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三十年來台日中關係

許世楷◎靜宜大學教授

一、此關係應該置放在整個國際環境來了解,尤其是不能忽視美國的動向,其對極的蘇聯動向也應該留意。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形成的美、蘇兩極化國際政治結構,在1970年代起變化。(1)一向在軍事上優勢的美國,有被蘇聯趕上之兆,例如大陸間飛彈的保有數量在1970年逆轉。(2)美蘇兩陣營內漸有多極化現象,例如中蘇對立在1969年演成珍寶島軍事衝突;歐州各國、日本的經濟成長顯著,相對降下美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3)越南戰爭長期化,以及引起美國國內分裂,使美國本身以及各國對美國的力量感覺有限性。

1968年Nixon當選美國總統,與Kissinger商量訂定:(1)與蘇聯交涉核武管理,以緩和美蘇對立。(2)接近中國,以迫蘇聯在核武管理交涉的腳步。(3)以(1)(2)來促成越南戰爭的結束。1971年7月Kissinger祕密訪問北京,旋即美國發表Nixon1972年將訪問北京,日本稱之謂Nixon shock。

1970年聯合國大會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的Albania案表決,有過半數贊成,雖然該案是重要事項需要3分之2才通過,但是表現出來一種形勢。當年10月加拿大、11月伊大利與中國締結邦交,留意take note中國的「一個中國」主張。

在此情況下,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Albania案。

1972年2月Nixon訪問中國,共同發表『上海公報』,認識acknowledge中國的「一個中國」主張。

日本在自民黨長期政權下,不是以政黨輪替而是以首相交替做政策變換。繼佐藤榮作做首相的田中角榮,與競爭者台灣派福田糾雄對抗,即時開始與中國復交工作,9月發表共同聲明,表示「理解、尊重」中國主張的「一個中國」,進入「國交正常化」。另一面與「中華民國」斷交,12月設立交流協會。

在這裡中國主張的「一個中國」通常包含以下三點:(1)中國只有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代表中國唯一、合法的中國政府。(2)台灣是中國的一省,是中國不可分割領土的一部份,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3)各國與台灣的邦交是不合法的,應該廢棄。而對此除了「承認recognize」以外,有上述留意、認識、理解尊重的對應三方式。

如此,台日中關係必須置放在國際環境裡面去了解,尤其是要了解日本對台灣、中國的關係,一定要考慮到美國這一個變數。過去如此,現在及將來也是如此。

二、台日斷交,旅日台僑受衝擊,在中共派的中國華僑總會、以及國民黨派的中華民國華僑總會之外,獨立派公開召開大會討論今後對策,此舉鞏固了在日台灣同鄉會的基礎。

斷交以前,「中華民國大使館」可能是由於基於「中華」一向不發給放棄國籍證明書,要辦理歸化日本的一部份台僑不得已,轉向中國華僑總會申請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然後放棄國籍拿到證明書。斷交不久,「中華民國大使館」才朔及日期發給放棄國籍證明。「中華民國」萬事總是事過境遷,才做。

三、1971年Albania案得到過半數以後,日本、美國有想將台灣以「台灣」名義保留在聯合國的活動,後來還是因為蔣介石的「漢賊不兩立」主張,演出「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

回顧「中華民國」的外交,就是爭取中國正統的外交,一直以「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爭取誰代表中國,有似「國王的新衣」故事裡面的國王。

到1990年代,有「兩個中國」論的出現,這是主張有「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國家存在的分裂國家理論。是將台灣問題由內政問題,清楚提升為國際問題。但是仍跳脫不出中國的陰影。如此即(1)第一步需要中國的同意;(2)中國不同意時,反而成為自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台灣應該尋出一個與中國無關係的路線,我提倡「台灣新生國家理論」的原因在於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從未屬於中國,且自1949年占領台灣的國民黨政權亡命台灣,1951年『舊金山和約』以後台灣更處在國際地位未定狀態,自成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1990年代台灣化、民主化以後,台灣成為一個「事實上獨立的國家」。等待(1)放棄「中華民國」體制;(2)表明要成立一個獨立國家的意志時,即將成為「法理上獨立的國家」,而此可以「以台灣名義申請新參加聯合國」的一個動作來完成。所以所謂台灣獨立建國,也可以說是要將台灣建立為一個法理上獨立的國家的活動。

四、因而「以台灣名義申請新參加聯合國」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為此「制憲運動」是一個很重要的運動基礎,而「正名運動」是更廣泛大眾可以參加的運動。

五、30年來日本對中國很客氣,中國以歷史教科書、靖國神社參拜問題加壓力於日本,得到每年約2000億日圓的ODA,但都無感謝表現。最近有些變化,要削減ODA,9月10日小泉首相在紐約的外交關係委員會演講:台灣、中國都是與日本關係很深,日本希望兩岸和平解決問題,為此日本願意盡力。這是與過去日本盡量要避免將台灣與中國並提,不同的變化。

既然日本開始談到台、中間維持和平關係,而且甚至在憲法上規定:不以武力做為解決國際問題的手段,為此放棄保持軍隊、放棄國家的交戰權。我想目前對日外交很重要的一個焦點,是要日本對中國擁有400基飛彈瞄準台灣一事,表示意見。

*今年正值台日斷交、中日建交30週年,以下一文是在9月27日台灣心會所舉辦「台日中關係30週年回顧與展望」座談會中,做為與談人的發言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