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FI
  • 關於聯盟
    • 政策綱領
    • 主席的話
    • 台獨聯盟大事記
    • 台獨聯盟人物
    • 台獨聯盟故事
  • 聲明及新聞稿
  • 活動訊息
  • 文章及刊物
    • 理念主張
    • 佳文欣賞
    • 時事觀點
    • 共和國雜誌
  • 台灣安保協會
    • 理事長的話
    • 捐助章程
    • 相關活動
    • 出版品
      • 安保通訊
      • 安保叢書
  • 現代文化基金會
    • 董事長的話
    • 捐助章程
    • 相關活動
    • 出版品

Footer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Facebook台灣總本部美國本部日本本部
  1. Home
  2. 前進南極──從南極看台灣

1999/10

哀悼與重建

台灣意識的探索(上)
前進南極──從南極看台灣
高加索之狼與北極熊之爭──車臣的生存鬥爭
東帝汶公投獨立的啟示
東帝汶獨立運動
誰是叛亂團體?誰是合法國家?──近代國家論的一章
不做唐山客,寧做開基祖──悼念外獨會創會會長廖中山教授
日台關係縮短距離──台灣大地震重建支援研討會
對九二一集集震災後重建的沉思

前進南極──從南極看台灣

企鵝先生

由於工作的關係,本人有幸能在過去 10 年所居住與南極素有地理及歷史淵緣的紐西蘭國,涉入南極事務;加上因激起的興趣,進一步投入,而完成了圖文並茂的第一本中文之南極綜合介紹書籍《前進南極── 從南極看台灣》回來出版。本人試圖透過南極事務之探討以回顧台灣並提出建言,期待或能在跨世紀的前夕提供國人對台灣前途作另類思維之參考。

西方人在 500 年前即開始從事遠洋的南極海上探險,在 100 多年前就已登上南極大陸,隨即展開至今未停歇的各種陸上探險,並早已跨入太空探險:由南極科學研究活動中之高空大氣研究,導致的人造衛星發射,進而的登月成功到今年正好是 30 週年 ……,火星已在 1 年多前被登陸,第 1 代的太空站已運作十多年,而第 2 代的太空站研究計劃亦已展開。

即連遠自北極圈內的國家如俄羅斯、瑞典與挪威都有很活躍的南極活動,前者在近 180 年前領先發現南極大陸,而挪威之現在人口才 434 萬卻一直有傑出的表現;另海岸線極短的比利時也剛在 2 年前完成其南極探險 100 週年慶。

西方人約在 11 世紀中葉方開始使用羅盤,但他們很快地發現磁針所顯示的南北方向與正南北向有出入。這除了促成他們進行地磁學的研究,更實地去從事遠洋海上探索而導致發現「南/北磁點」及其他許多「南/北極」的地理發現。而漢人雖然發明了指南針,且其居住的陸地有「臨世界最大海洋之漫長的海岸線」,但至今傳承其「添福壽、保平安、積功德、天命及恭喜升官發財 …… 等」特殊文化的子民,顯然將它用在「看風水」比做海陸大自然活動之指向定位還多。

同樣是帝制時代,西方有民間學術組織及其所引領的活躍之各種大自然探險活動,而自古中國大陸之各朝代即統一學術思想、陸封內鬥、海禁鎖國及限制科學發明研究 …… 等,甚至後朝拼命清除前朝之建樹。相反的,原係東方鎖國帝制的日本,經明治維新後,在沒有今日快速的資訊傳播之下,其南極陸上探險隊竟能在 1911 年西方人已花了數百年的海上探險、才正由挪威與英國進行南極點陸上探險決戰之際,知道並能首度做長程海上航行經紐、澳前往,讓在南極海岸等待其已完成人類首度征服南極點之探險隊歸來的挪威船隻驚遇他們,並於後續的活動中,在今日的南極大陸地圖上留下有「難得的由東方國家所命的地名」。

在西方之南極事務中有許多極具啟示意義的,尤其可以看到今日人口才 5800 萬之英國在過去更少的人力資源之下如何於群雄之中異軍突起。除發展成日不落國,更將其語言及文化推促成今日世界最強勢者之點滴的痕跡。

在本世紀初,英國替其兄弟國 ── 紐西蘭及澳洲,在其就近的方位所宣佈而瓜分的南極領地面積約有整個南極大陸的一半,僅管早年包括美國、德國、日本、挪威及法國等均曾在那些地區做過開發探險活動。

雖然不是最早開始從事海上探險活動,英國卻由政府、民間公司與教會很積極「有組織地」往他國所先發現的新大陸做海外「殖民」。儘管在一場熬戰 7 年 ( 1776~1783 年 ) 「領土不可分割的聖仗 ( 美國獨立戰爭 ) 」中挫敗而顏面盡失,且被迫簽訂「巴黎條約」,但英國卻沒有與那個新國家「漢賊不兩立」,卻因為有來自比「當年其他競爭者 ── 荷蘭、西班牙及法國等」壓倒性多數之英國移民使美國成為一個「親英國的兄弟國家」;亦即美國反而較不親近幫其打贏獨立戰爭且贈送了一座「自由女神像」以立在其紐約港的法國。

透過同樣的過程,英國又在地球的不同方位「培植」了加拿大、紐西蘭與澳洲等三個兄弟國家,他們各自發展其制度與當地的多元文化。英國與美、加之間未有「兩岸」對立,美、加之間邊界不駐防,而紐、澳之間更無「兩岸」糾紛。近年來澳洲甚至已漸追隨美國走向獨立成為共和國的道路、紐西蘭也已對更換國旗、國歌討論多年,以及加拿大奎北克之獨立也已醞釀多年,亦即他們將「文化認同」與「國家認同」分開,但卻無礙於他們的情誼而能長久以來在國際事務中互相支援;從前述的南極領地劃分,美、紐合作扼住南極大陸出入的重鎮──羅斯島;兩次世界大戰,與共產集團的對抗以及 1982 年之福克蘭戰爭…… ;到最近在 1998 年 2 、 3 月間對伊拉克做強制武器檢查等。他們 5 國的總人口數約在 3 億 7000萬,但在國際舞台,如聯合國中他們除各佔有大會席次有 5 票之外,在安理會之 5 個常任理事國中佔有 2 席;另在管理南極事務的南極條約(南極俱樂部)中他們除各佔有席次之外,在 12 個原簽約國中他們佔有 4 席 ( 不含加拿大 ) 而能特權地將其國旗環插在南極點。

有 12 億 2700 萬人口的中國為聯合國之安理會 5 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但包括在其他國際組織如南極條約等亦分別只有 1 個席位,只能舉 1 隻手 ── 亦即他「沒有兄弟國」可合縱連橫而只能「單打獨鬥」。甚且,中國不但加碼挹注,更飛彈威脅以打壓我們的國際生存空間,這除了長期製造國際笑柄、樂歪了那些可兩邊伸手的「第三世界」國家,也替國際軍火賣家創造利基,而那個僥倖因台灣的關鍵戰略位置之庇蔭 ( 如在冷戰的時代,有美援 ── 第七艦隊與駐台美軍以對抗共產國家,及後來美國的台灣關係法保護致在 1995~96 年間在中國飛彈威脅之下出兵台灣海峽 ) 而得以茍延、亦自承為外來政權的「中華民國在台灣」亦配合演出地擁抱「大中國主義」,以「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國統綱領」並號稱代表中國的神話欺人自欺,甚至三不五時唱和地以「中國武力犯台」向台灣人恐嚇。

再兩百多天即將進入 21 世紀,「兩岸」的陸封惡質文化可以休矣!該好好地以前述英、美、紐、澳等的例子為鑑,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腳踏實地地各自去建立像樣的現代化國家吧!

讓我們不分族群及到來的先後、共同攜手、學習英國移民在紐西蘭一般與和那裡的毛利 ( Maori ) 人一樣、均屬「海洋之民」的台灣原住民同胞在這個美麗島上建立一個充滿樂觀、進取、活潑、冒險犯難及人性化、且具有「太平洋文化特色」之「海洋性格的台灣國 ( Oceanic Tai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