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hur Waldron Lauder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y subject is the evolution of United States policy toward Taiwan. I spent some time wrestling with what I would say to you today—after all what new can one say of the post-diplom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pei and Washington that is now nearly forty years […]
各位貴賓、各位學者專家、各位關心台灣的朋友,大家好: 首先代表李登輝民主協會感謝各位先進,共同參與今天「政治經濟學術研討會」。 李登輝民主協會成立二年多以來,一直以維護台灣主權、提昇民主素養、深化台灣民主發展、推動民間國際交流等四大宗旨,來作為協會成立的主要目的。一年多前,協會也特別成立政策研究小組,由施正鋒教授擔任召集人,邀請許多專家學者,其中有不少的年輕學者,就文化、社會、教育、經濟、法政及國防外交六個單元,分別提出6–8個相關議題,經過將近一年的相互討論,交換意見及修正,在今年三月將其成果匯集出版一本近400頁的「國家政策展望」,作為國內外研究台灣社會發展的參考。 除了書籍的出版外,李登輝民主協會也第一次結合關心台灣未來發展的各個團體,包括群策會、台灣教授協會,共同合作,舉辦今天這場「政治經濟學術研討會」,期盼在大家的互動交流下,能激發出更多的寶貴意見。 談到經濟,讓我想起當年選擇大學科系的事。我高中就讀台南一中,即將畢業時,得到學校推薦保送台灣大學的機會。當時年少,對各科系的未來發展,坦白說懵懵懂懂,只覺得對數字頗有興趣,所以打算選擇數學系就讀。家父認為數學系畢業後,頂多只能擔任學校教師,因此要求我選擇可以賺大錢的科系。所以我改選同樣與數字有關的經濟系,結果家父卻說,「讀經濟,讀討債(台語浪費之意)」。最後選擇就讀化工系,心想也許畢業後,可以開化工廠賺大錢。台大畢業後,出國留學取得博士學位,也當了20多年的化工教授,錢沒賺到,卻一頭栽入「了錢」的台灣人運動。 不過長久以來,我倒是一直對經濟保持高度的關心與興趣。1983年時任台灣獨立聯盟主席時,在美國發表「建設東方瑞士:台灣建國藍圖的探討」一書,檢討當時的台灣經濟問題,個人也特別提出追求效率財富(Efficiency)的「經濟人」價值觀,如何與追求社會公平(Equality)「社會人」的價值觀求得平衡的看法。在2002年也發表一篇「西進、南進、不如自己上進……一個外行人看台灣的經濟困境」,當作野人獻曝,提出台灣經濟復甦的對策。 今天的研討會主題是政治與經濟的交會,據我了解「政治經濟學」一詞,最早在1615年由蒙其雷汀(Montchretier)出版「獻給國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經濟學」一書提出,強調如何運用經濟手段來增加國家的力量。所以,政治學與經濟學這兩門專業學科,原本就是一體兩面,無法分開的。1776年,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發表「國富論」一書,認為個人對自身利益的追求,有助於社會的整體發展,因此主張國家對市場經濟採取放任自由的政策;再加上研究領域的日趨細膩與分工,使得近200年來,政治學與經濟學的研究,漸行漸遠。 事實上,政治與經濟是相互影響的。一方面,經濟資源可以輕易轉化為政治權力;另一方面,政治力量一定會左右經濟運作。如果掌有政治權力的人不懂經濟領域的本質,注定只能被掌有金權的人操控;同樣地,假使具有經濟資源的人只管那隻看不見的手,很難逃避另外一隻看得見的手的介入。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1936年發表「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一書,重新為「政治干預經濟」提供了理論基礎,也為政府公權力介入市場經濟提供了正當性。 最近台灣的油電雙漲、美牛的進口,及課徵證所稅,搞得整個國家社會混亂不穩定,目前李登輝民主協會正在研議的「製造業回流,創造就業機會」等等,這些問題就是標準的政治經濟議題。其中牽涉到市場經濟與國家政府扮演的角色。政府究竟是問題的製造業,或者是政策的服務業?是物價、股價、國民健康的守護者,抑或是國營事業管理無方,帶動通貨膨脹;證所稅的版本一變再變,打壓股市的trouble maker?這些問題若沒有適當處理,其後果甚至會形成台灣政治的大海嘯。 1995年WTO成立後,全球化加速,形成世界的潮流,但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國家仍然是國際上最基本的政治單位,每個人的自由、生命、財產,都還是要依賴國家來保障基本的安全,所謂「商人無祖國」的說法,是經不起挑戰的。 我記得曾任美國的CIA Director,國防部長,白宮國家安全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的首席顧問Robert M. Gates講過一句話,「經濟是國家安全的首要事務」。假如我們把政治與經濟的關係轉到國際場合,全球化造成物價波動、失業率攀升、貧富差距擴大,執政當局政治傾中,雙邊簽署ECFA,彼此之間實力不對稱,是否會威脅台灣國家主權與安全;此外歐債5小豬(Piigs),本世紀初的金融海嘯,美國是否會推出QE3的貨幣寬鬆政策,油價波動,這些都是最典型的國際政治經濟課題;這些問題在在都衝擊到台灣,我們應該面對並設法解決。台灣身為小型海島型的經濟體,必須對外貿易來維持經濟發展,我們雖然沒有能力在國際經濟扮演主變數,但是我們應該要有有效的對策,才能因應國際環境的變遷。在確保國家安全的原則下,使全球化對台灣帶來正面的意義,讓人民享受到經濟交流的好處。這是台灣所面臨生存與發展的最大挑戰,也是今天我們舉辦這一場學術研討會的主要目的。 因此,今天的研討會,我們除了邀請經濟學者與政治學者,分別以自己的專業角度,來觀察政治經濟學,還特別安排了三個場次,分別探討美國與台灣/墨西哥/加拿大、烏克蘭與俄羅斯及奧地利與德國、及台灣與日本/中國/東協/歐盟的經濟關係,看他山之石是否有讓我們值得學習之處。 我一直非常喜歡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所說的一段話:「I must study politics and war that my sons may have liberty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My sons ought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geography, natural history, naval architecture, navigation, commerce and […]
毛清芬/台獨聯盟財務長 一九六○年代後半,不僅台灣海外留學生逐漸增加,也因七十年代初蔣政權在聯合國的代表權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取代,一股移民潮使美國的台灣人社會擴展開來。美國的五十州中,幾乎都有台灣同鄉會,比較大的州甚至有兩或三個同鄉會,逢年過節的聚會令離鄉背井的鄉親們倍感溫馨,互解鄉愁外,關心台灣前途的情懷亦油然而生。 記得台灣的少棒隊爭奪到遠東的冠軍得以來到美國賓州的威廉斯波特(Williamsport)站上國際舞台,頓時受到美國東部台灣人最大的關注。 1972年台灣少棒隊再度取得遠東代表權將遠赴威廉斯波特參賽,消息傳來,美國東岸的台灣同鄉振奮不已。雖然,前有1969年和1971年台灣同鄉前往加油,高舉「台灣隊加油」、「Team of Taiwan, Not Team of China」等標語以及由小飛機拖行的「台灣獨立萬歲 Go Go Taiwan」大標語,發生與國民黨人士衝突事件,但是,此次亦聽聞國民黨將派出在麻州波士頓附近受訓的「水兵仔」來挑釁與教訓抱持「這是台灣隊不是中國隊」主張的人士。消息傳出使許多同鄉敵愾同仇,加強大家更需要表達堅強的台灣國家意識。 比賽當日除了二、三百台灣同鄉遠來為台灣隊加油,約有二、三十位同鄉並沒坐在觀眾席上,大家攜家帶眷坐在棒球場外圍的斜坡上。幾位男生拉開「Team of Taiwan 台灣隊加油」的白色橫布條。沒想到一群年青小伙子們,應該就是「水兵仔」六、七十名就緊站在拿著布條的同鄉旁,隨著賽事的進行愈趨愈近,他們手中所持的旗桿竟然是包著白布的不鏽鋼,顯然是為打架而來,威脅為台灣隊加油的台灣同鄉。 在賽事結束的那刻,我帶著兩個孩子突然發現在離我十多公尺的右上方一陣混亂,已發生肢體衝突,連我認識的兩位寶眷陳太太和洪太太因拉著白布條標語,頭部和手流血受傷。當時看不到外子,驚嚇之餘,我抱著二歲大的David,拉著五歲的Ted,奔下斜坡朝向唯一在那裡一動也不動的美國警察,大叫”You don’t see that they’re fighting ?”沒想到,此刻二、三位面目猙獰的男生馬上圍住我,逼近我的臉咆哮著:「你先生是不是台獨?你先生是不是台獨?」,在這一場混亂中,一架直昇機在頭上盤旋,降落在群架中央,那一群水兵仔們馬上作鳥獸散。 40年後7月1日中時電子報〈歷史街道,潛艦的故事〉中出現汪希苓大名,艦長關振清說「未料國民黨事後卻來函獎勵海軍愛國情操,揚威海外。」原來這群來棒打台灣同鄉就是由他們設計的如今想來難怪到八十年代在美國發生了江南事件以及高資敏控告海外台灣人的報紙「台灣公論報」的「四腳仔官司」。江南事件使國民黨惡名昭彰,「四腳仔官司」高資敏敗訴證明了國民黨一支看不到的黑手侵犯了民主自由的美國公民社會。 *本文刊載於2012年7月5日《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