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華民國留日同學會」 到「在日台灣學生聯誼會」

在日本有一個「中華民國留日同學會」,是長期以來由中華民國大使館文化參事處所控制操縱,其主席、幹部都由文化參事處事先核定。一年辦一次回國訪問團,來回機票有打折,還可以享受一些機關的招待;一年更舉辦一兩次免費餐會,留學生蜂擁上桌一掃而空,很難看。1960年《台灣青年》出現以來,在日台灣留學生意識明顯提高,自主性增強,在1961年末該同學會改選時,有一股新力量興起要競選委員,文化參事處一再拖延改選,到1962年1月底才實行選舉。2月委員會召開,選出謝南強(早稻田大學商學研究所)、許世楷(早稻田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為正副主席。這一個結果是由方仁惠(早稻田大學商學部)、王義郎(東京大學法學政治學研究所)、許世楷等所導演,方仁惠等標榜留學生的自主性,更有「台灣青年社」組織性協助所致使。

新同學會舉行委員會異於過去,如為了維持自主性不讓文化參事處人員參加等,頗受一般同學歡迎,在3月29日所舉行的郊遊,就有207名會員參加。 除此,東京大學中國同學會、早稻田大學留學生會、台灣大學留日校友會也相繼改選,東京的留學生活動頻繁起來,台獨、國民黨的對立以外,台獨、共產黨的對立也漸漸提昇。

9月,中華民國留日同學會主席謝南強轉留學美國,由副主席許世楷接任,但是國民黨職業學生的委員黃清林等主張改選,委員會意見分裂。黃自行選舉,自任主席另成立同學會,同學會遂分裂。

至1963年1月,在文化參事處和職業學生黃清林的策動下,分裂同學會親國民黨的一方著手改選,江丙坤(東京大學農學研究所、現經建會主委)、馮欣伯(東京大學法學政治學研究所)為正副主席。許世楷這一邊也招兵買馬,6日成立在日台灣學生聯誼會,總幹事為張榮魁(國立立樂大學研究所),成立時丘念台(國民黨中常委)、林以文(華僑總會聯合會會長)也出席祝賀,參加者約有700多人。

9月,學生聯誼會發給獎學金,每月一萬圓,對象二十人。引起對留學生的服務戰爭。江丙坤的中華民國留日同學會也決定發給獎學金,每月六千圓,但是對象一百人。學生聯誼會幹部多數是台灣青年會會員,是青年會的外圍團體,在學生運動中發揮很大力量,至1966年1月發行《台灣學生聯誼會會報》,簡稱《台生報》,至今仍由連根藤繼承發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