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阿扁總統想要再連任?情勢分析與戰略上的建議
馬德隆 壹、當前情勢 不管是不是 前朝遺老還躲在新政府裡面搞破壞 不管是不是前朝留下的爛帳太嚴重 不管是不是因為統派陽謀唱衰台灣 不管是不是因為統派陰謀唱衰台灣經濟 不管是不是台灣商人真的是商人無祖國 不管是不是台灣人民普遍好日子過太久 不曉得世界經濟已步入衰退 不管是不是台灣的再一次經濟轉型與升級確實需要時間 台灣人民真不曉得體諒政府 但是 不管阿扁總統有什麼天大理由 不管阿扁總統是有多大的冤枉 眼前的事實是,阿扁新政府近二年來的看好支持度已由火紅急降至冰點,除了非常少數外,社會上要找到願意再站出來大力聲援阿扁的人,大概手都舉不起來了。講真的,社會上當初投票給阿扁的人,包括作者,只能說全世界也不景氣,要多給阿扁一點時間,更多人則是根本就不敢承認,很怕被宋與連的支持者嘲笑,嚴重的失望與內心的失落對於阿扁總統的支持者以及整個民心士氣的打擊是很沉重的。 如果民進黨希望靠立法院的多數以扭轉行政劣勢,在目前形勢下,作者認為根本作夢,因為 1、北部上次因為李遠哲的呼籲而投給阿扁的中產階級選票已經鐵定全部留失,今年年底中產階級是絕對不會給阿扁第二次機會了。 2、更嚴重的是,如果關廠與失業潮再繼續漫延,(中南部)-(基層)-(中小企業)所構成的阿扁總統鐵票群會讓民進黨死的很難看。 民進黨立法院席次不過半,現有的政務官又多數好官自我為之,提不出願景,帶不動民心士氣,二年後會大敗,宋當選。 阿扁總統第一、二年的施政實在令人不敢看好未來,另外也算是阿扁比較倒楣,世界景氣的十年擴張在去年下半年達到了頂峰,未來決無意外地,美國與世界的景氣只有下墜的份,就算是美國小布希總統也只能祈禱上帝不要讓景氣直線下降,在未來的二年或八年能有充裕的時間來分散與調整經濟。美國都這樣了,何況台灣,台灣還有內政不修與中共政經威脅的問題。 先講中國,中國在這幾年來,已半推半就地進入依賴理論所描述的全球經濟中的依賴資本主義核心國家的外銷導向經濟體,當全球最大的美國消費市場剛越過歷史上最長的十年景氣擴張期的頂點時,表示工業產能的擴張在全世界都屆臨極限,臺商企業的重點不在擴廠而在於降低成本取得利潤,當台商的外銷型產業該去的都去了,問題將不是在產能不足,而是在定單之有無,因此台商在中國再大規模擴廠的可能性較低,問題反而會出在內銷型台商的財務無底深淵,該部分則以傳統產業居多,構成不了台商的全球分工且是一去不回頭,但是現在台灣本身耗竭,資本與借貸資金均已大部斷絕,因此要防止的是大型廠商像台塑,環泥再繼續將台灣僅存的資金投入中國的基礎建設或基礎工業,再就是要防止一般企業將周轉營運資金搬到中國補洞,換句話,台灣政府心態應該是准去中國投資以建立台商國際化中的中國一環,但不准自台灣搬錢,有種到國際上籌資或者是在中國取得以戰養戰。台商外流的高峰期應該已過,只有最後特定的大企業還沒有公開的去。作者認為目前除了統派媒體一味的高唱中國前景無限好之外,商界亦有認為中國已經是世界經濟的最後一個泡沫,因此如果中國的外銷有衰退現象,或如果歐美外資撤回本國的現象,一瞬間的金融與經濟的收縮對中國的影響應會數倍嚴重於台灣。既然該出走的實際上都走了,所以戒急用忍的資金管制要繼續堅持到中國這一波的泡沫化,而且很可能時間就快到了。 這樣說來, 似乎阿扁總統有救了? 還是救不了 為什麼? 因為經過近一年的唱衰 現在人民對政府沒信心了 因為中南部已經經濟凋敝七八年了 因為有部分地區幾乎經濟破產了 因為人民開始不是因為懶惰而失去了工作 因為人民開始不是因為揮霍而失去房子 因為人民的心理失落 已引起了對執政者的怨懟 內政的問題,經濟的問題 阿扁總統必須在很短期間內 要在人民心理重燃希望 要在人民心理再度燃起信心的熊熊烈火 做出政績,才有連任的可能 貳、中長期與短期策略 要怎麼做?阿扁必須要有國家中長期的政經目標,也要有年底就拿的出來的短期強心針來度過年底的難關。 一、中長期策略 先講中長期,張俊雄前院長的8100億建設計劃的內容寫的是不錯,原則上是內容細節,但不是策略主軸,好像是小學生作文,吸引力欠缺,而執行結果會如何,更是天曉得。 簡單的講,阿扁總統的策略主軸應是如下的十六個字: 1、發展南北 2、振興中部 3、深耕台灣 4、前進世界 作者認為台灣人與台商都很強,其物質文明的底子都很強,但是偏偏對外沒有文化主體意識與基於文化的族群驕傲,而其導源於對內長期進行的殖民地式重北輕南政策,以操控經濟資源的合理分配,同時摧毀了台灣及台灣人自我認同與文化主體的形成與自信。經濟影響了一切,阿扁總統必須強力扭轉經濟,政治與文化資源集中於北部的現象,盡一切力量將中南部建立成為具工業,商業,金融中心及文化主體意識特質的主流地區,不要讓中台灣與南台灣繼續百年以來殖民統治者所蓄意造成的空有資源,但卻無主體意識及主流地位的政經附屬現象。 阿扁的中長期策略就是以南北平衡為目標,大膽利用政經資源大舉南移所造成龐大內需的機會,在中南部直接刺激新的經濟需求,就能支撐年底的大勝。長期而言,只要能完成南台灣的高科技與金融走廊,新的光電與生技產業自然會將台灣的經濟升級,阿扁自然不用擔心南台灣;只要中央部會移到中部,龐大公務員的消費力量自然短期內會將中台灣及921災區復興起來,阿扁自然不用擔心中台灣;解除掉北台灣的過度壅塞與盲目開發盆地四緣所造成之人與環境衝突,大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公共投資就可節省,而北台灣的產業與金融體質本來就穩固並且有自生的能力,生活環境疏解改善之後,北台灣的選票不見得得不到。如此再同時加強內需的文化消費產業以改善國內生活環境與生活品質,二年後阿扁總統連任想不大勝也難。 二、具體措施、建議 1、遷中央政府部會於中部,如此形成政治在中間,肩靠南北二大經濟及金融中心的台灣內部長期穩定發展之基礎架構。 2、將所有經濟部,財政部,交通部等政府部會所屬或轉投資之國營,公營機構,視公司之性質,將註冊地及總公司實體運作搬遷至中南部,例如中油,台電,中船遷往高雄,台糖遷台南,公賣局遷台中,以打造南北平衡的雙元經濟中心。以上這些機構留在北部實在很離譜 3、將公營金融行庫總行遷註,並將總公司實體運作搬遷到高雄;於高雄建立新的證券期貨交易所,外匯交易市場,以打造南北平衡的雙元金融中心。 4、原總統府改為博物館;文化事業部分,華視遷到高雄,台視遷到台中以形成全台平衡而整體台灣觀點,長期而言,台灣人的文化主體性與自信如此才能培養出來。這也是台灣要立國百年不墜所最需要的無形礎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