨立建國,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並且參與國際社會、善盡國際責任。況且正如同柯文哲所說,美中對抗是未來十年的國際大局;那麼位處第一島鏈樞紐的台灣,戰略地位只會日益重要。台灣身為世界舉足輕重的國家,本就該與國際社會共同防堵中國的妄圖,以維持區域穩定,避免世界局勢動盪。   然而,國內仍有許多被統派與親中媒體洗腦的人,盲目地相信台灣弱小,不能與中國比拚,在國際上沒有發言權,只能順從中國的意志、兩岸一家親。這種完全欠缺事實基礎的投降主義、別有用心的自我貶抑,才是台灣當前最大的內敵。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 陳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