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福全:日本希望兩岸在聯合國解決
井野誠一◎知名外交評論家 翻譯改寫 李明峻◎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 駐日不到一年,就把「李登輝送進日本」,卸任後最大的任務還要把「台灣送進聯台國」 台灣現任駐日代表羅福全即將在六月底卸任,由知名憲法學者野@楷接手。羅福全卸任駐日代表之後,將接任亞東關係協會會長一職,這個職位一向由具有駐日代表歷練的人接任,由於亞東關係協會是因應中華民國與日本斷交後,與日本方面 (日本交流協會)聯繫的民間組織,因此會長由熟悉對日事務的卸任駐日代表擔任是必然的安排。 國際知名學者列入31年的黑名單 羅福全曾經長年在聯合國機構工作,是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的名譽教授。在一九八四年到八九年間,羅代表擔任馬來西亞亞太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並曾名列一九八二年至八三年「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一九九0年起任職聯合國大學首席學術審議官。諷刺的是,他在同一時期也被台灣的威權政府列入「黑名單」,因為進行反國民黨運動而被禁止入境台灣三十一年。 羅福全於一九六四年加入台獨聯盟,七八年就任國際特赦組織日本支部理事,八一年到八八年為美國「台灣公論報」發行人,八三年曾出席為美國國會參院外交委員會台灣前途聽證會作證,現在仍然是台獨聯盟中央委員。他曾經說:「我的個人政治信念與駐日代表是分開的」。 在推動李登輝到日本就醫的整個過程上,扮演台前角色的是彭榮次,而羅福全則因官方的身份而站在幕後。過去幾任駐日代表的最重要工作之一是「把李登輝送到日本」,但都沒有成央A但羅福全上任不到一年就讓李登輝到日本接受心導管手術,這當然有台日中三邊關係發生變化的要素在內,但不可否認的,羅福全駐日以來所展現的「打破傳統」的外交手法也發生相當的效果。 在即將卸任駐日代表的前夕,羅福全接受日本知名外交評論家井野誠一的深度對談,井野誠一曾經擔任過日本外務省官員,對於外交事務,特別是台、日之間的關係有深入了解,所發表的言論與文章是日本各大媒體重要的參考指標。井野誠一所提出對於台灣的看法,也是日本媒體與朝野對台灣最關切的層面。羅福全藉著井野誠一專訪,發表他個人在四年駐日代表任內對於台灣、日本關係的理解與看法。 以下是專訪內容。 讓古幹生新枝 親善走訪240位議員 井野誠一問(以下簡稱「問」):請試述台、日關係目前的現狀。 羅福全答(以下簡稱「答」):自從日本在與台灣斷交之後,國內大致區分為所謂「親北京派」或「親台灣派」,可說是二者擇一的外交。然而,隨著政界進入世代交替的階段,且因外交是基於國家利益而進行,因此雙方都有「不再進行無謂的政策爭辯:無條件地說YEs或No的時代已經結束」的體認。另一方面,現在中國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政經大國,而台灣的民主化也有很大的進展,這種情況也使得日本已經不以「反共」或「親北京」作為單一的判斷基準,而轉變成仔細思考在個別政策上如何與中國對話或如何與台灣來往的狀況。 一般而言,以往陳水扁總統的民進黨政權與日本的關係並不密切,反而是李登輝前總統與日本的關係深厚,在日本的人脈也相當廣泛,一直很重視兩國之間的關係。當我被陳總統任命為駐日代表時,彼此間都有「要讓古幹發新枝」的共識。也就是說,縱使政權交替,台日關係基本上仍將持續過去的交往,而新政權更期待能在適當時點切入以擴大關係。於是,在陳總統的此一指示下,我不分黨派、輩份與各個關心與了解台灣的議員們往來。到目前為止,日本參眾兩院合計七百二十名議員中,已有兩百四十人(34%強)訪問過台灣。這是前所未有的事。但是,我認為這樣的努力,還是不如讓日本方面人人都想積極了解台灣。「沒有比符合國家利益更好的判斷與決定」,這種思考方式不但中國能了解,台灣方面當然也十分清楚。我也只能盡力讓日本人能看到台灣的現狀。 參興亞洲安保對台利害關係增強 問:據你的了解,日本外交政策出現這種的變化的背景是什麼? 答:一言以蔽之,台日兩國共同利益的範圍應該會逐漸擴大。在經濟方面,去年日本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台灣最大的貿易國。在安保方面,台灣對日本的高度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在中國成為像今日般的「大國」之前,日本的安全問題完全委由美國處理,中國不過是主要的經濟伙伴。 但是,因為美國小布希政權的誕生,日本也積極地關心亞洲的安保問題,從而開始直接參與其中。如與北韓的交涉、亞洲安保問題的支援等都是其中之一。這些都是一九九六年日美安保條約修訂後,日本強化與美國間聯繫的動作,而其結果是與台灣之間的利害關係也隨之增強。 現在,日本總進口量中有三分之二是依賴台灣海峽航線運送。亞洲的安保問題一直與朝鮮半島及台中關係的不確定性有關。因此,日本的安保問題在於如何穩定這些不確定性。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對台灣的關心必然更加提高。 菅直入一席話 說出台灣心聲期待 問:對於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及未來台灣加入聯合國的問題,你個人對於情勢的分析如何? 答:現在聯合國的架構仍是反映二次大戰終結當時的國際情勢,所以仍然有敵對國家條款,只有戰勝國才能擔任常任理事國。但是這並不符合聯合國憲章所強調的普遍性原則,憲章的某些部分已經跟不上時代。聯合國應該逐漸改變。首先,對於不輸出武器而成為今日經濟大國的日本,如果不能擔任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很奇怪的,而且敵對國家條款等也必須有所改變。 此外,從世界各國都可以平等地加入的普遍性原則來說,長期將代表兩千三百萬人民的台灣政府摒除在外是妥當的嗎?在二00三年SARS流行期間,即使台灣也出現SARS患者,但WHO卻呈現無視台灣患者數目的行。這種行為嚴重忽視台灣人民的健康與生命,我們也對其提出強烈的抗議。兩年前民主黨的菅直人代表在上海演講時,曾有「兩岸(台、中)關係應在聯合國解決」的發言。他以前絕非「親台灣派」。我在對其表達謝意的同時,也強烈希望「既然發言過一次,希望您再說個幾次」。我認為聯合國是解決所有紛爭的場合,基本上應該具有這樣的弁遄C 然而,台灣過去在聯合國政策上出現極大的失敗。以前的國民黨政權雖然一面身在台灣,但卻一面認為憲法上的中華民國代表著包含蒙古在內的全中國,可說是死抱著虛無的幻想不放。因此,在一九七一年聯合國承認中國(北京政府)時,只有被徹底地逐出聯合國。如果當時只主張代表台灣的話,應該可以留在聯合國。另一方面,因為陳總統是由台灣地區選出的領導人,因此作為代表台灣的政府,目前正致力於加入聯合國的相關工作。 破除二擇一迷思 盼合理方式對台 問:可否試述你對日本未來最深厚的期望,以及今後台、日關係的可能的變化? 答:日本對台灣而言是最切身的國家。即使是在二○○三年的SARS期間,日本方面約有一百萬人而台灣方面約有九十萬人相互往來。同時,日本也已經成為台灣最大的貿易對象國。台灣在二十一世紀將躋身先進國家之列,自李登輝總統時代以來,一直向全世界呈現台灣民主化的成果。對於這樣的事實與實績,日本人民大都已有深入的認識。因此,我想今後不會再是中國與台灣的二者擇一外交,而應該從客觀合理的觀點嘗試與台灣往來,我對兩國未來的關係非常樂觀。 我希望中國今後對冒險的舉措有所自重,而以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來行動。我期待日本能明確地表示:「YES就是YES,NO就是NO」,並在亞洲發揮領導能力。我盼望這樣的大國能對國際社會做出相應的貢獻。在此意義下,這次果斷地派至伊拉克的小泉首相,值得大書特書。他應該會成為戰後在歷史上留下美名的領導人。 *本文原載於《新台灣新聞周刊》,2004年6月,4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