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如何加入WHO? 以「台灣」名義突破外交瓶頸

黃麗鄉◎在日台灣同鄉會 事務局長

為了推動台灣加入WHO(世界衛生組織),海外僑界醫藥衛生專業人士組團回國參訪,於12月3日至7日在台北活動。

團長由游祥修醫師(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前總會長)擔任,團員28名,來自美、加、德、法、義、日。其中日本8名,名單如下:黃俊銘、黃安石、張延三、毛友次、王輝生、陳正雄、石明寬及黃麗鄉。這些熱心的醫師們不計犧牲有的甚至暫時停止醫院的診療返台。

全部行程及活動內容如下:

12月3日至行政院僑委會,向張富美委員長說明並專題報告,國際組織的參與及如何在聯合國內外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WHO的策略,12月4日上午繼續於僑委會專題報告台灣加入WHO的現況、未來發展及民間參與。下午至衛生署拜會李明亮署長。12月5日上午拜會行政院新聞局、外交部,並舉行座談會。下午與台灣國內多個界民間團體及政府代表共同舉行WHO加入工作經驗交換,並計劃成立世界醫療聯盟,促進國內外合作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WHO,得到全體與會代表的簽名贊同。12月6日上午晉見陳水扁總統,意見交換。下午晉見行政院長張俊雄,並發表新聞聲明,發起以台灣名義加入WHO簽名運動。12月7日上午晉見呂秀蓮副總統與國家衛生研究院與院長座談。下午歡送餐會,台灣醫界聯盟理事長吳樹民醫師致詞,希望全球各地配合台灣國內推動加入WHO運動。

上述行程中,由僑委會主辦的兩場專題報告為最重要。其中,有一項檢討過去台灣參加WHO行動的失敗原因是,中國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極力阻撓是主因,但外交部「行禮如儀」的操作方式也有不可免的責任。外交部在操作WHO入會案時,如操作台灣加入聯合國的方式,安排兩位友邦與會代表提案,默契上中國持反對意見,也安排同等的代表回應。然後基於事前與會主席的溝通,在兩輪的發言後,主席會裁示台灣入會案不列入議程。然後就像套招演戲,結束討論,我們就被宣佈入會努力失敗。

鑒於上述理由,今年改變方式,以求突破。其做法如下:

一、首度以台灣為名提出申請。

二、歷來最精彩的友邦聲援稿,不卑不亢地幫台灣表達主權國家立場及委曲求全的叩關努力。

三、總統在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拜會表達關切後,積極以成立跨部會小組推動此案。

四、海外台灣人,特別是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及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對美國的積極遊說工作有顯著成效,除了美國衛生部長發言支持台灣,國會通過法案,布希更親自致函FAPA所動員的31位參眾議員,表達支持台灣成為觀察員之意。

我認為此次行動的成敗,將關係到未來台灣加入聯合國的行動。所以應該擴展為全民運動。譬如在日台灣同鄉會在日本推展的「正名運動」–外國人登錄証的國籍記載要求以「台灣」之名填寫。此項運動如穫成功,就可在日本取得外交上的突破。如此,一步一步將「台灣」之名提上國際政治舞台,最後才能一口氣攻進聯合國。所以,各行各業的台灣人,都要積極在自己所屬的團體裡面,爭取使用「台灣」之名份,而廢棄「中國」或「中華民國」之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