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碩◎巴黎經濟戰爭學院碩士
我家隔壁有間法拍屋。
門鈴上貼著令人望而生畏的法院封條,門的上方卻懸掛著一條紅色的秘宗布幔,兩相對比格外顯的詭譎。
當然,它並非一向如此。還記得,幾年前那裡住著一對三十來歲的年輕夫婦及他們的兩個小孩。夫妻間感情融洽,假日也會帶著小孩全家出遊,平常則一心拼著從自己手中打造出來的外國醫療器材代理事業;儘管身為中小企業主鎮日忙進忙出,卻對人親切,兩個小男孩也頗有家教。看著他們幸福的打拼,隱隱了解台灣的經濟奇蹟是如何造就的。
然而,好景不長。有天,先生接到國外器材商的消息,說道為了拓展業務到中國,希望整合「大中華市場」,將代理權統一核給一位代理商,並請這位過去的合作夥伴優先考慮,接下「大中華市場獨家代理商」一職,條件是將辦公室搬到中國成為「台商」,否則恐有代理權被收回之虞。
這位鄰居在百般折磨、苦思不得其解的狀況下,只有決定將妻兒留在台灣,妻子照顧台灣的事業、小孩繼續受台灣較好的教育,自己隻身赴中國。幾個月下來,太太臉上的笑容少了,總是一副精神緊繃的神情,小孩們逐漸接近青春叛逆期,母親卻是忙不過來與之溝通。當然,先生在中國的情形我們不得而知。
某日,回到家中突然看到那條現在仍掛在那裡的紅色布幔,不禁一陣錯愕。漸漸地,展轉得知那位先生禁不住隻身赴他鄉的寂寞竟然「外遇」了!可憐的太太,受不了無情的打擊與不斷襲來的生活壓力,又得不到先生的扶持與照顧,終於轉向宗教迷信,以謀求一點慰藉以及活下去的勇氣…於是,整個家的氣氛由原本的健康有朝氣,逐漸轉變為灰暗的、歇斯底里的迷信。不幸的陰霾已經壟罩在這個一度幸福的家庭之上,而無辜的小孩就這樣失去了溫暖的成長環境…
可嘆的是,厄運並未放過這家人,悲劇的第二樂章正要上演。雖然已經如此地多災多難,然而幾年後我們的鄰居卻又遭受到經商失敗的苦痛。這次,連房屋貸款也繳不出來了,只得任由法院無情地貼上封條,這個家是回不去了…事到如今,我們只能猜想太太大概是到中國幫先生試圖搶救剩下的事業(其他的可能性似乎都更糟,不是嗎?),小孩據說還在台灣,雖說年紀已經大了些,但也只能寄住親友家吧?於是乎…
…我家隔壁有間法拍屋。
—————————————-
可惜的是,以上所描述的悲劇並非筆者個人所杜撰,而是活生生在我身邊、在鄰居身上發生的慘事。這也使得我無法輕描淡寫地標上附註:「以上純屬虛構,若有相似情結、名稱等皆屬意外,敬請見諒」云云…更可悲的是,這種「產業外移、債留台灣」的故事在台灣已經比比皆是,相信所有讀者皆對此耳有所聞,甚至可以見證發生在週遭的類似悲劇。這齣悲劇則真實的呈現了,看似只關乎經濟學家等少數人的「中國經濟磁吸效應」。然而,這類慘事層出不窮,我認為背後的因素有必要予以分析,以做為前車之鑑,如此,也許\以後會較少發生。
經歷慘痛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雷馬克寫出發人省思的反戰鉅作《西線無戰事》。在當今的台灣果真「西線無戰事」嗎?人民真的可以繼續不關心國際局勢並安居樂業嗎?前一陣子在G8會議前,因為俄羅斯總統普廷針對美國在歐洲佈署飛彈的一席強硬發言,使得部分媒體繪聲繪影地喊道:冷戰回來了!站在台灣人的立場觀察這件新聞,我們有兩點疑惑:首先,為何國際上沒有人關心中國佈署飛彈的問題呢?難道只有美國的飛彈才是真的,而中國對準台灣佈署的一千枚飛彈都是「空包彈」?像中國這樣的「和平楷模國家」,辦2008奧運還真是適得其所、當仁不讓啊!國際奧委會此舉可謂自取其辱,要不就是他們擁有莫測高深的幽默感!
其次,在台灣冷戰的夢靨可曾真的離開過?擺\在眼前的殘酷事實是——冷戰在台灣並未結束!也許\在柏林、在東西德之間冷戰已經結束了,也許\美國與蘇聯之間的角力也已經由美國勝出,但試問共產專制中國與民主自由台灣之間的對抗可曾有結果?兩陣營之間的軍事競賽難道有一日停歇?外交方面及經濟上何嘗不是如此?別忘了,就在冷戰情勢急轉直下對蘇聯不利的1989年,就在形同台灣民主化關鍵的1989年,也正巧是象徵中國民主大倒退的「6.4天安門大屠殺」的一年。
將近二十年後的今天,情勢有改變嗎?有的,台灣陸續地宣佈放棄以武力統一中國、停止動員戡亂時期,並且不斷地投資中國甚且成為中國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外來直接投資)的第一大來源國。中國則打著和平崛起的外交口號,行富國強兵之實,一面招攬台商,一面進行統戰。然而,不論是「以商圍政」、「文攻武嚇」或是通過所謂「反分裂法」等等,皆在在顯示中國從未放棄併吞台灣的野心。因此,請容我再說一遍——冷戰在台灣並未結束!
令人驚訝的是,台灣各界在未經深入、獨立的判斷便附和歐美分析師的看法認同冷戰已經全面結束的不完整分析。在這種情況下,過去十幾年來台灣的國家戰略,尤其是中國政策等於是完完全全的錯誤,而且是大錯特錯,錯到不能再錯的地步!原因也很簡單:戰略情勢分析錯誤,就連仗打完了沒有都搞不清楚,實在是危險萬分!也間接造成民間一廂情願地投資中國等敵我不分的錯亂現象,以至於有類似在我鄰居身上發生的悲劇產生。
在此,我想指出這項可怕的戰略情勢分析錯誤的幾項可能原因。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國際情勢分析以及戰略學在台灣一向不是顯學,常被邊緣化甚至於被忽略,也因此難以要求此一領域的學者時時刻刻保持頂尖的學術水準。同時,台灣人對國際新聞的不重視,儼然已經和國內媒體的國際報導品質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此外,台灣留學生多數留美,少數留歐,更甭提其他目的地了。不夠多元化的結果,使得視野廣度往往流於形式,太容易形成單一主流思想。更嚴重的是,留學所應學習的是思考的方式及工具以便日後將之應用在國內的特殊情形,而非他人思考的結論。此亦即「學術本土化」、「學術在地化」之重要過程。否則,就會產生類似過去「國軍」在台灣這個海洋國家卻奉行「大陸軍主義」的笑話(後果與戰略上的損失則令人笑不出來),徒落得「不適用」的下場。
以為冷戰已經全面結束的錯誤判斷,以及後續以此錯誤認知做為基礎的一連串中國政策,就是盲目追隨歐美的代價,也正是一着錯全盤皆錯的寫照。其實,對冷戰結束的誤判,豈只是台灣受影響而已?西方擊倒了軍事強悍、經濟蕭條的蘇聯,卻換來一個以「世上最大市場」、「世界工廠」自居,並引起西方投資人一片淘金熱的共產專制中國,如今連歐美也處處受制卻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更何況對共產主義的冷戰還未徹底處理完畢,又多了恐怖主義來攪局…
戰爭的藝術中,或許\最重要的不是如何開啟戰端,甚至也不是如何打贏戰事,而是如何「收尾」並結束戰爭,因為「收尾」的好壞常關係著和平的維持與否…這是一個有趣卻龐大的戰略課題,不過,歐美國家的戰略錯誤雖然影響著台灣,但限於篇幅,其分析並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因此,還是回到台灣方面的分析。
如果連歐美的外交、軍事、情報、及地緣政治分析體系都失敗了,小小台灣的分析師,似乎可以理直氣壯地覺得自己錯得情有可原。然而事與願違,這個藉口是不成立的。只因台灣處在這場民主對抗專制戰爭中的第一線。這是我們的幸、也是不幸;是我們的劣勢也是我們的優勢。歐美大國的錯誤也許\只會造成自己的損失,但對於我們,一個差錯也許\就會失去台灣的尊嚴、國家的命脈,與人民的福祉。
面對這場應結束卻未結束的冷戰以及無情的經濟戰爭,解決方案必定是多元的、跨領域的,且全民參與的,而第一步便是認清中、台戰爭的事實。希望透過本文已讓大家邁出這一步,本人將繼續在後文中發表個人從經濟安全角度及戰略方面切入的淺見。
最後,祝福我們的前鄰居及所有受苦受難被綁架的台商得到解脫,得以回到母親台灣的懷抱,並請他們原諒我擅自以他們的故事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