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個中國」政策並非接受北京對台灣擁有主權

林茗顯/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資訊中心主任

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研究員譚慎格(John Tkacik)及賓夕法尼亞大學 國際關係教授華德隆(Arthur Waldrom)共同撰寫有關美國「一個中國」政策文章–What the “One China Policy” Really Means–(2002年9月19日)刊登在《亞洲華爾街日報》。

(該報介紹,譚慎格是退休的美國職業外交官,曾被派往北京、廣州、香港及台北任職; 華德隆則兼任美國企業中心亞洲研究主任。

文章指出:
陳水扁總統在八月三日提「一邊一國」論,「一個中國」政策立刻又被美國引用,來安北 京的心,表示不支持、鼓勵「台灣獨立」。在法理上,所謂的「一個中國」政策,與美國 是否協助台灣「獨立」無關。「一個中國」絕非強調美國接受北京對台灣擁有主權的宣示 ,它的意義是美國不會在同一時間承認超過一個中國政府。

1972年尼克森總統「認知(acknowledge)」兩邊的政府都強調「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但是 他既未接受也未同意這項觀點。1979年卡特總統與台灣斷交,承認北京,雖然美國承認北京 是中國唯一的政府,但是美國認為台灣地位未有定論。即使蔣介石在1949年失去大陸退到台 灣,還承認蔣政權是中國合法政府,美國也未承認蔣介石對台灣擁有主權。

美國總統雷根於1982年對台灣所作出的六點承諾及以後每屆政府的重申承諾,美國「在台灣 主權問題上沒有立場」。美國國務院的律師指出,在國際法下,台灣的地位有待決定。美國 向中國所說的,也並未改變這種觀點。美國做法盡責地,在二次大戰後從投降的日本統治接 手,作為台灣民眾的全權監護人,也未曾從自己手上交給任何人。

美國承認中國後,台灣未與中國合併在「一國兩制」下,也未崩潰。台灣釋放政治犯、開放 新聞自由、實施充分的民主選舉使其政府政具合法性,從國際標準而言,今天的台灣政府與 中華人民共和國比較,對台灣更具合法性。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
23日譚慎格又有一篇文章刊登在《亞洲華爾街日報》–Why Jiang Should Worry「為何江澤 民該憂慮」。這篇文章有值得台灣參考的觀點,這些也正是江澤民該憂慮的。

布希總統曾經稱呼台灣為「台灣共和國」、「國家」,當時台灣有很多的「專家、媒體人」 普遍未看其演講全文,立刻指布希「口誤」。事後有一則新聞,報導美國官員回答說,是不 是「口誤」,就看這用詞是否再出現。從這篇文章,讀者看到「民主台灣」與「流氓國家 rogue states」的對立。台灣人私底下則常用「瘋狗」代替其中之一的「流氓國家」。面對 瘋狗,如果你怕牠,逃避牠,牠會追著你跑,狂吠不休,軟土深掘,得寸進尺;如果你不怕 牠,牠反而停止狂吠,停下來和你對視,有點像要弄清楚你的「戰略」,如果發現你不好招 惹,牠會走開。中國是「大國」,但是沒有「泱泱大國」之風,常把「王道」、「以德服人 」掛在嘴上,却總是以「霸道」壓人;數千年來不曾有民主,却總喜歡搬出「民為貴,君為 輕」的大道理,來說明「民主」中國自古有之。

文章的重點如下:

(9月20日)布希總統向國會提出35頁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這份文件歷經安全官員 數月費盡心思修辭,白宮官員告訴紐約時報,布希總統還親自花很大工夫去修訂。這份文件 對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具有重要意涵。江澤民及助理不難看出,美國新的戰略針對北京。

這份報告開頭就表示,美國的首要政策及戰略目標在於「政治自由」、「與其他國家的和平 關係及對人性尊嚴的尊重」、美國的主要挑戰則在於「和自由、平等價值觀相對立的極權意 識形態」的鬥爭,而美國的任務,就是要打敗對美國、其盟國和朋友的威脅。

如果,特別是中國人,從這段話還看不出誰是美國的朋友,可以參考該報告的第三頁:美國 見證了「民主過程」在「我們的朋友台灣」生根,事實上,該份報告提到的第一個外國國名 ,就是台灣。該報告在討論到經濟成長的事項時,又稱台灣為「民主台灣」。在大家不知不 覺中,「民主台灣」這稱呼已溜進布希政府外交政策的詞典裹,美國的貿易代表Robert Zoellick也在八月德州大學經濟論壇上兩個不同場合使用「民主台灣」。

雖然沒有指明誰是「流氓國家」,這份報導警告,「流氓國家」以大規模毀滅 性武器威嚇鄰國,企圖勒索美國及盟國,目的是使美國無法嚇阻、擊退流氓國家的侵略行為 。在1995年,中國將領熊光楷對美國副防部長表示,中國對台灣動武,不担心美國,因為美 國領導人對台灣的關心比不上對洛杉磯的關心。看得出,這是間接以核武威脅美國。這份戰 略報告宣稱,「潛在的敵人如果想加強軍事裝備以期與美國平手或超越美國,我們的力量足 以使其放棄作這種追求」,中國領導人諒必有感布希總統是在與他們對話。

華盛頓警告,北京追求先進軍事力量威脅亞太地區其他國家,不用說,最受威脅的是台灣。 這份戰略報告也直截了當地指出,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重大歧見之一是美國依據台灣關係防 衛台灣的承諾,人權是其二,其三是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擴散。

不管有意或無意,這份戰略報告透露強烈訊息,布希總統10月25在德州克勞佛農場與中國國 家主席江澤民的高峰會,布希政府無意在台灣問題上對中國作出讓步,以中國默許美國對伊 拉克動兵,交換美國對台灣問題讓步的討價還價不會發生,江澤民回去後的政治身段有可能 不增反減。這將使權力轉移到新一代順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