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雜誌 第 44 期 封面

黃昭堂:號召台灣人民覺醒

李欣芳 《自由時報》記者 「台灣人民要覺醒!」鑑於軍購案在國會遭泛藍杯葛,手護台灣大聯盟執行召集人黃昭堂再也按捺不住如是說。 為抗議國會亂象,力挺軍購案,近幾年來在台灣本土運動扮演舉足輕重角色的黃昭堂,這次決定「撩落去」,號召民眾參加「九二五手護台灣大遊行」,宣示保衛家園的決心。 黃昭堂所屬的手護台灣大聯盟由百餘本土社團組成,平時積極推動台灣正名與制憲運動,除肩負台灣建國的重任外,還要協調各社團的事務,他的角色因此深受聯盟總召李登輝倚重,儘管平日繁忙,他看起來總是氣定神閒,行事從容不迫,且談吐幽默。 一九九二年,名列黑名單的黃昭堂終於獲得解禁,自日本返台,回到他闊別三十四年的故鄉,民進黨的李俊毅在台南縣四處宣傳黃昭堂要在家鄉演講,由於台灣社會選舉掛帥,好奇的民眾不解地問:「演講人要選什麼?」 但黃昭堂回台後從未想過參選任何公職,民眾因此又問:「不參選,那為何要演講?」黃昭堂則四兩撥千斤地說:「我是來替你收驚的,中國不會攻台,不要怕!」 長期做為體制外的運動者,黃昭堂選擇將一生奉獻給台獨運動,他說:「台獨運動是我的天職」。 黃昭堂回憶,一九五○年代他就讀台大時期與同學討論台灣前途,即認為只有台獨才是台灣將來的唯一出路,但造化弄人,一九五八年他赴日留學深造,卻只因為文發表台獨言論,參加遊行,就被國民黨政府羅織黑名單,還被情治單位列舉叛亂份子、恐怖份子、暴力份子等三大「罪狀」。 儘管理念堅定,黃昭堂其實是務實的台獨主義者,他坦言「我的思想激進,但作風溫和」。 平日行事不冒進,做為一位和藹的革命長者,黃昭堂的作風沈穩,這也使他在本土運動圈輩份甚高,如今,他再度連任台獨聯盟主席,應是實至名歸。 本土社團成員稱黃昭堂是個「和事老」,近半年來,他又身兼修補扁李關係的重要任務。 今年五月任務型國代選舉時,扁李兩人激烈隔空交火,讓黃深感憂心,選後他居扁李之間傳話、協調,默默地企圖修補兩人關係。被詢及為何充當魯仲連,他說:「扁李兩人和好,才是台灣之福!」 儘管扁李關係迄今仍未完全解凍,但積極穿梭、協調的黃昭堂確實用心良苦。 面對中國不放棄攻打台灣,軍購案卻遲遲無法過關,讓長期研究國際政治與區域安全的黃昭堂甚感憂心。他表示,台灣要和平,中國卻揚言打仗,不排除武力攻台,對岸不斷加強軍事力量,兵力又多,我們總不能赤手空拳實踐和平吧! 黃昭堂強調,台灣要自我防衛,靠國軍的保護,應該給國軍一流的武器,總不能用三流武器對抗軍人數目眾多的中國,不給國軍最現代化的武器,要如何防衛台灣?面對九二五大遊行,黃昭堂登高一呼,期盼藉遊行教育、宣導台灣民眾要重視國防,同時也讓國際社會了解,台灣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 當前的國會亂象頻仍,黃昭堂解讀這個亂象,別有一番見解,認為在野立委的亂象正是台灣的亂象,因為泛藍立委也是人民投票選出來的。 在黃昭堂眼中,國會的爭論不是來自族群問題,而是台灣派與中國派的對立,值此紛亂時刻,台灣人的覺醒,因此顯得格外重要。 本文原载《自由時報》,2005年9月25日。

洛磯山莊集會有感

浩生 洛磯山莊集會有感 登峰洛磯九千尺 獨運群英慶五十 華鬢健步志如昔 痛陳時政非我期 獨盟美國本部老壯青七十餘名同登海拔九千餘英呎的丹佛洛磯山莊慶祝獨運五十週年共宿三日。悼念多人作古,喜見當年老兵烒明、主義、宗昌、秋雄、陳都、義昌、明基、富文、良信、垂憲、友禮諸兄一群好夫妻喜相逢,健談風生明志如昔,只惜燦鍙兄被禁出國。此會男少女多,丁蘭、明霞、郁彬、惠音諸姊單身赴會,大前輩楊東傑醫師三代同堂。總部主席昭堂兄主講獨運近況,近年美國本部許世模,郭重國,現任主席楊英育諸兄,以及新一代中委滿懷青志開創新局,台灣公論報有幸持續滿二十五年,學生社代有新人猶為可喜。全程由施忠男中委精心安排一併致謝。深感留美台人只求奉獻堅持理想的精神最可貴,堪稱可愛的台灣人。會中重申台灣時政尚非獨盟人理想中獨立民主台灣,期以共勉。 浩生 識 二○○五年七月

追索政治變革的文化意義

李敏勇 詩人 首先引述一位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1931-)在舊蘇聯解體前,旅行莫斯科而寫的一首詩〈胡蘿蔔的光榮〉,其中關於政治與文化相關的兩行詩句: 「列寧的夢消失了 而普希金的秋天仍然留下來」 早在一九九一年,我就引述這兩行詩句,寫了〈詩的光榮〉這首詩發表。詩中說,「詩畢竟是╱更永恆的存在╱比起革命╱不╱是比起權力╱是比起政治」。二十世紀初,最扣人心弦的共產革命,在不到一百年間,開創者崩壞解體,跟隨者的骨牌傾倒,剩下以民族主義和帝國主義維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在浪漫旋律裡苦撐的古巴。具有公平、正義、福祉的共同體夢想,何以至此?是政治,是權力的形式和儀式取代了意義的形式和儀式所致,是文化被破壞所致。 舊蘇聯解體,東歐共產體制傾倒之際,一部希臘導演安哲普羅斯的電影《攸里西斯生命之旅》:橫越東南歐的多瑙河,一艘平底貨輪載著巨大的白色列寧頭像,行經各個南斯拉夫解體的前共黨國家,象徵著一種權力的結束。列寧的文化性被政治完全取代,並且在政治實踐上被結束。 「列寧的夢消失了」意味的是列寧的政治理想,許諾給包括無產階級在內人民的公平、正義、福祉,不見了,「而普希金的秋天仍然留下來」則說這位俄羅斯詩人的詩,以及他詩中美麗的俄羅斯秋天風景仍然存在。就在列寧的頭像被傾倒的二十世紀末,俄羅斯為普希金的兩百週年冥誕在一九九九年以整個年度的紀念活動顯耀。   記得,那一年在德東旅行,就在歌德的家鄉威瑪,因曾訪問威瑪而在那兒豎立的普希金塑像,顯耀著文化的光輝,而東德的共產體制也不在了,列寧在那兒當然也沒有身影。   而台灣呢?二十世紀末的共產體制解體和民主化浪潮,勉強相提的也許是總統人民直選。李登輝以國民黨台灣化,嘗試為中華民國從殖民體制轉型作出努力。但事實是,殖民體制的幽靈比想像中頑強多了。二十世紀來這一波的某種程度世界性民主化浪潮,並沒有真正連動到台灣。就如同二戰後世界性的被殖民國家獨立浪潮沒有連動到台灣,台灣這個在特殊歷史構造裡,在被殖民症候中,一直未能連動到世界性浪潮,而成為特殊的不正常國家。   二○○○年的政黨輪替,二○○四年已經再次取代國民黨而進入第二個總統任期。阿扁總統和民進黨政府仍然沒有得到泛國民黨的真正承認,權力的紊亂被民主的假借交纏著,糾葛在治理的權力和民選議會競鬥中。「政治家精神」被政客們消磨殆盡,顯示著一種讓人民厭煩,不信的惡質。有夢的列寧,夢都消失了,台灣的政治人物還有夢嗎?還有動人的夢嗎? 看看台灣多少街頭還矗立著蔣銅像!看看台灣還有多少學校,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校園裡還矗立著蔣銅像!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的人們,應該要想到政黨輪替,但殖民體制的陰霾並沒有改變。我們的國度,不像那些共產體制崩壞解體國家,我們不只文化沒有改變,連政治的改變也只是表面形式,因為台灣這個國家的靈魂—在還沒有正常化的形式後面的靈魂,並沒有改變。 台灣的政治變革缺少「列寧的夢消失了╱而普希金的秋天仍然留下來」這種體認。政黨輪替後,儘管台灣主體性,文化國家的口號相當響亮,但這都只是阿扁總統和民進黨片面的宣示,並非台灣人民集體國民意志和感情的顯現。響亮的口號,碰上「拚經濟」這種物質發展主義的無限擴張,缺少真正的吸引力與推動力,裝飾性大於實質。何況,文化、教育的詮釋權,在體制內、外,都不見得新政府比舊黨國更強、更有力。   一個國家的改變,不能僅僅由於統治權力的改變,而必須是文化意義的改變。民主化和獨立國家,並不僅僅是統治權力的轉換,而是相關政治的文化意義認知的實踐。台灣還被綁架在殖民體制的意理,在蔣銅像象徵的符咒裡。 「這鬼影子   已佔據路口數十年   混淆著視野   干擾著景象」 —李敏勇〈銅像問題〉 一九八九年發表的這首詩,問題仍未過去。儘管已經歷李登輝前總統十二年任期,阿扁總統兩任進入第六年,統治權力的台灣化,不等於文化的台灣化。被扭曲、破壞的主體仍未重建,遑論文化的生活性和相應全球化的國際視野。在民主和進步中,我們的國家依然被黨國幽靈盤據著,而且這樣的幽靈意識仍然是國民黨領導人選舉中標示的綱領。 台灣何時能出現在電影或類似的藝術形式裡,平底拖船載著傾倒的蔣銅像航行,象徵政治文化意義的改變呢?如果有一天,盤據島嶼路口、學校校園、官署門廳的蔣銅像被理所當然地清除,政治變革才有根本性的變革,新的政治文化才算有了奠基的條件,政黨輪替的充分意義才算形成,所有真正認同台灣的政黨才能追尋建構台灣民主化,獨立國家之路。「政治家精神」才有可能彰顯。 台灣政黨輪替以後的權力紊亂現象,不能單以國會未過半的朝小野大視之;也不完全是治理的權力弱於制衡的權力,而是一種文化問題,缺少政治變革背後的意義肌理,亟待盼望有一個正常國家的人民正視。

髮禁 人權 威權 心理 管理

吳珮瑛 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 為了該如何對待中學生三千髮絲的問題,近來讓學生、教師、學校、教育部與家長吵得沸沸揚揚,煩惱得不知如何是好。 身為正規體制中最末一端的教育從業人員,該如何管理學生的頭髮,向來就不是我們的課業。但由這些爭辯當中,卻讓我嗅出我在大家所認定的龍頭明星大學裡,所看到的學生,對於自我管理所產生的問題之可能原因。 日前強力要求學校不要過度干涉學生髮式的教育部,搬出的理由是,解除髮禁是維持學生的基本人權,使用一個沈重到令人無以負荷的理由,對於向來威權性格濃厚的教育從業人員是聽不下去的,教師與學校對教育部的反抗,不正好對應著學生抗衡老師與學校對於頭髮的干預。 兩相對照,就可以看出,不論是學生、老師或是學校都極厭煩被約制管理,但會造成今天的局面,絕對是起因於對彼此的不信任。教育部不信任老師與學校可以做到他所要的「理想境界」,而老師與學校也不信任學生可以達到他所要的「標準」。因此,對於教育部採取以處罰、簽約定等方式來管理學校,學校的反應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論學校採用任何對策來應付教育部,這些也都是聰明的學生會用來對付學校與老師的良策。 我們的學生就在這種週而復始的貓捉老鼠、瞞上欺下、對付師長、應付家長的循環中,一個年級度過一個年級,一個學校換過一個學校。而後在各方的壓力下,使盡全力來到人人稱羨的明星大學,讓原來的高中可以在校門口貼上大大的紅色恭賀單後,老師、學校與家長就有如溺水中被急救上岸的人,深呼一口氣後就雙手一攤、責任已了,認為我們的孩子就此可以自由、自然的展翅高飛,對於現在許多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而言更是如此。 有多少家長會關心自己的孩子在大學的學習狀況?插不上手是認為大學的課程太高深,所以無法一如過去可以幫孩子複習課業,或者認為孩子反正進了明星大學,出來之後就是明星學生?即使不是明星學生,也是有「流派」的大學生。 當社會時常批評現今的大學生程度日益低落之時,到底是什麼程度的低落讓社會詬病,讓大學老師及出校門後的老闆搖頭不已、嘮叨不休?數學、英文程度太差?或是任何專業課程的表現每況日下?或許有人會認為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因為我們不可能有機會看到學生將三分之一加二分之一寫成五分之二,是沒有,但即便有,這些都不是我擔心的,我擔心的是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做事方法。 就我站在明星大學這一個定點上觀察十多年的經驗,我確實看到學生在這些面向上往下傾斜的改變。身為這一群人的老師也很想得知,送到我們手中已是十八歲的年輕人,是如何被教育成長的。為何這一群從小讓家長與老師投入最多心力、財力與物力的孩子,在這些面向上會有這樣的現象,站在投資的角度,這儼然就是虧本的生意,而站在教育的角度,一定是在教育、養成的環節中出了問題。 學生越來越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你如果忘了喊口令,他就原地立正不知如何往目標邁進,當你告訴他可以往前走時,他會告訴你:老師我不會做沒有做過的事,告訴他工作的截止期限,他不會往回推算安排各種工作所需要的時間配置,請他竭盡所能發揮想像時,他基本上是懶得去想,就算有想,他也會告訴你,這是課本沒有學過的,所以我不會。下午的課,他午覺睡過頭,然後告訴你,。為手機的鬧鐘聲太小聲,所以不知已上課,與你約上午十點討論事情,快十一點時才有氣無力的走進你的辦公室,以一個近似剛剛才匯款給詐騙集團的懊惱表情告訴你,是被他的鬧鐘騙了。 學生的這些表現所反應的是,從小在一個唸書行程與範圍被安排絲毫不差之框架中成長的孩子,已經失去各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但這又與這一群學生,對很多事其實是似懂非懂卻又顯得很有自主性的特質完全不一致。我們可否合力使孩子在這連續的教育過程中,讓他們的自主性發揮在對自我的管理上! 中學時期的孩子是最叛逆的一群,孩子心理上的掙脫,所要爭取想必只是一個自主性,因此,當我們告訴他畸形怪狀的頭髮會使唸書分心時,但只要他抬頭一望博學的老師、或者唸明星大學的哥哥姊姊們的丹頂鶴髮,飄逸的長鬚時,他們會認為你是在唬三歲小孩。教他們做好各種的管理,就由管理頭髮的小事開始。期待在被大人尊重下的孩子們,會是一群有自主性,又懂得自我管理各種大小事的新世代。

名不正、事難辦

林又新 中油公司顧問 林又新 我於幾年前回台在「中國」石油公司服務。由於我長期在國外持續參與台灣之民主化及獨立正名運動,碰到昔日志同道合的友人時,他們在閒聊沒多久後,總會問一句:「中油公司什麼時候會正名?」,令我不得不就一些相關實際困難作一番解說。 在台灣之正名運動,於去年之立委選舉期間,得到阿扁總統及政府相關部門不少正面的回應,確實令人寄以厚望。但是由於選舉結果不盡人意,選前之熱情似乎已成有待追憶。不過,「正名」一事又豈僅是炒作選舉的議題? 我在四月下旬時,代表中油公司以所屬海外石油及投資公司(Overseas Petroleum & Investment Co. 簡稱OPIC)總經理名義前往非洲之奈及利亞拜訪以尋求商機。經由我國駐當地代表處安排,與奈國總統之石油能源顧問及相關政府官員會談。由於奈國總統正好於前一日才訪問中國歸來,出席之一些官員以為中油(CPC)是來自彼中國之石油公司,害我不得不費時將中油名稱之來龍去脈解釋一番,表示此中油乃是CPC of Taiwan,自己難免覺得有點像李登輝前總統當年強調「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無奈。 奈國總統之石油能源顧問在會談中表示,奈國今年之油氣礦區招標,曾於幾個月前在新加坡和美國德州休士頓舉辦說明會,台灣身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而中油既是台灣之國營石油公司,他非常歡迎也期待中油參與投標;但是據他所知,中油似乎並沒有出席任何一場的說明會。我聽他此言,話中似乎帶有些許怪罪意味,知道這又是誤會一場。我只好再度向他解釋,中油在國外之投資,尤其在探勘方面,幾乎均是以前述之海外石油及投資公司(OPIC)及其子公司之名稱行之。奈國在美國休士頓所舉辦之說明會,即由OPIC在休士頓之子公司(Opicoil Houston Inc.簡稱OHI)當地人員就近參加。這場會面,光是為了澄清這些名稱就令我費盡唇舌,真有「名不正即言不順」,事倍功半之感慨。 當年,中油在國外之業務以OPIC掛名,也許有其歷史背景及實務考量;但是中油是我國目前經貿外交之重要一環,如今應有重新檢討修正之必要。譬如在中南美洲的厄瓜多爾,中油(OPIC)有兩個生產中之石油礦區,至今投資逾美金六億,但是厄國政府有一陣子並不知道這是來自台灣的公司。三年多前,當我奉派前往厄國重新設置中油駐外代表處時,即採用以PetroTaiwan之名在當地登記,以彰顯台灣在厄國之投資。 中油公司目前面臨之重大事項不少,包括民營化之推動、雲林石化園區之籌組規劃、煉油結構之改變、京都協議後CO2排放之減量等等。正名之事固然重要,但仍有緩急輕重,並非一蹴可幾,亦難脫政治考量。我在去年擔任中油董事期間已曾建議經營團隊評估正名之可行性,惟真正決策仍有賴執政當局評估外在因素,期以在「減少反彈,降低成本」的原則下達成。譬如:暫時保留目前簡稱「中油」及「CPC」的兩個商標,以漸進方式先將「中國石油」之名稱汰用;而「中油」及「CPC」亦可代表「中央石油」及「Central Petroleum Co.」,這是個相當自然的組合,甚至在未來民營化後,也多少意味中油公司與中央政府的歷史關連。 如果中油之正名在國內確是一時難以達成共識,那麼至少先將中油的海外公司OPIC「易名」為TPIC或PetroTaiwan,以便能名正言順地推展經貿外交,也才不會為善不為人知,白做功德一場。

世台會年會在澳洲漂亮開成

邱垂亮 前總統府國策顧問 32屆世界台灣同鄉會聯合會年會,8月12日在澳洲布里斯本召開,8月14日閉幕。三天的大會隆重、順利、有內容、有光彩、有歡樂地召開,讓我們雖仍感覺生為台灣人的悲情,但也深感作為台灣人的尊嚴、驕傲和快樂。出席年會、來至世界各地的400多位台灣同鄉異口同聲,都認為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世台會年會。 年會召開前風風雨雨,錢也不多,人也不夠,很多人不看好,甚至看壞。澳洲台僑生態又怪異,並不適合開世台會的會議,很多同鄉避之唯恐不及,要他們共襄盛舉,很難。同鄉會承辦這次大會,獨木撐大廈,重擔子壓扁人。在同鄉會前兩任和現任會長領導下,理事們團結一致,都拼命做事,充滿台灣心、台灣情,還有一股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使命感,非把大會開成、開好不可。這批理事和志工們不僅日夜工作,還像與會同鄉一樣繳付同樣的註冊費參加年會,一點特殊待遇都沒有。 會議的重頭戲有兩個。一個是開幕典禮,四百多位同鄉與貴賓集聚一堂,向澳洲人民與政府嗆聲,讓他們注意到我們的存在、不平、鬱卒。澳洲人民要聽到我們的聲音,也許有困難。不過,專業與技術教育部長Gary Hardgrave(代表澳洲總理)、衛生部長Stephen Robertson(代表昆州州長)、布里斯本市長Campbell Newman、聯邦國會議員Craig Emerson (代表澳洲工黨),在典禮上致了詞,他們都肯定台灣民主化的成功、人的自由與人權的重要性,並認為澳洲應該對台灣有較公平、合理的待遇。另外國會議員、州議員、布城市議員多人,出了席。他們都清楚聽到了同鄉對澳洲向中國傾斜的不滿和抗議。ABC 電台也訪問了大會召集人,報導了世台會年會的中心議題。 另一重頭戲是陳水扁總統經過視訊會議向大會演講。這個演講不僅費錢還科技難掌握,會出狀況,怕人破壞,大家提心吊膽,一直到視訊會議順利完成,台北總統府打電話來說阿扁總統很滿意,才鬆了一口氣。總統半個小時的演說,重覆他最近提出的台灣民主發展歷史觀、「中華民國四段論」、「中華民國是台灣」、「一個原則、三個堅持、五個反對」等論述。他樂觀地認為,「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回想世台會成立32年以來的歷史,其中的艱難和挑戰就好像一棧又一棧的高山,只要我們始終堅持站在歷史最正確的一邊,不管在發展的過程中有多少不同的聲音,台灣人民希望能夠當家做主的願望,就好像順流而下的小隻船,任何東西都無法度來阻擋,一定能夠順利來實現咱守護台灣的心願與理想」。有人對阿扁的說詞並不滿意(沒有像「一邊一國」的重話);但大家對他憂國憂民、身負沈重歷史責任、為2300萬台灣人民的生死存亡、自由民主著想的苦心、憂心、用心,深深感動。 其他,台灣的張清溪教授、黃天麟國策顧問和羅志明立委、日本的林建良(李登輝之友會顧問)和黃文雄教授(大作家)、德國的盧榮杰博士和我作了專題演講,都內容豐富、深入淺出、非常精彩、動人。大會晚會「台灣之夜」的演出,除了昆斯蘭青年管弦樂團外,大都是就地取材,本地的業餘藝人,歌唱得好,舞跳得美。幾曲台灣歌曲(黃昏的故鄉、四季紅、咱們的母親叫台灣、天頂的星、思慕的人),唱得淒美動人,同鄉聽得淚留滿臉。同鄉會理事自編自導自演的短劇,更是令人噴飯,也令人省思。值得一提的是,「台灣之夜」是由昆斯蘭大學台灣學生會負責演出的。 魏老闆為5、6百人煮的台灣小吃、午餐便當,讓同鄉們吃得津津有味、讚不絕口。陳文璋負責的接待工作,非常辛苦困難,但他和他的團隊把煩亂的接機、送機工作做得有條有理。負責資訊、視訊、攝影工作的葉鎮洲和黃連星,日夜忙碌,提心吊膽,苦死了。當然最辛苦的總務組、秘書組工作,在沈香錦、柯文耀領導下,人少事多、事雜,但柯文耀的「So far so good!」一直沒停口,一直沒有破功,真不容易。同鄉會兩位前會長陳文龍和楊進吉,都身負重任,無怨無悔,默默苦幹,日夜打拼。 幾位榮譽顧問、陳博文、盧永吉等出錢也出力。更有同鄉出錢但不出名。如果沒有一位大老闆的出大錢,這個會會開得更辛苦。總之,這個海外台灣人最重要的集會,備受各界注視,先天條件不足,後天也有太多失調的地方,辦起來實在千辛萬苦,讓我們苦不堪言;但台灣人的牛勁,就是不信邪,不甘願,台灣悲情何其多?我們為什麼要默默忍受?這口「台灣受盡欺負」、「世界孤兒」的烏氣實在嚥不下去。再苦再難,我們就是要把世台會的布里斯本年會辦成、辦好。天佑台灣!我們辦到了。辦得漂亮、好看。真的,令人感覺作台灣人,這樣死也才會瞑目。

台灣醫學的近代化與拓殖大學的創立

—-為紀念日本東京拓殖大學創辦百週年發行的「台灣論」第五卷序文 周烒明 日文原著 張坤文中文翻譯 很慶幸,為紀念拓殖大學創立一百週年而編輯的論集新近完成。此論集稱呼《台灣論》,共分五卷,收合約2000頁的文件,綜合當時全日本國內關心台灣的先知先覺,所發表事關台灣的論說、調查報告、統計資料及隨筆等等。這包括從日本領治台灣初期在日本所發行之《台灣協會會報》月刊(從第一期1898年到第100期1907年)。這歷史性的記錄和拓殖大學創立的對照,提供了趣味盎然的寶貴資料。然而此論集以日本文記載,很可惜,與日本文漸行漸遠的台灣年輕世代無法直接閱讀,因此本人真希望選出多篇文章翻譯為大家熟悉的語文和有志人士研習。本論集對於有興趣關心台灣成長過程的日本青年,也是極為重要的資料。本論集克服重重困難才完成。其立論公平,觀察正確,記述不滲偏見,是一項重大貢獻。對於用盡心力達成其「小小願望」的拓殖大學編輯室,池田憲彥、黃文雄和江旭本等諸先生,本人在此最後一卷的首頁表達最高的敬意和衷心祝賀。 拓殖大學是日本當局為栽培其在歷史上第一次獲得的殖民地的人才而建立。其建校精神,和有志「手造台灣國」的台灣青年該持有的建國精神,有一脈相通的共同點。這是本論集給本人的啟示。它包羅有關台灣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題目。是由當時日本關心人士在思索哲學、策略理想、分析統計等隱藏多時的情報寶庫。 現今台灣文化的形成是以日本領台初期即執行的基本殖民政策和地域拓殖政策為基礎,再經國民黨外來政權的表面粉飾,逐漸醞釀而成。這種的台灣文化就是確立認同台灣做條件的「造國」基盤。前台灣總統李登輝博士在第二卷序文指出:特別在國家認同的形成中,台灣人民被迫付出慘重龐大的代價,成千上萬的平民被外來政權屠殺。台灣住民經由日本統治帶來近代化得到很大福利,同時,現代教育也提昇台灣人法治和道德觀念。在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社會,被養成的「善良老實的素質」為台灣人種下了禍根。遭受到二二八事件殘酷屠殺的洗禮,濫用黑名單的恐嚇,白色恐佈的迫害,和世界上史無前例連續三十八年最長久軍事戒嚴令的屈辱。 李登輝前總統所說的「台灣人認同的確立」即是「台灣獨立」,也是黃昭堂博士(寫第三卷序文)、羅福全博士(寫第四卷序文)、陳唐山博士(寫第五卷序文)和本人(也寫第五卷序文)等四人長年奮鬥的共同目標。我們四人在過去四十年來做為同志相勉,在海外共同參加「建立認同台灣運動」,也都早被國民黨政權列入黑名單,四人同被烙印為「不受歡迎人士」。凡四十年被禁止入境台灣。公元2000年,破天荒地台灣政局劇變,在國民黨全面崩潰聲中,民主進步黨的陳水扁先生當選為台灣總統。雖然政權轉換成功,但國民黨五十年來大中國教育的遺毒甚深,「台灣認同的建立」還是路程遙遠,尚須一段時間,繼續努力。共同奮鬥的四人中,黃昭堂博士曾任新政府的國策顧問,羅福全博士是名符其實的駐日大使。只因中國單方面的蠻橫反對,被迫用怪形怪名,牛頭不對馬嘴的「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赴日就任。陳唐山博士榮任外交部長。四人當中最年長的本人卻在奧勒岡州的小村荘退隱。 本論集的題名和著名的小林善紀Kobayashi Yoshinori的漫畫本《台灣論》同名,發表的時間也很巧合,這使我有點不安。漫畫《台灣論》在2000年11月,而拓殖大學百週年紀念出版的單行本〈後蕂新平―― 一位有骨氣的國際觀人物〉是在2001年4月先後出版。雖然猜想可能是編輯室有意的安排,經事實查明是書不同,書名相同是偶然。野村政明(Nomura)先生在第一卷第十四頁寫一篇題名為〈台灣論〉論說,內以十二篇論述,按重要性依序列立台灣施政直接面對的要務,這是一篇傑出的論文。其所列第一條項目為〈土匪的鎮滅〉,採用該節文章的題名做為本系列〈台灣論〉的主題名是非常適合的。小林先生所畫的漫畫書,因很逼真地將台灣的「不能見人的顧忌」辛辣地暴露於世,而被統派指名批判,大罵攻擊為「干涉內政」。小林先生因此一度成為所謂「不受歡迎人士」,覺得很可憐,他也被加入「黑名單」,遭受「禁止入境」的冷遇,成為我們「後起之秀」 。 本人長久生活在美國被認為「日本通」,是因為本人在東京出生,在日本渡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奮鬥求生當過十七年的日本人。私下本人對此封號覺得不敢當。二次大戰結束後一年,第一次定居台灣,當做「中華民國人」,在台灣居住了十三年。以後的經歷是畢業於台灣大學醫學院,到美國的威斯康辛大學(Wisconsin U. Madison, USA)接受研究院教育和醫科訓練。學業完成後不久即被國民黨列入黑名單,護照延期被拒絕。為求生存,將美國定為歸身之地,申請歸化。四十年來成為美國公民,立身杏林栽培桃李。這段期間不但「本身認同的確立」是心上一大要事,雪上加霜地本人經歷過美國移民局連續數次「強制離境」的通知,心神徘徊在台灣、日本、中華民國和美國之間,而變成國籍觀念漸為稀薄、奇妙的「國際人」。前述李登輝先生等四人對日本情事可說比一般人更來得瞭解,應有充份資格以客觀公平的立場來評價日本的歷史。自問本人是一普通醫生,也是門外漢,是否有資格班門弄斧呢?更何況本人尚不知拓殖大學是什麼,只好自告奮勇去探究該校是何物? 1905年朴資摩斯條約(Portsmouth Treaty)結束日俄戰爭,從此日本勢力擴大及滿州(清朝發祥地)和朝鮮(今南北韓),為因應新局勢,台灣協會(NGO)所創立的「台灣協會學校」,在創校七年後(1907年)改稱為東洋協會及東洋協會學校,以備滿州和朝鮮等地的協會加入。事後本人發現對從「台灣」改為「東洋」而心懷抵抗感的不單是我一人而大感震驚。後藤新平在同一年舉辦的東洋協會大會上定論「東洋」兩字比「殖民」合適。聲稱東洋兩字意指台灣、滿州、朝鮮以外的地域。 後來東洋協會學校申請修改校名,經東京府知事(市長)及文部大臣(教育部長)的許可後,在1915年9月由當時的台灣總督安東真美男爵認可批下的申請文件確實記載「東洋協會附屬私立東洋協會植民專門學校」為正式校名。此「植」非彼「殖」,乃因後藤新平主張日本佔領台灣後的政策應該是「植民」培養而教育,不應該是「殖民」由強勢侵略弱勢而同化。該校在三年後的1918年雖然改名為拓殖大學,但實際上被承認為正規大學則在1922年。欲知拓殖大學百年來成長和變遷的歷史性基本概要,請參閱《後蕂新平―― 一位有骨氣的國際觀人物》一書內,由拓殖大學第十六任校長小田村四郎先生所寫精實的序文〈第二章:植民論〉。 回想住在東京,小時候看到頭戴角帽,身穿束領制服的大學生,內心湧起「有朝一日當如是也」的羨摹。東京各大學的校帽各有特色,互相標異,如早稻田的角帽,慶應的圓帽,東大、拓大的角帽等。其中比較活潑將帽子獨創式地變造換形,如在帽頂開孔塗黑色鞋油,戴上尖上加尖的改造角帽,留長長鬍鬚,穿男式長裙,腳登日本木屐踏地刮發聲,闊步遊街的大多數是拓大的學生。不知為何在少年的眼中,這些大學生裝扮和行為被看成是在尊重日本的傳統,祟尚武士道,並以日本精神為榮耀。對此現象,台灣協會學校(即拓殖大學的前身)第一代幹事河合弘民先生在第一卷卷尾提出戒言說:台灣協會的使命不是在養育一群「破帽弊褲,態度高傲」的學生。由此依推,這樣的服裝在當時的協會學生應是大為流行,但是拓大的學生為何會有這種行徑,極可能是受到當時新渡戶稻造(Nitobe)所發行《武士道》英文刊物的啟示影嚮。認為這是拓大畢業生當以國際觀人士活躍於社會時,所持的「武士道精神」之表現。拓大的校歌雄壯地唱詠其主題:「使命崇高遠及海外,服務人類不分膚色,地域不分遠近,我不差別歧視,在我之前人人平等」。 台灣協會學校創立當日,幹事河合弘民先生將建校的目的定為:1)培養有能力在台灣活躍的外交人才,2)植民思想的普及化。河合結論是:建校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創校後幾年以內。很奇妙的是後藤新平當台灣總督府民政局長的任期(1898-1907年)和《台灣協會會報》發刊期重疊,兩者分別在台灣和日本同時為建設台灣而努力。然而這麼重要的歷史事實為何沉埋不見人間長達半世紀以上,因而錯失提昇台日關係的機會,實在令人不可思議。 當本人收到寄來有五卷份量貴重的書本時,依慣例先瀏覽每卷的目錄,當時非常驚訝的是:全部五卷竟然沒有後藤新平或新渡戶稻造的論述。這兩人是本人最為尊敬也是近代罕有的的日本偉人和台灣的大恩人。後來才在第三卷發現收錄後藤新平逐字記錄的演說稿「台灣的實況」,雖然早知道後藤新平為人誠實、剛毅訥言,但做夢也沒想到他的演講能力是如此地差,他的說話順序,前移後跳上下脫節,無頭無尾,過份誇張的表現,充滿不登大堂的笑話,一言以蔽之,這場不精彩的演說將其獨特的、閃耀新鮮的心靈想法、卓越超人的探索構想,再混合他日本東北地方的腔音,將其本人性格和習癖全部展示大眾。即便如此,這還是一項珍貴的歷史資料。 後藤新平在1899年經濟學會發表這篇演說,主要是針對「台灣經濟獨立」這個難題之解決做樂觀的說明。僅從此記載為例就可預測此五卷論集所收錄論說存有的實質和價值。之後,也明瞭為何後藤新平和新渡戶稻造兩位的論說未包括在內的疑雲。很顯然地,後藤新平和新渡戶稻造的論說,早經《台灣協會會報》的有關雜誌選拔,由拓殖大學在2001年4月個別以單行本出版。即《後藤新平—一位有骨氣的國際觀人物》,(其中收有許文龍先生寫的文章〈台灣近代史中的後藤新平〉一文)和《新渡戶稻造—國際開發與國際教育的先驅》。我也曾到Portland的紀伊國屋書店(Kinokuniya)接洽,但該書店不代理大學出版的書本。 若要從《台灣論》中選出本人最有興趣的題材,無論如何就是和醫學有關連的了,如在第一卷內社會篇佔有八十五頁篇幅的台灣衛生醫療問題。後藤新平本人就是醫生,積其當任衛生局長六年的經驗再出任民政局長,其對台灣現代化的發展所做的貢獻,最顯耀的項目不滕枚舉,如公共衛生的制度和台灣醫生的培養。恩師杜聰明博士經常談到山口秀高、高木友枝、堀內次雄等三位日本教授,就是對台灣醫學向上發展有極大貢獻的一批教育家。後藤新平成功的背後,有此等不可忽略的偉大醫生,而協助他發展台灣公共衛生最大貢獻應該算是高木友枝(1858-1943年)。高木曾任第二代台北病院院長及第三任醫科學校校長,他是位富有才華的醫生,在行政管理(防疫課長)、企業界(台灣電力會社董事長)和學術界(教師及醫科學校校長)均有卓越的成就,而被奉稱為「台灣衛生醫學之父」。另一位被敬稱為「台灣醫學之父」是堀內次雄醫生,堀內將全部心血灌入台灣的醫學教育長達四十年,其中擔任醫科學校校長二十二年,是被學子們敬慕如慈父的一位人格高尚的學者。後藤新平是個天才的上司,他的妙術是慧眼識英雄,發掘這三位傑出醫生加以重用,再加雕琢栽培。更邀請農化專家新渡戶稻造來台灣,他在兩年以內將台灣糖業提高到世界級水準,砂糖產量增加三倍,促成「台灣經濟獨立」在1904年實現,比預期的提早五年。 《台灣論》全部五卷內收錄的論文,只有極少數關連到衛生醫學。所觸及的僅有在第一卷社會篇(第一二七至二一一頁,計八十五頁)。由三位醫生提供的台灣傳染病學的論文。其中一位就是高木友枝。本人收藏的書籍就有高木友枝所寫的小冊子,名為《Formosa島的公共衛生》(Die Hygienischen Verhaltnisse der insel Formosa)。這本小冊子是以德文書寫台灣公共衛生的論文,1911年德國Dresden市出版。全書大約有兩百三十頁,插入八十四張當時的台灣風景照片、多幅地圖和多數的統計圖表,是一本很優秀的博士論文。為此論文,高木暫停其在台北的醫學院院長職務,遠赴德國留學三年。其間和德國婦女結婚。回國後復職,依序提出論文,獲取醫學博士學位。從此仕途平順如青雲,歷醫科學校校長十二年。 題名為〈台灣衛生談〉的演說稿,即《Formosa島的公共衛生》一書的內容,是高木友枝就任醫科學校校長的1902年所作記錄,演說很簡單明瞭地檢討過去七年日本在台灣拓殖的業績。其施政成果令人驚訝。短短的七年就在台灣建立十所綜合醫院,一所分院,為此配置公醫八十名。另外地方醫生一千八百人和來自日本的開業醫生三十名,設立二十所地方衛生機關。這樣的建設和努力將台灣建成為難以置信的「一片健康的土地」,達到八項最嚴重的傳染病,如斑疹傷寒、赤痢、瘧疾和猩紅熱四項病例減少到比日本更少,而白喉一項在台灣絕跡,肺結核和麻瘋兩項也比日本本土為少,僅存鼠疫一項比日本本土為多。台灣的鼠疫在1896年以來大肆橫虐全島,經過二十年的時間在1917年根絕成功。經過多項很有趣的統計學分析來比較東京和台灣的病例,雖然發現台灣在小兒腦膜炎和腳氣病兩項顯然多出日本本土,但總體來說,當時的台灣在公共衛生方面不比日本差,即使和日本本土內公共衛生良好的大城市相比,也毫無遜色。 當時在台灣吸食阿片的佔人口的3.85﹪,而阿片使用量的管制是公共衛生中最為困難的課題。根據後藤新平有名的「生物學原則」所做長期的管制,觀察了吸用人數由1900年的十七萬人到1902年減為十五萬人,過九年1911年為十一萬人。這就是高木友枝在上述以德文之論文內所預測的傾向,逐步減少而達成的成果。在醫學教育方面,高木向後蕂提出留學優待的制度,此建議為「以公費保送由日本來台灣完成規定醫療服務期間的醫生到外國留學兩年」。這制度對當時的年輕醫生具很大的吸引力,使很多優秀的醫生願意來台服務後再到歐美留學。高木本身就是這種途徑留德。他又在辭去校長職位前向後藤新平進言:在總督府內設置中央研究所,其本人也被任命為該所第一任所長,將其外國留學制度更加強化發展。其後此中央研究所變身為屬於台灣大學之熱帶醫學研究所。 不僅台灣受惠於此外國留學制度,其恩惠亦遍及日本本土。因為本制度,許多優秀且有革新思想的日本醫生,留學後可任選返回台灣或日本服務。總之,許多留學醫生回國後都成為著名的學者或是臨床教授。成為世界級學者就有研究瘧疾的木下嘉七郎,細菌學的堀內次雄及病理方面的今裕教授等。台灣醫學對世界衛生最受矚目的貢獻就是熱帶醫學。這應歸功於中央研究所之設立。該所在1919年改組,將其衛生部附屬於台北帝國大學之熱帶醫學研究所。其新陣營由堂堂傑出,國際出名的學者精英組成。除了長野泰一教授(細菌血清,留法)和曾田長宋教授(厚生學,留美)以外,大部分的教授都是留學德國。由宮原初男放教授(熱帶醫病),下條久馬教授(所長),中島壽教授(細菌血清),岸田秋彥授(細菌血清)等所組成的陣營,就可以知道此研究所能擠身世界級的道理了。 後《台灣論》第一卷社會篇記述的高木友枝的演講一直到上述的台灣醫學史,本人到現在才得以抽絲剝繭地瞭解其中奧妙。高木分析在台灣驚人的公共衛生之成就,並將其成功理由歸述如下:1.排水系統及飲用水設備完善,2.由公共衛生補足法促成之預算增加,3.設置醫學教育機構如醫科學校及醫學講習所,4.上項醫學教育之成功,5.醫生薪水之提高,6.藥品管制的完整,7.行政長官本人是醫生,8.邀請日本內地優秀醫生到台灣服務的制度。高木說得條條有理,本人大加肯定其作為,也感謝這些人對台灣盡力。1899年在台灣開辦的醫科學校,經過三年已擁有130名成績非常好的學生,其膳食、服裝大部份都由官費支出。學校對學生培養不遺餘力,大大寄望其優秀學生,不管到日本任何一地表現都不輸人。 現代日本對台灣的理解比起百年前領台初期不但落差甚大,也可能完全不存在。日本人過份用心於中國的存亡,而完全忽視了昔日用盡熱情經營的殖民島—台灣的興亡。探究拓殖大學的起源,是在一百年前建立,其目的是為開拓台灣。而後藤新平以其獨特的「生物學原則」擔起台灣的統治。此統治方式被稱為“新殖民主義“是和過去以武力或宗教來征服的殖民主義,完全相異的「文化人道主義」。因此百年後,後藤的方式還被台灣人欽慕和懷念。 正當「殺死」(SARS)延襲東南亞和台灣爭取加入WHO時,中國對台灣蠻橫封殺、百般欺凌,令人再度激起無限的憤怒。當年日本留在台灣,世界第一流的熱帶醫學研究所,到現在還是健全存在。屈服於中國非人道而且傲蠻的政治壓力的聯合國會員國(可能包括日本在內),假如能夠察覺到台灣現在在熱帶醫學所擁有的研究成果和經驗,足以對人類有貢獻,依情依理早應該前來懇求台灣早日加入WHO才是。 總之,為了後人再度研究此論集貴重的歷史事實,而從百年來雜亂分散的眾多文獻,加以收集、考証、分類、撰文、編集、解讀,從頭到尾,貫徹綜合工作的這此人士,尤其是池田憲彥和黃文雄教授的勇氣和耐力實在令人感佩。這種努力是為增進台灣和日本互相的認識與信賴,以為和平友好的鄰國必須的付出。對兩國間的外交關係,文化的成長和認同的建立,自不待言有很大的貢獻。很幸運地,此龐大的論集《台灣論》中的一小節,搜摘了有關台灣的醫學,特別是關係到傳染病醫學近代化的歷史和論說。雖是滄海一粟。但此生有緣發現了大量的「情報」,也頗感欣慰。在此謹記讀後的感想做為序文。 拓殖大學創校百週年,該校在公元2004年12月出版“台灣論“一書。該書第五卷序文由周烒明醫師執筆。為這篇序文周醫師用盡心力,蒐集百年來分散的資料,凝積完成此一傑作,本人深受感動。序文中,特別是對李總統及後藤新平(註二)的記述,再次加強本人原有的認識,倍感親切,心弦共鳴。全篇記述令人非常感服。

終戰六十週年有感

侯榮邦 今年八月十五日是二次大戰終戰六十週年紀念日。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對聯合國投降文書簽署當天,聯合國盟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元帥發佈一般命令第一號指定在亞洲的日本軍應投降的對象,依據該命令,中國戰區最高司令官蔣介石接受日本軍的投降,佔領台灣(包括澎湖島)。蔣介石以不具國際法上效力的開羅宣言為依據,片面宣佈台灣成為中華民國的領土。從此開啟半世紀有餘生為台灣人的悲哀的命運。  台灣史是一部外來政權的統治史,尤其是歷經國民黨外來獨裁政權超過半世紀的殖民統治,刻意剷除台灣人的本土意識,執意灌輸大中華思想,培植大中國意識。無可諱言,半世紀有餘的外來政權愚民政策與單一價值觀之毒化教育下,現今台灣的政治,社會與民心早已受到中國惡質文化嚴重的污染。  今後重要的課題無疑是從事政治改革、社會改革,教育改革以及李登輝前總統一向提倡的心靈改革。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是長遠而艱鉅的工程,但是,我們必須勇敢去面對,腳踏實地,逐步進行。  一九九六年,人民直選李登輝為總統,創立名副其實的「主權在民」的民主國家。在李總統領導下,確立台灣主體意識,加強台灣本土化政策。二○○○年的總統大選,由本土民進黨的陳水扁取得政權,完成歷史性的和平政權輪替。二○○四年陳水扁險勝獲得連任,惟在國會朝小野大的政治生態下,遭受強力的抵制與封殺,以致五年多來許\多重要的國防、民生等法案均無法通過,使民進黨政權執政團隊心餘力挫,幾乎沒有顯著的政績與建樹。但是陳總統並不因而退縮與灰心,仍然堅持台灣主體意識與本土化的理念,期待有突破的一天。  其實台灣的民主政治還在起步的階段,國民的民主素養還不夠,欲具備良好的民主素養沒有捷徑,務須依靠長期不斷的教育與培養始得達成。以筆者的觀感,現今的立法委員之中,其專業與素養可以稱職者不夠三分之一,這說明了「要有好的選民才能選出好的民代」。  民主為普世價值,台灣的民主政治距離成熟的階段還相當遙遠,有待全體國人共同努力。(作者為現代文化基金會董事)

加入地球村 台灣參與國際社會

陳唐山/Ph.D. in Atmospheric Physics from Purdue University (本文英文:Joining the Global Village Taiwan’s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刊登於哈佛國際評論) 被譽為「寧靜革命」的民主改革使台灣從威權體制蛻變為尊重人權與法治的民主社會,並被美國自由之家列為全世界89個、亞太17個自由國家之一。 台灣在全球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人口超過140多個聯合國會員國,是全世界第17大經濟體,第15大貿易國,而其資訊工業更是揚名世界,筆記型電腦、主機板及液晶螢幕等產品之產量高居世界第1,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04年的「成長競爭力」評比中,台灣位居第4名,並且連續3年位居亞洲第1名。 然而,遺憾的是,台灣的政治與經濟成就並未真正反映於國際舞台。台灣不是聯合國體系相關組織的成員,全世界7,2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中,台灣擁有會員身分的只有26個,以觀察員等其他身分參與的也只有17個,這與台灣旺盛的活力實在極不相稱。由於中國的打壓,台灣幾乎被排除在參與國際社會所有政府間國際活動之外,這種「政治隔離」傷害台灣人民的人權、利益與尊嚴,違反國際社會保障民主、自由、人權的主流價值,不是文明社會應該容忍的事。 台灣應有一席之地 經常有人表示,台灣過去參與的國際組織雖然有限,但仍然能創造出政治與經濟的穩定,由此可見,協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並非必要。然而,基於下列理由,本人相信台灣應該在國際組織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 新議題的出現需要台灣在聯合國擁有一席之地。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許\多問題已難由個別國家單獨處理,例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以及巴西、墨西哥、俄羅斯等國的貨幣危機,幸賴國際貨幣基金(IMF)等國際金融組織(IFIs)的適時介入與協助,才未造成跨國性骨牌效應。然而,由於台灣並非該等國際金融組織的會員,必須獨力面對亞洲金融危機。有鑑於國際資金流通的自由化,國際社會必須慎重考慮台灣參與IMF等國際金融組織的可能性,使國際金融體系更能有效因應潛在的金融危機。 其次,新架構的產生也需要台灣在聯合國扮演一個角色。地球村觀念的興起,使得許\多議題成為國際關切的焦點,國際環保合作就是一個例子。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的「京都議定書」是多邊致力預防全球暖化,追求人類永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該議定書有關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管制,對台灣的工業發展及對外貿易都有重大影響。由於台灣並非聯合國會員國,未能獲邀參與「京都議定書」的談判或國際規範的制訂,如果國際社會希望台灣為全球努力做出貢獻,則國際社會應讓台灣充分參與解決重要國際議題的新架構。 此外,追求國際參與是台灣民主人權持續發展的必然結果。台灣在1980年代中期開始民主化之後,台灣人民要求政府積極尋求國際角色的再定位,例如台灣爭取參與聯合國行動,就是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於1991年經立法院通過決議推動。台灣的民主發展符合聯合國的主要理念。2002年7月「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人類發展報告,特別強調深化民主的重要性。台灣是成功\的新興民主國家,值得更多國際肯定。由於台灣未能在諸如「民主社區」(Community of Democracies; CD)及「新興及復原民主國家」等眾多多邊機制中扮演積極角色,使得台灣無法與其他國家分享寶貴經驗,缺乏這種經驗共享也斲傷聯合國推展全球民主的承諾。 更重要的是,賦予台灣在聯合國一席之地,才能維持國際合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例如,要促進國際衛生合作就要將台灣納入世界衛生組織。台灣一年有將近800萬人次出國觀光、外籍人士則有將近300萬人次來台觀光,目前在台外勞也有30幾萬人。此外,2004年使用台北飛航情報區的飛機除我國內航線外,計包括30國約69家國際航空公司的飛機,共達140萬架次。在人口流動如此頻繁的情況下,將台灣排除在WHO之外,將造成國際防疫機制的缺口。去年美國及日本投票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就是從SARS傳染病經驗中深切瞭解到,以台灣人民和各國人民交流密切的程度,將台灣納入國際防疫合作符合全世界的利益。 台灣是國際上少數有意願也有能力提供人道援助的國家之一。台灣曾經對阿富汗及伊拉克提供大量人道援助,去年印度洋發生海嘯災變後,台灣政府提供5,000萬美元賑災,成為全球20大捐助國之一。此外,民間捐款更超過1億美元。然而,台灣卻被排除在捐助國會議、防災會議以及海嘯預警機制建立的討論之外,因而無從做出更多貢獻。這不但是國際社會的一項損失,也是國際人道合作的一個缺憾。 海洋環境的保護以及海洋資源的保育被廣泛視為人類共同關切的議題。各國都體認到,只有經由國際組織推動的國際合作,或者經由區域性、全球性的共同行動制訂相關條約規範各締約方,有關海洋污染防制、海洋資源濫用等問題才能有效獲得解決。公海自由是國際習慣法的一部分,也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主要訴求。原則上在公海航行的船舶,船旗國擁有專屬管轄權。台灣是提供國際航運服務的主要國家,船舶航行世界各大海域;台灣也是世界六大遠洋漁業國之一,國際海事組織(IMO)及國際糧農組織(FAO),特別是後者的漁業委員會,應該率先讓台灣得以與各國並肩而坐,共同針對海洋環境挑戰等議題進行討論。 反恐也是一個可以經由納入台灣而加強的國際合作領域。國際恐怖主義尤其是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WMD)帶來的威脅是超越國界的。國家安全無法再以地理作為屏障。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都必須共同合作,以保障及提升全球安全。國際間已經建立諸如「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及「澳大利亞集團」等各種管制戰略性及高科技商品進出口的機制,以減少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的危險。確保台灣參與國際安全及反恐合作網,符合全世界的利益。 最後,由於中國對台灣的外交圍堵是造成兩岸漸行漸遠的一個重要因素,台灣參與聯合國正好可以作為兩岸合作的起點。中國不斷增加對台軍事威嚇,造成台海的緊張以及區域的不安。建立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是確保區域和平必要的步驟,但是這個安排不能只侷限在兩岸之間,更應該放在多邊架構下處理。兩岸目前同為APEC及WTO會員,這個事實顯示,兩岸可以共同參與國際合作並做出貢獻。只要國際間多給予台灣鼓勵和協助,而中國又能發揮更多創意、彈性和善意,我們相信,兩岸在APEC、WTO中的合作精神可以應用在其他功\能性國際組織如WHO、國際民航組織(ICAO)及IMF。 聯合國是關鍵所在 台灣有意願也有能力積極參與跨國議題的合作,但卻因為在聯合國沒有適當的代表權,而被排除在WHO、ICAO、世界氣象組織(WMO)、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等國際組織與多邊公約之外。聯合國如果能接納台灣,不但將使台灣有機會參與其相關組織及其他多邊合作,更能夠實踐聯合國憲章揭櫫的會籍普遍化、促進國際合作以及提升人類福祉的理想。 1971年時,聯合國大會通過有關「中國代表權」的第2758號決議,該項決議成為中國幾十年來阻止台灣推動參與聯合國的一項藉口。第2758號決議通過時的背景是當時海峽兩岸都主張中國只有一個,並互爭「中國代表權」。然而,民主化的台灣已經實踐了主權在民的理念並重新自我定位,不再主張中國代表權,而是強調台灣2,300萬人民的代表權。因此,第2758號決議的時空背景已經完全改變,到了必須加以檢討的時候。 台灣參與聯合國將提升區域和平。波士尼亞、索馬利亞、蘇丹等國的內戰,都在聯合國維和行動的介入下得以獲得消弭;東帝汶甚至在聯合國的協助下獲得獨立並走向民主化道路。今天,台海一直被認為是東亞三大衝突點之一,其癥結就在於中國視台海為其內政問題而排除國際介入。 尤有甚者,中國迄今仍未放棄對台動武,更企圖以「反分裂國家法」作為其隨時得以對台動武的所謂法理藉口。聯合國以維護世界和平為宗旨,接納台灣參與,將可提供兩岸建立互信並經由和平對話解決歧見的多邊平台。 地球村的一瞥 今年10月24日聯合國將慶祝成立60週年,最近有關聯合國改革的議題已經受到各方廣泛的討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擴大安全理事會的代表性,但台灣2,300萬人民的代表權何在?我們懇切呼籲聯合國應該省思其創立宗旨並繼續追求自由、民主、人權等全球主流價值的發展。 60年前聯合國曾經倡議維護和平、保障人權、促進人類發展的理念,能否維持上述三大理念將決定聯合國在第二個60年的成敗,因此,能否接納台灣勢將成為聯合國的一大考驗。 在一個地球村時代,沒有台灣參與的國際合作,就好像有了破洞的臭氧層,對全世界都有不利影響。如果台灣能夠參與國際組織及多邊合作機制,將更能夠維護其人民權益、善盡國際責任、促進國際合作並維持東亞區域和平及穩定。 台灣2,300萬人民已張開雙臂擁抱世界,國際社會應該給予回報。

鞏固心防-「搶救台灣農業」的世紀大騙局

張葆源 前 言 過去,大家對於「國防」的概念往往侷限於軍事防衛,後來隨著戰爭思想的演進,廣義的國防已涵蓋\心防,而且心防穩固與否,對於國家安全其實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亦即,根據新的戰略思維,當一個國家面對外來威脅時,首應鞏固的層面就是心防。 心防,是在心理層面辨識敵我,認清敵人任何作為的心理防衛作用,它屬於「全民國防」(Civil Defense)的範疇。全民國防和軍事防衛是相對稱的概念,都是國防事務的一體兩面;全民國防不限於支援國家遂行戰爭意志的軍事層面,即使在承平時期,只要是確保國家內部秩序或維護國家安全等機能,都可涵蓋\其中。由此可見,當我們面對外來威脅時,首應鞏固心防,統合運用政治、經濟、心理、科技及總體國力,才能有效嚇阻敵人。 綜觀各國規劃戰略構想時,必然會衡酌本身國力和安全需求,建構其軍事防衛系統,同時也會進行心防的鞏固工作。例如,瑞士為維護其永世中立國的地位,除了施行嚴密的民間防衛系統,全體人民更有保家衛國的決心,故可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全國總動員。此外,冷戰時期的瑞典,因前蘇聯虎視眈眈,全民警戒意識高昂,終能安然渡過危機四伏的冷戰。以上事例,在在彰顯出鞏固心防對於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反觀台灣,面對中國這個正在崛起的軍事霸權,它不但是專制獨裁、踐踏人權的國家,更是全世界對台灣敵意最深的國家。當前,很多台灣人只看到中國經濟成長的假象,卻有意無意地忽略它窮兵黷武的本質。所以,十幾年來,中國利用各種優惠吸引台灣資金和技術,造成產業大舉西移,連帶引發嚴重的失業問題,現在中國又把歪腦筋動到台灣農民身上,引爆社會的對立與震盪。然而,承受一波波衝擊後的政府,卻顯得招架無力,令人憂心忡忡。 事證顯示,國人的心防顯然日漸鬆馳,該現象對於國家安全相當不利。雖然加強軍事力量的硬體設施相當重要,惟若沒有堅定的敵我意識和防衛意志,即使購買再先進的軍備,亦將無濟於事。因此,我們除了呼籲國人支持加強軍備的訴求外,更強調鞏固心防的重要性,從而擬定系列文宣,做為本聯盟推動「925手護台灣大遊行」的政策說帖。 手護台灣大聯盟辦公室 2005年8月9日 鞏固心防-「搶救台灣農業」的世紀大騙局- 三月底,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和中國國台辦主任陳雲林達成十點共識,中方提到「台灣農產品銷售,大陸願在通關檢疫與物流方面給予優惠,歡迎國民黨組織台灣農業團體進一步磋商。」一個月後,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北京大學演講時表示,農業在台灣已成為弱勢產業,在中國這麼大的空間仍具備發展前景,希望中國能開放台灣農產品銷往中國市場。 就這樣,本來已經輸往中國的台灣水果,卻在各方的炒作下,突然成為最熱門的政治話題。此外,中國在發動水果攻勢的同時,又說要贈送台灣一對熊貓,作為回饋政黨交流的善意;但因我國政府強調必須符合國際保育規範,又引來中國指控台灣不識大體。一來一往之間,中國儼然成了充滿善意的王道之邦,台灣則變成不知好歹的蕞薾小國。 然而,國人了解隱藏在溫情攻勢後面的政治意圖嗎?熊貓、水果等議題難道不是引發台灣紛亂的觸媒嗎?台灣人怎能不去察覺即將到來的危機。有鑒於此,爰將近來相關爭議所突顯的問題臚列如後,希望政府和國人深切認知其嚴重性。 一、水果輸中風波,透露出心防潰堤的警訊 在這波水果攻防戰中,政府一直屈居弱勢,甚至被渲染成阻擋農民把水果輸往中國的元凶。殊不知農產品早就輸往中國,而且沒有任何限制。所以,目前爭執焦點不是農產品能不能「登陸」,而是雙邊政府如何談判關稅、植物檢疫及智慧財產權保護等議題。然而,中國徹底否定台灣主權,意圖把台灣「去政府化」,很多人不去質疑中國的政治動機,卻反過來痛批政府「鎖國」,充分顯露出心防潰堤的徵兆。 二、中國一收一放,意在使台灣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 中國先釋出所謂的「善意」,卻預設談判障礙,逕行指定台灣的對口單位,故意把台灣政府塑造成拒絕接觸的頑石,再片面宣布十五項水果零關稅,誘導在野黨和農民團體把砲口對準政府,藉此削弱台灣政府的威信。 (一)中國拒絕與台灣對口單位談判,企圖把台灣「去政府化」 作為主權國家,政府當然有權決定由誰出面談判。但是,中國自己指派商務部轄下的「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代表談判,我國委請經濟部所轄的「外貿協會」作為對口單位,性質相同,何錯之有?中國憑什麼指定省農會作為台灣的對口單位! 試想甲乙兩國談判,甲國指定要和乙國的某個團體談判,這不是干涉內政,又是什麼?更何況,依據「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政府本來就可以委託民間團體,與中國相關機關或經其授權的單位協商簽署協議。而今,中國把手伸進台灣,逕行指定談判對象,用意就是要將台灣「去政府化」。 (二)中國片面宣布零關稅,就是想把台灣「去主權化」 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原則等自由經濟思想,對於促進市場運作雖有貢獻,但世貿組織前身的關稅貿易總協定還是有例外。例如,為保障人民、動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有「一般例外」;另外,基於國防安全的需要,則有「安全例外」,這些例外皆可排除最惠國待遇的適用。 另方面,如果一個國家要給另一個國家國民待遇原則,則必須對其他會員國一體適用;然而,中國若把對台零關稅解釋為國內事務,以拒絕其他會員國的要求,台灣反將落入「去主權化」的陷阱。 三、水果輸中,絕非單純的農產運銷問題 (一)中國市場是台灣農產品的出路嗎? 2004年,台灣農產品出口總值為35.5億美元,出口國家及比例依序為:日本39.3%、香港14.9﹪、美國10%、中國8.2%及越南7.5%。出口中國總額為2.92億美元,生鮮水果只有區區34萬美元,僅占農產品輸銷中國總額的0.12%。由此可見,台灣水果生產成本高於中國,售價偏高,難以大量進入中國市場。況且,中國本身為農業大國,其農產品涵蓋\各種氣候類型,台灣想對中國大量輸出農產品,根本無法與其國內農產品匹敵。 (二)台灣若被迫採取最惠國待遇,農民利益何在? 中國不顧WTO基本精神,片面宣布十五項水果零關稅,著眼點就是算準台灣遲早將被迫採取最惠國待遇的互惠措施,屆時中國若要求台灣輸入中國農產品,因兩國農產品同質性高,其低價農產品大量輸銷我國,勢將對台灣農業造成重大衝擊。 因此,零關稅政策的直接獲利者是經銷商和通路商,台灣農產品短期內雖可獲利,但不出數年,中國利用台灣資金、技術栽植的農產品大量回銷台灣,台灣農業勢將進入最嚴酷的寒冬。 四、農產品全面流通的後遺症 (一)台灣農業恐將步上產業西移的後塵 一九八八年七月,中國發布「國務院關於鼓勵台灣同胞投資的規定」,賦予台商特殊優惠。十幾年來,台灣產業在西進聲中大舉投資中國,不少企業的策略是「連根拔起」,不但生產線,連總公司都一併西移。很多企業甚至採取惡性關廠的作法,表面上是「倒閉」,實際上是暗渡陳倉,轉進中國設廠,完全棄台灣勞工於不顧。 這種事例不勝枚舉,台灣有無數勞工在西進潮中陷入哀哀無告的困境,泛藍人士從來不去檢討西進策略帶來產業空洞化和大量失業的惡果,卻反過來要求政府繼續開放投資中國的項目,其居心何在?今天,農業問題亦然,泛藍人士主張利用中國消費市場來搶救台灣果農,表面上很吸引人,但這種畫大餅的騙局能撐多久?令人質疑。尤其,中國宣布十五種水果零關稅後,恐將引起農民搶種風潮,未來中國政策生變,必然嚴重滯銷,請問在野黨願意全面收購嗎? (二)中國市場的潛在風險 中國政府無力解決自己的農村貧窮問題,卻願意「照顧」台灣農民,其用意昭然若揭。台灣主張全面開放的人士認為,農產運銷屬於市場機制,應由市場自由決定,這種經濟學的基本邏輯人人都懂,它可以在民主體系中運作,但在決策系統封閉的獨裁國家就充滿變數。 因此,只要中國認為沒有利用價值,政策隨時可變;況且,與中國交易常無契約保障,多數風險須由賣方承擔,加上農產品的需求及供給彈性很小,對方突然不買,反而會對農民造生重大傷害。例如,過去日本向台灣大量採購香蕉,後來轉向他國購買,就曾對台灣蕉農造成重大打擊。一窩蜂追逐近利的台灣人怎能不記取教訓? (三)農業技術沒有流失危機嗎? 近年來,中國不斷釋出政策優惠,吸引台商投資大型農場,部分水果品種及技術被帶往中國,農技優勢日漸流失。今年7月,中國設立「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擴大吸引台灣資金、技術、新品種的意圖相當明顯。 然而,中國排除台灣適用優先權制度,對台灣人的專利保障已極為不利。另一方面,我國「植物品種及種苗法」雖然明定因國際條約、貿易協定或保護植物品種等需要,政府得限制種苗、種苗收穫物或直接加工物的自由輸出入,但事實證明,台灣已有不少特殊品種的栽種技術流入中國,充分暴露出國人不守法、政府沒把關的弊端。 (四)中國劣質農產品將充斥台灣市場,影響國人健康 中國農產品的品質向來受到詬病,農藥殘留問題相當嚴重,根據「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資料,去年其國內市場有五成蔬菜的農藥殘留超過標準,《中國青年報》並報導中國每年食用蔬菜中毒者有十萬人(2004年12月)。我們相信,實際數目絕對在此之上。 目前,因互惠原則輸入中國農產品的日本正深受「毒菜」之害,日本雖然提高檢驗標準,中國還是無法改善農藥殘留問題,甚至發生食用中國農產品中毒致死的案例。日本厚生勞動省在今年一月和五月針對中國蔬菜進行全面檢測,發現農藥殘留超出標準值甚多,並檢測出被國際禁用的劇毒農藥。 由此可見,中國農產品一旦大量進入台灣市場,不但低廉價格引發的削價競爭將擊潰農民生機,嚴重的農藥殘留又將戕害國人健康。主張市場全面流通的人士,可曾思考過這些後果? 五、政府反應慢半拍,突顯行政失靈的弊端 中國片面宣布水果零關稅,台灣依據WTO的原則要求談判,卻被解讀為阻斷農民生機,農委會雖握有相關資料,但未能在第一時間和相關部會進行資料彙整,讓行政院統一口徑,立即作出反應。從而導致府院黨各自為政,只能闡述零星意見。 弔詭的是,水果議題吵得沸沸揚揚,政府部門處於挨打姿態,還是不動如山。反而是在大勢底定後,各級官員彷彿才大夢初醒,頻頻下鄉宣導。行政院長謝長廷日前和農民對談時表示中國不照顧自己人,卻花費新台幣三百億元照顧台灣農民,這不合理,不會長久。 這些陳述當然是事實,全世界也知道中國有嚴重的三農問題(農業、農村、農民),多數農民生活在貧窮線以下,農村暴動事件層出不窮,根據中國官方資料,2004年的農村暴動就有五萬多起(外國媒體報導超過十萬起)。所以導致大量「盲流」湧進都市,還有甘冒生命危險、漂洋過海的偷渡客。然而,我國政府卻疏於政策說明,使人民一直被矇在鼓裏。從水果輸中議題看來,政府職能已經暴露出行政失靈的弊端,亟待正視。 不但公部門的反應慢半拍,連執政黨的態度也游移不定,甚至有民進黨立委認為政府不應阻止農產品輸中(不知政府從未阻止),也有人認為這是大勢所趨。然而,早在中國宣布零關稅政策前,民進黨早該意識到中國操作水果議題的真正圖謀,怎能在連連失分之後,還不知道對方是如何達陣的? 六、一再呼應中國,在野黨切莫淪為共產黨的「尾巴黨派」 中國否定台灣主權,反對政府對政府的談判,甚至不惜違反WTO的精神,逕自宣布十五項水果零關稅,其目的就是要把台灣「去政府化」。中國的操作手法,顯然是故意把球作給國親,然後借力使力,利用國親來攻伐執政黨。這種圖謀,明眼人馬上就看得出來,反而是國親被當成裂解台灣的工具,竟然還沾沾自喜,令人痛心! 其實,中國拉攏台灣農民的攻勢早就展開,但在野黨的主動配合,則讓中國政府找到直搗台灣社會基盤的切入點,隨後便發動一波波的攻勢,不斷撥弄著台灣內部的矛盾情緒。 七月二十八日,就在國民黨和親民黨立委共組的農業訪問團抵達中國的同時,中國宣布八月一日起正式給予十五種台灣水果零關稅的措施,國親人士無不額手稱慶,紛紛把矛頭對準自己的政府,不但主張「農產品登陸不應被政府歸為統戰問題」,更強調「水果貿易是經濟自由市場的產品,政府不應把政治因素加入單純的貿易問題」。 乍聽之下,這種論調似乎言之成理,但它只適用在和平、民主、正常的國際關係架構中,在野黨想把自由經濟法則硬套在台灣和中國的經貿關係上,不是太天真,就是太邪惡! […]

愈來愈強的中國威脅怎麼辦?

陳國雄 在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呼籲歐盟不要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之後不久,美國國防部正式發佈「二○○五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力報告」指出,由於歐盟意圖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因此俄羅斯在感受到潛在的市場競爭壓力之下,於去年出售新型的蘇愷側衛式戰機、蘇愷30MK2戰機、S-300 PMU2防空飛彈、蘇愷30戰機增強型雷達系統、R-77型及R-27型空對空飛彈等等,這些先進的武器系統將會直接影響台海的穩定和美軍人員的安全,也會加速轉變區域的軍力平衡,危及許\多國家的安全。 在核武威脅方面,報告首次以圖文並茂方式說明解放軍飛彈部署的位置與射程,指明中國擁有的核武具有嚇阻以及還擊的能量,瞄準的對象除了印度、俄羅斯之外,實際上是包括美國、亞太地區、以及南邊的澳洲和紐西蘭。報告提到中國威脅的對象,不限於台灣,還包括整個亞太地區和美國。 至於中國軍力增長對台灣的意涵,首先來簡單回顧歷次報告的內容。根據《二○○○年國防授權法案》規定,美國國防部每年需向國會提出「中國軍力報告」。 二○○○年的報告中指出,在短、中期內,中國武力犯台有諸多困難,可能要到二○一○年後才會取得相當優勢;又說台灣在制空、制海、反登陸方面,皆掌握優勢;解放軍數量雖然龐大,但是台灣在質量上較具優勢。 二○○一年沒有提出報告。 二○○二年的報告說「台灣的優勢開始流失」,中國可能憑藉武力威脅和恫嚇手段,配合飛彈攻擊和海上封鎖,速戰速決,瓦解台灣的抵抗意志,迫使台北簽訂城下之盟。 二○○三年的報告指稱解放軍可能採取「斬首」(Decapitation)策略,針對台灣的政治和軍事領導人下手。 二○○四年的報告則說為了因應台灣情勢,解放軍加速軍事現代化的步伐,因而解放軍的攻擊能力年年增強,可以選擇的行動方案也增多。 可見,自從二○○○年以來,針對中國軍力年年增長的態勢,美國國防部表達出的憂心愈來愈深。 和去年的報告來比較,有關中國軍力的發展態勢,在海空軍方面,中國陸續從俄羅斯取得先進戰機、潛艦、空對空飛彈、超音速反艦飛彈之外,今年將開始部署自製的殲十戰機,海軍方面也有自製的潛艦、戰艦等等,這些幾乎都是老生常談的項目。 但是在短程彈道飛彈這部分,二○○○年的報告指出,中國已經部署了三百五十枚,預估未來每年增加五十枚;二○○三年的報告則說當時已有四百五十枚部署,往後數年將每年增加七十五枚;今年則說中國對台灣部署的短程彈道飛彈約在六百五十枚到七百三十枚之間,並以每年約一百枚的速度增加中。可見中國的飛彈戰力年年加速增長,可以對台灣遂行奇襲和空中轟炸。 在中國對台動武的方式當中,報告也罕見地提到中國可能對台灣使用「高空核爆」,利用高空核爆產生的電磁脈衝,破壞主要的電信通路、雷達傳輸、光電偵測光譜等設施,同時造成民間停電和交通中斷,而中國可能認為美國及其他國家不會認為高空核爆已經超越使用核武的門檻。 面對愈來愈強的中國軍事威脅,台灣要如何因應? 首先要有分明的敵我意識,再來就是展現堅強的抗敵意志,除了要強化自身的防衛能力之外,也要將台海和平融入美日安保的防衛體系內,建構區域聯防的飛彈防衛系統,以及填補台海周邊的反潛防衛圈,實質強化區域安全的戰略力量,嚇阻敵人的蠢動。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對於未來國防安全影響至深的三大軍購案,包括反飛彈的愛國者三型飛彈,以及海軍反潛戰力的P-3C反潛機和潛艦,由於政治對抗的因素,長期無法通過預算案。影響所及,不但國軍的防禦力量無法有效提升,也可能導致美國友人懷疑我們自我防衛的決心不足。 當國家遭受外敵日益升高的軍事威脅時,有些人還千方百計地阻擋軍購案,故意讓敵人拉大軍事領先的幅度,將國家安全置於極端危險的境地,我們不禁要懷疑,這些人是不是我們敵人的同志呢? (作者為台灣安保協會研究員)

《一七七六》和台灣

曹長青 去年在民視的「頭家開講」節目中,就台灣獨立問題,我曾和台大一位心理學教授進行辯論。當時我強調台灣應走美國模式的獨立建國之路,那位教授反駁說,美國離英國太遠,能獨成;而台灣離中國太近,沒有可能。我馬上反問,東帝汶距離印尼不是很近嗎,怎麼獨成了?這位教授則回答不了。 其實美國當年能夠獨立建國,距離英國遠近並不是主要原因。當年美國的情況和今天的台灣有很多相像之處,因而美國的獨立之路,對台灣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最近一本寫美國獨立戰爭的書《一七七六》在美成為暢銷書,連續十個星期在《紐約時報》暢銷榜非虛構類排名第一。書名取自美國獨立年,記載當年美國獨立的艱難之路。一本寫歷史的書能上《紐約時報》暢銷榜首並不多見,主要因作者麥卡洛(David McCullough)是名家,這是他的第十本歷史專著,之前他寫美國總統亞當斯和杜魯門的傳記等,曾獲過兩次「普立茲獎」,兩次「全美圖書獎」。 除了他是名家之外,這本書也寫得引人入勝,翔實生動地記載了美國的建國先賢們如何不畏強大的英國,勇於領導獨立建國的感人歷史。該書是從一七七五年十月二十六日寫起,那一天,英國王喬治三世在國會發表演講,宣告對「美獨」必須鎮壓。麥卡洛在序言中說,一七七六「見證」著﹕那些少數的勇敢者,給美國建立了紀元,我們後人對他們必須感恩。 在美國獨立前,這個由十三州組成的英國殖民地,很多情況和今天的台灣類似。當時十三州是由各種移民組成,英國移民佔四分之三,因而他們不僅沒有自己獨立的民族意識,反而在血緣上、情感上將自己視為「美洲英國人」。正如在台灣,曾有很多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一樣。 英國外來政權的統治,使英格蘭文化佔主導。這也和台灣的情況相像,中國文化佔統治地位。即使今天,很多台灣的街名地名,還是蔣介石家族從中國帶來的。據報載,今天台灣的街道以蔣介石的名字命名的「中正路」還有一百五十多個。當時英國的地名也被原封不動移到北美,如曼徹斯特、巴爾的摩、伯明罕等鎮名,英國皇室成員的名字也被用到地名上,如詹姆士敦、紐約、查理斯敦、伊莉莎白等。北美的政府公文和民間交往,人們普遍使用英語。正如台灣至今還普遍使用北京話一樣。英國也有意以文化統治,倫敦出版的《新英語初階》課本,在美洲的小學中使用多年。因美洲大陸開發較晚,沒有多少自己的文化歷史,因而他們只有接受英國的東西。他們在意識深處把自己與英國人等同,認為英國是「母國」。在心理上,他們早就認可「一個英國原則」。 那麼美國人當年怎麼走出這個「一個英國」、「我們都是英國人」的思路的呢?他們採取的策略,和今天推動台灣獨立正名者一樣,也是兩路並走﹕民主化和本土化。當時的美國先賢,主要口號是反對英國暴政,要做自由人!通過自由意識,促成國家認同和命運共同體的甦醒。 麥卡洛在書中特別強調了潘恩(Thomas Paine)的重要作用。潘恩是一位英國人,卻來到北美,鮮明而強烈地支持美國獨立,在一七七六年初,他發表了《常識》一書,強調美國獨立是天賦人權,是遲早要發生的必然趨勢;美國從英國「分離」是基於一種簡單的事實和「常識」 – 北美人民沒有必要繼續接受外來政權統治,解決英美危機的最佳途徑是美國獨立,在美國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民有權決定自己的命運。他呼籲人們與英國決裂,拿起武器反抗,獨立建國,把「一個與眾不同的獨立國家留給後代」。連「美利堅合眾國」這個名字,也是潘恩最早喊出來的,因而他被稱為「獨立戰爭的號手」 。 當時美國只有二百五十萬人口,潘恩的《常識》在三個月內就賣出十二萬冊,最後銷售了大約五十萬冊,是當時僅次於《聖經》、影響力最大、傳播範圍最廣的一本書。按其銷售和人口比例,等於今天在台灣有一本書賣了四百八十萬冊! 其實潘恩在《常識》中強調的,就是奠定英美自由主義基礎的近代英國思想家洛克的天賦人權思想,但潘恩把它表述成一種常識化、口語化、淺顯易懂的文字,再加上他演說激情、富有煽動性,因而更容易被大眾理解和接受。潘恩的名言是:「你們這些不但敢反對暴政而且敢反對暴君的人,請站到前面來!」 連美國的開國元勳喬治.華盛頓也是被潘恩的《常識》說服和打動,他給朋友寫信說,「我們必須和英國政權一刀兩斷」。 但當時美國內部並非都贊成獨立。在第一次十三州代表會議上,就分成統獨兩派,「統派」仍對英王抱有幻想,反對為獨立而戰。後來部分統派組成軍隊,和英軍聯手打擊華盛頓領導的獨立軍。即使在英軍被打敗,從波士頓撤到海上時,還有一千多名效忠英國者,站在岸邊送行和哭泣。 對美國要民主化和本土化的思想,則為當時北美十三州的絕大多數人民所接受。當時潘恩及《獨立宣言》的執筆者傑佛遜等啟迪北美人民的主要方式,和李登輝前總統在他的新書《新時代台灣人》中所倡導的很相似,也主要是強調兩點,即認同民主價值、認同美國這塊土地,而不是追溯血緣、地緣。即使到今天,美國仍保持了當年的傳統,不管從哪來的移民,不管早來晚到,只要認同美國,接受民主價值,就是「美國人」!正如李登輝先生在他的書中所強調的,新時代的台灣人,不是根據地緣,更不是根據血緣,而是根據公民意識和社區意識。公民意識,就是要接受民主的原則,認同民主,才會成為公民,而不是暴民和順民;社區意識,就是要熱愛居住的土地,認同台灣這個國家。公民意識和社區意識,就是民主化和本土化的體現。 今天台灣和當年的美國一樣需要傳播「常識」:第一個是,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有權利決定自己的命運,有權利正名制憲,使台灣成為一個完全正常國家。這個權利不屬於任何外來政權的殘餘,更不屬於台灣之外的任何政治力量。另一個是,無論將來台灣和中國形成什麼樣的關係,台灣都不可能把總統府的牌子摘下來,換成省政府,只能是在一邊一國的兩國基礎上發展關係。這是一個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也是台灣多數人民的必然選擇。就像世界任何一塊土地上的人民都要主宰自己的命運一樣,台灣人民擁有完全正常國家,也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 (作者曹長青,中國旅美作家,原載自由時報2005/8/28)

黃昭堂:強化心防 抵禦中國

林長順、王椿如、胡舜翔、邱文逸專訪台獨聯盟主席黃昭堂 特別報導,原載台灣日報2005/8/12:  中國自胡錦濤上台後,對台灣採取所謂「硬的更硬、軟的更軟」的靈活統戰策略,在今年初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明文規定將以非和平方式對付台灣,並積極擴張軍備,作為執行武力犯台之用,而且用笑臉策略,以國家元首的規格迎接連宋訪問,還刻意針對台商、農民、觀光業者釋出所謂的利多,試圖討好台灣社會各階層民眾,徹底瓦解台灣人民心防。 黃昭堂表示,剛剛出爐的美國「中國軍力報告」和日本「防衛白皮書」都點出台海軍事均勢日漸傾斜,台灣如果不強化防衛能力,中國隨時可以攻取台灣。黃昭堂呼籲台灣政治人物摒除族群爭議,提升國族意識,並加強軍購,在美、日兩國強調防衛台灣的同時,自己也要有同樣的體認。  黃昭堂指出,「手護台灣大聯盟」在今年九月二十五日將舉辦大遊行,主題為「加強國防,捍衛台灣」,他希望各個黨派、社團、個人都能站出來,宣揚台灣不接受中國的武力壓迫,讓台灣全民都知道、而且踴躍參加。  黃昭堂認為,台灣安全大家都非常關心,但談到國家定位時,支持台灣獨立人數並不多,這是因為對台灣國防沒有信心,擔心宣布台灣獨立時,中國攻打台灣,所以不敢說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但是現在台灣事實上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是毋須質疑的。因為中國害怕台灣成為法律上主權獨立的國家,所以用武力來威喝台灣,因此台灣更需要購買防衛性武器來自我保護。 中國威脅日增短期不會攻台 北京奧運在即為維護形象會自制這也是台灣應採取行動的時候  國民黨一直告訴台灣民眾,若台灣獨立,中國將會攻打台灣,其實,中國並不只是因為台灣獨立才派兵攻打台灣,他們可以任何理由來攻打台灣。現在台灣與中國國力懸殊,但台灣人不能喪氣,反而要加強心防,抵制中國軟硬兼施的策略。  黃昭堂認為,國力不僅是指國家軍事力量,經濟、人口、人民意識也是評量國力的重要指標。以人口而言,1945年德國戰敗投降之後,日本憑藉一億人口對抗全世界三十億人口,竟然獨撐了三個月,日本人的意志力可以說相當強烈;現今台灣僅以二千三百萬人對抗中國十三億人口,比例更為懸殊,明顯居於劣勢,台灣人民應該養成更強烈的意志力。在經濟力量方面,儘管台灣國民所得高達一萬三千元美金,比起中國僅一千元美金高出十三倍;但中國有十三億人口,國民所得總額大得驚人,中國將大筆金錢投注於國防、外交,國防預算每年以二位數的比例成長,擴充軍備,外交上則採金錢攻勢,孤立台灣。相反的,台灣在國防、外交預算逐年降低,再加上民主化過程中,太多政治人物在選舉過程中濫開支票,使得預算用在其他項目,國防預算受到排擠。  黃昭堂說,台灣在人口、經濟力量不如中國,國防預算差距也逐年增大,但在軍隊素質上,台灣尚略勝一籌。他認為,中國近年大力提倡軍事現代化,向俄國、以色列購買先進武器,但由於國土遼闊、國境線長,解放軍不僅要維持戰力,還要兼顧地方治安維護,因此龐大編制也讓中國解放軍相當吃力。  另外,根據美國歷年對中國的軍事評估中看來,中國軍隊聯合作戰能力不足,尚不及台日兩國,而且2008年北京奧運在即,中國為了維護國際形象與持續經濟發展,暫時還不會對東亞地區構成軍事威脅。黃昭堂認為,根據國際研判,中國對東亞影響力雖然逐年增強,但短時間中國沒有攻擊台灣的能力,這也是台灣應該採取行動的時候。 美、日兩國的介入  中國欲以武力奪取台灣,也時時刻刻進行武力整備,不管是國防、武力內容皆有提升,美、日兩國對此都加以關注,美日兩國的2+2(兩國的外交長官與國防長官)會議,利用這段時間確立台灣主權,並於今年二月發表宣言,將台海列為兩國的共同戰略目標。黃昭堂認為,其實針對中國的威脅,兩國早於1997年就將美日安保條約擴張到波斯灣,試圖防堵中國的擴張。  黃昭堂指出,美國自二次大戰之後,一向以世界警察自居,並在太平洋地區建立二條島鏈作為防堵中國擴張的防線。中國近年來不斷以向國外購買或自行研發潛艦,對東亞軍事均衡構成威脅,美國不得不思考加強防禦線,阻止中國繼續擴張。  日本是缺乏能源的大國,石油等能源基本上依賴進口。而台灣海峽則是其向中東等地進口原油的「生命線通道」,日本擔心中國會因台灣戰事而使台灣海峽成為戰區而令其「海上生命線」被掐斷。 兩岸軍力失衡值得高度關注 台灣軍購特別預算至今仍無法過關讓美國非常不解  不僅如此,日本政府在去年十一月發現中國核子動力潛艦侵入日本領海,讓日本持續密切關注中國海軍的動向,加上中國加強發展中、遠程飛彈,也對日本本土遭受威脅,進而考慮加強部署防禦飛彈的計畫。日前也向美國購買多枚愛國者三型飛彈,部署在南部福岡與九州一帶。  黃昭堂表示,美國與日本自1951年簽訂「日美安保條約」之後,兩國已經建立忠實的盟友關係。1996年中國發動對台灣的飛彈演習,更導致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與日本簽訂安保新指針,聲明若日本周邊事態有事,美國將介入進行危機處理。黃昭堂認為,美、日當時對周邊事態的定義,不只侷限在日本周邊與台灣海峽,甚至到波斯灣的「生命線通道」,適用範圍相當廣大。2002年起,兩國每年舉行「日美外交、國防長官聯席會議」,加強合作;今年二月,兩國基於中國逐漸擴軍,由近岸防禦推向海洋深入,加上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使美日明確地指出台海問題是他們兩國的戰略目標。  美、日接連在今年七月十八日與八月二日分別公佈「中國軍力報告」與「日本防衛白皮書」,清楚點出兩岸軍力失衡的事實,兩國也重新評估重視台灣戰略的重要性。尤其中國加強發展潛艇軍力,更讓他們不敢小覷。  黃昭堂說,美國在西太平洋目前憑藉在日、韓兩國近十萬的三軍部隊、海軍陸戰隊與機動部隊(航空母艦戰鬥群),但中國潛艦已經可以發展到可以潛伏在海底一個月的能力,如此不但第一島鏈群(日本、琉球、台灣、菲律賓)可能失守,也威脅到第二島鏈群(關島、夏威夷)。此外,1996年台海危機後,美國派航空母艦獨立號與尼米茲號等機動部隊前來支援,中國潛艇的特性對航空母艦造成重創。  日本的防衛白皮書中也提到,中國近年來不斷的推進核武、飛彈戰力與海空軍的現代化,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可能已超過必要的範圍,對於這個動向,有必要加以注意。此外,中國近來在日本排他性經濟水域活動頻繁,其海軍動向也值得高度關注。 台灣是西太平洋防線缺口?  在美、日兩國越來越重視中國軍力發展之際,台灣卻逐年減少國防預算,甚至台灣迫切需要的先進武器如潛水艇、P3C反潛機、愛國者飛彈第三型的軍購特別預算至今仍無法過關,讓美國非常不解。  黃昭堂也指出,美國對於台灣遲遲無法通過軍購案表示不滿,因為先前美國柯林頓政府基於種種考量,不願首肯對台軍售,但在布希政府上台後,美中關係出現新思維,2001年時已同意對台軍售案,但到現在已經過了四年,美國議員還有美國智庫問他,台灣在想些什麼,到底要不要購買防衛武器呢?台灣真的有想要自我防衛嗎?  而國民黨反對軍購案的理由,是為了要給阿扁政府難堪,所以才會在立院程序委員會加以阻擋,且達二十六次之多,所以國親新反軍購已無關乎金額、以及軍購項目。黃昭堂認為,這是非常不應該的。  黃昭堂認為,雖然國民黨目前反對軍購,但是在八月馬英九出任國民黨主席後,遲遲無法通過的軍事採購將會有所改變,因為,當國民黨一考慮到2008年的總統選舉時,就不得不考慮到美國的態度。 手護台灣讓全世界都看到 台北市是台灣的首都台北市民更需要有這種覺醒勇敢站出來 因此依黃昭堂的觀察,他認為國民黨一定會同意軍購案。  前陣子,國、親、新三黨主席無視中國提出反分裂法,相繼到中國朝聖,讓國際更質疑台灣不想要購買武器自我防衛。黃昭堂到美、日兩國訪問,也多次被問到這個問題。他有一次回答一位美方人士:「這都是你們美國人造成的!」  黃昭堂解釋,卡在台灣、中國問題之間的美國政府,經常動輒干預台灣國家意識的發展。去年十二月台灣立委選舉,身兼民進黨主席的陳水扁總統,喊出公投、制憲、正名等主張,遭美國解讀為台灣政府宣示台獨的舉動,並向陳總統施壓,造成選民誤解台美關係緊張,讓多數選民不敢支持民進黨、台聯黨。  美國干預的結果,讓支持軍購案的民進黨與台聯黨立委當選人數沒有過半,軍購案主導權反而掌握在多數國親立委手中。使軍購案無法過關,元氣已是極大損傷。  黃昭堂特別指出,台灣不需要對美、日太委曲求全,因為台灣購買軍備武器,除了防衛台灣本身外,也等於是在替美、日進行防衛,對他們是有好處的,因為台灣被大陸攻取,對美、日的打擊實在太大了。所以我們就算不能與美、日完全平等,但至少也要受尊重。因此呼籲美、日不要太過於干預台灣。他也希望美、日在台灣本土意識正在提升時,不要對台灣進行國民意識的壓制。因為台灣意識的提升才是台灣防衛的關鍵。 建立台灣國族意識  黃昭堂對族群有一番獨到的見解,他認為,選舉時,族群意識非常好用,不論是阿扁政府或是國親新三黨都要有所節制,他認為選舉應該以政策為訴求,是國家政策訴求的選戰,台灣人與中國人的選戰,而不是「外省人」與「本省人」的戰爭。  台灣若沒有建立心防以防衛台灣,再多武器軍購也沒有用。全民建立台灣國民意識,認同台灣為祖國,防衛台灣,這是非常重要的。他特別說起,全世界所有國家幾乎都有族群問題,如果有例外,大部分是一些島嶼國家,更不會超過十國以上。他說,台灣有族群問題也並不稀罕,不過他希望台灣四大族群,可以揚棄族群對立,四大族群共同來形成一個台灣國族,保衛台灣國。  黃昭堂也提到,我們的祖先是從大陸來的,但是現在的大陸人民已經是很遠的親戚了,而且這些很遠的親戚對我們並不友善,而且要來攻打我們,因此他希望台灣這四個族群都要有提高本土意識的想法,這才是防衛台灣的最重要武器,這比軍事設備更為重要,美國、日本若是對台灣的國家意識打壓,對台灣防衛將會不利,也是不利於美、日兩國。 參加九二五手護台灣大遊行  黃昭堂呼籲,九月二十五日在台北市所舉行的手護台灣大遊行活動,希望各界不分政黨、社團、個人都能站起來,讓美國人、全世界看,台灣人民愛台灣、保衛台灣的意識,向各界宣揚,台灣有不受中國脅迫、加強國防,捍衛台灣的決心。他特別向台北市民喊話,台北市民更需要有這種覺醒,台北市是台灣的首都,更是應該人人都站出來參與。黃昭堂也特別說明,這一次的遊行絕對是一次和平的遊行。  手護台灣遊行將在九月二十五日下午兩點在中正紀念堂集合,三點出發。遊行路線由中正紀念堂出發-中山南路-信義路一段-杭州南路一段-青島東路-中山南路-抵達凱達格蘭大道時,活動結束。遊行路線全程為3.3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