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台美建交」民調記者會

2023台美建交民調記者會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與台灣安保協會委託山水民意研究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連續第四年的「台美建交」民調(手機、市話各半),除了台美建交與以台灣之名加入國際組織等問題之外,同時對國家認同、統獨傾向,進行調查。今(27)日,台獨聯盟與安保協會共同召開記者會,向台灣民眾發佈、分析最新民調結果。

陳南天_2023台美建交民調記者會

台獨聯盟主席陳南天表示,此份民調顯示目前總統支持度賴清德第一,而政黨支持度呈現三黨不過半局勢,本土政權保衛戰不可懈怠。

陳南天主席指出,這次民調詢問 20 歲以上民眾的總統支持度,結果顯示:31.4 % 支持賴清德、27.3 % 支持柯文哲、26.6 % 支持侯友宜,14.7 % 無明確意見。民調進行期間適逢「藍白合」走向破局之際,雙方陣營催出支持者,邊緣化了泛綠陣營,民調藍白總統支持度大幅提升。賴雖仍居領先,本土陣營仍需有強烈危機機意識,若藍白一方操作棄保成功,就可以贏過賴蕭配。

陳南天提到,另一個警訊是政黨票投票傾向:34.8 % 支持國民黨,26.5 % 支持民進黨,18.7 % 支持台灣民眾黨,3.3 %支持時代力量, 2.8 % 支持台灣基進,0.2 % 支持其他政黨,13.6 %無明確意見、雖同樣可能受藍白合議題影響,但國民黨政黨票罕見地高達 34.8 %,民眾黨也有 18.7 %,民進黨要單獨過半是難上加難,未來國會三黨不過半是目前的趨勢。

陳南天強調,這不代表我們該就此氣餒,而是提醒我們 2024 年選舉的本土政權保衛戰不可懈怠、努力拚搏的重要與必要。

現場記者提問,是否希望此次賴蕭配能允諾朝台美建交的方向前進?陳南天回覆說道,相信他們都願意如此表態,問題是實質上會如何做,包含對於台灣民意明明贊成以台灣為名,卻用中華民國台灣把台灣人意識往下拉,這不是台灣人願意看到的。

陳慧君(Mulas Ismahasan)_2023台美建交民調記者會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系博士生陳慧君(Mulas Ismahasan)表示,民調中有警訊,也有契機。「自我身分認同」和「統獨傾向」的數據,認同是台灣人及爭取主權獨立的,相較去年分別少了 1.8% 和 2.2%。但有趣的是,保衛家園的意願微幅上升,呈現 64% 的高度意願。會有這樣的現象,就她的觀察有 4 個面向,以一個反彈、一個信心、一個使命、一個聯盟,來進行說明。

陳慧君(Mulas Ismahasan)認為,其中包括對馬文君等泛藍立委阻擾軍購與國防預算(包括說出潛艦「鐵棺材」論)、涉嫌洩密的反彈。她也提醒,原住民族有保家衛土的天性,雖然總人口數僅占台灣的 2.5%,志願役軍人近 1 萬 5 千人,占國軍總數約 9.17%,第一線的特戰、特勤比例更高。詆毀強化國防的軍購、軍備,令願意捍衛台灣的軍人與原住民反感、反彈。

陳慧君(Mulas Ismahasan)說明,近年國防的自主化,提升了國人對國防的信任,包括國造「勇鷹號」高教機已服役,而國造潛艦「海鯤號」也預計 2025 年正式服役,軍備精實的同時會增加民防的士氣。而國人對捍衛家園的高度使命感也在不同單位的歷次民調得到證實。另外,黑熊學院推廣全民防衛相關議題,也有效增加了國人民防的認同。

陳慧君(Mulas Ismahasan)指出,組成一個民主聯盟,是美國正在推行的印太戰略。從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到與各個印太國家強化雙邊關係,目的主要都在嚇阻中國在台海等區域造成事端。美國拜登政府也數度公開表明,如果台灣遭到中國侵略,美國將協助台灣抵抗。台灣不是勢單力薄的防禦中國,這也是保家衛國意願的關鍵。

面對中國一直以來對台灣文攻武嚇,進行認知作戰來散播爭議訊息,弱化國人心防的情況,陳慧君(Mulas Ismahasan)認為,在台灣國防自主及美國軍援的支持下,國人更有信心,在被侵襲的時候有反擊的能力,有友邦的支持。「這是我們的土地山川,自由民主的台灣,台灣的原住民、後住民都與此同島一命,我們無奈的要面對獨裁霸權的鄰國,所以我們只能更團結來彰顯守護家園的決心」。

王興煥_2023台美建交民調記者會

台灣基進主席王興煥表示,推動「中華民國台灣」會削弱台灣認同,呼籲選民台灣基進送進國會,開展台灣獨立與台灣認同的空間。

王興煥表示,中國指責賴蕭配是「獨上加獨」可說是情資錯誤,兩人基本上是「中華民國台灣」認同者,蔡英文「維持現狀」的繼承鍺。或許可以說,為穩定執政,民進黨奉行「台獨沒市場」的選舉萬歲總路線,將台灣與中華民國綁在一起,如此推動的國家認同(身分認同)— 中華民國台灣,也會影響民意的位移。

王興煥提到,2021 年持續至2023 年的台美建交民調顯示,台灣認同累積下降了 10 ℅、中華民國台灣認同共上升 6 ℅、中華民國認同上升 2 ℅、中國認同上升 2 ℅。統獨傾向上,傾向獨立減少 8%、維持現狀增加 5%、併入中國增加 3%。本土政權對「中華民國台灣」與「維持現狀」的推動,造成台獨民意下降,併入中國上升。也就是台灣共同體被「中華民國台灣」溫水煮青蛙,台灣認同、台灣獨立的民意不斷萎縮。

王興煥指出,一味「務實穩健」會弱化台灣認同與台灣獨立。所以台灣需要台灣基進在國會,做為另一個本土政黨,致力於台灣認同與台灣獨立。如此一方面因爲政黨競爭,民進黨不能再無視台灣認同的民意;另一方面,台灣認同的民意也不至於沒有政黨在國會共鳴並代言。這樣才能阻止身分認同持續往台灣的反向擴大。

王興煥也分析現今選舉情勢說,藍白合雖形式上破局,是否實質的「合」,也就是推動棄保,仍需戒慎恐懼。中國作為推手的藍白合破局,會將主力放在國會選舉,試圖布局三黨不過半、藍白立委過半。可預見韓國瑜、謝龍介、黃國昌等「影帝」進入立法院,甚至韓國瑜成為立法院長,2024 年以後的立院會比過去八年還要亂。

王興煥呼籲,雖期待本土政黨國會聯合過半,但若未達成,必須尋求第二道防線,追求立院有兩個本土黨團,至少在黨團協商不居於弱勢;且不論最後席次多寡,對抗韓國瑜和黃國昌,需要打韓專業戶和能以口才對決黃國昌的台灣基進,呼籲選民讓本土濃度更高的台灣基進進入國會。

陳冠憲_2023台美建交民調記者會

台灣安保協會研究員陳冠憲指出,政府面對兩岸議題,多將「台灣」與「中華民國」相繫。而這樣為求取最大公約數的戰略性模糊,成效卻不如理想,非但沒有促成「台灣」認同的成長,反倒使民眾滯於「中華民國台灣」,甚至退回「中華民國」認同,在統獨議題中更是往「維持現狀」靠攏。保守的選項只會鼓勵保守的心態,這樣的取徑值得重新思考。

陳冠憲表示,雖然支持「統一」的百分比低,但在 2021 年「永遠維持現狀」的比例是大概 39 %,今年(2023)則提高到超過 44 %;「儘速獨立」從 7 %衰退到 3.8 %;另一端「儘速統一」也從 1.8 %衰退到 0.7 %。考慮到近幾年的國際局勢,如美中衝突升溫、中國對台灣的各種施壓甚至介選,如大家皆知的軍機繞台強度持續升高,連周邊國家都不堪其擾,台灣民眾面臨局勢越緊張卻越選擇趨向保守的「永遠維持現狀」。

陳冠憲提醒,台灣位處美中衝突的最前緣,以戰略來講,中國想拿下台灣作為軍事進入太平洋的入口,反之,對美國則是圍堵中國的重要防線。在這種關鍵的時刻,我們是不是還要持續走這種保險、保守的思維?他分析,另外一個會造成保守選擇的因素,就是對保守選項的鼓勵。過去這幾年,「中華民國台灣」或者「台灣中華民國」,彼此被綁在一起,延續幾年的操作下來,是不是也造成保守的統獨傾向,讓多數民眾往「永遠維持現狀」靠攏。

陳冠憲指出,目前國際局勢變化日趨激烈,台灣犯錯的空間或失誤的空間越來越少,思考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不論是疫情、俄烏戰爭或者是以巴衝突,看似離台灣很遠,但都跟我們有所牽連。

此外,陳冠憲也指出,這次的民調裡也有網路安全相關的題目。去年(2022) 8 月左右,政府曾經想推動數位中介法,因有人主張傷害言論自由而擱置。這次民調詢問願不願意支持台灣採取類似歐盟對數位平台的立法,規範如有害兒童青少年的內容、不實資訊、仇恨言論等內容。結果顯示,有 75 %受訪者支。陳冠憲認為這個結果相當值得未來的政府與國會,繼續在相關立法、施政上作為參考。

宋承恩_2023台美建交民調記者會

台灣制憲基金會董事宋承恩指出,台灣人應該把命運放在自己的手中,抵抗中國的外部威嚇和內部代理人滲透顛覆,在台海還沒進入戰場前,在政治的戰場,投下明智的一票。

宋承恩表示,拜習會上,習近平雖主動說沒有攻台計畫,另一方面又說台灣問題終究需要解決,也就是沒有放棄武力達成併吞台灣的目標。在大架構沒有改變的狀況下,又暫時沒有能力進行兩棲登陸作戰,中國作戰的場域會集中在政治作戰或是宣傳戰,企圖影響台灣人民自己的意願表達,不管是藉由威嚇,造成情勢緊張而自願的做出某些選擇,比如說維持現狀,或者是利用操弄國內候選人及輿論環境。

宋承恩說,國際上也非常關切中國介入選舉的狀況,特別是介入台灣選舉,有好幾種模式,一種是製造戰爭論,在台海以飛機和軍艦繞台,加劇威嚇,再藉台灣內部與其配合的政治人物,問人民要選擇戰爭還是和平,影響輿論。第二個是透過經濟手段,影響台灣選民的槓桿,並針對商人施壓,再次高舉台灣經濟需要依賴中國。只是台商早已回流,台灣也走向國際,藍白仍只圖政治分贓,無心思考國政藍圖,要走依靠中國的回頭路,遠不如民進黨的賴蕭配,從兩年多以前就在思考。宋承恩強調,擁抱經濟黯淡的中國不會帶來經濟好轉。

中國介選的第三條路,宋承恩指出是打壓特定候選人,例如對郭台銘就使出對富士康查稅等手段。第四個是網路環境,這次民調有詢問贊不贊成對相關產業境外投資透明化,包括新聞媒體、社群網路、金融與基礎產業,背後有沒有境外投資、受中國影響,這些揭露是非常重要的。

宋承恩表示,言論自由其實是有界限的,前幾年擬推動的數位中介法草案,要限制有害兒少、暴力、仇恨言論,是維護台灣民主自由和媒體環境的最低要求,應該要繼續推動管制。而境外代理人的相關立法也相當重要,有助分辨、遏止抵抗無用論、疑美論、台灣內部混亂論等在台灣散布。

宋承恩強調,當台灣共同體面臨危急情況,全部人都應該一同來保護。台灣人應該把命運放在自己的手中。台灣海峽比諾曼第登陸要複雜二十倍以上,中國更願意先藉由削弱台灣信心,進行政治作戰,也就是外部威嚇和內部代理人同步進行。「你的一票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正如烏克蘭人在關鍵的三天說自己不會投降,在台海還沒進入戰場前,現在可以在政治的戰場,投下明智的一票」。

陳俐甫_2023台美建交民調記者會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指出,政府與人民在大環境的變動中,兩者相互影響卻幾乎沒有進步,反而持續退縮,失去理想,逐漸成為保守化、庸俗化的現實主義者,兩岸與國際關係困在「維持現狀」的幻想中。政策缺乏積極度,法制落後不彰,難以落實憲法守護共同體的立意,短淺的狹隘的目光將侵蝕台灣,不想捍衛共同體的 18 %是刻不容緩的危機。

陳俐甫結合過去幾次的民調比較分析,以台灣為名與美建交有所爭議,但是多數表態支持。反觀長期以來,政府主動著力有多少?他認為,這幾年其實是一個好時機,名義上、客觀結構上、國際政治上都是。政府的意志,對美建交準備是否以台灣為名,都應該要讓國民知道、面對民眾的正面的回應。

陳俐甫表示,接下來的總統對決,需要有具體的外交政策,不能只有內政討論。長期以來,民眾不願意討論兩岸和國際問題,越來越主張維持現狀,但缺乏對現狀的理解,只看今天的現實心態很危險。國際政治跟人類歷史沒有現狀,只有不斷的運動,不會停止。他提問,到底是因為執政黨的保守,造成了人民的現實化,還是因為人民很現實,所以政黨去反映人民的現實?陳俐甫想點出,這是一個危機,好的民主體制,必須是有理想有深度的公民,然後選出一個現實決策的政府,才是安全。

陳俐甫說明,2021年以來,台灣因美國圍堵中國得利,有理想的國民,會力保下一代得到完整的保障,這需要外交、國際法與軍事同盟,長治久安賴於堅實的制度。現實化、庸俗化形同侵蝕瓦解共同體,或是成為邪惡庸俗的共同體,這不是民主政治的目的。

陳俐甫指出,本次民調問到數位平台的詐騙與假訊息相關議題,民眾希望政府立法規範;至於面對侵略,願意挺身保衛台灣也是佔多數,但外患罪、數位中介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政府是勇於推動還是退縮,大家都在檢視。他認為,不得不說現在的執政黨比較保守,這並非欲加之罪。民氣要用,有理想的政治家、有理想的政黨,應該要引領民意。

陳俐甫批評,將民意引領到保守庸俗,現實化的結果,就是拒絕保衛台灣的論述蔓延,還高呼言論自由,這是錯的。依照憲政的原理,保衛共同體是義務,更因此有相關法律、治罪條例。
陳俐甫指出,近年民調顯示,特別是某幾個政黨陣營,特別不想服兵役、不想保衛共同體,這意味著共同體的病變。憲法原理普世皆然,都是要保衛共同體,但台灣對法治闕漏的忽視,進而導致人民拒絕上戰場,只想寄生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