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安保通訊第10期出版說明

【出版說明】

 

台灣的安全保障,一年來由於「外交休兵」有主權日漸流失的情形,接踵而來的是,目前經濟安全保障問題躍上檯面。馬英九全面性向中國傾斜,外資撤退,選舉期間標榜的「愛台灣十二項目建設」不見蹤影,代之的是要與中國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但受到輿論批評後改作「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民間對這種舉措深感不安,當局製造民調來支持,4月21日『自由時報』以大篇幅報導「爭議民調」問題。

中國系的『中國時報』在4月15日以大標題刊載「克魯曼:兩岸簽署ECFA是好事」,製造假資訊,蓋克魯曼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有其權威性。針對此事,『自由時報』在4月17日刊出「還原現場,克魯曼沒說簽ECFA是好事」一文,另又刊載「克魯曼談ECFA原文的中英對照」以辨虛、實。『中國時報』以詭辯反撲,俗語說的好,「白布染成黑」是最好的形容。對這樣的詭辯,金恆煒先生有一短文「『中時』『說謊』,還敢大聲!」刊載4月19日的『自由時報』。

台灣有超過一甲子的時間,常常有媒體「製造資訊」以愚弄大眾,但這樣的媒體沒有受到有關機構的監督,因為它附和「體制」,故可以愚弄國家的主人──人民。

話說回來,一般對於整個月來報紙所刊ECFA與馬政權的真義已經弄糊塗了,本期有陳國雄先生的撰文,提供讀者參考。

※    ※    ※    ※

2008年11月美國國會超黨派的「美中經濟安保調查委員會」的年度報告,有許多內容直接關係到台灣的國防、外交、經濟等等的安全問題。

舉例來說,「外匯存底」是「主權國家基金」,通常的情形是不能任意使用的,但中國前後以三億美金收買與台灣有長期外交的哥斯大黎加;這種情形,國人大多不知情。這一篇報告警告美國的金融機構、軍事產業、高科技企業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被收買的情形。

文中又提到「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直屬中國最高機構的國務院,諸如此類的投資公司難於防範。馬政府一意開放「中資」,經濟部長尹啟銘在4月23日表示:「中資認定門檻為『持股五十% 』……」云云;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表示「中資經第三地轉投資來台持股比率應在三十%為門檻」,以上引文皆見4月24日『自由時報』。尹某會帶來如上舉的委員會所警告的危機自不用說,賴某的第三地轉投資不也是鴕鳥政策,裝作視而不見,適如該委員會的警告。

文中對於馬政府「外交休兵」放棄「主權國家的地位」作為前提,冀能參加國際組織的情形也很清楚。

以上只不過舉幾個例說明此報告對台灣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唯該文的原文長達四百頁,今見古森義久先生有摘要文章,特別委請本會理事蔡焜燦先生取得同意,譯成漢文,以饗讀者。

※    ※    ※    ※

國人目前對於執政者帶來的國家危機已目不暇給,很少對未來十年或二十年全球的情形會怎樣、對台灣的生存有甚麼影響等,加以思考;即使是有心人,也非個人能力所及,必須有一機構還能長期的觀察和評估,纔能做到。

有鑑於此,特別請翻譯家嚴孝亮先生翻譯「2025全球趨勢」一文,作為參考。該文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屬下的國家情報議會(NIC)領導的研究群,所做的報告。唯所譯的報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必須在此向讀者交代。

此篇報告與上文介紹的美國國會報告都有說明研究機構與研究過程,此足以提醒台灣執政者應有超黨派且隸屬於國家的政策研究機構,而這樣的機構應不只是一個。目前對中國的政策,懷疑是出於幾個寡頭的決策,而且是對敵國有不可解的情結者所做的決定。

※    ※    ※    ※

中華民國在1979年與美國斷交,這不只是國與國的斷交,另一方面因為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不再承認中華民國(ROC)代表「中國」的身分。

但美國為繼續保障台灣的安全,乃制定「台灣關係法」,但美國與ROC既無邦交,又不承認其為國家,因此ROC不能成為交涉的對象,所制訂的「台灣關係法」成為國內法。

今年是台灣關係法三十週年,透過本會理事張旭成先生邀請到美國亞洲問題的專家葉望輝(Stephen J. Yates)先生專題演講「從台灣關係法三十週年看台、美、中關係」。

這一場演講是在三月十六日舉行,與現代文化基金會合辦,其內容由陳國雄先生整理,在本期刊出。

這一場演講的內容極為重要,因為「台灣關係法」的制定在三十年前,三十年來的時過境遷,大環境的世界局勢已改變,台、美、中各國的國情也已改變。目前面對的新危機,葉望輝先生誠摯的表白,不因客人而敷衍其詞。甚至直率指出馬政府急推ECFA引發爭議,應按照民主程序解決,如果雙邊政府要簽訂重要協定,台灣當局應先獲得人民與國會支持。總之,這一篇演講詞是關係台灣前途,是不能不留意的文章。

以上是本期的出版說明。

鄭欽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