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本土政權 完成獨立建國

劉昭輝◎紐西蘭台灣僑民協會

世界新秩序的建構(一甲子、一世紀才能躬逢一次)過程,正是各國在國際地位上往上提昇或向下沉淪,甚至是被淹沒掉的轉機時刻。如果一國的國民與領導者沒有這種層次的認識,那麼將沒有魄力適時的加以主張,以便在國內、外主客觀環境成熟之際,達成提昇國家地位、尊嚴的目標。

美國在冷戰結束之後,為了將其勝出的王道(自由民主、市場經濟的價值觀)擴張至東亞、中亞、中東等地域,以確立未來廿一世紀「一超多強」的新世界秩序之際,在多強一開始必然強力反對之下,連番動用霸道(武力)剷除各地域具有發展核、生化武器野心的個人獨裁政治,好讓各地域的霸權志向國認同、臣服其一超之地位的作為,將在2010年之前不斷的演出。

布希一一點名的「邪惡軸心國」,最晚在2010年之前必然都將面臨政權垮台的命運(不然就是美國急速弱化),伊拉克之後將是北韓,時間應是在2004年到2007年之前,雙方陣營將因相互不信、相互挑釁不斷的加溫,以至於形成大對峙的局面,那時當也是台灣非得更加深選邊站,同時趁機強力主張「台灣獨立自主」的時候。

美國在強化、確立「一超多強」的新世界秩序過程中,當不僅止於將邪惡軸心政權剷除,當也會協助已在「政治民主化、市場自由化」的道路上有所成就、精進的國家,使其在國際地位上有所進階。台灣是當前全世界、全亞洲最具條件的國家,布希早已發出「Republic of Taiwan」的訊號,台灣自己應知適時自我主張,否則他人也幫不了忙。

歷史有其必然與偶然。如果說1990年代是冷戰結束後,世界舊秩序(兩極對立)邁向新秩序(一超多強)的混沌階段,而2000年代是世界新秩序逐漸明朗化、確立化的階段:那麼李登輝執政的1990年代可說是台灣四百年來「外來政權」邁向「本土政權」的混沌階段,而2008年之前陳水扁主政的2000年代,將是台灣的本土政權金蟬脫殼,脫離「借殼上市」的過度階段,洗心革面以名符其實的「台灣國」之名,確立台灣政權本土化得以永續經營的收盤階段。

李登輝之所以在2004年大選之前,提出拿掉「中華民國」改用「台灣國」之主張,應是因為外在的客觀環境已朝「台灣歷史正確的一邊」持續加速靠近,台灣內部需要配合加溫,必須以終極的「台灣國」之訴求,才能救阿扁民進黨走中間路線的失策,挽回、喚醒大部份台灣人的心,以確保阿扁的本土政權得以連任。如此一來才能在島內有本土化政權強力主張台灣正名獨立自主,島外各國(特別是一超)也強力認同台灣成為國際社會一份子的適當時機下,達成台灣獨立建國的目標。

台灣能否搭上這班國際列車,2004年總統大選是關鍵。台灣本地人(佔人口85﹪)如果能因李登輝的呼喚而回神過來,阿扁也能認同不再作中間路線的夢,提出台灣正名獨立自主的決心與時間表(2007年之前),那麼本土政權將獲得確保,台灣正名獨立自主的目標,亦將因搭上這班國際列車而得以實現,否則如果是大中國意識者選上,那麼這班國際列車將無緣靠站揚長而去。

對於大中國意識者而言,台灣不是他們的母親、不是他們的祖國,他們的祖國是大一統的中國,因此他們不會也不知為台灣掌握先機,在國內、外主客觀環境成熟時,適時主張台灣正名獨立自主,讓台灣成為一個具國際地位、尊嚴的國家。2000年代是決定廿一世紀最關鍵的十年,台灣應好好思考這十年內應達到的目標,完成這一代人應盡的義務,否則做為廿一世紀的台灣人,將仍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