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森◎自由時報記者
我國駐日代表羅福全也以「現場指揮官」的立場回顧台日斷交三十年,他認為台灣能從七○年代在國際社會中處於最惡劣的情況,逐步受到國際社會的尊重,至少基於三個條件,第一是台灣的經濟發展;第二是台灣的民主化;第三是台灣的對中政策由漢賊不兩立到和平共存。
記者與羅代表的訪談大要如下。
問:請你對七二年日本犧牲台灣轉而承認中國做一個回顧。
答:我覺得在這個時候來檢討台日斷交三十年是很有意義的,當時季辛吉沒有通過日本而密訪北京,對日本造成很大的衝擊,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日本很大的鄰國,當時日本是站在反共的立場和美國交往,沒想到美國偷偷地私會中國,因此日本也就不顧一切匆匆忙忙和中國建交,當時因為中國取代台灣在聯合國的席位,而使台灣在國際社會出現大退潮。
幸好台灣很成功地發展經濟,可說是與先進國家並列,同時也因為完全民主化而受到世界民主主義國家的重視,在對中國政策上也由「漢賊不兩立」轉為「和平共存」,這是台灣沒有因為外交上大幅失利而沈沒的原因。
問:這三十年來台日間所發展出來的是怎樣的一種關係?今後又將如何?
答:七○年代的日本想幫助中國,是希望中國能現代化,安保的項目則由美國來做,但是現在發現中國經濟強大以後,軍事上也不斷地擴張,因此除了修訂日美安保新指針之外,最近也積極制定「有事立法」、「周邊事態」等安保相關法案,開始關心亞洲的安全問題,現在的日本政治家已經排除親中、親台的傳統政治思考,凡事以日本的國家利益為最優先考量,這是對台灣有利的大環境,以最近因訪台未能獲准憤而辭去外務省政務官的眾議員水野賢一為例,他一方面認為日中關係非常重要,但也堅持不能因此而故意忽視台灣對日本的重要性,這是當今日本政治家的傾向,我認為整個大環境對台灣在日本的外交空間拓展是有利的。
問:你是對日外交的「現場指揮官」,今後對日本的外交工作順位是什麼?例如對制定『台灣關係法』的看法。
答:台灣最重要的是如何恢復國際地位,WTO等於是經濟上的聯合國,在WTO的遊戲規則下,台灣會有更大的空間,日本政府也表明支持台灣成為WHA的觀察員,台灣不必堅持日本制定類似美國的『台灣關係法』,理由是美國有防衛台灣的歷史背景,日本與美國不同,台日間的實質關係毋寧比較重要。
問:你對日本政府的要求是什麼?
答:我覺得日本已開始發現自己必須對亞洲提出更多的貢獻,而且也開始知道日本應該扮演什麼角色,日本如果能進一步分辨出什麼時候要說「YES」,什麼時候要說「NO」,日本的地位將更為提高,換句話說,就是日本必須早日排除「戰敗國家」的陰影,走上「普通國家」的正路。我們並不要求日本特意為台灣的利益辯護,只希望日本在強權的前面也能堅守日本的國家利益,如此台灣的利益就不會因為中國的壓力而被日本犧牲掉,幸好這種「日本國家利益至上主義」的年輕政治家已經逐漸成為日本政界的主流,我一直認為這是台日關係的幸福。