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日卅餘年 黃昭堂的獨白

黑名單解禁後,倒數第三名返台,現任台獨聯盟主席。一生歲月,幾乎都貢獻給了台灣獨立。
李心怡◎新台灣新聞週刊記者

「我是倒數第三名啦!」黑名單解禁之後,現任台獨聯盟主席黃昭堂,是最後一批解禁的海外流亡人士,在他之後分別是陳南天跟黃文雄,當時,他們這些人被認為是危險的暴力分子。

一九三二年,黃昭堂出生於被稱為鹽分地帶的台南縣七股,在台大經濟系畢業、當完兵之後,於五八年底到日本東京大學唸研究所,從此成為流亡日本的海外黑名單,一直到九二年才回到台灣。

疼某大丈夫 揚名台灣論

在小林書紀的《台灣論》裡面,黃昭堂被小林描寫為一個相當疼老婆的人,黃昭堂卻認為疼老婆是應該的,沒什麼特別的。

被小林這麼一畫之後,朋友常拿來取笑他,他就經常忙著解釋道,「那天大家要拍合照,我老婆去洗手間,我說等她回來再一起拍,就是這樣啦!」

談起老婆,黃昭堂說因為她是一個很安靜內向的人,而且已經結婚四十三年了,所有的話都講完了,現在兩個人反而不太講話。黃昭堂和妻子謝蓮治是在出國前結婚的,不過因為當時規定夫妻不能同時出國留學,所以他們並沒有入戶口。謝蓮治畢業於台大外文系,本來也在東京大學唸文學,但到日本的第一年,大兒子就出生了,所以她唸了一年半,就辦了退學,專心當家庭主婦。

黃昭堂和謝蓮治認識的日子,相當難忘。一九五三年的某天,台北觀音山下雪,三十幾個台大的學生一起去爬山,因為路滑,所有的女生都被男生牽著下山,黃昭堂看到最後有一個女生沒人牽,就牽著她下山,於是謝蓮治就成了他的「牽手」。

黃昭堂在日本東京大學,拿到國際政治學碩士與社會學博士學位之後,成為東京大學講師、昭和大學政治學教授。黃昭堂笑說,「我本來就不是那麼愛讀書的人,因為護照被國民黨沒收,只好一直留在學校,才不會被遣返。」

早期那段留學生生活,黃昭堂說「很苦」。那時候,他就開始專心從事獨立運動,日子過得很忙,不但沒時間唸書,也根本沒時間去打工,只能靠著當家教維持生計。他也自認為不是一個好學生,不太認真唸書,後來去唸博士,是為了留在日本才唸的。

為黨外助選 初嚐政治味

不過,對政治的興趣,是早在唸台大時就產生的。黃昭堂說,大學的時候,他就常翹課去幫許多黨外人士助選,大三的時候,不但跑回台南縣為郭秋煌助選,還把自己家借給郭秋煌當競選事務所。因為那時候學生被禁止參加政治活動,他就躲在自己家裡,用廣播對外演講。

郭秋煌當選省議員之後,隔年,黃昭堂也支持當過台北市水道局長的黃千里參選台南縣長,並答應黃千里把家裡借給他當競選總部。不過,後來因為黃昭堂的家人被國民黨的人恐嚇,說如果不把黃千里趕出去,就要來放火燒房子,他們只好請黃千里搬出去。黃昭堂也得意地說,他第一次投票就是投給高玉樹,在成為黑名單之前,他也只投過那一次票。

許多朋友,也一直引導著黃昭堂,走向獨立運動的路。黃昭堂回憶道,「大四的時候,我住在郭秋煌家裡,有一位也來自台南縣的前輩,經常跑來我住的地方,問我台灣的前途應該如何走?獨立怎麼樣?這類的問題。到日本之後,我們住同一個宿舍,他常在我的枕頭邊,放台獨的報紙,希望我看。」

那時候,王育德亡命到了日本,黃昭堂也常去找他討論台灣前途問題。一九五九年,一群以台南一中校友為主的日本留學生,以王育德為首,開始募款、籌畫發行「台灣青年」雜誌,六○年「台灣青年社」正式成立,黃昭堂也參與其中。

黃昭堂笑稱自己募款「討錢」的經驗豐富,就從那時候開始。「那時候大家都沒錢,必須向外面募款,台灣人在日本大多經營料理店跟小鋼珠店,這些人很有錢,我們就跑去跟他們說,要做獨立運動、要辦雜誌,請捐錢。國民黨的特務遍佈全世界啊,一開始,大家也會怕,久了之後,也有一些固定會捐錢的人。」

留日搞台獨 有家歸不得

本來秘密在從事台獨運動的黃昭堂,後來還是被國民黨政府發現了。一九六二年,黃昭堂去申請護照延期,結果護照就當場被沒收了。後來,黃昭堂向日本政府申請延長簽證,跟日本政府說明護照被沒收,日本人還不相信,以為黃昭堂在騙人,而打電話到中華民國大使館去求證。一九六四年,台灣青年社的成員發現被滲透,發生戴天昭誤刺間諜陳純真的事件,黃昭堂與許世楷等亡人也一起被日本警視聽逮捕,當時黃昭堂是台灣青年會的委員長。雖然後來大家都獲得緩刑,但黃昭堂也因此每一個月要申請一次居留證,多年後,才慢慢變成三個月申請一次、半年一次,最後恢復一年一次。也由於當時日記被沒收,使得黃昭堂從此不寫日記了。

一九六○年成立的「台灣青年社」,於六二年變成「台灣青年會」、後來變成「台灣青年獨立聯盟」、「台灣獨立聯盟」,最後成為「台灣獨立建國聯盟」。隨著「青年」兩字的消失,黃昭堂也一步一步離開他的青年時期。而他的歲月,幾乎全都貢獻給了「台灣獨立」。

問他當初有沒有害怕過,黃昭堂只是淡淡地說,「應該也是會怕,不過現在也已經忘了」。過去的那一段黑名單的日子,對黃昭堂來說,都已經過去了,他現在最關心的,是台灣的族群問題。他說,「族群問題一定要解決,統獨問題絕對不等於族群問題,不然,台灣早就獨立了」。



相關文章

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的典範──黃昭堂

  一、變動年代的台灣青年 黃昭堂,出生於1932年,是在日本統治的年代。家住台 南州北門郡七股庄下山仔藔,是瀕海的漁村。父親從事魚 塭的工作,他從小在鄉村長大,養成素樸、耐苦、勤勞的個 性。在日本時代,進入公學校就讀,奠下日文基礎。戰爭時 期經歷過美軍轟炸台灣、走空襲的驚惶,日本戰敗後體認 到台灣人到底是戰勝還是戰敗的矛盾,並親眼見到日本人 一夜之間淪為戰敗國的淒涼。這些親身經驗影響了他日後 思想的形成。 戰後,19 4 6年2月考入台南一中。在學中發生2 2 8大屠殺,有軍警來到家裡欲抓走父親,但因父親不在,黃昭堂成 為代罪羔羊,受到粗暴盤問,最後父親送出紅包,才獲得解 決。228成為他生命中深刻的印記。 就讀台南一中六年期間,學校訓導處灌輸反攻大陸的思想,老師要求黃昭堂加入國民黨,並要學生下課後,到市 街上向市民宣傳反攻大陸、解救同胞的政策。但他始終沒有 加入國民黨。這六年期間,他感受到台灣人、日本人與中國 人的文化差異性,開始思索台灣人的成分到底是什麼。加上 父親的早逝,讓他的內心沉潛,進入小提琴音樂的世界。 就讀台灣大學經濟系三年級時,適逢省議員改選,黃 昭堂將佳里的房子借給無黨無派的郭秋煌當作競選總部, 並返鄉助選,這是他首次參與選舉,表達他對台灣政治的 熱情,以及反對國民黨、支持無黨無派的態度。 在大學時,黃昭堂認識了歷史系的吳新雄。吳新雄常 對他提起「台灣前途是要獨立?還是要託管?」所以他早就 知道廖文毅在日本從事台灣獨立運動,也知道聯合國託管 論的問題。大四時(1956年),廖文毅在日本成立台灣共和 國臨時政府,吳新雄曾將此消息與他討論,因此促使他想去 日本與廖文毅接觸,談論台灣前途的動機。在畢業前一天, 他在新公園(二二八和平公園)博物館前,向女友謝蓮治說 明要去日本從事台獨運動的想法,女友並未反對。服完兵 役之後,1958年6月與謝蓮治結婚,12月就一起到日本留學, 不久即加入台獨運動,黃夫人也無怨無悔,一輩子支持他 作台獨運動。 在政權變動的年代,總是外來統治者決定台灣的歸 屬,台灣人的處境堪稱無奈又無助,只能任由宰割,縱使有 反抗者如228,最終仍然無法改變台灣人的命運,只好默默 接受被人屠殺的慘痛事實。生在這個時代的台灣青年,歷 經政權變動的創痛,自然思考到台灣未來前途,以及台灣 人該如何作為的問題。因此建立自己的國家,擺脫中國的束 縛和國民黨政權的統治,成為台灣人的追求。黃昭堂就是 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中成長,而走向建國之路。 二、台灣獨立運動的開拓者 228大屠殺之後,廖文毅在中國上海組成「台灣再解放 聯盟」,後到香港,提出「聯合國託管,台灣人公投決定前 途」的呼籲,並向聯合國提出請願書。1950年結合在日本的 台獨派人士,成立「台灣民主獨立黨」,正式對外宣告台灣 獨立建國的主張。1956年組織「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在 海外形成一股勢力,影響海外留學生,打擊國民黨政權統 治的威信。因此國民黨派線民潛入組織,進行分化與打擊 的任務,並派人遊說、瓦解臨時政府的陣營。黃昭堂去日本 時,正逢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內部分立與成立統一戰線, […]
佳文欣賞

台獨運動的先行者—敬悼黃昭堂主席

前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 今年10月24日,參加李前總統「哲人政治家李登輝之『我』」新書發表會,遇見昭堂主席,當時的他,氣色頗佳,言語宏亮,我們還一起讚嘆李前總統過人的體力與敏捷的思路,沒想到卻是50年情誼的最後一面。 1960年王育德老師在日本成立台灣青年社,是日本留學生推動獨立運動的先驅,使得獨立運動的種子,開始在海外茁壯,蓬勃發展。當時在日本正準備攻讀碩士學位的昭堂兄,也毅然加入。終其一身,昭堂兄以國際關係政治學博士的學術理論,來探究台灣國際地位與國家安全的學術研究,以及推動台灣獨立的具體實踐,50年來,始終奮鬥不懈。 昭堂兄與我同是台南人,同樣就讀台南一中,同樣畢業於台灣大學,然而在台灣卻並不相識。出國讀書後,「台灣獨立運動」卻像條血脈相通的臍帶,把昭堂兄與我,一在日本,一在美國,聯結50年。從早期的書信往返,到1973年,燦鍙接任世界台灣獨立聯盟總本部主席後,開始聯繫各國獨盟組織,往返世界各地,也應邀前往日本演講,開會討論運動方針,才初次與昭堂兄會面;其後,台灣政治情勢改變,昭堂兄與我先後返台,1995年昭堂兄更是挑起重擔,接任燦鍙,擔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的主席。燦鍙有幸,與昭堂兄一起共事,在推動獨立運動的過程中,一起分擔獨立運動的挫折與苦難,也一起分享獨立運動的部份成功\與喜悅。50年的同志情誼,比親情、比友情,更加珍貴。 獨立運動草創艱難,既要有豐富的學理,又能跳脫象牙塔的限制,方能為台灣尋求符合國際現實的法理地位;既要有寬大的胸襟、開朗的個性,又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方能與其他社團合作,持續推動運動,一如昭堂兄常說的一句話「成功\不必在我」;既要能領導別人,又要能接受別人領導;立場堅定,對人謙和,方能經年累月,奮鬥不懈、永遠站在獨立運動第一線。 從事獨立運動50年,同志們來來去去,同志間也各有其他不同的特質、能力與條件,但我想能夠全數具備上述人格特質的,「I say,this is the man.」,昭堂兄就是這個人。 在燦鍙心中,執著地認為,台灣終將成為一個正常、優質的國家。這個美夢,終有一天,一定會實現。如今,運動未成,心願未了,但昭堂兄一生為台灣的精神,一定活在明天,活在台灣歷史,活在每一位台灣人心中。因為,「我深信支持我們繼續前進的唯一理由,就是我們深愛斯土斯民所做的事」,燦鍙引用賈伯斯(Steve Jobs)的話,來為昭堂主席的一生作註解,也送給所有以推動台灣建國為職志的同志。
佳文欣賞

昭堂兄,永遠生日快樂!

台獨聯盟主席黃昭堂,一生從不過9月21日的生日。十年前,已訂好餐席,要祝賀他七秩大壽,他首次答應做生日。但是,卻發生了921大地震而取消。此後,他都不做生日。今年9月21日是他台灣習俗的八十大壽,羅福全夫婦以好友聚餐名義,在福君大飯店請了一些聯盟好友,但要大家都不提起慶賀他生日。反而,他為要慶祝我牽手的生日,要請我們兩人及何康美小姐。生日當天,他就在清水鮨料理店,請我夫婦及魏瑞明夫婦二人。 沒想到,三天後,17日星期四早上他突然離世,所有盟員、親友,都很震驚悲痛。所幸,他在不知不覺中,立即蒙主恩召、安息主懷,這是他生前一直盼望的,沒有任何痛苦,也不連累家人,真適合他的性格。 我家自和他相識後,如我家的大兄一般,他和七年前逝世的夫人,常和我家親人旅遊聚餐,很使我們懷念他的美好品格如下: (一)他的準時、守承諾:他參加會議、聚餐、主日禮拜,都一定準時甚至提早到。他演講時,時間一到,就立即中斷結束。他答應的事,除非臨時意外,一定做到。 (二)他節省自己,對他人慷慨:我去日本,常住宿在他沒電梯的五樓窄小家中的書房兼客廳。但他都帶我們去吃最好的牛肉及生魚壽司料理。 (三)他是非分明,但寬宏大量:他對別人犯錯,只私下提醒對方,不予公開指責。但對公眾人物,尤其是獨派陣營中的政治人物,犯大過時,就公開苛責。 (四)他看輕財物,自甘損失:他在黑名單撤銷後回台灣,買了新北投只有一廳一房的套房。因為他的堂弟用他的名義貸款,花掉大部份,不能償還,以致被銀行拍賣掉,連他在七股所有全部土地都被查封,當國策顧問的月俸也被強制執行。但他從不責怪他的堂弟,他只笑談自己是破產的人。所幸,有日本終身教授的退休金,做為他房租及生活費用。 (五)他從不居功,而歸功別人:他常說:「成功不在我」,他代表台獨聯盟,首先公開支持與他並無熟識的蔡英文主席參選總統。當天,蔡主席在他遺體邊,靜默良久,抱哀不惜地用手撫摸他的臉,我告訴她,主席要她一定當選。 (六)他幽默風趣,平易近人,很有親和力,關心被忽視的低層:他不分階層,都樂意和人作伙逗陣。每年五月廿九日一定親身參加為鄭南榕出殯時自焚的詹益樺的公祭,以及不受重視的泰源事件犧牲者的記念禮拜。 (七)他用心靈與誠實敬拜上帝:他參加主日禮拜,及禮拜前的成人主日學,除非出外,他都準時參加。唱聖詩都投入全部感情,常感動流淚。每次,在多數非基督徒的聚餐\開始時,總要我先帶領大家禱告,我知他的用意,是藉我的禱告,要領人歸主。他買了全套的聖詩CD,在辦公室自己邊聽邊吟讚美主。 他在義光教會由許承道牧師施洗後,已是獲得永生的基督徒。上帝在11月17日帶他到天堂,是他開始享受永遠平安與喜樂的日子。所以,我要向他祝賀:昭堂兄,永遠生日快樂!
佳文欣賞

感念黃昭堂主席

黃主席悄悄走了,平常他總是帶給大家滿室的歡笑,現在他卻讓我們不捨的淚流不已。 黃主席一向不喜歡麻煩別人,這次去醫院手術前,還特別交代:「開個小刀而已,不要來看我。」我們一直待在台獨聯盟辦公室等他回來,却聽到他又轉到台大醫院。我和王康厚秘書長、吳庭和趕到醫院時,醫生很難過地向我們宣佈,他已經死亡。我不能相信這句話,一直看著病床上的黃主席,期待他會起身,向我們說只是開個玩笑,但是並沒有如我所想的。 過了約20分鐘,正忙著總統大選的蔡英文主席趕來了,她默默地且臉色沉重站在病床邊,一直看著黃主席,伸出手來撫摸黃主席安詳的臉頰,她不捨的神情,讓我忍不住落淚\。 後來,電視打出黃主席病逝的跑馬燈後,我的電話幾乎接不完,大家都不願相信他這樣就走了的事實。台獨聯盟會議室佈置成靈堂,放著黃主席兩眼炯炯有神看著前方的照片,似乎看著每個人。不斷有人來弔慰,在靈前鞠躬致意,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交情,不同的年紀,卻都表露出他們的不捨和感念。大家都懷念他對台灣獨立運動的堅持,卻又有寬大的包容心胸。 我每天陪同許多老、中、少的至親好友,聽他們不斷說出感念黃主席的無私以及受到他的照顧或教導,所有的思念就又湧上心頭,我只能一再陪著他們相擁而泣,每位思念黃主席的人,都有各自精準而富感情的話語表達他們對黃主席的不捨。例如:剛出院的李登輝前總統送來的花籃,寫著「痛失良友」,讓人想到過去李總統還是國民黨主席時,黃昭堂主席就說李總統是走台灣路線,當時是有其苦衷;陳菊市長寫出「台灣痛失一位無私的領航者」,又說,黃主席像個桶箍,將所有人凝聚在一起;年輕的姚文智寫道:「追念永遠的(台獨頭子),讓我們接續黃主席的豪情」;台教會則寫道:「昭昭建國載史冊,堂堂獨立留人間」。精彩又動人的感念文字太多了,我無法一一寫出來。 也有人用不一樣的表達方式,黃主席的老友(台北老先生)蔡焜燦就對著主席的靈前照片抱怨道:「你很沒意思,不說一聲,就自己走了。」他說這些話,其實是說出他難過的心情,卻也道出他們深厚的交情。從英國趕回的歌手Freedy,一面哭一面說自己在延平中學就讀時,就看了黃主席的書,後來投入民主、人權運動更是受到黃主席的影響。 盧修一病逝時,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一直很難過,直到黃主席對她說:「盧修一在人生的巔峰離開人世,雖然讓我們難過,但是卻留下永恆又完美的形象,其實是值得安慰的事。」才讓陳郁秀走出傷痛,最後我想也引用黃主席當年勸慰陳郁秀的話,來和大家互勉—黃主席也是在他人生的顛峰時,離我們而去,留下令人懷念的智慧言行,值得我們學習和接續他的遺志。  
佳文欣賞

黃昭堂是一位良師益友

一生為台獨運動犧牲奉獻的獨派大老黃昭堂博士日前與世長辭,當這惡耗傳開之後,許多人卻覺得非常震驚與惋惜,因為「台獨聯盟」痛失一位捍衛台灣主權的健將,那是難以替代,也是無法彌補的損失,怎不令人痛心疾首。 與其說是巧合,毋寧說是機緣,當1992年11月24日下午二時三十分,黃昭堂主席離台33年首度回台,民進黨中央指示要我代表中央去接機並提供交通服務,護送他回台北。當時在桃園機場,我們彼此素昧平生,都不曾見過面,黃主席本來不敢搭我的車,後來知道我是民進黨提名立法委員候選人時才敢上車,在車上他告訴我在日本被國民黨的黑名單禁足33年,有家歸不得的萬般痛苦。我也告訴他,國民黨黑金起家,選舉一定要買票,而且做票非常內行,同時介紹發生在1977年11月19日晚間的「中壢事件」前因後果,他說他對中壢事件已有相當程度瞭解,不過當晚沒有機會在現場參觀火燒分局,實在非常可惜,他並問我;「國民黨不改買票、做票惡習,難道中壢事件不會再度發生?!」其實「中壢事件」本身就代表一種警訊,告訴國民黨不要老是把台灣人當傻瓜!那是台灣人反對國民黨運動的新里程! 黃昭堂主席27歲赴日,60歲回台,迄今回台已逾20年,他不曾退休、也不曾休息,自1995年起就任台獨聯盟主席,一直連任到現在,晚輩有幸忝為客家籍台獨聯盟中央委員一員,追隨他聆聽教誨,獲益良多。他曾說:「以前台灣人沒有當過主人,當然沒有『主體意識』,當今要有『主體意識』就必須先當『主人』。」,他的精闢見解令人激賞。 2004年2月28日「百萬人手護台灣到永久」活動,他擔任總指揮,後來320陳呂配總統副總統大選順利過關,2011年2月25日他又率先召開記者會公開支持蔡英文參選總統,後來小英在黨內提名順利出線,相信2012年1月14日大選英嘉配勢將水到渠成。黃昭堂主席對台灣的愛就是默默地表現在行動中,他一生淡泊名利,是一位大格局大胸襟的真君子,讓人敬佩。 以台灣價值為核心,兩岸必須維持「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關係,這是中央小英主席以中央智庫董事長身分,對兩岸未來發展提出的新論述,當時在民間確實引起一些疑惑,那時黃主席隨即以他的身分與高度加以簡單扼要的闡釋,他說:「和就是和平發展,和而求同就是和而要同之意。」,他化解了獨派的疑慮。 「台獨運動」就是黃昭堂主席一生最了不起的志業,做為一個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台灣人,讓我們同心協力用我們的雙手建立一個名叫「台灣」的正常國家,來告慰黃昭堂主席在天之靈。 作者為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中央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