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台灣學生運動

北美洲台灣學生運動

海外台獨運動是從「留學生」到國外念書受到西方啟蒙開始,才了解到國民黨在台灣統治的不義。不管是日本還是美國,都是以留學生參與台獨運動為主。

1966 年全美台灣獨立聯盟(UFAI)成立,多數成員在賓州大學、肯薩斯州立大學、奧克拉荷馬大學、威斯康辛大學等。1970 年的 424 刺蔣事件未果,台獨運動參與轉為低調,原本的留學生則成為滯留海外無法返鄉的「同鄉」。1979 的美麗島事件又重新引起對國民黨政府的批判,間接促成 1983 年發行《北迴歸線》以及後來的「台灣學生社」(Taiwanese Collegian,TC)的成立 。「台灣學生社」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喚醒台灣學生對台灣議題的關心,以及提升台灣學生對台灣獨立意識的覺醒」,除了出版宣傳刊物,更具體的以「推動台灣學生關懷台灣本土,建立自由、平等、民主的國家」為宗旨;主張台灣的未來應該由全體台灣住民決定,任何國家、政府、政黨、會議都不能片面決定台灣的未來,也因此成為 1980-90 年代,台灣新生代在海外參與台灣議題的平台。

台灣學生社創始人之一郭倍宏,就讀北卡羅萊納大學,曾任台獨聯盟美國本部主席,是「鮭魚返鄉」遷台成功的靈魂人物;另一位創始人李應元(現任泰國駐外代表)則在美國哈佛大學醫管碩士,也因為加入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而被國民黨政府列入黑名單。

1990 年代野百合學運前後,許多出國留學生參與台灣學生社夏令營隊,並發展出多元的台灣議題思考,包含性別(後來成立「台灣查某」,Taiwan Women)以及環境(成立「台灣環境行動網」, Taiwan Environmental Action Network)。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學生支部成員則透過參與台灣學生社等跨校性組織,同時將支持獨立建國理念的留學生介紹入盟,有效年輕化組織,並多元化台灣國家建構的面向。

左起:陳恣橞、Ciwas Pawan、謝若蘭、王文君
楊英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